振动沉管碎石桩施工方案

振动沉管碎石桩施工方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212.48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振动沉管碎石桩施工方案

1、应选用技术先进、性能稳定的施工设备。

2、确保桩长达到设计要求的控制方法。

每个地段正式施工前CJJ_44_91+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进行地质探测复核,通过土样与设计地质情况进行比较,对碎石桩的加固深度进行确认和调整。

当进入硬层后,套管沉入速度缓慢,机具晃动很剧烈,可认为已达到硬层。

施工前,通过设计中的横断面图和纵断面图确定每根桩的设计桩长,在钻进过程中,以设计桩底标高为控制点,通过钻机上的刻录线判断其钻进深度,与设计桩长比较。

3、施工前必须通过精确测量放样确保桩位满足设计要求,确保成桩后桩位偏差小于150mm.

4、桩身质量控制措施:

1)振动法施工应根据试验确定的工艺参数,严格控制拔管高度、拔管速度、压管次数和时间、填碎石量、工作电流,保证桩体连续、均匀、密实。

2)当实际碎石量没有达到设计要求时,应在原位将桩管打入,补充碎石后复打一次,或在旁边补桩。

5、桩身质量检测应在施工结束后间隔一定时间进行,饱和黏性土宜为2~3周,其他土为3~5周。

6、碎石桩处理软弱土地基应检验成桩及复合地基质量,其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应符合设计要求。

六、检验控制项目与方法

1、所用的骨料品种、规格及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同一产地、品种、规格且连续进场的碎石,每3000m为一批,不足3000m³时也按一批计。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质量证明文件及抽样试验。

2、碎石桩的布置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前全部检查。

3、碎石桩的布置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前全部检查。

4、碎石桩的桩身密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检验总桩数的2%,且不少于2根。

检验方法:桩身密度采用圆锥动力触探方法检测(N63.5),自桩顶以下2.0m开始计数。

5、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检验总桩数的2‰

检验方法:平板荷载试验。

1、施工现场安全技术措施:

(1)施工作业人员到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持证上岗,非施工人员不得进入施工现场。

(2)施工现场的布置符合防火、防爆、防洪、防雷电等安全规定及文明施工单位的要求,施工现场的生产、生活、办公用房、仓库、材料堆放场、停车场、修理厂等按批准的总平面布置图进行布置。

(3)现场道路平整、坚实、保持畅通、危险地点悬挂按照《安全色》和《安全标志》规定的标牌,夜间行人经过的坑、洞应设红灯示警,施工现场设大幅安全宣传标语。

(5)各类房屋、库棚、料场等先放安全距离合公安部门的规定,室内不得堆放易燃品;现场的易燃杂物,应随时清理,严禁在有火种的场地堆放或在其近旁堆放。

(6)施工场地的临时用电,严格按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执行。

a.临时用电工程的安装、维修和拆除,均由经过培训并取得上岗证的电工完成,非专业电工不得进行电工作业。

b.电缆线路采用“三相五线”接线方式,电气设备和电气线路必须绝缘良好,场内架设的电力线路其悬挂高度及线距符合安全规定,并架在专用电杆上。

c.变压器必须设接地保护装置,其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Ω,变压器设防护栏,设门加锁,专人负责,近旁悬挂“高压危险、请勿靠近”的警示牌。

d.室内配电配电柜必须有绝缘垫,并安装漏电保护装置。

e.各类电器开关的金属外壳,均设接地或接零保护。

f.配电箱能防火、防雨、箱内不得存入杂物并设门加锁,专人管理。

g.移动的电器设备供电线DB61/T 1293-2019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技术评估导则.pdf,使用胶套电缆,穿过行车道时,套管埋地铺设,破损电缆不得使用。

h.检修电器设备时必须停电作业,电源箱或开关握柄挂:“有人操作,严禁合闸”的警示牌或设专人看管,必须带电作业时应经有关部门批准。

i.现场架设的电力线路,不得使用裸导线,临时铺设的电线路,不得挂在钢筋、模板和脚手架上,必须设绝缘支撑物。

j.施工现场用的手持照明灯采用36V的安全电压。

k.严禁用其他金属丝替代熔断丝。

(7)施工中如发现危机地面建筑物或有危险品、文物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并立即上报有关部门,待处理完毕后方可施工。

(1)各种机械和车辆操作驾驶员,取得相应的操作合格证,不操作与证不合的机械,不将机械设备交给无本机操作证的人员操作,对机械操作人员要建立档案,专人管理。

(2)操作人员按本机说明规定,严格执行工作前的检查制度和工作中注意观察及工作后的检查保养制度。

(3)驾驶室或操作室应保持清洁,不存放易燃、易爆物品。酒后不操作机械暖通空调设计禁忌手册.pdf,机械不带病运转或超负荷运转。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