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铁路增二线站场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内蒙]铁路增二线站场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624.13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内蒙]铁路增二线站场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冲击钻机的综合成桩能力为2.7天/1根,计划按3天/根。

3.1.3工程进度网络计划图、横道图

3.1.4开竣工日期及关键线路分析

本标段工程项目计划总工期6个月1#、2#楼基础施工方案,184个日历天,计划开工日期为2013年3月31日,计划2013年9月30日竣工。

施工准备→站场土石方工程施工→站场基床底层填筑→站场基床表层填筑铺道床→铺轨枕→铺新轨→收尾及竣工验收。

3.2.1工期保证体系及组织机构

3.2.1.1工期管理组织机构

3.2.1.2工期保证体系

3.2.2工期控制方法

3.2.2.1关键线路网络监控法

采用工程计划管理软件,根据总体网络计划,编制施工进度计划。施工中,保证各项工程活动按计划进行,滞后项目及时予以纠正,在各个阶段结束(月末、季末、一个工程阶段结束)后,对比分析和评定项目进度状况,特别是关键线路上的工程进度。对下期工作做出安排,建立新的网络计划,指导施工。

3.2.2.2形象进度监控法

在总体网络进度控制下,对比前期拟定的形象进度,监控工程进度,根据工程进度的不断变化,重新调整形象进度计划。

3.2.2.3单项进度指标监控法

根据形象进度拟定出单项进度指标,确保总工期目标的实现。根据不断变化的施工情况,合理调整资源配备,不断优化施工进度,确保单项指标的顺利实现。

⑴实行工期目标管理责任制,严格计划、检查、考核与奖惩制度;定期召开项目管理会议,协调现场工序接口,加强施工调度工作,及时解决问题,使各项工作按计划推进。

⑵加强过程控制,及时解决问题,避免搁置延误。桥梁、各种过渡段填筑等重难点项目采取垂直管理、横向强制协调的手段,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工作效率。

⑶加强对各类物资管理的计划、采购、组织、供应,并在资金和物资管理人员上进行充分保障。

⑷充分运用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和网络监控系统的先进技术,及时、全面地掌握项目进展信息,并及时制定措施予以解决,以节点工期保总体工期。

⑸阵地前移,将大型器材生产加工、结构件加工等工作在现场建厂落实。

3.2.3工期保证措施

3.2.3.1确保工期的组织措施

①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部内设置强有力的工程管理系统,实施工程的全面宏观管理。

3.2.3.2确保工期的制度措施

3.2.3.2.1建立和健全工期目标责任制

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将本标段工程目标总工期及阶段性工期进行详细地分解,并把各阶段性目标工期落实到各部门、各施工队和各工班。建立和健全工期目标责任制,项目经理与各职能业务部门负责人、各施工队长,施工队长与各作业工班工班长签订工期目标责任合同,并将工期目标责任分解到每个参建职工,作为业绩考核的一项主要指标,实行工期责任考核。

3.2.3.2.2明确项目管理层的责任

负责对业主全面履约,在合同工期之内,实现项目工期计划目标。制订并落实各施工阶段的工期计划。保证各种资源配置到位,根据进度动态配置各种生产要素。跟踪控制生产过程,落实有关措施,实行目标管理,进行节点工期考核兑现。

3.2.3.2.3明确项目作业层的责任

执行各施工节点的工期计划,按计划安排进行倒班作业;缩短工序作业间隔时间,提高综合效率;开展劳动竞赛,不断掀起施工高潮。

3.2.3.2.4实施工程调度管理制度

项目经理部设生产调度指挥系统,根据施工生产计划和安排,对施工活动进行调控和指挥,做好对内对外的协调工作,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传达给有关部门和人员,确保施工各环节、各专业、各工种之间的平衡与协调,确保项目施工按进度计划顺利实施。

3.2.3.2.5建立值班制度

施工高峰期实行昼夜连续值班,无夜间施工的工序实行夜间值守。

3.2.3.2.6建立请示制度

3.2.3.2.7建立汇报制度

实行定期日报、旬报、月报、季报、年报和不定期汇报制度,汇报及时、真实,严禁弄虚作假。

3.2.3.2.8建立会议制度

每天召开一次工程交班会,每周召开一次调度例会,每月召开一次工程例会,以便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保证施工正常进行。

3.2.3.2.9建立检查反馈制度

检查工程形象进度、计划及调度命令执行情况,现场问题的处理情况,文件资料的归档保存情况等,并及时予以通报,以督促各施工队伍采取措施改正施工安排和作业管理。

3.2.3.3确保工期的劳动管理措施

①加强用工的计划性,实行定额用工。加强劳动定额管理,确保定额水平的完成。

②做好劳动力教育培训工作,所有参与重点控制工程建设人员施工前根据工程需要实际情况,结合所承担的岗位进行岗前教育,熟练掌握操作工艺、技术要求、质量标准、安全要求,规范操作,安全作业。

③做好劳动力储备,根据劳动力培训和休假计划,提前做好劳动力储备和教育培训工作,根据进场计划安排分批有序进场作业。由于本工程为重点控制工程项目,工程开工前,将指定部分职工、劳务人员为后备人员,一旦现场需要,立即开赴现场参与施工。

⑤对施工人员报酬专款专用,按时发放,保证施工人员的生活需求,有利于施工人员安心工作。

⑥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节假日照常进行施工。计划好元旦、春节等节假日的施工生产,必要时采取经济手段,鼓励技术人员和工人在工地休假,并安排好关键线路的加班生产。

3.2.3.4确保工期的技术保证措施

3.2.3.4.1编制完善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以保证工程质量及进度为前提,加强施工计划的科学性、合理性,运用网络技术、系统工程原理,根据标段工程特点、工程量大小、施工工期及现场实际情况等编制详细的、切实可行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选择最优施工方案,做到科学施工。及时反馈信息,适时调整和优化施工计划,确保工序按时或提前完成。

针对本工程的特点,充分利用专业技术、专业化施工队伍和专用设备,充分发挥技术知识密集的优势,组织科技攻关,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技术问题,确保重点关键项目按进度顺利施工。发挥技术管理的保障作用,细审核、严交底、勤检查、抓落实。

3.2.3.4.3实行网络管理、优化施工组织

建立从项目经理部到各生产单位的调度指挥系统,建立动态网络管理,全面及时掌握并迅速、准确处理影响施工进度的各种问题。

在充分考虑到本工程施工现场条件的前提下,编制详细的总体施工网络进度和分阶段进度,及时确定阶段工作重点。不断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改进提高各工序的施工工艺。应用专业软件进行网络计划管理,使项目实施处于受控状态。

3.2.3.4.4保质量,保安全,加强环境保护,以保证工期

采用先进的施工经验和技术,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建立建全各项规章制度,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确保施工安全;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做到文明施工。避免质量、安全、环保诸方面造成工程的停顿、间断或返工,保证本工程能够顺利连续实施。

3.2.3.4.5加强技术管理,落实技术责任制

建立技术管理程序,认真制订各施工阶段技术方案、措施,以及应急技术措施,做好技术交底,建立技术档案,把技术管理落实到实处。

建立技术管理的组织体系,逐级落实技术责任制。严格按照质量保证措施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完善管理机制和施工程序,提高质量管理素质,防止因质量问题造成停工或返工。

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一线跟班作业了解情况,及时搞好技术交底,并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2.3.4.6确保关键线路工期

抓住网络计划关键线路的进度控制,环环紧扣,有条不紊。确保工序互不干扰,流水或平行作业。

3.2.3.5确保工期的物资保障措施

3.2.3.5.1计划用料措施

物资设备管理人员根据施工进度,按不同阶段所需材料品种、规格、型号、数量、质量要求编制年度、季度材料用量计划。本工程所用主要材料(包括水泥、钢材等达到招标规模,具备招标条件的材料须由承包人和发包人按照《工程建设项目货物招标投标办法》招标选定供应商,尽快与中标的供应商签订供货合同,确保主材、地材的品种、数量、质量满足施工计划需求。

3.2.3.5.2先检验后使用措施

所有材料进场前先试验或检验,合格后进场,防止使用前才发现不合格而影响工期。

3.2.3.5.3材料储备

在各供应基点分别设置符合各类材料储存标准的材料库,材料库的库容要满足储存水泥不少于1个月,储存其他材料不少于3个月的要求。为保证施工高峰期和雨季期间工程材料满足工程需要,在拌和站建立水泥库和砂、碎石储料场,钢筋加工场内设置钢筋库,材料的储备量按照施工高峰期7天的用量进行储备。另外,在工点密集的位置设置油料库、配件库,储备适量的油料和常用配件,以满足工程需要。

3.2.3.6确保工期的设备保障措施

3.2.3.6.1配备先进的机械设备

根据本工程各工序特点,按合同要求及施工进度计划安排,配备充足、合理配套的施工机械和设备,确保设备的先进性。

3.2.3.6.2搞好设备维修保养,对主要易损件要有足够的零件储备,提高设备效率措施

制定设备维修保养责任人,大型设备谁使用谁保养,轮换使用的,固定轮换人保养,每月对负责的设备评比一次,优胜机组每人奖励300元,最后一名罚300元。

建立完善的工地维修保养系统,对出现故障设备及时修理,损坏的零配件及时更换,确保设备的完好率、利用率和施工机械化作业程度,充分发挥设备的最大效率。

备好自备电源和备用电源,保证施工用电。

在冬季,做到不用时设备入库,并加防冻液等措施做好设备防冻处理,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冬季在便道附近设置砂堆,如冬季有降雪,可人工洒少量砂子,防止车轮打滑出现事故。

3.2.3.7确保工期的资金保证措施

选配财务经验丰富的会计师,主持工程资金的筹集和合理使用。

根据本工程的资金使用计划安排,及时向业主进行验工计价,积极筹措资金,确保各项生产物资的采购供应,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加强资金的使用管理,压缩非生产性开支,全力保障有限的资金用于工程和职工的工资发放上。本项目的资将保证使用到项目生产组织中,同时在施工中严格实行和落实经济责任承包制,加强成本核算,及时进行承包兑现,利用经济手段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促进施工生产的快速进展。

本项目工程量大,资金需求集中。施工中一旦出现业主资金不能及时到位的情况,我方保证利用我单位雄厚的财务能力,及时从本部抽调资金,确保施工生产不受影响。

3.2.3.8确保工期的具体措施

3.2.3.8.1抓紧、抓好施工准备工作

接到中标通知书后,快速组织施工人员、机械设备和物资材料进场,按工作内容和计划进度配齐各项生产要素,保证“三快”,即进场快、安家快、开工快,抓住有利施工季节,实现施工进度的良好开端。

尽快做好施工准备工作,精心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科学组织施工,运用网络技术,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调整工程进度计划和施工机械及劳动力配置。

积极配合建设单位及有关单位办理征地拆迁手续。

3.2.3.8.2发挥技术及设备优势,全力保障施工生产

充分利用施工经验与优势互补、互促,发挥机械化程度高的优势,合理配备施工机械,建立机械保养、维修体系,保证施工机械的完好率;建立强有力的后勤保障体系,保证各种物资、设备按时足额到位;搞好施工和生活环境建设,全方位保障施工生产。

需新购的设备与仪器,一旦中标,在现有的采购协议基础上立即着手购买,并按确定的进场时间进场,保证不影响工期计划。

3.2.3.8.3现场科学组织,加强工序衔接

施工过程中及时分析控制工期的关键线路,合理调剂人力、物力、财力和施工机械,使施工进度紧跟计划。加强调度统计工作,减少各工序间的衔接时间,充分利用各个工作面,避免出现窝工现象。协调好各业务部室的工作,加强协作配合,为现场施工提供有力的经济技术保障。理顺上下关系,对施工现场的需求和需解决的问题及时反映、及时解决,避免影响施工进度。

3.2.3.8.4开展生产竞赛,掀起施工高潮

施工中适时地开展劳动生产竞赛活动,发扬“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精神,加强思想教育,采取合理的奖罚措施等一系列手段,振奋职工精神,掀起施工高潮,加快施工进度。

3.2.3.8.5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

良好的施工环境是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加强同建设监理、设计单位、地方的联系,建立良好的关系,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积极主动地接受监督和指导。积极做好与当地各专业主管部门以及居民的关系,取得他们的支持。

项目经理部安排一名专管协调的副经理,负责征地拆迁和协调地方关系,加强与地方政府和群众的联系,获得理解和支持,加快征地拆迁工作,在临时工程建设时兼顾当地群众利益,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强化与材料供应商的合同管理,依法进行经济活动,避免经济纠纷。依靠地方治安警力,打击扰乱、盗窃分子,保证施工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3.2.3.9应对意外情况的赶工措施

3.2.3.9.1季节性(夜间)等特殊时段工期保证措施

对于因天气、地方阻工、材料供应等造成工期延误时,将采取以下措施,确保计划工期目标的实现:

⑴加大施工力量。从内部增调各种专业施工人员,昼夜施工,确保阶段工期目标的实现。

⑵加大资金投入,搞好原材料的储备。

⑶成立机械抢修小组,适当储备机械配件,保证施工机械完好。

⑷积极处理好与当地各方的关系,为施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⑸夜间施工时,先制定出严密的施工措施及方案,尽量避免施工产生的噪音污染,影响沿线的居民休息。

⑹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交通标志、安全标志牌、警戒灯等标志,标志牌具备夜间荧光功能,保证施工机械设备和施工人员的施工安全。

⑺施工现场布置足够的夜间施工照明设备,保证施工照明强度要求,确保夜间施工现场的安全。

⑻组建专业施工队伍,严格限制租用民工的数量,以避免农忙季节出现用人短缺的现象。

⑼在原材料等物资准备上,充分考虑农忙季节的影响,在农忙前半个月提前备用施工原材料,尤其是砂、石等地材,更要提前一个月进行备料的准备工作,以满足农忙期间的施工需要。

⑽农忙季节施工,充分考虑与农村生产干扰问题。农忙季节施工机械和施工车辆的运行应避免和农收、农种的人员、车辆干扰。

⑾合理安排节假日的公路运输计划,合理安排节假日调休,避免节假日期间人员流失,造成误工。

3.2.3.9.2确保工期的应急措施

4.施工方案、技术措施、施工工艺和方法

4.1路基工程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4.1.1路基工程概况

本标段路基工程主要包括区间路基和站场路基工程。主要工程量有:区间土石方2.79万立方米(含级配碎石5237立方米)、站场土石方31.37万立方米(含级配碎石14064立方米)。

XX站改建工程沿线经过大地貌单元为XX高原,微地貌为丘陵及山前缓坡,相对高差不大,地表主要分布有砂质黄土,具有Ⅰ级非自重湿陷。路基工点类型主要有路堤边坡防护及湿陷性黄土路基,主要处理措施为骨架护坡、植草灌、坡脚封闭、重型碾压。

XX站改建工程全长4.70Km。其中区间路基长1.60Km,占线路全长的34.04%,路基防护长度4.58Km,占线路全长的97.49%。其中区间增建第二线路基与既有线并行段落长度为1.60Km。

边坡加固防护及附属工程

M7.5浆砌片石、C25混凝土

土工格栅(50XXN/m)

4.1.2路基工程施工方案

⑴所有路基填方均须通过试验段确定工艺、参数和检验试验方法后,才能在标段内全面开展施工,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质量控制,确保基底处理质量,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路基土石方工程在施工准备完成后即可开工,其完成工期应满足该区段铺轨工程进度的要求。

⑵根据需要对线路的地质情况进行钻探,以验证地质资料。对路基填料缺乏地段,采取远运路基填料方式解决。

⑶湿陷性黄土地段先期安排施工,并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沉降、位移等观测工作,以检验和完善设计。

⑷站场挖填量比较大,配置数量充足和高效性能的施工机械,满足工程需求。在施工时选用大吨位土石方挖掘、运输及重型振动压实机械,并需配备级配碎石摊铺、拌和等特种机械。

⑸施工前先做好临时引排水系统,不良地质或特殊岩土地段先挡后挖或分段开挖及时挡护、加固,弃方作反压时,先反压后弃方,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⑹施工前落实地下水管、电缆等管线位置,并与其主管部门签定正式协议后方可动工。

⑺区间、站场路基基床施工前,进行相关专业技术交底,在充分熟悉了解相关站后各专业的预埋管线、设备基础、电缆沟槽、给排水管道等位置的情况下,与其同步施工。

⑻加强危岩落石处理。加强危岩落石检查、观测、处理,仔细核对现场与施工图是否相符,设计对危岩落石的处理是否合理、彻底,对可能影响施工(将来可能影响运营)的危岩落石,采取彻底清除或支顶。危岩落石如设计中没有处理措施或处理措施不完善时应及时提出变更,确保施工和运营安全。

⑼路基取弃土场位置统筹考虑、合理设置,注意节约用地,并尽量利用空地、荒地,少占耕地和林地。弃土场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及时完成防护工程。弃土场的位置与高度应保证路堑边坡、山体和自身稳定,并不得影响附近建筑物、农田、水利、河道、交通和环境等。否则,应加设搪护或采取其他措施。弃土堆不宜设在堑顶上方,严禁在泥石流沟上游及贴近桥墩、台弃土、弃碴,沿河岸或傍山路堑的弃土,不得弃入河道、挤压桥孔或涵管口、改变水流方向和加剧河岸的冲刷,必要时设置挡护设施,严禁向河、湖泊、水库、沟渠弃土、弃碴。取土场的位置、深度、边坡应符合设计要求,并结合土地利用、环保规划进行布置,不得随意取土或在水下取土。取土前,一般应保留表层土,并采取临时防护措施,防止流失,以备复耕和绿化,取土完毕后,应及时平整场地,做好排水设施,结合地形和土质,种草植树恢复植被,防止水土流失,或为复耕创造条件,取土坑、弃土堆尽量整平造田还耕。

⑽施工中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与水土保持的不利影响。在本线铁路用地界内绿化路段实施绿色通道工程。根据设计并结合各路段具体情况选择适宜当地生长的树种并按乔、灌、草相结合的原则对路堤、路堑边坡等进行绿化,绿化植树、植草工作宜尽早进行,栽种的树苗必须符合设计和相关规定要求并加强对已栽种树苗等的养护,确保成活率。

4.1.3路基工程技术措施

结合本标段特点,路基工程的工后沉降通过地基条件评价,填料质量控制,保证达到压实标准、达到工后沉降及不均匀沉降标准技术措施等过程和措施的控制,结合沉降观测、建立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和沉降预测、评估,达到较准确推算沉降、判断并控制工后沉降的目的。

路基地基处理后再填筑路基;填筑基床以下路基最后一层前,要根据沉降观测数据推算其填筑标高,保证填筑后基床底层厚度不小于设计厚度且在路基沉降稳定后其顶面不高于设计标高,即保证基床表层厚度不小于设计要求。基床表层填筑完毕,进行沉降观测,在沉降基本稳定、经推测能满足工后沉降要求后,计算填筑顶面标高并根据沉降观测期的沉降推算成果,并将沉降观测资料移交给后续工程施工队伍,以便准确预测后续工程施工期间的沉降。

4.1.3.1核查地质情况,准确评价路基地质条件

在进行地基处理和路基填筑前,根据施工图设计提供的地质资料进行现场复核,根据线路路基的不同地质情况,选用N10轻型动力触探、N63.5重型动力触探、标准贯入、静力触探四种原位测试方法的一种进行现场勘测,并结合室内土工试验进行地基条件评价;在路堑开挖至路基面标高时,根据施工图设计提供的地质资料现场复核,对地质不符的地段,根据开挖揭示的地质情况判断是否可能存在松软土,对疑为松软土地段根据不同地质情况采用轻型动力触探、重型动力触探、标准贯入、静力触探四种原位测试方法的一种进行现场勘测,确定路堑换填厚度和地基处理措施。

4.1.3.2保证达到填料标准技术措施

⑵A、B组填料及级配碎石生产技术措施

选用爆破开挖的合格填料料源,通过二次解小、破碎和筛分,严格控制最大粒径,以获得颗粒级配稳定的A、B组碎石类土填料,为全标段统一供应优质的A、B组填料,保证路基填筑获得最大压实密度和长期稳定性。

通过外购或破碎加工选用四种不同粒径规格的粗、细集料,在填料生产场采用具有自动计量装置的拌和机集中拌和,为全标段统一供应质量优良且含水量合适、级配稳定的基床表层和过渡段用级配碎石混和料。

采用填料生产场检验为主,填筑摊铺过程中再抽样复验的方式,严格控制填料质量。

4.1.3.3保证达到压实标准技术措施

⑴选用重型振动压路机为路基填筑的压实机械,过渡段填筑压实配合小型振动压路机和冲击夯,在进行大面积填筑前,选取有代表性的地段和部位,对不同性质填料分别进行填筑工艺试验,试验填料碾压含水量、摊铺厚度、碾压机械、碾压遍数等施工工艺参数,经检验地基系数XX30、Evd、Ev2、孔隙率n(或压实系数XX)满足设计要求后,确定施工工艺参数,再进行大面积路基填筑。施工时采用地基系数、空隙率、压实系数等检测方法,进行双指标控制,按验标规定的检测方法、频次、数量,控制路基施工质量。

⑵路基填筑施工严格按工艺试验确定的参数施工,严格过程监控和质量检验、记录。

⑶填筑时路基两侧各加宽50cm,保证边坡压实质量。

4.1.3.4沉降观测、横向位移观测、工后沉降技术措施

施工中应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沉降观测,以确保路基工后沉降量符合设计和相应规范要求。

路堤填筑过程中按要求设置沉降、位移观测桩,建立观测系统,按照有关规定加强观测,对填筑过程中出现沉降速度过快、横向位移过大应立即停止施工,分析原因,提出处理措施后方可恢复施工。

4.1.3.5路堑控制边坡平顺性、稳定性的技术措施

土质路堑开挖时,边坡预留20cm,底部预留20cm。挖至预留层时,停止机械开挖,待进行路基基床施工时,用人工突击开挖。石质路堑采用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根据地质条件计算出确保开挖面平顺、稳定的爆破参数。

如路堑坡面上出现坑穴、凹槽,及时采取勾缝、灌浆、嵌补、支顶等措施防护进行加固。

4.1.4路基工程施工工艺与方法

4.1.4.1地基加固及特殊路基施工工艺与方法

4.1.4.1.1原地表种植土清除施工工艺及方法

本标段路基地基先清除表土,然后进行平整碾压。

清表完成后用压路机进行碾压。碾压原则上按照填筑计划顺序作业,根据含水量分段、分块合理组织施工,局部含水量偏高,则进行翻晒。并随时检测压实度,合格后方可进行路基填筑施工,碾压后要求达到地基系数满足设计要求。

4.1.4.1.2土工格栅施工工艺及方法

⑴土工格栅在平整的下承层上铺设。铺设时,土工织物拉直平顺,紧贴下承层。采用插针等措施固定土工格栅于填土表面。

⑵土工格栅的铺设将强度高的方向置于垂直于路堤轴线方向。

⑶搭接法连接时,搭接长度为40cm。

⑷土工格栅摊铺以后应及时填筑填料,以避免其受到阳光过长时间的直接暴晒。填料分层摊铺J909、G120_工程做法(2008年建筑结构合订本),分层碾压。

4.1.4.1.3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工艺及方法

本段路基黄土具有Ⅰ级非自重湿陷性,采取以下处理措施:

①路基坡脚外设置天然护道,宽度不小于2.0米,采用0.3米厚三七灰土层封闭。

②路堤基底换填0.5米A、B组填料,采用重型碾压处理。

③黄土路堑基底基床表层深度范围内换填0.45米级配碎石+0.1米中粗砂+复合土工膜+0.05m中粗砂,基床底层换填0.5米厚三七灰土垫层,采用重型碾压。

4.1.4.2路基填筑施工工艺及方法

路基施工必须严格执行《铁路路基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及《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等各项规定。路基基床以下须采用A、B、C组填料水泥搅拌桩总体施工组织设计,基床底层须采用A、B组填料。

严格控制填筑工艺(碾压机具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