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号线车公庙站~红树湾站区间建筑物及联络通道加固盾构上穿既有线专项施工方案

11号线车公庙站~红树湾站区间建筑物及联络通道加固盾构上穿既有线专项施工方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3.03M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11号线车公庙站~红树湾站区间建筑物及联络通道加固盾构上穿既有线专项施工方案

视地质条件和周边情况确定,在监测断面和隧道中线布置

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2D

JCT2300-2014 人造石加工、装饰与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5D

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5D

当各监测项目变化值达到控制值的70%,视为警戒值,立即通知设计、监理,共同研究,查明原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⑷监测数据的处理及分析评价

处理监测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以数值和图形图表等多种形式描述各项监测项目的变化趋势。根据各个量测项目采集的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并运用反分析的方法,利用计算机对量测数据进行解析分析,得出设计、施工的合理性和问题点,提供作为变更设计和施工方法的依据。

根据监测数据分析结果进行下列分析,提供作为变更设计和施工方法的依据,实现监测的根本目的。

①随时把握施工的安全性,提供解析结果及评价周报、月报。

②对解析结果进行理论分析。

③根据监测数据分析结果,确认、评价地下水位变化对施工的影响;

④根据监测数据分析结果,确认、评价施工方法的合理性,探讨优化施工方法。

⑤根据监测数据分析结果,提供完整的监测结果分析报告书,总结评价该始发区段的设计、施工合理性、经济性,以资以后类似工程在规划、设计及施工阶段参考。

5.1.5监测组织机构

5.2洞内测量控制措施

盾构掘进重要的是要正确控制盾构机的形态、位置,使其严格按照设计的线路向前掘进。掘进时必须严格控制:测量盾构机位置(相对于线路盾构机的位置);测量盾构机的形态(相对于倾斜角,上下偏移和左右偏向盾构机的位置)。盾构机相对于设计线路的位置利用经纬仪,激光定位仪和自动水平尺测量,而盾构机的形态则用测锤,倾斜仪(倾角计,偏向计)水平尺,回转罗盘等检查。

5.2.1盾构机形态的控制测量

在盾构掘进过程中,盾构机的形态控制测量采取如下方法:测量方法示意见下图盾构掘进控制测量示意图。

根据隧道内布设的导线点,选定平面坐标参考点(C、D点),然后在D点上架设激光经纬仪。架在参考点上的激光经纬仪将向盾构机上确定的两个目标点(A和B)投射激光束,从而得到角度值θ1、θ2和距离L1、L2。然后根据C、D点的坐标可推算出A和B两点的坐标。这种测量能准确测出盾构机的位置误差和偏向误差。

5.2.2管片安装测量

必须时时刻刻严格按照监控量测的数据结果来及时指导盾构操作的姿态及各种参数选择,确保盾构通过时沉降最小,尽量不扰动土体,注浆饱满、及时,匀速通过。一旦发现监测数据异常或有增大趋势,必须立即停机,重新调整方案和掘进参数,待恢复正常状态。

按照目前的盾构掘进速度,结合线路的实际情况,左线盾构最先到达上穿1号线段的时间为2014年01月20日。

盾构机到达前一个月需要完成整个加固施工,加固工期为90天,故上穿1号线段加固的最迟启动时间为2013年10月20日。考虑到各种不稳定、不利因素的制约,该段加固施工需要提前启动,以有效保证盾构机通过时的施工安全。

负责整个加固施工的生产协调

做好施工管理工作,负责劳动力安排

负责排除机械故障和管路的清洗

负责钻孔的操作及注浆施工记录

负责现场技术指导和管理

武兵锋(13823592767)

魏涛涛(15712037378)

6.3主要施工机械设备

第七章安全质量保证措施

在穿越前必须做好思想、组织、技术、机械、物资等各项准备工作,确保盾构安全、顺利通过该段。

(1)对该地段分阶段实施,先加固后通过。

(2)进一步对重叠段地质进行勘探,采用钻探等手段,确定有无孤石、风化球等不良地质,确保盾构机能平稳顺利的通过。

(3)盾构机选择性能可靠、适应性强的盾构刀盘配置,提前做好盾构的检修保养,更换磨损的道具,保持各项辅材注入通道和同步注浆系统完好畅通,保证盾构机性能高高效良好,避免穿越是的一场停机;严格控制各个环节,尤其是土仓压力、出土量和同步注浆量的控制;及时采用双液浆。

(4)对于既有1号线隧道,如果出现渗水情况,则进行堵水作业,减少地下水流失,控制地层沉降;同时进场堵漏人员需要按照要求佩戴防护用品,根据我部与运营公司的请点时间进场施工,施工完成后要做到“工完料清”,禁止有物品遗落既有线轨道造成运营事故。

(5)尽量可能安排在既有线夜间停运期间穿越,施工期间配合运营公司做好既有线隧道的测量和保护工作,重叠段既有隧道的运营采取限速。

(6)对所布监测点进行全面检查,收集原始记录,确保原始数据准确无误。

(7)精挑细选出一支素质高、技能精的队伍轮班制作业,备足盾构施工所需各材料、物资、配套机械设备,抓好各项工序衔接,减少盾构机在该段的掘进时间。

(8)认真总结前阶段掘进经验,对掘进参数进行分析、优化,并针对掘进时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施工参数,以最佳参数通过。

(9)进行掘进前全员学习动员,要把此段的穿越难度与风险教育传达到每位施工人员身上。进行技术交底,安全交底,划分责任。树立忧患意识,时刻牢记责任,事事落实到人。

(10)盾构掘进时应加强地表沉降的监测频率,一旦监测数据有异常变化要立即暂停掘进,分析原因,采取合理措施。

(11)在地表袖阀管注浆时,为避免钻孔施工造成既有线损坏,在施工前对加固范围和既有一号线的边线精确放线,并撒白灰或者插彩旗进行标识;加固施工时每开一个孔位都必须有值班工程检查确认后施作,并严格控制钻孔范围和深度。

(12)上穿1号线期间,地面安排的监控人员不要长时间站在隧道掘进的正上方位置,以防止地面塌陷而造成安全事故。

(13)接触网吊柱、馈线支柱等受力设备,均依靠化学锚栓固定于隧道顶部,化学锚栓型号RGM16*250,在施工中严格控制掘进姿态、快速平稳通过,防止盾构机栽头产生应力,以避免锚栓锚固范围内不发生松动、漏水及松脱。

风险识别:依据工程特点、制定方案,认真分析并识别出所有影响施工进度、工程质量、工程安全、人员安全、环境影响等方面的风险并进行分析评价。

主要风险为:盾尾漏浆涌水、地面塌陷、盾构上穿1号线管线、地面击穿等。

副组长:陈慧超闫谋权冯知明

成员:杨均张磊陶辉诗赵书平李政邓树嘉沈亮吴建宏陈敏何列等

(1)组长职责:发生安全事故时,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指令;组织指挥应急队伍实施救援行动;向上级汇报和公司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要求;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育等。

(2)副组长职责:协助组长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

13510396576

具体地面组织指挥负责抢险技术方案

15659303399

18623336630

18603052803

18623336650

负责警戒、治安、保卫、疏散及道路管制

18623336736

15874260746

18575677820

18623336715

负责应急物资供应和运输工作

13480102882

负责事故现场的通讯和对外联系(110、120)

18682405979

18676705304

13902695653

8.3重大风险源应急措施

8.3.1盾尾漏浆漏水

针对盾尾可能出现的漏浆涌水现象,主要采取如下措施:

(1)严格按地下工程防水施工验收规范标准要求施工。

(2)管片居中拼装,以防盾构与管片之间建筑空隙一边过分增大、一边过分减少,从而可能降低盾尾密封效果。

(3)若发生盾尾漏浆涌水现象,应针对漏水、渗水、漏泥浆部位集中压注盾尾油脂。

(4)配制初凝时间较短的双液浆进行壁后注浆,压浆位在盾尾后5~10环。

(5)调整同步注浆浆液的配比,减少砂浆的凝固时间,保证砂浆尽快凝固。

(6)如漏水、漏沙段无法控制,则采用水溶性聚氨脂在盾尾2~3环处进行压浆封堵。

(7)发生漏水、渗水、漏泥浆部位进行注浆堵漏达到允许标准,防止由此引起不均匀沉降。

(8)若采取上述措施不能有效的解决漏浆涌水问题,有可能是盾尾密封刷损坏,则在气压保护下更换盾尾内2排盾尾密封刷。

对于盾构掘进前方一些不确定的地质因素,存在开挖面失稳的风险,将直接导致正上方地面突陷。针对该现象,施工中主要采取如下措施:

(1)正确地计算选择合理的舱压,舱压应采用静止水土压力的1.2倍左右;开挖面由膨润土悬浮液稳定,水压力可以精细调节。膨润土悬浮液由空气控制,随时补偿正面压力的变化。

(2)要做好碴土改良,防止不均匀沉降。

(3)控制推进速度和排土量。

(4)地表沉降与信息反馈。地表沉降是反映盾构正面稳定的一个方面,跟踪测量因盾构掘进而引起的地表沉降情况。一般每天需对盾构前10~20m、盾构后30~50m轴线区域内的各沉降点进行监测。开挖面不稳定而产生地表沉降常发生在盾构切口前方。

(5)若地面地面突陷现象发生,必须立即停止掘进,并将盾构机向前空推,增加土仓压力。

(6)在盾构机停止状态,加大同步注浆量,并配制初凝时间较短的双液浆进行壁后注浆,压浆位在盾尾后5~10环。

(7)立即疏散人群,在发生突陷位置进行注浆处理。

(1)施工前对上穿1号线段的管线采取积极的保护方法,在施工前对管线情况做更深入的调查,对重点管线的位置进行标注,保留照片资料。

(2)掘进过程中加强监控量测,控制好地面的沉降量,采取必要措施,确保其安全,将施工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

(3)根据监控量测的结果,通过优化各种施工参数,保持开挖面的稳定,减少开挖过程中的土体损失,控制衬砌壁后注浆的时间、压力和注浆量,及时有效足量地填充衬砌壁后的间隙,防止管线发生沉降事故。

8.3.4地面击穿冒浆

(1)造成地面击穿冒浆的主要原因有补勘孔位未封堵或者埋深较浅、土压过大。上穿段遇到冒浆要降低开挖面压力的情况下继续推进,同时,适当加快推进速度,提高管片拼装效率,使盾构尽早穿越冒浆区;

(2)上穿一号线段位于树林绿化区域内,出现冒浆现象,对冒浆区即用土覆盖;

(3)严格控制同步注浆压力,并在注浆管路中安装安全阀,以免注浆压力过高。

(1)如果发生钻穿地铁一号线的现象,立即联系1号线运营公司调度室,采取运营应急措施,根据钻穿后的严重情况对机车进行限行或者减速行使;

(2)利用比孔径稍大的原木在1号线隧道内部对孔洞进行封堵;地面立即调集人员、注浆材料(注浆芯管、水泥、水玻璃等)、设备(发电机、注浆机等)在地表进行水泥浆和水玻璃灌注,填充前期因地层松弛垮塌形成的塌腔和封堵地下水,最大程度减小给地铁运营带来的影响。

(3)为防止封堵的原木由于地下水凝聚及塌陷的泥土挤压掉落,在原木的底端加装一根钢带支托,钢带支托采用膨胀螺栓固定在侧墙二次衬砌上。

(4)在对钻穿孔洞进行临时封堵后,在地面孔洞周边钻孔进行袖阀管注浆加固。

(5)在完成地面深孔注浆后,洞内通过钻孔注浆挤开堆积在隧道顶淤泥夹层,形成与地面注浆体连成整体加固体稳定层,完成注浆后,通过注浆孔观察确认无渗漏水后,再开孔取掉临时封堵圆木,并对初支范围进行环氧树脂补强加固,完成初支加固后,对二次衬砌范围孔壁凿毛,冲洗干净并干燥后,最后对二次衬砌再进行环氧树脂补强加固,完成钻穿孔洞的永久封堵工作。

针对以上在盾构上穿1号线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对相应的应急物资进行提前筹备,确保穿越前落实到位。

在穿越1号线前按照应急预案,组织所有参建人员进行预案培训,并进行桌面演练,确保对各项预案措施做到熟知,发生险情后可以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应对。

第九章附件(盾构上穿1号线设计演算)

图1.1.1为11号线车红区间与地铁1号线竹侨区间竖向关系图及相应的地质钻探剖面图,借助数值分析软件划分有限元网格图如图6.1.2。

图1.1.1区间与地铁1号线竹侨区间竖向关系图

图1.1.2有限元分析网格图

图1.1.1中施工顺序为:先左线后右线。

根据地质勘测资料内昆铁路隧道结构防排水技术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结合《设计规范》的要求,并参考文献,确定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力学参数如表1.2所示,值得说明的时,考虑管片接头对管片整体刚度的影响,计算过程中,采用了0.7的刚度折减系数。

表1.2围岩及支护结构物理力学参数取值表

沉降(maxDZ=10.7mm)水平位移(maxDX=4.29mm)

图1.3.1施工完后1号线位移图

图1.3.1~图1.3.5分别为隧道施工完后地铁1号线的沉降、水平位移、最大主应力图以及管片内力应力图,从图中可见:隧道施工完成后,经过既定的方案进行加固处理,既有1号线隧道最大竖向位移和水平位移分别为10.7mm、4.29mm,处于允许范围之内,管片组合应力较小,小于材料的极限承载能力220kV志良变电所扩(II)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能够满足安全要求。

图1.3.4管片弯矩(maxM=6.34kN*m)图1.3.5管片组合应力(maxσ=2.97MPa)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