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W工法御华府基坑支护工程施工方案

SMW工法御华府基坑支护工程施工方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9.82M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SMW工法御华府基坑支护工程施工方案

不同类型突发事故预防及应急抢险措施:

1)围护墙体大面积渗漏水甚至涌土、喷砂

开挖后如发现围护出现坑外水向内渗漏现象应立即在渗漏附近采用双液注浆方法进行堵漏重庆渝合二期C合同段施工组织设计2,施工时必须控制注浆压力。

深度:依据现场渗漏情况定

注浆材料:42.5普通硅酸盐水泥,350Be水玻璃

水泥浆水灰比:约0.6

水泥浆:水玻璃=1:0.8

①成孔采用振动冲击直接成孔,以保证注浆管四周的土体密实,减少冒浆。

②注浆采取自下而上分层注浆方法,分层提升的高度应根据渗漏情况实际调整

③注入的浆液需保证有足够短的初凝时间,并密切注意压力表的变化,不致让围护体变形。具体对策如下:

a对渗水量较小,不影响施工周边环境的情况,可采用坑底设沟排水的方法。

b对渗水量较大,但没有泥砂带出,造成施工困难,而对周围影响不大的情况,可采用“引渗~修补”方法,即在渗漏较严重的部位先在支护墙上水平(略向上)打入一根钢管,使其穿透支护墙体进入墙背土体内,由此将水从该管引出,而后将管边支护墙的薄弱处用防水砼或砂浆修补封堵,待修补封堵的砼或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再将钢管出水口封住。

c对渗、漏水量很大的情况,应查明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漏水位置离地面不深处,可将支护墙背开挖至漏水位置下500~1000mm,在支护墙后用密实砼进行封堵。如漏水位置埋深较大,可在墙后采用压密注浆方法,浆液中应掺入水玻璃,使其能尽早凝结,也可采用高压旋喷射注浆方法。

d如现场条件许可,可在坑外增设井点降水,以降低水位、减小水头压力。

e对轻微的流砂现象,采用加快垫层浇筑或加厚垫层;对较严重的流砂应增加坑内降水措施;坑内局部加深部位产生流砂,一般采用井点降水方法。

⑵基坑边坡纵向失稳滑坡

对于深基坑工程而言,基坑边坡纵向滑坡导致围护结构破坏,一旦发生此类恶性事故,首先应在不危及人员安全前提下补强加密桩锚;如果不能补强则应立即组织回填基坑坍方处,并组织周围人员撤离,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

一旦发现坑底隆起迹象,应立即停止开挖,并应立即加设基坑外沉降监测点,迅速回填土,直至基坑外沉降趋势收敛方可停止回灌和回填。然后会同设计一起分析原因,制定下一步对策。

在本工程挖深较大后,如发生支护墙下段位移较大,往往会造成墙背土体的沉陷,主要应设法控制围护桩(墙)嵌入部分的位移,着重加固坑底部位,具体措施有:

③增设坑内降水设备,降低地下水,条件许可,可在坑外降水;

④进行坑底加固,如采用注浆、高压喷射注浆等提高被动区抗力;

⑤垫层随挖随浇,对基坑挖土合理分段,每段土方开挖到底后及时浇筑垫层;

⑥加厚垫层、采用配筋垫层或设置坑底支撑;

⑦如支护结构位移较大可采用增设大直径桩锚进行加固;

1.6.4应急所需物资

应急资源的准备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保障,项目部应根据潜在事性质和后果分析,配备应急救援中所需的消防手段、救援机械和设备、交通工具、医疗设备和药品、生活保障物资。

说明:“√”为现场所配备的抢险材料及设备;“☆”项由抢险集装箱配备提供;

2.起重伤害或机械伤害事故应急处理和救援预案

1)起重伤害或机械伤害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现第一人应立即报告责任人。

2)接到报告后,立即召集应急指挥小组,开展抢救工作,各岗位人员迅速到场。

⑵派人随同救护车到医院,随时了解伤情,及时反馈伤者情况;

⑶通知当事人的家属,做好接待工作,安慰、稳定家属的情绪;

⑷积极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4)立即派人保护现场,设置警戒线、维护现场秩序、疏散人员、召集有关人员做好当事人周边的问讯取证记录,了解事故现场情况配合事故调查。

6)立即组织安全自查自纠、消除隐患,确保施工安全;立即组织对全体施工作业人员的举一反三的安全再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做到遵章守纪,防止同类事故发生。

3.物体打击事故应急处理与救援预案

1)物体打击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现第一人应立即大声呼救,报告责任人。

2)接到报告后,立即召集应急指挥小组,开展抢救工作,各岗位人员迅速到场。

⑵派人随同救护车到医院,随时了解伤情,及时反馈伤者情况;

⑶通知当事人的家属,做好接待工作,安慰、稳定家属的情绪;

⑷积极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4)立即派人保护现场,设置警戒线、维护现场秩序、疏散人员、召集有关人员做好当事人周边的问讯取证记录,了解事故现场情况配合事故调查。

6)立即组织安全自查自纠、消除隐患,确保施工安全;立即组织对全体施工作业人员的举一反三的安全再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做到遵章守纪,防止同类事故发生。

2)接到报告后,立即召集应急指挥小组,开展抢救工作,各岗位人员迅速到场。

⑵派人随同救护车到医院,随时了解伤情,及时反馈伤者情况;

⑶通知当事人的家属,做好接待工作,安慰、稳定家属的情绪;

⑷积极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4)立即派人保护现场,设置警戒线、维护现场秩序、疏散人员、召集有关人员做好当事人周边的问讯取证记录,了解事故现场情况配合事故调查。

6)立即组织安全自查自纠、消除隐患,确保施工安全;立即组织对全体施工作业人员的举一反三的安全再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做到遵章守纪,防止同类事故发生。

5.管线、管道事故应急处理与救援预案

1)不论任何人,一旦发现有电缆、光缆、煤气、水管、通信电缆、下水道等管线管道碰撞、触及、挖断、挖坏等事故或苗子,应立即呼叫在场全体人员进行疏散。

2)接到报告后,立即召集应急指挥小组,开展抢救工作,各岗位人员迅速到场。

3)若存在受伤人员应立即抢救伤员。

5)立即组织安全自查自纠、消除隐患,确保施工安全;立即组织对全体施工作业人员举一反三防坍塌倒塌安全再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做到遵章守纪,防止同类事故发生。

6)在没有人受伤情况下,项目经理组织项目副经理、项目工程师、技术员、安全员、机管员、施工员对受损的管线管道进行相应的纠正补救措施与方案报工程管理部、公司或相关部门审批确认后,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组织恢复正常施工秩序。并进行原因分析、调查,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发生重复事故的发生。地下管线应急处理措施的工作流程:

6.基坑监测(由业主委托有资质单位,详见监测单位方案)

1)对基坑施工期间基坑各部分及坑周环境的变化进行巡视、测量,并及时,全面地将成果反映给相关部门,以确保基坑施工的安全性及周边环境的稳定性。

2)分析测量成果,预估发展趋势,及时与委托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交流,保证基坑安全稳定性。

3)通过理论和实际的对比,通过“信息化施工”加深对类似工程的认识,为以后的工作积累经验。

基坑开挖是坑内土体卸荷的过程,由于卸荷会引起坑底土体产生以向上为主的位移,同时也会引起围护体在两侧压力差的作用下而产生水平方向位移、墙外侧土体位移。基坑变形包括围护体的变形及基坑周围地层移动等。加强监测工作可以有效、合理地控制围护体位移,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根据本工程监测技术要求和现场具体环境情况,从时空效应的理论出发,本监测方案按以下原则进行编制:

1)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和基坑本身作为本工程监测和保护的对象。

2)设置的监测内容及监测点必须满足本工程设计方案及相关规范的要求,并能全面反映工程施工过程中周围环境及基坑围护体系的变化情况,确保监测内容设置合理,确保测点覆盖广泛、便于比对、直接有效。

3)监测过程中,采用的方法、监测仪器及监测频率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能及时、准确地提供数据,满足信息化施工的要求。

6.3监测项目和具体内容

6.3.1监测范围与对象

1)基坑周边环境监测;

2)围护结构稳定性监测。

6.3.2监测具体内容

1)周边环境监测内容:

周边建筑物监测,内容为沉降与倾斜。如建筑物存在明显裂缝,尚需进行裂缝观测。

周围地下管线监测:内容为沉降与水平位移;

对基坑周边地面沉降监测;

2)围护结构稳定性监测

①坑顶沉降与水平位移监测

②围护墙与坑外土体侧向位移监测

6.4监测点布置和埋设

各监测项目的测点布设位置及密度应与基坑开挖顺序、被保护对象的位置及特性相配套。同时为综合把握基坑变形状况,提高监测数据的质量,应保证每一开挖区段内有监测点。遵循规范结合实际,参照围护体布置及开挖分区等参数,进行测点布置。

基坑监测点总体布设原则:

1)监测点应充分结合监测等级、基坑设计参数特性和基坑施工参数特性进行合理布置。

2)监测点布置应最大限度反映基坑围护结构体系受力和变形的变化趋势。

3)基坑围护体侧边中部、阳角处、受力(或变形)较大处应布置测点,重点区域应加密监测点。

4)不同监测项目的监测点宜布置在同一断面上,便于数据比对。

5)监测点间距布置应满足规范要求,应满足设计及相关单位的合理要求。

6)各监测项目的测点布置,需兼顾基坑分块施工特点,确保每分块开挖施工中,均有对应测点有效工作,从而为分块施工过程提供数据信息。

基坑工程的现场监测应采用仪器监测与巡视检查相结合的方法。整个基坑工程施工期内,与仪器监测频率相对应,应进行巡视检查,并形成书面巡视报表。

巡视检查内容主要针对四部分:支护结构、施工工况、周边环境和监测设施。

1)支护结构成型质量;

2)冠梁、围檩有无裂缝出现;

3)加劲桩有无较大变形;

4)止水帷幕有无开裂、渗漏;

5)墙后土体有无裂缝、沉陷及滑移;

6)基坑有无涌土、流砂、管涌。

1)开挖后暴露的土质情况与岩土勘察报告有无差异;

2)基坑开挖分段长度、分层厚度及支锚设置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

3)场地地表水、地下水排放状况是否正常;

4)基坑周边地面有无超载。

1)周边管道有无破损、泄漏情况;

2)周边建(构)筑物有无新增裂缝出现;

3)周边道路(地面)有无裂缝、沉陷;

4)邻近基坑及建筑的施工变化情况。

现场巡视检查以目测为主,可辅以锤、钎、量尺、放大镜等工器具以及摄像、摄影等设备进行。

每日由专人对自然条件、支护结构、施工工况、周边环境、监测设施等的巡视检查情况进行书面记录,及时整理,并与仪器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巡视检查如发现异常和危险情况,应及时通知委托方及其他相关单位。

6.5.1围护结构顶部水平、竖向位移监测

基坑开挖期间大面积土方卸载,围护体将产生一定水平位移,为掌握围护体顶部位移信息,布设墙顶水平位移监测点,围护顶水平位移值亦可作为测斜自管口向下计算时的管口位移修正值。测点布置与围护体测斜孔位置一一对应。

考虑基坑围护外形特点,在基坑围护顶部分别增布水平位移监测点,以强化监测。共计布设44个监测点。

基坑开挖期间大面积土方卸载,围护体亦将产生垂直位移,为掌握围护体垂直变形信息,应布设墙顶垂直位移监测点。

墙顶垂直位移测点布置与墙顶水平位移测点一一对应。

围护体顶部垂直、水平位移监测点埋设在围护顶部圈梁施工时进行。

6.5.2坑外土体侧向水平位移(测斜)监测

土体开挖会使围护体两侧受力不均,产生压力差,从而引起围护体的变形,本项监测就是利用测斜仪探头深入围护体内部,通过测量预先埋在围护体内部测斜管的变化情况反映出围护体各深度上的水平位移情况。

测斜测点布设间距取为35m左右,测点优先考虑布设在围护边中部、阳角处及对应局部深坑处。

SMW工法桩内测斜测点深度与H型钢等深。

工法桩测斜点在工法桩施工过程中同步安装,坡顶土体测斜管需利用钻机进行布设。共计布设19个监测点。测点布置参见“基坑监测平面布置图”。

6.5.3基坑周边道路、建筑物沉降监测

本工程基坑周边道路沉降监测点共计布设42个监测点。

6.5.4立柱沉降监测

本工程预应力鱼腹梁工具式组合内支撑立柱位移监测点共布设5个。

6.5.5支撑应力变化观测

本工程预应力鱼腹梁工具式组合内支撑应变监测点共布设7个。

6.5.6地下管线位移监测

基坑土体开挖卸荷引起坑内外侧土压力失衡,此时围护体系起到抵抗外侧土压力以维持内外平衡的作用,为确保基坑内外地下管线的安全,对该项目必须进行监测。共计布设37个监测点。

7.监测期限、频率、报警值及应急措施

本项目基坑监测周期为围护桩施工开始至地下结构出±0.00m结束。

基坑工程监测频率的确定应以能系统反映监测对象所测项目的重要变化过程而又不遗漏其变化时刻为原则。

监测项目的监测频率应综合考虑基坑类别、基坑及地下工程的不同施工阶段以及周边环境、自然条件的变化和当地经验而确定。当监测值相对稳定时,可适当降低监测频率。

根据设计说明要求及相关规范规定,现场监测频率原则上按下表执行。

基坑开挖~底板浇筑完成后3天

底板浇筑完成后3天~施工至主体结构±0.00

围护结构顶部竖向、水平位移监测

围护结构深层水平位移监测

邻近建(构)筑物沉降监测

1)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

2)监测数据变化较大或者速率加快;

3)存在勘察未发现的不良地质;

4)超深、超长开挖或未及时加撑等违反设计工况施工;

5)基坑及周边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市政管道出现泄漏;

6)基坑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大或超过设计限值;

7)支护结构出现开裂;

8)周边地面突发较大沉降或出现严重开裂;

9)邻近建筑突发较大沉降、不均匀沉降或出现严重开裂;

10)基坑底部、侧壁出现管涌、渗漏或流沙等现象;

11)基坑工程发生事故后重新组织施工;

12)出现其他影响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的异常情况。

现场执行具体监测频率应以满足实际施工生产为准,必要时根据具体工况和监测数据变化需加强监测频率。

在工程监测中,每一项监测的项目都应该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和周边环境等因素,事先确定相应的监控报警值,用以判断支护结构的受力情况、位移是否超过允许的范围,进而判断基坑和周边环境的安全性,决定是否对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法进行调整,并采取有效及时的处理措施。

本工程各监测项目报警值的确定需满足以下要求:

1)各项目监测报警值应满足设计单位要求。

2)设计单位未明确规定报警值的监测项目应满足国家及地方相关规范的要求。监测报警值如下:

①围护结构水平位移大于3mm/日或累计大于30mm。

②围护结构顶部竖向位移大于3mm/日或累计大于20mm。

③土体深层水平位移大于3mm/日或累计大于45mm。

④周边地下管线监测变形大于2mm/日或累计大于20mm。

⑤周边道路管线监测变形大于3mm/日或累计大于30mm。

⑥支撑立柱沉降监测:日位移增量3mm/d,累计值35mm。

⑦支撑轴力监测:支撑轴力≥70%的构件承载力设计值。

⑧地下水位变化监测:日位移增量500mm/d,累计值1000mm。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立即进行危险报警,并应对基坑支护结构和周边环境中的保护对象采取应急措施:

1)监测数据达到监测报警值的累计值;

2)基坑支护结构或周边土体的位移值突然明显增大或基坑出现流沙、管涌、隆起、陷落或较严重的渗漏等;

3)基坑支护结构的锚杆体系出现过大变形、压屈、断裂、松弛或拔出的迹象;

TB 10182-2017 公路与市政工程下穿高速铁路技术规程4)周边建筑的结构部分、周边地面出现较严重的突发裂缝或危害结构的变形裂缝;

5)周边管线变形突然明显增长或出现裂缝、泄漏等;

6)根据当地工程经验判断,出现其他必须进行危险报警的情况。

在冬施期间应对搅拌站及时提出对原材料、外加剂及到达现场时的混凝土温度等技术要求,厂家需进行试配合格后,方能生产,以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

⑴根据自然气温条件和工程的结构类型、原材料、工期限制等要求,从节约能源和降低冬施费用着想,采用蓄热法、掺外加剂、保温材料覆盖等方法进行施工。

⑵混凝土应及时运到浇筑地点,在运输过程中,要注意防上混凝土热量损失,表面冻结,混凝土离析、水泥和砂浆流失,坍落度变化等现象。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得低于10℃,一般控制在15~20℃。

⑶混凝土在浇筑前应清除模板和钢筋上的冰雪和污垢,浇筑时风力超过4级,需在迎风面采取防风、防冻保护措施。

外墙抗裂砂浆施工方案⑸作好混凝土的测温工作,按施工方案布置测温孔,并应编号。混凝土浇筑前,对测温人员应作详细交底。测温孔应在浇筑混凝土的同时及时留好。

此外,项目部为施工人员配备棉衣、手套等劳保用品,及时支付工人工资,安排好冬季施工人员生活,解除工人的后顾之忧,保证人心不散,力量不减,为工程建设提供充足的人力保障。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