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地铁施工组织设计

苏州地铁施工组织设计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3.31M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苏州地铁施工组织设计

<30ml/30min

⑹泥浆护壁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施工期间护筒内的泥浆面应高出地下水位1.0m以上,在受水位涨落影响时,泥浆面应高出最高面水位1.5m以上;

②在清孔过程中应不断置换泥浆,直至浇注水下混凝土;

福州世茂外滩花园第一期会所室内精装修施工组织设计.doc③在容易产生泥浆渗漏的土层中应采取维持孔壁稳定的措施。

⑺灌注混凝土导管管节应严密、牢固,使用前应试拼并进行隔水栓通过试验。

⑻因抗拔桩及抗压桩位于区间底板以下,每根桩桩顶均有一段空桩,因此在钻机成孔后及时清孔,准确探明桩底沉渣厚度,保证其厚度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⑼因桩顶空桩长度较长,为确保钢筋笼就位准确,在吊放钢筋笼时必须及时核对孔深与钢筋笼长度是否相符。

⑽将采用测锤测出的混凝土顶标高与理论计算值相比较,以确定混凝土面的准确位置,因空桩较长,在最后确定混凝土到达桩顶标高时要在不同的位置多测几次,防止短桩和混凝土超出设计标高过多的情况发生。

10.2.5.9基坑降水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管井降水施工前,根据设计参数进行试验管井施工,并进一步验证渗水量和地质情况,以调整管井布置及施工参数。

(2)井点使用时,基坑周围井点须对称、同时抽水,使水位差控制在要求限度内,并派专人值班,负责抽水,并作抽水记录。降水采用分级降水,一次降低水位控制在5m以内,稳定24小时后再进行下次降水,直到水位降到设计水位高度。

(3)管井降水时要进行水位观测,当水位差超过警戒要求时,立即采取减少部分管井抽水或回灌水等补救措施。

(4)井点供电系统采用双线路,防止中途停电或发生其他故障影响排水,并设置能满足施工要求的备用发电机组,以防止突然停电,造成水淹基坑。

(5)潜水泵在运行过程中经常观测水位变化情况,检查电缆线是否和井壁相碰,以防磨损后水沿电缆芯渗入电动机内,并定期检查密封的可靠性,以保证正常运转。

(6)在基坑分层开挖过程中,加强对降水管井的保护,以免填塞管井,影响降水效果,并将露出开挖面以上部分管井进行分节拆除。

10.2.5.10土方开挖质量保证措施

⑴基坑开挖前的准备工作

①准备好支撑材料和施加支撑轴力的液压装置。基坑支撑采用钢支撑时,施加支撑轴力采用两台液压千斤顶。

②布置测量网点。在基坑开挖前,先布置好每个基坑的测量网点,放出各轴线位置及地面标高,以保证支撑的及时安装和控制挖土标高。

③施工前的技术交底。在基坑施工前,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使全体施工人员熟悉并掌握本工程所执行的各项技术措施和技术标准。

④检查井点降水效果和地基加固龄期。基坑开挖前检查井点降水效果和地基加固龄期,当井点降水持续30天以上,地下水位已降至坑底3m以下,基底加固土体已达设计强度时,方可进行基坑开挖施工。

⑵配备土方开挖和钢支撑架设相应的施工机械。

⑶落实好弃土地点。基坑开挖前,落实好弃土场地。

⑷基坑开挖的截排水措施

①在开挖基坑的两侧,或在基坑中部设置排水明沟,在四角或每隔20~30m设一集水井,使地下水汇集于集水井内,再用水泵将地下水排出基坑外。

②排水沟、集水井设在基坑轮廓线以外,排水沟边缘距离开挖坡脚不小于0.3m。

③排水沟深度始终保持比开挖面低0.4~0.5m。

④集水井比排水沟低0.5~1.0m,或深于抽水泵的进水阀的高度以上,并随基坑的挖深而加深,保持水流畅通。

⑤抽水连续进行,直至基坑施工完毕,回填土后才停止。如基坑周边为渗水性强的土层,水泵出水管口远离基坑,以防抽出的水再渗回坑内。

⑸确保纵向边坡稳定的技术措施及控制手段

在基坑开挖中保证纵向土坡的稳定是至关重要的,一旦土坡失稳坍塌,就有可能冲断已安装架设好的横向钢支撑或砼支撑,从而导致基坑围护结构失稳,酿成灾害性事故。因此为维护纵向土坡的稳定,确保安全生产,在深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特采取以下措施:

①基坑纵向放坡不得陡于安全坡度。安全坡度根据地质情况、地下水情况和施工中的监测反馈信息确定和调整。在开挖施工过程中,进行人工修坡,并对暴露时间较长或可能受暴雨冲刷的纵坡采用篷布覆盖等坡面保护措施。

②每一小段的土方开挖中,严禁挖成3~4m高的垂直土壁或陡坡,以免坍方伤人,并严防坍方而导致的横向支撑失稳。

③若基坑外有需要保护的重要地下管线或建(构)筑物,适当减缓其附近的纵向土坡的坡度。

④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对纵向土坡加强监测,并将结果及时反馈指导施工,确保纵向边坡的稳定。

⑤雨季施工时,纵坡面采用彩条防水布覆盖,每一个开挖台阶设置一个排水截水沟,每两个台阶设置一个汇水井以抽排积水。

①基坑开挖时,采取架设支撑和安装拉杆等措施保证降水井管的正常工作。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对围护结构表面渗漏水要及时封堵。基坑周边开挖排水沟防止地表水流入基坑,同时充分准备好排除基坑积水的排水设备。

②基坑开挖出土,及时用泥土车运走,严禁在基坑周围堆放大量土方,同时加快支撑速度,减少基坑暴露时间,确保各施工参数能满足基坑允许变形的要求。

③基坑开挖接近坑底时,为保证坑底平整并控制超欠挖,对基坑设计标高以上10cm的土方,采用人工开挖修整,对局部的洼坑采用砂砾石填平、压实。

④为有效控制基坑超挖量,当人工挖至设计标高后,立即测量最后一道支撑中间底部至坑底的高度,仔细测出此高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做好记录。

⑤开挖基坑最后一层土方时,在每小段开挖完成后,尽快浇筑砼垫层。

在整个土方开挖过程中,要紧跟每层开挖支撑的进展,对围护结构变形和地层移动进行监测。主要包括围护结构顶水平位移、土体侧向变形、围护结构变形、支撑轴力、支撑立柱沉降观测、地下水位、围护桩主筋应力、围护结构侧土压力、建(构)筑物沉降与倾斜、建筑物裂缝宽度、地表(地下管线)沉降和水平位移等。并将监测结果与警戒值进行对比,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针对性改进措施进行处理,控制变形,确保施工正常。基坑挖至设计基底标高后,及时进行封底砼施工和接地网施工,避免基坑长时间暴露。

10.2.5.11主体结构质量保证措施

①底板施工前将坑底软弱土清除干净,并用砾石、砂、碎石或素混凝土填平,再按设计厚度施工垫层混凝土。

②素混凝土垫层标高、厚度及强度满足设计要求,面层无蜂窝、麻面和裂缝。

③底板混凝土浇捣按顺序连续不断完成,采用高频震动器震捣密实,不出现漏震或少震现象。

④底板混凝土浇捣完成的同时,及时进行收浆、压实、抹光处理,终凝后及时洒水覆盖养护不少于14天。

①侧墙模板及支架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侧向稳定性。

②根据设计要求设置施工缝和诱导缝,并保证其稳固、可靠、不变形、不漏浆。

③一次立模浇捣高度超过3m时,采取合理立模补强措施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④侧墙混凝土浇灌时分层(每层高不超过30cm)对称灌注,浇捣连续不间断完成,分层浇捣时严格注意振捣质量,不出现漏振或过振现象,确保混凝土密实。

⑤侧墙混凝土浇捣完成后,及时浇水养护并不少于14天。

①、根据设计要求设置施工缝和诱导缝,并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后再进行混凝土浇注施工。

②中、顶板梁、板的模型支架采用满堂式支架,支架密度满足强度和变形要求。

③中、顶板预埋件、预留孔洞的设置经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后,再进行浇注混凝土施工。

④中、顶板板底标高考虑支架、搭板沉降及施工误差后,仍能满足下部建筑限界要求。

⑤中、顶板达到设计要求的拆模强度后再拆模。

⑥中、顶板混凝土终凝前对顶面混凝土压实、收浆成细毛面。

⑦终凝后及时养护,并尽量采用蓄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

⑧中、顶板上堆放设备、材料等附加荷载要进行强度检算,并将计算书报监理工程师和设计人员书面认可。

10.2.5.12结构回填质量保证措施

⑴回填土前应到取土场进行取样试验,取土场土质达到回填土要求后才可用于回填。

⑵基坑回填应安排在天气晴朗时段连续施工,若在回填过程中下雨,应立即停止回填,并将已摊铺好的土表面压光,在较低处设集水井坑,用抽水机排水,待雨停之后,排出余水,并将填土表层挖开晒干达到最佳含水量时,再碾压密实,继续填筑。

⑶若采用不同类土回填时,应按土类分层铺填并将透水性大的土层铺填在透水性小的土层之下,不得混填。每填筑一层要进行一次测量,用以控制填土层厚度。

⑷小型机械夯实时,夯与夯之间重叠不小于1/3夯底宽度。

⑸在有管线的部位回填时,严禁任何机械碰撞碾压管线。

10.2.5.13检测试验手段、措施及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检测的试验项目及检测频率按照国家、行业、苏州市现行有效标准、规范执行,并遵守业主下发的相关文件要求。

根据建设部、江苏省建设厅规定,本项目检测单位由业主委托,工程质量检测一律由建设单位直接委托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一)、检测试验组织机构

(1)按照《苏州轨道交通工程检测管理办法》,开工前在工地现场建立满足工程需要且符合规范要求的工地试验室,负责混凝土、水泥试件的标准养护及取样。在混凝土试件养护到期、原材料进入施工现场等情况下,需在监理的指导监督下将试件送至业主指定的检测单位进行检测试验。工地试验室由经国家计量认证的公司试验室组建。工地试验室下设混凝土、钢材、土工、防水试验组和资料收集整理组,检测、试验组织机构详见《检验、试验组织机构图》。

(2)试验室配备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负责试验取样工作,并接受监理工程师的监督。试验室主管工程师及试验技术人员均长期从事试验工作,并且有大面积、大体积混凝土工程试验施工经验,试验主管工程师曾发表过有关地下工程防水施工论文,对地下工程防水施工有丰富经验。

(3)现场试验室主要负责现场材料进货检验、标识、抽样检验及现场质量控制与指导,并负责有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二)、检测、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控制

(1)工地试验室按检测试验工作需要配置检测能力符合规定要求的试验设备、器具和经资格认可的工作人员。

(2)建立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管理、周期检定校准制度,对已进行周期检定校准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进行标识,并建立台账。妥善保存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鉴定记录。确保所有设备、器具处于良好状态,为工程质量提供准确可靠的测试数据。

(3)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使用人员,对所使用的试验器具、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填写使用维护保养记录,表明设备状态。

对采购的原材料、半成品、砼试件和工程设备按规定要求进行现场取样并送往业主指定的检测单位进行试验,杜绝未经检验或验证不合格的产品投入使用或安装。检验和试验工作流程详见《检验、试验工作流程图》。

①物资检验、试验的样品由见证取样人员配合监理工程师取样,必要时请业主代表参加。材料取样、试验和检测频率应符合国家有关规范的规定。

②材料员、仓库保管员将已验证或检验和试验合格的物资做好《物资验收记录》,填写《点验材料单》,并按要求进行标识,方可入库或投入使用。

③因生产急需来不及验证,且一旦发现不符合规定要求又能立即追回和更换的物资,可按规定进行紧急放行。

④紧急放行的物资由使用单位申请,填写《物资紧急放行申请记录单》,报项目总工程师批准。材料员、仓库保管员接到《物资紧急放行申请记录单》后,做好记录,方可放行。

⑤紧急放行的物资由各工点技术人员做出明确标识后,并将该物资何时、何地、用于何处记入《施工日志》,以便实现可追溯性。

⑥紧急放行的物资应及时进行检验和试验,一旦发现不合格应立即追回和更换,并作好处置和验证记录。

保证取样、送检的准确性、可靠性,防止施工过程中不合格工序或不合格品(半成品)转序,确保施工过程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①项目经理部在组织施工前应按程序规定,确定工程项目质量目标,选择适用的检验评定标准。

②所有工序的转序必须经质量检查人员签字认可,在所需求的检验和试验完成前或必须的报告收到和验证前,不得转入下一道工序。

③因施工急需的例外转序,必须有可靠的追回程序及明确的标识、记录,并经总工程师批准。在例外转序的同时,应及时进行检验和试验,发现问题,立即追回处置。

④所有检验和试验记录应清晰完整、准确无误、结论明确、签字日期齐全。

⑤设专人收集、整理、保存检验和试验记录。

通过最终检验和试验,提出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证据。

①项目经理部制定最终检验和试验计划,各有关部门按照检验和试验的内容,依据有关合同要求、设计要求及相关的法规、标准和试验规程,对进货、过程检验和试验的各项记录和资料进行审核并加以确认,并填写好《单位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②按照相关要求,需要请业主代表或其他单位等参加最终检验和试验的产品,最终检验的试验结果要经上述人员签认。

③完成最终检验和试验后,编写《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并附需要的有关附件,向业主提出竣工申请。

(四)、检验过程质量保证体系

(五)、对班组的质量控制措施

(1)开工前,班组向经理部提供材料合格证和检验报告及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经经理部审查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实施。

(2)班组应严格按照相应标准、规范和设计图纸要求以及依据合同发出的指令施工,随时接受施工质量检查,为检查检验提供便利条件。

(3)班组必须在隐蔽工程达到隐蔽验收条件后,通过项目经理部相关部门自检后报监理工程师进行隐蔽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隐蔽施工。

(六)、不合格品的控制和处理

对现场发生的不合格品(或称不符合项)进行控制,由施工人员(项目或分包单位)填写不合格品(包括缺陷、事故)情况报告,说明不合格品所在的工程项目、部位、缺陷情况、原因分析、估计损失、依据的技术文件、解决或处理的建议、修正措施计划以及补充的鉴定证明文件(如

试验、检查、检验报告)等,不合格品报告经项目经理、总工程师、质检部长审查后提交给监理工程师。经监理工程师审查同意,按规定的处理方法处理,或进一步提出鉴定要求后,由施工人员提供补充资料,研究处理,施工人员只有在接到监理工程师的处理决定和同意继续施工的通知后,方能继续施工。

对每一个不合格品(不符合项目)的物项,应该作出以下鉴别,并形成文件:

——返工至符合原来提出的要求

——返修至符合可接受的条件

——在此工程范围内有限制地使用

对每一项处理意见都要经过规定的文件和验收标准、程序进行再检查,并由质检部、监理监督实施,完成后将执行结果向监理工程师报告,并确认已经完成。

不合格品(不符合项),为了避免误用,在处理之前应用标记、标签加以区别并分离堆放,报废的不合格品应予以销毁处理,分离堆放或运出现场。

当出现质量情况,如设计图纸文件错误、缺陷、偏差、不符合要求的材料、设备、违反程序、重复事故、质量下降趋势及其它方面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情况等,由质量保证代表组织有关部门进行鉴别,分析原因,制订纠正措施并贯彻执行。

纠正措施通知,由质检部门发出,并进行后续审查和验收,以保证检查、验证、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七)、资料的记录和保存

本工程中的工程记录包括有关工程进度、质量检验、支护、隐蔽工程、试验报告及所有影响工程质量的记录(含照片和录像)等。每一分部、分项工程都要准备一套完整的质量保证文件和记录,主要有:

记录:—基线点、水准点测量验收记录

—各施工工序、项目的检查记录

—砼、钢材及各种原材料的试验鉴定记录

—不合格品记录(质量事故报表)

以及有关质量问题的往来文件和一套完整的设计修改通知书。

质量保证文件和记录应由工程项目负责人填写整理,工程结束时装订成册交质检部汇编成册,并交监理工程师审查。

项目部同时保留一份完整的文件记录,并按规定存入档案。

10.3施工现场施工保证体系及管理制度

10.3.1文明施工目标

为作好本标段文明施工管理,保证市民正常的生活工作秩序,保证苏州市良好的市容市貌,塑造施工企业的文明风范,按照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苏州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办法》以及其他专用条件的规定,特确定本标段文明施工目标:取得“市级文明工地”称号。

10.3.2文明施工组织机构

⑴.区域责任制,将施工现场划分为若干区域,将每个区域的责任落实到各班组。

⑵.齐抓共管制,由生产部门落实,各部门分工负责,共同管理。

⑶.奖罚责任制,建立明确的奖罚制度。

⑷.日常管理制,经常宣传、随时检查,使施工现场形成良好的文明施工风气。

本工程文明施工管理组织机构见《文明施工管理组织机构图》。

10.3.3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①本工程现场施工作业、生产及生活临时设施的布置均严格按照招标文件及招标图指定的区域进行。对需租用的场地,将提前向有关部门申请,依法办理有关手续,先批后用。施工现场设置工程六牌二图:二图即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和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责任图;六牌即工程概况牌、安全纪律牌、安全标语牌、安全记录牌、文明施工制度牌和防火须知牌。二图六牌必须齐全,布置整齐美观。

②门柱设标段项目部标记牌,大门左右两侧分别用三幅墙面喷绘工程告示牌、苏州市轨道交通建设指导方针、施工企业简介、施工企业的安全质量方针、典型工程建成效果图。围墙顶预留刀旗插口,并印制多色刀旗,在刀旗上标明施工企业名称。场地内主便道两侧亦预留彩旗插口,购置足够彩旗以备重大活动中使用,刀旗和彩旗及时收藏清洗,保持整洁。施工现场主要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施工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身份证明卡或“工地出入证”。

③设置各项生产及生活临时设施,堆放各种材料、成品、半成品和机具设备,不得侵占原有道路及安全防护设施及红线以外的场地。材料堆放要整齐,做到横成排、竖成行,堆放高度不得超过1.6m。

④施工及生活场地、出入口及场内主要运输道路必须按要求进行场地硬化,其厚度和强度应满足施工和行车要求。地面施工及生活场地周边及地下施工作业面按要求设置排水沟,保证排水系统处于良好状态,排水顺畅。排水沟用砖砌,流水面用M5水泥砂浆抹面。设置的冲洗台长不得小于6米,宽不得小于4米,并设置沉淀池。

⑥污水的处理和排放严格按有关要求进行。施工及生活场地内设沉淀池、冲洗池、化粪池,所有生产、生活或其他污水必须经处理、检测达到有关标准要求后方可排入市政排水系统,不得任意排放。

⑦施工现场的用电线路、设施的安装和使用必须符合安装规范和操作规程,并按施工组织要求进行架设,严禁任意拉线接电。临时用电容量在50KW以上者,应编制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确定电源进线、总配电箱、分配电箱的位置和线路走向,进行负荷计算,选择变压器容量和导线截面,绘制电气平面图、立面图和接线系统图,制定安全用电技术措施和电气防火措施。

⑧夜间施工、地下作业面或自然采光差的施工现场和生活区域应设置足够的照明设施,地下施工作业面必须配备自备电源和应急照明设备。

①施工作业区和生活区分别设置,并用围墙隔离。

②施工现场设立卫生间,并按规定进行设计和布置,采用水冲式厕所并设简易化粪池,定期喷药,墙面刷白。

③办公及生活区分设男女厕所,厕所结构要稳定、牢固、防雨、防风,并及时清扫保持清洁。

食堂灶面及灶台周围贴瓷砖,高度不小于0.6m,其余墙面用白浆刷白。

④宿舍区及生活区内的用电按要求进行架设,严禁乱拉电线、使用电炉、电饭煲等电器。

①加强防火安全教育,制定施工现场的消防制度,建立健全消防管理机构,绘制消防平面图,明确各区域消防责任人。

②按施工作业面和生活区的实际面积和需要,根据有关规定在施工现场油料储存区、易燃物品堆放区、生活住房区及施工机械、车辆上配备足够而有效的灭火器材和消防蓄水池。

③挑选年富力强的人员组成义务消防队,对其进行必要的消防知识和技能培训,使其熟悉消防业务,做到训练有素。消防队员名单应上墙并建立消防档案。

④与当地消防管理部门取得联系,必要时请求予以协助。

②施工现场应在大门处设冲洗槽,保证离开施工现场的车辆不带泥上路。

④宿舍应随时保持清洁、干爽、整洁有序,桌床、衣柜尺寸统一。

⑤工地食堂要有卫生许可证,食堂工作人员须有健康证,食堂生、熟食操作应分开,熟食应设置防蝇罩,禁止使用非食用塑料袋制品作食容器。

⑥在生活区设茶水亭,施工作业面设茶水桶。

⑦在施工现场及生活区设置医务室,随时为职工提供医疗服务。

⑧与附近的社区医院建立联系,在紧急情况下请其给予帮助。

⑨为保证行人和车辆的安全以及文明工地良好的形象,特成立不少于6人以上的专业保洁队伍,每天对围挡及工地现场进行日常维护和保洁。

⑩施工现场设置医务室,配备急救药品及器材,主要负责工地员工的医疗保健,做好防病治病,开展医疗卫生宣传。设立职工健康手册,负责监督检查食堂、茶水亭的食品卫生,防止食物中毒,并做好对施工作业场所及生活后勤区域的药物喷洒、消毒工作。

①对施工现场及生活区定期进行洒水和清洁,减少灰尘对周围环境的污染。现场设清洁工人,专门负责现场的清扫和洒水工作。施工作业面内严格按要求做到工完料清,每次交班前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应对施工作业区域进行文明施工检查,不合格者除督促工班整改外,并按规定对作业工班进行一定的经济处罚。

②施工中应尽量使用低噪音的施工方法和机械设备,严格控制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必须满足国家和苏州市有关法规例如《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城市区域环境震动标准》等要求。

③禁止中午和夜间进行产生噪音的工程施工作业,由于施工不能中断的技术原因而必须连续作业时,应向建设主管部门和环保部门申请,同意后才能施工。

④当施工作业的噪音可能超过限值时,应向有关单位申报,批准后方可施工。

⑤定期进行粉尘、噪音的测定,并做好记录,报监理及业主备案。

①施工现场安全、保卫工作是文明施工的一个重点,也是使工程施工能够正常进行的保证。

③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工作卡,工作卡分为两种颜色,管理人员为红卡,作业人员佩戴白卡。

④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一律要戴安全帽,遵守现场的各项规章制度。

⑤施工现场生产及生活区大门设值班门卫,建立来访制度,施工现场不准留宿家属及闲杂人员。

⑥经常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遵法守纪和加强文明意识的教育,严禁在施工现场打架斗殴及进行“黄、赌、毒”等非法活动。

10.4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体系及措施

10.4.1环境保护目标、指标

10.4.2环境保护体系

建立环境保护保证体系,严格按照保证体系运行,确保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见《环境保护体系框图》。

10.4.3环境保护工作内容

③.建立、健全施工期环境管理体系和各项环境管理规章制度,确保环境管理有章可循。

④.制订培训计划,建立培训、考核程序,定期对直接参与施工期环境管理的人员进行环保专业知识培训,对各层次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环保知识培训,对关键岗位员工进行岗位操作规程、能力和环境知识的专门培训,新员工进场和员工转岗都要进行相关的环保培训和教育,并定期考核。

⑤.对在施工过程中造成环境影响的活动进行初步评价,识别、确定出本工程的环境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并制作重要环境因素台帐。

⑥.周围实际环境状况作为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分阶段《施工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重要环境因素台账,对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过程和活动,制定相应管理制度。

⑦.安排环境保护的具体工作任务,包括方案、措施、设施、工艺、培训、监测、检查等,计算环境保护工作的工程量和工作量,并作出经费预算,用于采购日常检测器械物质、委托外单位定期检测及宣传教育等费用。

⑧.按要求做好施工现场开工前的环境保护准备工作,对开工前列出需完成的明细表、明确要求等逐项完成。

⑨.结合本工程特点,提交潜在事故或紧急状态项目,编制环境破坏应急预案,报送业主批准后组织实施。

①.项目部制定环境保护管理实施细则,并上墙广泛宣传,认真落实。指定专人负责施工现场和施工活动的环境保护工作,完成施工环保工作方案中的各项工作。

②.将环境保护工作和责任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在日常施工中随时检查,出现问题及时纠正。

③.每周对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一次例行检查,并记录检查结果,内容包括:施工概况;污染情况(污染种类、强度、环境影响等);污染防治措施的符合性、实施性及有效性分析;存在问题和拟采取的纠正措施;下步环境保护工作计划;其他需说明的问题,如措施变更、污染事故的纠正处理等。

④.在事故或紧急状态发生后,立即启动环境破坏应急预案,并组织有关人员及时对事故或紧急状态发生原因进行分析,编写事故或紧急状态分析报告,并根据分析报告及事故或紧急状态后内、外部条件的变化,对有关的应急方案进行评审、修订。

⑤.接受监理、业主随时及定期进行的环保检查、监督,对检查提出的问题,限期整改,并将整改结果书面报告监理和业主。

10.4.4环境保护管理具体措施

如何加强环境保护管理,采取措施妥善地做好工程施工期间对周围环境的保护是本工程重点考虑和解决的课题之一。针对本工程所处地理环境和工程特点,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对周边环境的保护:

⑵.分别对施工区域和生活区域实行全封闭式管理。

⑶.采取有效措施妥善保护施工及生活区域外的花草、树木及道路等公共设施。

⑷.施工及生活区域内的排水设施完善,施工场地出入口设冲洗槽,离开施工场地的车辆经过冲洗后方可进入正式公路,洗车的泥水、施工排水,生活污水经处理及沉淀后方可排入就近的排水系统芭蕉箐隧道施工方案,未经处理和沉淀,禁止外排。

⑸.确保城市公共设施的安全,妥善保护各类地下管线。

⑹.施工现场严禁噪声扰民和高空扬尘。控制施工噪声,不使用噪音大、振动超标的施工机械,工程确实需要使用这类机械时,事先办理审批手续,加强管理,集中使用,缩短使用时间,以减少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对施工中易产生扬尘的处理,要采取安全有效的防护措施。装卸有粉尘的材料时,应首先进行洒水湿润或在库房内进行,防止粉尘对周围造成环境污染。

⑽.施工中需砍伐、迁移的树木、花卉、绿地,施工完毕后尽量予以还建,恢复原环境。车站施工采用严格有效的降水措施,避免过量排泄地下水,尽量保持原水文地质条件。

⑾.施工弃土临时堆砌坡脚设支挡物,并尽快运到指定的碴土排放场。

⑿.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工艺,做好文明施工,同时对施工场地设置封闭围挡措施,拆迁和开挖干燥土面及施工场地内,加强洒水抑尘措施。此外,对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污染的环节进行认真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预防和纠正措施,力求通过强化管理产生环境效益。施工过程中,同时搞好和社会公众、施工场地周围居民的公共关系,创造一个和谐的施工环境。

⒀.办公生活区分设男女水冲式厕所,及时清扫、消毒以保持清洁室外供热管道安装施工工艺标准(QB-CNCEC J050701-2004),不得污染环境,保障正常使用。

⒁.施工场地的排水需采取三级沉淀,施工废水接入市政管网时需满足苏州市的相关规定,并到相关部门办理审批手续。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