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米连续梁现浇施工方案

56米连续梁现浇施工方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385.25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56米连续梁现浇施工方案

箱梁张拉完毕后可拆除支架,支架拆卸由下至上进行,利用吊篮吊住钢管立柱以上部分支架,然后把钢管立柱以上部分之间,然后把钢管立柱整体切割下来。然后吊篮把吊住的支架放下3m,就有空间可用汽车吊机按常规方法把模板。工字钢、贝雷梁等拆下来。

整套吊兰设备由吊杆、上下横担、起重千斤顶组成。选Φ32精轧螺纹钢作吊杆,单根长12m,共22根,配套螺母66个。用22工字钢拼接作横梁,用1cm厚钢板在工字钢两平面的左中右三处焊接起来,中间开直径40mm的圆形口,用以穿吊杆,工字钢外腹部用钢板加劲,横担长1m。起重千斤顶用25t的螺旋手摇千斤顶。

吊杆从梁面上通过箱梁死后宫时预留的空位到达钢管位置,在支架横梁上开直径40mm的圆形口,精轧钢穿入经锚固托住横梁。箱梁面上吊杆穿过两条横担,每横担上都有螺母,千斤顶一下横担作为底座,顶着上横担。

为安全及经济角度考虑,之间分段拆卸,现以边跨段40m支架为例:在每道支架横梁处安装一排吊杆,每排两根吊杆。首先将箱梁测模及底模松开,使底模与箱梁顶之间有空隙。在分段下放的断面断开钢管桩顶与22工字钢横梁的焊点。打千斤顶,让上部支架重量完全由吊杆承担,此时钢管柱已不受压力,可用吊机吊住钢管割放下来。然后每吊杆由两人负责摇千斤顶,让所有吊杆同步分级下放,每级约15cm(由千斤顶行程决定),下放到约有3m净空就可用汽车吊机把模板、工字钢等卸下来。

某公路爆破挤淤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现浇箱梁模板均采用竹胶板组拼。底板竹胶板直接铺装在纵梁22a工字钢上。外侧模板与翼缘板模板一次拼装到位

在支架搭设完成后,铺设箱梁底板、外腹板,采用质地好,表面光滑的竹胶板,模板板面之间平整,接缝严密,安装前涂上脱模剂,用海绵条将接缝堵塞或用塑料胶布粘住防止漏浆,安装前应设计好模板的组合形式,力求拆模后外观美观。

底板模板直接铺设在纵向分配梁上,每块模板的接头要注意保证相邻板高差不超过2mm,安装底板时注意在支座上预留孔洞,按设计要求安装上支座垫石侧模板。

外腹板模板背部加设竖向方木,间距为40cm;纵向采用32槽钢做为背楞。

底板、腹板和横隔板钢筋绑扎完毕检查合格后,进行内腹板、横隔板模板安装。

在支立模板前将同部位同强度的混凝土小垫块相互错开布置在钢筋周围,绑扎牢固,垫块厚度按照图纸净保护层确定。选用竹胶板作为模板,竹胶板背面用钢管做为竖楞,增强模板整体刚度,竖楞纵向间距50cm。

模板板面之间平整,接缝严密,用海绵条将接缝堵塞防止漏浆,拉杆采用Φ20的圆钢与腹板、横隔板钢筋焊接牢固,使其与钢筋形成一个整体。在模板外设立支撑固定,模内用拉杆固定,保证模板不移位和凸出。

模板安装前应涂刷脱模剂,脱模剂不得使用废机油,且不得污染钢筋及混凝土施工缝。安装后检查模板的平整度、平面位置、标高、垂直度和支护是否牢固。

待第一次混凝土浇筑完毕以后,进行顶板与翼缘板支架的安装,支架上直接铺设纵向32槽钢,槽钢上铺设竹胶板,然后进行钢筋安装。

一、根据设计图进行加工和安装。保证钢筋无锈、无污染,部位正确,绑扎或焊接符合规范规定。此外,焊接时,必须注意不使预应力管道受到损坏。当钢筋和管道发生碰撞时,或预埋件和管道相矛盾时,将钢筋挪动适当位置,保证管道位置的正确及线形顺直,严禁将钢筋做截断处理。除非得到设计单位的同意,否则不能变动管道位置。

二、其施工次序为:调整安装底模、侧模立模高程、轴线——绑扎底腹板钢筋——安装腹板内模板——绑扎顶板钢筋、安装纵向预应力管道

1、依据设计资料,先在加工厂将钢筋制作成形,然后用汽车吊将钢筋搬运到已完成箱梁顶面,先绑扎底腹板钢筋,再绑扎顶板钢筋。在施工过程中,技术员根据施工图纸,合理确定不同种类钢筋的绑扎顺序,自检人员再检查钢筋种类、根数、间距及保护层厚度,特别是联系筋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3、底板及腹板钢筋、预应力安装经驻地监理工程师检查、批准后,才能安装腹板内模板。

4、绑扎顶板钢筋,安装纵向预应力管道。

另外,还要安装挡砸墙、顶底板泄水孔及挂篮预埋孔。护栏预埋钢筋和翼板钢筋同时绑扎,安装预埋件。

三、合理布置垫块位置和数量,保证钢筋位置准确和保护层厚度,并在浇筑混凝土之前进行检查。

波纹管安装应严格符合设计图纸的标准位置,并且固定牢固。为了施工方便,与现场钢筋施工同时进行,但严禁施工人员用脚踏。在箱梁段刚开始施工时,因波纹管较密,之间的空隙较小,所以在浇筑砼时一定要细心,防止振动棒把波纹管的位置碰偏或打上凹坑,造成钢绞线穿束困难或张拉力不准。

纵向预应力管道多数都有平弯和竖弯曲线,所以管道定位要准确牢固,接头处不得有毛刺、卷边、折角等现象;接口要封严,不得漏浆。浇筑混凝土时提前将预应力钢绞线穿好,另外在纵向预应力管道的施工中,为防止波纹管漏浆造成压浆困难,在混凝土浇筑前,在波纹管接头处,为了防止接头出现错台或密封不严现象,要求接头前后接入的长度相等,然后再用宽塑胶布裹缠严密。

在波纹管附近电焊钢筋时,对波纹管加以防护,焊完再仔细检查,确保无损。锚下垫板安装时与预应力钢束垂直,垫板中心对准波纹管管道中心。在波纹管管道最高处预留压浆排气管,以定位钢筋牢固与普通钢筋上,内端孔口与波纹管绑扎在一起,外出封堵后模板面密贴。浇筑混凝土前,纵向波纹管内穿内衬管,在混凝土浇筑后初凝时拔出,浇筑混凝土时,振捣人员应该熟悉孔道位置,严禁振动棒与波纹管接触,以免孔壁受伤,造成漏振。

现浇箱梁混凝土设计标号为C55,配合比由项目经理部试验设计,具体配比见试验报告,其技术指标要求如下:a、混凝土性能符合要求,强度保证率100%;b、方便施工,保证质量和易性满足要求,2h后坍落度不小于12cm,初凝时间为7小时;c、水泥采用华蓥川煤水泥,细骨料采用洞庭湖砂,粗骨料为南充齐佳碎石,严格控制粗细骨料的含泥量在1.5%以内。外加剂采用山东华伟减水剂,水采用山泉水。

施工配合比的确定:每次拌合混凝土前,应对砂石材料含水量进行测定,根据实际砂石材料的含水量,换算施工配合比。

1、现浇箱梁采用混凝土拌合站集中拌合,混凝土罐车运输到现场,用混凝土输送泵泵送入模,每次灌注的混凝土必须在最早灌注的凝土初凝前全部灌注完,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宜为160~180mm(可根据混凝土振捣情况,适当调整不同部位的塌落度,如底腹板取最小值,腹板取最大值),采用Φ50和Φ30振动棒插入式振捣的工艺。

2、浇注时注意控制分层厚度和混凝土的覆盖时间,底板混凝土分层厚度为20~30cm。

3、混凝土浇注前必须对模板、管道、钢筋仔细检查,施工机具、人员材料一一落实,混凝土浇注过程中注意不得损伤波纹管道,预埋件,振捣棒保持一定的插入间距,振捣密实。

4、现浇箱梁底板、顶板混凝土表面要进行二次抹面,以防止早期失水引起的干缩裂缝,每一级混凝土浇注完成初凝后立即以麻袋覆盖,并采用自动淋喷系统进行洒水养生,养生时间为14天,养生时期内保持混凝土表面的绝对湿润。

5、混凝土的施工缝处理:凿除处理层混凝土表面的水泥砂浆和松弱层,人工凿除时,处理层混凝土须达到2.5Mpa,经凿毛处理的混凝土面,用水冲洗干净。

现浇箱梁分两次浇筑,第一次浇筑箱梁底板与腹板,第二次浇筑顶板和翼缘板。现浇段混凝土采用泵送入模,平均浇筑速度为20m3/h,混凝土的浇筑方法和顺序是影响箱梁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连续梁浇筑采用由低到高,斜向分段、水平分层灌注原则。混凝土浇筑顺序:先浇筑底版、腹板浇筑至倒角位置,浇筑腹板,再浇筑顶板。底板浇筑先从底板中开始,再从两端处分别向中间分层分段浇筑,先浇筑一侧底板,在浇筑另一侧底板,腹板浇筑,顶板由两端向中间浇筑。

砼的浇筑顺序先进行底模浇筑,再进行腹板浇筑,腹板采用分层浇筑,第一层一般以下倒角高度为宜。下倒角砼浇筑完毕后要采取措施(如延缓覆盖时间)在倒角处洒上干水泥,使该处加速凝固硬化,防止进行腹板第二层浇筑时出现翻浆现象。

砼的配合比设计要考虑初凝时间,砼初凝时间必须超过砼的覆盖所用时间,同时由于墩身处与非墩身处支架的沉降量是不一样的,因而砼初凝时间应超过向前浇筑,砼离开墩身的时间,并有必要在初凝前在墩顶处进行复振这样可避免随着砼的浇筑,支架不断发生变形,先浇筑的砼已初凝而产生裂缝。

砼的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振捣,振捣器移动间距不超过其作用半径的1.5倍,并插入下层5~10cm。振捣时要避免振捣棒碰撞模板、钢筋,尤其是波纹管,在钢筋较密的部位一定不能漏振,振捣时以砼面不再产生气泡为宜。

砼浇筑过程中有专人对支架和模板进行检查监控,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四、混凝土的浇筑注意事项

1、混凝土浇注前,必须对模板、管道、钢筋认真检查,报监理批准后方可浇注。在浇筑前,必须对连续梁的高程、桥轴线作精确复核,符合要求后方可浇筑。

2、浇注前,必须对材料(水泥、石子、砂)及各岗位的人员、机械的备用一一落实,应设专职指挥员,负责混凝土分配、塌落度调整、振捣和模板检查事宜,以确保混凝土灌注时按计划有序进行,试验人员要检查混凝土的塌落度、和易性,如有不当之处要通知拌和站及时调整。

3、混凝土浇注分层进行,每层30cm,注意新旧混凝土覆盖时间控制在初凝之内。注意现场施工时,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而定。

4、混凝土的振捣,严格按振捣棒的作用范围进行,不可在钢筋上平拖振捣棒,振捣时与侧模应保持50~100㎜的距离,振动棒移动距离不得超过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时不准碰撞预应力管道、钢筋、辅助设施(如定位架等)。在浇筑预应力管道密集区时,混凝土振捣要求严格小心,对振捣人员要认真划分施工区域,明确责任,防止漏振。振捣腹板时,当梁高大于4米时,要从腹板预留“天窗”放入振动棒后振捣,“天窗”设在内模板和内侧钢筋网片上,每两米设置一个,灌注至“天窗”前将“天窗”封闭。振捣时要先选好点,尽量布点均匀,并保证波纹管和压浆管不受损伤,齿板等钢筋密集处要加强振捣。为便于观察振捣效果,必要时使用电灯或安全电灯等照明工具。

5、顶板混凝土应进行二次抹面,第二次抹面应在混凝土将近初凝前进行,以防早期无水引起表面干裂,二次抹面后及时进行覆盖。

6、所有管道接头,压浆嘴处,锚垫板处均用海面封严,以免漏浆,浇注前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需对管道仔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浇注混凝土时振捣棒不得撞击波纹管,人员、机具不得踩踏、挤压波纹管。

7、依照设计要求,应满足覆盖的要求,即是在下一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上一层混凝土,这就要求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延长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保证覆盖要求。

8、预防浇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裂缝。在顶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用插入式振动棒对顶腹板接缝处进行二次振捣,确保连接处密实、可靠。

10、将相邻混凝土的浇筑龄期差控制在20天以内。新旧混凝土的结合部位应彻底清除浮浆和松散混凝土。

11、为防止雨季影响,在模板上搭设钢筋架,在上面覆盖防水塑料布进行遮挡,同时起到遮阳效果。

1、浇筑间隔时间最好控制在7天(一个龄期)以内,最长不超过14天(二个龄期)。

2、结合局级科研课题,对现浇段结构尺寸进行控制,防止实际施工尺寸或混凝土浇注重量与设计误差偏大,控制目标是设计方量的±1℅。

主要是控制断面尺寸满足设计要求。

2.1、通过对箱梁模板精确加工来保证结构尺寸满足设计要求;

2.2、待测量放样后需对模板进行精调,混凝土入模浇注前应仔细进行模板尺寸及位置进行检查和复核,确保实际施工尺寸满足设计要求,特别注意对测量后桩点的保护;

2.3、加强混凝土浇注过程控制,通过对测量及现场控制来保证断面尺寸满足设计要求,特别是对箱梁底板和顶板混凝土浇注面标高的控制,通过增设底板倒角和过度平面模板、挂线控制混凝土浇注面标高、采用挂线进行混凝土面整平和二次收浆等多种措施确保结构尺寸及标高满足设计要求;

3、混凝土早期温控防裂措施(课题研究内容),在混凝土入模前将墩顶前期浇筑部分洒水浸湿,避免过多吸收水分,浇注过程中做到既振捣充分又不过振,振捣完成后应及时修整、抹平混凝土表面,待定浆后再抹第二遍并压光或拉毛。

4、预留和增加设计通风散热孔洞数量(防裂措施,科研内容),注意设计图中箱梁腹板上预留的通风散热孔洞,同时在底板对称设置预留孔洞,一是及时排除混凝土养护积水,二是增加通风,保证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箱梁内外混凝土能够及时散热,保持与外界环境对流散热的能力,以减小内外温差,起到抑制和防止混凝土早期开裂效果。

5、结构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箱梁外露面混凝土顶面应在混凝土初凝前及时调整、用手工抹平,待定浆后再进行二次收浆,并压光或拉毛,可有效的控制混凝土表面裂纹的产生。当外露面较大或气候不良时,应加盖防护,但在混凝土开始养生之前,覆盖物不得接触混凝土面。

6、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若混凝土表面泌水较多,须在不扰动已浇筑混凝土的前提下,采取措施将水排除,继续浇筑时,应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减少泌水。

根据配合比水泥水化热产生热量的规律,原材料及砼比热和预计的环境条件,计算砼在不同时间的绝热和散热温升,拟定采用麻袋覆盖保温措施,控制砼内外温差不超过25℃。

2、混凝土入模温度监控

①原材料:砂石料的温度:使用插入式温度计测量。将料堆表面30cm挖开,把温度计插入砂石料中测量温度。每次测3点,取平均值作为温度值。水的温度:使用插入式温度计测量。直接量测储水箱内的水温。水泥的温度:使用插入式温度计测量。原材料温度由现场试验人员负责测量,并提供预期的混凝土温度值。

a测量混凝土出盘温度及运输、浇筑过程的温度变化,用温度计测;

b测量混凝土注入仓内后的温度,用温度计测。由现场施工技术员负责测量,建立该部位混凝土初始温度记录。

采用适当的方法调整原材料温度,调整运输、浇筑过程的温度变化,使混凝土温度入模温度不大于18℃。

④测温精度:0.5℃。

3、结构物混凝土水化热温度监控

在混凝土不同深度建立测温点。

③测温精度:0.5℃。

1、由于现浇箱梁涉及纵向预应力受力,为此对其强度、弹性模量要求甚高,为此我部决定采用自动喷淋技术对现浇段的腹板、底板、顶板进行全方位的养护,以此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具体可参考0#块自动淋喷系统。

2、雨季时,尽量避开大雨下浇注,雨中浇注要严格控制水灰比与坍落度,并做好防雨措施。

3、混凝土养护,应根据气候条件采取温控措施,并按需要测定浇筑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度,将温差控制在设计要求范围内,如无设计要求,则控制在25°以内。

4、混凝土浇筑完三个小时后即开始养生,采用麻袋进行覆盖自动淋喷系统洒水进行养生,持续7天时间。

采用YCW250B型穿心千斤顶,采用真空辅助压浆工艺,全部采用两端对称张拉,纵向钢束张拉步骤为:初始张拉力张拉检查油路的可靠性,安装正确后,开动油泵向张拉油缸缓慢进油,使钢绞线略为拉紧后调整千斤顶位置,使其中心与预应力管道轴线一致,以保证钢绞线的自由伸长,减少摩阻,同时调整夹片使其夹紧钢绞线,以保证各根钢绞线受力均匀。然后两端千斤顶以正常速度对称加载到初始张拉力后停止加油,测量并记录钢绞线初始伸长量,完成上述操作后继续加载至控制张拉力,量测实际伸长量并与计算伸长量相比较。由于张拉力设计值较大,因此初始张拉力取值为10%σK。

纵向束张拉施工控制的重点为:

1.1施工前编制该批预应力筋张拉次序,伸长量值及施工说明,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实施。

1.2张拉机具必须满足使用标准。锚板、夹片安装必须正确。

1.3张拉程序:0初应力σcon(持荷3min锚固),张拉时采取张拉力和伸长量双控,张拉至设计吨位时,实际引申量和设计引申量的差值应控制在6%以内,否则应暂时停止张拉,查明原因后并采取措施予以调整方可继续张拉。

1.4张拉时张拉端预应力前面不要站人。

1.5预应力锚固后的外露长度不宜小于30mm,多余部分用切割机切掉多余部分,严禁用氧气或电焊进行切割,封锚。

1.6张拉后禁止撞击。

所有纵向预应力束张拉均按“左右对称、两端同时”的原则进行。由于张拉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因此在施工时要做好安排,张拉施工时需注意:

2.1为保证预应力的准确,对张拉设备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配套检查和必须的。校正后需将千斤顶的实际张拉吨位和相应的压力表读数关系制成图表,以便于查找使用。在下列情况下应对千斤顶和油泵进行配套标定并配套使用:设备标定期已到;千斤顶或油泵发生故障严重漏油;部件受损或仪表受碰撞;三个月或张拉200次后;钢绞线伸长量出现系统偏差等。千斤顶加载和卸载时要做到平稳、均匀、缓慢、无冲击。千斤顶在加载过程中如混入气体,在空载下将千斤顶油缸往返二至三次即可排出空气,保证千斤顶运行平稳。

2.2每批进场的钢绞线都应检测其强度、弹性模量E、截面积A、延伸量△和硬度,并用检测的弹性模量及截面积对引伸量进行修正。

引伸量修正公式:△’=△EA/E’A’

式中E’A’——实测钢绞线弹性模量及截面积;

EA—计算采用的钢绞线弹性模量及截面积;

E=1.95×MpaA=1.4cm2;

△——计算得到的引伸量;

△’——修正后的引伸量。

2.3张拉作业中,梁的两端要随时保持联系。发生异常现象时应及时停止,找出原因,及时处理。要对钢绞线束的两端同步施加预应力,因此两端伸长量应基本相等。若两端的伸长量相差较大时,应查找原因,纠正后再进行作业。

2.5张拉过程中,要有专人填写张拉记录,同时张拉作业需安排专人负责指挥。两端危险区内不许有人,并立牌警示。

2.6当气温下降到+5℃以下时,禁止进行张拉作业,以免因低温而使钢束在夹片处发生脆断。

2.7张拉时的混凝土强度不得低于图纸规定的强度和5天龄期。

2.8张拉中,要控制千斤顶工作行程在最大允许行程以内,部分纵向预应力钢绞线张拉伸长量均超过千斤顶单级行程,该钢绞线的张拉采用多行程张拉。

2.9张拉完毕卸下工具锚及千斤顶后,要检查是否有断丝,以及工具每根钢铰线上的楔片压痕是否平齐,若不平齐则说明有滑丝。若有断丝、滑丝出现,须视具体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

2.10预应力钢束张拉完毕后,严禁撞击锚头。多余的钢绞线应用切割砂轮机割,切割后剩下的长度L>3cm。

2.11定期或不定期地更换油泵、千斤顶上的易损件和液压油,保证机械在需要的时候能够正常运转。

2.12张拉现场须有明显标志,与该工作无关的人员严禁入内;张拉或退楔时,千斤顶及锚具后面不得站人,以防预应力筋拉断或夹片飞出伤人;油泵运转有异常情况时,要立即停机检查。在测量伸长量时,要停止开动油泵。

开始张拉前,将本束所有钢铰线尾端切割成一个平面或采用有较大色差较大的颜料标注出一个平面。在任一张拉力下量测伸长量平面至喇叭口端面之间的距离。将每个张拉循环中初张拉力和终对应的量测值的差值,作为本张拉循环中钢铰线束的实际伸长量。张拉循环的实际伸长量之和,即为该束钢铰线初始张拉力至控制张拉力的实际伸长量,与钢铰线束实际伸长量的计算互为校核。钢绞线束实际伸长量△L的计算公式为:△L=ΣΔL1+ΣΔL2其中ΔL1:初始张拉力至控制张拉力间的钢铰线束实测伸长量。ΔL2:为初始张拉力下的钢铰线束伸长量,其值通过计算得出。

线束张拉采用张拉力与伸长值双控法,即在张拉力达到设计要求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之间的误差若在±6%之间,即表明本束张拉合格。否则,若张拉力虽已达到设计要求,但实际伸长值与理值之间的误差超标,则应暂停施工,在分析原因并处理后,继续张拉直至达到设计应力。当出现伸长量超标时应从如下方面入手分析:①、张拉设备的可靠性即千斤顶与油泵的标定是否准确;②、弹性模量计算值与实际值的偏离,③、伸长量量测方面的原因,④、计算方面的原因如未考虑千斤顶内的钢铰线伸长值等。⑤、孔道对钢绞线的摩阻系数预计准确度,一般来讲,伸长量超标总是能够找到原因的。

滑丝和断丝的判断:张拉完毕卸下工具锚及千斤顶后,目视检查断丝情况:仔细察看工具处每根钢铰线上的楔片压痕是否平齐,若不平齐则说明有滑丝;察看本钢铰线尾端张拉前标注的平面是否平齐,若不平齐则说明有滑丝。

滑丝处理:在张拉过程中,多种原因都可能引起预应力筋滑丝和断丝,使预应力受力不均,甚至使构件不能建立足够的预应力,从而影响桥梁的使用寿命,因此需要限制预应力筋的滑丝和断丝数量。当滑丝和断丝数量在规范内时(断丝及滑丝数量不应超过预应力钢丝总数的0.5%,并不应处于梁的同一侧,且一束内断丝不得超过一丝),不需特别处理,即可进入下道工序;当滑丝和断丝数量过规范允许范围时,则需对其处理。断丝处理的常用方法有:a、提高其它钢绞线束的控制张拉力作为补偿。但最大超张拉力不得超钢绞线标准强度的75%;b、换束,重新张拉。在发生断丝问题时,具体采用何种方式,需与设计、监理单位协商后确定。

5、锚固钢绞线:持荷3min油表读数无明显下降时即可关闭油泵进油阀,打开油泵回油,油缸退回,则工作锚自动锚固钢绞线。锚固时先锚固一端,待该端锚成并退去工具夹片、卸去工具锚及千斤顶、观察钢铰线无滑丝和断丝后,将另一端补足拉力后再锚固这一端。然后卸去这一端的工具夹片、锚及千斤顶,同样观察钢铰线有无滑丝和断丝现象。当钢绞线长度较长而千斤顶油缸长度较短,一次张拉不能到位,则需多次张拉循环。操作方法和步骤与上述方法和步骤相同,只是,一循环的锚固拉力作为本次循环的初始拉力。如此循环直至达到最终的控制张拉力。若一切正常,则接着进行下一步工作。

1、预应力钢筋张拉完成后,孔道需在24小时内完成压浆;

2、压浆前,需用压缩空气清理孔道;

3、水泥浆应严格按配合比拌制,不得随意加水;

4、压浆的最大压力宜控制在0.5~0.7Mpa。竖向孔道压浆,最大压力应控制在0.3~0.4Mpa。

5、压浆方向:总的原则是从下向上,从底向高。

6、管道压浆应缓慢、均匀的进行。从水泥拌制到孔道压浆,时间不超过30min。每个孔道压浆至最大压力后,应有一定的稳压时间,以排气孔冒出相同稠度的水泥浆为准。

7、压浆完成后,现场技术员应填写压浆记录。并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以整个工程的质量目标为总目标,制定本分项工程的质量目标为合格率100%。

三、施工阶段的质量措施

⑴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不断完善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系统全面地进行项目工程质量管理。加强人员质量意识教育,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贯彻“管生产必须管质量,谁施工谁负责质量,谁操作谁保证质量”的原则。

⑵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建立各级责任人层层负责的质量保证体系,并明确各级工程质量责任岗位职责,做到工程质量管理组织化、程序化。

⑶施工前对现场负责人和其他人员进行交底,使之熟悉质量标准、工艺标准、施工顺序、方法和操作要点,杜绝盲目施工,无标准的施工的情况。

⑷加强对原材料的检测,对各类原材料应按规格、尺寸、材料分类堆放,未经认可和不合格的材料、半成品禁止用于工程。

⑸加强三级自检质保体系管理,严格按照三级自检制度进行质量管理。项目部每周进行一次质量大检查,并不定期地随时抽检;质量工程师对每道工序进行复检,尤其对关键工序和隐蔽工程坚持旁站制度;班组应认真落实工程质量的自检、互检和交接检工作,上道工序不把不合格的工程交给下道工序,下道工序拒绝接受上道工序交给的不合格工程。严把质量关,达不到质量标准的工程坚决返工,对质量事故按“三不放过”原则认真处理。

⑹建立质量管理基金,根据施工质量和工作质量进行考核评定,奖优罚劣,促进工程质量的提高。

⑺混凝土拌和前由试验室根据砂石料含水率调整配合比并在给拌和站操作员书面交底和通知。混凝土施工时是一个连续性作业过程,涉及前后台和多工种,统一指挥和协调。

⑻温度监控由专人负责,确保达到防止开裂的目的。

⑼认真执行监理程序和管理制度,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映和处理,不得私自改变标准或拖延。

第五章安全管理及应急预案

⑴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安全管理组织,制订规章制度,遵守操作规程,形成安全管理体系。

⑵在施工现场周围配备、架立并维护一切必要而合适的标志牌,为工人和公众提供安全和方便。钢筋焊接时,焊工必须戴防护镜或遮挡板。钢筋安装工人在安装钢筋时应当配备安全带,防止跌落。高空作业时,平台周围加设安全防护栏并设置安全通道。

⑶现场接电必须为专门的电工操作,严禁非电工操作。电线架设必须合理,不得

杂乱交错布置。电工必须遵循电工操作规程作业。

⑷电动机械运行中停电时,应立即切断电源。收工前应按顺序停机,离开现场前必须切断电源,锁好闸箱,清理作业场所。

⑸使用塔吊作业时必须服从信号工的指挥,与驾驶员协调配合,机臂回转范围内不得有无关人员。

⑹工人高处作业时,材料必须码放平稳,整齐。手用工具应放在工具袋内,扳手应用小绳系在身上。

⑺支塔和拆除大模板必须设专人指挥,模板工和起重机驾驶员应协调配合,做到稳起、稳落、稳就位。在起重机机臂回转范围内不得有无关人员。

⑻在浇注混凝土过程中必须对模板进行监护,仔细观察模板的位移、变形情况,发现异常时必须及时采取稳固措施。当模板变位较大,可能倒塌时,必须立即通知现场作业人员离开危险区域,并及时报告上级。如遇中途停电,转用备用发电机继续施工。

⑼泵送混凝土时,宜设2名以上人员牵引布料杆。泵送管接口必须安装牢固。

⑽向模板内灌注混凝土时,作业人员应协调配合,灌注人员应听从振捣人员的指挥。

⑾施工人员必须经过安全技术培训考核,持证上岗。高处作业人员,不得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贫血、癫痫病、恐高症、眩晕等禁忌症。

⑿支搭脚手架作业前应对杆件及其配件进行检查,杆件及其配件是否存在焊口开裂、严重锈蚀、扭曲变形情况,配件是否齐全,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⒀架子组装、拆除作业必须3人以上配合操作,必须按照程序支搭、组装和拆除脚手架。严禁擅自拆卸任何固定扣件、杆件及连墙件。

⒁做好天气预测工作、风力六级以上(含六级)、高温、大雨、大雾等恶劣天气,应停止露天高处作业;大风、大雨、后应对架子进行全面检查,发现倾斜、下沉、脱扣、崩扣等现象必须进行处理,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1、人员疏散是减少人员伤亡扩大的关键,一旦发生安全事故,首先组织现场人员撤离至安全区域。

2、现场对伤员应迅速采取供氧、人工呼吸、止血等自救措施,以使伤害降低到最低限度。在急救医生到来后(或将伤员直接送达就近医院后),应将伤员受伤原因和已经采取的救护措施详细告诉医生。

3、抢险队应首先按照初步方案进行抢险,待专家组研究制定出详细方案后,再按详细方案组织实施。专家组应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研究、制定出具体抢险方案。

为了能够在发生事故时,迅速组织应急救援,将事故损失降到最小,本作业工区制定了应急救援响应预案、明确了应急救援响应程序,并成立应急响应指挥小组,负责指挥抢险及协调工作。

应急救援小组成员组成如下:

副组长:张新伟、张永峰

组员:戴卓琳、张云超、郭帅、李斌、侯磊、高向阳、王金源、吴志文、吕宪伟

联络员:戴卓琳现场安全员:张云超

(1)、组长负责统一指挥、协调、督促应急响应小组按照应急预案进行事故抢救,在发生事故时,必须在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组长由于特殊原因不能及时赶往现场时,必须临时指定一名副组长代为行使组长职责。

(2)、张永峰在事故发生时,必须在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负责掌握了解事故情况,积极利用各种资源,合理安排,组织现场进行抢救。

(3)、张新伟负责迅速与当地救援单位或设备单位取得联系,通报事故各项情况,并联系支援抢险。

(4)、戴卓琳负责在事故发生时掌握了解事故情况,制定相应技术方案、措施,为抢救工作提供技术保障。

(5)、张云超负责组织相应应急救援物资设备,以最快速度运到事故现场,保证应急救援工作及时顺利开展。

(6)、郭帅负责施工各项日常安全工作,负责督促技术、安全管理人员落实各项安全技术方案和措施,在事故发生时,负责及时组织抢险人员按照事故应急响应预案进行抢险,使事故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

(7)、李斌、侯磊负责施工日常安全管理工作,负责每日检查巡视施工现场,发现安全隐患必须立即要求整改,并督促落实到位,在发生事故后,负责维持好现场秩序,配合做好应急抢险救援及各项防护和准备工作。

(8)、高向阳、王金源负责应急备品、物资设备的采购和储备,保证应急物资处于良好状态。在发生事故时负责组织相应应急救援物资设备,以最快速度运到事故现场,保证应急救援工作及时顺利开展。

(9)、吕宪伟负责应急车辆、药品供应能够满足应急所需,保证应急车辆处于正常状态。

(10)、张永峰负责保证应急资金及时到位,保证日常应急备用资金充足,不得挪作他用,在发生事故时能够提供充足资金,保证应急救援工作及时顺利开展。

(11)、吕宪伟负责保证应急车辆常备并处于良好状态,在发生事故时必须服从统一安排,及时抢救人员和财产,使损失降到最低。

(2)、应急救援小组组长在接到通知后,必须立即通知应急小组所有成员,并安排好各项应急救援事项,在第一时间内赶往出事地点统一协调指挥救援行动。

(3)、应急救援小组成员在接到事故通知后,副组长必须及时赶到出事地点掌握第一手资料,并积极组织开展救援行动。

(4)、应急救援小组其他成员按照应急预案分工及组长相应安排,立即展开各项营救工作和准备工作,以最快速度、尽最大努力进行救援,力争使损失降到最低。

(5)、如果出现人身事故,除必须及时报告外,还需迅速组织人员对受伤人员进行抢救,第一时间将伤员送往医院医治。

架子队必须于事故发生后20分钟内赶到事故现场开展救援工作。一旦发生事故,各工班应急抢险人员必须于5分钟内集合完毕。

7、事故报告及通讯联系

(2)应急救援车辆:现场停放、随时备用

(3)医院急救中心:120

15281792183

18781761219

15181795757

18781795928

18781761017

15882612819

13696204101

15882687837

某主干线同江至三亚公路胶州至两城段K21 799跨线桥施工组织设计15281796986

18780755359

18781761263

18781761238

(3)、负责应急物资设备管理的人员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必须立即组织相关应急救援物资及设备及时赶往事故现场,吊车、挖机及运输车必须在半小时内到达事故地点。

(6)、在没有人员受伤的情况下道路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现场负责人应根据实际情况研究补救措施,在确保人员生命安全的前提下,组织恢复正常施工秩序。

上一级应急指挥机构到达现场后,迅速调动一切力量,采取一切手段,以最快的速度和最有效的办法控制事故的状态,并将人员伤亡、经济损失、负面社会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