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包装区框架结构高大模板支撑工程施工方案

干燥包装区框架结构高大模板支撑工程施工方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1.68M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干燥包装区框架结构高大模板支撑工程施工方案

按三跨连续梁进行内力分析,计算简图如下:

计算得(通过弯矩分配法计算)

σmax=Mmax÷W(钢管截面抗弯矩)=0.2×106÷4.493×103

=44.5N/mm2<[f](Q235钢钢材的强度设计值)=205N/mm2;

电信局综合楼施工组织设计结论:经计算强度符合要求。

4)现浇梁底大横杆验算

梁底大横杆承受小横杆的支座力,取大值P=Rmax=3.76kN,和钢管自重线荷载qz(均匀荷载计算)。

(钢管自重荷载设计值)qZ=1.35×0.0333=0.04kN/m,

计算简图如下现按三跨连续梁计算(取B=l=0.95m作为计算跨度)计算简图如下

Qmax=0.675P+0.50P+0.60qL=0.675×3.6+0.50×3.76+0.60×0.04×0.8=4.25kN,

Rman=RB=1.30P+P+1.10qL=1.30×3.76+3.76+1.10×0.04×0.8

σmax|M|max÷W(钢管截面抗弯矩)=0.507×106÷4.493×103

=113<[f](Q235钢钢材的强度设计值)=205N/mm2;

结论:经计算强度符合要求。

4)梁底大横杆与立杆之间扣件抗滑移验算

其中[Rc]——设计值取8.00×0.8=6.40kN;

R——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R=RB=8.68kN

R=8.68<[Rc]=9.60kN(双扣件);

结论:经计算抗滑移符合要求。

5)现浇梁底立杆稳定验算

●立杆承受的梁底大横杆支座力R1=8.68kN,

●立杆承受现浇板局部荷载R2=10.42×0.6/(0.8×2)=3.91kN,

●梁底支架架体高度为H=18.8m,则架体单立杆自重荷载设计计算值取RZ=1.35Ηgk=1.35×18.8×0.15=3.81kN,

则梁底立杆所承受的总设计荷载

P=R+RZ=8.68+3.91+3.81=16.4kN。

不组合风荷载,有:Nut/φ·A·KH≤[f]

式中Nut——计算立杆段的轴向总设计荷载N=16kN,

其余计算均同“H=150厚现浇板立杆稳定验算”,不赘述。

σ=Nut/φ·A·KH=16.4×103/424×0.253×0.93

=164.38kN<[f]=205N/mm2。

结论:经计算,立杆稳定满足上述公式要求。

6)梁侧模板结构按500×1000配置,验算从略。

3、屋面次梁b×h=300×600mm(周边板厚150mm)支架高度18.8米

立杆间距按800mm布置

1)梁底模计算(梁截面荷载简图如下)

荷载计算(取b=1m作为计算单元)

模板自重G1k=0.50kN/m,

混凝土自重G2k=24.00×0.6=14.4kN/m,

钢筋自重G3K=1.50×0.6=0.9kN/m,

标准值Σ=15.8kN/m,

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Q1k=1.00kN/m2=1kN/m,

混凝土振动荷载Q2k=2.00kN/m2=2kN/m,

标准值Σ=3kN/m,

荷载设计组合值的比较:

S1=1.2×15.8+1.4×3=22.56kN/m

S2=1.35×15.8+1.4×0.7×3=23.6kN/m

取S2=23.6kN/m代入计算

内力:按简支梁进行内力分析(以梁纵向1.00m作为计算单位),

Qmax=0.5qL=0.5×23.6×0.3=3.54kN,

Rmax=Qmax=3.54kN,

强度计算(胶合板按15mm考虑)

=7.1N/mm2<[fm]=15N/mm2,

τmax=3Qman/2bh=3×3.54×103kN/2×1000×15

=0.37N/mm2<[ft]=1.4N/mm2。

结论:强度经验算符合要求。

挠度验算(采用标准荷载验算)

Vmax=5qL4/384EI=5×18.3×3004/(384×6000×2.81×105

=1.14mm<[V]=300/250=1.2mm。

结论:计算结果符合挠度允许值。

梁底两侧的方木楞,除了承受梁底板(胶合板)支座力所传递的荷载以外,还承受梁两侧T形荷载。

a)梁底板(胶合板)支座力所传递的荷载:

化为均布线荷载,q=R/1.00m=3.54kN/1.00m=3.54kN/m

1.35×25.5×(0.2×0.15)+1.4×0.7×3×0.2=1.62kN/m

因此,梁底两侧方木楞所承受的线荷载值为:q,=3.54+1.62=5.16kN/m内力

q=Rman/1.00m=5.16kN/1.00m=5.16kN/m,

按三跨连续梁进行内力分析(计算跨度L=lmax=0.40m)计算简图如下:

Qmax=0.60qL=0.60×5.16×0.4=1.24kN;

Rmax=1.10qL=1.10×5.16×0.4=2.27kN;

σman=|M|man÷W=0.08×106÷(2.4×104)

=3.3<[fm]=13N/mm2。

τman=3Qman/2bh=3×1.24×103÷(2×40×60)

=0.78N/mm2<[ft]=1.30N/mm2。

结论:计算结果强度符合要求。

vmax=kql4/100EI=0.677×4.3×4004×/(100×9000×7.2×105)

=0.12<[v]=400/250=1.6mm。

结论:计算结果符合挠度允许值。

3)梁底钢管小横杆计算

梁底钢管小横杆承受梁底木楞传递的集中荷载,按简支梁计算

P=Rmax=2.27kN,

按简支梁进行内力分析,计算简图如下:

σmax=Mmax÷W(钢管截面抗弯矩)=0.454×106÷4.493×103

=101.46N/mm2<[f]=205N/mm2;

结论:经计算强度符合要求。

=1.12mm<[v]=700/250=2.8mm。(满足)

Qmax=0.675P+0.50P=0.675×2.27+0.50×2.27=2.667KN

Rman=1.30P+P+1.10qL=1.30×2.27+2.27=5.22kN,

σmax|M|max÷W(钢管截面抗弯矩)=0.32×106÷4.493×103

=71<[f](Q235钢钢材的强度设计值)=205N/mm2;

结论:经计算强度符合要求。

5)梁底大横杆与立杆之间扣件抗滑移验算

其中[Rc]——设计值取8.00×0.8=6.40kN;

R——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R=5.22kN

R=5.22kN<[Rc]=9.60kN(双扣件);

结论:经计算抗滑移符合要求。

6)现浇梁底立杆稳定验算

●立杆承受的梁底大横杆支座力R1=5.22kN,

●立杆承受现浇板局部荷载R2=10.42×/2=5.21kN,

●梁底支架架体高度为H=18.8m,则架体单立杆自重荷载设计计算值取RZ=1.35Ηgk=1.35×18.8×0.15=3.81kN,

则梁底立杆所承受的总设计荷载

P=R+RZ=5.22+5.21+3.81=14.24kN。

由前述计算结果比对,可知立杆稳定性能够满足,无需计算。

4、主次梁相交处的结构计算

1)主次梁交接部位一,其杆件布置状况见下图

①沿主梁长度方向的立杆和水平杆在主次梁交汇处仍沿主梁走向连续布置且其间距略有缩小,所以就主梁而言,支模架在此部位没有削弱;此处主梁立杆间距(700mm)比计算尺寸(800mm)缩短,次梁间距(900mm)比计算尺寸(800mm)增长。

②此处立杆数量由于(主梁边立杆与次梁立杆)位置重叠而比计算模型少了2根(两边共4根)。

③次梁在此部位:其梁底纵向水平杆和小横杆不能连续布置,在杆件不能连续布置的部位,其荷载只能(通过主次梁接口连接构造而)由主梁支模架承当。

因此,此处要计算的内容是:1、重叠部位的立杆受力情况验算。2、次梁传到主梁接口处的荷载对主梁的影响。

①主次梁立杆重叠部位的受力情况验算。

根据前述(P44)计算,500×800主梁下立杆的受力情况为:

a)、梁底内侧立杆轴力为:梁底8.68KN,立杆底16.4KN

b)、梁底外侧立杆轴力

梁底:N1=1.30P+P+1.10qL

=1.30×0.1+0.1+1.10×0.04×0.8=0.27kN,

立杆底:N2=0.27+3.91+3.81=8KN

c)、300×600次梁下立杆的受力情况为:

根据前述(P50)计算,梁底5.22KN,立杆底14.24KN

d)、主次梁立杆重叠后的荷载总值为:

(注意到立杆位置重叠是主梁边立杆与次梁立杆的重叠,荷载组合应为主梁边立杆与次梁立杆轴力合并;另外注意到:在重叠部位,其支架自重和楼面板的荷载只能算一次,不能叠加;)

σ=R+/φ·A·KH=14.52×103/424×0.253×0.93

=145.55N/mm2<[f]=205N/mm2。(可以)

扣件受力情况分析:有:R≤[Rc]

R=5.22+0.27=5.49kN<[Rc]=9.60kN(双扣件);(抗滑移符合要求)

②次梁传到主梁接口处的荷载对主梁立杆及扣件受力的影响验算

a)、由前述:梁底内侧立杆轴力为:梁底8.68KN,立杆底16.4KN

主梁立杆在增加了次梁传来的荷载后,其立杆对应的应力为:

σ=Nut/φ·A·KH=(16.4+0.505)×103/424×0.253×0.93

=174.51N/mm2<[f]=205N/mm2。(可以)

扣件受力情况分析:有:R≤[Rc]

R+=8.68+0.505=9.19kN<[Rc]=9.60kN(双扣件);(抗滑移符合要求)

根据上述计算作出结论:主次梁交接节点一能够满足承载要求,不需要增强。

2)主次梁交接部位二,其杆件布置状况见下图:

①沿主梁长度方向的立杆和水平杆在主次梁交汇处仍沿主梁走向连续布置且其间距(450mm)比原设计尺寸(600mm)缩小,所以就主梁而言,支模架在此部位没有削弱。

②在主次梁交接部位,其梁底增加的2根立杆(即主承重立杆)没有出现重叠,而是各自独立地正常发挥着作用;

根据上述情况,仅对次梁传到主梁接口处的荷载对主梁立杆及扣件受力的影响进行验算。

主梁在增加了P=0.884KN的荷载作用下,其立杆对应的应力为:

σ=Nut/φ·A·KH=(16+0.884)×103/424×0.253×0.93

=169.24N/mm2<[f]=205N/mm2。

根据上述计算作出结论:主次梁交接节点二能够满足承载要求,不需要增强。

5、立杆地基承载力计算

本工程中,承重支架立杆全部落在150mm厚的钢筋砼现浇板上,因此,仅考虑钢筋砼现浇板在立杆轴力作用下的抗冲切强度即可。

有:F≤0.7ftbmh0,

式中:F为立杆作用力,取Nmax=F=N=16kN,

ft为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计计值,按C25考虑,ft=1.27N/mm2,

bm为冲切破坏计算截面的平均周长,bm=4[a+(2ho+a)]/2=4(a+ho)

h0为冲切混凝土有效高度,h0=135mm,

用弯矩分配法求弯矩、剪力:

求固端弯矩:计算得(通过弯矩分配法计算)

此处我是计算支座B点的弯矩,还是跨中弯矩或最大弯矩,请告诉我

放松C节点(结点B固定)

SCB=4×EI/0.4=10EI

SCD=3×EI/0.25=12EI

框架框剪结构钢筋施工方案放松B节点(结点C固定)

SCB=4×EI/0.4=10EI

SBA=3×EI/0.25=12EI

μBA=12EI/(12+10)EI=0.545

μBC=10EI/(10+12)EI=0.455

μCB=μBA=0.545

钢筋砼预制桩施工工艺μDC=μBC=0.455

Qmax=0.675P+0.50P=0.675×2.27+0.50×2.27=2.667KN

Rman=1.30P+P+1.10qL=1.30×2.27+2.27=5.22kN,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