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杭目部沉降变形观测施工方案

宁杭目部沉降变形观测施工方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320.51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宁杭目部沉降变形观测施工方案

3.4深层地基沉降监测(D型)

主要指地基为深度大于10m的软土、松软土、粉质粘土、粘土、花岗岩全风化层等路基地段,设置路基面沉降监测、路堤基底沉降监测、地基水平位移监测、路堤全断面沉降监测等。其中剖面仪设置每个工点不少于1个。

浅层地基沉降监测(C型)

二、桥梁墩台沉降位移观测

某办公大楼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1.1、进行墩台沉降观测前在基础顶部台座或承台施工时埋设沉降观测点。

1.2、每个墩、台观测点埋设稳固后必须与高程控制网中的基本水准点联测,确定其高程。水准测量精度不低于二等。

1.3、观测以承台砼浇注完毕后开始,在承台观测点埋设示意图

工后,在承台顶面上、下游端或4个转角处选

1.4、当墩身砼施工灌注完毕后,承台顶南各

个高程点再观测一次,以比较墩身建筑前后的

高程变化。同时及时将后一次各点的高程传递到

墩身顶部附近不会被顶帽覆盖的相对稳固的构件上或墩身侧面设置的标志处。当顶帽砼施工灌筑完成后,对上述高程点亦观测一次。

1.5、承台建成到墩身、顶帽建成,所测高程变化即认为系墩身、顶帽两修建阶段中桥墩可能发生的沉陷情况,可只将沉陷量记为观测成果。此后即以墩顶水准标为固定的观测点,其高程测量同时就与上述观测点联系,以避免沉降观测的间断。

1.6、沉降观测成果按观测时间和实测高程编制时间与高程关系曲线,可以清晰了解墩、台沉降全过程。

2.1、桥梁墩、台位移观测通过墩、台中心点位的位移变动测量来进行,主要目的是确保墩、台中心点处于平面的正确位置。

2.2、墩、台顶面中心标建立之后,通过中心坐标的不同时期观测,以了解墩台纵向(桥梁中心线方向)的横向(桥墩中心线主向,与桥中心线正交)变异来说明。

2.3、墩、台中心点位坐标不同时间的观测资料是墩、台位移观测的重要依据,建立专门的位移观测记录。

隧道的监控量测主要以洞内、外观察、拱顶下沉、地表下沉、隧道周边收敛观测为监测项目。结合隧道具体条件确定开展以下几项监测项目:

(收敛计、隧道激光断面仪)

水准测量的方法,精密水准仪

水准测量的方法,精密水准仪

浅埋隧道必测(H0≤2b)

注:H—隧道埋深;b—隧道最大开挖宽度。三、主要量测方法

洞内观察可分开挖工作面观察和已施工地段观察两部分。开挖工作面观察应在每次开挖后进行。观察中发现围岩条件恶化时,应立即采取相应处理措施;观察后应及时绘制开挖工作面地质素描图、填写开挖工作面地质状态记录表和施工阶段围岩级别判定卡。在节理、裂隙发育的镶嵌状、块状脆性硬岩地段应重视观察围岩的节理、裂隙走向及发育程度,对易引起坍塌的岩块及时进行锚杆支护或喷射砼封闭。对已施工地段的观察每天至少应进行一次,主要观察喷射混凝土、锚杆、钢架和二次衬砌等的工作状态。

洞外观察重点应在洞口段和洞身埋置深度较浅地段,其观察内容应包括地表开裂、地表沉陷、边坡及仰坡稳定状态、地表水渗透情况等。

2、隧道围岩及初期支护变形量测

围岩及初支变形量测是施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施工安全和质量的保障。净空变化、拱顶下沉和地表下沉(浅埋地段)等量测项目应设置在同一断面,以便于掌握变形规律。

2.1.1拱顶下沉、收敛量测初读数宜及早埋设测点,采集第一次数据。

2.1.2测试前检查仪表设备是否完好,如发现故障应及时修理或更换;确认测点是否松动或人为损坏,只有测点状态良好时方可进行测试工作。

2.1.3测试中按各项量测操作规程安装好仪器仪表,每测点一般测读三次;三次读数相差不大时,取算术平均值作为观测值,若读数相差过大则应检查仪器仪表安装是否正确、测点是否松动,当确认无误后再按前述监控量测要求进行复测。每次测试都要认真做好原始数据记录,并记录掘进里程、支护施工情况以及环境温度等,保持原始记录的准确性。量测数据应在现场进行粗略计算,若发现变位较大时,应及时通知现场施工负责人,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1.4测试完毕后检查仪器、仪表,做好养护、保管工作。

2.2量测断面间距、测点布置

量测断面间距和每断面测点数表

测点拟布置如下:开挖时水平收敛基线布置2条,拱顶下沉测点每个断面内布1~3点。各测点布置见下图。

各项量测项目量测频率应根据位移速度和量测断面距开挖面距离,分别按下表1和表2确定。

当按表1或表2选择量测频率出现较大差异时,宜取量测频率较高的作为实施的量测频率。

表1量测频率表(按位移速度)

各项量测作业均应持续到变形基本稳定后2~3周结束。位移长期没有减缓趋势时,应适当延长量测时间。

表2量测频率表(按距开挖面距离)

量测断面距开挖面距离(m)

注:b—隧道开挖宽度。

2.4.1周边收敛量测

量测方法:采用JSS30A隧道收敛计监测。该机采用大张力自锁紧摇柄加载系统,并在结构上进行了一系列性能提升设计,具有很高的量测精度,特别适用于大跨度隧道的变形监测。4.2.4.2拱顶下沉量测。

2.4.2地表下沉量测

测点布置:与洞内收敛、拱顶下沉量测断面里程对应,地表下沉量测点集中设在隧道中线附近,并在开挖面前方H+h1处设测点,(H为隧道埋深,h1为上半断面净高),直到开挖面后方约3~5m处。点位布置见下图。

测量方法:采用精密水准仪配合测量地表沉降,精度可达0.01mm。

用全站仪将所有测点布设于同一直线上。测点钢筋安设就位后,表面磨平,并用钢钉等锐器在其表面冲眼标记。

2.5量测数据记录整理、分析与反馈

2.5.1数据的记录、整理

测测过程中应收集以下资料:

1.现场监控量测计划。

4.经量测变更设计和改变施工方法地段的信息反馈记录。

2.5.2量测后应及时进行数据整理,并绘制量测数据时态曲线和距开挖面关系图,对初期的时态曲线应进行回归分析,预测可能出现的最大值和变化速度,数据异常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及时采取加厚喷层、加密或加长锚杆、增加钢架等加固措施。

2.5.3绘制:①位移与时间的变化曲线;②位移速度与时间的变化曲线(见下图3例样).有必要时绘制③位移与开挖工作面距离的关系曲线。④可作位移加速度与时间的变化曲线。

2.2.5.1按变形管理等级指导施工

U0/3≤U≤2U0/3

注:U—实测位移值;U0—最大允许位移值。

1.净空变化速度持续大于1.0mm/d时,围岩处于急剧变形状态,应加强初期支护系统。

2.净空变化速度小于0.2mm/d时,围岩达到基本稳定。

3.根据位移时态曲线的形态来判别

当围岩位移速率不断下降时(du2/d2t<0),围岩趋于稳定状态;

当围岩位移速率保持不变时(du2/d2t=0),围岩不稳定,应加强支护;

当围岩位移速率不断上升时(du2/d2t>0),围岩进入危险状态,必须立即停止掘进GB50633-2010 核电厂工程测量技术规范,加强支护。

施工中应将现场监控量测作为工序引入作业循环,并结合地质预报作出评价,优化设计参数,实施动态管理。

隧道现场监控量测成立专门量测小组,由测量班长张喜峰负责具体实施。施工班另两专人配合,量测组负责测的埋设、日常量测、数据处理和仪器保养维修、数据处理后发现异常马上向工程部长和总工汇报。

现场监控量要按量测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并将有关量测信息反馈于施工与设计。测得的数据就尽可能在及时整理分析,尽快提交工程部、总工决策,以便及时更改施工方案,调整支护参数,合理安排施工进度。量测数据要准确,错过工程施工的最佳时机,其对施工的指导作用将荡然无存。从某种意义上测成果提交的及时性比单增加量测次数更为重要。

由于现场量测与隧道施工工作易发生干扰,因此量测工作与施工作业必须紧密配合、相互支持,施工要为量测创造条件提供方便。施工班组不得心任何理由中断量测,并要防止因抢工期、抢工程进度忽视时测工作而危及施工安全。

在施工过程中。各预埋测点,应牢固可靠、易于识别,并要妥善保护DLT1319-2014 循环流化床锅炉测点布置导则,避免因施工造成人破坏,以确保现场量测工作顺利进行。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