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滨6号边坡施工方案

南滨6号边坡施工方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339.46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南滨6号边坡施工方案

2.4.4.7、锚杆钢筋置入孔中前,应先设置定位支架,保证钢筋处于钻孔的中心部位,支架沿杆长的间距为2m,支架的构造应不妨碍注浆时浆液的自由流动。支架为金属件。

2.4.4.8、在钻孔时,超钻50cm作为沉沙段。

2.4.5.1、采用BJZ砂浆注浆机,注浆材料为M30水泥浆,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及试验提供的配比进行。注浆用水泥砂浆的水灰比不宜超过0.4~0.45,当用水泥净浆时水灰比不宜超过0.45~0.5JC/T 639-2013标准下载,并宜加入适量的速凝剂等外加剂用以促进早凝和控制泌水。施工时当浆体工作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可外加高效减水剂,不准任意加大用水量。浆体应搅拌均匀并立即使用,开始注浆前、中途停顿或作业完毕需用水冲洗管路。

2.4.5.2、灌注浆必须采用孔底返浆灌注法。注浆导管底端应先插入孔底,在注浆同时将导管缓慢撤出,导管的出浆口应始终在孔中浆体的表面以下,保证孔中气体能全部逸出。

2.4.5.3、向孔内注入浆体的充盈系数必须大于1。每次向孔内注浆时,宜预先计算所需的浆体体积并根据注浆泵的冲程数求出实际向孔内注入的浆体的体积,以确认实际注浆量超过孔的体积。

2.4.5.4、水泥浆不应使用含硫外加剂,拌合用水宜使用干静河水或自来水。

2.4.5.5、水泥浆应搅拌均匀,随拌随用,砂浆应在初凝前用完,并防止石块,杂物混入水泥浆。

2.4.5.6、注浆时注浆管应坎入锚杆支架内与锚杆一起放入孔低,边注浆边提注浆管,直到孔口冒浆为止。

2.4.5.7、如一次注不满或注浆后产生沉降,要补充注浆,直至注满为止。

2.4.6锚杆现场测试及监测

2.4.6.1、锚杆支护施工必须进行锚杆的现场抗拔试验,应在专门设置的非工作锚杆上进行抗拔试验直至破坏,用来确定极限荷载,并据此估计锚杆的界面极限粘结强度。

每一典型土层中至少应有3个专门用于测试的非工作锚杆。测试锚杆除其总长度和粘结长度可与工作锚杆有区别外,应与工作锚杆采用相同的施工工艺及材料同时制作。测试锚杆的注浆粘结长度不小于工作锚杆的二分之一且不短于5m,在满足钢筋不发生屈服并最终发生拔出破坏的前提下宜取较长的粘结段,必要时适当加大锚杆杆件直径。为消除加载试验时支护面层变形对粘结界面强度的影响,测试锚杆在距孔口处应保留不小于1m长的非粘结段。在试验结束后,非粘结段再用浆体回填。

2.4.6.2、锚杆支护的施工监测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

地表开裂状态(位置、裂宽)的观察;

高压铁塔及新建燃气、水管等设施的变形测量和裂缝观察;

2.4.6.3、在支护施工阶段,每天监测1次。施工监测过程应持续至整个施工结束、支护退出工作为止。

2.4.6.4、应特别加强雨天和雨后的监测。

2.5.1、施工流程图:

测量 基槽开挖 钢筋制作、安装 制作模板浇注砼 养护

2.5.1.1、测量放样:在锚杆施工完成至有一定工作面的时候进行,根据设计开挖坡面放出基槽位置。

2.5.1.2、基槽开挖:混凝土梁截面主要为300mm×400mm,镶入坡面≥200mm,所以基槽断面较小,再者受施工环境限制,只有采用人工开挖的方法进行。开挖的弃渣不得乱意丢放,按要求及时处理。

2.5.1.3、钢筋绑扎:钢筋制作好后进行绑扎。钢筋绑扎前锚杆按要求进行拉拔试验,合格后才能进行下步工序。按照重庆市的相关规定,大于Φ18的钢筋连接采用机械连接,其余的采用单面搭接焊,焊接长度不小于10d。

2.5.1.5、浇注:由于现场条件所限,选用现场搅拌混凝土及斗车运输,导入基槽内的混凝土必须使用插入式振动棒进行振捣,保证梁的质量均匀。按要求制取混凝土试块。

2.5.1.6、养护:派专人负责砼的养护,在砼浇筑24小时后进行,养护不少于7天。

2.6、施工质量控制与工程验收

锚杆支护的施工应在监理的参与下进行。施工监理的主要任务是随时观察和检查施工过程,根据设计要求进行质量检查,并最终参与工程的验收。

土钉(锚杆)支护施工所用原材料(水泥、砂浆、混凝土外加剂、钢筋等)的质量要求以及各种材料性能的测定,均应以现行的国家标准为依据。

支护的施工单位应按照施工进程,及时向施工监理和工程的发包方提出以下资料:

各种原材料的出厂合格证及材料试验报告;

钻孔记录(钻孔尺寸误差、孔壁质量、以及钻取土样特征等);

注浆记录以及浆体的试件强度试验报告等;

设计变更报告及重大问题处理文件,反馈设计图;

支护位移、沉降及周围地表、地物等各项监测内容的测量记录与观察报告。

2.7、锚喷支护施工:

2.7.1、按设计图纸要求采用机械对边坡进行削坡处理;

2.7.2、对需进行喷射砼作业的边坡进行修整;

2.7.3、洒水侵润岩面,以便砼与岩面粘接紧密。

2.7.3.1锚喷支护施工流程

2.7.3.2喷射混凝土施工方法

I、喷射混凝土技术要求

II、喷射前的准备工作

a.清除断面尺寸的浮石和墙脚的石渣、堆积物。

b.用高压力风水冲洗受喷面。

c.埋设控制喷射厚度的标志。

d.作业区应有良好的通过和照明装置。

e.受喷面有滴水,淋水时可埋设导管或设盲沟排水。

a.操作顺序:喷射时先开液态速凝剂泵,再开风,后送料,以凝结效果好、回弹量小、表面湿润光泽为准。

c.开始喷射时应减小喷头至喷面的距离,并调节喷射角度,以保证钢筋与壁面之间混凝土的密实性。

d.喷射混凝土终凝两小时后喷水养护。

挡墙面板上设泄水孔按2.5m×2.5m,呈梅花型布置,孔径Φ=100,外倾5%。上下左右交错布置,有裂隙处和明显出水处宜优先布置。

所使用的原材料(水泥、砂、碎石等)的质量应符合有关规范规定标准和设计要求,并要具备出厂合格证及试验报告书。材料进场后按监理程序进行报验和按有关标准进行抽样质量检验。

1.2、喷射砼面层的质量检验

砼应进行抗压强度试验。砼试块数量为100m2面层取一组,且不少于三组。

砼面层厚度检查可用凿孔法。每100m2面层取一点,且不少于三个点。合格条件为全部检查孔处的厚度平均值不小于设计厚度,最小厚度不宜小于设计厚度的80%。

砼面层外观检查应符合设计要求,无漏喷、起鼓现象。

1.2.1、施工质量检验标准

一、质量目标及质量体系

施工质量保证体系是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的主要要素,整个质量保证体系可分为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和施工质量控制体系。

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及施工验收规范规定,结合地方技术标准以及企业自身的技术标准和施工技术规程,要求工程项目部贯彻“精心组织、精心施工、科学管理、质量第一”的质量方针,以全员的高标准工作质量来保证工程各工序的质量,以各工序的质量来确保工程质量。

本工程工程质量目标是:达到国家有关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并一次性验收合格。

1.2、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是整个施工质量能否加以控制的关键,而本工程施工质量的优劣是对项目班子质量管理能力的最直接的评价,同样质量管理体系设置的科学性对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1.2.1、施工质量管理组织

施工质量的管理组织是工程质量的保证,其合理、完善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整个质量体系能否顺利地运转及操作,在本工程中,我们将以以下的组织机构来全面地进行质量的管理及控制。

施工质量管理组织详见下图:施工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图。

1.2.2、质量管理职责:

根据质量管理体系图,建立岗位责任制和质量监督制度,明确职责分工,落实施工质量控制责任,各行其责。

1.2.3、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施工质量管理体系的设置及运转均围绕质量管理职责、质量控制来进行的,只有在职责明确、控制严格的前提下,才能使质量管理体系落到实处。

1.3、施工质量控制体系

1.3.1、施工保证体系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模式,以质量为中心所制定的保证质量达到要求的循环系统,质量保证体系的设置可使施工过程中有法可依,但关键是在于运转正常,只有正常运转的质保体系,才能真正达到控制质量的目的。而质量保证体系的正常运作必须以质量控制体系来予以实现。

1.3.2、施工质量控制体系的设置

施工质量控制体系是按科学的程序运转,其运转的基本方式是PDCA的循环管理活动,它是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阶段把经营和生产过程的质量有机地联系起来,而形成一个高效的体系来保证施工质量达到质量目标的保证。

1.3.2.1、我们提出的质量目标为依据,编制相应的分项工程质量目标计划,这个分项目标计划应使在项目参与项目管理的全体人员均熟悉了解,做到心中有数。

1.3.2.2、在目标计划指定后,各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应编制相应的工作标准在施工班组实施,在施工工程中进行方式、方法的调整,以使工作标准完善。

1.3.2.3、在实施过程中,无论是施工工长还是质检人员均要加强检查,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使所有质量问题解决于施工之中,并同时对这些问题进行汇总,形成书面材料,以保证在今后或下次施工中不出现类似问题。

1.3.2.4在实施完成后,对成型的建筑产品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追查原因,对不同问题进行不同处理方式,从人、物、方法、工艺、工序等方面进行讨论,并产生改进意见,再根据这些改进意见而使施工工序进入下次循环。

1.4、工程质量保证体系框图

2.1、强化质量意识,健全规章制度

2.1.1、推行ISO9000系列标准,工作中按质量手册要求执行。

2.1.2、质量意识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会议、各种形式的活动,党政工组织对全体职工进行加强质量意识的教育。大力提高全体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使每个职工牢固树立“质量第一”、“质量是生命”的思想,及时发现与宣传在质量工作中做出贡献的个人与集体。树立质量先进班组、先进个人的典范、树立质量明星。

2.1.3、认真贯彻质量责任制,贯彻谁施工谁负责工程质量的原则

2.1.3.1、项目经理是工程质量第一责任人,各职能人员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共同把好工程质量关。

2.1.3.2、项目副经理是现场施工负责人,负责施工准备,应做到精心计划,合理安排工序和资源的配备,签发施工任务单时要有具体的质量要求,组织班组自检、互检、交接检工作,检查验收不合格的要下令立即返工重做,及时处理,并在结算工作量时反映出来。

2.1.3.3、项目总工程师是现场技术负责人,要及时做好各分项工程的技术准备工作,认真组织学习图纸、规范,及时发现问题并与设计、建设方、监理单位有关人员协商,超前解决,作好技术、质量交底,解决现场的技术质量问题,严格把好工序质量关,做好分部工程的质量验收工作。

2.1.3.4、质量检查员协助把好工序质量关,对工艺全过程进行质量监督,协助班组做好自检、互检、交接检,进行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在此基础上负责联系建设、监理、质检站人员对分项、分部和单位工程进行检验评定签证。在班组任务单上要签叙质量完成情况,做到不合格不签完成量,合格半奖,优良嘉奖。

2.1.3.5、材料、设备供应员应严格把好采购供应关,各种原材料必须要有出厂合格证,杜绝无证产品进入施工现场,并按规定及时抽样复验,复验合格后方可出库交付使用。负责作好原材料进出库台帐,以便质量跟踪。

2.1.4、质量责任制的考核与奖罚:在编制计划的基础上,将质量目标、质量责任进行层层分解。要求质量目标明确、责任落实到人、组,建立与完善质量责任制,不留死角。同时要求管理人员建立质量考核台帐,定期对小组(个人)的工作质量,施工质量进行考核、登记上帐。在建立责任制的同时,责任与奖金挂勾,对完成质量目标的班组与个人进行严格考核的基础上执行奖优罚劣,奖励分荣誉奖与物质奖。受处罚者,除接受罚款外,根据情节轻重、进行教育,对累教不改者进行适当的通报全公司。对重大的质量事故应本着三不放过的原则,追究责任教育职工。

2.1.5、树立质量是企业生命的观点,强化群众质量意识,明确各项目和各工序质量负责人,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科学方法,实行全员、全面、全过程的质量控制,针对质量通病和难题开展攻关,拟定对策,制定全面创优规划。

2.2、施工技术与施工质量的贯彻

2.2.1、组织全体参加施工的人员,认真学习图纸、学习施工规范与操作规程,及时编制施工方案、施工作业设计,认真进行技术交底、图纸交底、施工规范交底、操作规程及质量标准交底,做到人人心中明白,施工中应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做到心中有数。

2.2.2、加强工艺纪律,严格操作规程、严格自检互检和交接检,做到无自检不专检,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准进入下道工序施工。上不清下不接。专业质量检查应随时跟踪工序质量,实行重点部位的“样板制”和操作的“挂牌制”严格管理,使工序质量得到保证,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

2.3.施工人员的技术素质

2.3.1.对参加施工的人员除进行质量意识教育外,还应针对不同的人员进行技术素质的再培训,通过严格的考核、要求达标,经考核合格的人员通过有关部门发给技术等级合格证。

2.3.2.全体管理人员要求持证上岗,主要工种工人起重工、机运工、电工等要求持证上岗。

2.4.材料检验与工程试验:

2.4.1.对进入现场的钢材、焊条、焊剂、焊丝等材料,在监理工程师见证的情况下,按设计及规范要求分规格按批量随机抽样送实验室进行复验,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在工程上,复验不合格的材料不准用于工程上。

按照质量管理责任制的要求,项目部特制定下列15个管理制度

3.1、技术质量交底制度

3.1.1、工程开工前,项目部总工或技术负责人向有关施工、技术人员对整体工程进行工艺、技术交底。

3.1.2、项目技术负责人(含项目分部技术负责人)负责分部工程技术交底

3.1.3、分项工程由专业技术人员或施工员向班、组工人负责方案、工法、技术交底

3.1.4、分部、分项交底的内容包括施工工艺,操作规程,质量检验标准和质量通病防治措施等,对关键部位施工要点和质量要求详细认真交待。

3.1.5、各项技术交底均必须作好书面记录。

3.2、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审批制度

3.2.1、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由项目部总工或技术负责人组织编、审、批及公司备案。

3.2.2、单位工程和分部工程由专业技术负责人编、审、项目部总工或技术负责人审批,重点分部工程施工方案报送建司质量部门备案。

3.2.3、施工组织设计应对项目部全体成员交底。

3.2.4、做好施工组织调整(如时标网络计划,施工方法等),实行动态管理,当施工条件发生变化,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调整方案,报原审批人员审批后执行。

3.3、技术复核、隐蔽工程验收制度

3.3.1施工方案必须编制技术复核计划,明确复核内容、部位、复核人员及复核办法。

3.3.2、技术复核结果应按规定表格填写《分部分项工程技术复核记录》,作为技术资料归档。

3.3.3、凡分项工程的施工结果被后道工序施工所覆盖,均应进行隐蔽工程验收、隐蔽工程的验收结果必须填写《隐蔽工程记录》作为档案资料保存。

3.3.4、技术复核与隐蔽工程验收程序如图:

3.3.5、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材料代用、应与业主、设计、监理办理代用通知单方能代用。

3.3.6、设计变更通知单,及时传达给专业技术人员,技术人员按变更通知单施工时,注意保存,不得丢失,以备交竣工图使用。

3.4、两级验收及分部分项工程质量评定工作制度

3.4.1项目部总工或技术负责人、专职质量员按工程施工图纸目录和各专业施工图划分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经业主或监理认可签字后交各专业技术人员和专职质量员。

3.4.2、在分项工程施工过程中,各分管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及时组织施工班组进行分项工程质量评定工作,确保当天问题当天整改完。分项工程施工完毕后,各分管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及时组织施工班进行分项工程质量评定工作,并填写分项工程质量评定表,交专业质量员签认。最终质量评定表由项目部专职质量员核定,送业主或监理、质量检查站等有关部门签认归档。

3.4.3、项目经理每月组织一次质量检查,并进行质量讲评,以会议纪要形成上报下达,落实整改措施。

3.4.4、公司科技质量部门对每个分部分项的质量评定工作进行不定期抽样检查,发现问题以书面形式发出限期整改令,项目部质量负责人应在指定限期时间内将整改情况以书面形式返馈到公司科技质量处。

3.4.5、分部分项工程质量等级的评定流程如图:

3.5、现场材料质量管理制度

3.5.1、严格控制材料的质量

各类材料的采购必须按公司的招标采购法执行并符合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的规定,进场的材料必须进行抽样检验,发现问题立即与供货商联系,按合同处理,直至退货。

3.5.2、搞好原材料的二次复试取样送样工作。

3.5.3、水泥必须批量取样进行物理试验,钢材、原材料必须批量取样进行物理试验;进口钢材除物理试验外还应进行化学分析及可焊性试验。

3.6、施工中的计量制度

3.6.1、施工中应用的文件,图纸、资料、报表必须采用国家法定的计量单位;

3.6.2、凡新购,修复,安装的计量器具,必须经具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查合格方可使用,并按计量检测要求进行周期检测。

3.6.3、各种工程测量、试验、质量评定等使用的计量器具,其规格和精度满足国家施工规范和质量检验标准的要求。

3.7、工程技术资料管理制度

3.7.1、项目部施工全过程中,由项目部总工或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监督、检查各专业施工队积累的原始记录和资料,按当地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规定的表格填写、汇总。

3.7.2、项目部总工或技术负责人及质量负责人根据工程进度提供各阶段工程照片,作为资料归档。

3.7.3、各专业施工队施工员(工长)、技术人员必须做好施工日誌,并按表格记录施工现场所发生的工作量、人工、施工机械使用情况、施工部位、材料设备进出场、质量问题产生原因、计救办法及天气情况等内容,隔天或每周交项目部汇总,作为工程资料归档、备案。

3.8、过程“三检”制度

3.8.1、三级检查制度,即班组自检,施工员复检,专职质量员专检。

3.8.2、工序交接检查,下道工序操作人员对上道工序进行检查,上道工序未经验收合格,下道工序不得插入。

3.8.3、对不合格工序、部位坚决予以返工,并将质量问题进行返修,并与分配政策挂钩,追究班、组长的责任,有关责任人要针对出现的不合格品的原因进行分析,制订纠正和预防措施。

对不合格分项工程必须进行返工,绝不允许不合格分项工程流入下道工序,项目部两级质量负责人有权下停工令,待查明原因,追究责任,采取措施,处理合格后,经质量负责人同意,方能复工。

3.10、成品保护制度

要像重视工序的操作一样重视成品的保护,项目部在编制施工网络和安排作业计划时,尽量减少工序的穿叉作业,对上道工序的成品造成影响时应征求上道工序的操作者和管理人员同意,并避免破坏和污染,造成的损失由下道工序操作者及管理人员负责。

3.11、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及调整制度

工程发生质量事故,立即向上级主管质量部门报告,同时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由公司科技质量处与项目部共同负责对质量事故的调查工作,对事故上报工作不及时或隐瞒不报者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3.12、竣工图编制、审批、移交制度

3.12.1、业主单位提供的施工图,除规定数量外,项目部必须留二套图纸作为编制竣工图使用。

3.12.2、各专业施工队根据设计变更,书面指示,技术核定单编制竣工图。

3.12.3、项目部应根据档案部门管理文件的要求,对各专业竣工图进行审核,检查,汇总,并按创品牌工程的要求装订成册。

3.12.4、竣工图的图面要求整洁。

第五章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

一、安全管理方针及目标

2.1、杜绝重大恶性事故发生,死亡事故为“0”;

2.2、交通、火灾、设备等重大事故为“0”;

2.3、重伤事故为“0”;

2.4、年负伤率控制在5‰以内.

1.1.根据本工程的规模、结构、环境、承包性质等实际情况,确定或量化可能接触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物质的所有员工及现场人员的总数。

1.2.根据所评价出的重大风险,进行数理统计分析,找出比重较大的重大风险(如:触电、机械伤害、物体打击、高处坠落、起重伤害、坍塌等),确定控制目标,并制定管理方案予以控制。其他危险源通过运行控制或制定措施予以控制。

1.4.为达到本工程的安全管理目标,公司组建项目经理部并配置综合素质较好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选择整体力量较强的施工队伍,配备性能良好的机械设备并有技术水准较高的维修人员作保障。

各项经济承包有明确的安全指标和包括奖惩办法在内的保证措施,项目部与施工班组间必须签订安全生产协议书。

2.1、对参加施工的职工每周进行一次安全教育,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坚持“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安全第一的思想”,做到不违章作业、不违章生产。

2.2、工人变换工种,须进行新工种的安全技术教育。

2.3、工人应掌握本工程操作技能,熟悉本工程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3.1、认真进行安全检查,项目经理部每月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大检查,对重点和危险部位跟踪检查。

3.2、安全检查有记录,对查出的问题能立即改的要立即改,做到定人、定时间、定措施;危险性较大的下发整改通知单;危及职工生命安全的下发停工令,整改合格后方准复工。

4、分项工程安全技术交底

分项工程施工前,施工负责人要编制分项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在技术交底的同时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特种作业人员,如焊工、电工、架子工等必须经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操作证必须按期复审,不得超期使用。

1.1.执行当地有关安全生产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认真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对安全关键部位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检查,及时排除不安全因素,确保安全施工。

1.2.对临时存放的设备库场,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应采取有效的防盗保卫措施。

1.3.施工现场全体人员按国家规定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1.4.临电按施工组织设计要求架设,符合安全和技术操作规程的规定。开关箱要防潮、绝缘并加锁,接地符合要求;手持电动工具要配备漏电保护装置。

1.5.乙炔气瓶和氧气瓶的存放地点要远离热源;乙炔气瓶和氧气瓶与操作人员保持规程上要求的距离,确保安全操作。

1.6.施工现场及试车区域设置明显的安全警告标志标线,各类孔洞必须有防护措施。

1.7.施工机械派专人管理与操作,机械防护符合安全要求。

1.8.施工照明、电焊机及其它电动工具的电源必须要按规定设置,做到防水、防触电、文明施工的要求。

1.9.高空作业的防雷、防火措施:操作平台最高点,安装临时接闪器,与接地体相连。垂直运输设备及人梯应与防雷装置的引下线相连。当遇上大风雷雨时,所有高空作业暂停,操作人员应下至地面躲避。人体不接触防雷装置。

1.10.高空作业人员,必须经医生检查身体合格,凡精神不正常、高血压、心脏衰弱等不适宜高空作业者,不得进行高空作业。

1.11.施工现场材料、构件、设备、易燃物品、交通道路、施工区排水规划有序,保证安全通道畅通,并准备充足的防火器材,执行标准化作业。

1.12.设备下部垫置的枕木或支承物要设置平稳,以防倾斜,部件堆放要整齐有序,留有充足人行道路。

1.13.吊车、使用的吊具(如钢丝绳、卡扣等)必须按规定使用,使用前应确认其完好性,不得带病投入使用。

2、安全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2.1.施工安全防范的重点

2.1.1、防高空坠落

2.1.2、防物体打击

2.1.5、防机械伤害

3、落实安全管理制度的措施

3.1、设置专职安全员,负责日常的安全检查、安全巡视和安全教育。

3.2、严格执行各分项工程的安全技术交底在前,实施操作在后。

3.3、建立安全检查制:公司每月组织一次安全生产大检查,项目部每周组织一次不定期的安全生产检查,作业班组每天组织岗前安全生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定人、定时、定措施进行整改。

3.4、建立进场工人安全教育制度,凡进场参加本工程施工的人员,必须经过安全和治安教育方能上岗。

3.5、设置现场医用急救箱,现场发生安全事故,首先实施一般救护处理,再送有关救护中心急救。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

3.6、设立施工管理人员现场值班制度,发生安全事故立即向上级报告。4、安全防护用具的管理措施

4.1、凡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戴安全帽。

4.2、在建工程外侧应采用有色密目式安全网,从上到下全封闭。安全网的材质、规格要符合要求。安全网必须取得建筑安全监督部门复查核发的准用证。

4.3、在没有防护设施的高空施工人员,必须系安全带。

4.4、楼梯口应从底层至施工层,在踏步和歇台板边用防护栏杆防护。

4.5、有坠落危险或危及施工人员或其他人员人身安全的DB37/T 1887-2011标准下载,应设置防护装置。施工现场通道的各类洞口与坑槽等处,除设置防护装置与安全标志外,夜间还应设红灯示警。

5用电和机具设备的安全技术措施

5.1、现场施工用电应严格执行《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由现场机电工程师负责建立与管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安全技术档案。

5.3、动力与照明电箱分别设置,总配电箱靠近电源,分配电箱设在用电设备相对集中的地区,配电系统实行分级配电,即: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

5.4、配电箱、开关箱装设牢固、端正。移动式配电箱、开关箱、装设在牢固的支架上。固定式配电箱、开关箱下底与地面距离大于1.3M,小于1.5M移动式配电箱、开关箱与地面的距离大于0.6m。导线下进下出,并设防水弯,所有配电箱门均配锁,防雨措施符合要求,专人负责。

5.5、总配电箱应装设总隔离开关和分路隔离开关、总熔断器和分路熔断器以及漏电保护器,每台用电设备有各自专用开关箱,即“一机一闸一漏一箱”,严格实行“一机一闸”制。

5.6、开关箱中必须装设漏电保护器【书签版】GB 51348-2019: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 ,在设备负荷的首端处设置总配电箱和开关箱两级漏电保护器,其符合GB6829—86的要求,使之具有分级分段保护功能。

5.7、确保正确操作施工机械设备和机具,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严禁违章操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