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省大武至久治(省界)公路扩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海省大武至久治(省界)公路扩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3.09M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海省大武至久治(省界)公路扩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③砼输送管端部安装三岔管和控制阀,接输送支管,分岔插入台车两侧灌筑窗内,控制阀控制两侧边墙灌筑速度,使两侧砼高差不大于1.0m。砼灌筑至窗口高度时,拆除三岔管,将输送主管固定在拱顶第一灌筑口上,前段拱顶灌完后再移至第二灌筑口。

①衬砌施工时,在拱顶设置一定数量的排气管,使砼浇注时不致形成气囊。

②封顶砼灌注时,砼灌注由拱顶低处向高处方向灌注。采用改性砼,加入外加剂DB5101/T 120-2021 生产经营单位有限空间安全管理规范.pdf,改善砼的和易性,利用输送泵的压力将砼挤压密实。

③砼凝固后,利用排气管进行压浆,确保拱顶密实。

保证砼的流动性和砼泵的压力,将拱部灌满。同时封顶砼灌注时,砼灌注从内向堵头模方向灌注,排除空气,以保证拱顶灌注密实。

⑷紧急停车道及横洞衬砌

紧急停车带衬砌采用自行可调式衬砌模板台车,通过模板不同的组合,适应一般衬砌断面和紧急停车带加宽断面,衬砌台车设计时加强支撑。技术措施类同一般断面衬砌施工。

车行、人行横洞衬砌采用钢拱架、组合钢模板支撑模板系统,泵送砼入模。

人行横洞、车行横洞内路面采用小型路面施工机具施工,主洞内沥青混凝土路面采用摊铺机摊铺,沥青混凝土在洞外集中拌和,搅拌运输车运至洞内。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序为:测量放样→基底清理检验和整修→安设钢筋(调平层内无钢筋)→运输沥青混凝土→摊铺→表面处理→养护→机械锯缝→填缝处理。

每次爆破后及初期支护后

隧道浅埋段10~15m布置一个断面

开挖面距量测断面≤2B时,1~2次/天

开挖面距量测断面≤5B时,1次/2天

开挖面距量测断面﹥5B时,1次/周

间隔50~100米一个断面

每300根抽检一组,每组抽检3根

隧道现场监控量测项目及方法

根据散点图的数据分布状况,选择合适的函数,对监测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回归位移-时间曲线,以预测该测点可能出现的最大位移值或应力值,预测结构和建筑物的安全状况。当水平位移速度小于0.1~0.2mm/d,拱顶位移速度小于0.1mm/d时一般可认为围岩已基本稳定,可以施作二次衬砌;当位移速度出现反常时,应加强监测并适当加强支护参数,必要时立即停止施工进行处理。对隧道洞口及浅埋段,隧道二次衬砌应在开挖后及时施工,不能在变形基本稳定后才施工。

全部监测数据均由计算机管理,及时上报监测日报表,并按期向施工监理、设计单位提交监测月报,对当月的施工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施工建议。

第八章工期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本段工程计划工期目标1144天(含准备期),计划开工日期2013年8月1日,计划竣工日期2016年9月16日。

重合同、守信誉,把按期和优质完成任务作为项目管理的主要目标,把业主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保证工程进度与质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针对本工程的特点,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安排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工程管理人员和施工队伍,合理安排工序和施工进度,加强组织管理及协调,确保技术、人、材、物、机的供给,建立竞争机制,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进度计划。

按“快上场、快准备、快开工”的原则,及时安排部署上场的施工力量,在规定的时间内快速组织人员、设备进场,确保工程按期开工。

尽快做好“三通一平”工作并积极协助业主做好征地拆迁工作,促使工程早日开工。

加强施工管理、实行责任承包制,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实行定岗定责,明确工作标准、工艺措施、强调施工纪律,严格按规范要求施工。

加强现场施工协调指挥,做到指挥正确、协调得当、保障有力、应变及时。以项目经理为首的管理体系,对施工疑难问题、施工方案和关键线路的施工进度及时决策,确保施工不间断进行。

完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实行全员风险承包,使任务层层落实。使工作效率和职工的经济利益挂钩,认真兑现,充分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实行工期责任考核制,进场后将目标总工期详细分解,实行阶段性工期控制并把计划分解落实到班组。

加强施工调度,定期召开工程例会,及时分析工程任务,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重点工程项目或工序采取垂直管理,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决策速度和工作效率,确保月计划、年计划的完成。

积极与业主、设计院、监理单位联系,建立信息交流网络,搞好沟通,以取得其的理解与支持,为施工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确保在遇到特殊情况时,能及时得到相关方的支持、迅速确定解决方案,以免贻误工期,保证工程进度。

按施工需要,准备一定流动资金,确保经济保障按时到位。

广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提高施工效率。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操作技术熟练程度,掌握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降低工程成本,提高施工效率。对影响施工进度的施工技术难题,积极组织攻关。广泛开展合理化建议和小改小革的活动,提高施工进度。

不断优化施工组织,强化工种、工序、工艺管理。在深入现场调查复核、吃透设计文件意图的基础上,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提高施工决策科学性,使施工作业程序化、标准化。

认真做好工程的施工规划和网络计划工作,明确关键线路的控制工程项目,主攻关键线路项目,兼顾其它项目施工,建立各工序间相互促进、相互协作机制,确保整个施工过程的连续性、协调性和均衡性发展。

优化施工方案,提高施工技术对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科学组织施工,强化管理,明确阶段工期,运用智能网络计划编制系统及智能项目动态控制系统软件,实施动态管理,及时调整各分项工程进度计划和生产要素,实现均衡高产,确保各阶段工期目标的实现。

第九章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标段工程交工验收的质量评定:满足国家质量评定合格标准;

竣工验收的质量评定:满足国家质量评定标准。

3.1.1组织保证措施

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质量管理机构,副组长由项目总工、担任,同时在成立现场质量管理小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见下图:

3.1.2管理保证措施

⑴对员工进行质量教育,坚持“以质量保安全、以质量促进度、以质量求效益”的施工指导思想。

⑶制定工程创优规划,明确工程创优目标,层层落实创优措施,责任到人。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根据各分项工程的特点和工序工艺,成立相应的技术攻关小组,依靠优秀的职工素质、高水平的操作技术、采用先进的工艺设备,达到开工必优的目的。

⑷经理部和工区、作业队设专职质检工程师,班组设质检员,质检工程师对工程质量有一票否决权,对不合格的工程,坚决返工。坚持质检人员全过程旁站制度,保证施工作业始终在质检人员的严格监督下进行。

⑹落实质量责任终身制。建立工程质量责任卡,层层分解,将质量责任制落实到每个施工工序。实行现场挂牌施工,标识各工序主要责任人。认真做好质量记录,做到产品质量有可追溯性,实行终身责任。

⑺建立质量奖罚制度,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质量检查,结合质量责任制,对质量工作有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对不负责任或存在质量问题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教育、处罚,教育整改者经考核合格后,方可继续上岗。

⑻做好岗前培训工作,各工种施工人员都必须具备相应的技能要求和上岗资格,坚决做到持证上岗。

3.1.3技术保证措施

⑴开工前由总工程师组织人员编写详细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各分项工程施工方案,对特殊性工序编制专门的作业指导书,报监理批准后指导施工。

⑵严格技术交底制度。开工前由总工程师组织进行图纸会审,对所有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总体技术交底;日常技术交底由工程部进行,做到交底及时、详实易懂、图文并茂。

⑶开工前对整段线路进行精确复测,日常测量坚持三级复核制,确保线路及各构件定位准确。

⑷施工所用的各种计量仪器设备定期进行检查和鉴定,确保计量检测仪器设备的精度和准确度,严格计量施工。加强工程试验与检验工作,建立台帐和施工记录,优选工程施工配合比,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执行。

⑸高边坡路堑开挖施工,及时施作排水和挡护结构,确保边坡稳定。路基填方施工要严格控制填料质量,分层铺筑,层层碾实,严格限制层厚并保证碾压遍数。

⑹桥涵施工要加强隐蔽工程检查与检验,如桩基础、涵洞基础和台背回填等,确保隐蔽工程质量,不留后患。对桥梁预制件的制作、贮存、运输及吊装,编制详细的作业指导书并对其影响质量的关键点进行交底,使所有人员熟悉工艺要求,确保施工质量。

⑺成立地质预报组负责隧道地质预报工作,及时反馈预报资料,指导施工。加强初期支护,防止隧道坍方,仰拱超前,衬砌适时紧跟,保证隧道结构强度。

第十章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杜绝因工死亡事故,现场施工人员的重伤率不大于0.5‰,不发生重大设备事故、重大交通事故、火灾事故和其他事故

安全生产是完成本工程各项施工任务的重要保证,因此,在抓质量、促进度的同时,必须做好安全生产,把安全生产各项工作贯穿于施工全过程,项目部将根据青海省建设工程安全标准化管理的有关规定实施工工程,争取安全标准化管理达标。

3.1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3.1.1安全生产总体措施

对项目全面分析,确定安全关键控制点及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管理,形成点面结合的管理模式。

加强对参建职工的安全思想教育,自觉进行安全操作规程的学习,提高全员的安全生产意识,落实责任,严肃法规。

场内设立的安全警告牌、指示牌等,开展现场安全生产大宣传,造成安全处处受控状态的气氛。

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检查制、实行安全交底制、严格执行安全上岗证制度、特种工种必须持证上岗及事故报告制等。

注意工地用电安全,专业电工不定期检查线路、电箱等用电设施。

3.1.1施工安全生产具体措施

安全生产责任制,责任落实到人,各项经济承包有明确的安全指标和包括奖惩办法内的保证措施。认真编制安全操作规程,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做到人手一份。

建立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实行谁主管生产谁负责安全的原则,按不同岗位和施工实际,定期开展安全活动和安全教育,施工管理人员和班组长在每天作业前坚持对工人进行岗前作业安全技术交底。

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定期进行安全检查,重点检查安全设备、个人防护、安全用电,发现隐患,及时整改,杜绝伤亡。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做到管理人员不违章指挥,作业人员不违章操作。

遵章守纪、佩戴标记,严禁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工伤事故处理,建立事故档案、按调查分析规则、规定进行处理报告,认真做好“三不放过”工作。

第十一章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一、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

3.1.1空气污染保护措施

施工中的空气污染主要为施工机械产生的废气及施工场地和施工便道产生的扬尘。主要采取的措施如下:

(1)在设备选型时选择环保型低污染设备,并安装空气污染控制系统。

(2)配备专用洒水车,对施工现场和运输道路经常进行洒水湿润,减少扬尘。

3.1.2噪音污染保护措施

(1)对使用的工程机械和运输车辆安装消声器并加强维修保养,降低噪音;

(2)机械车辆途经居民区及驻地时应减速慢行,不鸣喇叭;

(3)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尽量降低夜间车辆出入频率,夜间施工不得使用噪音大的机械;

(4)适当控制机械布置密度,条件允许时拉开一定距离,避免机械过于集中形成噪音叠加。

3.1.3固体废物污染的防治措施

(2)报废材料或施工中返工的挖除材料立即运出现场并进行掩埋等处理。对于施工中废弃的零碎配件,边角料、水泥袋等及时收集清理并搞好现场卫生,确保自然环境与景观不受破坏。

(1)在施工中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水土保持法》、《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及地方法规和要求,贯彻执行“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方针;

(2)施工时对原有河道进行有效保护,施工废水、生活污水按有关要求进行处理,不得直接排放;

(3)清洗骨料的水和其它施工废水,采取过滤、沉淀或其它方法处理后方可排放,以此避免污染河道和周围环境;

(4)施工机械的废油废水,采用隔油池等有效措施加以处理,不得超标排放。

3.1.5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保护植被,对施工界限内、外的植被尽量维持原状。如因施工需要清除植被时,事先征得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部门、所有者和业主的批示同意,严禁乱砍乱伐。

临时用地范围内的裸露地表,植草进行绿化,按指定位置进行弃土和取土,并按设计防护和绿化。

营造良好环境。在施工现场和生活区设置足够的临时卫生设施,经常进行卫生清理,施工便道要经常洒水防治扬尘,同时在生活区周围种植花草,美化生活环境。

第十二章文明施工、文物保护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一、文明施工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遵照业主有关工地文明施工要求,配制各类牌图和宣传标语;施工人员统一着装,挂牌上岗,行为文明,维护既有公路交通通畅,控制噪音,场地整洁有序,争创文明施工现场。

2.1文明施工组织措施

1.制定及明确施工管理制度,对施工人员进行文明施工教育,提高全体施工人员文明施工自觉性,增强文明施工意识,树立企业形象。

2.施工期间,依靠当地政府、认真了解、切实尊重当地的风土人情,搞好与当地群众的团结。

3.每旬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临时设施设置。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批准的平面布置图,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做到场地平整、排水畅通,各种设施安装符合消防、环保和卫生要求等规定,临时用电和排水设施规范、安全,并定期进行检查。

2.现场配备安全旗、安全标语、警示牌等标志,规范施工生产。

3.施工现场做到挂牌施工。设置工点标牌;各级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一律戴胸卡上岗。现场机具、材料、成品及半成品堆放整齐,挂牌标识清楚。

4.现场配备洒水车,施工现场及场内道路每天坚持洒水,对运输、储存易产生扬尘的物料用蓬布覆盖。

2.食堂保持内外环境整洁,配备冰箱和消毒柜,专人管理,保持清洁卫生。炊事员持健康合格证和培训证上岗。定期进行消毒、防尘、灭蝇、灭鼠工作。

5.1内业资料管理措施

1.根据文明施工要求,做好相应的内业资料。

2.办公室布设文明施工有关的图、表。

3.各种施工资料及时记录,与工程施工同步进行并完备手续,分类归档存放,标识清楚,便于查阅。

4.定期进行文明施工实施情况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做好记录。

施工前组织职工学习《文物保护法》,阐明保护文物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深远意义,教育全体员工自觉遵守国家文物保护法规,在施工操作中对各种文化古迹和宝物给予保护。

施工前积极与当地文物保护部门取得联系,了解沿线地上古迹的位置及地下文物可能存在的范围,绘图下发至各施工单位。

对沿线较近的名胜古迹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机械施工时,不能影响这些古物的安全。

对可能存在地下古物的重点地段,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探测,确认没有文物后,方可展开全面施工。

在施工中,如果发现文物或有考古、地质研究价值的物品时,及时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并尽快上报甲方及文物保护部门。

隧道围岩为V级,稳定性差,开挖易坍塌,安全风险大,施工中要加大安全投入,加强监控,地质超前预报、隧道围岩变形量测、支护结构变形及受力量测。

本标段处于三江源水源环境保护区,三江源水源保护区是目前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也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和生态最敏感的地区。

三江源保护区全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时间长,辐射强烈,无四季区分的气候特征。冷季为青藏冷高压控制,长达7个月,热量低,降水少,风沙大;暖季受西南季风影响产生热气压,水气丰富,降水量多。由于海拔高,绝大部分地区空气稀薄,植物生长期短,一般性植被难以生存。

在这种环境下施工,生态一旦破坏难以恢复,所有我们在施工中采取多填少挖的原则,尽量采用路基挖方及隧道弃渣来回填路基、桥涵等尽可能少的从取土场取土,以免植被破坏,原路基植被应就地保存留作以后恢复,以免新种植的物种难以成活。

在施工中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严禁乱砍滥伐、惊吓野生动物以及严禁在取、弃土场范围以外的地方挖土、弃渣。

由于本标段处于高原地带,全年施工时间仅有半年之多,对施工现场人员及材料的组织难度大。施工过程中大多数施工人员来自平原地区,对高原气候的适应要相当长的时间,施工工程中难免不出现施工人员发生高原病,这对施工进度的要求会大大降低;由于地处偏僻,路面起伏不定,施工中材料的运距长,运输费用高等原因使材料的组织难度加大,从而导致施工工期的推移。

⑴冬季到来之前,根据通车要求,气候地质情况,物质供应,施工能力等,充分作好冬季施工准备工作。编制详细的冬季施工计划,修建防寒棚,设置取暖设备等。

⑵砂石骨料在进入冬季之前开采、筛选完毕,并保持干燥状态,骨料在存放场使用防水布覆盖,防止在砂石料中夹有冰膜雪团。

⑶冬季填方施工每层铺土厚度应比常温施工时减少20%~25%,预留沉降量应比常温时适当增加。

⑷冬季填筑路堤时,减薄分层厚度,增加碾压遍数,做到符合设计密实度要求。下班前将当天填土全部平整,压实完毕,如遇降雪,及时清除干净。

⑸冬季施工中,每日砌筑后及时在砌筑表面覆盖保温材料,砌筑表面不得留有砂浆。在继续砌筑前,扫净砌筑表面,然后再施工。

⑹当连续5天气温低于5℃或地表结冰时,停止路基填方施工。

⑺冬季施工过程中,对取土坑、路堤和路堑的土,采取防冻措施,用松土或草袋装草覆盖。

⑻冬季挖路堑时,路线横坡坡度>4%,以便春融期排除积水,同时增加弃土堆坡脚至堑顶间距离。

⑼冬季施工混凝土时,预先做好冬季施工的各项准备工作,对各项设施和材料提前采取防雪、防冻等措施,对钢绞线的张拉,制定专门的安全措施。

⑽钢筋的加工、焊接等工作安排在室内进行。预加应力张拉设备及登记表等在使用时的环境温度条件下进行配套校验。

⑾浇注混凝土时适当掺用引气剂、引气型减水剂等,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

⑿当用于拌制混凝土的各项材料不能满足需要时,采用对拌和用水加热的方法,如仍不能满足要求,则采用对骨料直接加热的方法,提高其温度。

⒀冬季砼施工注意保温防冻工作木门安装工程施工工艺标准,制定专门的冬季施工技术措施并严格执行。

本标段地处青藏高原,冬季漫长寒冷,最佳施工期仅为每年的6—9月,而也正是本地区的雨季,因此许多工程项目不可避免地要跨季节施工。雨季施工采取措施如下:

⑴施工前,解决好排水问题,低洼地段增设临时排水沟,保证雨季排水畅通;生活设施、材料堆放等不放置在低洼处,以免发生洪涝;同时应成立专门的防洪组,积极加强与当地防洪机构的联系,及时掌握天气和雨情变化情况,早作安排,防患于未然。对砂、石、等原材料的存放场地做好防雨和排水措施。

⑵对于低洼地段的基坑开挖、淤泥的清运等项目施工,原则上都安排在无水的情况下进行,因此施工充分利用雨季间歇时间,配备足够的施工机械,周密组织,在满足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将工期尽量缩短。

⑶少量的路基填筑工程在雨季施工时,注意集中力量,分段突击,在做挖、装、运、卸、压等工序衔接紧凑,一气呵成。若预报有雨时,随挖、随装、随铺、随压实,根据土的透水性能每层表面留有2%~5%的横坡并整平。雨前和收工前将铺散的松土压实完毕,避免积水。

⑷正在施工或已施工完的粘性土表面上,雨季中若含水量已接近或超过塑性极限时,严禁运输机械行走,以免增加雨后排水及晒干的难度;若已成泥泞土,用推土机将其推到一侧,使地面露出较干的土层,便宜于机械及早施工;对于路基土石方机械化施工,在作业面上一般留有一层松土,雨后容易造成地面泥泞,此时尽量限制人、机械在地面走动。

⑸路面施工时,针对项目区域降雨次数多(每天降雨次数多大5~8次)、时间短,多阵雨的高原气候特点采用机动、灵活的防雨、保温措施。路面铺设时,在路面施工范围内架设活动防雨棚,通过铺设在路基两侧的轨道移动,摊铺机在防雨棚内作业,保证路面摊铺不受雨水影响。

⑹涵洞、桥梁墩台混凝土施工,避免在雨天进行,若正在施工时遇到大雨GB/T 25122.5-2018标准下载,及时采取加盖、搭雨布等防水措施。

⑺钻孔桩施工中排放出的泥浆,清洗拌和设备及工具的水泥浆、油污等在排放前,采取过滤及沉淀处理,以免因雨季造成污染环境和影响自身及相邻合同段的施工作业。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