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风险评估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及应急预案

隧道风险评估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及应急预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1.41M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隧道风险评估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及应急预案

d、防治突出技术措施效果检验;

(2)、揭煤防突施工工艺流程如下图:

(3)、预测瓦斯突出危险程度指标:

当f≥0.3524408_12766_综合楼施工组织设计(医院),K1>0.4 或f<0.35,K1>0.3时,有突出危险;

b、瓦斯瞬间解吸压力>0.03MPa;

c、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q>4L/min;

d、瓦斯压力P>0.74MPa 有突出危险;

e、打钻期间动力现象:喷孔、顶水、顶钻、卡钻。

当具备a或d时,有突出危险,同时具备b、c、e时,有突出危险。

(4)、控制煤层层位的钻孔布置

在隧道瓦斯设防段掘进过程中,必须连续施作超前钻孔,以探明施工前方地质情况,防止误揭煤层。工作面掘进至距煤层20m(垂距)之前,沿隧道前进方向打一个穿透煤层全厚且进入底板不小于0.5m的前探钻孔;在隧道工作面掘至距煤层10m(垂距)时,打三个穿透煤层全厚且进入底板不小于0.5m的前探钻孔。

钻孔布置见“探测孔布置图”。

所有探孔要求详细记录岩芯资料,以利于探明突出煤层的相对位置。

若隧道工作面掘至距煤层20m(垂距)时,发现地质构造变得复杂、岩石破碎,则必须在隧道断面四周轮廓线外5m范围煤层内布置一定数量的前探钻孔,以保证能确切地掌握煤层厚度、倾角变化、地质构造和瓦斯情况等。

(5)、突出预测方法及预测钻孔布置

突出预测采用钻屑指标法为主,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法为辅的方法。

1)、钻屑解吸指标K1的测定

a、钻机一钻进煤层就取一次钻屑,以后每钻进1m,取一次钻屑作解吸指标测定。取样时,把秒表、筛子准备好(Φ1mm的筛子在下,Φ3mm的筛子在上)。钻孔钻到预定深度时,用组合筛子在孔口接钻屑,同时启动秒表,一面取样,一面筛分,当钻屑量不少于100g时,停止取样,并继续进行筛分。

b、把筛分好的Φ1~3mm的煤样装入WTC瓦斯突出参数仪的煤样杯,将盛满煤样的煤样杯放入煤样罐中,盖好煤样罐,将阀门转动到煤样罐或煤样瓶与大气相通的位置。

c、当秒表计时到预定时间t0(通常规定t0为1~2min),转动阀门使煤样罐或煤样瓶与测量系统接通、与大气隔绝,启动仪器开始测量钻屑瓦斯解吸量。

2)、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q的测定

a、钻进煤层后每钻进1m,测定一次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q。

b、当钻孔钻进至预定深度后,立即用秒表计时。随后迅速拔出钻杆,把封孔器送入孔底进行封孔。全部封孔操作应在规定进行流量计读数的时间以前完成。

c、在封孔操作的同时,应及时将流量计与导气管口连接好,待封孔完成后即可进行测定。采用的流量计读数为瞬时流量时,在秒表走时至2min时读数,即为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值;采用的流量计读数为累计气体流量时,则应在秒表走时至1.5min时读出流量计数值。当秒表走时至2.5min时再读一个流量计数值,后一数减去前一读数即为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值。

两种类型流量计,使用时只能确定一种而不能混用,以免造成较大的测量误差。

如果因封孔操作不及时等原因,测定瓦斯流量的时间已超过了规定的时间时,该测定结果不能作为判定工作面无突出危险的依据。

3)、突出预测指标临界值

根据揭煤点的实际情况,取煤样进行实验研究,确定钻屑解吸指标K1临界值。每次揭煤都应作好钻屑解吸指标K1、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q及其临界值考察。总结分析,为下一次揭煤突出预测提供可靠的依据。

(6)、防治突出技术措施

防治突出技术措施采用多排钻孔排放或抽放。由于隧道开挖断面大,为防止煤层突然揭开时大量涌出瓦斯,需实施多排钻孔预排瓦斯。从防治突出的角度来看,多排钻孔预排瓦斯是一种防治突出措施。结合突出预测情况,如煤层确实存在较大的突出危险,可将钻孔封孔、接抽,以达到加速和有效地消除突出危险的目的。

钻孔控制范围:隧道轮廓线外上方7m,左、右两帮6m,底部3m。排(抽)放钻孔孔径90~110mm,排(抽)放半径取1.0m。

钻孔布置见“排放孔位置布置图”。

上导坑打排放钻孔(坑底距煤层不小于5m)→排放瓦斯→揭煤穿过煤层→下导坑打超前钻孔及预测孔。

当判定有突出性危险→由下导坑底顺煤层施作扇形排放钻孔→排放瓦斯→下导坑揭煤穿过煤层。

隧道放炮揭开和穿过煤层时,为防止煤层垮落诱发突出,需采用超前小导管对开挖轮廓外岩体进行超前注浆加固。注浆加固措施在排(抽)放孔实施后,放炮揭煤前实施,控制隧道拱部及拱脚1米范围。

超前小导管参见施工工法图。

(8)、防突措施效果检验

执行防治突出措施后,按突出预测相同的方法和指标检验措施效果。一个效果检验孔布置在揭煤断面中部,并应位于措施孔之间;其它效果检验孔位于隧道上部和两侧。终孔位置应位于措施孔控制范围的边缘线上。如检验结果的各项指标都在突出危险临界值以下,则认为措施有效;反之,认为措施无效,必须补充防治突出措施,再进行效果检验。直至措施有效,方可放炮揭煤。

(9)、放炮揭煤及穿过煤层爆破设计

通过排放效果煤层无突出危险性后,封堵排放钻孔,采用超前小导管对开挖轮廓外岩体进行超前注浆加固,同时安装钢架,而后采用震动放炮揭煤。揭煤时,掘进工作面与煤层之间必须保持一定岩柱,其最小垂直厚度应不小于1.5m,遇岩石松软、破碎,还应增加岩柱厚度。

采用“低爆力震动放炮部分露煤揭石门”方法。

露煤揭开石门及过石门坎图如下:

斜面顶板设临时支护,揭开石门进行锚喷支护后立即进行斜面部分的顶板扩挖进行支护。

d、石门必须一次揭穿。

施工原则:勤检验、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快喷锚。

揭开煤层后,检验工作面前方10m地段有无突出危险性,若指标合格掘进5m。然后再检验10m,掘进5m,如此循环。指标不合格,停工进行钻孔排放。

b、短进尺:每次爆破掘进1.0m,防止冒顶。

d、强支护:安装锚杆、钢架。

e、快喷锚:爆破后立即进行锚喷初期支护。

b、开挖支护:同石门坎。

a、同一串联网路中,必须使用同厂、同批、同牌号的电雷管。

c、必须使用爆破专用仪表进行雷管的电阻值测量和网路的导通检查。

d、采用单一的串联网路

a、在瓦斯浓度不大于0.3%的石质坑道内,可采用非电雷管常规爆破。

(10)、安全防护措施

为防止突出预测失误或防突措施失效而发生的突出,在隧道揭穿煤层的整个施工阶段,都必须采用安全防护措施。安全防护措施包括隧道揭穿煤时的震动放炮或远距离放炮、避难所和压风自救系统等内容。

在采取有效的防突措施,经措施效果检验,确认无突出危险时,可采用远距离放炮揭开煤层。否则,应采用震动放炮揭穿煤层。远距离放炮比震动放炮可以少打眼、少装药,其它安全要求(如通风系统、停电等)则相同。远距离放炮时,人员必须撤到洞外或避难所。

1)、保证最小垂厚不小于1.5m岩柱的前提下刷斜面;

2)、封堵排(抽)放孔;

3)、实施超前锚杆注浆;

1)、揭煤时,掘进工作面与煤层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岩柱,其最小垂厚应不小于1.5m,遇岩石松软、破碎,还要适当增加岩柱厚度。

2)、岩眼不得打入煤层,眼底距煤层应保持0.2m的距离。如果岩眼已打入煤层,必须在眼底的岩石中充填0.2m的炮泥;

6)、震动放炮必须采用铜脚线的毫秒雷管。最后一段的延期时间不得超过130ms,并不得跳段使用。电雷管使用前必须进行阻值测定,选用阻值相近的。电雷管的联接采用串联方式,但都必须使通过每一电雷管的电流达到电雷管的引爆电流的两倍。放炮母线必须采用专用电缆,并尽可能的减少接头,以减少放炮母线的电阻(建议采用遥控引爆器)。

7)、震动放炮时,回风系统内电气设备必须切断电源。

8)、工作面必须有独立可靠的回风系统,必须保证回风系统中风流畅通。

9)、放炮地点设在地面,左、右隧道同时停止施工并停电。全部人员撤至洞外,且人员和机电设备均不要正面对洞口。

10)、放震动炮由总工程师统一指挥,并由救护队在指定地点值班。放炮后至少经30min,由救护人员进入工作面检查。根据检查结果,确定采取恢复送电,通风及排除瓦斯等具体措施。

11)、如放炮未能一次揭开煤层,在掘进剩余部分时,必须采取预防突出措施。

12)、在隧道揭穿煤层和煤层掘进的全过程中,应对围岩进行超前注浆加固。

瓦斯监测采用人工监测,配置了四个便携式瓦检仪对工作面的CH4、CO、CO2等气体进行监测。洞内设固定瓦斯检测仪,并人工手持瓦检仪,对作业面、开挖台车、衬砌台车处及洞内其他部位跟班检查。坚持一炮三检制度,作业前,作业时,下班前都须检查到位,保证瓦检数据的可靠性。

(1)、瓦斯检测人员要求

1)、瓦检员属于国家规定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是经培训考核合格并取得了相应上岗证之后持证上岗,对工作认真负责,有高度的责任心,且无妨碍从事本工种作业的疾病和生理缺陷担任。

2)、瓦斯隧道瓦检员必须专职,其配备数量为每班至少有一名专职瓦检员。

3)、瓦检员必须严格按照检测要求,及时准确检测出各检测部位的瓦斯浓度,不得出现空班、漏检、少检、假检等违规情况,并且严格执行现场交接班制度。

4)、当隧道内瓦斯超限时,瓦检员有权要求立即停止工作、撤除人员,同时立即向上级反映。

(2)、瓦斯检测设备的配置

1)、瓦斯隧道每个作业工区至少配置两台便携式瓦斯检测仪,并配备固定瓦斯检测仪。

2)、为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瓦检员必须定期对便携式瓦斯检测仪及固定瓦斯检测仪进行检验、校验。

2)、瓦斯检测地点及范围:

1、开挖面及其附近20m范围内;

2、断面变化交界处上部、导坑上部、衬砌与未衬砌交界处上部及衬砌台车内部等易积聚瓦斯的地方;

3、局扇20m范围内的风流中。

6、机械、电气设备及其开关附近20m范围内;

7、岩石裂隙、溶洞和采空区瓦斯溢出口;

8、局部通风不良地段;

10、技术负责人指定的检测地点。

3)、开挖掌子面的每个检测断面至少应检测5个部位,即拱顶、两侧拱脚和两侧墙脚各距岩边垂距20cm处,同时对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进行检测。

4)、瓦斯隧道检测频次:

低瓦斯工区每班检查2~3次,同时对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进行检测,异常情况加密检测频次。

5)、瓦斯检测工作必须坚持测点正确,没有遗漏,每个检测点检测3次,取其最大值作为测定结果和处理标准。

6)、安检人员、分队长、领工员、工班长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抽检,当发现异常时,及时将异常数据反馈给瓦斯检测员。

7)、当隧道内瓦斯浓度达到下列限值时,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

隧道内瓦斯浓度限值及超限处理措施

超限处20m范围内立即停工,查明原因,加强通风检测

局部瓦斯积聚(体积大于0.5m3)

超限处附近20m停工,断电,撤人,进行处理,加强通风

超限处附近20m停工,断电,撤人,进行处理,加强通风等

回风巷或工作面回风流中

放炮地点附近20m风流中

煤层放炮后工作在风流中

局扇及电气开关10m范围内

电动机及开关附近20m范围内

停止运转,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进行处理

8)、瓦斯浓度超限处理后,在复工前必须进行瓦斯浓度检测,检测时至少两人一前一后同时进行,并保持一定距离,边检测边前进。

9)、瓦检员必须认真填写“瓦斯浓度检测记录表”,字迹公证,易于识别。检测结果必须经当班负责人签字确认,同时将检测结果告知现场安全管理人员。

10)、瓦斯检测结果报告:

a、瓦检员每次检测后必须及时将检测结果报安检负责人及工区总工程师处。

b、当瓦斯浓度或二氧化碳浓度小于0.3%时,由工区安检人员于每周五下午向工区经理报告本周瓦斯最大浓度。

3.5隧道洞口失稳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方斗山隧道进口洞口位于滑坡体上,洞口施工将会对滑坡土体扰动导致洞口山体失稳,为保证施工安全,方斗山隧道进口在施工时采取在距离洞口150米处增设一座横洞,通过横洞现行进入正洞施工,对进口滑坡体地段施工抗滑桩来保证山体稳定。

洞口开挖安全注意事项:

(1)洞口边仰坡开挖前,先在明洞边仰坡开挖线外布置观测点,严密观测洞顶围岩变化。观测点应布置在仰坡顶5~10m范围,间距每5m一个。还应根据岩层走向、厚度、顶部位置具体设置,应保证能观测到顺层岩体的位置变化。根据观测数据,分析洞顶围岩变化,当洞顶沉降出现突变,产生较大的横向、竖向位移时,应实地观察洞顶地表有无出现裂缝,并加强观测。如果观测数据有继续加大,裂缝宽度变大或者数量增多,则洞口可能出现失稳,需要停止进洞进行处理。

(2)洞口段正洞施工:

a、进洞开挖,开挖方式应采用CRD法或者双侧壁导坑法、保留核心土法。遵循“短进尺、弱爆破、早封闭、勤量测”的施工原则,每循环进尺以一榀拱架间距为宜,尽量采用预裂爆破。

b、观察记录工作面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情况,作地质素描。观察开挖面附近初期支护状况,判断围岩、隧道的稳定性和初期支护的可靠性。由工区地质组进行,其他技术人员协助。

c、地表量测:在Ⅴ级围岩且埋深小于40m的地段沿隧道轴向每隔5~10m布设。同时在横向依据实际情况,选定主断面,沿主断面布设测点,以了解地表沉降的横向影响范围。

d、洞内量测: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对隧道进行拱顶下沉及围岩收敛量测,发现围岩变化异常立即采取加固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3.6地表失水专项施工方案

对隧道上方影响范围的水源及泉点进行建点观测,并对隧道内出水量进行对比分析,一旦发现洞内渗水过大或地表水源干涸,必须立即变更隧道施工方案,对隧道渗水进行注浆封堵,减小隧道洞内出水,对隧道上方因隧道施工而造成生产、生活用水影响的进行调查、走访,并进行适当补偿。

第四章安全施工保证措施

a.建立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安全生产逐级负责制,制度明确,责任到人,奖罚分明。

b.坚持安全学习和教育,加强对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和管理。

c.编制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细则、制度及切实可行的安全技术措施,分发至工班,组织逐条落实。

d.特殊工种都配备专业培训过的人员,并持有专业主管部门签发的合格证上岗。

e.建造符合安全要求的易燃、易爆危险品保管仓库,配备有足够的消防设备,24小时专人值班。

f.进行定期和不定期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不安全的事故隐患。

4.2施工现场安全技术措施

a.施工现场的布置符合防火、防爆、防洪、防雷电等安全及文明施工的要求。

b.施工现场设立安全标志。危险地区必须悬挂“危险”或“禁止通行”、“严禁烟火”

等标志,夜间设红灯警示。

c.加强爆破器材领用、运输、使用、退库管理,严禁爆破器材流失。

d.施工场地的油库、料库、变电站、通风设施及其他所有临时设施均设置防雷设施,定期检查接地电阻,防止雷击。

4.3施工机械的安全保证措施

a.各种机械操作人员和车辆驾驶员必须取得操作合格证,对机械操作人员要建立档案,专人管理。

b.操作人员必须按照机械说明规定,严格执行工作前的检查制度和工作中注意观察、工作后的检查保养制度。

c.保持机械操作室整洁,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不酒后操作机械,机械不带病运转,不超负荷运转。

d.进洞所有设备都进行防爆改造。

4.4高空作业安全保证措施

a.所有高处作业必须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工作人员应戴安全帽,栓好安全绳,严禁重叠作业。

b.高挖路基地段防护工程施工人员应按规范施工,防止坡顶危石下落造成伤害。

c.吊装设备、提升系统由专人定期检查,操作人员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4.5隧道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a.加强监控量测,及时反馈信息,通过量测指导施工,确保安全。

b.隧道开挖过程中配备有经验的地质工程师,24小时轮流值班,及时发现地质变化,监控指导现场施工。

c.在洞口安设“进洞安全须知”标牌:所有进洞人员必须戴安全帽。施工人员,尤其是电工、电焊工、混凝土喷射手等严格按规定佩戴好防护用品。

e.加强突水涌水的超前预探预报。

4.6隧道不良地安全保证措施

a.投入有岩溶隧道、瓦斯隧道、深埋隧道施工丰富经验、能征善战的专业化整建制队伍;

b.配备地质超前预报、监控量测、瓦斯检测、隧道通风、隧道注浆专业队伍及相应设备和仪器;

c.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加强教育培训和技术交底;④投入先进高效配套的机械设备,提高施工速度。瓦斯段采用防暴设备,洞内配备双回路电源,并自备应急发电机;

d.配备大功率风机,进行专业化的通风设计,配备专业人员进行通风管理,确保通风效果。

e.制定突发事故应急预案,配备应急设备和物质,明确逃逸路线,加强抢险救援及安全逃逸演练;

f.岩溶地段在开挖前必须先进行超前地质预测预报、超前探水、超前预注浆堵水,开挖后及时进行径向注浆、溶腔封堵、及时支护和二次衬砌;

g.隧道深埋段施工要加强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加强监控量测、硬岩段加强围岩应力监测、软岩段加强隧道变形监测,如发现岩暴或隧道变形过速过量,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h.断层、软质岩地段施工,加强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加强监控量测、先采用大管棚或小导管注浆对围岩进行超前支护,然后采取CRD法、CD法、大拱脚台阶法分步开挖、控制开挖进尺、及时支护并封闭成环、仰拱二衬及时紧跟,防止坍方,确保安全。

①坚持“加强检查、消除隐患、以防为主、积极抢险”的防洪原则。

③防洪期间加强与地方政府、水利部门、气象部门的联系,及时掌握汛期气象预报和防洪动态。

④进入雨季后,对所有排洪设施进行检查,对排洪沟渠进行疏通。

本工程防火遵循“预防为主,消防结合”的方针,采取以下防火措施:

①工程开工前,对全部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和演习,制定消防专项措施。

②定期进行消防检查和宣传教育。

③施工期间的生产、生活营地及靠近山林草木的地方均设置高压水管等消防设施,配备足够的灭火器及其它消防工具,设置醒目标牌。

④林区及易燃品堆放处严禁带入火种,消除火灾隐患。

为保证现场突发事故时能有足够的物资救援,工点在平时就必须备足抢险物资,根据方斗山隧道风险情况,需配置如下抢险物资:装载机、抢险车辆、拱架、医用药品、担架、编织袋(沙袋用)、注浆设备、注浆材料、抽水机、水鞋、雨具等。

5.3.1过岩溶地段突水涌泥应急预案

突泥涌水是指地下工程(如隧道)施工中遇到暗河、溶洞、承压水等不良地质情况发生较大(以上)规模的涌水、涌泥事故,一般以水、淤泥、泥砂为载体迅速突出,是隧道施工特别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一般地质条件下不易发生,但由于其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不可预见性,极易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造成人员伤亡。因此,在地下水、岩溶水发育的软弱破碎围岩隧道施工中应特别注意。当遇到有突泥、涌水先兆或无法保证安全特别危险时,现场负责人(如现场领工员、工班长、值班安全员等),应立即组织人员及施工机械撤离至安全位置,停止施工等待处理。

在地下水发育,围岩软弱、破碎的隧道施工时,应采取有效的超前地质探测预报措施,提前预知前方围岩地质情况,根据所测地质情况预测判断是否具有突泥、涌水可能,防止灾害事故的发生。若超前探测有突泥、涌水可能,现场应采取果断施工技术措施,同时上报监理部、设计院,设计相应的支护或处理措施,防止突泥涌水的发生。

当发生突泥涌水时,现场领工员、工班长、值班安全员,应立即组织人员火速撤离施工现场,并确保人员全部安全撤离,当发生人员伤亡时,应根据现场突泥涌水实际情况,在确保抢险人员生命安全的情况下,及时采取有效的抢救方案,减少人员伤亡程度,降低灾害损失,积极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全力抢险救灾,处理突泥涌水,尽快恢复正常施工生产。

4、当发生人员伤亡时,按紧急抢险方案及时进行救援工作。在确保救援工作人员无生命安全威胁的情况下进行抢救工作,若自身无救援能力时,及时上报丰都县人民政府或相关部门进行救援,同时做好相关配合救援工作。

5、当抢救出伤员时,根据伤员人数、受伤程度,由医务人员在现场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后,按照“先重后轻”的原则,及时将伤员送到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6、现场采取安全警戒线或隔离措施,防止其他人员进入危险区域,避免灾害损失的扩大。

7、根据灾害损失情况,按照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有关法律、法规及条文的相关规定,及时上报上级机关或相关部门,等待下一步的调查处理。

5.3.2隧道岩爆事故应急和响应预案

隧道岩爆是指岩体中聚积的变形能在地下工程开挖中突然猛烈释放,导致岩石爆裂并弹射出来的现象,容易引起岩石岩片爆落、弹射伤人及设备等事故,是隧道施工中较为常见和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一般情况下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有时还会引起施工人员的伤亡,给施工单位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在施工中应引起工区及分队高度重视。当隧道埋深达800米或有轻微岩爆发生时,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施工技术措施,以防止隧道岩爆带来的严重损失,做到防患于未然,确保不发生任何隧道岩爆事故;当发生隧道岩爆时,应尽量保证避免人员伤亡;若发生人员伤亡时,应采取积极的抢救措施,控制隧道岩爆带来的损失,减少人员伤亡程度,最大限度降低事故的损害程度,积极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弥补岩爆损失,尽快恢复正常施工生产。

1、当发现岩爆时,发现人应及时发出警告信号,在危险区域的人员立即撤离,同时禁止其他工作人员接近或进入危险区域。

2、工作人员撤离至安全位置后,及时清点现场施工人员数量,查看有无人员伤亡情况。

4、当发生人员伤亡时,立即采取紧急救援工作,救援时必须2人以上进行防护,在确保救援人员无生命安全威胁的情况下进行抢救工作;若岩爆继续无法救援时,则在安全位置守候待命,以便及时进行抢救,抢救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抢救人员的生命安全,防止岩爆损害进一步扩大。

5、当抢救出伤员时,根据伤员人数、受伤程度,由医务人员在现场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采取“先重后轻”的原则及时将伤员送到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6、现场采取与岩爆程度及范围相对应的施工技术措施,控制岩爆的进一步发展。在确保施工人员安全的环境下,积极进行岩爆处理,尽快恢复正常施工生产。

7、根据伤亡程度及时向上级机关汇报岩爆损害情况,等待上级指令或进一步调查、处理。

5.3.3隧道坍塌故应急预案

隧道坍塌是指隧道施工中遇软弱或破碎围岩发生突变时引起的较大及以上规模的土石塌方事故,是隧道施工中较为常见和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一般情况下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有时还会引起施工人员的伤亡,给施工单位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在施工中应引起工区及分队高度重视。当遇软弱破碎围岩或地质条件发生突变时,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施工技术措施,以防止隧道坍塌带来的严重损失,做到防患于未然,确保不发生任何隧道坍塌事故;当发生隧道坍塌时,应尽量保证避免人员伤亡;若发生人员伤亡时,应采取积极的抢救措施,控制隧道坍塌带来的损失,减少人员伤亡程度,最大限度降低事故的损害程度,积极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弥补坍塌损失,尽快恢复正常施工生产。

1、当发现坍塌时,发现人应及时发出警告信号,在危险区域的人员立即撤离,同时禁止其他工作人员接近或进入危险区域。

2、工作人员撤离至安全位置后,及时清点现场施工人员数量,查看有无人员伤亡情况。

4、当发生人员伤亡时,立即采取紧急救援工作,救援时必须2人以上进行防护,在确保救援人员无生命安全威胁的情况下进行抢救工作;若坍塌继续无法救援时,则在安全位置守候待命,以便及时进行抢救,抢救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抢救人员的生命安全,防止坍塌损害进一步扩大。

5、当抢救出伤员时,根据伤员人数、受伤程度,由医务人员在现场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采取“先重后轻”的原则及时将伤员送到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6、若坍塌特别严重,自身救援能力有限时,应立即上报地方政府或相关救助部门,请求紧急救援,同时做好相关配合救援工作。

7、现场采取与坍塌程度及范围相对应的施工技术措施,控制坍塌的进一步发展。在确保施工人员安全的环境下,积极进行坍塌处理,尽快恢复正常施工生产。

8、根据伤亡程度及时向上级机关汇报坍塌损害情况,等待上级指令或进一步调查、处理。

5.3.4瓦斯爆炸应急预案

瓦斯与空气混合,在高温下急剧氧化,并产生冲击波的现象,就形成了瓦斯爆炸。一旦发生瓦斯爆炸将会产生相当严重后果,不但造成经济损失,更会造成多人伤亡的灾难性事故。

1、当听到或看到瓦斯爆炸时,应面背爆炸地点迅速卧倒,如眼前有水,应俯卧或侧卧于水中,并用湿毛巾捂住鼻口。距离爆炸中心较近的作业人员,在采取上述自救措施后,迅速撤离现场,防止二次爆炸的发生。

3、所有生存人员在事故发生后,应统一、镇定地撤离危险区。遇有一氧化碳中毒者,应及时将其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安全地区。如有心跳、呼吸停止,立即在安全处进行人工心肺复苏,不要延误抢救时机。

5.3.5洞口失稳应急预案

方斗山进口由于存在顺层岩层,上覆粘土层较厚,下层强风化岩层间粘聚力较小。一旦遇降雨在洞口开挖过程中极易形成顺层滑坡,将会对隧道结构造成破坏,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甚至造成人员伤亡。

1、通过监控量测,一旦发现滑坡土体失稳,立即停止掌子面及滑坡土体范围内所有作业,减少施工扰动。

2、对滑坡土体范围内拉上警示标识,严禁人员、机械进入范围。

3、立即报告监理、设计及建设单位,制定具体施工措施,通过减载、增设抗滑桩或钢管桩等措施,对不稳定土体进行加固,确保隧道结构安全。

5.3.6地表失水事故应急预案

地表失水是指隧道开挖形成较大的集水廊道,对隧址区水文地质条件产生影响,在影响半径范围内出现地下水水位降低、地表部分井、泉干枯及地表岩溶塌陷等现象某高墙框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进而影响隧道地表村民的生产及生活用水的事故,是隧道施工中较为常见和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一般情况下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给环境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在施工中应引起工区及分队高度重视。当隧道开挖过程中出现股状出水时,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施工技术措施,以防止地表失水带来的严重损失,做到防患于未然,确保不发生任何地表失水事故;当发生地表失水时,应采取积极的补救措施,控制地表失水带来的损失,最大限度降低事故的损害程度,积极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弥补地表失水损失,尽快恢复正常施工生产。

1、当发现地表失水时,发现人应及时向隧道施工负责人汇报。

2、对现场失水范围进行踏勘、调查。

3、调整隧道施工方案,对隧道洞内渗水采取以堵为主,防止地表失水情况进一步加大。

4、若地表失水影响居民生产生活用水,应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协调解决。

5、根据地表失水程度及时向上级机关汇报地表失水损害情况基坑支护施工方案,等待上级指令或进一步调查、处理。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