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户区改造项目安全文明施工方案

棚户区改造项目安全文明施工方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8.26M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棚户区改造项目安全文明施工方案

(1)将出事附近电源开关刀拉掉、或将电源插头拔掉,以切断电源。必要时可用绝缘工具(如带有绝缘柄的电工钳、木柄斧头以及锄头)切断电源线。

(2)用干燥的绝缘木棒、竹竿、布带等物将电源线从触电者身上拨离或者将触电者拨离电源。救护人可戴上手套或在手上包缠干燥的衣服、围巾、帽子等绝缘物品拖拽触电者,使之脱离电源。

(3)如果触电者由于痉挛手指紧握导线缠绕在身上,救护人可先用干燥的木板塞进触电者身下使其与地绝缘来隔断入地电流赢富广场--塔吊安拆施工方案,然后再采取其它办法把电源切断。

(4)如果触电者触及断落在地上的带电高压导线,且尚未确证线路无电之前,救护人员不可进入断线落地点8~10米的范围内,以防止跨步电压触电。进入该范围的救护人员应穿上绝缘靴或双脚并拢跳跃地接近触电者。触电者脱离带电导线后应迅速将其带至8~10米以外立即开始触电急救。只有在确证线路已经无电,才可在触电者离开触电导线后就地急救。

三、在使触电者脱离电源时应注意的事项:

1.未采取绝缘措施前,救护人不得直接触及触电者的皮肤和潮湿的衣服。

2.严禁救护人直接用手推、拉和触摸触电者;救护人不得采用金属或其它绝缘性能差的物体(如潮湿木棒、布带等)作为救护工具。

3.在拉拽触电者脱离电源的过程中,救护人宜用单手操作,这样对救护人比较安全。

4.当触电者位于高位时,应采取措施预防触电者在脱离电源后坠地摔伤或摔死(电击二次伤害)。

5.夜间发生触电事故时,应考虑切断电源后的临时照明问题,以利救护。

四、触电者未失去知觉的救护措施:应让触电者在比较干燥、通风暖和的地方静卧休息,并派人严密观察,同时请医生前来或送往医院诊治。

五、触电者已失去知觉但尚有心跳和呼吸的抢救措施:应使其舒适地平卧着,解开衣服以利呼吸,保持四周空气流通,冷天应注意保暖,同时立即请医生前来或送往医院诊治。若发现触电者呼吸困难或心跳失常,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挤压。

六、对“假死”者的急救措施:当判定触电者呼吸和心跳停止时,应立即按心肺复苏法就地抢救。方法如下:

1.通畅气道。第一,清除口中异物。让触电者仰面躺在平硬的地方,迅速解开其领扣、围巾、紧身衣和裤带。如发现触电者口内有食物、假牙、血块等异物,可将其身体及头部同时侧转,迅速用一只手指或两只手指交叉从口角处插入,从口中取出异物,操作中要注意防止将异物推到咽喉深处。第二,采用仰头抬颊法畅通气道。操作时,救护人用一只手放在触电者前额,另一只手的手指将其颏颌骨向上抬起,两手协同将头部推向后仰,舌根自然随之抬起、气道即可畅通。为使触电者头部后仰,可于其颈部下方垫适量厚度的物品,但严禁用枕头或其他物品垫在触电者头下。

2.进行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按压。

附件五:支模安装工程事故应急措施

支模安装施工是建筑行业必不可少的工序,施工过程高处作业、临边作业的机会时有出现,作业条件差,存在一定的危险因素,要避免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及支模变形坍塌的事故,施工过程必须按方案的要求进行施工。

1.支模安装必须按施工设计进行,严禁任意变动。安装完成后必须办理验收合格才可交下一道工序作业。

2.楼层高度超过4m或二层以上的建筑物安装支模时,周围应设安全网或搭设脚手架和加设防护栏杆。

3.在临街及交通要道地区,尚应设警示牌标识,并设专人监护,防止伤及行人。

4.浇灌整体式的多层构筑物砼,安装上层楼板及支架时,下层楼板砼强度必须达到1.2Mpa以后,才能上料具,料具要分散堆放,不得过分集中。

5.下层楼板结构的强度要达到能承受上层支模系统和新浇筑砼重量时方可进行上层楼面砼的浇筑。否则下层楼板结构的支撑系统不能拆除,同时上下层支柱应在同一垂直线上。

6.如采用悬吊模板、桁架支模方法,其支撑结构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必须有施工设计。

7.支模系统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临时固定设施,严防倾覆。

8.模板支柱纵横向水平撑、剪刀撑等均应按设计的规定布置,当设计无规定时,一般支柱的网距不可大于2m,纵横向水平撑的上下步距不可大于1.5m,纵横向的垂直剪刀撑间距不可大于6m。

9.当支柱高度小于4m时,应设上下两道水平撑和垂直剪刀撑,以后支柱每增高2m,再增加一道水平撑,水平撑之间还需增加剪刀撑一道。

1.施工项目在班组作业前必须要结合工作环境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并保持出入口畅通。

2.当发生支模意外坍塌时,不要慌张,保持镇静的情绪,视坍塌的方向及受影响位置,有序地指挥员工疏散。

3.在坍塌过程中不要盲目抢险,应立刻切断电源,确认未有继续坍塌危险的情况下,组织抢救人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抢救工作,首先抢救受伤人员,再抢救集体财产。

4.立刻设危险区域,并设警示标志,设专人监护,保护事故现场。

5.按规定上报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救援。

附件六:支模拆除工程事故应急措施

支模拆除是砼结构物必须的工序,施工过程时有高处作业和临边作业,作业条件差,存在一定的危险因素,同时在拆除过程中,模板会出现不规则的脱落,拆除的工序比安装的工序危险因素更大,所以必须要按方案的要求进行施工。

1.模板拆除应经施工技术人员以砼同条件试验结果为依据,检查并确认砼已达到拆模强度时方可拆除。

2.拆除应按方案要求进行,大模板拆除应先拆穿墙螺栓和铁件等,并使模板面与接触面脱离,方可慢速起吊。起吊前认真检查固定件是否全部拆除。

3.起吊时应先稍微移动一下,确认无误后,方可正式起吊。

4.大模板的外模板拆除前,要用吊机事先吊好,然后才准拆除悬挂扁担及固定件。

5.台模(飞模)拆除必须有专人指挥,不能随意操作,升降台模要同步进行。

6.当不采用专用的悬挑起飞平台时,结构边沿的地滚轮一定要比里面高出1~2cm,以免台模自动滑出。并将台模的重心位置用红漆标识在台模侧面明显位置。

7.台模挂钩前,严格控制其重心不能到达外边沿第一个滚轮,以免台模外倾。

8.台模尾部要绑安全绳,安全绳另一端绕套在施工结构坚固的物体上,徐徐放松。

10.高处复杂结构模板的拆除应有专人指挥和切实的安全措施,并在下面标出作业区,严禁非操作人员进入作业区。

11.拆除模板一般采用长撬杠,严禁操作人员站在正拆除的模板下。在拆除楼板模板时,要注意防止整块模板掉下,尤其是用定型模板做平台模板时更要注意。

二、支模拆除意外事故应急措施

1.施工项目在班组作业前必须要结合工作环境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

2.设危险区域悬挂对口警示标志,设专人监护。按规定设防护措施。

3.保持出入口畅通,有计划清理拆除下来的材料,严禁阻塞通道。

4.如使用某机具拆除时,作用的机具不得带病运行。

5.当支模在拆除过程中发生大面积倒塌、坍塌,不要慌张,保持镇静,注意事态的发展情况、方向及受影响的位置,有序地指挥员工疏散。

6.在倒塌、坍塌过程中不要盲目抢救,有危及用电安全的,立刻切断电源。确认未有继续坍塌危险的情况下,采取有效措施抢救人员和集体财产。进行抢救工作时,首先抢救受伤人员,再抢救集体财产。

7.立刻设危险区域,并设警示标志,设专人监护,保护事故现场。

8.按规定上报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救援。

附件七:龙门架、井字架使用、装拆管理规定

龙门架、井字架是建筑施工中用于物料垂直运输的主要工具之一,也称升降机。其构造有主柱、天梁、吊篮、导轨、底盘、滑轮、卷扬机。

安全防护装置主要有停层装置、断绳保险装置、吊篮前后安全门、楼层口层间闸门、上料口防护棚、超高限位装置、下极限限位装置,超载限制器、通讯装置、吊篮顶防护挡板。

1.按规定办理验收手续,使用有生产许可证的产品。

2.基础作业前必须了解下面的土质及地下埋设物的情况,避免发生不均匀沉陷。要依据升降机的类型及土质情况确定基础的作业。高架升降机的基础必须依设计要求施工。基础应高出地面。

3.附墙架为固定升降机的架体,每间隔一定高度必须设一道附墙杆件与建筑结构进行连接,不能采用架体与外脚手架联结方式。附墙架的间距不能随意加大,必须按设计的要求进行施工。

4.当升降机不能设置附墙架时,应采用缆风绳固定架体。第一道缆风绳的位置可以设置在距地面15~20m之间的高度。架体高度超过20m以上,每增高10m,就要增加一组缆风绳。缆风绳与地面之间夹角应以45°~60°为宜。角度越大,缆风绳受力也越大,不利于架体稳定。缆风绳的材质应采用大于9.3mm的钢丝绳,不应选用其他的材料。

5.地锚的位置埋设直接影响着缆风绳的作用。视土质情况,决定地锚的形式和做法。地锚一般分桩式地锚和水平地锚,其设置应符合有关规定或经计算确定。

二、龙门架、井字架使用、装拆管理要求

1.装拆单位必须有专业资质,作业人员、机驾人员必须持相应的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上岗。高处作业必须系安全带。遇有架空线路必须保持安全距离。

2.装拆前必须设警示区域、悬挂警示标牌、设专人监护,按方案施工,确定指挥人员。

3.结构部件按规定先后进行安装,立柱节点及支承点螺栓不能漏装,更不能用铅丝绑扎或其他钢支穿拴。

4.安装拆除的过程所用的工具必须放在工具袋内,不得随意放在脚手板上。

5.架体拆除前必须观察施工现场周围环境,包括架空线路、外脚手架、地面设施及各类障碍物。

6.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每天做好日运行记录,定期检查、保养。

7.事故发生后,应保持镇定,不要盲目抢救,应采取有效措施,首先切断电源。投入救援时,首先抢救受伤人员,再抢救集体财产。

8.立刻设危险区域,设警示标志,设专人监护,控制事故扩大发生,保护事故现场。

10.按规定上报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救援。

附件八:外用电梯使用、装、拆管理规定

建筑施工外用电梯又称附壁式升降机,是一种垂直井架(立柱)导轨式外用笼式电梯,主要用于高层物料和人员的垂直运输。立柱与建筑物结构进行刚性联结。梯笼内以电力驱动齿轮,凭借立柱上固定齿条的反作用力使梯笼沿立柱导轨作垂直运动。为保证使用安全,外用电梯本身设置了必要的安全装置,这些装置应该经常保持良好状态。

外用电梯一般由梯笼、底笼、标准节、附壁架、主传动机构、限速器、天轮、平衡铁、吊杆、电器等部分组成。

1.按规定办理验收手续,使用有生产许可证的产品。

2.柱的稳定是靠与建筑结构进行附壁连接来实现的,所以在安装电梯时,随着立柱的搭设,按该机的技术说明书规定的距离及时进行连接。附壁架包括稳固撑、附壁撑、过桥梁、剪刀撑。

3.梯笼是电梯运载人和物料的构件,笼内有传动机构、限速器及电器箱等,外侧附有驾驶室,设置了门保险开关与门联锁,只有当梯笼前后两道门均关好后,梯笼才能运行。

4.各停层应设独立门,并保证门外的人员应无法随意开启。

5.限速器是升降机的主要安全装置,它可以限制梯笼的运行速度,防止坠落。

6.吊杆固定在梯笼顶上,用于电梯拆装,当立柱吊装完毕进入正常运行时,应把吊杆拆下,同时拆下梯笼顶上的护栏,需要再用时重新安装。

二、外用电梯使用、装、拆管理要求

1.装拆单位必须有专业资质,作业人员必须持相应的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上岗。

2.安装和拆卸前必须履行安全技术交底,过程中有专人统一指挥,装拆的人员必须熟悉图纸和装拆程序及检查要点。

3.调试梯笼时,导向滚轮与导轨间隙以电梯不能自动下滑为限,在离地面10m高度之内,作上下运行试验。

4.随立柱的升高,必须按规定进行附壁连接,第一道附壁杆距地面应为10m左右,以后每隔6m(按说明书规定)做一道附壁连接。

5.在立柱加节安装时,梯笼内可以载两个安装工人和安装工具运行使用,因此时尚没有安装上限位保险,所以必须控制梯笼的上滚轮升至离齿条顶端50cm处。另外因梯笼处于无配重运行,工作时还必须用钢丝绳做保险,把梯笼顶部与钢丝绳牢固连在立柱上。向下运行时,应靠梯笼自重分段逐节下滑,每下滑一个标准节,停车一次。

6.安装完毕进行整机运行调试,荷载试验按照《建筑机械技术试验规程》进行,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

7.在拆除平衡重之前,必须对升降机及附壁杆制动器的间隙、主传动机构的运行进行检查,确认正常后,方可拆除。

8.安装、拆卸附壁杆,以及各层通道架设铺板时,梯笼应随之停置在作业层的高度,不得在拆除过程中同时上下运行。装拆人员必须按规定系安全带。

9.电梯按规定单独安装接地保护避雷装置。底笼周围2.5m范围内,必须设置稳固防护栏杆。

10.做好运行记录,定期检查记录,特别要检查制动器灵敏性。当电梯未切断总电源开关前,司机不能离开操纵岗位。操纵室应有灭火设备。

11.当发生意外事故的时候要保持镇静,注意事态的发展情况及影响的范围,有序地指挥抢险和人员的疏散。

12.事故发生时(如电器部分起火)必须关闭电源开关,用有效的灭火器材进行扑救,决不能使用泡沫式的灭火器具扑救。

13.如某一个系统发生故障应马上停止运行,进行抢修。更换零部件必须采用型号材质符合技术要求的零部件。

14.在事故发生后,不要盲目抢险,应采取有效措施,才可投入救援工作。首先抢救受伤人员,再抢救集体财产。

15.立刻设危险区域,并设警示标志,设专人监护,控制事故扩大发生,保护事故现场。

16.按规定上报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救援。

附件九:塔式起重机使用、装、拆管理规定

塔式起重机(也称塔吊),因具有起重臂与塔身互成垂直的外形,故可把它安装在靠近在建工程的周围,其有效的工作幅度优于其它类型的起重机。塔吊的工作高度可达到100~160m,特别适用于高层和超高层建筑施工。加上其操作方便,变幅简单,在建筑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多使用中型塔吊,其起重量为3~15吨,适用于工业建筑综合吊装和高层建筑施工。

1.目前本行业较多使用固定式塔吊,即塔身不移动,靠塔臂的转动和小车变幅来完成臂杆所能达到的范围内的作业。

2.固定式塔吊生产厂家较多,所以在使用、安装、提升、拆降必须按其技术规定进行运行。

3.上旋式塔吊是本行业常用的一种塔吊,即塔身不旋转,在塔顶上安装可旋转的起重臂,塔臂旋转时塔身不受限制。其特点是塔身不动,架体联结结构简单,但因平衡重在塔机上部,重心较高不利于稳定,另外,当建筑物高度超过平衡臂时,塔臂的旋转角度受到限制。

4.安装使用前必须到主管部门办理检验手续,合格后才可安装使用。装拆前必须设警示区域。

5.机组人员必须分别持有效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上岗。

6.操作人员操作前必须对工作现场环境、架空电线、建筑物以及构件、物料重量和分布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清除或避开起重臂起落及回转半径内的障碍物。

7.塔机喇叭、电铃等信号装置必须有效,起重臂、吊钩、平衡重等转动体上应标上鲜明的色彩标志。夜间作业照明必须良好。

8.遇有4级风不得升降,6级风停止作业。要掌握该区域的天气情况。

9.定期进行检查,确保起重机限制器、力矩限制器、高度限制器、行程限制器、幅度限位器和吊钩保险装置、卷筒保险装置必须确保其安全使用度。

10.凡预埋的铁件必须在安装前进行检验是否符合设计的要求。

二、塔式起重机使用、装、拆、升降安全措施

1.机组人员上岗前必须履行独立安全技术交底,内容应结合施工环境、塔机性能、各限制器保险装置功能。按施工方案进行使用、装、拆、升降。高处作业的人员必须系安全带。

2.塔机每次顶升或下降时,对液压系统进行全面检查,检查油液是否变质,液压缸的工作情况等。油管接头、油封胶圈要定期更换。

①检查配电柜、操作室内各电器工作情况,有无异味、异响和振动情况。灭火设备是否有效。

②检查紧急开关是否起作用,各安全保护装置的行程开关、限位开关状况是否良好。

③各部电缆及主电缆有无破损及扭转情况,塔机接地情况是否良好,结构上有无漏电情况,避雷设施是否有效。

4.当发生意外事故的时候应保持镇静,注意事态的发展情况、方向及受影响的范围。有序地指挥抢险和员工的疏散。

5.当事故发生后,如电器部分起火必须关闭电源开关,用有效的灭火器材进行扑救,决不能使用泡沫式的灭火器具扑救。

6.如某一个限制器、保险装置失效时,应马上停止作业,进行抢修。更换零部件必须采用型号材质符合技术要求的零部件。

7.升、降、拆卸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液压系统的功能必须正常,一旦出现某位置有泄漏的现象,要马上停止操作,作业人员应马上离开危险区域。

8.在事故发生后,不要盲目抢险,应采取有效措施,才可投入救援工作,首先抢救受伤人员,再抢救集体财产。

9.立刻设危险区域,并设警示标志,设专人监护,控制事故扩大发生,保护事故现场。

10.按规定上报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救援。

附件十:火灾事故的预防及其应急措施

做好防火安全,是建筑施工企业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防火安全直接关系到经济,企业信誉和群众的生命财产的安危及社会的稳定,所以绝不能掉以轻心,必须认真对待。预防为主防,防患未然,工作中严格遵守国家、省、市上级有关部门的法律、法规和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的施工现场防火管理规定等,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落实有效措施,把防火的安全工作做好。

1.施工现场防火工作必须认真贯彻“预防为主,消防结合”的方针,立足于自防自救,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2.施工项目应当对职工进行经常的防火宣传教育,普及消防知识,增强消防观念,使员工自觉遵守各项防火规章制度。

3.施工过程需要动火作业,必须办理动火审批手续,落实动火作业“八不、四要、一清”的防火措施,才可动火。

4.现场存放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不论数量多少,必须经公司主管部门审批同意后,才可存放,严格控制存放数量,并落实防火措施。

6.电线架设,电器设备的安装要符合技术规程的要求,并由持有电工证的电工架设安装,严禁乱拉乱接电线。

7.易燃杂物要及时清理,不宜堆放在施工现场和宿舍附近,消防通道要保持畅通无阻。

8.火灾事故扑灭后,要保护好事故现场,由主管部门或消防部门对事故现场进行调查、鉴定、确定起火原因。依法对事故责任人进行处理。吸取火灾事故教训,落实整改措施,改进消防工作。通过火灾事例,教育全体员工,提高员工防火意识。

二、制定灭火应急方案的方法

(一)制定灭火应急方案的步骤

1.调查研究。组织有工种技术人员参加的小组,对本单位生产、贮存的原材料、设备工艺的特点及火灾危险性,进行全面的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确定防、消对策,作为制订应急方案的依据。

2.预案编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出要害部位的灭火应急方案,内容包括报警的召集讯号,灭火组织分工,灭火方法与消防器材,疏散物资的地点与方法,防爆炸防毒措施,安全措施等。

3.消防演练。对预案进行演练,预案应交有关部门职工进行讨论,提出修改意见,同场演练,不断补充修改,完善方案。

(二)灭火应急方案的格式要求

灭火应急方案示意图,按其用途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总平面图。用以反映本单位的总体布局,主要包括其地理位置,内部主要建筑、设备、通道的毗连情况,消防水源、灭火器分布以及要害部位的所在位置。

分区平面图。是总平面中某一要害部位的平面图。用以反映要害部位灭火应急方案战斗行动部署情况。主要包括要害部位的平面布局,标明周围环境、消防水源、各种灭火器材数量的分布,水带铺设路线和物资疏散路线等。

立面图。它以正面和侧面投影图形式,主要反映要害部位的外貌和灭火行动部署情况。主要包括建筑或设备的立面布局,水带铺设路线等内容,立面图通常在分区平面图不能表示的情况下使用。

剖面图。用以反映建筑内部结构或比较复杂的部位,灭火行动部署的情况。主要包括建筑内部的分层情况。

(1)图廊线要严肃、齐整、一般用黑色描画,线条内细外粗。

(2)图例通常设置在图廊内框(右)下方的空白处,所占面积应与图幅的大小相适应。

图例中的符号要求正确、清楚、排列整齐,且要与图内符号的大小、形状、颜色相一致。

(3)制图应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向绘图,比例尺总平面图按1:2000,应急方案灭火示意图与图幅大小比例相适应。

(1)要害部位外轮廊用粗实线,内着红色。

(2)水井、水池等可供灭火使用的消防水源,其图例或外轮廊也采用粗实线,内着蓝色,并加注容量,用立方米(m3)为单位。

(3)其他主要建筑,其轮廊采用黑色中实线,内不着色。建筑等级加注数字表示建筑层数。

(4)灭火行动部署路线用红色实线,疏散路线用蓝色实线表示。

(5)道路采用黑色双细实线,其他均可采用黑色线条或按图例标志绘画。

为了使应急方案在实践中得到正确运用,各单位应安排时间按照应急方案要求进行演练。

实地演练的次数应根据单位的具体情况和生产任务而定。一般要求每半年应不少于一次,演练的时间可根据季节变化或节假日前等情况来确定,通常可安排在冬、夏季到来之前。

(1)模拟操场训练:按接警、出动、分工配合以及临时处理等综合动作演练,检验是否符合应急方案的要求。

(2)模拟实战训练,即按接警出动到现场按照实距要求出水、泡沫、1211灭火,同时进行抢救和疏散物资的训练。

(3)演练的范围可分为整个单位综合性演练,或按部位、分段(片)开展演练。

(1)演练前必须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做到参演人员明确演练任务、方法和要求。

(2)要选择适当时间,尽量不要影响本单位的正常工作和生产秩序。

(3)要点火演练的,必须采取完善的安全措施。

四、火灾扑救的基本方法:

1.起火时,普通电梯不能作安全疏散用,一是电梯并拨烟火的作用很强,容易扩大火势。二是在火灾时,电梯井内烟雾浓,不能保证安全。三是在火灾时对非消防用电都要断电。

2.楼梯是建筑物唯一的疏散设施,楼梯间要有效地防止烟火侵入。

3.火场上出现浓烟、高热、缺氧等致人伤亡的时间很短,早的在5~6分钟,晚的在10~20分钟以内,所以人员疏散时间必须控制在3分钟内全面疏散到安全地方。

4.施工现场发生的火灾,多数是由于烧焊作业或遗留火种引燃竹木而引起的,对于这类火灾,可用冷却灭火方法,将水或灭火剂直接喷射在燃烧的物体上,使其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达到灭火效果。

5.电器设备火灾可用窒息灭火法,用不导电的灭火剂灭火,常用灭火器有:二氧化碳灭火器、干粉灭火器等,可将灭火剂直接喷射在燃烧的电器设备上,阻止空气接触,并立刻关闭电源,达到灭火效果。

6.油类火灾同样可用窒息灭火法,用泡沫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干粉灭火器等,油类火灾把灭火剂直接喷射在燃烧载油的器具上,阻止氧气接触,达到灭火效果,严禁用水扑救。

附件十一:中暑事故的预防及其应急措施

夏季气候炎热,建筑工人普遍在露天和高处作业,劳动强度大,时间长,随时都有发生中暑事故的可能,因此,加强夏季的防暑降温工作是保护职工身体健康,保证完成生产任务的一项重要措施。

一、预防中暑事故基本要求

采取综合的措施,切实预防中暑事故的发生,从技术、保健、组织等多方面去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2)加强对全体职工防暑降温知识的教育,增强自防中暑和工伤事故的能力。注意确保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3)根据本地气温情况,适当调整作息时间,利用早晨、傍晚气温较低时工作,延长休息时间等办法,以防中暑。还可根据施工工艺合理调整劳动,缩短一次性作业时间,增加施工过程中的轮换休息。

(4)贯彻《劳动法》,控制加班加点,切实做到劳逸结合;加强工人集体宿舍管理,保证工人吃好、睡好、休息好。

(1)进行技术革新,改革工艺和设备,尽量采用机械化、自动化设备,减轻工人劳动强度。

(2)在工人较集中的露天作业施工现场中设置休息室,室内通风良好,室温不宜超过30℃,工地露天作业较为固定时,也可采用活动布幕或凉棚,减少阳光辐射。

(3)在车间内操作时,应尽量利用自然通风天窗排气,侧窗进气,也可采用机械通风措施,向高温作业点输送凉风,或抽走热风,降低车间温度。

(1)入暑前对从事高温和高处作业的人员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凡患持久性高血压、贫血、肺气肿、肾脏病、心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者,一般不宜从事高温和高处作业工作。

(2)对露天和高温作业者,应供给足够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饮料。供给含盐浓度0.1~0.3%的清凉饮料。暑期还可供给工人绿豆汤、茶水,但切忌暴饮,每次最好不超过300毫升。

(3)加强个人防护。一般宜选用浅蓝色或灰色的工作服,颜色越浅阻率越大。对辐射强度大的工种应供给白色工作服,并根据作业需要配戴好各种防护用具。露天作业应戴白色安全帽,防止阳光曝晒。

二、发生中暑的表现及应急措施

(1)先兆中暑。其症状为:在高温环境中劳动一段时间后,出现大量流汗、口渴、身体感到无力,注意力不能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一般情况下此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但不会超过37.5度。

(2)轻症中暑。其症状为:除有先兆中暑症状外,还可能出现头晕乏力,面色潮红,胸闷气短,皮肤灼热而干燥,可能出现呼吸系统衰竭的早期症状,如面色苍白、恶心、呕吐、血压下降、脉搏细弱而快、体温上升到38.5度以上。此时如不及时救护,就会发生热晕厥或热虚脱。

(3)重症中暑。一般是因未及时和未适当处理出现的轻症中暑(病人),导致病情继续严重恶化,随之出现昏迷、痉挛或手脚抽搐。此时中暑病人皮肤往往干燥无汗,体温升至40度以上,若不赶紧急救,很可能危及生命安全。

二、发生中暑的应急措施

(1)有中暑先兆及轻症者:立即离开高温作业环境,到阴凉、安静、空气流通处休息,松解衣服,饮用清凉饮料(淡盐水或浓茶)。

(3)热痉挛者除上述处理外,给予饮用含盐饮料,有条件的静滴500~1000ml生理盐水。

(4)对病情严重的病人,要立即动用各种手段还乡河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尽快把病人送往医院。

附件十二:中毒事故的预防及其应急措施

中毒分为职业中毒和食物中毒。职业中毒是指劳动者在从事生产劳动的过程中,由于接触毒物及有毒有害气体(一氧化碳、硫化氢、甲烷、苯)含量超标造成缺氧而发生的窒息及中毒现象。食物中毒是指由于人食用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而引起的急性、亚急性中毒现象。中毒事故在建筑工地中时有发生,特别是食物中毒,更容易造成群死群伤的严重后果。因此,必须提高劳动者对防止中毒的认识,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一、预防职业中毒事故的基本要求

1.根除毒物。从生产工艺流程中消除有毒物质,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有毒物质是最理想的防毒措施。

(1)革新技术,改造工艺。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避免开放式生产凯里市上马石廉租房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消除毒物逸散的条件。有可能时采用遥控乃至程序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人接触毒物的机会。采用新技术、新方法,从根本上控制毒物的逸散。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