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碎石桩地基处理施工方案

某碎石桩地基处理施工方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272.96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某碎石桩地基处理施工方案

二、岩土工程地质条件 1

五、质量保证体系 11

2019甬 DX-01 宁波市施工图图档编码实施细则.pdf六、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措施 14

七.季节性施工措施 16

表层为厚约12.9m~14.3m左右(为一回填的砂石坑)的人工堆积层,局部厚约0.8m~5.4m(纯地下车库南部);

人工堆积层以下至深度22.0m左右主要为第四纪沉积的卵石层,其中局部夹有细砂、中砂薄层;

深度约22.0m~25.0m之间为第三级沉积的粘土岩层(局部为砂岩)。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深度25.0m以下以第三纪沉积的砾岩为主。

地下水水位位于基槽以下,基槽开挖及基础施工过程中,可不考虑施工降水影响,但局部可能存在的上层滞水会给施工带来的不利影响。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DBJ01-501-9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1整平场地:清理地上地下障碍物,将场地地面整平至-6.67m标高处,作为最初起夯面,起夯面以下填土最大厚度7.63m;

3选用直径2.5m、质量为30吨的重锤,提升高度10m。

4夯点布置:正方形布点,夯点间距3m,详见夯点平面图。

5夯击遍数:共三遍,第一遍夯击点间距6m,第二遍在第一遍夯击点每四个夯击点中间插入一个点,夯击点间距仍为6m,第三遍在第一遍夯击点每两个夯击点中间插入一个点,夯点间距3m,夯击点点数量增加一倍。

6两遍夯击之间应间隔3天左右的时间,强夯结束后,用低能量满夯两遍,满夯采用低落距外向锤多次夯击,锤印搭接。

8强夯处理范围应大于建筑物基础范围,每边超出基础外缘不宜小于4.0m。

9根据初步确定的强夯参数,进行现场试夯,试夯结束两周后,对试夯场地进物检测,并与夯前测试数据进行对比,检验强夯效果,调整设计参数,确定工程采用的各项强夯参数。

10强夯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载荷试验确定,确定的承载力要求不小于200KPa。

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

起重机就位,夯锤置于夯点位置。

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开启脱钩装置,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

重复步骤2.5,按设计规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

换夯点,重复步骤2.5至2.6,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

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并测量场地高程。

在规定的间隔时间后,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量后用低量满夯,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

夯后场地高于基底标高,则继续挖土至设计标高,若低于基底标高,则继续填土,分层夯实至设计标高。

3.1采用动力触探试验对强夯处理后的地基进行检验,检测地基的均匀性和密实程度,触探点间距10.00m。

3.2承载力检测采用静载荷试验,每栋楼共布置3个检测点。

4.2地下车库振冲碎石桩设计参数:

振冲挤密碎石桩是利用压力水冲和振冲器的水平振动力在土层中成孔,然后填入碎石以置换和挤密土层,并通过控制密实电流和留振时间振密成桩柱体,桩柱体与桩间土共同作用组成复合地基。当复合地基承受上部荷载时,通过碎石垫层的流动补偿性将荷载逐渐合理分配到桩柱体和桩间土上,使其受力均匀。同时,复合地基受荷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通过桩柱体消散,使桩间土排水固结,强度得以提高,从而达到加固地基目的。

振冲挤密碎石桩设计结果一览表

45.9m(相当于自然地面)

基础外侧设围护桩1排,施工桩长6.50m

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

5.《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6.《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DB45/T 1877-2018标准下载7.《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J01-51-2003)

与业主、设计代表及监理工程师协调沟通,充分了解设计意图、业主及监理工程师的要求。

施工前编制分项工程详细的施工方案,并组织交底,明确施工工艺及质量标准,工期要求。

按机具计划、材料计划、劳动力计划提前组织落实,做好进场准备,根据施工方案采购施工原材料及机械设备进场。

做好原材的复试检验工作,并向监理报验。

由主任工程师牵头,请设计、监理就有关技术难点和细节进行交底闽2011-J-37 太阳能集热器安装建筑构造.pdf,结合技术交底和现场技术通报会、质量例会等形式对工程技术人员和现场作业人员进行培训,所有在职人员均持证上岗。

制定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建立健全项目管理的各项办法、制度、细则,做到管理及施工有章可循。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