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梁预制工程施工组织方案

T梁预制工程施工组织方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1.10M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T梁预制工程施工组织方案

4.4.8.1.2防水卷材应在桥面铺设至挡碴墙、竖墙根部,并顺上坡方向逐幅铺设。防水卷材纵向宜整幅铺设,当防水卷材进行搭接时,先行纵向搭接,再进行横向搭接,纵向搭接接头应错开。纵向搭接宽度不得小于120mm,横向搭接宽度不得小于80mm。铺设工艺及材料用量应符合TB/T2965的规定。

4.4.8.1.3防水层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

(1)宜采用喷涂设备将涂料均匀喷涂于基层表面,也可采用金属锯齿板(应保证涂膜厚度达到2.0mm)将涂料均匀涂刷于基层表面。涂料主剂称量允许误差为±2%。

(2)采用喷涂设备时保障性住房室外景观绿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该设备应具有自动计量、混合和加热功能,加热后出料温度在60~80℃。

(3)采用人工涂刷配制涂料时,按照先主剂、后固化剂的顺序将液体倒入容器,并充分搅拌使其混合均匀。搅拌时间3~5min。搅拌时不得加水,必须采用机械方法搅拌,搅拌器的转速宜在200~300转/分。

(4)涂刷时须分2次进行,以防止气泡存于涂膜内。第一次使用平板在基面上刮涂一层厚度0.2mm左右的涂膜,1~2小时内使用金属锯齿板进行第二次刮涂。配制好的涂料应在20分钟内用完,随配随用。平面部位优先涂刷,对垂直部位使用毛刷或辊子刷涂。

严禁雨中施工。不得使用风扇或类似工具来缩短干燥时间。喷涂后4小时或涂刷后12小时内须防止霜冻、雨淋及暴晒。制作防水层时,不得因流溅或其它原因而污染梁体。

(5)四级以上强风天气不宜进行桥面防水层施工。环境温度低于10℃时,应采取保温措施。为改善防水涂料的稠度,可在搅拌的同时加入聚氨酯防水涂料重量3~5%的专用稀释剂,也可用间接蒸汽预热,降低涂料的稠度,两个组份应分开加热,加热温度不得超过60℃,同时须保证蒸汽不得进入涂料中。严禁明火加热。

4.4.8.2.1保护层技术要求

防水层完全干固后,方可浇注保护层。制作混凝土保护层时,其施工用具、材料必须轻吊轻放,严禁碰伤已铺设好的防水层。保护层应采用C40细石聚丙烯腈纤维或聚丙烯纤维网混凝土。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混凝土拌合、浇筑和养护应符合有关规定和设计要求。

桥面保护层横向设置断缝,断缝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当保护层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以上时,用聚氨酯防水涂料将断缝填实、填满,但不得污染保护层及梁体。混凝土桥面道碴槽内保护层表面应平整,流水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4.4.8.2.2C40细石纤维混凝土材料要求

水泥:采用不低于42.5的低碱普通硅酸盐水泥。

细骨料:采用中砂,级配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中的规定。

粗骨料:最大粒径10mm的碎石,其质量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中的规定。

聚丙烯腈纤维和聚丙烯纤维网:质量应符合《纤维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38:2004的有关规定。

拌制和养护混凝土用水应符合JGJ63的要求。凡符合饮用标准的水,即可使用。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聚丙烯纤维网的掺量不少于1.8kg,或聚丙烯腈纤维的掺量不少于1kg。

4.4.8.2.3保护层施工方法

应采用强制搅拌,将石子、砂子、水泥、水、减水剂和纤维同时倒入搅拌机中,搅拌时间应不少于3min,应拌和均匀。采用平板振捣器捣实,振捣时间为20秒左右,并无可见空洞为止。

混凝土接近初凝时方可进行抹面,抹刀应光滑以免带出纤维,抹面时不得过量加水,抹面次数不宜过多。

混凝土浇注完成后,应采取保水养护,以免失水过快。冬季施工应加入防冻剂。自然养护时,桥面应采用草袋或麻袋覆盖,并在其上覆盖塑料薄膜,桥面混凝土洒水次数应能保持表面充分潮湿。当环境相对湿度小于60%时,自然养护应不少于28d;相对湿度在60%以上时,自然养护应不少于14d。

4.4.9梁体外形尺寸检查

尺量检查支座中心至中心

尺量检查梁端、1/4跨、跨中、3/4跨处

用U形尺量检查梁端、1/4跨、跨中、3/4跨处

桥面板内外侧偏离设计位置

用水平样杆和尺量梁端、1/4跨、跨中、3/4跨处

L/1000(终张拉30天时)

吊线尺量检查不少于5处

1m靠尺和塞尺检查不少于5处

吊线尺量检查角钢上下端

②箱梁每一端两块支座板高差

③支座中心线偏离设计位置

游标卡尺测量检查四个螺栓中心距(长、宽、对角线)

5.1.1配合比设计原则

5.1.1.1进场后,混凝土设计周期较长,应立即根据原材料的性能指标及不同时期的施工环境温度和梁体设计要求进行多种配合比的试验,确定不同环境下最优配合比设计方案,以确保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100年的要求。

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混凝土耐久性设计强度等级、混凝土耐久性、原材料品质以及施工工艺对工作性的要求,通过计算、试配、调整等步骤选定。配制的混凝土拌和物应满足施工要求,配制成的混凝土应满足设计强度、耐久性等质量要求。

5.1.1.2选定混凝土配合比应遵循如下基本规定:

式中fcu,o—混凝土施工配制强度;

fcu,k—设计规定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当设计未明确规定时,一般取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和混凝土耐久性设计强度值两者中的较大值;

σ—施工单位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5.1.1.3施工单位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施工单位具有近期同一品种混凝土的强度资料时,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σ—统计周期内同一品种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标准差(MPa);

fcu,i—统计周期内同一品种混凝土第i组试件的抗压强度(MPa);

μfcu—统计周期内同一品种混凝土N组试件的抗压强度平均值(MPa);

N—统计周期内同一品种混凝土试件的总组数,N≥30。

注:“同一品种混凝土”系指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且生产工艺和配合比基本相同的混凝土;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不超过C25时,如计算所得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小于2.5MPa,可取2.5MPa;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以上时,如计算所得的标准差小于3.0MPa,可取3.0MPa。

每立方混凝土中,C50及以上混凝土不宜小于于400kg,胶凝材料总量不应超过500Kg。

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和单方混凝土胶凝材料的最低用量宜满足设计要求。

混凝土中应掺加适量能提高混凝土耐久性能的外加剂,优先选用多功能复合外加剂。

钢筋混凝土中由水泥、矿物掺合料、骨料、外加剂和拌合水等引入的氯离子总含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0.10%,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氯离子总含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0.06%。

5.1.1.4配制混凝土注意事项

(1)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由试验确定。所有混凝土的浇筑均应在初凝时间之前完成。

(2)在满足混凝土设计技术要求和施工要求的前提下,配制混凝土时,要尽量降低混凝土的早期弹性模量,避免早期混凝土收缩由于早期混凝土弹性模量过大而产生拉应力,造成混凝土开裂,这对于防止混凝土开裂是至关重要的。

5.1.2高温季节混凝土施工技术方案

在高温季节根据坍落度损失情况适当增加用水量,并采取对集料遮荫或围盖和喷水冷却,对其它组成成分遮荫或围盖,对拌合站、输送泵搭棚遮荫,对混凝土输送泵管道包裹保温隔热棉被套、对拌合水冷却,对与混凝土接触的模板、钢筋及其它表面在混凝土浇筑前覆盖湿麻布和喷雾状水冷却至30℃以下,使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超过30℃。避开高温时段,充分利用夜间进行混凝土灌注。

5.1.3各种原材料的选择

5.1.3.1原材料必须有供应商提供的出厂检验合格证书,并应按有关检验项目、批次规定,严格实施进场检验。

5.1.3.2水泥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级的低碱硅酸盐或低碱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熟料中C3A含量不应大于8%,在强腐蚀环境下不应大于5%;游离氧化钙含量不大于1%,氯离子含量不大于0.06%。其余性能符合GB175和《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的规定,禁止使用其它品种水泥。

5.1.3.3细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质地均匀坚固、吸水率低、空隙率小的洁净天然中粗河砂,细度模数为2.6~3.2,含泥量不大于1.5%,其余技术要求符合TB10210的规定。

配制混凝土时宜优先选用中砂。当采用粗砂时,应提高砂率,并保持足够的水泥或胶凝材料用量,以满足混凝土的和易性。

5.1.3.4粗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粒形良好、质地均匀坚固、线胀系数小的洁净碎石,压碎指标不应大于8%,母岩抗压强度与梁体混凝土设计强度之比应大于2;粒径宜为5~20mm,最大粒径不应超过25mm,且不得超过设计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2/3和钢筋最小间距的3/4,并分两级5~10mm和10~20(25)mm进行采购、储存、运输、计量。使用时粒径5~10mm碎石与粒径10~20(25)mm质量之比为(40±5)%:(60±5)%;含泥量不应大于0.5%,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应大于5%,其余技术要求应符合TB10210和GB/T14684的规定。

阻锈剂采用复合氨基醇类,且具有良好的均匀分散性、不降低水泥浆的流动度、不与其它外加剂反应、不降低对钢铰线束的粘结性能、不影响硬化水泥的性能,其性能指标符合YB/T9231的要求。

掺入的引气剂、保坍剂及其它改善混凝土性能的外加剂应符合GB8076的规定,其品种及数量由试验确定。具体规定应符合《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要求。

5.1.4混凝土灌注工艺与质量控制

5.1.4.1混凝土拌合

混凝土的拌合采用配有3个砂石料斗的全自动计量强制式混凝土搅拌站进行。各种计量装置经法定计量部门定期鉴定,并在每次开盘前,均应进行校核。原材料称量的允许偏差:细、粗集料为±2%;其它为±1%(均以质量计)。混凝土的拌合时间控制在2~3min。

5.1.4.2混凝土输送

混凝土的浇筑应连续进行,混凝土拌合物的滞留时限一般不超过1小时,浇筑间断时限一般不超过2小时,且坍落度损失不大于10%。当混凝土坍落度较低时,不准在料斗内加水搅拌。

5.1.4.3混凝土浇筑

5.1.4.3.1混凝土的浇筑方法采用运料小车浇筑。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为10~30℃,夏季气温较高时采用冷却水拌合混凝土,使其入模温度符合要求。模板的温度为5~35℃,夏季气温较高时采用冷却水喷洒模板,并采取遮荫措施。桥面施工时尽量减少暴露的工作面,每段浇筑完成后立即抹平进入养护程序。

5.1.4.3.2为确保混凝土结构保护层的厚度符合设计要求,本工程所有混凝土结构均采用定制保护层定位夹(块),其尺寸及形状符合设计要求,呈梅花形布置,固定牢固。混凝土结构保护层的厚度允许偏差为+5mm。

5.1.4.3.3混凝土的浇筑应尽量选择在一天中气温适宜时进行,并应连续进行,一次浇筑完毕。混凝土的浇筑顺序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预制梁采取斜向分段、水平分层、连续浇注的方式进行。浇筑时,先浇筑底板混凝土,再浇注腹板上部混凝土,最后浇筑顶板混凝土。

5.1.4.4混凝土振捣

所有混凝土一经灌注,立即进行全面的捣实,使之形成密实、均匀的整体。混凝土的密实采用高频插入式振捣棒和附着式振动器联合振捣的方式进行。混凝土振捣采用操作台统一控制,操作台由专人负责,统一指挥,严格控制振动时间及振动顺序。

5.1.5梁体混凝土早期防开裂技术措施

5.1.5.1原材料的选用

选用强度等级为42.5级的低水化热和含碱量在0.6%以下的低碱含量且细度适中的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中C3A含量应在6%~8%范围内。严禁使用早强水泥。夏季施工时,应进一步降低水化热,防止混凝土开裂。

严把选材关、进料关、检验关,严禁使用不合格的材料或有疑问的材料。

5.1.5.2混凝土防开裂技术措施注意事项

(1)对混凝土正式灌注前进行模型试浇筑和试养护及温度测控,以对浇筑工艺、养护方法与工序进行最终验证和确定。

(2)对混凝土拌合物除严格按拌合技术要求进行拌合外,必须严格按规定进行拌合物的坍落度、扩展度、含气量、泌水率检验,并控制在规定的技术指标范围内,以保证混凝土质量的连续稳定。

(3)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大于30℃。邻接的新旧混凝土温差不大于15℃。大体积混凝土入模后30min的最大温升小于15℃南宁会展中心施工组织设计终稿W2(beifen),内部最高温度不高于60℃。

(4)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混凝土表面采取边收浆边喷雾边覆盖一层湿麻布片或棉被及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养护的防开裂养护措施。在拆模前采取洒水覆盖养护,洒水养护采用喷雾器进行,湿养护不间断,洒水时间间隔根据气温确定,在拆模以前保持表面连续湿润。

(5)严格混凝土保护层的施工控制和检查,所有混凝土结构均采用性能可靠的定制塑料(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定位夹(块),其尺寸及形状符合设计要求,4个/m2,呈梅花形布置,固定牢固。混凝土结构保护层的厚度只允许出现正偏差,绝不允许出现负偏差,并采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仪进行全面检测。

(6)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建立连续的气象预报和观测体系、机构和制度。并有专门机构和专人专职负责温度及养护情况的检测和监控。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7)建立完善可靠的应急处理措施高低压配电柜及元器件知识基础培训,105页.pdf,并随时处于待命状态。

5.1.5.3预制梁关键工序混凝土防开裂技术措施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