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小区基抗支护护壁桩专项施工方案

某小区基抗支护护壁桩专项施工方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86.48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某小区基抗支护护壁桩专项施工方案

⑴、班组每天进行班前活动,落实安全技术交底。并作好当天工作环境的检查,做到当时检查当日记录。

⑵、项目经理带队每周一组织一次本项目安全生产的自查,奖优罚劣,及时整改。

8.4.1突发性停电的处理和预防

突发性停电往往造成工地瘫痪500立方储罐施工组织设计,尤其对挖孔桩施工影响很大,如处理不当,将造成质量和安全事故等。

施工现场一旦停电应立即指令电工查找停电原因。是线路负荷过大跳闸停电,还是局部线路上元器件损坏而停电?是供电部门线路检修停电,还是例行停电日停电。如属前者应尽快抢修恢复停电;如属后者应立即采取临时租用发电机措施。

对突然性停电,在施工组织管理中应有有效的预防措施。

1、施工作业前应了解现场的供电线路、供电部门的临时停电公告以及正常的停电日期和停电的起止日期,避免盲目用电或侥幸用电。

2、现场应有值班电工、机修工,并具有常用元配件,当现场供电线路系统局部损坏时,能及时抢修恢复。

3、在现场电网布置时一级配电箱设有发电机引入端子,当出现停电时可立即切换。

8.4.2突发性机械故障的处理和预防措施

突发性机械故障中,危害性较大的是凿井钻机以及挖孔桩机械等发生的故障。

机械故障的处理,首先应注意必须由专人机修人员操作,以免产生次生工伤事故。如因机械故障影响到混凝土浇筑作业时,可参照停电、停水处理方式进行。

1、平时应定期做好机械保修工作,保持机械的完好率。重要施工作业前,还应认真做好例行检修工作,防止机械带病运转。

2、作业时,现场应有专业机修人员值班,并具备有常用的机械零配件,以保证临时抢修用。

3、机械操作人员应持证上岗,严禁非操作人员随意操作机械。

基坑支护工程属于风险性较大的工程,施工过程中因地质、环境等因素影响,可能有时会发生意外情况,为做到有备无患,针对本工程特点,制定以下应急措施:

1、局部剥离、坍塌的处理:迅速采用土钉挂网固定,喷射快凝砼。

2、基坑位移沉降过大的处理:在位移沉降过大区域根据产生的原因可加密挖孔桩;或采用花管注浆对土体进行预加固。

3、出现坡脚滑移的处理:立即停止土方开挖,用碎石或土装入麻包反压坡脚或回填土方,然后用高压注浆固化土体,并在坡脚打入花管并进行注浆以稳固土体。

9确保环保和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

9.1现场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现场文明施工严格按照《成都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基本标准》执行,建立组织机构。具体措施如下:

2、贯彻执行现场材料管理制度,严格按照施工平面布置图堆放原材料、施工机具及料具并挂牌堆放整齐,现场做到工完场清,余料要堆放整齐。

3、落实现场机械管理制度,现场机械必须按施工平面布置图进行设置与停放,机械设备应洁净,标识明确;出入车辆必需经过冲洗。

4、施工现场组织专人对于施工所用场地及道路应定期维护、清扫、洒水,降低灰尘对环境的污染。

本工程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施工扰民,防止对周边居民和行人带来噪声、大气、水等污染。根据成都市有关文件规定,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防止施工扰民:

1、减少大气污染的措施

⑵、现场道路进行硬化并定时洒水,现场道路出入口设清洗槽,减少土方运输车辆杨起灰尘。现场烟尘控制在规定的指标内。

⑴、现场设沉淀池、三级化粪池。使现场生活用水经过处理后进入城市管网。

⑵、现场生产、洗车等排水必须经过沉淀井。

⑶、基坑内外必须建立有组织排水系统,避免积水。

10基坑监测与应急措施

要保证该基坑顺利开挖,除支护方案合理,支护措施到位以外,还需要设计仔细,组织严密的环境监测作保证。监测的目的在于指导基坑支护及开挖施工,同时起到预警的作用,以保证基坑支护及开挖施工顺利进行、保障基坑周边内外环境的安全运行。

(2)基坑周边建筑物沉降;

2.监测项目警戒值的确定

在工程监测中,每一监测对象的位移都有其允许的范围,并以此来判断工程施工是否安全可靠,是否需要调整施工工序或优化原设计方案。每个警戒值应由两部分控制,即总允许变化量和单位时间内允许变化量。

10.4监测方案及实施

根据市安全监督办、质检站及有关规范要求,需对基坑、毗邻老建筑物及新建建筑物进行如下内容的变形观测:

(1)基坑水平位移观测;

(2)基坑毗邻老建筑物沉降观测;

以上工作是为了了解基坑、毗邻老建筑物及新建建筑物的变形情况,从而为施工及设计部门提供可靠数据,并正确指导施工,确保基坑、毗邻建筑物及新建建筑物的安全,建立先进的信息化施工模式,同时也为建筑质量的评定提供客观评判依据。本方案所依据的有关技术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标《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标《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10.4.1基坑水平位移观测

1.水平位移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

对基坑进行变形监测,做到信息化施工,以便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在检查和处理有关工程质量事故中,籍以作出正确的分析与判断;该项工作由有监测资质的第三方进行,在此仅作简单阐述。

①、水平位移观测精度要求:观测精度按三级变形测量要求进行,即观测点坐标中误差≤±10mm。

②、基坑水平及垂直位移观测在基坑施工期间1次/2d(开挖深度5m内)、1次/1d(开挖深度5m以上),遇有特殊情况,如开挖速度较快、降雨量较大等应增加观测次数。,出现异常情况或变形发展率较快时增加观测,正常情况按上述方案执行,地下室施工完毕后可停止观测。

基坑顶水平变形控制值为报警值:按基坑深度的0.5%且不大于40mm控制(MN段按基坑深度的0.3%且不大于30mm控制);连续3天变化速率不大于2mm/d;垂直变形报警值为25mm。当水平变形达到报警值时,应采取相应的预警措施:如增加观测密度,分析原因,或进行回填反压。

④超预警值时采取的措施:

如出现基坑位移过大超预警值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取如下一些措施:a.加固、增强或改进基坑支护设计方案;b.防止基坑周边地面水渗入,如有裂缝时必须用粘土或水泥砂浆封堵;c.严格控制基坑周边超载,在载重车频繁通过的地段应布设走道板或进行地基加固;d.应采用分层有序挖土,不得超挖;e.底板分块施工,增设斜支撑;f.基坑周边环境允许时,可采用桩后卸土;g.基坑周边环境不允许时,可采用坑内底脚被动区压重(如草袋土、填砂或填土等);h.流砂严重、情况紧急时,可采用坑内充水。

由于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主要位移方向均向基坑内,主要采用极坐标法进行观测,即:在基准点上安置全站仪,用二测回测定观测点的水平角度及水平距离,可计算出观测点的坐标值,与其初始值进行比较计算出累计水平位移量。由于基坑开挖所引起的各种水平位移一般均向基坑内侧,为直观方便起见,坐标系统采用平行于基坑边的独立坐标系统。

10.4.2沉降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

水准基点是整个观测工作的基准,为保证观测值的高可靠性,根据有关规范,水准基点的布设同水平位移观测基准点一致。

观测点埋设在±0.00层承重墙体、柱子上(距地坪+0.25米左右),间距一般为15~30m。

3.沉降观测周期安排

基坑毗邻老建筑物沉降观测周期与基坑水平位移观测周期同步,如有特殊或异常情况则适当加测。

4.2本工程考虑为低压缩性地基土的类别,沉降量观测中误差ms≤±0.5mm(二等水准精度)。

4.3首次观测前,由工程负责人编制“施测纲要”,并经主任工程师审核、技术处审定,然后向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做到全体作业人员了解各项内容及要求,其后整个工程严格按照ISO9001的标准要求进行监控和作业。另外在首次初始观测时,应适当增加观测量以提高初始值的可靠性。

4.4每次沉降观测完毕后,应及时向业主提交临时观测成果(同时抄送一份原始记录),并作简要分析说明。如有异常,及时通知有关方面,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工程结束后,及时提交总的工程技术报告书。

10.4.3观测方案的实施

整个沉降观测工作将严格按照前述有关技术标准中“沉降观测”的二级(等)精度要求执行。水准测量(高程及沉降值)采用蔡司DINI12精密电子水准仪配合条码铟钢尺进行观测。

1.水准基点的高程测量和限差

(1)水准环线闭合差δ△h≤±O.3(毫米)(n为两水准点间之测站数),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m0≤±0.5mm;

(2)为确保各水准基点的高程精度,规定各测站的视线长度小于5O米。

为了确保沉降量有较高的置信度,对已设水准基点的稳定性应定期检测,拟每一个月进行一次。检测时若相邻水准基点间的高差较差小于±O.3mm(n为测站数),则认为水准基点是稳定的,否则需再次复查,若复查结果证明水准基点确有变动,这时需用统计检验的方法,来判定其变动情况及原因,在查明原因后处理之。

2.沉降观测点的观测措施和限差

以沉降量观测中误差ms≤±0.5mm来推算沉降观测点的水准测量的各项限差,具体如下:

(1)水准线路闭合差定为:f△h≤±0.5毫米(n为测站数),高程中误差mH≤±0.5mm;

(2)各测站视线长度小于50米。

3.观测值的平差计算和成果整理分析

对野外观测记录进行全部复核确系无误,并检核有关限差均满足要求后,用计算机专业平差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计算各观测点之高程和精度。将各观测点之高程汇总在已编定的统计表格中,并据此计算分次和累计沉降量,同时在备注栏中注明日期、气象及荷载情况,由此形成临时观测资料,然后再及时送交有关方面。若发现有明显的异常沉降,则及时告之委托单位,以便查明原因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10.4.4提交的成果内容

观测期间,原则上每观测一次向甲方报送临时观测成果一次,如有异常则加密观测并及时报告。停止观测时,根据有关规范及设计要求编制并提交最终合格的成果报告,其最终提交的成果资料包括:

l、基坑水平位移观测、沉降观测点及基准点位布设示意图;

2、基坑水平位移观测成果表;

6、变形观测技术报告书。

由于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是一门综合性的岩土工程工作,基坑开挖后土体和地下水的自然平衡状态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对环境或多或少的影响总是不可避免的,因而加强基坑开挖的环境监测,作好应急抢险准备以防患于未然是很有必要的。基坑开挖施工时,应通过监测和现场观察,获得准确数据并及时分析处理,严密注视是否有险情及险情发生发展的情况。本基坑可能发生的险情将主要是在开挖过程中出现侧壁位移过大等险情。

1、对于局部淤泥和砂层可能出现的土滑移,应立即停止土方开挖,用土压坡脚或回填土方,然后处理待土体稳定后再次开挖。

2、支护坡顶变形位移过大,可采取增加斜撑的临时支护措施。

3、坑底处变形位移过大,可回填部分基坑或砂石袋堆压坡脚,然后采取固化坡脚土体的措施。

11.施工现场应急救援预案

为了识别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对环境、人员造成伤害,预防和减少可能随之引发的疾病,财产损失,做出响应。依照《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建筑工程安全操作规程》等职业健康安全体系对工程执行监督。

11.2施工现场应急预案原则

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

贯彻“以人为本、共建和谐社会”原则;“属地救援”原则。

施工工期不固定,不安全的因素多,安全管理工作难度大,是伤亡事故的高发行业。建设施工的特点是:

(1)场地固定。在有限的场地上集中了不同工种的施工人员,建设材料、机械设备等,作业人员要随着施工进程作业,不安全的因素随时都可能存在。

(2)露天作业、交叉作业、高处作业。受到施工环境,以及季节和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容易造成一定的隐患。

(3)手工操作及繁重体力劳动多,大量施工还是靠手工劳作,劳动强度仍然很大。

(4)生产工艺和方法多样、规律性差。在施工中,每道工艺不安全因素也不同,即使同一道工序由于工艺和施工方法不同,生产过程也不相同。随着施工进度的发展,施工状况和不安全因素也随着变化。由于施工的这些特点,施工现场可能性发生的安全事故有:坍塌、高处坠落、机械伤害、触电等。因此,应急预案的人力、物资、技术准备应针对这些事故制定,做到有备不乱,同时还应立足自援自救,当地政府和社会资源的救助。

11.4重大事故(危险)发展过程及分析

1).人工挖孔桩、基础边坡在外力荷载作用下滑坡坍塌。

2).安、拆爬杆过程中发生的人员伤亡事故。

3).运行中的电气设备故障或发生严重漏电。

4).其他作业中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起重伤害、触电)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

11.5应急区域范围的划定

1).项目部应根据施工进程,制定相适应各施工阶段的安全管理方案。

经五路北上(一期)沥青路面摊铺工程(一标段)施工组织设计2).以事故危害形成后的任何安全区域为应急区域范围。

3).基坑边坡及自然灾害事故等危害半径以外的任何安全区域为应急区域范围。

4).设备故障、严重漏电事故以任何绝缘区域为应急区域范围。

5).施工场地外应急区域范围的划定

11.6应急预案的组织机构及职责

居住小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组长:经理(项目经理)党建斌

副组长:项目部现场负责人税和军

(1)决定是否存在或可能存在紧急事故,要求服务机构提供帮助并实施场外应急计划,在不受事故影响的地方进行直接操作控制;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