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AGHP-026-2018地面沉降防治工程设计技术要求(试行).pdf

T/CAGHP-026-2018地面沉降防治工程设计技术要求(试行).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T/CAGHP-026-2018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6.3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370650
下载资源

T/CAGHP-026-2018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CAGHP-026-2018地面沉降防治工程设计技术要求(试行).pdf

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发布

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

DB23T1359-2019标准下载T/CAGHP026—2018

引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总则 4.1 目的任务 4.2 基本原则 4.3 工作内容· 4.4 防治工程等级划分 4.5防治工程设计阶段 地面沉降防治工程可行性研究 5.1 一般规定 5.2 调查与监测要求 5.3 可行性研究 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网络设计 6.1 一般规定 6.2 地面沉降监测网络设计 6.3地面沉降防治网络设计· 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设施工程设计 7.1 一般规定 7.2地面沉降监测设施工程设计 7.3地面沉降防治设施工程设计 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设施施工要点 8.1地面沉降监测设施施工要点 8.2地面沉降防治设施施工要点 时录A(规范性附录) 地面沉降防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 衬录B(规范性附录) 地面沉降防治工程设计书编制大纲 附录C(资料性附录) 回灌井成井结构与回灌管路设计

T/CAGHP0262018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 起草。 本标准附录A、B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广东省地质局第四地质大队、上海市地矿工程勘 察院、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广东省工程勘察院。 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深圳市工勘岩土集团有限公司、安徽省地质矿产局321地质队、山东 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严学新、陈明忠、杨天亮、吴建中、史玉金、揭江、魏凤英、何招智、巫虹、冯夏 庭、陈从新、任伟灿、王劲骥。 本标准参与起草人(按姓氏笔划排序):马君伟、方正、王双、王贤能、王荣彪、王寒梅、石少帅、刘 秀敏、朱晓强、许言、何哗、吴长贵、张欢、张细才、李术才、李利平、陈林杰、周宗青、林金鑫、欧阳春飞 罗传华、俞俊英、姚均、段梅、洪玉明、夏开宗、黄鑫磊、焦珣、谢世宏、谢先明、鲁克文、鲁祖德、靳长昆 本标准由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负责解释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 起草。 本标准附录A、B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广东省地质局第四地质大队、上海市地矿工程勘 察院、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广东省工程勘察院。 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深圳市工勘岩土集团有限公司、安徽省地质矿产局321地质队、山东 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严学新、陈明忠、杨天亮、吴建中、史玉金、揭江、魏凤英、何招智、巫虹、冯夏 庭、陈从新、任伟灿、王劲骥。 本标准参与起草人(按姓氏笔划排序):马君伟、方正、王双、王贤能、王荣彪、王寒梅、石少帅、刘 秀敏、朱晓强、许言、何哗、吴长贵、张欢、张细才、李术才、李利平、陈林杰、周宗青、林金鑫、欧阳春飞、 罗传华、俞俊英、姚均、段梅、洪玉明、夏开宗、黄鑫磊、焦珣、谢世宏、谢先明、鲁克文、鲁祖德、靳长昆。 本标准由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负责解释

目前我国已有近百个城市和地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尤以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平原、 珠江三角洲、汾渭盆地等地区最为突出,对城市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我 国开展地面沉降防治工作已有50多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尚未 有统一的地面沉降防治工程的设计标准,难以满足当前地面沉降防治工作的需要。 为了规范地面防治工程设计方法和技术要求,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和防治成果的基础上,制定 本标准。

T/CAGHP026—2018

地面沉降防治工程设计技术要求(试行)

本标准规定了地面沉降防治工程设计技术要求,适用于地面沉降防治工程的监测网络、防治网 络、监测设施工程、防治设施工程的设计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50027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GB/T12897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T1831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CECS55孔隙水压力测试规程 DZ/T0133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 DZ/T0154 地面沉降水准测量规范 DZ/T0283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规范 DZ0238地质灾害分类分级 JGJ311 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 示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 GB50027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GB/T12897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T1831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CECS55孔隙水压力测试规程 DZ/T0133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 DZ/T0154地面沉降水准测量规范 DZ/T0283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规范 DZ0238地质灾害分类分级 JGJ311 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3.1 地面沉降landsubsidence 因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引发地层压缩所导致的地面高程降低的地质现象。 3.2 地面沉降防治工程landsubsidencepreventionandcontrol 预防和治理地面沉降地质灾害的工程措施,包括为防治地面沉降而开展的监测设施、防治设施 建设以及其他工程措施。

地面沉降防治工程设计designtechnicalrequirementforlandsubsidencepreventionandcontrol 根据预防和治理地面沉降地质灾害而开展的工程措施的要求,对包括为防治地面沉降而开展的 监测设施、防治设施建设以及其他工程措施所需的技术要求、地质环境、经济、资源等条件进行综合 分析、论证,编制工程设计文件的活动

地面沉降防治工程设计designtechnicalrequirementforlandsubsidencepreventionandcontrol 根据预防和治理地面沉降地质灾害而开展的工程措施的要求,对包括为防治地面沉降而开 测设施、防治设施建设以及其他工程措施所需的技术要求、地质环境、经济、资源等条件进行 析、论证,编制工程设计文件的活动

重安基础设施 因重要基础设施运营或其他外部 基础设施本身及沿线地面垂向高程

规范地面沉降防洁上程蓝测网浴 防治网络、各类监测设施和防治设施的技术指标及技术要求, 为地面沉降防治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地面沉降防治工程应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基本原则

3.1依据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成果,结合工作区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城市规划等方面开展地 防治工程的可行性研究

4.3.2充分总结地面沉降防治经验,结合工作区地面沉降监测网络现状,按照地面沉降危险性评 价,制定地面沉降监测、防治网络的设计方案。 4.3.3提出适用于地面沉降防

4.4防治工程等级划分

面沉降防治工程等级可根据地面沉降灾害等级和受保护的人数、财产、对象以及工程总投资 分为1级、Ⅱ级、Ⅲ级3个等级,应符合表1至表7的规定

表1地面沉隆防治工程等级标准

注:工程等级划分依据的条件中符合1个条件即可。

表2区域地面沉隆灾害沉隆面积规模等级划分

表3地面沉降灾害累计沉降量规模等级划分

表4地面沉降灾害沉降速率规模等级划分

表5地面沉降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规模等

表6地面沉降防治总工程投资规模等级划分

T/CAGHP026—2018

表7地面沉降防治工程受保护对象重要性等级划分

4.5防治工程设计阶段

4.5.1地面沉降防治工程设计,可划分为可行性研究和工程施工设计两个阶段,对于Ⅲ级地面沉降 防治工程,可简化设计阶段,直接进行工程施工设计;对于1级和Ⅱ级地面沉降防治工程,则必须开 展可行性研究。 4.5.2可行性研究应根据防治目标在已完成的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基础上进行,对设计方案的技 术、经济、社会和环境效应等进行论证,并做出工程估算;提交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可行性研究报告附 图册。地面沉降防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见附录A。 4.5.3工程施工设计应结合可行性研究,在地质条件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提出监测网络和防治网络 设计、地面沉降监测设施和防治设施的主要技术要求、实施的组织及主要进度、项目预算以及成果资 料检查验收要求等;提交地面沉降防治工程设计书及附图册。地面沉降防治工程设计书编制大纲见 附录B。

5地面沉降防治工程可行性研究

5.1.1在开展地面沉降防治工程可行性研究之前应进行地面沉降的调查与监测,地面沉降调查与 监测应覆盖整个地面沉降防治工程的工作区,地面沉降监测数据不宜少于2年。 5.1.2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精度不够时,应补充调查

5.2.1对同一工作区采用多种技术方法取得的地面沉降监测成果,应经相互对比、验证及修正后综 合利用。

a Ⅲ级地面沉降防治工程开展的地面沉降调查、监测应包括调查工作区内的地质条件、地面 沉降历史强度、现状特征、变化趋势及影响规律等。 Ⅱ级地面沉降防治工程开展的地面沉降调查、监测应包括调查地质条件、地面沉降历史强 度、现状特征、变化趋势及影响规律等,还应掌握地面沉降区的影响范围及形态、沉降中心 的地理位置、主要压缩层位、各压缩层的地层结构及相对压缩量等。 c)I级地面沉降防治工程开展的地面沉降调查、监测应包括调查地质条件、地面沉降历史强 度、现状特征、变化趋势及影响规律等,掌握地面沉降区的影响范围及形态、沉降中心的地 理位置、主要压缩层位、各压缩层的地层结构及相对压缩量等,在必要的情况下还应进行地 面沉降评价,包括易发性评价、预测评价、危险性评价和经济损失评估等工作。

5.2.3地面沉降的调查与监测方法参照DZ/T0283执行。

5.2.3地面沉降的调查与监测方法参照DZ/T0283执行

T/CAGHP0262018

5.3.1地面沉降防治工程可行性研究应从技术方案、经济以及社会、环境等方面对防治工程进行分 析论证,并进行投资估算。 a)遵循防治工程目标和原则,结合当地地质条件和技术、经济条件进行。 b)对防治工程的必要性进行充分论证和评估。 c)论证工程实施的可能性,充分评估后期避让搬迁、监测预警等情况。 d)对地面沉降防治工程进行效益评估,包括工程实施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5.3.2地面沉降防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应提交相应的设计图册,设计图册应包括地理位置图、地 面沉降累计等值线图、工作部署图、各类监测设施设计图和防治设施设计图等图件。 5.3.3地面沉降防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应包括任务由来及目的、意义;工程建设的必要 性;目标任务及实现的可行性论述;技术设计的依据;地面沉降防治工程设计主要内容;项目建设单 位基本情况:投资估算与资金 分析:结论与建议等

6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网络设计

6.1.1在地面沉降防治工作区内应布设地面沉降监测网络,根据地面沉降易发程度、危险程度、当 地社会经济条件、地形地貌以及地质条件等要素确定监测网络、监测设施和监测点布设密度。 6.1.2地面沉降防治工程监测设施主要包括水准点、卫星定位系统监测点、SAR角反射器、水位监 测井、孔隙水压力监测井、基岩标、分层标。 6.1.3地面沉降防治工程防治设施主要指回灌设施

6.2地面沉降监测网络设计

城镇节水工作指南.pdf6.2.1区域性地面沉降监测网络

6.2.1.1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布设应按区域统一规划和部署进行设计、建设。各监测设施均应埋设 永久性标志(标识),并采取稳固耐久、防腐抗蚀、保持垂直稳定等保护措施。 6.2.1.2监测项目一般包括地表形变测量、土层分层沉降监测、地下水位监测、地下水采灌水量监测等。 在地面沉降发育地区,应结合区位功能和服务对象,针对地面沉降调查监测精度要求,将地面沉 降监测网络按大型、中型和小型(含重要基础设施监测网)3类进行建设。地面沉降监测网分类和监 测方法参见表8

表8地面沉降监测网分类和监测方法

T/CAGHP026—2018

T/CAGHP026—2018

表8地面沉降监测网分类和监测方法(续)

6.2.1.3大型地面沉降监测网优先考虑用卫星定位系统监测和1nSAR技未掌握全区地面沉降发 育总体特征,在重点地区少量部署水准监测剖面掌握地面沉降规律,少量布设基岩标作为监测基准, 布设分层标组开展重点地区土层分层沉降动态监测,并布设少量地下水动态监测井监控地下水位。 6.2.1.4中型地面沉降监测网主要以卫星定位系统监测和InSAR技术掌握全区地面沉降发育总 体特征为主,以精密水准测量掌握重点地区地面沉降规律为辅,并布设基岩标作为监测基准,布设分 标组开展重点地区土层分层沉降动态监测,以及地下水动态监测井监控地下水位。 6.2.1.5小型地面沉降监测网主要以精密水准测量掌握重点地区地面沉降规律为主,并布设基岩 标作为监测基准,布设分层标组开展重点地区土层分层沉降动态监测。 6.2.1.6地面沉降应采用InSAR、卫星定位系统、水准等测量技术进行监测,监测方法的选择参照 OZ/T0283执行。 6.2.1.7地面沉降监测的高程基准起算点应采用国家统一的高程系统,亦可根据监测需要采用经 国家和地方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备案的与国家高程系统相联的独立高程系统。但对于同一监测区采 用不同的监测方法应采用统一的高程系统,

6.2.2重要基础设施工程地面沉降监测网络

DLT1455-2015 电力系统控制类软件安全性及其测评技术要求6.2.2.1监测基准点布设: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