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D∕T 5242-2018 通信用光电混合缆工程技术规范.pdf

YD∕T 5242-2018 通信用光电混合缆工程技术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4.5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245233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YD∕T 5242-2018 通信用光电混合缆工程技术规范.pdf

光电混合缆敷设的一般要

5.1.2施工前应进行路由复测,丈量出准确长度。复测中对于因

外界条件变化或人为障碍的增加等因素而影响光电混合缆的敷设 安装或危及安全的段落,可对路由进行调整和修改。复测的任务 及方法应满足GB51171一2016《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第4章关 于线路路由的要求。

Q/CRCC 32806-2019 中低速磁浮交通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5.1.3线缆敷设应符合GB50168一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1.线缆型号、电压、规格、走向、路由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 2.线缆外观应无损伤。 3.线缆放线架应放置稳要,缆盘应有可靠的制动措施。 4.敷设前应按设计和实际路由合理配盘。 5.敷设前需对线缆性能进行单盘检测,线缆布放完毕,应检查 光纤是否良好,电缆馈线是否良好,端头应作密封防潮处理,不得 进水。 5.1.4敷设线缆时,在敷设前24小时内的平均温度以及敷设现 场的温度不应低王一20℃

的温度不应低于一20℃。

场的温度不应低于一20℃

径等应符合通信线路工程标准,确保通道畅通,排水良好。 5.1.6施工中应保证外护套的完整性和线缆金属部分的防腐层 完整。 5.1.7敷设应顺直,不可有明显扭绞和交叉,出线位置应准确,预 留弧长一致,并作适当的绑扎。光电混合缆的最小静态弯曲半径 和动态弯曲半径应符合4.2.3中的要求。 5.1.8在敷设安装中,应根据敷设地段的环境条件,在保证线缆 不受损伤的原则下,因地制宜地采用人工或机械敷设,并满足以下 要求: 1.主要牵引力应加在加强件(芯)上,布放线缆引力不应超过 线缆允许张力的80%,瞬间最大牵引力不得超过允许张力 的100%。 2.为防止在牵引过程中扭转损伤,牵引端头与牵引索之间应 加人转环。 5.1.9光电混合缆的增长和预留长度应结合工程实际,宜符合 表5.1.9 的规定

5.1.7敷设应顺直,不可有明显扭绞和交叉,出线位置应准确 留弧长一致,并作适当的绑扎。光电混合缆的最小静态弯曲半 和动态弯曲半径应符合4.2.3中的要求

5.1.8在敷设安装中,应根据敷设地段的环境条件,在保证线缆 不受损伤的原则下,因地制宜地采用人工或机械敷设,并满足以下 要求:

1.主要牵引力应加在加强件(芯)上,布放线缆引力不应超过 线缆允许张力的80%,瞬间最大牵引力不得超过允许张力 的100%。 2.为防止在牵引过程中扭转损伤,牵引端头与牵引索之间应 加入转环。 5.1.9光电混合缆的增长和预留长度应结合工程实际,宜符合 表 5. 1. 9 的规定,

表.5.1.9线缆预留

注:对引入建筑物,直埋电缆因地形及埋设的要求,电缆沟、隧道、吊架的上下引接,终 端、接头等所需的预留量,应按设计要求

5.1.10线缆不得系挂在避雷网或避雷带上敷设。 5.1.11光电混合缆线路在施工及维护时应由专业人员进行电压 和电流的检测。

5.1.12在下列地点,线缆应有一定机械强度的保护管或加装保

1.线缆进入建筑物、隧道,穿过楼板及墙壁处。 2.从沟道引至电杆、设备、墙外表面或屋内行人容易接近处 距地面高度3m以下部分。 3.可能有载重设备移经线缆的区域。 4.其他可能受到机械损伤的地方。 5.1.13光电混合缆敷设完成后,在线路连接前都应及时进行电 缆整体外观检查,测试导线的绝缘电阻,测试光纤单元的光纤衰

5.1.13光电混合缆敷设完成后,在线路连接前都应及时进行电 缆整体外观检查,测试导线的绝缘电阻,测试光纤单元的光纤衰 减,确保光电混合缆的现场安装敷设质量。

5.1.14光电混合缆敷设在有周期性振动的场所,应采取下列

1.在支持线缆部位设置由橡胶等弹性材料制成的衬垫 2.使线缆敷设成波浪状且留有伸缩节。

5.2光电混合缆光电分离

5.2.1光纤弯曲半径应符合4.2.3条的相关要求,光纤单元应根 据施工的实际需要预留,并与带电部分保持安全距离。 5.2.2光电分离时对光纤单元施加的拉力应作用于光纤套管,套 管剥离长度应满足盘留至ODF熔纤单元的走线距离。 5.2.3光电分离处,分离出的导线应外观无损伤、绝缘良好,应通 过绝缘软管保护,沿走线架或其他线缆固定设备布放至电源设备 接线端子处进行成端。

3光电混合缆的局内敷设安

时,应缠绕包扎阻燃带作防火处理,进线孔洞应使用防火泥堵塞, 不得渗水、漏水。

5.3.2局内敷设宜采用人工布放方式。布放时上下楼道及套

拐弯处应设专人,按统一指挥牵引,牵引中保持线缆呈松弛状态 不得出现打小圈和死弯。

5.3.3局内光电混合缆应使用尼龙扎带绑扎牢固并挂上小称

牌以便识别,标识牌上应有“高压用电,危险!”等醒目警示字样 5.3.4进线室内应选择安全的位置,线缆经过易受外界损伤的位 置时,应采取保护措施。

5.3.5局内光电混合缆经由走线架、拐弯点(前、后)应予

采用尼龙扎带或绳索,不得使用铁丝等金属线直接捆绑。上下走 道或爬墙的绑扎部位,应垫胶管,避免线缆受侧压。沿竖并布放的 光电混合缆应绑扎在加固横铁或引上线梯横铁上。线缆的布放应 整齐美观,垂直上升段应分段(段长不大于1m)绑扎,上下走道或 墙壁处应每隔50cm用尼龙扎带绑扎。

5.3.6局内光电混合缆敷设完成后,对于光电混合缆进线穿越的

5.3.6局内光电混合缆敷设完成后,对于光电混合缆进线穿越的

5.3.7局内光电混合缆预留盘圈应绑扎固定在设备机房或进

5.3.8光电混合缆进入基站机房时应从预留线孔引入或重新钻

5.4光电混合缆的管道内敷设安装

5.4.1敷设线缆前,应进行疏通,清除杂物,管道内部应无积水, 且无杂物堵塞。穿线缆时,不得损伤护层,可采用无腐蚀性的润滑 材料。

5.4.2线缆穿管口应具备一定的喇叭口,以保护线缆,线缆布放 宜采用人工敷设方式,有条件时也可采用机械牵引敷设。当采用 机械牵引敷设时,应在连接处加装防捻器,以防扭伤缆芯。

5.4.3线缆在人(手)孔内宜用颜色醒目的保护管保护。

5.4.3线缆在人(手)孔内宜用颜色醒目的保护管保护

.3线缆在人(手)孔内宜用颜色醒目的保护管保护。 .4人孔内线缆应挂有特制小标识牌,标识牌各挂一块,要求 装牢固和清晰,标识牌上应有“高压用电,危险!”等醒目警示 。

5.5.7光电混合缆引上安装时,宜穿放在引上钢管子管内,子管 应延伸至吊线下50cm处并绑扎在电杆上,顶部应做好封堵,要求 在引出处挂有特制标识牌,标识牌上有“高压用电,危险!”等醒目 警示字样

5.5.8架空光电混合缆应挂设醒目的标识牌,在标识牌上标印

“高压用电,危险!”等醒且警示字样

压用电,危险!”等醒目警示字样。

.6光电混合缆的直埋敷设安

光电混合缆的直埋敷设安装

1.直埋线缆的上、下部应铺以不小于100mm的软土或沙层, 上部应覆盖宽度不小于线缆两侧各50mm的保护板,保护板宜采 用混凝土或砖块。 2.城镇区域线缆直埋敷设时,宜在保护板上层铺设醒目标 志带。 3.城郊或空旷地带,沿线缆路径的直线每间隔100m处、转弯 处或接头部位,应竖立明显的方位标志或标桩

5.6.3光电混合缆埋深要求应符合GB51158一2015《通信线路工

5.6.4直埋敷设的光电混合缆,严禁位于地下管道的正上方或正 下方。直理光电混合缆与其他建筑物的最小净距除应符合GB 51158一2015《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中表6.2.14的规定外,还 应符合表5.6.4的规定

表5.6.4直埋光电混合缆与部分建筑设施间的最小净距

5.7.1光电混合缆线路中不应有接头,如采用接头时,必须具有 防爆性,不宜在施工现场对光电混合缆内的绝缘导线进行接续。 导线长度应符合设计规定,铜导线与光纤间应实现电气隔绝。

5.7.2光电混合缆接续前,应熟悉安装工艺资料,做好检查,安装

1.绝缘状况良好,无受潮,塑料电缆内不得进水,光纤衰减连 续、均匀。 2.附件规格应与绝缘导线、光纤单元一致,零部件应齐全无损 伤,绝缘材料不得受潮,光纤熔接材料、密封材料应符合相应规范 要求。 3.施工用机具齐全,便于操作,状况清洁,消耗材料齐备,清洁 塑料绝缘表面和光缆单元的溶剂宜满足相关工艺要求。 5.7.3光电混合线缆接续时应连续操作,缩短绝缘暴露时间,剥 切时不应损伤线芯和绝缘层。 5.7.4光电混合缆接续时应采取加强绝缘、密封防潮、机械保护 等措施。

5.7.5光纤接续的要求如下:

1.光纤接续应在光电分离后进行。 2.光纤接续应避开交通要道口,应尽量避免在转弯、桥梁等不 稳定地段设置接头。 3.光纤接续宜采用熔接法,固定接头的衰减应满足GB51158 2015《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中表6.6.1的要求。 4.光纤接续应按GB51171一2016《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 中10.1节和10.2节规定的操作要求;光缆各连接部位及工具、材 料应保持清洁,确保接续质量和密封效果。

6.1.1架挂光电混合缆的钢绞线吊线每隔300m~500m应利用 电杆拉线或避雷线接地,每隔1km左右应加装绝缘装置进行电气 断开。

6.1.2光电混合缆在出局端时和进入远端设备前,应加装相应

防雷器,防雷器的选择应符合GB50689一2011《通信局(站)防雷与 接地工程设计规范》第9章中关于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保护设 计的要求

高(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6.5节关于直流远供系统的防雷 与接地的要求,

6.1.4通信高压直流电源系统的直流输出应采用悬浮方式,正、

电混合缆的金属构件,在接头处不可作电气连通,各金属构件间也 不可作电气连通

求不低于:在光电复接箱内光缆金属构件应与光缆专用防雷接地 装置相连,然后用截面积不小于16mm²的多股铜芯电力电缆,就 近引接到机房的第一级接地汇接排或小型局站内的总接地汇 接排。

6.1.7光电混合缆的金属加强芯、屏蔽线以及金属铠装层在ODF

胶带缠扎,ODF内光缆金属加强芯固定装置应与ODF绝缘。

6.2.3光电混合缆在室外敷设过程中,每隔100m应设置醒目的

外架设的复合材料,宜采用白色底漆,并标注红色电力线标识,用 红色字体注明“高压用电,危险!”字样。 6.2.5局内光电混合缆应与其他线缆分开布放,其间距应符合表 6.2.5的规定。

6.2.5光电混合缆与其他线缆的净距

6.2.6应在以下位置且不限于以下位置装设标识牌,标识牌应 目标印“高压用电,危险!”等警示字样: 1.各局(站)内进线室、走线架、机房ODF、局(站)外引上点; 2.管道光电混合缆人(手)井内、管道接头盒上;

3.光缆剥离之后,对应光纤和导线上; 4.新建架空杆路和吊线; 5.光电混合缆在进入机房后的进线孔处、ODF/ODB成端

6.2.7标识牌悬挂到位后,设备方可加电运行

7.0.1线缆标识应清晰、正确,应选用不宜损坏的材料,标识牌的 装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标识牌规格宣统一,标识牌应能防腐,挂装应牢固。 2.标识牌上应注明线路编号,应写明光电混合缆型号、规格 起地点及线缆长度,标识牌的字迹应清晰且不易脱落。 7.0.2线缆编号宜以交换传输中心为近端,按从北向南、从东向 西顺时针方向,从01开始分段编号;也可以从布放光电混合缆的 A端开始编号,在B端结束,

8.0.1光电混合缆线路工程的验收应符合GB51171一2016《通信 线路工程验收规范》第14章关于工程验收的要求、GB50168一 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第8章关于工 程交接验收的要求以及GB51120一2015《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 工程验收规范》第9章关于工程验收的相关要求。 8.0.2光电混合缆线路工程的中继段竣工及验收测试应包括下 列内容:导线间绝缘电阻测试、环回电阻测试、导线对地绝缘电阻 测试、光纤纤序对号、中继段光纤线路衰减系数及传输长度、中继 段光纤通道总衰减、直理线路对地绝缘电阻。测试数值应满足设 计要求。 8.0.3光电混合缆线路所有应接地的接点应与接地极接触良好; 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设计要求。 8.0.4光电混合缆接地线应采用多股铜芯电力电缆,其截面积不 应小于主 04 的机定

表8.0.4电缆终端接地线截面积

8.0.5光电混合缆终端与电气装置的连接,应符合GB50149

8.0.5光电混合缆终端与电气装置的连接,应符合GB50149《电 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

本规范条文中执行有关严格程度的用词,采用以下写法。 A.0.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面词采用“严禁”。 A.0.2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A.0.3 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 反面词采用“不宜”。 A.0.4 表示允许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月 “可”。

GB 50217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 GB 5016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689 《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GB 51120 《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验收规范》 GB 51158 《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 GB 51171 《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 GB/T 29839 《额定电压1kV(U㎡=1.2kV)及以下光纤复合 低压电缆》 GB 51194 《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 GB 51215 《通信高压直流电源设备工程设计规范》 GB/T18380.35 《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35部 分:垂直安装的成束电线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 验C类》 GB/T18380.12 《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12部 分:单根绝缘电线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验1kW 预混合型火焰试验方法》 GB/T 17651.1 《电缆或光缆在特定条件下燃烧的烟密度测定 第1部分:试验装置》 GB/T 17651.2 《电缆或光缆在特定条件下燃烧的烟密度测定 第2部分:试验步骤和要求》 GB/T17650.2 《取自电缆或光缆的材料燃烧时释出气体的试 验方法第2部分:用测量pH值和电导率来测 定气体的酸度》 GB 50149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验收规范》

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

通信用光电混合缆工程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CommunicationOptical andElectricalHybridCablesEngineering

本规范是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5年第三 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工信厅科【2015】115号)的要求进 行制定的。 在本规范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认真总 结了工程建设的经验和出现的问题,针对建设市场的现状,广泛征 求行业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并参考了国内外相关标准规定的 内容。 《通信用光电混合缆工程技术规范》制定后,将有效指导采用 光电混合缆方式进行远端供电和信号传送的线路工程,保障项目 实施的科学性、安全性、规范性。

1总则 37 2术语和符号 38 2.1术语 38 3系统组成·….. 42 4工程设计 43 4.1设计基本原则 43 4.2光电混合缆的性能要求 .. 43 施工要求 .. 46 5. 1 光电混合缆敷设的一般要求 . 46 5. 7 光电混合缆接续 46

5.1光电混合缆敷设的一般要求 46 5.7光电混合缆接续 ........................... 46

1.0.1随着分布式基站、小型基站、WiFi、视频监控等通信建设量 的稳步增长,末端网元的引电难度越来越大,近年来,采用光电混 合缆方式为上述站点进行远端供电和信号传送,成为重要的建设 模式。目前除无线射频拉远、接入网用光电混合缆有相关的产品 规范外,国内外直(交)流远程供电系统工程建设规范处于空白,为 更好地指导和规范通信工程建设,有必要编制该规范。 光电混合缆是一种适用于通信接入网的新型线缆,它将电缆 单元(绝缘导线)和光纤单元集合在一起,可一次同步解决通信设 备供电和信号传输的问题,光电混合缆适用于以下场景: 1.移动通信网络建设中分布式组网场景,如城市密集中心无 线覆盖、道路沿线拉远覆盖、农村覆盖、室内分布、WLAN、视频监 控综合接人等; 2.无人值守、用户分布分散、运行维护困难的场景; 3.其他通信设备就近取电困难或电源不稳定、可靠性不足的 场景。

当的标记加以识别。 (4)内部的外露可导电部分不应连接到保护电路上,即外露可 导电部分应不包括在使用保护电路的防护措施中,这同样适用于 内装电器元件,即使它们具有用于连接保护导体的端子。 (5)如果外壳上的门或覆板不使用钥匙或工具就能够打开,则 应配备使用绝缘材料的挡板,此挡板不仅可以防止非故意触及可 接近带电部分,也可防止触及仅在覆板打开后可接近的外露可导 电部分,此挡板不使用工具应不能被移动。 12.若断电后还可能存在稳态接触电流和电荷,则要求装有警 示牌。 13.对开关器件和元件的要求如下: (1)对固定式部件,主电路应只能在断电的情况下进行接线和 断开。 (2)可移式部件的设计应使其电气设备能够安全地与带电的 主电路断开或连接。 (3)装人配电单元中的开关器件和元件应符合相关的国家 标准。 14.内部电路和连接的要求:母线(裸的或绝缘的)的布置应使 其不会发生内部短路。 (1)母线应至少符合资料中关于短路耐受强度的等级,并且应 使其至少能够承受母线电源侧保护器件限定的短路应力。 (2)辅助电路的设计应考虑电源接地系统,并保证接地故障或 带电部分与外露可导电部分之间的故障不会引起非故意的危险 操作。 (3)正常的温升、绝缘材料的老化和正常工作时产生的振动不 应造成载流部件的连接有异常变化

(4)载流部件之间的连接应保证有足够和持久的接触压力。 (5)主母线与各个SCPD之间导体总长度不应超过3m。 15.光电复接箱的电路应能承受相应的工频耐受电压,任何电 路的额定绝缘电压应等于或高于其最大工作电压。当过压情况要 求主电路连接浪涌保护器(SPD)时,应对此浪涌保护器进行保护以 防止不可控的短路情况。 16.光电复接箱和它的电路在特定条件下应能够承载其额定 电流。 17.光电复接箱应能够耐受不超过额定值的短路电流所产生 的热应力和电气应力。 18.应满足19英寸光纤单元子框安装和操作的空间,光纤的管 锂和保护装置结构设计应满足纤芯、尾纤弯曲半径不小于30mm,对 于符合YD/T1954《接入网用弯曲损耗不敏感单模光纤特性》规定 的弯曲损耗不敏感光纤,弯曲半径不小于15mm。有熔纤功能的 区域或模块应便于光纤的熔接、安装和维护等操作

3系统组成3.0.1通信用集中远程交/直流供电系统由局端交/直流电源设备、局端换流设备、光电混合缆、远端逆变/换压电源设备、配电单元和接地等部分组成。局端(机房内)远端交流配电箱48V直远供换远流电源压电源供设备配电系统远端电光电混合缆源设备信设传输设备图1通信用集中远程交/直流供电系统图通信设备用电类型主要分为交流和直流两种。交流用电设备额定电压等级主要为220V:直流用电设备额定电压等级主要分为48V、240V、336V等。光电混合缆用于连接局端供电、通信设备的输出口与远端供电、通信设备的输入口,用于电能和信号的传输。.42:

4.1.2光电混合缆的敷设距离可参考表1,选用的光电混合缆中 的导线线径应能同时满足RRU设备供电的载流量和压降要求,

表1光电混合缆建议敷设距离

4.2.3最小弯曲半径的补充说明

4.2光电混合缆的性能要求

非铠装型电缆:阻燃型为电缆外径的6倍,耐火型为电缆外径 的12倍。 铠装型电缆:电缆外径的20倍。

4.2.7当用户需要时,应能通过GB/T18380.35《电缆和光缆在

4.2.7当用户需要时,应能通过GB/T18380.35《电缆和光缆在

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35部分:垂直安装的成束电线电缆火焰 垂直蔓延试验C类》规定的C类成束燃烧试验。在电气化铁路、隧 道、楼内、综合管廊、机场、地铁站等公共场所或地下空间,用户可 能会有更高的阻燃要求,

4.2.8光电混合缆中电能输送导线的截面积选取原则如下

1.光电混合缆中电能输送导线的截面积应按负载额定容量 选择。 2.通信用交流中心线应采用与相线截面积相等的导线。 3.线路的电压损失应满足用电设备正常工作及启动时端电压 的要求。 4.当满足电压要求,选取直流放电回路的导线时,直流放电回 路全程压降值应符合以下规定:48V电源不应大于3.2V;24V电 源不应天于2.6V;240V、336V电源不应天于12V。 5.接地导线宜采用铜芯导线,在沿海等有盐雾腐蚀的环境条 件下,应采用铜芯导线。机房内的导线应采用阻燃电缆或耐火 电缆。 6.直流电源馈线应按远期负荷确定,当近期负荷与远期负荷 相差悬殊时,设计时应考虑将来扩装条件。 7.光电混合缆内电力导线输送电力时,不应对同一缆内的光 缆信号有干扰。 8.直流导线截面积应按电缆长期充许载流量、回路充许电压 降计算选择,取其较大值,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电缆长期充许载流量不应小于计算电流量。 (2)回路允许电压隆计算截面积应按式1计算确定,

DB32/T 3752-2020 江苏省装配式建筑综合评定标准Seac= p U. 2LIca

式中,Scac为回路允许电压降计算截面积(单位为mm");o为电阻率 (单位为2·mm²/m);L为电缆长度(单位为m);Ica为计算电流 (单位为A);△U。为回路允许的最大电压降(单位为V)。

5.1.8光电混合缆由于硬度较大,盘留比较困难,宜采用“多点少 盘”的预留方法。

5.7.1由于目前国内暂无通信用光电混合缆专用接头盒产品标 准,无法评估其性能,且光电混合缆主要适用于分布式基站、拉远 接入等场景,接入距离较短,因此现阶段不建议在施工现场环境下 对光电混合缆的绝缘导线进行接续

准,无法评估其性能,且光电混合缆主要适用于分布式基站、拉远 接入等场景,接入距离较短,因此现阶段不建议在施工现场环境下 对光电混合缆的绝缘导线进行接续。 5.7.2如需对光电混合缆进行接续,工程中选用的接头盒除应满 足YD/T814.2《光缆接头盒第二部分:光纤复合架空地线接头 盒》的相关要求,还应以满足下列设计要求为宜。 1.光电混合缆专用接头盒应包含壳体、电力接续保护件、光纤 接续保护件、光电背板、密封装置、紧固装置等。 2.壳体应具备安装地线的引出装置,用于将中间接续附件及 OPLC中光传输单元的金属件引出接地。 3.壳体应可设置安装检测插件的接口,检测设备可插人检测 电缆的运行情况。 4.电力接续保护件中的金属压接型连接管应满足GB/T14315 《电力电缆导体用压接型铜、铝接线端子和连接管》规定的要求,材 质与导体相同,并应与导体标称截面积相对应

5.7.2如需对光电混合缆进行接续DB37/T 3846-2019标准下载,工程中选用的接头盒除应满

5.电力接续保护件中的绝缘保护套管不得低于GB/T4109《交流电压高于1000V的绝缘套管》规定的第I系列3.5kV或第Ⅱ系列3.6kV的等级要求,并适合安装。6.光纤接头保护件留存熔接的光纤,同时确保光纤在任何位置的曲率半径不应小于30mm。7.光电背板应具备将光电隔离、为光纤提供隔热保护的功能。8.密封装置应符合JB/T4127.1《机械密封第1部分:技术条件》的规定。9.紧固装置应提供抗拉、抗扭特性,保护所夹电缆在附件内的接头不受损伤。10.光电混合缆专用接头盒还需满足相关的耐压、密封、机械等性能要求。5.7.5光纤接续适用于光电混合缆光纤单元与普通光缆对接的场景,如高铁沿线的覆盖、狭长山谷的信号拉远等场景,只有一处或几处拉远节点需要远程供电,如图2所示。光电分离处光电混合缆光纤单元与其他通信光缆接续点局端机房通信光缆绝缘光光电混合缆纤导线单元远端电通信市电远端电通信供电源设备设备设备源设备设备远端设备远端设备图2光纤接续适用场景示意图.47:

统一书号:155635·291 定价:25.00元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