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BT 112-2014 能源管理体系 化肥和甲醇企业认证要求.pdf

RBT 112-2014 能源管理体系 化肥和甲醇企业认证要求.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0.5 M
标准类别:环境保护标准
资源ID:240304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RBT 112-2014 能源管理体系 化肥和甲醇企业认证要求.pdf

GB/T233312012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主要生产系统mainproductionsystem 从原料经计量离开原料仓库开始到产成品包装入库为止的有关工序组成的完整工艺过程和设备。 3.2 辅助生产系统auxiliaryproductionsystems 为生产系统工艺装置配置的过程、设施和设备。包括供配电、机电、机修、供水、供气/汽、采暖、制 冷、仪表、厂内原料场地、成品仓库以及安全、环保装置。 3.3 附属生:产系统subsidiaryproductionsystems 为生产系统专门配置的生产指挥系统(厂部)和厂区内为生产服务的部门和单位。包括办公室、操 作室、休息室、更衣室、浴室、中控室、分析室、成品检验、材料及配件加工处理等。 3.4 余热余压 wasteheatandpressure 企业生产过程中释放出来多余的副产热能、压差能,这些副产热能、压差能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

4化肥和甲醇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要求

4.2.1.1最高管理者应符合GB/T23331—2012中4.2.1的要求。

2.1.2最高管理者应确保企业: 建立能源管理机制,完善能源管理网络; b 设立能源管理岗位2015甬SS-02 宁波市地源热泵系统建筑应用技术导则,配备具有能源管理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人员; C) 采用先进的能源管理模式、工艺技术、设施设备; d)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及相关的激励性政策和约束机制。

4.2.2.1管理者代表应符合GB/T233312012中4.2.2的要求。 4.2.2.2管理者代表应具有以下方面的职责和权限: a 完善能源管理制度,对相关的职责和权限做出规定,包括:日常能源管理、用能结构与用能状况 分析、能源统计分析、能源报表、能效对标等; b) 预测企业用能趋势,识别节能机会; c)组织实施能源评审,组织编制能源利用状况报告,负责相关外部联络等,

4.2.2.1管理者代表应符合GB/T23331一2012中4.2.2的要求。 4.2.2.2管理者代表应具有以下方面的职责和权限: a 完善能源管理制度,对相关的职责和权限做出规定,包括:日常能源管理、用能结构与用能状况 分析、能源统计分析、能源报表、能效对标等; 预测企业用能趋势,识别节能机会; 组织实施能源评审,组织编制能源利用状况报告,负责相关外部联络等。

a)应体现国家循环经济、清活生产及节能减排的要求 b)应体现上级单位的能源管理要求(适用时)。

企业应符合GB/T233312012中4.4.1的要求

4.4.2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4.4.2.1企业应符合GB/T23331一2012中4.4.2的要求。 4.4.2.2及时收集、识别适用的国家、行业、地方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应包括国家产业政策,国家 鼓励、限制、淘汰的生产工艺、用能设备等相关规定和要求,参见附录B。 4.4.2.3确保适用的国家、行业、地方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处于最新状态,并传递或传达到相关层 次、部门及相关方,使这些要求能够在能源管理活动中加以应用。

4.4.2.1企业应符合GB/T23331一2012中4.4.2的要求。 4.4.2.2及时收集、识别适用的国家、行业、地方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应包括国家产业政策,国家 鼓励、限制、淘汰的生产工艺、用能设备等相关规定和要求,参见附录B。 .4.2.3确保适用的国家、行业、地方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处于最新状态,并传递或传达到相关层 次、部门及相关方,使这些要求能够在能源管理活动中加以应用,

4.4.3.1企业应符合GB/T233312012中4.4.3的要求。 4.4.3.2企业应识别、评价对能源使用和消耗有重要影响的设施、设备、系统、过程、操作规范和其他相 关变量,收集相关数据。能源评审所需的信息应包括以下内容: a 能源管理机制,包括机构设置、职责权限、能源管理制度、人员配备等。 b) 用能结构和用能系统,包括能源结构、生产工艺类型、主要用能设备及能源介质系统(水、电、 气/汽、冷、热系统)、主要用能过程等;分析工艺过程、判断工艺和设备匹配的合理性、生产系统

3.1企业应符合GB/T23331—2012中4.4.3的要求。 3.2企业应识别、评价对能源使用和消耗有重要影响的设施、设备、系统、过程、操作规范和其 量,收集相关数据。能源评审所需的信息应包括以下内容: a)能源管理机制,包括机构设置、职责权限、能源管理制度、人员配备等。 b) 用能结构和用能系统,包括能源结构、生产工艺类型、主要用能设备及能源介质系统(水、 气/汽、冷、热系统、主要用能过程等:分析工艺过程、判断工艺和设备匹配的合理性、生产系

4.4.3.1企业应符合GB/T23331—2012中4.4.3的要求。

与能源供应系统的匹配性(参见附录A)。 c 识别主要生产系统影响能源使用的相关变量,评价对能源使用的影响,应包括: 1)能源、原辅材料及中间产品质量参数。应包括煤/天然气的低位发热量、合成精制气杂质 含量、催化剂活性及寿命、动力蒸汽压力等级、动力电功率因数、合成精制气杂质含量、液 氮和粗甲醇组成杂质含量、磷矿石中五氧化二磷含量等。钾肥可包括钾石盐矿中氧化钾 含量、光卤石纯度、苦卤的比重或波美度等。 2) 生产过程中影响能源使用的工艺参数、环境参数及其他相关因素(包括直接测量或模型计 算)。应包括:原料煤碳转化率、煤气化的碳转化率、天然气甲烷转化率、炉渣残炭含量、粗 煤气有效气(CO十H2)含量、气化耗氧比、蒸汽分解率、单位煤耗比、单位产气量、变换水 汽比、合成气H2/N2比、H2/CO比、精制气杂质含量、氨和甲醇反应净值、脱硫、变换、脱 碳净化度,溶液吸收能力,合成净值、氮利用率、各系统压力、温度;反应温度(应包括气化 温度、变换温度、合成温度、蒸馏温度等)、压力、吸热过程和放热过程平衡常数、生产负荷、 合成氮利用率及成品耗损率、工艺技术路线、自动化水平; 3车 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含废物的处理)相关参数。应包括管网蒸汽压力、锅炉燃 烧空气系数、烟气过氧量及排烟温度等; 4) 反应热、余热余压、循环水浓缩倍率等。应包括合成驰放气、副产蒸汽、高压蒸汽差压位 能、锅炉排污热水、循环水净排污水、吹风气、造气炉渣等; 5 副产品利用情况。包括硫磺、杂醇油等。 d 生产管理对能源消耗的影响情况,可包括:均衡生产、台时产量、设备运转率、设备完好率、开 停机次数、空载率等。 e 能源计最器具配备情况。 人员对能源消耗的影响情况。 g 能耗现状及能源绩效水平的评审,如单位产品综合能耗、能耗定额究成情况、重点工序单耗 等,主要耗能设备设施的能源使用或转换效率。 h) 现有国家、行业、地方对先进的节能技术和淘汰落后.I艺设备、技术等的规定(参见附录B)。 4.3.3在收集数据的基础上,分析各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中在过去、现在能源使 和能源消耗状况,识别改进能源绩效的机会,应包括:能源转化效率、能源损耗、能源浪费、系统匹配情 、余热余压等循环梯次利用、设备运行效率及节能指标、生产工艺节能参数、生产原料的影响、人员能 影响等。

4.4.4.2企业应根据能源评审结果,建立相应的能源基准。 4.4.4.3企业应明确能源基准的范围、边界,参照自身在正常生产状态下一定时期的能源消耗和能源效 率的合理值,在各层次(包括机台、班组、车间、系统)建立相互关联的能源基准,并通过与能源基准的对 比测量能源绩效的变化。能源基准可以是平均值或累计值。 4.4.4.4企业建立的能源基准应能与能源消耗和能源效率的计量、统计、分析系统相匹配,并规定统计 计算准则。 4.4.4.5当能源结构、产品结构、生产工艺、管理水平和手段、产能规模、设备改造或更新、生产场所等方 面发生变化时,企业应对能源基准进行调整。

4.4.5能源绩效参数

4.5.2企业应根据能源评审结果,建立相应的能源绩效参数。 .5.3企业应针对重点耗能设备、工序、能源种类等识别并设置影响能源绩效的参数。能源绩效参数 为直接测量,也可通过计算获得: a)企业层面的参数,应包括企业综合能耗、单位产品能耗(吨产品耗煤、气、水、电、汽、综合能耗 等)、工序能耗等。 b) 能源介质系统的参数,应包括热电联产综合效率、余热余压回收利用效率、电力系统的功率因 数、水系统的循环倍率等; C) 主要用能装置的工艺参数,应包括以下内容: 天然气转化:压力、温度、水碳比等; 加压煤气化:有效气含量、比氧耗、比煤耗、蒸汽消耗、电耗等; 煤气化:气体成分、煤耗、电耗、氧耗等; 一变换:进出口气体成分、一氧化碳转化率、蒸汽消耗等; 氨合成:进口氢氮比、合成系统压力、合成塔氨净值、电耗、蒸汽消耗等; 尿素装置:合成系统压力、温度、氨碳比、氨耗、蒸汽消耗、电耗等; 甲醇精馏:蒸汽消耗等。

4.4.6能源且标、能源指标与能源管理实施方率

4.4.6.1企业应符合GB/T23331—2012中4.4.6的要求。 4.4.6.2企业应根据能源评审结果,建立相应的能源目标指标和(或)能源管理实施方案,确定运行控制 借施。 4.4.6.3企业制定目标和指标应满足国家、行业、地方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包括能源消耗 限额的规定等),并参考国内外同行业/企业先进水平。 4.4.6.4对可以单独能源核算的部门、系统、过程、设施、设备或工作岗位等分层次建立能源目标和指 标。可包括综合能耗及单耗、单位产值能耗(工业总产值或工业增加值)、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工序能 耗等。 4.4.6.5企业制定的能源管理实施方案,应根据行业和自身特点,参考行业最佳节能实践。能源管理实 施方案可以是能源系统优化、设备改造设计方案、工艺技术改造项目、设备设施施工措施、与能源有关的 设备大修、管理措施等。能源管理实施方案还应包括对实施结果的验证方法(参见附录C)

4.5.2能力、培训与意识

4.5.2.1企业应符合GB/T23331一2012中4.5.2的要求。 4.5.2.2企业应根据能源方针和目标,在教育、培训、技能或经验方面作出规定,确保主要用能人员的能 力满足要求,主要用能人员可包括:节能管理人员,工艺管理人员,技改项目负责人,生产计划调度人员, 能源及耗能设备采购人员,设备管理人员,重点耗能设备、设施、系统、过程操作人员,能源统计人员,能 源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等。能源管理岗人员应获得国家、行业和地方要求的相应资格之一。 4.5.2.3企业应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识别在岗员工、转岗员工、新员工、代表企业的员工等培训需 求,实施继续培训和入职培训。培训可包括以下内容: a)节能法律法规、政策、标准:

b)能源管理体系标准及体系文件; c)用能设施设备操作规程; d)能源计量、统计知识; e)节能技术等。 4.5.2.4定期评价与主要能源使用相关的人员的能力,并根据评价结果,对不符合要求的岗位人员采取 措施,以确保其具备所需能力。 4.5.2.5当能源设备、设施或工艺技术、节能技术、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发生变更或更新 时,应识别培训需求并实施,

4.5.3.1企业应符合GB/T23331—2012中4.5.3的要求。 4.5.3.2当能源绩效纳入企业考核机制时,对考核的过程及结果应予以内部沟通。 4.5.3.3当企业决定与外部交流,或能源主管部门、股东方等有要求时,企业应规定对外交流的内容、方 式,并予以实施。

4.5.4.1文件要求

4.5.4.2文件控制

能源储运、能源转换管理

能源储运、能源转换管理

.5.6.1企业应付G 4.5.6.2在新建和改进设施、设备、系统和过程的设计时,企业应确保设计上包括下述方面: a) 所使用能源的种类、经济性、质量、环境影响及可获得性; b) 各系统和设备的匹配性; C) 生产过程中的反应热及余热余压的利用; d 借鉴最佳节能实践与经验,优先采用节能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能源、可再生能源、自 动化控制技术等。 4.5.6.3企业在产品和过程设计阶段应进行用能评估。

4.5.7能源服务、产品、设备和能源的采购

7.2化肥和甲醇企业应对能源绩效有重大影响的能源、设备、产品、能源服务的采购过程进行控制。 a 能源采购:化肥和甲醇企业应制定并执行能源采购制度,明确能源质量的要求,能源入库时进 行能源质量的检验和数量的验证。采购能源可包括煤炭、天然气、电等。 b)主要用能设备采购:主要用能设备更新时应优先选择节能型设备设施。 c 产品采购:企业应识别对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有较大影响的产品及质量参数,明确相关采购要 求,并进行进货检验或验证。应包括化工原料、中间体(半成品)、催化剂、助剂等。 能源服务的采购:应包括能源系统和主要耗能设备设施的清洗、检测、维修维护、合同能源管 理、能源测试、能源诊断、能源规划等。 可行时,企业可选择合同能源管理、能源测试、能源诊断等节能服务。

4.6.1监视、测量与分析

4.6.1.1企业应符合GB/T23331一2012中4.6.1的要求。

6.1.1企业应符合GB/T23331一2012中4.6.1的要求。 6.1.2。企业应建立、实施、保持对主要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用能情况定期监补 量和分析活动。监视和测量对象应包括: a)能源目标、指标实现情况;

b)能源绩效参数的运行情况; c: 余热余压和废料的利用情况; 为满足国家节能(量)要求而分解的能源消耗指标(适用时)。 4.6.1.3 企业应按照GB17167、GB/T21367的规定,配备相应的能源计量器具,并对其进行合理使用、 管理和维护。 4.6.1.4企业应编制监视和测量计划,计划应包括监测对象、频次、工具、方法等。 当影响能源绩效测量结果的物料和过程产品的数量采取设备计量之外的方法进行测量时,企业应 确定测量的方法,确定对其准确度进行验证的方法并实施验证。 4.6.1.5企业应对能源目标、指标和能源管理实施方案的实现情况、各层次的用能状况的监视和测量结 果进行分析,以确定体系运行效果及需纠正或改进的领域。 4.6.1.6企业应确定能源统计和分析方法,分析方法包括:对比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平衡分析法、结构 分析法等。

当影响能源绩效测量结果的物料和过程产品的数量采取设备计量之外的方法进行测量时,企业 测量的方法,确定对其准确度进行验证的方法并实施验证。 1.5企业应对能源目标、指标和能源管理实施方案的实现情况、各层次的用能状况的监视和测量 行分析,以确定体系运行效果及需纠正或改进的领域。 1.6企业应确定能源统计和分析方法,分析方法包括:对比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平衡分析法、结 行法等。

.6.2.1企业证付合GB/123331

4.6.3能源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

4.6.4不符合、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4.6.4不符合、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企业应符合GB/T23331—2012中4.7.1的要

4.7.2管理评审的输入

4.7.3管理评审的输出

企业应符合GB/T233312012中4.7.3的要求。

A.1.1.1化肥企亚

RB/T1122014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化肥和甲醇企业能源管理基本情况

本标准所称化肥企业包括氮肥(含合成氨)、磷肥、钾肥和复合/复混肥企业。本附录以氮肥企业 为例。 在化肥行业中,氮肥行业节能潜力最大,在国家发改委确定的全国年综合能耗超过18万t标准煤 的1008家重点耗能企业中,氮肥企业占到165家。氮肥是中国农业消费最多的一种化肥,我国氮肥种 类主要包括尿素、硝铵、碳铵、硫铵等品种,其中尿素是主要品种,占中国氮肥总消费量的60%以上。 尿素生产的主要原料是合成氨。合成氨生产工艺按主要原料不同,可分为气头、煤头以及油头三科 工艺路线。目前我国氮肥企业以气头和煤头为主。国际上氮肥生产主要以天然气为原料,约占到全球 氮肥总产量(除中国)85%。而我国氮肥行业受我国富煤少油缺气的能源结构影响,主要以煤为主。到 2012年底,我国氮肥企业共有393家,合成氨产能6730万t,尿素产能7130万t,其中以无烟煤为原料 的产能3603万t,占50.5%;以非无烟煤为原料的产能1319万t,占18.5%,以天然气为原料的产能有 2090万t,占29.3%;以焦炉气为原料的产能118万t,占1.7%。合成氮产能规模大于30万t的有 82家,产能合计3708万t,占55.1%,尿素产能规模大于50万t的57家,产能合计4170万t,占 58.4%。2012年,我国以无烟煤为原料合成氨综合能耗约为1430kgcc/t,以烟煤为原料合成氨综合能 耗约为1442kgce/t,以褐煤为原料合成氨综合能耗约为1936kgce/t,以天然气为原料约为 1063kgce/t。

A.1.1.2甲醇企业

我国甲醇生产原料结构趋向煤的利用。2011年我国甲醇总产能中65%是煤制甲醇,其中主要生产 工艺分为固定床间歇气化和连续加压气化两种工艺路线。中、小氮肥联醇工艺主要是前者,大型甲醇企 业生产工艺主要是后者。2011年,我国以无烟煤为原料的甲醇综合能耗约为1348kgce/t,以烟煤(包 括褐煤)为原料甲醇综合能耗约为1640kgce/t,以天然气为原料甲醇综合能耗约为1260kgce/t

化肥和甲醇企业能耗种类主要有:一次能源(煤、石油、天然气)、二次能源(电、蒸汽、水)。 采用国产设备生产合成氨、氮肥的企业,主要耗燃气、耗煤的设备是锅炉和煤气发生炉,主要耗电设 备是压缩机和循环机,其耗电量约占全厂设备用电量的80%以上

A.2典型产品工艺流程

A.2.1合成氮和尿囊

A.2.1.1以煤为原料生产合成氨和尿素的典型工艺流程包括图A.1、图A.2所

2.1.1以煤为原料生产合成氨和尿素的典型工艺流程包括图A.1、图A.2所示。

RB/T 112—2014a)无烟块煤或型煤原料固定床气化炉工艺流程(见图A.1)。无烟煤固定床造气炉脱硫压缩蒸汽液氨贮罐压缩铜洗或醇烃化压缩CO2压缩尿素合成高压汽提NH压缩蒸发分解回收造粒成品包装图A.1无烟块煤或型煤原料固定床气化炉工艺流程b)烟煤或褐煤原料气流床加压气化炉工艺流程(见图A.2)。硫收烟煤或福煤气流床气化炉耐硫变换冷法净化脱酸性液氨贮罐氨氮合成压缩液氮洗CO2CO,压缩尿素合成高压汽提NH压缩蒸发分解回收造粒成品包装图A.2烟煤或褐煤原料气流床加压气化炉工艺流程A.2.1.2以天然气为原料生产合成氨和尿素的典型生产工艺流程包括但不限于图A.3。10

RB/T 112—2014A.2.4.2典型氯化钾生产工艺流程包括但不限于图A.7。水冷分解含钠光卤石浮选及分离尾盐料浆粗钾泡沫真空过滤高镁母液滤饼洗涤水洗涤料浆离心分离精钾母液精钾干燥水成品氧化钾图A.7氯化钾生产工艺流程A.3主要工序和耗能设备系统氮肥耗能最高,以氮肥行业为例,其主要能耗工序有气化,变换(老的固定床造气工艺),净化、压缩,合成,精馏、造粒、尿素循环回收工序等。主要耗能生产设备包括:造气炉/气化炉,中变炉,低变炉,脱硫/脱碳泵,合成器及CO2压缩机,高压液氨/甲铵液泵、氨合成塔,尿素合成塔,蒸发器,造粒塔等;主要耗能辅助系统设备设施有空分/空压站、冷冻站、锅炉房、循环冷却水系统、全厂通风采暖系统、供水系统中水泵、风扇鼓风机等。A.4国家的产业政策导向要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明确提出淘汰半水煤气氨水液相脱硫、天然气常压间歇转化工艺制合成氨、一氧化碳常压变化及全中温变换(高温变换)工艺、没有配套硫磺回收装置的湿法脱硫工艺,没有配套建设吹风气余热回收、造气炉渣综合利用装置的固定层间欧式煤气化装置。2012年工信部发布《合成氨行业准人条件》,要求新建合成氮生产装置,单系列生产规模应不低于1000吨/日(综合利用和联产项目除外),造气炉按需设置。新建合成氨生产装置应采用先进技术和装备,鼓励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技术。以煤为原料的新建合成氨装置应采用连续气化工艺。鼓励现有企业开展以原料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节能、环保和安全为目的技术改造。现有固定层间歇式煤气化工艺应全部配套建设吹风气余热回收、造气炉渣综合利用装置。淘汰天然气常压间歇转化13

RB/T 1122014

2011年工信部发布《磷铵行业准人条件》,要求各磷肥主要生产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资源、能源 状况和市场需求情况,制定磷复肥行业发展规划,引导本地区磷复肥行业有序发展,抑制盲目扩张。三 年内,原则上不再新建或扩建湿法磷酸及配套的磷酸一铵、磷酸二铵装置(按照区域规划搬迁项目除 外)。新建和改扩建磷酸及配套的磷铵生产企业,必须符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总体规划和磷复肥 行业发展规划,必须符合国家及各级政府制定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或污染防治规划,准 入条件同时规定了新建或改扩建磷铵及配套 段装置的综合能耗指标,现有湿法磷酸及配套的磷酸一 铵、磷酸二铵装置,其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应满足的指标

化肥和甲醇企业能源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及要求文件清单

39.《关于加强方家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发改环资L2012J3787号) 40.关于清理对高耗能企业优惠电价等间题的通知(发改价格[2010]978号) 41.关于建立GDP能耗指标公报制度的通知(发改环资[2005J2584号) 42.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实施方案(发改环资[2008]1390号) 43.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工信部2011年版) 44.《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第一批)(工信部2009年第67号)》 45.《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第二批)(工信部2012年第14号)》 46.节能机电设备(产品)推荐目录工信部(2009第一批) 47.节能机电设备(产品)推荐目录工信部(2010第二批) 48.节能机电设备(产品)推荐目录工信部(2011第三批) 49.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家能源局2012.8.10实施) 50.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财政部税务局发改委2008版) 51.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财政部税务局2008版) 52.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商务部令2007年第8号) 53.单位GDP能耗统计指标体系实施方案(商务部2008) 54.单位GDP能耗监测体系实施方案(商务部2008) 55.单位GDP能耗考核体系实施方案(商务部2008) 56.《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11]115号》 57.《淘汰落后产能中央财政奖励资金管理办法印发(财建[2011]80号》 58.《节能技术改造财务奖励资金管理办法(财建[2011]367号2012年第14号)》 59.《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2009第116号)》 60.能源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2010.11.1) 61.《合成氨行业准人条件》(工信部2012年) 62.《磷铵行业准人条件》(工信部2011年) 63.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2011) 64.GB/T1028—2000 工业余热术语、分类、等级及余热资源量计算方法 65.GB/T25872009 热设备能量平衡通则 66.GB/T2588—2000 设备热效率计算通则 67.GB/T2589—2008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68.GB/T3484—2009 企业能量平衡通则 69.GB/T3485—1998 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 70.GB/T3486—1993 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 71.GB/T3794—1996 企业能量平衡技术考核验收标准 72.GB/T4272—2008 设备及管道保温技术通则 73.GB/T6421—1986 企业能流图绘制方法 74.GB/T6422—2009 企业能耗计量与测试导则: 75.GB/T7119—2006 评价企业合理用水技术导则 76.GB/T8174—2008 设备及管道保温效果的测试与评价 77.GB/T8222—2008 企业设备电能平衡通则 78.GB8871—2001 交流接触器节电器 79.GB/T11790—1996 设备及管道保冷技术通则 80.GB/T12452—2008 企业水平衡与测试通则 81.GB12497—2006 三相异步电动机经济运行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化肥和甲醇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应用示例

企业在进行能源评审时,应识别出是否有正在使用的国家限制使用或淘汰的耗能设备,制定更新替 换的方案,并按计划进行更换,主要有固定床间歇煤气发生炉,能效低不达标的用能设备,小型自备热电 站,高压甲醇工艺,效率低的压缩机和泵设备等。 企业在识别改进能源绩效的机会时包括以下相关节能技术: 设计优化工艺技术包括但不限于改进锅炉热力系统提高蒸汽压力参数; 淘汰低效燃煤蒸汽锅炉; c) 采用新的高效节能洁净煤气化技术; d) 低压合成; e) 高效低耗动力设备; f) 低温位余热、压差位能回收技术; 自控水平和优化模拟系统等,

C.1.2能源管理体系策划与能源评审示例

C.1.2.1能源评审输入信息

能源评审输人信息包括: a)工艺流程 该企业以天然气为原料生产合成氨,再用氨生产尿素,见图C.1。 b) 主要能源种类 企业的用能种类主要有天然气、电能、蒸汽,耗能工质主要有水、氮气、压缩空气等。根据统计 期企业财务报表,企业外购能源占企业物耗成本分别为:天然气占86.26%,蒸汽占10.43%, 电能占3.39%。

能源评审输人信息包括: a)工艺流程 该企业以天然气为原料生产合成氨,再用氨生产尿素,见图C.1。 b) 主要能源种类 企业的用能种类主要有天然气、电能、蒸汽,耗能工质主要有水、氮气、压缩空气等。根据统计 期企业财务报表,企业外购能源占企业物耗成本分别为:天然气占86.26%,蒸汽占10.43%, 电能占3.39%。

表C.1主要用能设备统计表

能源种类主要包括天然气、蒸汽以及电力。企业生产所需天然气、蒸汽、电力等能源为外 供,水源通过自备水厂取水。 能源分配传输管线布局较为合理,由企业机电人员负责对企业全部管网进行维护,定期 巡检。 各车间充分实现了天然气、电的合理性利用,生产及冷却用水循环使用,配备了能源计量 器具,计量各车间的能源消耗总量。 在配合停气检修开停车过程中,企业通过优化运行杜绝天然气放空,减少蒸汽消耗,严格 控制氮气使用,充分利用事故池废水补充消防水管网,节约的天然气、蒸汽、电等资源。 3) 能源计量状况 企业组建了能源管理机构和管理网络,建立健全了能源消耗情况原始台账、统计报表,并 对各类统计数据及报表实行统计管理。 根据能源内部流动的过程及特点,企业按照能源购入贮存、加工转换、输送分配和最终使 用四个环节设置,对各工序及车间主辅生产系统的各种能源消耗建立分类统计报表,报 表的内容按工序细化到购人能源总量、主要生产用能、辅助生产用能、生活用能及其他用 能设置。 企业共安装电能表380块,用于计量大化装置、公用工程、空分、空压等主要用能工段和主 要用能设备的用电量。 企业安装在进户、次级装置及主要用能设备上安装天然气流量计15套、蒸汽流量计 16套,分别计量天然气用量和蒸汽用量。 企业通过建立在线监测控制系统,利用实时监测、人工辅助监测等手段控制能源、物料的 消耗,统计单位产品的能耗。对70多台(套)仪表实施检定,确保能源计量的准确。通过 巡检、抽检、自检等方式监视和测量能源运行状况:.通过生产续效分析,对节能工作进行 考核。 企业建立了重点设备台账,对其建立了考核控制指标。按照GB17167的要求,输入企业 的电、水、天然气、蒸汽计量仪表和主要次级用能单位配备率为100%。

2年能耗实际完成值,建立了能源基准,建立了综合能耗、各种动力单耗、辅助材料消耗等 指标,并进行层层分解和加强核算,开展定期和不定期节能降耗减排专项检查,检查单位

RB/T 1122014

产品能耗指标的执行和完成情况,节约用能、余热余能、废油、蒸汽冷凝液回收综合利 等情况进行全面的督促,使企业节能降耗工作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5)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与能耗限额对比示例

HG/T 5636-2019 硫酸烷基化用闪蒸取热罐.pdf表C.2统计期内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与能耗限额对比

识别出影响重要能源使用的相关变量 该企业主要能耗工序有气化,变换(老的固定床造气工艺),净化、压缩,合成,造粒、尿素循环回 收工序等。 主要耗能生产设备包括:造气炉/气化炉,中变炉,低变炉,脱硫/脱碳泵,合成器及CO2压缩 机,高压液氨/甲铵液泵、氨合成塔,尿素合成塔,蒸发器,造粒塔等;主要耗能辅助系统设备设 施有空分/空压站、冷冻站、锅炉房、循环冷却水系统、全厂通风采暖系统、供水系统中水泵、风 扇鼓风机等。 企业从能源、原辅材料及中间产品质量参数,生产过程中影响能源使用的工艺参数、环境参数 及其他相关因素,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含废物的处理)相关参数;反应热、余热余压、 循环水等利用;副产品利用,识别出影响重要能源使用的相关变量。包括:天然气的发热能、天 然气甲烷转化率、单位煤耗比、单位产气量、变换水汽比、合成气H2/N2比、Hz/CO比、精制气 杂质含量、氨和甲醇反应净值、脱硫、变换、脱碳净化度,溶液吸收能力,合成净值、氮利用率、各 系统压力、温度、管网蒸汽压力、合成驰放气、副产蒸汽、高压蒸汽差压位能等

C.1.2.3识别改进的机会

企业在以下几个方面应加强管理: 在能源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强化主要用能辅助工序和岗位员工的能源管理意识。能源目标、指标 制定分解时,应考虑实施、考核的可行性,指标量化并有得岗位的操作和控制。进一步完善能源管理体 系职资的划分;严格执行企业岗位操作规程,控制与主要能源使用有关的工艺参数。完善三级能源计量

1.2.4能源评审的输出

能源评审的输出包括: a)能源绩效参数、能源基准、目标、指标 企业确定了氮、尿素产品的能源绩效参数,并以上一年度的实际值作为能源基准,建立了企业 的能源目标和指标,包括吨氨耗天然气、吨氨综合能耗、吨尿素耗天然气、吨尿素耗电、吨尿素 耗蒸汽、吨尿素综合能耗,主要耗能设备完好率,合成氨装置年运行时间、尿素装置年运行时 间,计划停车次数,合成、尿索长周期运行时间。 ·. 在日常的能源管理过程中,企业将能源目标、指标分解至各生产车间,每月进行监测、考核。 b) 能源管理实施方案 企业针对放空汽废热、放空氨的回收利用制定了能源管理实施方案,见表C.3,

GTCC-067-2018标准下载表C.3余热利用能源管理方案

重点能耗设备的运行符合相关规定要求,见表C.4

氮肥和甲醇企业在新改扩建项目时,应应用先进节能设备和技术,主要有: 新的气流床煤气化技术、水煤浆气化、干煤粉气化、采用次质煤气化技术、大型化、高效净化技术、低 压合成、低位热能回收利用(热管设备等)、变频电机、节能变压器、高压高参数锅炉热力系统等。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