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T 6793-2018 油气输送管道线路工程水工保护设计规范.pdf

SY/T 6793-2018 油气输送管道线路工程水工保护设计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80.3 M
标准类别:机械标准
资源ID:308865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SY/T 6793-2018 油气输送管道线路工程水工保护设计规范.pdf

采用明挖方式通过,会对水域、冲沟的岸坡造成破坏,扰动后 的岸坡土体稳定性较差,在水流的冲刷侵蚀作用下极易流失 毋塌失稳,河沟床也易发生下切侵蚀,因此应采取必要的护岸 护底、护脚、稳管和地表排水等措施。管道穿越湖泊、水库, 池塘等静水区域时,因施工破坏的水域岸坡会受到静水的浸泡 而塌,穿越段管道也会受到静水浮力的作用以及人工清淤或 琉浚的破坏,因此应采取护岸和稳管类的护底措施。对于施工 破坏的沟渠,如不及时采取地表排水恢复,也会因沟渠渗水造 成管道覆土的流失。 随着管道施工技术的不断改进与提高,对于难点、复杂地

段的水域、冲沟的穿越,越来越多地选择隧道、定向钻和斜 等非明挖方式通过,基本不对地形、地貌造成新的破环,因此 对未扰动的岸坡和河沟床可不再设置水工保护措施。对于斜并 穿越黄土冲沟,由于其穿越沟床段仍采用明挖方式通过,因此 应采用护底措施。 随着管道建设的发展,目前国内已有多条在役油气管道 敷设通过平原地区及西部戈壁地区,而且线路选择大多以并行 为主。位于水流下游的管道受到的冲刷作用更为强烈,因此对 下游管道采取水工保护设施,既可以同时起到保护两条管道的 作用,文节约了建设投资。 用于冲刷防护的护岸,其主要目的是防止岸坡的冲刷侵蚀 或浸泡塌。因此护岸工程顶面高程应高于设防水位并有一定 的安全高度。过高的护岸结构,由于其结构自身稳定性以及对 地基条件要求较高,因此不宜采用。防正护岸基础淘刷的措施 按其性质分为立面防淘和平面防淘两类。立面防淘是将护岸的 基础设在冲刷深度以下,使基底不受冲刷。但这种措施在冲刷 深度较大的情况下,明挖施工抽水困难,不易做到。而平面防 淘措施是用柔性结构平铺或用散体材料堆放在护岸工程坡脚处 抛石、石笼、混凝土柔性预制板和防冲墙等都属于这类性质的 防淘措施。一般而言,当河沟道较窄时,常采用在下游设置防 中墙的防淘措施。当河沟道较宽时,多采用石笼、抛石或混激 土柔性预制板等护脚措施。 浆砌石结构的渗透系数低,封水性比较好,可以最大程度 地防止岸坡土的流失。考虑到带水作业、施工困难等因素,可 采用石笼或抛石等散体材料结构进行防护。一般石笼和抛石护 岸多用于管道运营期的抢险工程中。草袋装土并充填适宜当地 生长的草籽的护岸形式,通过管道建设的实践证明,可以应用 于水网地区等流速较低的岸坡防护。 敷设于岸坡爬开段的管道,由于具备了发生水力侵蚀的地 形条件,因此易发生汇水渗入管沟并形成集中冲刷,造成管沟

之一。当管道顺坡(与地形等高线交文)敷设时,特别是长距 离与地形等高线交叉敷设时,如果不采取任何水工保护措施 在地表径流的冲刷作用下,会造成管沟内回填的虚土大量流失 始尽。而截水墙的作用在于对坡面管沟径流进行拦蓄和消能 因此,对于顺坡敷设的管道应设置截水墙防护措施。地形是决 定坡面水土流失量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有关资料显示,在边 坡坡度大于5°的地形条件下,坡面水土流失就会明显发生。 般而言,地形坡度越大,土壤流失量也越大。在坡度相同的条 件下,坡长越长,汇流的径流量也越大,流速也将增加,冲蚀 力相应加大,坡面水土流失也更为严重。但这种关系也是受到 其他因子(如土壤透水性、含水量等)的影响和制约。如当降 雨量不大时,在坡度较缓的坡面上,在士壤的吸附力较强的条 件下,随坡长的增加,径流量和流失量反而减小,形成径流退 化现象。通常而言,坡脚是整个坡体最容易遭受坡面汇流冲刷 侵蚀的部位,因此坡脚的护坡措施是顺坡敷设防护中常见的防 护手段。当坡脚较陡时,一般的护坡措施的应用受地形限制不 宜应用,应采取挡士墙进行坡脚防护 管道顺坡敷设时,如坡顶汇水面积较大,或有大面积的灌 溉农田时,容易产生突发性的汇水,对管沟覆土及施工扰动的 作业带会造成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因此可设置截排水沟。截 水沟的设置应至少覆盖整个作业带,排水沟出口应置于管道下 游深井开挖专项施工方案,排水沟应尽量利用天然沟道。截水沟距坡顶边缘的距离除 要考虑到拦截坡面汇水,同时还应防止截水沟内的水流渗漏 从而影响边坡的稳定性。距离过大,未拦截的地表汇水较多: 距离过小,有渗漏影响到边坡稳定的危险。 5.1.4管道横坡敷设时,即使在管沟沟底纵坡较小的条件下 中王上部坡面汇水面和较大较容易在管沟内形成集中汇流油

由于上部坡面汇水面积较大,较容易在管沟内形成集中汇流冲 刷,因此需设置截水墙进行防护。考虑到水力坡度较小,因此 截水墙间距可适当放宽。一般情况下,在汇流面积较大、沟底 纵坡较大的条件下,截水墙间距取小值。截水墙优先设置于管

5.1.6国家标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

5.2.1滑坡、崩塌、泥石流是山区典型的地质灾害类型。对于 大、中型地质灾害,由于其规模较大、性质复杂、整治工程大, 且性质不明、工程可靠度低,管道线路选择时应避绕。山区地 质灾害的整治,原则上应一次根治,不留后惠。对于规模大、 性质复杂以及短期内难以查明的地质灾害,应在确保管道安全 的前提下,采取全面规划、分期整治的原则,先修建有利于管 道安全和地质灾害稳定的应急工程,建立必要的观测系统,掌 握地质灾害的变化规律资料,达到彻底根治的目的。 管线必须通过山区地质灾害地段时,应依据地质灾害的评 价、勘察资料以及相应的治理方案设计等资料,在此基础上对

管道进行水工保护设计。应避免管道水工保护工程的修建加大 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或诱发新的次生灾害的情况发生。

5.2.4山区河谷平面弯道较多,河谷狭窄,如设置挑水导流构

筑物容易对水流态势造成较大的改变,加剧河谷周边 的改变,因此不宜设置挑水导流构筑物

扰动,破坏了原山体的平衡条件,易诱发小型地质灾害的发生。 比类情况出现时,根据山区建设的经验,为避免更大地质灾害 的发生,应立即停止对山体的进一步扰动,并及时采取沟壁侧 挡墙、砌石护面等水工保护措施以使管道以浅挖深理的方式 通过。

5.3.1由于人为的植树造林、农田开垦等活动的影响,部分平 原地区的河、沟床中植被生长茂密,良好的植被对穿越段管道 起到了天然护底的作用,此种情况下如果采取水工保护护底措 施,不但破坏了植被的生长,还会形成永久占地、破坏周边的 生态环境,因此可不采取水工保护护底措施。平原区河、沟道 的冲刷下切作用不明显,为防止管道覆土的流失,可采取过水 面护底的措施。

比,其渠堤易产生沉降,渠身结构也更容易渗水,甚至断

因此应首先对破坏的渠堤进行夯实恢复,对渠道本身也应采取 适宜的水工保护措施进行恢复

5.4.1戈壁沟道穿越应尽可能采取浆砌石结构进行护岸和护底 防护。但部分地区由于石料缺之或运输困难,利用戈壁地区相 对较为丰富的卵石材料,采用石笼结构形式进行防护也可起到 良好的效果。

汇水地段容易形成阻水堤,水流顺管堤在低点集中汇集后,极 易在管道上方形成戈壁拉沟。因此取消管堤设置的目的是为了 呆证戈壁汇流的原水流态势不改变,减轻集中汇流对管道的冲 别侵蚀作用。由于管道上方不能通行大型机械,且压实工程量 较大,因此本条未对压实系数进行明确要求。

5.5.1黄土是一种以粉粒为主、多孔隙、天然含水量小、呈黄 红色、含钙质的黏质土。我国黄土的总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以 上,主要分布在北纬34°~41°的大陆内部旱和半于旱地区, 其中秦岭以北、长城以南、太行山以西、日月山以东的黄河中 游地区的关中、陕北、宁夏、豫西、陇东及陇中的黄土高原的 黄土最为典型,具有分布连续、土层厚度大等特点,且主要为 风成黄土。 黄土的湿陷性是在外荷载或自重作用下受水浸蚀后产生的 湿陷变形。湿陷性随深度、含水量、干容重的增大或孔隙比的 减小而减小。当深度大于10m、干容重大于15kN/m3、孔隙比 小于0.8时,湿陷性趋于消失。老黄土无湿陷性,而新黄土具有 显陷性或强湿陷性。一般坡积、洪积和新近堆积的黄土都具有 湿陷性,且坡积、风积黄土的湿陷性大于冲积、洪积黄土的湿

陷性。黄土的湿陷性通过压缩试验,可判定其为湿陷性黄土或 非湿陷性黄土,以及是自重湿陷性黄土还是非自重湿陷性黄土 以及其湿陷性程度。 5.5.2黄土微地貌发育迅速,因此对管道的危害较大,且不易 发现。黄土结构疏松,胶结程度差,颗粒以粉砂为主,节理发 育,含易溶盐,为黄土微地貌的形成创造了基本条件;下渗水 带走黄土中的粉砂颗粒,溶解易溶盐,潜蚀节理,从而决定了 黄土微地貌的发生:黄土微地貌的普遍发育所产生的集中渗流 和水平定向径流通道的构造节理,控制了黄土微地貌:既要有 供水区和排水区,文要有水力坡度,地形条件也是不可缺少的 以上四个条件的共同存在与作用导致了黄土微地貌的形成。研 究结果表明,黄土的构造节理、疏松结构及其渗透、崩解特性, 是使黄土微地貌发育并具有特殊形态结构的内在因素;干旱多 暴雨的降雨特性和起伏破碎的地形结构是使黄土微地貌发育的 外部因素;人为活动、动物孔穴、临空面附近的风化、卸荷和 骨塌节理对其也有影响。 公路部门对黄土陷穴的处理范围规定为“路堤或路堑边坡 上侧30m~50m、下侧10m~20m以内”。管道保护条例规 定:“禁止在管道中心线两侧各5m范围内取土....”,黄土微 地貌发育实际上是一种自然界非人工取土的方式,对管道同样 会形成严重的安全隐惠。结合管道建设的实际情况,因此本条 规定对管道中线两侧各5m范围内的黄土微地貌应采取水工保护 冶理措施。考虑到微地貌发育迅速,因此本条鼓励对管道中线 两侧各5m~20m范围内的黄土微地貌宜采取治理措施。 5.5.3黄土陷穴、洼地等微地貌是黄土(具有垂直节理、多孔 性、天孔性、含可溶盐等特性)经水冲蚀与溶蚀所形成的一种 特殊物流地质现象。对管道的危害较大,且不易察觉。自前管 道水工保护治理方案基本均采取灰土夯填对其进行封水处理 考感到环境保护的要求,本条规定了地表一定深度范围内采用 素土夯填的封水措施

行设计。根据实践经验,土体改良方案包括素土夯实和草袋素 土加固。黄土微地貌的发育十分迅速,因此在进行土体改良前 应对黄土微地貌进行夯填封水处理。阶梯形断面的加固形式便 于施工和加固体内部的排水,因此经常被公路部门在处理边坡 高度不大于30m的黄土填方边坡时采用。 黄土高陡边坡的土体改良加固,可以满足降雨条件下形成 的短期径流冲刷,当坡顶面有较大汇水时,应设置截排水措施 进行分流蔬导。管线通过黄土冲沟时,沟道的汛期汇水冲刷会 造成坡脚的侧蚀塌,因此应在坡脚位置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 采用素土夯填固化边坡的措施,其适宜植被生长,具有 定的环保作用。 素土固化边坡大于30m时,边坡有可能产生较大变形,或 给施工、养护带来困难,因此规定了边坡不大于30m。 草袋素土加固黄土高陡边坡在管道建设的实际中较为常见 草袋素土加固黄土高陡边坡,实际为一种宽体支挡结构。由于 草袋素土为散体材料形式,因此不存在一般重力式挡墙的倾覆 和整体滑移破坏。由于袋装素土不对基底形成额外压力,因此 也不受地基承载力的约束。但是,在主动土压力的作用下,草 袋结构自身存在沿结构断面剪切破坏的可能性,因此草袋结构 的设计应保证一定的厚度,以抵抗土压力的剪切作用。临空面 的草袋老化较快,采取撒播草籽或灰土等固土措施,可以减轻 草袋破裂后坡面士流失的可能性

5.5.6黄土冲沟一般是由水力切割而形成,因此选择适

岸和护底措施进行防护是必要的。 对于“V”字形黄土冲沟而言,沟底下切速度较快,实践证 明采用防冲墙护底的措施效果良好。当冲沟比降较大时,单级 防冲墙墙后易形成跌水,自身稳定性受到影响,因此可采用多 级防冲墙护底的形式。 对于宽浅型的“U”字形黄士冲沟而言,基本为经过多年人

工改良而形成,如人为的截、蓄水工程的设置,加之造林、造 地等人为的开垦等活动,使得冲沟基本不过水或过水较少,冲 刷下切作用表现不明显,沟道内人为的造林、造地也能起到很 好的固床作用,因此一般可不采取护底措施。但考虑到穿越段 管沟回填土密实度较差,在沟床植被覆盖率较低的情况下,可 采取过水面护底的措施。 对于湿陷性黄土而言,做好地表排水工作非常重要。在岸 坡坡顶有一定汇水面积及汇水量的情况下,应依据水量、地形 和地貌,设置截水沟、排水沟等地表排水措施,以防止汇水进 入管沟形成冲蚀。地表排水设施的出水口的选择是关键

5.6.1管道穿越静水水域时,采用含水量较高的软土回填,会 造成管道上浮,因此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 程设计规范》GB50423的相关规定进行稳管验算。 5.6.3池塘、水网、沼泽等静水水域由于管道常位于饱和软土 层内,地基承载力较低,采用间断的混凝土配重块稳管措施 会造成局部应力集中,采用连续的袋装土或混凝土配重块的稳 管措施,既可以减少应力集中,文可以保护管道不受外力伤害 采用连续的袋装士稳管还可以替代细土回填

5.7.1风沙地区是沙漠和沙地的统称,在我国分布范围较广, 主要集中在内陆于旱、过旱地区,以半固定和流动为主。在 半干旱地区以及局部润干地区也有零星分布,但多以固定、半 固定沙丘为主,按潮湿系数可分为微湿沙地、半干旱沙地、干 旱沙漠和过干旱沙漠四个区。 风沙地区的主要特征为: 1 气候王燥,降雨量小。

2温差大,冷热变化剧烈。 3风大、沙多。 4土中易溶盐多。 5植被稀蔬、低矮。 风沙地区管道勘测应充分收集区域气象资料,进行工程地 质、水文地质和生态环境调查。气象资料应包括气温、地温 降水、蒸发、湿度、风向、风速、动力风向玫瑰图、起沙风 量图等内容。工程和水文地质调查主要包括风沙沙源的分布情 况、风沙地貌的形成条件、沙丘移动特征(移动方向、方式 速度和输沙量)、沙的机械组成、物理化学性质、地表径流、地 下水理藏深度和水质等内容。 风沙地区的管道防护形式一般根据当地材料情况确定,因 比应充分进行材料种类、品质、数量和运距的调查。 生态环境调查是为了掌握当地植物立地条件,确定生物防 沙措施,主要包括植物覆盖度、当地沙生植物种类及其生态特 征、下伏地层结构、土质、养分和含水量、盐渍化程度等。 5.7.2我国沙漠类型复杂,风沙地区应根据不同区域气候和沙 漠类型及特点设防。风沙治理措施是依据现行国家标准《开发 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的强制性规定而编制。 5.7.3沙漠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管道施工时应注重保护管 线两侧地表原有植被和地表硬壳,不得随意破坏当地生态,取 弃土不得随意堆放,防止形成新的沙埋或风蚀,

5.8.3考虑多年冻土地区冻融作用、融层沉陷和环境保护等因 素影响,支挡防护选用柔性结构、散体结构,如锚杆植生袋挡 墙、土工格室护坡及于砌石护坡等。多年冻土地区水工保护结 构位于管道之上或附近,管道运行向外散热会引起管道周围冻 土层融化,产生沉量,影响管道之上或附近水工构筑物的稳定

性,如采用柔性或散体结构,能较好地适应管道周围土体下沉 带来的沉降变形,不至于形成刚性结构(浆砌石、混凝土等材 料)的开裂破坏环。另外,土体内的水分在寒季时一般会发生冻 结而产生冻胀作用,暖季时融化冰水相变文会发生一定的融沉, 对防护体结构也会产生较大影响,散体和柔性结构都能较好地 解决冻融循环的适应性问题,同时又不失本身的支护防护作用。

5.8.4在多年冻土地区,作用于挡土构筑物上的力系,在寒季 和暖李是不同的。在寒李,挡土墙地基、墙背活动层冻结过程 中,作用于挡土构筑物的主要力系是冻胀力。主动压力、摩 擦力、静水压力和浮力等,可能部分消失或全部消失。在暖季, 冻胀力可能部分消失或全部消失。在确定设计荷载时,应根据 挡土墙基础埋深、冻土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等,综合 考虑确定作用力系。例如,在多年冻土地区,寒季作用于挡土 墙的主要力应为墙身重力及位于挡土墙顶面的恒载、水平冻胀 力、切向冻胀力和基底反力等。在暖季应为墙身重力及位于挡 土墙顶面以上的恒载、主动土压力和基底反力等。土压力和水 平冻胀力不同时考虑,是因为土压力在暖季作用,这时,水平 东胀力已消失。在寒季,随着墙背土体冻结,活动层失去三粒 体特性,变成“含冰岩体”(冻土相当于次坚硬岩石),土压力 消失,水平冻胀力起作用。

5.8.4在多年冻土地区,作用于挡土构筑物上的力系,在寒季

5.8.5多年冻土地区管道稳管措施主要包括混凝土配

衡压袋等。对于冻土地区采用保温管的地段,宜采用平衡压袋 稳管。多年冻十区除河流穿越或汛期雨水作用,地表较少受动 水作用。沼泽地段表层一般为一定厚度的含冰量高的泥炭质土 层,管道埋设于此地段,暖李地表融化后,土壤黏聚力较小, 管道与士之间的摩擦系数也随含水量提高和土壤黏粒含量增 加而大幅减小,故管道需要考虑抗浮力措施。考虑保温管道的 保温层易受刚性抗浮结构的破坏,故采用柔性的平衡压袋的抗 浮稳管措施

6.1.2查明挡土墙地基基础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使设 计更能符合实际,避免基槽施工开挖后不得不变更设计的情况 出现。对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的确认,主要是避免将同 基础置于物理、力学性质差异悬殊的地基上,防止基础不均 沉降。 6.1.3从工程实践来看,在挡土墙两端与原地层结合不好的情

况下,容易在挡土墙两端产生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挡土墙嵌 入原地层的深度数据是依据近儿年水工保护挡土墙的工程实际 确定,

6.1.4整体式墙身的挡士墙,

6.1.4整体式墙身的挡土墙,可沿墙高和墙长设置泄水孔。

墙背填料为渗水性土时,应在最底排泄水孔至墙顶以下0.5m 高度内,填筑不小于0.3m厚的砂、砾石竖向反滤层,反滤层的 顶部应以0.3m~0.5m厚的非渗水材料封闭。 伸缩缝与沉降缝应沿墙内、外、顶三边填塞沥青麻筋或沥 青木板。于砌石、草袋挡土墙为非整体式结构,因此不设伸缩 缝和沉降缝。 L

6.1.5挡土墙墙背填料应尽可能采用散体材料,既可以迅速排 出墙后土体内的水,文大大减轻了墙后土体的压力,利于墙体 的稳定,

填料沿软弱层面发生剪切破坏,此种情况应进行滑动稳定性检 算。滑动稳定系数是依据铁路部门多年工程实践而定

6.2.1本条借鉴公路有关规范,明确了混凝土浇筑、浆砌石、 十砌石挡土墙的最小墙顶觉度。草袋挡土墙的墙顶最小宽度是 衣据近儿年管道建设的工程实际而确定。 斜坡地面的基础理置条件,是依据铁路、公路挡土墙工程 多年的应用经验制定。 对于整体式墙面的挡土墙而言,其基础理置深度一般都较 深。对于于砌石和草袋土结构的挡土墙,由于其基本应用于非 重要性的地貌恢复类水工保护工程,而且具有较大的承受变形 的能力,因此其基础埋深要求不如整体式墙面的挡土墙的严格 也不考虑冻融、冻陷对其基础所造成的影响

6.2.2构造计算 :

4最不利水位是指设计水位或其下某一水位,当用此水 应检算挡土墙时得出的抗倾覆稳定系数或抗滑动稳定系数最小, 或得出的基底应力最大。 8依照我国的传统经验,作用于重力式挡土墙墙背的土压 力一般都考虑为主动土压力状态,并按库仑理论进行计算。但 加筋土挡土墙的土压力计算,则以墙高为条件来划分采用静止 土压力或采用主动压力的计算区段。 9有些文献资料认为,按库仑公式计算的被动土压力值偏 大。另外,挡士墙处于被动状态时产生的位移远比主动状态时 大,由于挡土墙前后土体既互相作用文互为一体,因此墙后土 本处于主动状态时所产生的位移难以促使墙前土体进入被动状 态,显然墙前土体的抗力比被动土压力小,故本条规定墙前土 本对挡土墙的抗力只取部分被动土压力值。为安全起见,一般 情况下可取1/3被动土压力值。 10挡土墙基底一般可采用平底,当抗滑稳定受控制时, 可采用斜底。采用倾斜基底是提高墙体抗滑稳定性的行之有效 的措施之一,不过当基底斜坡较大时,可能发生墙身与基底士 本一起滑移的可能,故按地层类别及地基性质、基底倾斜度 故出限制。当为岩石地基时,不宜大于0.3:1。当为浸水地基 时,当摩擦系数f<0.5时,不宜采用倾斜地基;当0.5≤f<0.6 时,倾斜地基不宜大于0.1:1:f≥0.6时,倾斜地基不宜大于 0.2: 1。 12~14挡土墙受倾覆稳定、基底偏心或基底承载力控制 时,可设置墙趾台阶,台阶的连线与竖直线间的夹角,对于码 体不宜大于35°,对于混凝土不宜大于45°

6.3悬臂式和扶壁式挡土墙

1悬臂式和扶壁式挡土墙是借鉴了现行行业标准《铁路 结构设计规范》TB10025和《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I

的相关规定编写。挡土墙建议采用整体浇筑的结构形式。采用 拼装式的扶壁式挡土墙,由于应用的限制较多,如地质不良地 段、8度以上烈度的地震区不宜采用,需配置吊装设备及预制 场地等,其计算方法也与整体式浇筑墙不同,因此不推荐采用。 铁路行业将悬臂式和扶壁式挡土墙的强度等级由C20提高到 C30,主要考虑到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60年。考虑到油气管道 行业缺之悬臂式和扶壁式挡土墙的设计与施工经验,因此本规 范推荐采用C30的墙身混凝土强度等级, 6.3.2悬臂式和扶壁式挡土墙的构造计算目前国内主要有容许 应力法和极限状态法两种计算方法。现行行业标准《铁路路基 支挡结构设计规范》TB10025采用“按极限状态法设计,必要 时采用容许应力法进行验证”的设计计算方式。公路行业推荐 采用依据钢筋混凝土极限状态计算、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及 构造要求的极限状态法进行构造计算。

6.4.1锚杆挡土墙是由钢筋混凝土肋柱、墙面板和锚杆组成的 支挡结构,它依靠锚固在稳定岩土层内锚杆的抗拔力平衡墙面 处的土压力。 铁路行业锚杆挡土墙的设计使用年限为60年,因此其相应 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综合考虑混凝土结构为满足耐久性 要求,强度等级向高等级发展等情况,因此规定混凝土强度等 级宜为C30。 锚杆层数为两层时,锚杆应按照两个支点的弯矩和跨中弯 矩相等的原则布置;如果锚杆层数大于两层,应按照各支点处 弯矩相近的原则布置,由此确定的立柱截面最经济。如果按各 点反力相等的原则布置锚杆,则各锚杆的截面积相等,有效长 度亦相等,这样锚杆的用料最经济。每层锚杆与水平面的夹角 在15°~20°时,便于灌浆。锚杆间距不小于2.0m是为防止出

现“群锚”现象。 镀锌钢材在酸性士质中易产生化学腐蚀,故不宜采用。锚 纤未锚入地层部分,必须做好防锈处理。锚杆钢筋防止锈蚀的 方法,目前国内采用以防锈漆(或船底漆)为底漆,再包扎两 层沥青玻璃丝布的方法。当土壤或地下水具有腐蚀性和侵蚀性 时,注浆材料应采用抗侵蚀性水泥,钢筋可采用环氧涂层等 措施。

6.5.1锚定板挡王墙主要有两种类型:肋柱式和板壁式。肋柱 式锚定板挡土墙的墙面由肋柱和挡土板组成,一般为双层拉杆: 猫定板面积较大,拉杆较长,挡土墙的变形量较小;板壁式挡 土墙的墙面为钢筋混凝土墙面板。 为避免两级肋柱式锚定板挡土墙的上级肋柱基础下沉,而 使下墙拉杆产生过大的次应力,因此上、下级墙的肋柱应错开。

6.6.1加筋挡土墙与其他类型挡土墙较突出的不同点是,填料 本身也是墙体的一部分,因此填料的选择、拉筋材料的质量以 及填料、筋带、面板之间紧密、稳定的结合是应予以特别重视 的设计、施工要素。 加筋土挡土墙相邻墙面的夹角不宜小于70°,主要考虑施 工时该部分筋带的布置均匀、受力合理与经济。为充分发挥筋 带与填料间的摩擦力,一般情况下应避免筋带相互重叠。 为尽量减少面板对地基产生的应力,防止地基发生过大的 不均匀沉降,确保面板不被损环,在一般情况下均考虑设置条 型混凝土基础。 对于设置在斜坡上的加筋土结构,应在墙角设置一定觉度 的护脚,以防止前沿土体在加筋土水平推力作用下发生剪切破

坏,导致加筋土结构丧失稳定性。 拉筋的材料性能在加筋土挡土墙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拉筋 的强度关系到挡土墙的稳定,耐腐蚀性和耐久性关系到挡土墙 的使用年限,因此选材是拉筋设计的主要环节。为避免拉筋在 填土和压实施工过程中发生脆性断裂,拉筋应具备一定的韧性 和柔性。拉筋的抗拔力是依靠拉筋与填料的摩擦力,因此摩擦 系数要求大。此外,拉筋不能有过大的蠕变,否则易使拉筋产 生应力松弛,导致应力转移,促使墙面变形甚至破坏。 加筋土挡土墙的填料不仅会影响土压力的大小,而且会直 接影响拉筋的摩擦力,因此宜用粗粒土填料。块石不得用作填 料主要是由于填筑时易砸坏拉筋,而且由于块石与拉筋受力不 均匀,会影响拉筋应力,危及挡土墙的稳定性

7.1.1坡面防护不承受坡面土压力,因此一般不进行结构稳定 性验算。当边坡不稳定或欠稳定时,应在采取边坡稳固措施之 后,方可进行水工保护坡面防护设计。 7.1.2坡面防护不但起到保证管道安全的作用,同时也是保护 环境,防止水土流失的一种工程措施。有些严重的病害和水土 流失往往是由于边坡风化剥落,逐渐发展而造成的。如易风化 的岩质边坡任其风化剥落,可能引起大量的塌;易于冲蚀的 土质边坡若任其发展,可能引起边坡的溜;土质边坡受雨水 冲蚀,会产生大量坡面拉沟和切沟,可能引起边坡溜失稳。 7.1.3封闭式坡面防护是指喷护、挂网喷护及浆砌片石护坡和 沪面墙等,应根据坡面的潮湿程度及地下水水量大小及分布情 况,设置泄水孔或边坡渗沟等排导地下水措施。实践证明,如 果坡面中的水不能顺利排出,将严重影响封闭式护坡的稳定和 使用年限,甚至失败。 为避免地基的不均匀沉降而引起墙身开裂,减少坡面防护 材料硬化后收缩和温度变化等作用而产生裂缝,应视地基条件 防护类型设置伸缩缝或沉降缝。其中喷护和挂网喷护,因材料 硬化后收缩和强度变化作用影响强烈,伸缩缝的密度应适当 加大。 7.1.7用砂类土、细粒土等填料填筑的边坡,其边坡在雨水冲 刷作用下,常发生水土流失,甚至引起边坡塌,危及管道安 全。故应根据填料性质、边坡高度和当地降水量,选用适宜的

刷作用下,常发生水土流失,甚至引起边坡珊塌,危及管道安 全。故应根据填料性质、边坡高度和当地降水量,选用适宜的 防护措施。其中砂类土(主要指粗砂、中砂、细砂、粉砂和花

岗岩风化残积物等)填筑的边坡,因植物不易生长和成活,宜 选用王砌片石护坡或浆砌片石护坡等加以防护

7.2.1公路部门规范规定的适用边坡坡比为不陡于1:1。但从 自前管道建设实际应用来看,浆砌石护坡一般应用于边坡坡度 介于25°~45°(即坡比介于1:2~1:1)的岩石或土质边坡 的坡脚防护。对于坡度介于45°~60°之间的岩质边坡,在降低 护坡防护高度的条件下,亦可以采用。对于25°以下边坡坡脚 的防护,水土流失较为轻微,因此不建议设防。现行国家标准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中规定的浆砌石 护坡适用的边坡坡比在1:1~1:2,正是基于上述因素考虑。 在承载力较低的回填土和软土(软塑状态和新近沉积的黏 性土容许承载力最低均不足100kN/m2)地基上施工浆砌石刚性 结构,容易产生结构的不均匀沉降、断裂等失稳破坏。而中密 的砂土、中密的碎石土的容许承载力均大于200kN/m?,基岩的 容许承载力大于40kN/m?,一般情况下上述三类地基土条件可 以满足浆砌石护坡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对于软土地基的加固, 可以采用清除软土的方法。在软土较厚的情况下,常采用抛石 挤淤的方法改良地基。 本条依据现行国家标准《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 GB50423对用于冲刷防护的浆砌石护坡厚度进行计算的要求。 根据设计经验,对单级浆砌石护坡和多级浆砌石护坡的高 度进行明确。其中明确规定了分级平台的设防宽度不小于2m。 公路挡土墙设计曾对置于斜坡地面挡土墙的趾部距坡面的水平 最小距离规定为1.5m~2.5m。 7.2.2从管道的实际建设来看,绝大多数浆砌石护坡均采用实 体护面的形式,但由于浆砌石实体护面结构施工过程中对坡脚

7.2.2从管道的实际建设来看,绝天多数浆砌石护坡均采用实 体护面的形式,但由于浆砌石实体护面结构施工过程中对坡脚 及坡面的扰动较大,因此对易发生溜塌或易渗水的边坡防护,

常采用对坡面扰动较小且排水通畅的浆砌石拱形骨架结构形式。 另外,骨架内栽种草籽等植被措施,既可以防止坡面土的流失: 可以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铁路部门对骨架基础的理深统一为1m,且多为水渠基础形 式。由于浆砌石骨架为刚性结构,易受冻融、冻胀的影响,因 比规定其基础理深应考虑冻胀作用。从管道建设实际考虑,增 加深基础要求。 铁路部门曾规定浆砌石骨架护坡的最大单级高度为15m 综合考虑实际应用及安全等因素,本规范采用12m作为骨架单 级护坡的高度。 骨架护坡四周常因雨水冲蚀作用而首先破坏,从而导致整 个防护工程的破坏或出现边坡塌,在边坡四周用浆砌片石或 混凝土镶边,混凝土骨架在节点处加锚杆对边坡的稳定性及而 久性都有明显提高,故本条做此规定。依据铁路部门资料,浆 切石主骨架嵌入坡面深度为50cm,厚度为60cm。拱形支骨架 嵌入坡面深度为40cm,厚度为50cm。从尽可能少扰动易溜塌 边坡这一设计理念出发,因此本条适当调小骨架厚度。 7.2.3公路和铁路部门规范规定干砌石护坡的适用边坡坡比为 不陡于1:1.25。但从目前管道建设实际应用来看,对于坡度 介于37°~45°(即1:1.25~1:1)的土质边坡,在降低护坡 防护高度的条件下,亦可以采用。对于21°(1:1.25)以下边 坡坡角的防护,水土流失轻微,因此不建议设防。现行国家标 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中规定的干码 石护坡适用的边坡坡比在1:2.5~1:3,偏于保守。经综合考 葱,本条明确了干砌石护坡坡比在1:2.5~1:1.25。 目前干砌石护坡实际应用厚度以0.4m最为普遍,主要是从 咸轻砌体自重这一理念出发所提出的。公路部门规定,对于一 股的单层干砌石护坡,护坡厚度为0.15m~0.25m。对于较为重 要的土质边坡,可采用双层于砌石防护,其上层厚度为0.25m~ 0.35m,下层为0.15m~0.25m,因此王砌石最大厚度为0.6m

考虑到石料规格,因此将砌护厚度下限提高为0.3m。 公路部门规定的干砌石护坡基础为漫石基础形式,因此要 求基础埋深在1.3b~1.5b。铁路部门规定于砌石护坡基础埋深 不得小于0.5m。由于干砌石护坡为散体材料结构,自我调节不 均匀沉降能力较强,因此受冻胀、融陷影响较小,因此干砌石 护坡原则上不考虑冻深影响。 干砌石护坡后部砂砾石垫层既可以防止坡后来水将铺石下 面边坡上的细颗粒土带出来冲走,文可以增加整个铺石防护的 弹性,增加各种冲击力的抵抗作用,使结构自身不易损坏。 7.2.4草袋与干砌石同属散体材料结构,因此草袋护坡基础理 深要求同十砌石护坡,原则上亦不考虑冻深影响。 以往工程的草袋护坡,其充填材料多为灰土,不适宜植被 生长,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在保证整体结构稳定的前提下,

7.2.4草袋与王砌石同属散体材料结构,因此草袋护坡

深要求同干砌石护坡,原则上亦不考虑冻深影响。 以往工程的草袋护坡,其充填材料多为灰土,不适 主长,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在保证整体结构稳定的育 采用素土作为充填材料,并放入适宜当地生长的草籽, 既经济又环保的作用,

7.3.1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和铁路相关资料均规定了浆砌石实体

护面墙可用于岩石及稳定的土质边坡。 由于护面墙的受力只承担自身重力的作用,因此所防护的 坡面应是极限稳定坡面,不承担车辆动荷载、坡面摩擦力以及 地震、浸水等其他荷载。实际操作时,严禁墙后一边填土、 边砌筑的施工方法,严禁将护面墙作为支挡结构使用。 由于护面墙所防护的坡度较陡,防护高度较大,其自重压 力相对较大,因此对其地基承载力要求较高。一般情况下地基 以基岩较适宜。 等截面护面墙的墙顶厚度与墙底厚度相等,墙面坡比与墙 背坡比相等。变等截面护面墙的墙顶厚度小于墙底厚度,墙面 坡比缓于墙背坡比。一般而言,同等的地质、坡比条件下,变

截面护面墙对地基的要求相对较低,因此管道行业中多采用变 截面的结构形式。公路部门规定单级护面墙极限高度控制在 6m~10m以内,铁路部门的极限高度在20m以内,结合以往 管道建设的实际,关于护面墙极限高度本条以铁路部门相关资 料为主。一般情况下,不采用多级护面墙的结构,因为上一级 护面墙的基础承载力难以得到保证。 一般情况下护面墙顶厚范围为0.4m~0.6m,考虑到减轻 护面墙自重的因素,本条规定顶厚范围在0.4m~0.5m。对于变 截面墙的墙面、墙背坡比差,一般为1/10~1/20。防护高度越 大,墙体自重越大,相应的墙底应越宽,以减轻基底压力。因 此防护高度越大,墙面、墙背坡比差应越大。 7.3.2截水墙高度原则上应自管沟沟底至自然坡面,这样才能 最大限度发挥截水墙的截水保土作用。但太高的截水墙其自身 稳定性以及施工的可操作性都较差,因此对于超深的管沟,截 水墙的高度宜限制在3m~3.5m以内。农田地段设置截水墙, 应预留耕作层的厚度。 截水墙的主要目的是防治坡面汇水对管沟覆土的冲刷,起 到消能保土的作用。当一部分地表径流下渗形成地下潜流时 截水墙应对其形成消能的作用,尽可能封闭其水力通道,因此 要求截水墙与管沟沟壁和沟底之间要形成较好的封闭效应,所 以截水墙应嵌入管沟沟壁,这也是截水墙成败的关键。对于硬 贡岩石管沟,在嵌入深度较小的条件下,就可以起到很好的封 水效果。而对于相对松软的土质沟壁,其嵌入深度应取大值。 截水墙基底水平且嵌入稳定的管沟沟底原状土上,既能起 到增强截水墙自身结构抗滑稳定性的作用,同时文使得截水墙 氏部与管沟底部封闭性增强。 在管道顺坡敷设(管线与地形等高线交文)的条件下,由 于管沟填土均为虚土回填,因此在降雨所形成的坡面汇水顺管 沟的冲刷作用下,管沟内回填土极易顺管沟流失,因此应设防 截水墙,这也是截水墙设防的最为普遍的形式。有关资料显示,

截面护面墙对地基的要求相对较低,因此管道行业中多采用变 截面的结构形式。公路部门规定单级护面墙极限高度控制在 5m~10m以内,铁路部门的极限高度在20m以内,结合以往 管道建设的实际,关于护面墙极限高度本条以铁路部门相关资 料为主。一般情况下,不采用多级护面墙的结构,因为上一级 护面墙的基础承载力难以得到保证。 一般情况下护面墙顶厚范围为0.4m~0.6m,考虑到减轻 护面墙自重的因素,本条规定顶厚范围在0.4m~0.5m。对于变 载面墙的墙面、墙背坡比差,一般为1/10~1/20。防护高度越 大,墙体自重越大,相应的墙底应越宽,以减轻基底压力。因 此防护高度越大,墙面一墙背坡比差应越大

当地形坡度大于5°时,就为水土流失提供了地形条件,就可能 发生水土流失。根据水工保护设计经验,将一般情况下的地形 坡度设置为8°及8°以上,但同时规定,在边坡坡度介于5°~ 8°的管道连续长距离的顺坡敷设情况下,亦可采用截水墙。此 外,由于地形坡度越大,土壤流失量也越大,在坡度相同的条件 下,坡长越长,汇流的径流量也越大,流速也将增加,冲蚀力相 立加大,坡面水土流失也更为严重。因此截水墙间距的长度一般 随管线纵坡坡度的增大而减小。但是当管线纵坡坡度大于25°时 由于受雨面积减小,会出现径流量退化的现象,同时考虑到坡度 越陡,截水墙之间的水平距离相应减小,相应施工难度加大,因 比对于坡度陡于25°边坡统一截水墙间距为10m。 当管线长距离横切坡面(平行等高线)敷设时,通常情况 下管道置于坡脚敷设,因此上部坡面汇水极容易汇入管沟,即 使在管线纵坡比降不大的情况下,由于水流动能较大,因此刃 容易造成管沟覆土流失,应设置截水墙。 考虑到浆砌石截水墙自重较大、就地取材等因素,因此浆 石截水墙一股用于地基承载力相对较天的卵砾石和石方地区 的防护。施工过程中,由于石灰土截水墙对环境的污染相对较 大,而且水泥土结构的刚度亦强于石灰土,因此目前水泥土截 水墙呈现逐步替代石灰土截水墙的趋势。草袋截水墙的水密性 相对较差,但对地基承载力要求很低,因此一般用于软土地区, 素土夯实截水墙在适宜夯实的黏性土地区效果显著,但应注意 含水量不得过高,以免形成橡皮土。混凝土截水墙(现浇、混 凝土预制板拼装等结构)对于高陡的石质边坡,由于其他材料 运输困难,因此可以考虑采用。 7.3.3管道行业中常见的喷浆护面类型为素喷,锚杆挂网喷浆 由于对边坡的扰动比较天,需要搭设脚手架,因此施工周期长

由于对边坡的扰动比较天,需要搭设脚手架,因此施工周期长, 施工安全性较低,一般不轻易采用。由于喷浆护面属于半刚性 结构(砂浆或混凝土),防护面积较大,因此应设置泄水孔和伸 缩缝。高陡边坡的喷浆防护设置坡脚支挡物,是从增加护面稳

定性角度出发所考虑的。由于坡面汇水量较大,因此管道行业 常采用水渠基础的形式进行喷浆护面的坡脚防护。 对于素喷而言,常用的喷浆材料为水泥砂浆或混凝土,无 以水泥砂浆最为常见。现行行业标准《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D30中规定的喷射水泥砂浆和混凝土的最小厚度分别为 50mm和80mm。 依据现行行业标准《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和《铁 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而制定。规定了锚杆挂网喷浆所适 用的地形、地质条件。锚杆挂网喷浆所使用的喷浆材料均为混 凝土。挂网可采用铁丝或钢筋制作。锚杆应嵌入稳固基岩,是 淄杆挂网喷浆稳定的关键,因此结合现行行业标准《铁路路基 设计规范》TB10001而提出了进入稳固基岩不小于1m~2m 的规定。由于锚杆挂网喷浆护面要承受一定的岩体卸荷应力, 因此其护面混凝土厚度要大于素喷结构。

7.4.2,7.4.3本条依据现行国家标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 规范荒地治理技术》GB/T16453.2之有关规定编制。水平沟 和鱼鳞坑属于典型的水土保持措施,主要用于荒地整治。其中 鱼鳞坑整地曾在管道工程实践中应用,效果良好。 7.4.4种草防护边坡不仅费用低廉,效果较好,而且能起到保 护和美化环境的作用。公路和铁路有关资料规定了适宜的种草 边坡坡比均不陡于1:1.25。草种以及种子的播种量等应因地 制宜选用。对于土质不适宜生长的边坡,应预先铺设种植土 铁路部门种植土的铺设厚度一般在0.5m~1m,而管道建设中 多采用浅根系植物,因此铺设厚度可适当降低。对于经常浸水 或长期浸水的岸坡,在草籽未长出之前,极容易发生水土流失 使得草籽随之流失,生长效果不理想,因此不建议单独使用草 籽进行冲刷防护。但是对于已扎根的种草防护,可容许缓慢流

(0.4m/s~0.6m/s)的短历时冲刷。 5本条依据现行行业标准《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I 相关规定,阐明了植树使用的地形、地质条件。树种宜逆 长快的杨柳类或不怕水淹的灌木类。

7.4.6以毯状纤维带、无纺布及其他保水材料制成的植生带可 以减弱降雨的击溅侵蚀作用。另外,由于毯状纤维棉的吸水作 用,并增加了地表粗糙度,在天大减少了地表径流量的同时, 还减缓了流速。由于植生带在坡面土层的表面增设了一层覆盖 层,减少了十壤中水分的蒸发,保持了士壤中的湿度,遇到降 雨时,水流不能直接击溅土层表面,在植物生长成坪之前,坡 面仍能保持稳固。植物根系穿过植生带基层,扎根于土壤之中, 使整个植生带覆盖层与坡面土层结合在一起。 暴雨季节施工易造成植生带表土及草籽的流失,因此不宜 在汛期施工。植生带覆土完毕后,应及时洒水,这一道工序比 较关键。第一次洒水一定要浇透,使植生带完全湿润。植生带 成活率不低于85%是衡量植生带成败的最重要的指标。短木桩 固定是保证植生带密贴边坡、不流失的手段,因此边坡较陡时 固定桩间距可适当放小。由于植生带重量极轻,因此固定桩没 有严格限制,用简易树枝即可。植生带铺设固定完毕后,表面 需铺厚1cm~2cm的细粒肥土,以利于其生长需要。 7.4.7根据堡坎砌体材料不同,对堡坎的结构类型进行了划分, 即浆砌石堡坎、干砌石堡坎和草袋堡坎。此外还给出了堡坎适 用的一般地质、地形条件。从管道建设的实际来看,目前对不 小于0.8m的田坎、地坎均采用堡坎结构恢复。 由于堡坎重要性等级较低,因此堡坎设计按简易支挡结构 考虑。除浆砌石堡坎需按挡土墙结构进行抗滑动、抗倾覆、地 基承载力以及墙身抗剪强度稳定性验算外,对于草袋堡坎和干 砌石堡坎等散体材料结构,只需验算其墙身抗剪强度。 由于堡坎本身的重要性等级较低,因此堡坎基础的理深不 受冻深及冲刷深度的限制

7.5.2管道行业常见的地表排水设施主要有黏性土夯实

夯实、浆砌石以及混凝土等结构形式。其中以浆砌石材料应用 最为普遍,

最为晋遍。 7.5.3排水设施的断面尺寸,须保证宣泄全部设计流量而不致 溢出。公路部门规定,对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排水,应按 15年降雨重现期设防,对于其他等级公路按10年降雨重现期设 防。铁路部门规定,截排水渠设防一般按25年重现期考虑。综 合考虑,管道行业截排水渠设计按1520年降雨重现期考虑。 7.5.4排水设施的断面尺寸,须保证宣泄全部设计流量而不致 溢出。由水力学计算得知,若采用底宽0.4m、深度为0.4m、边 坡坡比为1:1的梯形断面,在2%o的纵坡上,满槽时可排泄约 0.2m3/s的流量,这在一般地区几乎是经常碰到的。所以对于 般地段,再加高0.2m,就得出一般情况下的断面标准尺寸采用 0.4m×0.6m的规定。在干旱少雨的地区,由于流量较小,可将 截深度减至0.4m。 7.5.5从环保角度出发,截排水沟、渠不应对沿线饮用水源、 养殖水体造成污染,而应将水引排至地方排水体系中。 7.5.6设置截水沟的作用是保护边坡不受来自边坡或山坡上方 的地面水冲刷。截水沟的横断面尺寸经流量计算确定。为防止 边坡的破坏,截水沟设置的位置和道数是十分重要的,经过详 细的水文地质地形等调查后确定截水沟位置截水沟应采

溢出。公路部门规定,对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排水,应按 15年降雨重现期设防,对于其他等级公路按10年降雨重现期设 防。铁路部门规定,截排水渠设防一般按25年重现期考虑。综 合考虑,管道行业截排水渠设计按15~20年降雨重现期考虑。

7.5.4排水设施的断面尺寸,须保证宣泄全部设计流量而不致

工 益出。由水力学计算得知,若采用底宽0.4m、深度为0.4m、边 坡坡比为1:1的梯形断面,在2%的纵坡上,满槽时可排泄约 0.2m3/s的流量,这在一般地区几乎是经常碰到的。所以对于 股地段,再加高0.2m,就得出一般情况下的断面标准尺寸采用 0.4m×0.6m的规定。在干旱少雨的地区,由于流量较小,可将 截深度减至0.4m。

养殖水体造成污染,而应将水引排至地方排水体系中

的地面水冲刷。截水沟的横断面尺寸经流量计算确定。为防正 边坡的破坏,截水沟设置的位置和道数是十分重要的,经过详 细的水文、地质、地形等调查后确定截水沟位置。截水沟应采 取有效的防渗措施,出水口应引伸到防护范围以外,出水口设 置消能设施,确保边坡的稳定性

积排水功能,也要注意排水沟对边坡稳定和环境的影响,各部 位尺寸应根据地形、地貌、汇水面积、暴雨强度、边坡情况, 经过水文、水力计算,并结合当地经验确定。

7.5.8跌水和急流槽主要用于陡坡地段的排水,达

能和减缓流速的目的,是山区段普遍采用排水结构物。跌水和 急流槽的断面形式宜采用矩形或梯形,进、出口是易发生水流 冲刷破坏的关键点,应做好防护与加固。

8.1.2由于导流设施会引起河道的水流态势发生变化,因此管 道岸坡防护一般不采取此类防护形式。但从管道建设的实际来 看,某些在役管道从保证管道安全的角度出发,已经采取了挑 流坝等导流措施,且取得了一定的防护效果。 导治线是借助导流构筑物将主流挑离管道一侧,规划形成 条新的河岸线,是布置调节构筑物的主要依据。在布置调节 构筑物的平面位置以前,要合理地规划导治线。 导治线的平面形状应与所防护的地段河岸外形相称。经导 冶的河床宽度、深度及流速等应与稳定河道的发展规律相符, 并要使水流在导治的地段可以较平顺地流过而不致对农田、村 主和上下游管线起破坏作用。导治线的起点应根据河道的地质 和水文条件加以选择,尽可能把起点设置在地质条件良好,能 保证水流由此转向

8.2.1混凝土护岸宜用于峡谷急流和水流冲刷严重,且设防要 求较高的岸坡防护。一般情况下,对于坡比不陡于1:1的岸坡 采用坡式护岸,对于坡比陡于1:1的岸坡采用挡墙式护岸。 8.2.2由于长输管道所通过的水域沟道较多且复杂,绝大多数 小型水域沟道不具备水文资料(如流速、设防水位等),突发性 洪水的水力参数收集困难,因此管道水工保护的护岸工程大多 采用设防流速相对较高的浆砌石结构。一般情况下,对于坡比 不陡于1:1的岸坡采用坡式护岸,对于坡比陡于1:1的岸坡

采用挡墙式护岸。 一般情况下,用于护岸的浆砌石挡土墙应按浸水挡墙进 行设计,但由于挡墙浸水后,相关参数的确定较为困难,如水 位高度、墙后填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墙身所受浮力等,不太适 用于现场操作。实际操作时,一般通过增大浸水挡土墙墙后的 填料粒径的措施,以消除墙身两侧静水压力和墙背动水压力的 影响,同时提高墙体稳定性安全系数。 8.2.3石笼护岸对地质、水文的条件要求较低,可以带水作业 且以低水位施工较好。同时石笼施工不受气候条件限制,可以 在冬季施工,因此在浆砌石护岸结构的施工受限时,石笼护岸 是较好的替代方案。 在缺乏大石料做岸坡防护的地区,用石笼可充填较小的石 块(包括卵石),亦可抵抗较大的流速。但填料粒径应大于石笼 网孔尺寸,以防止填料漏出。 六角形网孔较其他形状网孔强度高,较为牢固,不易变形 网孔大小通常为6cm×3cm,8cm×12cm,12cm×15cm。编制 石笼的材料一般采用普通铁丝、镀锌铁丝、土工合成材料等, 普通铁丝石笼的使用期限为3~5年,镀锌铁丝石笼的使用期 限为8~12年

采用挡墙式护岸。 一般情况下,用于护岸的浆砌石挡土墙应按浸水挡土墙进 行设计,但由于挡墙浸水后,相关参数的确定较为困难,如水 位高度、墙后填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墙身所受浮力等,不太适 用于现场操作。实际操作时,一般通过增大浸水挡土墙墙后的 填料粒径的措施,以消除墙身两侧静水压力和墙背动水压力的 影响,同时提高墙体稳定性安全系数。

条是在现行行业标准《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关于植物 护岸规定的基础上,结合管道建设的特点,将植物与草袋结构 相结合形成的一种护岸措施。该方案曾在南方水网地区的池塘 河道岸坡的防护中得以成功应用

浆砌石和石笼护岸低。抛石护岸的优点是可以应用于经常浸水 且水深较大的河岸防护,不受地质、水文和气候条件的影响 因此在管道运营期间的抢修工程中应用较为普遍。但抛石护岸 对石料粒径的要求比石笼护岸要高,为此在石料粒径较小的情 况下,可采用石笼网兜的形式,将较小粒径的石料装入铅丝网

8.3.1管线穿越河、沟道时,由于开挖施工的影响,造成了原 可床的稳定地层受到破坏,由于管沟覆土为新近回填土,因此 相比河床其他未扰动地段而言更易因受到水流冲刷而流失。过 水面的设置目的是避免管道穿越段的覆土流失,因此是一种固 床措施。管道建设中常见的过水面主要以浆砌石和石笼结构 为主。 为防止过水面沉降对管道的影响,其底部距管顶应保证 定的安全距离。为保证河沟道的行洪,过水面顶部一般不高于 原河、沟床面。 本条规定了石笼、干砌石、浆砌石和混凝土过水面的设防 流速、厚度等指标。一般情况下,在设防标准较高的管道穿越 段,多采用浆砌石、混凝土过水面。对于石料粒径较小或卵石 丰富的地区,在冲刷流速不大的条件下,以采用石笼过水面居 多。干砌石过水面应用较少。

8.3.2浆砌石地下防冲墙是针对管线穿越河、沟道的敷

所设计的一种深层地埋式护底措施,基本适用于各类土质条件 下的河沟床的下切防护。由于其不受水文条件约束,因此目前 对水文资料不详的中、小型河流、冲沟应用极为普遍GB+28399-2012商品车辆滚装专用码头滚装作业安全操作规程.pdf,效果显 著。地下防冲墙和混凝土连续浇筑护管分别适用于土质和岩质 河床的冲刷下切防护,基本形成了完整的不同地质条件下河

沟道冲刷下切的防护体系。 由于防冲墙断面尺寸较大,在选择材料时应根据当地实际 清况分析确定。一般情况下以浆砌石地下防冲墙应用最为广泛。 防冲墙的上游固床作用明显,但下游易形成跌水。因此防 中墙应置于管道下游。由于防冲墙固床范围有限,因此防冲墙 距管线越近其作用越明显,但考虑到防冲墙施工时应保证管道 本体不受影响,因此应与管道保留一定的安全距离。防冲墙与 水流方向和两岸斜交时,易形成水流的集中顶冲作用,对两岸 形成破坏,因此防冲墙应与水流正交。 防冲墙是对现有河床的固床措施,因此不宜对现有河道的 可流态势形成改变。当防冲墙顶面高于现有河床面时,会加剧 墙后跌水的侵蚀,对墙身的稳定性形成破坏。 防冲墙的作用机理是可以大大降低河床流速,减弱上游河 未下切作用。但其本身并不能完全消除水流对河床的下切作用 因此与过水面等护底措施并用,可以防止冲刷较为剧烈的河床 下切。多级防冲墙遭受水流冲刷时,一般从下游的防冲墙破坏 开始,因此多级防冲墙的设防目的是通过保护与管道距离最近 的防冲墙的安全,达到保护管道的目的。 对于整体式结构的防冲墙,考虑墙体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应 设置伸缩缝。 防冲墙两端易遭受水流的侧涮淘蚀,使防冲墙的消能作用 大大减弱,因此应嵌入岸坡一定深度。 对于以漂石、卵石为主的河、沟道,在流速较大的情况下 作为推移质的硬质卵石,会对防冲墙形成较大的撞击作用,造 成防冲墙顶部破坏,因此可采用外包钢筋混凝土的形式加固防 冲墙。 8.3.3在无冲刷资料的条件下,当管道长距离顺土质河、沟道 底部敷设时,季节性的洪水会对管顶覆土造成冲刷流失,因此 采用截水墙可以起到防止冲刷的作用。同时,采用自重较大的

民部敷设时,季节性的洪水会对管顶覆土造成冲刷流失,因此 采用截水墙可以起到防止冲刷的作用。同时,采用自重较大的 浆砌石截水墙,还可以起到配重稳管的作用。有冲刷资料的土

质河沟道,按现行国家标准《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 GB50423的规定,管道应理于冲刷线以下一定深度,并相应采 取稳管措施某高速公路标段(实施)总体施工组织设计,因此可不设置截水墙

8.4.1~8.4.5护脚工程一般是用于防止护岸结构的基础淘蚀而 设置的防护工程。对于冲刷深度较大的河、沟道,增加护岸基 础理深的施工难度很天。采用平面防淘刷措施进行护脚,是一 种可行而经济的做法。 选择护脚工程的形式,既要考虑水流流速、河岸坡度,文 要考虑当地材料,应进行经济对比分析,合理选用。 柔性混凝土块板作为一种柔性护面措施,它是由一定规则 形状和尺寸的混凝土预制板与可以自由转动的铰链互相连接构 成,在公路和铁路部门的冲刷防护中应用较为普遍。其作用是 随护岸基础冲刷深度的增加,柔性护面将能自动地沉入冲刷坑 为覆盖住坑壁,不使淘刷角向后发展,以保护护岸基础的稳定 现行国家标准《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GB50423对 柔性混凝土板护底的厚度和平铺长度计算有明确规定。 抛石护脚、石笼护脚、柴枕护脚和柴排护脚的条文编 制,参照了现行国家标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GB 50433的相关条文说明

8.5.1本条依据国家标准《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 GB50423一2013中第4.1.2条强制性条文编制。管道穿越河沟 道施工过程中,部分地段地下水位较浅,排水困难,因此存在 水下浇筑混凝土的实际情况。通常情况下,大多施工单位采取 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浇筑技术进行施工,但应保证混凝土强度等 级满足设计要求,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