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技术指南(2018版 湖南省住建厅等2018年10月)

湖南省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技术指南(2018版 湖南省住建厅等2018年10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26.2K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04823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湖南省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技术指南(2018版 湖南省住建厅等2018年10月)

湖南省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技术指南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旨在统筹城乡交通运输体系规 划,科学配置交通资源,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落实优 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构建支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实现集约型城市和节约型社会的总目 标,发挥城市交通对城市布局、土地使用的杠杆作用。 1.2 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湖南省范围内城市(含县城,下同)的综 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及编制管理工作。 1.3编制原则 1、以建设安全、高效、绿色、公平的交通系统为目标。 提升交通整体效率,促进节能减排、社会公平、城乡协调发 展和自然与文化资源的保护。 2、树立“交通先导”、“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的发 展理念。贯彻绿色交通战略,落实公交优先策略,统筹各交 通子系统协调发展。 3、遵循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在交通需 求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区域交通发展方向,科学判断城市交 通的发展趋势,合理制定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方案。 4、统筹城市规模和发展阶段,处理好近期建设与长远 发展的关系。规划方案应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为长远发展 留足弹性,并应满足城币防灾减、应急救援的交通要求。 5、城币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应当坚持政府组织、专

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 1.4 规划期限与范围 1.4.1规划期限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期限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 重大交通政策和发展设想展望至远景。 1.4.2规划范围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范围应与城市总体规划一致。 2.规划内容 2.1交通发展战略 2.1.1基本要求 立足区域,根据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特征和城市发展定位 及目标,推动城市与区域发展相融合,优化选择交通发展模 式,统筹城市交通、产业和空间三要素,制定综合交通体系 发展目标、分区发展目标、交通方式结构,提出交通发展政 策和策略,结合政府政策的制定,提出相应的规划管理措施。 2.1.2 主要内容 (1)确定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总体发展方向和目标。 (2)确定各交通子系统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和发展重 点。 (3)确定城市交通方式结构。 (4)确定交通资源配置原则和策略。 (5)提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发展政策和策略。 (6)提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管理措施

2.2综合交通体系组织

坚持大局面、大视野、大交通、大物流的思路,基于长 江经济带的国家层面,充分考虑湖南省交通区位优势构架, 据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总体发展目标和交通资源配置策略, 办同交通与用地规划,统筹各交通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功能组 识,各有侧重,注重衔接,优化配置,针对不同交通运输方 式提出规划布局原则和要求。 2.2.2 主要内容 (1)研究对外交通系统构成,以及城币内外交通的衔 接关系,论证大型对外交通设施选址和布局原则。 (2)根据城市用地、空间布局和产业发展格局,选择 适宜的交通发展战略、交通模式:提出客运及货运系统总体 布局框架;确定城币综合交通网布局要求与衔接关系;确定 城市骨于交通设施布局:研究客货运交通分布,确定客货运 交通走廊及枢纽,明确各枢纽功能、等级及规模等。 (3)研究城市道路十路网组成和功能等级,研究城币 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运输通道,提出规划布局原则。 (4)确定适应城市的公交发展模式,划分公交系统功 能等级,论证城市轨道交通和大中运量公共交通系统规划建 没的必要性、可行性JT/T 1108.1-2016 公路路域植被恢复材料 第1部分:植物材料,构建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框架。 (5)确定不同地区慢行交通的功能定位,提出慢行交 通系统的总体布局原则及相关组织模式。 (6)研究提出城市停车设施的供给策略和总体布局原 则。 (7)研究提出交通信息化建设与交通管理的基本策略

依据城币发展规模及与区域交通的关系,以全局统筹、 多专业融合为技术特征,研究对外交通系统网络和区域交通 设施布局、功能结构、场站布局及与城市交通的衔接关系。 2.3.2主要内容 (1)确定于线公路网规划布局,优化研究入城公路与 城市道路衔接方式,确定公路客货运场站的功能、等级、规 划布局,提出主要公路客货运场站设施用地规模控制建议。 针对贫困地区,提出构建“外通内联、高速到县、站场到乡 班车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客运网络。 (2)结合城市周边旅游景点布局,提出解决国省于线 高速公路联络线与景区“最后一公里”衔接建议,实现机场、 车站、码头、城市与景区之间的无缝对接,提出通景公路规 划控制标准。 (3)确定不同类型港口、码头功能及规划布局,提出设 施用地规模控制建议,规划港口货运集散运输方式及通道。 (4)确定航空港功能、等级规模和布局,提出设施用 地规模控制建议,规划航空港与市区的快速交通集散通道。 (5)论证铁路线路走廊规划布局,确定铁路客货运场 站功能定位及布局,提出设施用地规模控制建议,加强客运 信息化建设,加强铁路交通与城市道路的高效接驳,确定铁 路货运集散运输方式及通道。 2.4城市道路系统

与城市用地及空间布局相协调,产业布局相适应,以运 输需求为导向,以资源环境作为约束条件,满足内外交通有 机衔接的要求,落实公交优先政策,提出关键性控制要求, 优化街区路网结构,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 局理念,合理规划道路网络功能、结构、布局及规模。 2.4.2 主要内容 (1)优化存量城市十路网结构,合理规划增量城市十 路网布局方案,提出支路网规划控制密度和建设标准。 (2)提出城市各级道路红线宽度指标和典型道路断面 形式。 (3)提出城市主要交义口用地控制建议。 (4)确定城市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大型装备运输道 路网络方案。 2.4.3规划控制要求 (1)城市道路等级划分与相关规划指标要求 1)城市道路功能等级划分与规划要求:

表1城市道路功能等级划分与规划要求

表2城市干线道路等级选择参考表

3不同规模城市的干线道路网络密度规划

4不同用地功能区的街区尺度推荐表

注:1、工业区与物流园区的街区尺度根据产业特征确定,对于服务型园区,街区尺度应小 于300m,路网密度应大于8km/km²:

、历史城区街区尺度按照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相关

(2)交义口选型及用地控制指标要求 表5城市道路交叉口的建议形式

平B2类或平B3 推荐形式 支路 类 可用形式平C类或平A2类 注:立A1类:主要形式为全定向、喇叭形、组合式全互通立交,宜在城市外围区域采用; 立A2类:主要形式为喇叭形、首叶形、半定向、定向一半定向组合的全互通立交,宜在城 市外围与中心区之间区域采用;立B类:主要形式为喇叭形、首叶形、环形、菱形、迁回 形、组合式全互通或半互通立交,宜在城市中心区域采用;立C类:分离式立交;平A1类: 交通信号控制,进口道展宽交叉口;平A2类:交通信号控制,进口道不展宽交叉口;平B1 类:右转交叉口;平B2类:让行交叉口;平B3类:全无管制交叉口;平C类:环形交叉口

平面交叉口规划用地面积参考表(万m²

表7立体交叉口规划用地面积参考表

注:①三层立体交叉口中的首循叶形为机动车匝道,环形为非机动车匝道; ②三层立体交叉口中的环形为机动车匝道,首叶形为非机动车匝道。

2.5公共交通系统 2.5.1 基本要求 以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构成为依据,以优先发展公交为逻 辑主线,以适度超前为原则,在客运系统总体布局框架下, 统筹城乡公交一体化,结合客流及用地特征,提出公交线网、 场站布局控制指标及布局原则

(1)确定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大中运量快速公共交通 (如轨道交通、BRT、无轨电车等)网络,确定公共交通系 统组织模式。 (2)确定城币大中运量快速公共交通线位控制原则及 控制要求,提出相应配套停车场、保养场规划布局原则和用 地规模控制指标。 (3)确定公共交通枢纽、常规公共汽(电)车停保场、 首未站布局原则及用地规模控制指标,提出充电桩设施配备 建议标准。 (4)确定常规公共交通专用道网络布局,提出设置原 则和技术要求。

(5)结合城市道路网络提出一般中途站点制式形式, 提出港湾式常规公交站点设置原则和控制指标。 (6)提出出租车发展策略和出租车营业点布局原则和 用地控制指标。 (7)提出各种型式城市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原则,提 出一体化衔接规划指引!。 (8)提出城乡公交一体化规划管理体系。 (9)提出公交公司经营管理建议及投融资政策。

DL/T 1094-2018 电力变压器用绝缘油选用导则2.5.3 规划控制要求

1)各层级城市公共交通运载方

公共交通走廊层级划分及运载方式参考表

拟建地铁的城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应在300亿元以 上,地区生产总值在3000亿元以上,市区常住人口在300 万人以上。拟建轻轨的城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应在150 亿乙元以上,地区生产总值在1500亿元以上,市区常住人口 在150万人以上。

(2)与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相衔接的交通设施要求

(2)与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相衔接的交通设施要求 1)城市轨道交通站点衔接换乘设施配置应符合表规定

注:1、^表示应配备的设施,△表示宜配备的设施:

2)城市轨道交通应优先与集约型公共交通及步行、自 行车交通衔接。 3)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800m半径范围内应布设高 可达、高服务水平的步行交通网络。 4)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停车场选址宜在站点出入口50m 内。 5)城市轨道交通站与公交首末站衔接,站点出入口与 首未站的换乘距离不宜大于100m;与公交停靠站衔接GB T41681-2022管道用Y型铸铁过滤器.pdf,换 乘距离不宜大于50m。 6)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首末区段的车站可根据周边用地 条件设置小汽车换乘停车场,并宜立体布设。 (3)城市常规公交规划目标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