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50/T-323-2019 滨江步道技术标准

DBJ50/T-323-2019 滨江步道技术标准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J50/T-323-2019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8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13399
下载资源

DBJ50/T-323-2019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J50/T-323-2019 滨江步道技术标准

7.1.1滨江步道工程应按批准的设计文件和施工技术标准进行 施工。

7.1.1滨江步道工程应按批准的设计文件和施工技术标准进行 施工。 7.1.2 施工人员应经过相应的技术培训或具有施工经验, 7.1.3施工单位应按照滨江步道工程总平面或根据建设单位提 供的现场高程控制点及坐标控制点,建立工程测量控制网

GB/T 42055-2022 船舶与海上技术 船载机械设备数据格式7.1.2施工人员应经过相应的技术培训或具有施工经验。

7.1.4 施工组织应减少对环

7.2.1滨江步道游径及场地放线前应仔细核对图纸及现场实际 情况,与设计人员充分沟通,达到与周边环境的衔接协调。 7.2.2利用现状路面作为基层的,应对其进行修补及清理。 7.2.3施工前应做好路基清表工作,厚度宜为20cm。路基整平 压实后应检测,达不到设计要求的路基应进行处理。 7.2.4铺装工程基层,面层所用材料的品种.规格,质量,各结构 层纵横向标高坡度,厚度和平整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面层与基层 的结合(粘结)必须牢固,不得空鼓,松动,面层不得积水。 正游 店

7.2.5滨江步道游径的弧度应顺畅自然

好或具有地域代表性的现状植被,新植植物应与周边环境的衔接 协调。

1应在30cm高差以内平整绿化地面至设计坡度要求,地形 造型应自然顺畅,与周边环境相衔接,满足排水需求: 2回填土壤应分层适度夯实,或自然沉降达到基本稳定,严 禁用机械反复碾压。填垫范围内不应有坑洼积水: 3清除渣土、杂草,树根.有害污染物等; 4对软泥和不透水层应进行处理。 7.3.5应做好选苗和苗木前期技术处理。对本地无苗源或苗源 不足的树种,应提前进行技术处理,以保证移植后的苗木有较好 的绿化初期效果。 7.3.6种植穴挖掘前,应充分摸清地下隐蔽工程现状。 7.3.7种植应保证植物根系舒展,注意植物观赏面的合理朝向。 .4 4其他工程 7.4.1施工前,应根据工程地质,水文,气象资料,施工工期和现 场环境编制排水与降水方案。在施工期间排水设施应及时维修, 清理,保证排水通畅。施工排水与降水设施,不得破坏原有地面 排水系统,且宜与现状地面排水系统及绿道工程永久排水系统相 结合。 7.4.2桥梁建设在需跨越水道.沟警的地段,采用石板原木或 衍子等天然材料架设。如安全需要可使用金属和水泥加固。危

1应在30cm高差以内平整绿化地面至设计坡度要求,地形 造型应自然顺畅,与周边环境相衔接,满足排水需求: 2回填土壤应分层适度夯实,或自然沉降达到基本稳定,严 禁用机械反复碾压。填垫范围内不应有坑洼,积水; 3清除渣土、杂草,树根.有害污染物等; 4对软泥和不透水层应进行处理。, 7.3.5应做好选苗和苗木前期技术处理。对本地无苗源或苗源 不足的树种,应提前进行技术处理,以保证移植后的苗木有较好 的绿化初期效果。

7.3.7种植应保证植物根系舒展,注意植物观赏面的合

场环境编制排水与降水方案。在施工期间排水设施应及时维 清理,保证排水通畅。施工排水与降水设施,不得破坏原有 排水系统,且宜与现状地面排水系统及绿道工程永久排水系 结合。

7.4.2桥梁建设在需跨越水道.沟擎的地段,采用石板

竹子等天然材料架设。如安全需要可使用金属和水泥加固。危 险地段(桥面距沟底超过2m,桥体侧面有断崖,水面等)需要加两

7.4.3电梯.栏杆.灯具智慧设施及其他服务设施的施工应按 国家及地方有关标准执行。

7.5.1滨江步道施工及验收全过程应执行质量责任制,严格实 施质量检查和验收制度,并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 7.5.2滨江步道验收主要包括工程实体验收与竣工资料验收两 部分。建设单位应按照相关规定,组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有 关单位进行综合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未验收或验收 不合格,则不得交付使用。

7.5.3与其他工程项目配套建设时,应由项目实施单位负责,同

8.1.7洪水期应对滨江步道提前预警并关闭,确保人员与设施

8.1.7洪水期应对滨江步道提前预警并关闭,确保人员与设施 安全。

3.2.1滨江步道维护包括铺装.绿化种植.环境卫生及设施维护 等内容。滨江步道应考愿洪水期安全维护。

证无障碍设施完好,保障洪水期后的排污排

附录A滨江步道常用铺装材料

滨江步道堂用铺装材料特点及适用类

附录B滨江步道常用铺装规格表B滨江步道常用铺装规格铺装类型材料种类般规格及特征(mm)面层处理颜色方形、矩形。长宽厚:200*透水砖糙面砖、细面砖多色100*50,300*300*50现浇。基层厚150,面层上层透水混凝土硅氟密封剂密封多色厚40,下层厚60透水铺装露骨料现浇。基层级配砂石厚150,露骨料处理,透天然透水混凝土面层上层厚40,下层厚60明硅氟密封剂彩石色现浇。下层厚100~200,透水透水沥青黑色沥青面层厚60海砂石混凝土基础,碎石面层一多色现浇。基层厚150,面层上层自然光亮型或防本色或不透水青厚30滑亚光型处理多色不透水整体现浇,设伸缩缝,整体路抹平、拉毛、水本色或混凝土面,面层厚60系、水磨石彩色沥青或混凝土基层,按荷载要塑胶多色求设计厚度。面层厚3~25可加工为各种几何形状,长宽机刨、火烧、面通体色花岗岩石材≥100厚30~60凿、拉道、劈裂等面层色不透水一般为条状术材,长宽≥100,防潮、防腐、防术纹铺装术制地面厚≥12虫处理多色卵石细卵石嵌铺一本色方形、矩形、嵌锁形、异形。糙面砖、细面砖通体色混凝土砖长克:50~~500厚60喷砂或水磨面层色方形。长克厚:200*200*青石青色50,300*300*50方形、矩形。长充厚:200*50%青砖青色50(35)600*30050(30)27

附录C滨江步道常用软性铺装和

江步道堂用软性铺装和硬性铺装材料

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

1..1系统制订和不断完善有关滨江步道技术标准,是加强滨 江步道建设工作,使之科学化,规范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标准 为滨江步道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维护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标 准,以促进滨江空间的协调发展,

1..2本标准适用范围为重庆市主城区滨江步道的规划.设计, 建设和运营维护,其它地区可参照执行。参照执行时应结合当地 的生态环境.滨江功能.安全要求等综合考虑,并符合国家及当地 有关标准的规定。

1..3本标准是一项综合性的标准,内容涉及多种专业,这些专 业都颁布了相应的专业标准和规范。因此,进行滨江步道的规 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维护时,除应执行本标准的规定外,还应遵 守国家及地方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0.3本标准是一项综合性的标准,内容涉及多种专

3..1重庆市主城区滨江地带部分地区地形陡峭建设空间局 促,不具备设置跑步道及自行车道的条件。因此规定步行道为必 备设置,自行车道及跑步道可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布置。 3..2尊重生态基底,保护青山绿水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滨江 步道工程的建设应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3..3滨江步道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活动空间,必须保障安全 性,应符合抗震,防洪等要求,避开自然灾害易发区和不良地质 地带。 3..4滨江空间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空间,是展示城市景观,彰 显城市特质的重要载体,因此滨江步道的建设应突出特色景观资 源优势。 3..5滨江步道作为滨江公共活动的主要载体和滨江景观带中 的重要元素,应保证滨江活动与景观的连续性。 3.0.6滨江步道建设利用现状空间与设施,有利于节约与资源

3.0.3滨江步道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活动空间,必须保障

3.0.4滨江空间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空间,是展示城市景刘

显城市特质的重要载体,因此滨江步道的建设应突出特色景 源优势。

4.1.1滨江步道规划设计应符合上位规划相关要求,

4.1.1滨江步道规划设计应符合上位规划相关要求,与其它相 关规划相互协调,统筹发展。滨江步道作为城乡居民的活动空 间,与区域资源有着紧密联系。因此,滨江步道设计与建设应符 合上位规划相关要求,与相关专业专项规划进行衔接,构建城市 级公共活动体系

4.1.2重庆主城区滨江地带地形条件复杂,水位变化大,应建设 多层次滨江步道,满足日常活动及亲水需求。

4.2.1滨江步道应根据不同岸线形式选取最合适的不

设计导则》第5.5.2条内容

5.2.2~5.2.3滨江步道的横坡及纵坡设计应保证使用的

更老人小孩及残障人士通行。

5.3.2滨江步道宜保证步行15分钟有一处步道节点:根据行人 步行速度,节点间距不宜大于1000m。 5.3.3滨江步道节点功能应注重动静分区,老人与儿童活动宜 相邻布置:活动场地布置应注重安全性。 5.3.4悬挑平台应在不影响航道及行洪的前提下布置,并保证 其安全性。

5.4.1滨江步道应因地制宜,在满足使用强度的前期条件 择适宜的铺装材料,针对现状路面条件较好的区域,不宜单 求美观,醒目而废弃原有铺装应充分结合现有路面条件 考虑总体设计.功能需求,工程造价等因素,确定适宜的 材料。

5.4.1滨江步道应因地制宜,在满足使用强度的前期条件下选 择适宜的铺装材料,针对现状路面条件较好的区域,不宜单纯追 求美观,醒目而废弃原有铺装应充分结合现有路面条件,综合 考虑总体设计、功能需求,工程造价等因素,确定适宜的铺装 材料。 5.4.3依据城市周边环境特征,景观,文化等因素,滨江步道可 通过特色性铺装,满足确定重要空间节点与划分空间功能的需 求,达到改善路面单调,加强路段认知与强化城市文化感的重要 作用:对于处于易腌没区域的滨江步道,材料应选用表面防滑的 面砖或石材,或使用防滑涂层,防止由于步道湿滑而产生的跌倒 落水等安全隐惠发生。

5.4.3依据城市周边环境特征,景观,文化等因素,滨

通过特色性铺装,满足确定重要空间节点与划分空间功能的需 求,达到改善路面单调,加强路段认知与强化城市文化感的重要 作用:对于处于易没区域的滨江步道,材料应选用表面防滑的 面砖或石材,或使用防滑涂层,防止由于步道湿滑而产生的跌倒 落水等安全隐惠发生。

5.4.4滨江步道铺装材料分类时参照了《环境景观室外.工程

5.5.1安全性是滨江步道建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依据《重庆市 主城区防洪规划(20162030)》,滨江步道的建设不能影响防汛 行洪,且滨江步道项目本身也需具备防腌.抗冲等能力。 5.5.2栏杆是滨江步道的重要安全设施,能保证游人安全,避免 由于奔跑.拥挤等原因造成安全意外。本条引自《民用建筑设计 通则》GB50352第6.6.3条第2款以及《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11 GB50009的规定。 5.5.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规定公共建筑室内外台阶 踏步宽度不宜小于0.3m,踏步高度不宜大于0.15m。 5.5.4应急落水救生设施包括救生爬梯,救生圈和救生绳,其设 置应符合《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药》SOLAS74/96《国际救生设备 规则》LSA《救生设备实验》MSC.81(70)等标准,并统一喷涂颜

5.5.1安全性是滨江步道建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依据《重庆市

5.5.4应急落水救生设施包括救生爬梯.救生圈和救生绳,

置应符合《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药》SOLAS74/96.《国际救生设备 规则》LSA《救生设备实验》MSC.81(70)等标准,并统一喷涂颜 色,防盗记号以及救人程序,报警途径等内容。

面积大,裁植密度较高,在选择植物时,应考虑到种源问题,遵循 “适地适树原则,以选择乡土植物为主,有利于滨江植被的恢复, 形成景观。绿化带设计应当以自然群落式种植为主,利用植物天 然的观赏特性,从层次色彩,组团等多种形式出发营造丰富多变 的绿化景观,综合步道遮荫,避雨,赏景,休憩等功能需求,疏密有 致地配植植物。

改善护坡,堡坎以及各种人工硬化空间有重要作用,按照《重庆市 立体绿化技术规范》规定,在进行立体绿化景观设计时,应运用重 庆本土的攀援类或爬藤类植物对竖向空间进行吸附或覆盖,同时 注意不能遮挡行人,车辆,客类标识牌视线,立体绿化也应注重与 周边环境的结合,展现重庆绿化特色。

5.6.5接近步道边界的植物设计应当考愿枝叶刺等对游人潜在 的安全威胁。根据三峡库区水位运行方案,不同地段不同高程 水时间不同,而不同物种的耐腌性差异很天,因此应根据不同地 段的掩没梯度和物种耐腌能力并结合立地条件来进行群落构建, 即沿海拨从低到高依次选择草本灌木和乔木构建复合群落。植 物种类选择主要依据消落带筛选试验及中试示范结果,并参考了 国内有关滨江植物应用研究。 植物配置应满足树种生长整体情况,应合理搭配常绿与落叶 树种,其比例宜为3:2,注重植物多样性,充分开发园林树种形 姿,色等观赏特性:合理搭配速生与慢生树种,其比例宜为3:2, 速生树种由于生长迅速,见效快,能较快达到绿化效果,但寿命 短,易衰老,影响园林植物景观的长效性,而慢生树种虽生长缓 慢,但寿命长,能很好的体现园林植物景观的长效性,因而速生与 慢生树种的合理搭配既能满足当前,也能照顾长远。

通行及活动范围内的树木,其枝下净空应大于2.2m。第7.1.18条规 定小汽车停车场、自行车停车场底荫乔木枝下净空应大于2.5m。

标识系统应完全覆盖滨江步道全域并保证系统性

须以人的水平视线(高度约1.5m)为标准,合理视觉距离(1m~ 6m)与合理视角(15度)为参数,标识标牌垂直高度宜为1m~4m。

行约10分钟处考虑设三级驿站。驿站设置应结合重要节点分布 确定位置。 为避免驿站建筑规模选择过大,特规定了驿站的总建筑面 积,考愿一级驿站与二级驿站配套设施要比三级驿站完善,因此 二级驿站的面积规模要大于三级驿站。 依据《重庆市主城区防洪规划(2016一2030)》,应保障驿站设 施及驿站使用者安全。 5.8.4本条规定节约能源.严控用灯量,绿生生态以及照明形式 因地制宜的原则,在较长岸线的滨江步道,应在人群聚集量较大 地段重点照明,多种照明方式相结合。桥头·地标等重点照明区 域的滨江步道照明,应适当提升亮度,避免重点照明区域周围缺 乏过渡性照明,致岸夜景亮度断裂,应确保照明的连续性与节 奏感。非重点路段的滨江步道照明应选择景观节点有潜在危险 的区域进行适度照明,其余部分可隐于夜色中,并分清主次,注意 相互配合及形成的总体效果。禁用大功率,高亮度灯具对山体, 植物进行大面积的照明:植物照明严控用灯量,提倡使用投影等 对生态影响小的照明方武:禁止对鸟类,昆虫聚集区进行照明。 5.8.5本标准中的滨江步道系统包含了步行道,自行车道.跑步 道等,类似于城镇道路中的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滨江步道的照明 不单指景观照明,仅参照《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I/T163中 的公园公共活动区域的照度标准值并不准确。同时,《城市夜景 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规定的人行道照度标准值与《城市道路 照明设计标准》CJJ45规定的人行道照明标准较为接近。因此,本 标准结合以上两本规范标准,确定了滨江步道的人照明标准值为 51x~101x,最小照度为11x~2Lx。绿地广场,观景平台建设 设施及主要出人口的照明功能大都属于景观照明,为此参照了 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中的照明标准值。 依据滨江步道组成的游径系统,绿化设施配置要求,用电量

因地制宜的原则,在较长岸线的滨江步道,应在人群聚集量较大 地段重点照明,多种照明方式相结合。桥头·地标等重点照明区 域的滨江步道照明,应适当提升亮度,避免重点照明区域周围缺 乏过渡性照明,致沿岸夜景亮度断裂,应确保照明的连续性与节 奏感。非重点路段的滨江步道照明应选择景观节点,有潜在危险 的区域进行适度照明,其余部分可隐于夜色中,并分清主次,注意 互配合及形成的总体效果。禁用大功率,高亮度灯其对山体 值物进行大面积的照明;植物照明严控用灯量,提倡使用投影等 对生态影响小的照明方武:禁止对鸟类.昆虫聚集区进行照明。

5.8.5本标准中的滨江步道系统包含了步行道、自行车道,跑

道等,类似于城镇道路中的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滨江步道的照明 不单指景观照明,仅参照《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中 的公园公共活动区域的照度标准值并不准确。同时,《城市夜景 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规定的人行道照度标准值与《城市道路 照明设计标准》CJ45规定的人行道照明标准较为接近。因此,本 标准结合以上两本规范标准,确定了滨江步道的人照明标准值为 51x~101.x,最小照度为11x~2Ix。绿地广场观景平台建设 设施及主要出人口的照明功能大都属于景观照明,为此参照了 《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中的照明标准值。 依据滨江步道组成的游径系统,绿化,设施配置要求,用电量

建设工程量等因素,上跨桥梁有较好通行能力,且建设工程量较 小,施工难度较低。滨江步道与人江口交叉处步道建设应符合 《防洪标准》GB50201与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考虑该地段实 际行洪情况。滨江步道与入江口接驳处设施也属于整体景观的 一部分,应充分考虑生态美观因素。 5.9.3高差15m以内的梯步适宜行人步行,为避免过度建设,滨 江步道与跨江天桥高差不天于15m时,宜采用梯道连接。高差大 于15m时,宜设置电梯,方便步道使用者;设置时,应充分考虑桥 梁荷载。垂直交通不仅是交通设施,也是重要景观元素之一,因 此宜选用观光电梯,其风格应与整体环境相协调。参考《安全防 范工程技术标准》GB50348第4.1.3六6条针对人流密集大流量 的出入口,通道等场所,除应考愿安全防护措施外,还应考愿人员 疏导和快速通行等措施,并利用导向标识注明疏散方向。 5.9.4滨江步道与码头接驳应考愿码头公共与特殊属性,合理 选择接驳方式。考虑码头上下游客安全问题,宜采用单项双通道 步道连接。为确保码头上下游客安全,步道设施不受洪水影响 接驳点标高应高于警戒水位50cm以上。

5.9.5公共交通站场瞬时人流交通量较大,应设置2处以上接

6.1.1滨江步道系统整体竖向设计应有利于步道周边绿地消纳 自身及附近区域的径流雨水。尽量保持步道建设范围自然的水 文条件,当地形坡度较大时,可设置分层拦蓄设施。宜采用阶梯 绿地,分级湿塘等,逐级控制。有条件的可设置连接横向水平阶, 分散缓释雨水。在山体底部地形较缓处、低洼地带等集中汇水区 域,设置渗透塘生物滞留设施。 6.1.2滨江步道海绵设施应满足年径流总量控制自标,并减少 对原有地形.水系,土壤条件,动植物的干扰。 滨江步道海绵设施考愿初期雨水的影响,径流雨水进人雨水 设施前,应进行水质、水力预处理,防止径流雨水对环境造成破 坏,水体类雨水调蓄设施应采用生态驳岸,提高自净能力,并采敢 必要的水质处理技术,保障水体水质,防止地下水污染。景观水 体和调蓄空间的规模应根据降水规律.水面蒸发量.径流控制率, 雨水回用量等,通过全年水量平衡分析确定。 海绵设施应充分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并具有相关安全保障措 施,确保人身安全。

6.1.1滨江步道系统整体坚向设计应有利于步道周边

6.1.1滨江步道系统整体竖向设计应有利于步道周边绿地消纳 自身及附近区域的径流雨水。尽量保持步道建设范围自然的水 文条件,当地形坡度较大时,可设置分层拦蓄设施。宜采用阶梯 绿地、分级湿塘等,逐级控制。有条件的可设置连接横向水平阶 分散缓释雨水。在山体底部地形较缓处.低洼地带等集中汇水区 域,设置渗透塘、生物滞留设施。

滨江步道海绵设施考愿初期雨水的影响,径流雨水进人雨水 设施前,应进行水质、水力预处理,防止径流雨水对环境造成破 坏,水体类雨水调蓄设施应采用生态驳岸,提高自净能力,并采取 必要的水质处理技术,保障水体水质,防止地下水污染。景观水 体和调蓄空间的规模应根据降水规律.水面蒸发量.径流控制率 雨水回用量等,通过全年水量平衡分析确定。 海绵设施应充分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并具有相关安全保障措 施,确保人身安全。

HG/T 2269-2020 釜用机械密封技术条件.pdf6.1.4滨江步道范围内的建筑物应有完善的雨污水排水系统

建筑物污水排放应达到现行的国家和地方有关排放标准,并 立符合区域相关环境质量标准要求。 屋面雨水是建筑场地产生径流的重要源头,宜合理进行源头 控制。另一方面,种植屋面创造了绿色生态的自然景观,可与滨 水环境充分融合,并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减缓“热岛效应”,降低

大气污梁,节省能源截留雨水延长防水层使用寿命.改善生态 环境。因此宜尽可能的利用可绿化屋面进行种植绿化。

7.1.1~7.1.4滨江步道工程施工流程及基本要求与其它园林 绿化工程相似,可参考《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82 执行。

7.3.1因测绘等基础资料有限,郊野区域的滨江步道施工图

.·一 可能与现场植被情况存在差别,施工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与设计 人员充分沟通,优化调整种植方案,达到滨江步道绿化工程与现 状植被环境的协调融合。

DLT16062016燃气轮机烟气排放测量与评估工及验收规范》CJJ82的相关内容执行

7.4.1滨江步道施工应保证排水通畅,避免污染水环境,影响现 状水体水质。

8.2步道维护 8.2.1~8.2.4根据各地维护管理工作实际开展步道维护。滨 江步道维护应保证环境卫生,定期进行设施养护:保证植物生长 健康茂盛,绿地无裸露空缺,草坪无退化积水,没有明显的病虫害 侵蚀迹象,整体景观观赏效果良好,保证滨江步道畅通及使用安 全,设施完好,可正常使用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