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DX/JS 005-2020 城市轨道交通类矩形盾构法隧道设计规范.pdf

甬DX/JS 005-2020 城市轨道交通类矩形盾构法隧道设计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2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16068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甬DX/JS 005-2020 城市轨道交通类矩形盾构法隧道设计规范.pdf

8.3.8螺孔防水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管片肋腔的螺孔口应设置锥形倒角的螺孔密封圈沟槽: 2螺孔密封圈的外形应与沟槽相匹配,并应有利于压密止水或膨 胀止水。在满足止水的要求下,螺孔密封圈的断面宜小: 3螺孔密封圈应为遇水膨胀橡胶或合成橡胶制品。其物理性能指 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高分子防水材料第4部分盾构法隧道管片用 橡胶密封垫》(GB18173.4)的规定。V 8.3.9当衬砌环、纵缝之间需设置传力衬垫时,其材质宜为软木橡 胶,物理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盾构法隧道管片用软木橡 胶衬垫》(GB/T31061)的规定。

8.3.8螺孔防水应符合下列规定

8.4管片防水、防腐涂层

8.4.1管片外防水防腐涂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防水涂料宜采用环氧、改性环氧、水泥基渗透结晶型等材料: <2具有耐化学腐蚀性、抗微生物侵蚀性、耐磨性等性能; 3当管片外弧面混凝土裂缝宽度达到0.2mm时,在最大理深处的 水压下不应渗漏。 8.4.2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厚度不宜小于1mm,单位面积用 量不宜小于1.5kg/m²。物理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水泥基 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GB18445)的规定。

8.5.1盾构工作并与隧道结合处的接缝宜设置遇水膨胀类正水材料 及预理注浆管,并宜加固盾构工作井洞圈周围土体。 8.5.2在软弱地层距盾构工作井一定范围内的衬砌段DB63/T 1936-2021 1:25000地球化学测量规范.pdf,宜增设变形 缝。变形缝环面应设置垫片,并应在弹性橡胶密封垫表面加贴遇水 膨胀橡胶薄片。

9.0.1区间隧道左石线应独立分隔,中隔墙需满足耐火及承压要求, 中隔墙的承压应满足区间隧道内空气总的压力值要求。 9.0.2区间隧道内各类配电箱体开门方向宜与行车方向相反,箱体 应满足区间隧道内空气总的压力值要求, 9.0.3设在区间的射流风机等通风设备需结合盾构区间的断面形式 及限界要求设置,优先采用壁毫式安装。当确有困难时,可适当考 虑吊装方式,吊装射流风机宜考虑小型化、分组布置,同时采取考 患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 9.0.4区间隧道左右线间如采用非封闭式防火门洞作为联络通道, 其设计尺寸及布置方案需满足区间活塞通风、事故通风、火灾人员 疏散、火灾排烟要求。

10.1.1给水、排水系统应按自动化管理设计。 10.1.2给水、排水干管应固定在主体结构或道床上。 10.1.3给水、排水管道需过轨敷设时,应在道床相应位置设置满足 安装和维修要求的沟槽,并做好防腐措施,

地下区间不考虑生产、生活给水。消防给水按相关国家或地区现 行规范执行。

10.3.1区间消防废水量与消防用水量相同。 10.3.2地下区间雨水、废水应经排水泵提升排入城市排水系统。 10.3.3区间排水泵房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区间隧道主排水泵房应设在线路实际坡度最低点; 2当区间排水沟的排水能力不能满足区间排水的要求时,应设辅 助排水泵房; 3对于线路实际最低点位于车站范围内的单向坡度区间,当排水 沟的能力满足区间排水要求时,可不设区间排水泵房,区间排水由车 站主排水泵房兼顾; 4对于有中间风井的区间,排水泵房宜与中间风井合建。未设置 中间风井或无条件与中间风井合建的区间,可结合设备的选型及轨 道、结构等相关专业的设计,采用隧道内置式或其他形式的泵房。

【0.3.4排水泵的设直应衬合下列规定 1区间主排水泵房、辅助排水泵房均应设两台排水泵,平时一台 工作,必要时应两台同时工作;排水泵的总排水能力,应按消防时的 排水量和结构渗漏水量之和确定;雨水泵的设置,按现行国家标准《地

11.1.1地铁应具有防火灾、水淹、风灾、冰雪、地震、雷击和停车 事故等灾害的防灾设施,并以防火灾为主。 11.1.2地铁防火灾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同一条 线路按同一时间内发生一次火灾考虑。

11.2防、排烟与事故通风

1.2.1区间左右线间连通的防火门洞的设计尺寸及布置方案需满 足事故通风、火灾人员疏散、火灾排烟的要求。 1.2.2为防止烟气通过防火门洞蔓延至另一侧非火灾区间,应保证 年火灾区间隧道内正压,可采用机械送风方式。

附录A建筑限界(资料性附录)

图A.1正线直线地段建筑限界图

图A.2正线曲线地段建筑限界图(R350m,超高h120mm,右倾)

图A.3正线曲线地段建筑限界图(R350m,超高h120mm,左倾)

图A.5单渡线地段限界图(道岔导曲线半径R=150m)

图A.6出入线直线地段建筑限界图

图A.7正线曲线地段建筑限界图(R350m,超高h120mm,右倾)

图A.8正线曲线地段建筑限界图(R350m,超高h120mm,左倾)

附录B内置式泵房布置图(资料性附录)

附录B内置式泵房布置图(资料性附录)

图B.1类矩形盾构法区间隧道内置式泵房集水池断面布置示意图

图B.2类矩形盾构法区间隧道内置式泵房平面布置示意图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 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止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本规范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的,“应按......确 定”、“应按.………..执行”或“应符合.……….的规定”。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 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止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本规范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的,“应按......确 定”、“应按.………..执行”或“应符合………….的规定”。

宁波市工程建设地方细

城市轨道交通类矩形盾构法隧道设计规范

为便于设计、企业、安全主管部门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规范 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城市轨道交通类矩形盾构法隧道设 计规范》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规范的条文说明,对条文 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但是, 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规范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 和把握规范规定的参考。

LO区间给水、排水....

3.1.4类矩形盾构法隧道采用单洞双线(内设隔墙)的断面形式 限界断面既需满足直线地段限界要求,也应能满足曲线地段的要 求。为有效利用隧道空间,曲线地段通过移动隧道中心线方式来满 足限界的加宽要求。 为统一设计原则,方便设计和施工定位,隧道中心线偏移要求为: 线路平面在直线、不同曲线地段线间距为唯一确定值,曲线地段根据 超高统一进行对隧道中心进行偏心,偏心值根据轨道超高值计算确 定,上下行线超高需统一,保证曲线地段盾构中心偏移可行。

3.2制定限界的基本参数

.2.2一般地段轨道结构高度为740mm,钢弹簧浮置板地段轨道结 勾高度为800mm。减振地段通过盾构中心下移60mm实现。

.1.1线路区间正线圆曲线最小曲线半径规定,受类矩形盾构机限制

.2.1由于宁波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中车型已明确采用B2型车,Vma> 80km/h,故本条及以下条款均以此为前提。 .2.2类矩形盾构两线线间距为定值:正线为5.1m,出入线为5m。

4.3.1最大坡度。正线最大坡度是线路的主要技术标准之一,对线路的 理深、工程造价及运营都有较大的影响。 4.3.2最小坡度。隧道的线路最小坡度设定,主要为排水畅通,避免 积水。区间地面线和高架线,当具有有效排水措施时,可采用平坡。

4.4.1车辆基地出入线设置的规定

1出入线的接轨点应在车站端部,一般不宜在区间接轨,有利运 行安全和运营管理。为保证安全,出入线在接轨道岔区之前,应具备 度停车再后动条件。Y 2出入线应按双线双向运行设计,并避免与止线平面交义,以保 证功能上的灵活性和安全性。出入线尽量设置于两条正线之间,具有 较好的灵活性,并对止线干扰小。 3出入线可以兼顾列车折返功能。但应选择合理的配线形式,保 证折返能力和列车出入段(场)能力,满足运营要求,确保运行安全。 4.4.1渡线设置的规定: 1单渡线应设在车站端部,以便运营管理和调度安全。其位置和 方向宜结合运营需要、工程实施条件确定。一般情况下应首先考虑行 车功能,条件允许时宜按顺岔方向布置,以利减小尖轨磨耗和列车运 行安全。

2对于采用站后折返的尽端站,增设站前单渡线,按逆向布置, 有利于提高车站折返作业的灵活性,可在站后折返故障时利用站前折 返,或初、近期发车对数不多时采用站前折返,仅利用单边站台到发 和折返列车,节约列车能耗,另一条线可供临时停车。

5.1.5类矩形盾构法隧道是新型隧道,其断面型式和限界尺寸与既 有隧道差别较大。轨道结构设计必须满足类矩形盾构法隧道限界要 求,注意协调信号、供电、给排水、人防等相关专业接口。 5.1.6类矩形盾构法隧道断面形状和尺寸不同于圆形隧道,轨道施 工走行轨的固定位置和方式以及施工机具和设备的作业空间都发 生了变化,因此轨道施工工装设备需与类矩形盾构法隧道断面条件 相匹配。

5.2.1我国轨道交通钢轨轨底坡一般采用1:40,经运营检验状况基 本良好。轨道交通道岔一般不采用轨底坡,且辙义轨缝后一定范围 也采用无轨底坡设置,为避免轨底坡频繁顺接过渡,在两道岔间、 道岔与线路终端间不足50m的地段可不设置轨底坡。 5.2.2曲线地段轨道超高引起车辆倾斜,盾构法隧道采用隧道中心 线向线路中心线内侧偏移的方法解决轨道超高造成的内外侧不均 匀位移量。类矩形盾构法隧道属于单洞双线隧道,隧道中心线的偏 移量对左右线是一样的,故而要求同一位置曲线上左右线轨道超高 宜取相同的数值。

5.2.1我国轨道交通钢轨轨底坡一般采用1:40,经运营检验状况 本良好。轨道交通道岔一般不采用轨底坡,且辙义轨缝后一定汇 也采用无轨底坡设置,为避免轨底坡频繁顺接过渡,在两道岔 道岔与线路终端间不足50m的地段可不设置轨底坡,

5.3.3内置式泵房的集水坑设置在靠近中隔墙的道床外侧,其尺寸 由给排水专业根据区间排水量确定,不应侵入道床有效范围,并应 考虑道床水沟接入条件。集水坑的最大宽度应根据道床结构型式确 定,保证轨道强度满足要求。 5.3.4所有标志和钢轨涂油器等附属设备不应侵入类矩形盾构法隧 道的设备限界,安装位置应便于瞭望,不得相互遮挡。 5.3.5轨道基础控制点不应侵入类矩形盾构法隧道的设备限界,安装 位置通视条件应便于测量,不得有其他设备遮挡。

6.1.1地下结构断面形式的选择,必须贯彻因地制宜的原则,选择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较好的断面。 6.1.2在确定隧道净空尺寸时,必须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综合考 患地质条件、隧道理深、荷载状况、结构形式等各种因素,参照类 以工程的实践设定。鉴于目前对影响净空余量的各种因素尚难分项 确定,设计中的一般的做法是,考虑诸多影响因素后按综合偏差预 留。 6.1.3盾构法隧道理深应根据隧道功能、地面环境、地下设施、工 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盾构特性、升挖的大小等确定。规定覆土 厚度主要考虑到结构抗浮安全性、隧道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 遂道施工和建成使用期间的安全问题。 《地铁设计规范》中提出盾构法施工的区间隧道覆土厚度不宜小 于隧道外轮廓直径;双圆盾构的最小覆土厚度可按不小于其高度控 制。 虽然在工程实践过程中,突破最小覆土厚度限制取得成功的实例 也有不少,如宁波市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出入段线类矩形隧道最 小覆土厚度仅为3.5m(约0.5倍结构高度),但不建议在没有采取任 可措施的情况下长距离采用小于最小覆土规定的盾构法隧道。 并行隧道是指在一定区段内,两条或两条以上的隧道在平面或立 面上平行且近距离设置的隧道。近距离并行设置的盾构法隧道,施工 期间将产生相互影响,这些影响主要有: 1先行施工的隧道受后期施工隧道推进影响,受力环境改变、产 生位移和变形; 2隧道注浆对相隧道的挤压作用; 3地表沉降量过大: 4后施工隧道的施工安全性差。 《地铁设计规范》中提出盾构法施工的并行隧道间的净距,不宜 小于隧道外轮廓直径。当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根据土层条件、隧

道间的相互关系、隧道直径等具体条件及各条隧道施工的先后次序 分析并行隧道的相互影响,必要时采取相应措施。

6.3.1地下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有利于提高耐久性,采用其它 材料的应采取措施满足耐久性的要求。 6.3.4管片间的连接形式多种多样,目前常见的是采用弯螺栓、直 螺栓、斜螺栓等方式。连接件的材料主要为金属材料,为了保证隧 道的使用寿命,连接件表面必须进行防腐蚀处理。

6.4.1从国内地铁隧道工程衬砌的应用情况看,单层衬砌在耐久性、 受力、变形和防水等方面均能较好的满足需求,因此建议一般情况 下优先采用单层衬砌结构。考虑到地铁工程的耐久性要求高,抗变 形能力不如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好,无其是处于对混凝土耐久性不 利地层环境时,管片结构易腐蚀且修复比较困难,可以考虑在管片 内部浇筑钢筋混凝土内衬。

6.4.3类矩形断面受力性能较圆形断面不利,采用多段圆弧

.4.3类矩形断面受力性能较圆形断面不利,采用多段圆弧拟合成 类矩形断面,既提高了断面利用率,又可改善了结构受力性能

类矩形断面,既提高了断面利用率,又可改善了结构受力性能 宁波轨道交通3号线出入段线类矩形盾构隧道衬砌由四段圆弧组 成,左右侧圆弧半径为3200m,顶底部圆弧半径为15450m。

6.4.5宁波轨道交通3号线出入段线、4号线双东路站~翠柏里站~ 大卿桥站类矩形隧道埋深约为3.5m~12.3m,管片结构厚度为450 mm。根据整环足尺结构试验表明,管片结构具有一定安全储备, 有较强的鲁棒性。 6.4.7接头为衬砌环的薄弱环节,通过结构试验也验证了极限破坏 形式也表现为接头破坏。为提高整个衬砌结构的承载能力,可通过 设置铸铁手孔及直螺栓的形式提高接头刚度。 6.4.8泵房、防火门洞、渡线段等特殊部位,因开孔或截面受力大, 混凝土结构无法满足要求,可局部采用钢、铸铁等构件。

6.5.8为了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在工程地质条件好、周围土层能 提供一定抗力的前提下,衬砌结构可设计得柔一些,但衬砌变形的 大小对结构受力、接缝张角、接缝防水、地表变形等均有重大影响, 故必须对衬砌结构的变形进行验算,作必要的控制。 《地铁设计规范》条文说明中规定,一般情况下衬砌结构径向计 算变形在3%o~4%D(D为隧道外径);接缝变形应符合环缝张开量

不大于2mm(变形缝处不大于3~4mm),纵缝张开量不大于3mm的 要求。接缝的张开量也不应超过防水密封垫对接缝张开量的要求

不大于2mm(变形缝处不大于3~4mm),纵缝张开量不大于3mm 要求。接缝的张升量也不应超过防水密封垫对接缝张升量的要求。 6.5.9错缝拼装有利用控制衬砌结构变形,可按修正止惯用法考虑由 于纵向接头存在引起的匀质环刚度降低及环间接头通过剪力传递 所引起的断面与接头内力的重分配;或以二环为一个计算单元、块 与块间设接头的回转弹簧、两环之间设径向剪切弹簧及切向弹簧的 计算模式进行计算。

6.6.2装配式衬砌环与环、块与块间均采用螺栓连接,虽然施工操 作麻烦、用钢量较大,但可增加隧道抵抗变形的能力,有利于保证 施工精度、施工安全及衬砌接缝防水。 6.6.3楔形环环面斜率在满足最小半径曲线段曲线拟合需要前提 下,宜采用较小斜率。当线路曲线半径较小时,宜取双面楔。本标 准中提出环面斜率不宜大于1:300,以有利于施工轴线控制

7.1.1当车站周边场地条件较好时,盾构工作井可与车站合设, 旬线路在车站站台前后完成线间距转变,线路过渡区域上方空门 结合车站功能需求进行设计

时,需要在车站以外适宜地段进行线间距盾构工作井设计。 1盾构工作井内列车行驶区域需要满足区间内的相关设计要求 文间风井是一个比较安全的区域,当二列车同时存在于同一段地下区 间内,需要设置中间风井时,盾构工作井可结合区间风井共同设计, 司时在井内设置防烟楼梯间直达地面,有利于人员疏散及灭火救援; 2盾构工作井是将类矩形盾构中单圆双线的线间距向单圆盾构线 间距转换的空间,因此在工作井两端需要分别满足两种盾构形式(接 收或始发)的施工要求。

7.2.1盾构工作井结构设计时应根据始发或者接收不同施工工况进 行相应设计,始发一般要求在吊装路径上应预留一个吊装孔、两入 出土孔(可视具体情况合并设置),接收预留一个吊装孔,尺寸既 满足施工要求,也根据车站结构形式进行相应结合设置。 7.2.2车站标准段设计应预留盾构后后配套机械设备和施工操作空 间,两车架之间立柱(或砼隔墙)厚度应满足盾构反力架和车架摆 设空间要求,或者采取后浇措施便于施工。车站上排热风道、站台 板等结构宜待盾构推进完成后施工,如先期施工应满足盾构施工空 间要求。 723类矩形盾构单洞双线,断面尺寸较大,管片凿除时存在一定

7.2.1盾构工作并结构设计时应根据始发或者接收不同施工工况 行相应设计,始发一般要求在吊装路径上应预留一个吊装孔、内 出土孔(可视具体情况合并设置),接收预留一个吊装孔,尺 满足施工要求,也根据车站结构形式进行相应结合设置。

7.2.2 车站标准段设计应预留

7.2.4工作井内部结构按回筑施工和使用工况分别计算各阶段内力

7.2.5工作井(或车站端头井)为空间结构,并且施工阶段顶、中 板在施工阶段开有较大孔洞,需进行空间计算,对于结构形状简单 规则并有类似工程经验时,也可按规范简化为单片侧墙独立计算。

北京市场地形成工程勘察设计技术规程(DB11/T 1625-2019) 宣贯培训材料(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8.2混凝土结构自防水

8.2.1根据目前防水混凝土管片预制的实际情况,要求类矩 管片最小抗渗等级不低于P10。

8.2.1根据目前防水混凝土管片预制的实际情况,要求类矩形盾构 管片最小抗渗等级不低于P10。 8.2.2衬砌结构的氯离子扩散系数、电通量等耐久性数值是经过国 为儿条重要水下道路隧道(如上海崇明长江隧道)、轨道交通区间 隧道的实践确定的。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与耐久性 能试验方法标准》GB50082也使衬结构耐久性参数的检测规范 化。同样,已有的工程实践也证明了对衬砌结构提出耐久性要求, 既是必要的,也是成熟的。

8.3.4接缝密封材料设计水压与实际水压的关系,主要依据以下

1日本东京湾横断道路隧道是以“2倍理埋深水头设计”(即实际理 深50余米,要求接缝密封材料抗1MPa水压),

8.4管片防水、防腐涂层

8.4.1对于有侵蚀性介质的地层,或埋深显著增加的地段等需要增 强衬砌防腐蚀、防水能力时,采用外防水涂料。它既可以为涂抹类 型的防水涂料GB/T 6150.13-2022 钨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13部分:砷含量的测定 原子荧光光谱法和DDTC-Ag分光光度法.pdf,文可以是在混凝土表面干撒抹平压实的水泥基防水 粉类。

9.0.1为满足左右线区间隧道通风互不千扰,区间隧道左右线应独 立分隔。类矩形盾构中隔墙是在中隔柱间填充封堵材料进行封堵构 戎。中隔墙需要达到耐火等级一级的要求。同时由于地下区间空气 压力变化快、持续时间短,当地铁列车行驶速度较高时,空气压力 的变化值较大。为了保证区间列车行驶安全性,保证中隔墙内封堵 材料后期不会脱落,倒塌等,中隔墙需满足空气总的压力变化值要 求。 9.0.2为保证区间列车行驶安全,区间隧道内各类配电箱体开门方 句宜与行车方向相反。利用活塞风压,保证箱门处于常闭状态。箱 体的承压也应满足空气总的压力变化值要求。 9.0.4为满足区间隧道左右线间人员疏散要求,避免连通处的防火 门开启遮挡疏散平台的宽度,可考虑取消联络通道处的防火门调整 为防火门洞,区间防火门洞的设计,包括布置位置、数量、尺寸等 有待科研结果得出进行补充完善。区间防火门洞需结合整个区间隧 道通风系统进行设计,满足区间温度、人员新风量、高峰小时CO2 浓度、空气压力变化率等要求。同时设计烟气控制策略,满足事故 区间纵向通风风速要求、人员疏散要求等。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