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4109-2021 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技术规程.pdf

DB32/T 4109-2021 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技术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44682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2/T 4109-2021 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技术规程.pdf

DB32/T 410920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green retrofitting

GB/T 28855-2012 硅基压力传感器.pdfof existing building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DB32/T4109202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基本规定 评估与策划 5.1一般规定 5.2改造前评估. 5.3改造策划 绿色化改造技术 6. 1 一般规定 6.2 场地与室外环境, 6.3 建筑与室内环境 6.4结构与材料 6.5暖通空调, 6.6给水排水 6.7电气 实施与后评估 7. 1 一般规定 7.2施工与验收. 7.3运行与后评估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基本规定, 评估与策划 5.1一般规定 5.2改造前评估. 5.3改造策划 绿色化改造技术 6. 1 一般规定 6.2 场地与室外环境 6.3 建筑与室内环境 6.4结构与材料 6.5暖通空调, 6.6给水排水 6.7电气 实施与后评估 7. 1 一般规定 7.2 施工与验收. 7.3运行与后评估

DB32/T4109202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苏丰彩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南京长江都市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 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康博达建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通州建总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安居保障房建设发展 有限公司、南京建丰绿建节能咨询评估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沈志明,朱灿银,朱殿奎,卢立群,曹静,田炜,陈新喜,周炳高,倪江勇 刘建石,王宁,季峰,宣云于,陈重,蔡小龙,李钟,成维川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井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苏丰彩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南京长江都市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 (工程局有限公司、康博达建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通州建总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安居保障房建设发展 有限公司、南京建丰绿建节能咨询评估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沈志明,朱灿银,朱殿奎,卢立群,曹静,田炜,陈新喜,周炳高,倪江勇 刘建石,王宁,季峰,宣云干,陈重,蔡小龙,李钟,成维川

DB32/T4109202

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技术规程

本文件规定了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技术的基本规定、评估与策划、绿色化改造技术和实施与后评估 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既有民用建筑绿色化改造项目的实施,既有工业建筑民用化的绿色改造可以根 据实际情况,参考使用。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378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51141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 GB50189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DB32/T4109202

4.1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应综合考虑项目现状、改造模式、功能需求等因素,进行改造前评估、改造 策划,并对改造效果进行改造后评估。 4.2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前应收集竣工图纸、工程验收资料、前期使用情况和改造情况等各项有关资 料。 4.3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根据改造难易和投资力度,相关专业改造内容分为基础项、完善项和提升项 三项。实施绿色化改造时,可根据实际改造需求、投资量和实际条件许可,分专业分项改造,基础项内 容宜全部改造。

4.5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不得采用国家和地方建设主管部门明令禁止和淘汰的设备、产品和材料,同 时应充分考虑既有建筑因绿色化改造而拆除的废旧材料的综合再利用。 4.6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过程中涉及到消防、安全等的内容应依据相关标准的规定进行实施。 4.7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工程竣工投入运行后,应结合效能调适工作同步开展改造后评估,判定绿色 改造化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5.1.1改造前评估应根据改造需求,按照相关专业开展局部或全面评估,主要包括场地与室外环境、 建筑与室内环境、结构与材料、暖通空调、给水排水和电气等。 5.1.2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前评估宜通过现场查勘、问卷调研、资料查阅、现场检测、软件模拟等方 法,确定建筑现状及运行效果。

DB32/T41092021

5.1.4在进行评估的基础上绿色化改造策划应明确项目定位,确定绿色化改造总体目标和分项目标、 对应的技术策略、综合效益分析,并编制绿色化改造策划书,

5.2.1场地与室外环境

a)既有建筑场地安全性的评估应包括下列内容: 1)场地安全性及稳定性情况,包括自然灾害和地质灾害影响,场地及周边存在的危险化学品、 易燃易爆危险源、电磁辐射、污染土壤等的现状; 2) 场地内是否存在污染物超标排放的情况。 b) 既有建筑场地与室外环境现状评估应包括下列内容: 场地环境,包括场地标高、绿地、道路、既有构筑物、构件、设施和管线等现状; 2) 建筑环境,包括建筑室外日照、风、声环境质量: 3 场地交通及停车设施,包括场地内车行、人行路线、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设施的设置等: 4) 场地绿化用地,包括场地内绿地率、集中绿化的现状,复层绿化的布置等; 5) 场地雨水控制利用情况,是否存在内涝: 6) 地下空间利用现状; 7 场地无障碍设施现状:

8)建筑与周边相邻建筑的防火间距、消防车道、消防救援场地及室外消防设施现状等。

5.2.2建筑与室内环境

a 既有建筑功能的评估应包括下列内容: 建筑功能空间的分布和利用情况; 2) 室内无障碍设施情况及与室外场地无障碍通道联通情况; 3) 建筑室内采光通风情况; 4) 建筑构件隔声情况; 5) 地下空间利用现状; 地下室、外墙、室内、屋面防水安全性及可靠性。 b 既有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评估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外墙构造形式与传热系数、热工缺陷; 2) 屋面构造形式及传热系数: 3) 外窗、透光幕墙、屋顶透光部分传热系数、太阳得热系数/遮阳系数及气密性。 C) 既有建筑加装电梯可行性的评估应包括下列内容: 建筑使用者改造意愿调研; 加装电梯对建筑结构、消防、日照、楼间距、外部使用空间等的影响; 3)既有建筑场地的供电资源条件

a)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应进行结构构件和非结构构件安全状况调查。 b)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应进行结构耐久性评估,包括下列内容: 1)既有建筑物所处工作环境; 2)结构构件材料的耐久性。

5. 2. 4 暖通空调

)既有建筑通风空调系统的评估包括下列内容

DB32/T4109202

1)暖通空调系统基本信息,包括冷热源系统、输配系统及末端系统的形式、通风系统形式、 系统使用年限及运行现状、管道使用状况、设备能效、自控系统配置及运行情况、维保记 录、调节控制策略,以及不同空调区域业态、每日空调运行时段及时长等; 3 暖通空调系统实施与运行状况,包括冷热源机组能效比、空调系统能效比、冷热源供回水 温度、供水量、运行效率,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冷热水系统输送能效比,冷却水系统冷 却效果,未端设备的送风量和送风参数,通风系统的送/排风量等; 4 节能运行措施,包括系统节能运行策略、能量回收装置设置、管道保温性能、分项计量设 置、能耗管理系统设置等: 5 通风空调系统能源耗量,包括建筑总用电量,冷热源设备用电量、输送设备用电量、未端 设备用电量,燃料消耗量等。 既有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情况的评估包括下列内容: 1)太阳能热水系统类型、集热器类型、集热器面积、贮水箱容积、辅助热源类型及容量等: 2 太阳能光伏系统类型,主要设备、部件的设置和技术参数,电能计量装置的设置情况等; 3 地源热泵系统的系统类型、热泵机组性能参数、地源换热器形式及数量等,地源热泵系统 地源侧、机组用户侧进出水温、水流量等; 4)其他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的类型、性能参数及运行参数, 既有建筑内热湿环境与空气品质的评估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室内热湿环境,包括室内空气温度、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外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建筑室 内通风状况、室内热湿环境的主观感受等; 2)室内空气品质,是否有净化处理措施,

5. 2.5 给水排水

1 供水系统设置和运行合理性,包括供水方式、供水系统分区、供水管网水质、未端用水压 力、是否充分利用市政水压、是否雨污分流等; 2 管道使用年限和运行使用情况、供水管网管材、管件及管网漏损现状等; 用水计量装置设置情况、建筑用水量(用水指标)及不同用途比例等情况: 4 热水系统设置合理性,包括用水品质、系统循环和管道保温情况、热水锅炉形式和能效等 级等; 5) 排水系统的设置合理性和使用现状,包括雨污水是否分流排放、排水管是否有堵塞渗漏现 象、是否有污水反溢等,人 6) 给水排水系统隔声减振措施的设置合理性,包括设备是否存在噪声振动干扰、给水排水管 道水流声是否存在对噪声敏感房间的干扰等。 b 用水器具与设备的评估主要包括卫生器具、循环或加压水泵、绿化灌溉用水、空调冷却水4 项,具体内容如下: 1 各类卫生器具的使用年限、完好程度、数量、用水效率等级、节水器具使用比例等; 循环或加压水泵使用年限、额定参数、运行状况、能效状况等;7 3 绿化灌溉方式、绿化灌溉设备及运行情况、绿化灌溉自动控制系统及用水量; 4) 空调冷却水补水量、冷却塔蒸发耗水量、冷却水水质。 c)非传统水源利用的评估应主要包括非传统水源利用、景观水体等两项,具体内容如下: 1)非传统水源利用,包括是否采用非传统水源,非传统水源类型、用途、水平衡情况、利用 率、水处理工艺、出水水质等; 2)景观水体补水水源、补水量、处理工艺、水质等。

DB32/T4109202

a)既有建筑供配电系统的评估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1 供配电系统的电源形式、负荷容量及配电方式; 2) 用电分项计量设置及电能数据采集、统计和存储现状; 电能质量,主要包括电压偏差、三相电压不平衡度、功率因数、谐波电压及谐波电流等; 无功补偿; 自备电源设置及可再生能源发电情况。 b) 既有建筑电气设备系统的评估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1) 变压器台数、装机容量及负载率; 3) 电动机的功率、控制和启动方式;测量和计量等主要仪表设备的参数; 电梯及自动扶梯的主要技术参数及控制方式。 5) 建筑内配电形式和线路状况。 C) 既有建筑照明系统的评估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光源种类及照明方式; 2) 灯具及电器辅件的类型; 3) 照明数量及质量,主要包括照度、照明功率密度、均匀度,核查显色指数、色温和眩光; 4) 照明控制方式: 有效利用自然光情况。 d) 既有建筑能耗计量及智能化系统的评估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能耗监测管理系统的功能和能耗计量装置设置的合理性; 2) 智能化系统的配置情况; 电梯智能化控制措施,即是否采用电梯群控、扶梯感应启停及变频等自动控制措施; 4) 大功率机电设备控制措施,

5.3.1绿色化改造策划书应包括下列内容:

a) 目标设定与前期调研; b) 目标分析与项目定位; c) 绿色化改造实施策略; d)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

3.2目标设定与前期调研应包括总体目标、场地分析、资源评估、市场分析、社会环境分析和同类 目案例分析,并符合下列规定: a 总体目标围绕改善建筑室内外环境、提升建筑综合性能、满足建筑使用者身心健康需求等方面 的绿色综合性能进行设定; b 场地分析应包括项目的地理位置、场地生态环境、场地气候环境、地形地貌、场地周边环境、 道路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等; C) d 市场分析应包括项目的功能要求、市场需求、使用模式、技术条件等; e 社会环境分析应包括区域资源、人文环境和生活质量、区域经济水平与发展空间、周边公众的 意见与建议、所在区域的激励政策情况等。

5.3.3且标分析与项目定位应包括下列内容

a)分析项目的自身特点和要求:

斤项目的自身特点和要求

DB32/T4109202

b)确定分项目标、可实施的技术路线及相应的指标要求。 5.3.4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要求应包括下列内容: a) 技术可行性分析; b) 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分析; C 风险分析评估。 5.3.5 绿色化改造实施策略应优先考虑下列内容: a 涉及使用者的安全性、健康性、功能性的改造和优化内容; b) 涉及正在使用国家已淘汰禁限材料和设备的,并有改造提升空间的内容; C 涉及符合建筑使用特点的低成本改造技术应用的内容。 5.3.6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策划方案应充分挖掘现有设备或系统的应用潜力,并应在现有设备或系统 不适宜继续使用时,再进行局部或整体改造更换。

6.1.1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应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内的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 应符合国家和江苏省有关历史文化保护的规定。 6.1.2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应根据根据项目特点按专业分为基础项、完善项和提升项。改造时应根据 既有建筑根据自身条件、因地制宜的进行绿色化改造技术选择。 6.1.3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应满足国家现行有关日照标准的相关要求,且不应降低现有建筑及周边建 筑的日照水平。 6.1.4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应保护既有建筑的周边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既有构筑物、构件和设施。 5.1.5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应充分利用原有结构构件,避免不必要的拆除或更换, 6.1.6对空调系统进行改造设计时,应按照国家和江苏省有关节能设计标准要求重新进行逐时动态负 荷计算。对于仅采用房间 可不进行逐项逐时的冷负荷计算

既有建筑场地在进行综合整治和景观改造时,应根据场地实际条件采取下列措施: 1) 保护和修复场地内的原有植被: 2 利用场地边角、闲散地点合理增加绿地面积: 3) 采用乔、灌、草结合的复层绿化,合理增加植物种类; 道路、广场、室外停车场周边宜种植具有遮阴效果的乔木; 5) 小面积绿地宜整合成集中公共绿地; 如场地有风环境问题,可采取微地形、种植乔木、设置构筑物等措施改善建筑室外风环境。 既有居住小区进行绿色化改造时,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增设室外运动场地、儿童活动场地、休 闲交流空间,配置公共服务设施,满足小区生活配套及居民室外活动的需要,有条件时应增设 健身步道。 场地内的非机动车停车场地和停车设施应布置合理、方便快捷、设施完备,并采取下列措施: 1)在不影响室外居住环境的前提下,可利用非机动车道旁的空地加建非机动车场(棚),设 置遮阳防雨措施; 2)应增设电动车集中充电设施

DB32/T4109202

6. 2. 3 提升项

a)既有建筑居住区或建筑群环境进行绿色化改造时,宜采取下列措施: 1)场地铺装宜采用浅色、反射率为0.3~0.5的材料; 2)停车场、人行道和广场宜布置养木遮阴。 b) 在结构荷载充许的情况下上人屋顶设宜置屋顶绿化。 C 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应合理利用地下空间。 机动车停车设施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以下管理措施: 1)采用错时停车方式对外开放:

DB32/T4109202

2)宜设置停车库(场)智能管理系统。 住区内重要活动区域及景观节点周边适度增设文化景观小品等相关设施,并具备夜间景观亮化 条件。 场地内部或周边存在超过标准的噪声源的,应进行降噪处理,改善场地声环境

进行管线统筹归置、空调集中遮蔽,便于后续管理和维护。 b 当建筑物存在屋面、外墙渗漏等质量问题,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房屋渗漏修技术规程》JGJ/1 53的有关规定进行修,根据建筑功能和类别、防水等级和设防要求、渗漏原因等因素综合 制定防水设置与修方案。 C 建筑出入口、阳台、空调集中归置区的下方等区域应设置合理的防坠落缓冲和隔离区,宜结合 景观统一设计。 d 应对不符合建筑防火和消防要求的现有消防设施进行增设、整改和修复。 e) 卫生间、浴室等有水房间墙、地面应做防水层,墙面、顶棚均应做防潮处理。

6. 3. 2 完善项

广州某排洪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a)未配套电梯的老旧建筑宜加装电梯。 b)住宅单元门和楼道部位出新时应整修或更换破损的单元门门体、公共楼梯踏步和扶手。 C)室内主要功能区应采取隔声降噪措施。

a)既有建筑进行围护结构改造时,应优先选择对室内热环境影响大、节能效果好的屋面、外窗等 进行节能改造。 b) 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应满足建筑的自然通风的要求,室内无法形成流畅的通风路径时,宜设置 辅助通风装置以加强建筑的自然通风性能。 C 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应充分利用天然采光,对天然采光不足的建筑空间,应采取相关技术措施 增加天然采光,同时应考虑建筑外窗的视野效果。 建筑围护结构的空气声隔声性能及楼板的撞击声隔声性能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 设计标准》GB50118要求。 e 建筑功能改造提升时,应改善原有建筑的功能和空间,优化建筑的功能布局,保证建筑内部交 通流线顺畅,提高空间利用率。 有适老化改造需求的,应对建筑出入口、公用走廊和楼梯间、室内空间等区域开展相关改造,

6. 4. 1 基础项

DB32/T41092021

1)新增材料类型与原结构相同时,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原结构材料的实际材料等级。 2 新增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与建筑结构的受力需要相适应。高层混凝土结构建筑新增墙、柱及 大跨度水平构件,应采用高强等级要求混凝土,减少构件截面尺寸和混凝土用量,增加使 用空间。现浇混凝土应全部采用预拌混凝土,建筑砂浆应全部采用预拌砂浆。 3 新增混凝土构件纵向受力钢筋应采用不低于400MPa的热轧带肋钢筋或预应力筋。 4)在满足刚度及构造要求的前提下,新增钢结构宜选用Q355及以上高强钢材。 应优先采用环保性和耐久性好的结构材料、结构加固材料和防护材料,并符合下列规定: 1) 结构加固采用的胶粘剂环保性能应符合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2 结构加固用胶粘剂或聚合物砂浆耐久性应符合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3)结构防护材料的选择应符合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f)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应采用简约化、功能化、轻量化装修,减少使用重质装修材料,并符合下 列规定: 1)新增围护墙和分隔墙应采用轻质材料; 2宜选用工厂化生产的装修部件和部品

6. 4. 3 提升项

a)既有建筑改造进行室内空间和功能调整的,调整后的整体布局应符合建筑便 用特性生,满定津坊 荷载均衡的需求。 b 结构加固宜采用模板使用少、体积增加小的加固技术。 C 当既有建筑改造荷载增加需要处理基础时,应考虑充分发挥原有基础的承载能力,尽量减少基 础加固量,多采用提高上部结构抵抗不均匀承载能力的措施,以弥补地基基础承载力的不足和

DB32/T4109202

缺陷。对于增层结构井字架物料提升机搭拆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当基础不能满足承载力要求时,应结合原有基础的形式采取相应的技术 措施。 增层改造时应根据原结构形式通过方案比选确定增层方式。 新增外遮阳、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光伏系统、外墙花池等外部设施应与建筑主体结构改造 协同设计、统一施工,并应具备安装、检修与维护条件。 )宜优先采用绿色建材产品。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