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GT 3221-04—2022 公路跨海通道工程地质勘察规程.pdf

JTGT 3221-04—2022 公路跨海通道工程地质勘察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8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355331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JTGT 3221-04—2022 公路跨海通道工程地质勘察规程.pdf

7.0.1施工察应针对公路跨海通道施工方案、施工方法、施工工艺的特殊要求 要求

和施工中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开展工作,满足设计及施工方案调整和风险控制的 要求。 7.0.2遇下列情况时,应根据设计、施工的要求进行施工勘察 1施工过程中地质情况出现较大变化,原设计、施工方案需进行修改。 2场地存在岩溶等形态特别复杂、影响工程安全的不良地质体。 3场地存在孤石、漂石、球状风化体、断裂破碎带、风化深槽等对工程施工造成 不利影响的特殊性岩土体。 4施工方案有较大变更,详细勘察资料不能满足要求。 5工程降水、土体冻结、盾构始发(接收)井端头、联络通道等地段岩土加固辅 助工法需要。 6人工岛筑岛填土勘察。 7需进行施工勘察的其他情况 条文说明 6人工岛筑岛填土进行施工勘察,有利于查明填土及海床软土层的性质,对地基 加固、基础方案进行评价和建议。 7.0.3施工勘察应采用资料收集与分析、物探、钻探、原位测试、取样与试验、水 文地质试验相结合的综合勘察方法,查明施工中遇到的地质问题,必要时开展专项研 究,为设计变更、施工提供地质资料。 7.0.4施工勘察应根据工程地质问题的复杂程度、已有勘察成果可利用情况、场地 条件等因素确定勘察手段和工作量

7.0.5施工勘察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施工勘察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文字说明:综合分析所取得的地质资料GB/T 40806-2021 机床发射空气传播噪声 金属切削机床的操作条件.pdf,分析评价具体的工程地质问题,提供

设计和施工所需岩土参数,提出工程处理措施的建议。 2图表资料:工程地质平面图、勘探点成果表、钻孔柱状图、工程地质断面图、 原位测试成果图表、室内试验成果图表、岩土层综合统计表,其他图片、附件或 照片。

8.1.1公路跨海通道场地或其附近存在对工程安全有不利影响的不良地质且无法规 避时,应进行不良地质勘察。 8.1.2不良地质勘察应查明对拟建工程有影响的不良地质作用及不良地质体,包括 岩溶、强震区、地震液化、有害气体、岸坡失稳及放射性等 8.1.3不良地质勘察应采用资料收集与分析 金程地质调绘、物探、钻探、取样与 试验、原位测试相结合的综合勘察方法,根据不同的成因类型,确定具体工作内容和工 作量,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8.1.4不良地质勘察应查明工程场地或附近存在的不良地质作用成因、类型、分布 范围、规模及特征,根据不良地质作用类型按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勘察阶段、详细勘 察阶段分阶段开展专项勘察和研究工作。 8.1.5不良地质勘察应分析不良地质作用对公路跨海通道产生的不利影响,为可行 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工作提供依据。详细勘察阶段应分析不良地质作用对 公路跨海通道工程施工的不利影响,指出设计、施工、运营阶段注意事项,提出应对措 施建议。 8.1.6对公路跨海通道工程有不利影响的其他不良地质应按国家或行业现行有关标 准的规定开展工作。

8.1.6对公路跨海通道工程有不利影响的其他不良地质应按国家或行业现行 准的规定开展工作。

8.2.1公路跨海通道工程沿线岩溶发育时,应结合地质条件、设计与施工方案进行 岩溶勘察。

手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地质勘探应在工程地质调绘的基础上实施,勘探点的数量和位 置应根据公路跨海通道工程项目类型、规模、勘察阶段、现场地形地质条件、岩溶发育 程度等综合确定。

查明岩溶的具体分布需根据不同的勘察阶段,采用不同的勘察方法,有针对性地进 行勘察工作,遵循从面到点、先地表后地下、先定性后定量、先疏后密的原则,从可行 性勘察阶段到详勘阶段加大勘探工作量的布置,为设计施工提供尽可能详细的岩溶裂隙 和土洞分布等资料。

8.2.3海域岩溶发育程度分级宜符合表8.2.3的规定。

表8.2.3海域岩溶发育程度分级

育程度从强烈发育到弱发育

8.2.5岩溶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8.2.5岩溶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1岩溶分布形态、特征、溶蚀地貌类型。 2可溶岩地层分布、地层年代、岩性成分、地层厚度、结晶程度、裂隙发育程度 单层厚度、产状、所含杂质、溶蚀及风化程度等。 3岩溶发育与地貌、构造、岩性的关系,海床地层的岩性、厚度、分布、与下伏 岩溶的接触关系,不同岩性岩层的分布特征、接触关系、接触范围。 4溶洞、暗河的空间位置、形态、分布和充填情况,节理裂隙发育程度,溶洞、 裂隙的连通性。 5溶蚀深槽的破碎宽度、程度、岩土层胶结程度和渗透性。 6区域侵蚀基准面、地方侵蚀基准面与岩溶发育的关系

7岩溶水分布特征及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岩溶水的流向、流速、富水性,岩 容水与地表水、覆盖层或不可溶岩覆盖层地下水的水力联系,分析确定岩溶侵蚀面和地 下水排泄基准面。 8覆盖层成因、性质、厚度;土洞和塌陷区的成因、分布、形态发育规律和发展 势。 9评价和预测公路跨海通道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突水、突泥及由地下水引发的 其他地质灾害,提出防治措施建议

8.2.6岩溶区工程地质选线应符合下列规

1公路跨海通道路线应避开岩溶强烈发育地带,选择在岩溶发育微弱、洞穴层数 少、顶板稳固、受岩溶水影响小或非岩溶地带通过。 2公路跨海通道路线应避免沿断裂带、可溶岩与非可溶岸的接触带、有利于岩溶 发育的褶皱轴部线,避开断裂的交汇处、岩溶水富集区及岩溶水排泄区

8.2.7岩溶勘探应符合下列规定

岩溶区勘探应采用综合物探、钻探、钻孔电视等综合勘探方法。 2 宜采用钻探取芯、轻型动力触探、标贯等方法检查溶洞填充状态。 3 完整岩层岩芯采取率应大于80%,可塑或硬塑状溶洞填充物岩芯采取 于50%。

2宜采用钻探取芯、轻型动力触探、标贯等方法检查溶洞填充状态。 3完整岩层岩芯采取率应大于80%,可塑或硬塑状溶洞填充物岩芯采取率应大 于50%。 X 8.2.8岩溶可行性研究勘察阶段,每个工程地质单元应有勘探点:对公路跨海通道 路线选线和工法研究有重大影响的地段,勘探点间距宜适当加密。 8.2.9岩溶初步勘察阶段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沿路线及两侧不小于200㎡的带状范围进行路线工程地质调绘,比例尺 为1:2000。 2桥梁勘探点、线间距应符合本规程第5.2.4条、第5.2.5条的有关规定,岩溶 发育时间距应取小值 3隧道钻探应结合物探方法进行,钻孔布置除应符合本规程第5.3.8条的有关规 定外,可溶岩与非可溶岩地层接触带、含水层、物探异常带、断裂破碎带等岩溶发育部 位应布置勘探钻孔。 4人工岛、临时工程勘探点、线间距应符合本规程第5.4.4条、第5.5.4条的有 关规定,岩溶发育时间距应取小值

8.2.10岩溶详细勘察阶段应符合下列规定

1岩溶区工程地质调绘应对初勘工程地质调绘资料进行复核;线位偏离 我位或地质条件需进一步查明时,应进行补充工程地质调绘,补充工程地质调

尺宜为1:2000,重要地段宜按1:200~1:500调绘。 2桥梁主桥应逐桩钻孔,岩溶中等或强烈发育时宜采用一桩多孔或钻孔结合物探 方法确定持力层性状;引桥每墩钻孔不应少于2个,岩溶中等或强烈发育时宜逐桩布置 勘探点。 3隧道应在洞壁外侧5~10m交叉布置钻孔,结合岩溶发育情况对勘探点进行加 密,勘探点间距宜按10~20m控制;岩溶中等或强烈发育时,应在孔间进行跨孔CT测 试,查明岩溶的空间分布形态及连通性。 4人工岛、临时工程勘探点、线间距应符合本规程第6.4.3条、第6.5.3条的有 关规定,岩溶发育时间距应取小值。

采可显者降低这种风险。据厂东、厂西、宁等岩溶区的经验,采用的物探方法王要有 L中物探和跨孔CT。孔中物探可选择管波探测法、地质雷达法等:跨孔CT方法一般选 绎跨孔电磁波CT、跨孔弹性波CT、跨孔电阻率CT等。 8.2.11岩溶地区勘探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重力锚、明挖扩大基础勘探深度钻至基底以下完整基岩不应小于8m;在该深度 内遇岩溶洞穴时,应在溶洞底板稳定基岩内钻进3~5m。 2桩基础勘探深度钻至桩端以下完整基岩不应小于10m;在该深度内遇岩溶洞穴 寸,应在溶洞底板稳定基岩内钻进5~8m。 3隧道勘探深度钻至隧底以下完整基岩不应小于10m;在该深度内遇岩溶洞穴时, 立在溶洞底板稳定基岩内钻进5~8m。 4人工岛、临时工程勘探深度钻至完整基岩不应小于5m。 8.2.12当岩溶强烈发育且对跨海通道工程有重大影响时,应进行岩溶专项勘察。 8.2.13岩溶勘察成果应包括下列内容: 1文字说明应包括下列内容: 1)阐述岩溶勘察内容、方法及工作量布置情况、、自然地理、区域工程地质、岩溶 发育程度、发育规律等。 2)说明路线及构筑物场地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岩溶地基的稳定性;分 斤岩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并提出建议。 2图表资料应包括以下内容: 1)工程地质平面图:标明单个岩溶形态,特别是大型溶洞和暗河的投影位置,岩 容井、泉位置、流量,地下水流动方向,比例尺为1:500~1:2000; 2)工程地质纵断面图:水平比例尺1:500~1:2.000垂直比例尺1:1001:500

各跨海通道工程地质勘察规程

3)工程地质横断面图:水平比例尺1:100~1:500,垂直比例尺1:100~1:500; 4)岩溶洞穴、暗河实测或调查成果图:填绘点位置、测图导线、断面位置,溶洞 平、断面投影形态,溶洞充填情况及充填物性质,围岩裂隙产状及充填情况,地下水; 兑明测图情况和对溶洞的认识与分析,比例尺为1:100~1:500; 5)勘探、测试资料,观测点、地质照片,调查、分析表等资料

8.3.1路线通过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0.40g地区或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05g但对抗震设防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应进行强震区工程地质勘察;地震动峰值加速 度大于0.40g时,应做专题研究

8.3.25 强震区工程地质勘察应符合现行《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 关规定。

8.4.1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大于或等于0.10g的地区,地面以下20m的深度范围内有 饱和砂土、粉土时,应进行地震液化工程地质勘察 8.4.2地震液化工程地质勘察应符合现行《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的 有关规定。 V 8.4.3海域地震液化宜判别至二般冲刷线以下20m。 8.4.4采用静力触探试验判别砂土液化时,应按本规程附录P的方法执行。

8.5.1公路跨海通道工程通过富含有机质的软土地区,以及煤、石油、天然气层 发现过有害气体的地区时,应开展潜在有害气体勘察工作

8.5.2有害气体的勘察可采用钻探、物探、现场测试和可燃气体检测等综合勘探 方法。

8.5.3有害气体勘察应结合路线方案和勘察范围,查明下列内容: 1地层成因、沉积环境、岩性特征、结构、构造、分布规律及变化特征。 2对于深层气源层,应重点查明气体逸出通道;对于工程影响范围内的气源层 应查明理深、厚度、分布范围和物理化学特征。 3气体生成、储藏和保存条件,确定储气层的物理化学特征、埋深、厚度、分布 范围。 4气体的类型、浓度、气体压力。 5地下水水位、含水层分布、透水性、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6当地有害气体的利用及危害情况和工程处理经验。 8.5.4有害气体勘探应符合下列规定: 1勘探线宜沿路线纵、横断面方向布置,勘探点的数量、间距应根据地层复杂程 度、含气构造和工程类型确定。 2勘探孔深度宜结合气源层、储气层深度,结构物理深入测试要求等综合确定。 3各气源层、储气层取土样不宜少于6组,气体的数量不宜少于3组。 4隔气层取土样不宜少于6组。 XV 8.5.5有害气体勘察成果应包括下列内容: 1阐述有害气体分布段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气源层和储气层的成因、埋 深、长度、厚度等分布及封闭圈特征。 2阐述有害气体类型、气压、含量、浓度等,预测气体突出位置及突出量,评价 其对施工及运营的影响。 3提出公路跨海通道路线避让或有害气体释放方式的建议。 4图表资料应包括下列内容: 1)有害气体类型、分布范围及生气层、储气层的具体位置、测试参数等的图示和 兑明; 2)有害气体分布区工程地质平面图:比例尺1:500~1:2000; 3)工程地质纵断面图:水平比例尺1:500~1:2000,垂直比例尺1:100~1:500; 4)工程地质剖面图:水平比例尺1:200~1:1000,垂直比例尺1:200~1:500。

8.5.5有害气体勘察成果应包括下列内

8.6.1公路跨海通道及其附近存在对工程有安全影响的水下岸坡时,应进行水下 工程地质勘察

各跨海通道工程地质勘察规程

8.6.2水下岸坡工程地质勘察应完成下列工作内容: 1收集水下岸坡范围的地质构造和地震动参数。 2收集当地水文、气象条件。 3查明地貌的成因、类型、形态特征及水下岸坡自然稳定状况, 4查明覆盖层的厚度、土质类型、分布范围、地层结构、密实度;重点查明软土 等特殊性土的分布、特性及其下卧硬土层或基岩面的形态、坡度和坡向。 5查明基岩的理深、起伏形态,地层及其岩性组合,岩石的风化程度及节理发育 程度;重点查明软弱岩层和构造破碎带、卸荷裂隙等不利结构面的分布、密度、产状及 其组合关系,分析其力学属性及其与临空面的关系。 6查明地下水的类型、分布和对水下岸坡稳定性的影响。 7查明人为因素对水下岸坡稳定性的影响

1收集水下岸坡范围的地质构造和地震动参数。 2收集当地水文、气象条件。 3查明地貌的成因、类型、形态特征及水下岸坡自然稳定状况。 4查明覆盖层的厚度、土质类型、分布范围、地层结构、密实度;重点查明软土 等特殊性土的分布、特性及其下卧硬土层或基岩面的形态、坡度和坡向。 5查明基岩的理深、起伏形态,地层及其岩性组合,岩石的风化程度及节理发育 呈度;重点查明软弱岩层和构造破碎带、卸荷裂隙等不利结构面的分布、密度、产状及 其组合关系,分析其力学属性及其与临空面的关系。 6查明地下水的类型、分布和对水下岸坡稳定性的影响。 7查明人为因素对水下岸坡稳定性的影响。 条文说明 7人为因素包括疏浚、采砂、施工过程中的震动和挤土效应。 8.6.3水下岸坡应进行1:2000工程地质调绘,调绘范围应包括水下岸坡失稳范围 对工程稳定有影响的区域。 8.6.4水下岸坡工程地质勘探应符合下列规定X 1勘探断面应垂直岸坡走向布置,长度应包括水下岸坡失稳变形的范围 2每条勘探断面布置的勘探测试孔数量不应少3个,坡顶、坡角应有勘探测试孔。 3勘探深度穿过潜在滑动面进人稳定层不应小于5m,并应满足稳定验算需要。 8.6.5水下岸坡取样与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粉土、一般黏性土地层应取原状样,取样间距宜为1.5~2.0m;土层变化时应取样 2砂王和碎石土地层应分层采取扰动样,取样间距宜为2.0~3.0m;土层变化时 取样。 3应根据岩石的风化等级,分层采取代表性岩样。 4在软弱层中宜连续取样。 5水下岸坡究内试验测试项日宜按表865选用

表8.6.5水下岸坡室内试验测试项目

岩土类别 测试项目 软土 一般黏性土 粉土 砂土 碎石土 岩石 塑限p(%) + + + 液限w(%) + + 休止角() 无侧限抗压强度9.(灵敏度S.) + 黏聚力c(kPa) 剪切试验 内摩擦角(°) 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MPa) 注:+为必做项目;(+)为选做项目。 6大型复杂土质岸坡宜结合离心模型试验或土工原型试验与观测进行专项研究。 7设计有特殊要求时,应根据工程需要确定试验项目 8.6.6水下岸坡原位测试应符合下列规定 1黏性土、粉土、砂土应做标准贯入试验 碎石土应做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全风 化、强风化岩应做标准贯入试验或圆锥动力触探试验,试验间距宜为1.5~2.0m。 2软土应做十字板剪切试验,试验间距宜为1,0m。 3软土、黏性土、粉土、砂王宜做静力触探试验。 8.6.7水下岸坡稳定性评价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下岸坡稳定性评价应符合现行《公路滑坡防治设计规范》(JTG/T3334)的 有关规定,并应以工程地质综合研究为基础,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2对于基槽开挖形成的水下岸坡稳定性评价,宜结合现场试挖槽开展专题研究。 条文说明 2基槽开挖形成的水下岸坡稳定性与海床地层岩性、潮汐、海水流速、海水含砂 量等因素都有关系,结合现场试挖槽开展专题研究是分析各种因素对水下岸坡稳定性影 响的最有效的手段。 8.6.8水下岸坡勘察成果应包括下列内容: 1文字说明:阐述本规程第8.6.2条水下岸坡勘察要求查明的内容,分析水下岸 坡的稳定性,评价工程建设场地的适应性,并提出工程地质建议。 2图表资料应包括下列内容: 1)工程地质平面图:比例尺1:2000~1:5000;

注:+为必做项目:(+)为选做项目。

6大型复杂质岸坡宜结合离心模型试验或王工原型试验与观测进行专项研究 设计有特殊要求时,应根据工程需要确定试验项目。

8.6.8水下岸坡勘察成果应包括下列内容: 1文字说明:阐述本规程第8.6.2条水下岸坡勘察要求查明的内容,分析水下 的稳定性,评价工程建设场地的适应性,并提出工程地质建议。 2图表资料应包括下列内容: 1)工程地质平面图:比例尺1:20001:5000; 2)工程地质剖面图:水平比例尺1:1000~1:2000,垂直比例尺1:100~1:500

3)钻孔柱状图:比例尺1:50~1:200; 4)原位测试成果图表、室内试验成果图表、岩土试验成果分层统计表等; 5)其他资料:岩芯照片、原位测试工作照片等

8.7.1跨海隧道通过放射性矿物分布、高辐射地带或放射性地方病地区时,应按 性地区进行工程地质调绘、取样、测试工作。

9.1.1公路跨海通道应查明对工程建设有影响的特殊性岩土,包括软土、填土、风 化岩与残积土、膨胀性岩土、混合土等。 9.1.2陆域分布的特殊性岩土勘察应符合现行《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JTG C20)的有关规定。 9.2软土 9.2.1海域软土勘察可根据本规程第3.7.4条的有关规定选用合适的静力触探实施 方式。 X 9.2.2海域软土初勘除应符合现行《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的有关规 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桥梁勘探测试孔应结合墩台位置布置。 2隧道勘探测试孔宜在洞壁外侧5~10m交叉布置,间距宜为100~200m,软土 分布变化大时宜加密;孔深穿透软土层钻人下伏持力层不应小于5m。 3人工岛勘探测试孔布置应按本规程第5.4.4条执行。 4临时工程勘探测试孔布置应按本规程第5.5.4条执行。 9.2.3海域软土详勘除应符合现行《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的有关规 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桥梁勘探测试孔布置应按本规程第6.2.3条、第6.2.4条执行。 2隧道勘探测试孔宜在洞壁外侧5~10m交叉布置,间距宜为50~100m,软土分 布变化大时应加密。 3人工岛勘探测试孔布置应按本规程第6.4.3条执行。 4临时工程勘探测试孔布置应按本规程第6.5.3条执行。

9.1.1公路跨海通道应查明对工程建设有影响的特殊性岩土,包括软土、填土、风 化岩与残积土、膨胀性岩土、混合土等。 9.1.2陆域分布的特殊性岩土勘察应符合现行《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JTG C20)的有关规定,

9.2.2海域软土初勘除应符合现行《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9.2.4软土勘察成果应包括下列内容,

1文字说明应包括下列内容: 1)阐述路线及构筑物场地软土的分布特征,评价软土工程特性,提出软土地基处 治建议。 2)分析软土对桥梁桩基产生负摩阻力的不利影响。 3)评价软土路段隧道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分析软土对隧道工作井、基坑的不利 影响。 4)评价软土对人工岛地基沉降变形的影响。 5)评价软土震陷的可能性。 2图表资料应包括下列内容: 1)软土类型、分布、工程地质特性等的图示和说明; 2)工程地质平面图:比例尺1:2000: 3)工程地质断面图:水平比例尺1:2000,垂直比例尺1:100~1:500; 4)除常规试验指标外,还包括渗透系数、固结系数、抗剪强度、静止侧压力系 数、灵敏度、有机质含量等; 5)其他附图、附表和照片等

9.3.1海域填土勘察内容除应符合现行《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

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桥梁勘探测试孔布置应按本规程第5.2.5条执行。 2隧道勘探测试孔布置应按本规程第5.3.8条执行。 3人工岛勘探测试孔布置应按本规程第5.4.4条执行。

9.3.4海域填土详勘除应符合现行《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的有关规 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桥梁勘探测试孔布置应按本规程第6.2.3条、第6.2.4条执行。 2 隧道勘探测试孔布置应按本规程第6.3.4条执行。 3人工岛勘探测试孔布置应按本规程第6.4.3条执行。 4 临时工程勘探测试孔布置应按本规程第6.5.3条执行。 9.3.5 软弱填土勘察应按本规程第9.2节的有关规定执行。 9.3.6填土勘察成果应包括下列内容: 1文字说明应包括下列内容: 1)阐述路线及构筑物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填土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提 出填土地基处治建议;进行饱和砂土或粉土填土的地震液化判别与评价。 2)评价填土对桥梁桩基产生负摩阻力的不利影响。 3)评价填土对隧道浅埋段地基沉降的影响。 4)评价填土对人工岛地基承载力及沉降变形的影响。 2图表资料应包括下列内容: 1)填土类型、均匀性、压缩性等的图示和说明; 2)工程地质平面图:比例尺12000: 3)工程地质断面图:水平比例尺1:2000,垂直比例尺1:100~1:500; 4)除常规试验指标外,还包括颗粒级配/有机质含量、密实度、压缩性及腐蚀性 等成果图表;一 5)其他附图、附表和照片等 4风化岩与残积土

9.3.4海域填土详勘除应符合现行《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的有关 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桥梁勘探测试孔布置应按本规程第6.2.3条、第6.2.4条执行。 2 隧道勘探测试孔布置应按本规程第6.3.4条执行。 3人工岛勘探测试孔布置应按本规程第6.4.3条执行。 4临时工程探测试孔布置应按本规程第6.5.3条执行

范》(JTGC20)的有关规定外,尚应包括下列工作内容: 1查明风化岩与残积土的母岩地层年代和岩性。 2查明风化层与残积土的埋深及厚度。 3查明断裂破碎带、袋状风化囊、带状风化槽、球状风化孤石和软弱夹层,评价 风化岩与残积土的均匀性。 4查明风化岩与残积土的遇水软化及崩解特性、膨胀性 5查明风化岩与残积土的水文地质条件

公路跨海通道工程地质勘察

9.4.2海域风化岩与残积土的勘探与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钻孔应根据岩性和岩脉、断裂破碎带的分布综合布置。 2盾构隧道、嵌岩桩桩端通过花岗岩孤石发育区时,应加密钻孔。 3原位测试应根据风化岩与残积土的性状采用标准贯人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皮速测试或载荷试验等方法。 4风化岩与残积土的地基承载力和变形模量宜通过载荷试验确定,或根据标准贯 人试验等原位测试资料,结合当地经验综合确定。 5风化岩与残积土应进行膨胀性试验、耐崩解性试验

9.4.3球状风化孤石发育程度宜按表9.4.3进行判别

状风化孤石发育程度宜按表9.4.3进行判

表9.4.3球状风化孤石发育程度判别

弱发育 <10 中等发育 10 ~ 30 强发育 30 ~ 60 极强发育 >60 注:钻孔遇孤石率为揭示孤石的钻孔数与钻孔总数的比值。 条文说明 依据广东、厦门等地经验,钻孔遇孤石率通常反映球状风化孤石的发育程度。 9.4.4王 球状风化孤石强发育和极强发育时,应结合物探开展专项勘察。 9.4.5风化岩与残积土勘察成果应包括下列内容: 1文字说明应包括下列内容: 1)阐述路线及构筑物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风化槽、球状风化孤石等发育情 况,评价岩土不均匀性特征对地基基础的影响,提出工程地质建议 2)评价不均匀风化、球状风化孤石对桩基施工、盾构隧道掘进的影响。 2图表资料应包括下列内容: 1)风化岩与残积土类型、分布、工程地质性质等的图示和说明; 2)工程地质平面图:比例尺1:2000; 3)工程地质断面图:水平比例尺1:2000,垂直比例尺1:1001:500; 4)除常规试验成果外,还包括孤石的强度、残积土的细粒土天然含水率、塑性指 数、液性指数等成果表; 5)其他附图、附表和照片等

9.5.1海域膨胀性岩土的勘察除应符合现行《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 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膨胀性岩土与非膨胀性岩土过渡地段应加密钻孔,间距不宜大于50m。 2取土钻孔宜采用干钻取芯

2膨胀性岩土勘察成果应包括下列内容,

1文字说明应包括下列内容: 1)阐述路线及构筑物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膨胀性岩土对工程结构、基础埋 深、边坡防护的影响,提出工程地质建议。 2)评价膨胀性岩土对桥梁基础的影响。 3)评价膨胀性岩土对钻爆隧道衬砌结构、盾构隧道盾构选型及工作井基坑支护结 构的不利影响。 4)评价膨胀性岩土对人工岛地基及边坡防护的影响。 2图表资料应包括下列内容: 1)膨胀性岩土类型、膨胀收缩特性等的图示和说明, 2)工程地质平面图:比例尺1:2000; 3)工程地质断面图:水平比例尺1:2000,垂直比例尺1:100~1:500; 4)除常规试验成果外,还包括无侧限抗压强度、自由膨胀率、膨胀力、标准吸湿 含水率等试验图表; 5)其他附图附表和照片等。

9.6.1/混合土勘察应包括下列工作内容: 1查明地形和地貌特征,混合土的成因、分布,下卧土层或基岩的埋藏条件 2 查明混合土的颗粒组成、均匀性及其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规律 3查明混合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9.6.2混合土勘探与测试应符合下列规定:

1勘探应以钻孔为主,钻探应采用回转式钻进,不得采用水冲钻进,并应根据 采用合适的取土器 2粗粒混合土宜做动力触探试验,细粒混合土宜做标准贯入试验

.6.3混合土勘察成果应包括下列内容:

1文字说明应包括下列内容: 1)阐述路线及构筑物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混合土工程特性,提出混合土地 基处治建议。 2)评价大粒径块石对桩基施工、盾构隧道掘进的影响。 2图表资料应包括下列内容: 1)混合土类型、均匀性、压缩性的图示和说明; 2)工程地质平面图:比例尺1:2000 3)工程地质断面图:水平比例尺1:2000,垂直比例尺1:100~1:500; 4)除常规试验成果外,还包括大粒径块石强度、颗粒级配人黏性土含量、密实 度、压缩性等试验图表; 5)其他附图、附表和照片等

附录A海床式静力触探试验要点

A海床式静力触探试验要

海床式静力触探试验要点

A.0.17 吊放设备应满足作业要求,总起吊力不应小于海底回收时最大载荷的4倍。 A.0.2吊放作业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设备旋转、设备偏移、探杆倾倒和电缆 缠绕。 A.0.3驱动系统应将探杆完全锁紧,在整个贯入和回收过程中不应出现打滑现象。 A.0.4设备在吊放至海床面过程中,应监测探头锥尖阻力和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设 备到达海床面后,静置不应小于10min直至稳定,并采用水深测量法或数据分析法量测 探头与海床面的距离。设备的倾斜角度大于允许值时,应重新放置。 A.0.5驱动系统应在设备稳定后启动贯入。达到终孔条件后,应及时启动驱动系统 进行探杆回收并上提设备。 A.0.6探杆在贯入过程中可采用一次或多次连接方式。 A.0.7测试深度较深且海床表面存在深厚的软土层时,宜采用配套套管辅助贯人。

附录B海域固定式静力触探试验要点

B海域固定式静力触探试

B.0.4静探贯入试验中止后,应详细记录贯人深度。

B.0.4静探贯入试验中止后,应详细记录贯人深度

高层楼房脚手架工程安全施工方案附录C海域旁压试验要点

录D海域扁铲侧胀试验要

附录E海域十字板剪切试验要点

E海域十字板剪切试验要

静海滴水湖屋面系统施工组织设计海域十字板剪切试验要点

附录G动力触探试验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