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 5327-2021 滨水坡面生态修复应用技术规范.pdf

DB13/T 5327-2021 滨水坡面生态修复应用技术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13/T 5327-2021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3 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232367
下载资源

DB13/T 5327-2021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13/T 5327-2021 滨水坡面生态修复应用技术规范.pdf

ICS93.160 CCS P 75

DB 13/T 53272

DB13/T 53272021

15S128 太阳能集中热水系统选用与安装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与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河北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北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河北农业大学、衡水健林橡塑制品有限公司、保定市 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河北润衡环境治理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铁强、冉彦立、姜健、申佩佩、志红、潘全路、颜骏、郭志奇、马振波 张玮、李秀梅、方青磊、宋敏哲、刘勇、张立勇、张昀保

DB13/T53272021

宾水坡面生态修复应用技术规范

本文件规定了滨水坡面生态修复的型式、实施的技术要求及后期养护管理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滨水地带坡面的生态修复工程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滨水坡面 jwaterfrontslope 主要指河流、湖泊、湿地、水库等滨水区域的坡面。 3.2 生态防护毯 ecologicalprotectivecarpet 由多层精微土工格栅及机械折叠的精微格栅组成,通过将种子、土壤、肥料、保水剂等成份定植 在可自然降解的非织造布基带上组成的结构体。 3.3 坡改平生态砖“slopetoflat”ecologicalbrick 底部与坡面坡度相吻合,上端水平,内部中空的正六边形或圆形的护坡砖。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滨水坡面 jwaterfrontslope 主要指河流、湖泊、湿地、水库等滨水区域的坡面。 3.2 生态防护毯 ecologicalprotectivecarpet 由多层精微土工格栅及机械折叠的精微格栅组成,通过将种子、土壤、肥料、保水剂等成份定 在可自然降解的非织造布基带上组成的结构体。 3.3 坡改平生态砖“slopetoflat”ecologicalbrick 底部与坡面坡度相吻合,上端水平,内部中空的正六边形或圆形的护坡砖。

植生土工固袋plantedgeosynthetic

王工固袋planted geosynthetic bag

4.10工程措施修复技术应包括以下内容

DB13/T53272021

a) 岸坡稳定性验算; b 材质类型、结构选型及充填厚度确定; c) 细部构造及边界处理; d) 工程措施类型和规格应根据当地地形、地质、水位变幅、涌波(浪)、冲刷、水质、生态环 境营造和工程重要性等选择; e 当被保护土体的渗流出逸点的渗透坡降不满足渗透稳定要求时,应设置反滤层。 4.11 植物措施防护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 a) 草种、树种; b 灌木树种与草本、藤蔓植被的配置方案(结构、密度、株行距、行带的走向等); C 植物配置方案,应采用灌、草或其组合的植物搭配,浅根与深根、根茎型与丛生型合理搭配 避免植物生存竞争; d) 种子、苗木、插条的数量、规格; e 植物种植方式方法。 4.12北方适宜栽种的常见树种和草种见表1。

4.12北方适宜裁种的常见树种和草种见表1。

表1主要适宜树(草)种表

4.13根据不同的水深划分植物防护分区(见图1),适水生植物选用可参照表2。

5坡顶陆域区修复技术要求

5.1适合选择的生态修复技术主要为生态石笼、土工网植被护垫、植生袋及乔灌木种植等生态 术及措施。

5.2生态石笼修复技术应符合以下规定

生态石笼工程布置及结构型式应综合考虑设计总体要求、工程及水文地质条件、施工条件以 及景观绿化效果等因素,能抵抗一定程度的基础变形; 级别及设计标准应按现行国家标准GB50286的有关规定确定; 生态石笼由格网网箱、土石笼袋以及土石混合填充物组成; d 生态石笼规格宜为宽0.5m2m,厚0.3m~0.5m。网箱长度大于2.0m时,顺长度方向宜采用 间距不大于1.Om的网片分隔成多格箱体。 2一十工网插油拍热修合地声然人以工规宝

DB13/ 53272021

a)坡顶面应按设计坡度进行平整,其上应铺设有机质土料,厚度宜为50mm~70mm; b) 铺网应从一端开始,相邻块网之间搭接长度不得少于300mm,搭接缝间每隔1.0m应用木桩或 特制的钢钉进行锚固,水平方向锚固间距宜为1.0m~1.5m; C 格室应填土压实,播种后应在网上铺设土料,厚度宜为13mm~19mm; d 土工网材料性能指标应符合GB/T17689中的相关标准要求; 应定期进行养护以确保草苗成坪。草坪高度高于5cm时,可揭开无纺布。 5.4植生袋修复技术应符合以下规定: 坡顶面应平整、清除杂物及松动的石块,使平整度达到设计要求,并预留出连体植生袋填充 基质后的厚度; 植生袋铺设、固定时应平整铺设在坡顶面,并用紧固件固定。紧固件可采用直径不小于6mm 的钢锚钉或竹钉,长度可采用200mm~400mm,紧固件每平方米不少于5个; 基质选择时应考虑土壤的容重、蓬松度、吸水性、抗雨水侵蚀性以及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主 要元素; 基质填装时植生袋应平铺,基质填装饱满度不低于80%; 植生袋顶层应加覆土一层,覆土厚度应根据土质、边坡等要素确定,

5.5植物修复技术应遵循的原则

5.5.1养灌木植物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a 根据工程实地情况应选择根系发达、茎杆低矮、生根性强、耐干旱、耐高温、抗病虫害的植 物品种; b 有效覆盖面积大、叶层低,根系抗拉、抗剪能力强,能延伸到土体深层; 抗逆性强,如耐旱、耐寒、耐碱、耐贫等; d 绿期长、景观效应强、价格低廉。 5.5.2 撒播植草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a 植物根系发达、须根多、分性强,有效覆盖面积大、叶宽; b) 抗逆性强、生长快、能迅速覆盖地表,根系固土能力强; C 耐践踏、绿期长、适于粗放管理; d 施工期的选择应有利于所选草种适宜的发芽温度和湿度。 5.5.3 植被养护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a 应重视草种发芽、成坪期和苗木恢复生根期的养护管理; b) 养护管理关键期,应定期检查植物生长状态,保持基质层湿润。根据天气情况控制灌溉用水 量,结合浇灌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和生长期追肥; C) 草苗成坪、苗木生长正常后(大约三个月后)逐渐减少浇灌次数,锻炼植物的适应能力。但在 一年内尤其在旱季要视天气情况对其进行定期护理,逐步进入自然生长状态; 灌水量、施肥量应满足植物生长需求,且施肥时应防止对水质造成污染

根据工程实地情况应选择根系发达、茎杆低矮、生根性强、耐干旱、耐高温、抗病虫害的植 物品种; b) 有效覆盖面积大、叶层低,根系抗拉、抗剪能力强,能延伸到土体深层; C) 抗逆性强,如耐旱、耐寒、耐碱、耐贫等; 绿期长、景观效应强、价格低廉。

5.5.2撒播植草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a 植物根系发达、须根多、分藻性强,有效覆盖面积大、叶宽; b) 抗逆性强、生长快、能迅速覆盖地表,根系固土能力强; c 耐践踏、绿期长、适于粗放管理; d) 施工期的选择应有利于所选草种适宜的发芽温度和湿度。 53植被差护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a)应重视草种发芽、成坪期和苗木恢复生根期的养护管理; b 养护管理关键期,应定期检查植物生长状态,保持基质层湿润。根据天气情况控制灌溉月 量,结合浇灌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和生长期追肥: C 草苗成坪、苗木生长正常后(大约三个月后)逐渐减少浇灌次数,锻炼植物的适应能力。 一年内尤其在旱季要视天气情况对其进行定期护理,逐步进入自然生长状态; d)灌水量、施肥量应满足植物生长需求,且施肥时应防止对水质造成污染。

6坡面陆域区修复技术要求

6.1适合选择的生态防护技术主要为土工网植被护垫、植生袋、生态防护毯、生态混凝土 平生态砖及植物措施。

6.2土工网植被护垫修复技术除应符合5.3的规定外,还应满足以下规定:

DB13/T5327—2021c)锚固时,宜采用U型钢筋自下而上进行固定,钢筋长度可采用15cm~30cm,直径不宜小于8mm,锚固钢筋间距可采用1.5m~2.5m;边坡表面宜覆盖无纺布以保持坡面水分并减少降雨对种子的冲刷,促使种子生长。6.3植生袋修复技术适用于土质、石质边坡,除应符合5.4的规定外,还应满足以下规定:a)坡比i≤1:1.5的边坡,可采用直接将植生袋顺坡斜铺于坡面的方式;植生染标准扣i≤1.5图2顺坡斜铺示意图b)坡比1:1.51:1且高度小于5m的边坡,可采用一字式叠铺方式;植生袋标准扣i>1图4一字式叠铺示意图坡比i>1:1且高度不小于5m的边坡,可采用分级叠铺方式,每级高度不应大于3m,邻级错台宽度不应小于0.5m。5

JCT986-2018 水泥基灌浆材料.pdfDB13/ 53272021

a)应进行场地平整,对于土壤贫的地区,宜敷设一层15cm厚的腐殖土; b 坡顶应设置锚固沟,锚固沟根据工程具体地质条件确定,深度和宽度最小均为30cm,沟槽距 坡顶距离应大于60cm,锚固沟底部用U型钉固定生态防护毯: C 自坡顶向下铺设,接头重叠部分不应小于80cm,并列两卷生态防护毯的搭接处重叠不得小于 10cm。生态防护毯的坡面锚固每间隔一米梅花形布置,锚固用U型钉直径不应小于8mm,长 度不应小于70cm; d) 种植草籽后覆土厚度宜为5cm。 6.5生态混凝土修复技术适用于常水位以上且生态环境要求较高的边坡。应符合以下规定: a)可采用现场浇筑或预制成生态混凝土预制块铺设方式进行防护; 制成品性能应符合DB13/T2700的相关规定; C 宜选用透水透气、开孔空隙率较大的混凝土植草块防护结构,缝间可适当种植植物,以增加 植物根系的固坡作用。 6.6坡改平生态砖修复技术适用于土质边坡。应符合以下规定: 应根据坡面坡度、高度确定砖的规格及尺寸; b) 铺设前应进行坡面平整,砖底端面与坡面相吻合,上端应保持水平,且砖底端阻滑齿数量不 宜少于一组; C 按照蜂窝形态镶嵌,铺设时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每块护坡砖都要做到水平、垂直、 斜线方向对齐,挤紧: d 坡下端应浇筑带型混凝土基础梁,以增加护坡砖的稳定性;护坡每隔30m应做一道现浇混凝 土隔离带,以减少水流对坡面的整体影响: e 砖铺设完成后,在砖孔中填入种植土,植物种植完成后轻轻拍实,使砖内土层表面低于上沿 1cm2cm为宜,有利于蓄水保土; f 砖内植被可选择草、灌木、藤蔓等单种类种植,也可根据具体情况有机组合,砖内种植植被 参考表1选择。 6.7植物修复技术除应符合5.5的规定,按照表1选取树(草)种外,还应满足以下规定: a)应在坡面平整基础上确定整坡方式、方法和植被种植方法; b 以土为主的坡面应全面平整,直接撒播种植林草。以碎石为主的坡面,且无覆土条件时,可 采用穴状和开生态槽种植带土球苗、液力喷播、客土喷播和喷混植生等技术。

7坡面水位变化区修复技术要求

GB/T 39007-2020 基于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业机器人运动控制规范.pdf1适合选择的生态修复技术主要为排桩裁植、土工网植被护垫、植生袋、生态防护毯、生态混 坡及湿生植物措施

7.2木桩裁植修复技术应符合以下规定

用于常水位以上时,根据洪水的灌没时间、没深度宜采用活木桩: b 按桩体布置形式可分为柱列式排桩和连续排桩。当边坡土质较好、地下水位较低时,为利用 土拱作用,可选择柱列式木桩防护,其中心距不宜大于桩径的2.0倍; C 木桩埋置深度、断面尺寸、桩身(混凝土)强度等应根据其荷载作用条件,参照DB13/T2700 中相关标准进行计算,并合理确定排桩的设计使用寿命; d) 木桩栽植护坡应符合下列构造要求: 1)活木桩临空高度大于1.0m时,宜布置成阶梯状,其间设置一条宽度适宜的马道或阶地 2)在河道凹岸拐弯、水流冲刷严重的河岸处应适当加长排桩、加大排桩截面;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