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_T782-2019 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系统运行管理规范(清晰扫描版,附条文说明)

SL_T782-2019 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系统运行管理规范(清晰扫描版,附条文说明)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9.1 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308793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SL_T782-2019 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系统运行管理规范(清晰扫描版,附条文说明)

6. 2 管理单位、制度及人员 28 6. 3 监测设施管理 28 6, 4 监测技术资料管理 29 附录A 观测记录表 30 A. 1 环境量观测记录表 30 A. 2 变形观测记录表 A. 3 渗流观测记录表· 39 A. 4 应力应变及温度观测记录表 41 附录B 监测系统维护内容及频次 44 附录 C 监测设施检查与维护记录格式 49 附录D 监测资料整编表、图格式 51 D. 1 整编表格式 51 D, 2 整编图格式 62 附录E 监测资料分析报告主要内容 72 标准用词说明 13 条文说明 75

3.3.2变形监测控制网包括水平位移监测控制网和垂直位移监 则控制网,其观测应符合下列要求: 1水平位移监测控制网宜采用边角网法或GNSS网法进行 观测。边角网法观测应按GB/T17942的规定执行,GNSS网观 则应按GB/T18314的规定执行。 2GNSS网可采用在线自动监测或人工观测,人工观测应 舒合下列要求: 1)应采用B级及以上精度的GNSS静态测量法。 2)网中距离较近的点应同步观测 3)实行分区观测时,相邻区间至少应有2个公共点。 4)可通过增加观测期数(时段数)及重复设站次数的方 法,使GNSS网点的位移观测中误差满足规范规定的 要求。 3垂直位移监测控制网可采用精密水准法或三角高程法观 测,精密水准法观测应按GB/T12897的规定执行,三角高程法 现测应按GB/T17942的规定执行, 4观测前,应使光学机械仪器的温度与大气温度趋于一致, 观测过程不应受到日光直接照射。 5变形观测作业宜采用电子记录,电子记录应及时备份 并不得进行别除、删改或编辑,不适宜电子记录的亦可采用手测 已求。电子记求间参照 CH/T2004、CH/T 2005、CH/T 2006 执行,手薄记录可参照GB/T17942、GB/T16818、GB/T 2897执行。 6每期观测结束后,应及时对变形监测外业成果进行检查、 验算,合格后进行计算处理。 7应定期分析评判变形监测工作基点的稳定性。 8变形监测控制网宜每年观测1次,连续5次以上复测稳 定的变形监测控制网可每隔2~3年复测1次,必要时应及时 校测。

3.3.3视准线观测应符合下列要求

1视准线观测可采用活动靓牌法或小角度法。 2观测时GB50199-2013 水利水电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pdf,仪器应架设在工作基点上,以观测其邻近一半 的测点为宜。视准线长度超过300m的混凝土坝和视准线长度超 过500m的土石坝,应采用中间设站法观测。 3采用小角度法观测时,各测次均应使用同一个度盘分划 线;如各测点均为固定的规牌,可采用方向观测法。 4视准线工作基点的水平位移应定期校测,并根据校测成 果对测点水平位移进行修正。 5每一测次应观测两测回,每测回包括正、倒镜各照准靓 标两次并读数,取均值作为该测回之观测值。观测限差应符合表 3. 3. 3的规定

表3.3.3视准线观测限器

3.3.4引张线观测应符合下列要求

3.3.6激光准直装置观测应符合下列要求:

2确认水管式沉降仪工作状态正常后,依次对每个测点补 水,补水结束待管内水位稳定后,每隔10min测读1次,当相 邻两次测值之差小于2.0mm时,取其平均值作为该次的观 则值。 3测读时,宜同步测量其所在观测房的垂直位移,并对相 应测点的垂直位移值进行修正

水,补水结束待管内水位稳定后,每隔10min测读1次,当相 邻两次测值之差小于2.0mm时,取其平均值作为该次的观 测值。 3测读时,宜同步测量其所在观测房的重直位移,并对相 应测点的垂直位移值进行修正。 3.3.10引张线式水平位移计观测应符合下列要求: 1测读前应按规定加载重量,测读后应平稳卸掉加载重量, 加载和卸载过程均应缓慢平稳,不得转动或见动。 2每次测读两测回。加载稳定15min后开始测读,每隔 10min测读1次,当相邻两次测值之差小于0.5mm时,取其平 均值作为一测回测值;卸载后重新加载重量,再进行下一测回的 测读。两测回读数差不应大于2.0mm。 3测读时,宣同步测量其所在观测房的水平位移,并对相 应测点的水平位移值进行修正。 3.3.11活动式测斜仪观测应符合下列要求: 1观测前应采用模拟探头在A、B槽全孔深滑行一逾,无 异常方可观测。 2观测宜采用管口滑轮。观测前应将探头与电缆连接牢固, 观测时应将测斜装置高轮朝向正位移方向,沿测斜管导槽缓缓放 至孔底,保持每次起测的高程相同。 3测斜仪应在孔底放置5~10min,待其温度稳定后,自下 而上进行测读,相邻两个测点的间距宜与测斜仪标距相同,完成 正向行程测量。再将测斜仪调转180°,重复上述观测步骤完成 反向行程测量。单传感器测斜仪,应先后测量A、B槽。 4正向、反向行程测量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和校验”;将 两组读数相加,取其平均值作为测斜仪传感器零偏移值,当零偏 移值超过仪器规定值时,应补测或重测。

3.3.12双金属标观测应符合下列要求

测读前,应检查管口夹具和双金属标连接情况

2使用游标卡尺量测时,应先检查卡尺的活动情况,每次 应在同一部位量测,读数至0.01mm,每次观测应测读两次,两 次观测值之差不应大于0.15mm,取两次平均值作为观测值。 3以双金属标作为水准测量基准点向外引测时,应满足按 等水测量的要求 4双金属标测读应与相应的垂直位移监测同步,并根据双

3.3.13表面测缝标点观测应符合下列要求

宜采用游 标卡尺或千分表量测,单向表面测缝标点也可采用固定百分表或 千分表量测,平面三点式测缝标点宜采用专用游标卡尺量测, 2表面测缝标点每测次量测两次,两次量测值偏差不应大 于0.2mm,取两次量测值的平均值作为本次观测值, 3.3.14倾角仪(电平器)、固定式测斜仪、三向测缝计、多点 位移计和其他埋人式位移传感器的观测可按3.5节规定执行。 3.3.15 形观 照附录A.2节

3.4.1渗流监测项目包括渗流压力、扬压力、移流量和渗流水 质,监测设施包括测压管、渗压计、量水堰等。 3.4.2测压管观测应符合下列要求: 1无压孔测压管水位宜使用电测水位计人工测读;有压孔 测压管水位宜使用压力表人工测读。 2使用电测水位计测读时,将测头小心放入测压管内,在 水位计指示器发出信号时,宜将探头继续往下放10~20cm,再 缓慢提起测头确认水面后进行测读,读数至0.01m。 3有压测压管使用压力表测读时,测值应测读至压力表的 最小估读值。当测压管中有明显气压存在时,应排气后再进行 测读。 有压测压管观测时应检查压力表,当测值长期超出1/3~

2/3量程范围时,应适时更换相应量程及精度等级的压力表。 5当测压管内放置渗压计进行监测时,应按照已标定的仪 器参数和安装高程计算测压管水位,并宜进行气压修正。 3.4.3埋人式渗压计观测应按3.5节的要求执行。 3.4.4渗流量观测应符合下列要求; 1采用量水堰观测时,量水堰堰槽、堰板和水尺应保持清 洁,水尺测读时,堰上水头读数至0.1mm。采用水位测针测读 时,应将测针缓缓下移,在测针接触到水面时即可测读,读数至 0.1mm。应连续测读两次,读数差不应大 D.2mm。堰上水位 计的观测应按3.5节的规定执行 2采用容积法观测时,量具集水时间不应小于10s,应连 续测读两次,测值差不应大于平均值的5 取平均值为流量 测值。 3采用流速法双 观测时,应连续测读 流量之差不应大 于均值的10% 取平均值为流量测值 3.4.5应检查记录各渗水点的水质及透 况。渗水中发现 有析出物等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土报, 必要时取样进行渗水和析 出物水质分析。 3.4.6渗流观测记 米 格式可参照附 5 3.5 应力应变及温度 3.5.1应力应变及温度监测项目包括混凝土或岩土内部及其表 面的应力、应变、锚杆应力、锚索应力、钢筋应力、孔隙水压 力、土压力、钢板应力以及温度等。应力应变监测仪器的形式主 要包括差动电阻式和振弦式,其他类型监测设施可参照执行。 3.5.2应力应变及温度监测仪器测读应符合下列要求: 1测读前,应保持监测仪器电缆的清洁、干燥,无锈蚀、 氧化现象,测量仪表功能性能正常。 2测读时,应选择仪器相应的测量仪表和测量模式,并将 监测仪器电缆芯线与测量仪表对应额色的接线柱牢固连接。

3.7.1监测自动化系统运行成符合下列要求:

采集频次,应急条件下可加密。 3应按相关要求完成日报表、月报表等报表制作,必要时 上报。 4监测自动化系统不应安装与计算机系统运行无关的软件; 与外网连接时,应设置防火墙。 5原始测量数据应输人数据库。数据库应备份,备份周期 不应超过30日, 3.7.2监测自动化系统运行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检查监测自动化系统运行状况,查看系统故障日志,及 时上报故障报警信息,并按规定程序处理。 2检查采集数据是否完整,测值有无异常,物理量变化是 否合理。应对超限报警或异常测值及时复测,必要时进行人工比 则,并上报。 3检查采集数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并统计采集数据的缺 失率、采集装置年平均无故障时间和年平均维修时间。 3.7.3自动化系统的测点应至少每半年人工比测1次。 3.7.4监测自动化系统的计算机应及时进行病毒查杀,系统时 钟应每月校正1次。 3.7.5监测自动化系统运行应做好工作日志,发现间题及时处 理,更换备件应及时登记台账

4.2.1水位监测设施维护应符合下列要求: 1检查水位观测井并或水尺,清理观测井中杂物,清除尺面 刻度附着物。 2校测水尺零点高程,当水尺零点高程发生变化时,应及 时进行校测和修正。 3检查水位传感器支撑稳固情况,水位传感器及其采集装 置宜定期比测

4. 2. 1水位监测 雅护W付百下安求 1检查水位观测并或水尺,清理观测井中杂物,清除尺面 刻度附着物, 2校测水尺零点高程,当水尺零点高程发生变化时,应及 时进行校测和修正。 3检查水位传感器支撑稳固情况,水位传感器及其采集装 置宜定期比测

动等致使垂线坐标仪不能稳固地正常工作时,应及时进行维护。 采用瞄准仪时,应保持尺面刻度清晰及滑块滑动灵活。采用遥测 垂线坐标仪时,应检查其运行环境和工作状态,如不满足设备技 术要求应进行维护。 3检查垂线孔(管)和正垂线悬挂点支撑架,垂线孔(管) 内发现异物应及时清除,悬挂点支撑架出现松动或损坏等现象时 应及时加固维护。 4必要时应进行线体稳定性、测值准确性检验,检验方法 和评价指标应满足SL766的要求

4.3.4激光准直装置维护应符合下列要求

1检查处理真空管道发射端与真空管道连接处、接收端与 真空管道连接处、真空管道与测点箱连接处和波纹管等部位的变 形和密封等情况,真空管道的漏气率和真空度应符合要求。 2发射装置检查维护时,不得触碰激光管及其微调装置、 小孔光栏,不得改变激光管和小孔光栏的位置、 3激光跟踪仪维护时,应擦除附在激光跟踪仪丝杆及导轨 上的灰尘及油污,并重新进行润滑处理。 4检查激光跟踪仪输出的信号电缆,发现电缆接头接触不 良时,应重新焊接或更换, 5检查维护真空表(计)、自动监测设备等,对系统供电电 压进行测试检查。 6检查真空泵油的油质,并按要求及时更换真空泵油。 4.3.5静力水准装置维护应符合下列要求: 1检查静力水准系统各测点的人工读数窗、浮子状态和液 位以及钵体和管路的保温情况。 2静力水准系统补充液体时,应缓慢加液,避免产生气泡, 可在液体中加少量硅油以减缓液体蒸发速度。 3检查体体及其支撑体的变形、连通管路中的气泡及漏液 情况等,发现问题应及时维护。 4.3.6电磁式(干簧管式)沉降仪装置维护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检查维护管口及管口保护装置。 2校验沉降仪电缆长度。 4.3.7水管式沉降仪装置维护应符合下列要求: 1检查观测房内测量柜及水位指示装置的固定情况,并检 查维护各管路的通畅和接头密封情况,保持管内液体清洁。 2检查维护自动化数据采集装置充水设备的电磁阀门及阀 门继电器等。 3测试进水管、通气管、排水管的连通性,发现有堵塞现 象应及时清洗管路。 4.3.8引张线式水平位移计装置维护应符合下列要求: 1检查引张线式水平位移计的线体、挂重装置、测读装置, 发现外露端卡阻无润滑、测读装置不紧固、悬挂端重锤不自由、 支架松动或损坏等情况,应及时维护。 2检查维护自动加载设备的电机、行程开关、限位开关、 传递装置及加载装置等 4.3.9测斜仪装置维护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检查活动式测斜仪的导轮、弹簧、密封圈的工作情况和 信号输出情况,并检查管口变形、管口保护装置。 Z 校验测斜仪电缆长度。 3 必要时,应对测斜管进行测扭。 4. 3. 10 双金属标装置维护应符合下列要求: 检查管体变形、测点装置变形及其与金属管连接、金属 管锈蚀等情况,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2检查处理双金属标仪底座与端点混凝土基座的固定情况 发现松动应及时加固。 3 定期校验双金属标仪或进行比测。 4. 3. 11 1表面测缝标点维护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检查标点与基础连接情况以及防水、排水措施。 2定期进行防锈处理。 4. 3. 12 埋人式位移传感器维护应参照4.5.1条的要求执行。 19

4.7.1测量仪表检查保养应符合下列要求: 1检查测量仪表电源的工作状态,并按照使用说明书保养 仪表电池。 2检查并保持测量仪表接线柱牢固可靠、数值显示清晰 完整。 检查测量仪表防尘、防水、防摔措施,保持测量仪表机 壳和面板清洁。

4定期对测量仪表进行检定或校准。 5测量仪表发生故障时,宜由专业人员维修。 4.7.2测量仪表使用前后,应检查仪表外观、功能键、接线柱、 电池状态和显示情况等。 4.7.3全站仪、水准仪、经纬仪应分别按照GB/T27663、GB/ T10156、GB/T3161的规定进行维护。 4.7.4测量仪表维护、检定或更换WS/T 676—2020 建筑材料氡射气系数的测量方法,应作详细记录,记录格式 可参照附录C,0.2条。 4.8自动化系统 4.8.1应检查数据采集装置的通信端口、供电电压、防雷模块 和接地保护装置有效性,并及时更换蓄电池、防雷模块等易损易 耗件。 4.8.2应检查计算机系统的硬件、软件和网络,升级操作系统、 防病毒软件及防护隔离设备。 4.8.3应检查数据采集和管理分析软件各项功能,必要时可升 级采集和管理分析软件。 4.8.4自动化系统通信、供电、防雷和接地保护装置等设施检 查维护应符合下列要求: 1检查通信设施工作状态,无线通信设施应测试无线信道。 2检查供电设施工作状态、测试相关参数。检查市电供电 系统稳压电源、隔离变压器、UPS等。检查并保持太阳能板牢 固、完整和清洁。 3检查避雷设施可靠性,并测试接地电阻,必要时应采取 降阻处理措施 4测试系统绝缘电阻,电阻值应满足相关要求。 4.8.5通信电(光)缆维护应按照4.5.1条的规定执行,同时 应避免信号干扰。 4.8.6计算机站房检查维护应符合下列要求: 1检查并保持机房温度、湿度及照明适宜。

2检查机房防火、防水、防雷、防静电、防有害生物等指 施和设备。 3 机房电源应独立供电,并配备UPS, 4.8.7自动化系统应配备必需的备品、备件。 4.8.8 遭遇雷暴、强震等情况应及时开展应急检查维护。 4.8.9具有远程访间功能的自动化系统,在进行远程诊断和维 护时,应按规定程序由授权的管理人员操作,完成后及时关闭该 功能。 4.8.10 应建立自动化系统维护日志,并存档

5监测资料整理整编和分析

也仔循备份,向 5.3.12 资料整编报告编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整编报告主要内容和编排顺序宜为:封面、目录、整编 说明、工程基本资料、监测项目汇总表、监测频次、监测仪器设 施考证资料(首次整编时)、巡视检查资料、监测资料、分析成 果、监测资料图表和封底。 2监测资料图表可按巡视检查、变形、渗流、压力或应力 与温度、其他监测项目的编排次序编印。每个监测项目中,整编 图在前、统计表在后。 3整编报告封面应包括工程名称、整编时段、卷册名称与 编号、编制单位、刊印日期等。整编说明应包括整编时段内工程 变化、运行概况,巡视检查与监测工作概况,资料的可靠性,监 测设施的维修、检验、校验以及更新改造情况,监测中发现的间 题及其分析、处理情况(含有关报告、文件的引述),对工程运 行管理的建议,以及整编工作的人员与组织情况等。

5.4.1资料分析可分为初步分析和综合分析。 5.4.2初步分析应在监测资料整理与整编基础上,对报表数据、 过程线图、分布图、相关性图等定性分析,重点分析各监测物理 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工程安全的影响,突出规律性、趋势性分析 和异常现象诊断,提出影响工程安全性态的可能因素。 5.4.3综合分析宜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多种方法,评估工程 运行状态,提出或调整施工或运行监控指标,出具专题分析报 告。在工程安全鉴定、遭遇特殊工况、出现异常或险情时,应开 展综合分析。综合分析可委托有经验的单位承担。 5.4.4运行期的监测资料分析,应针对工程自身特点,反映建 筑物的运行状态。 5.4.5巡视检查资料分析,应通过外观异常部位、变化规律和 发展趋势,定性判断与工程安全的可能联系,并为安全监测和监 26

测数据的分析提供依据。 5.4.6监测资料分析可采用比较法、作图法、特征值统计法或 数学模型法等。使用数学模型法傲定量分析时,应同时采用其他 方法进行定性分析验证。 5.4.7监测资料分析应分析各监测物理量的特征值、变化规律、 趋势及效应量与原因量之间(或几个效应量之间)的关系和相关 程度。有条件时,还应建立效应量与原因量之间的数学模型,借 以解释监测量的变化规律,判断各监测物理量的变化和趋势是否 正常;并应对各项监测成果进行综合分析,揭示工程的异常情况 和不安全因素GB 51369-2019-T:通信设备安装工程抗震设计标准(无水印,带书签),评估工程的运行状态,并拟定或修订安全监控 指标。 5.4.8 资料分析报告编排顺序宜为:封面、靡页、目录、分析 说明、工程基本资料、监测项目与监测额次汇总表、监测仪器设 施考证资料与运行性态、巡视检查资料分析、监测资料分析、分 析结论与建议、附图附表和封底等,可参照附录E

6.3.1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安全监测设施的防护,设置必要的 安全警示标识,防止监测设施损坏和丢失。应保持安全监测设施 及其环境整洁,并满足运行要求。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