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 10450-2020 铁路路基支挡结构检测规程(完整高清正版).pdf

TB 10450-2020 铁路路基支挡结构检测规程(完整高清正版).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TB 10450-2020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89.9 M
标准类别:铁路运输标准
资源ID:220396
下载资源

TB 10450-2020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B 10450-2020 铁路路基支挡结构检测规程(完整高清正版).pdf

5%; L一测点下桩长(m); △T一一速度波第一峰与桩底反射波峰间的时间差(ms); Af一幅频曲线上桩底相邻谐振峰间的频差(Hz),计算时 不宜取第一与第二峰; n一一参加波速平均值计算的基桩数量(n≥5)。 2当桩身波速平均值无法按上款确定时,可根据本地区相同 桩型及成桩工艺的其他桩基工程实测值,并结合桩身混凝土强度 等级与实践经验综合确定。 3如具备条件,可制作相同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模型桩测定波 速,也可根据钻取芯样测定波速。确定桩身波速时,应考虑土阻力 及其他因素的影响。 E.3.3桩身缺陷位置应按 2计算

(F.3.31)) (F. 3. 32)

式中x一一桩身缺陷至传感器安装点的距离(m); At一一速度波第一峰与缺陷反射波峰问的时间差(ms); c一一受检桩的桩身波速(m/s),无法确定时用cm值替代; Af'一幅频曲线上缺陷相邻谐振峰间的频差(Hz)。 F.3.4桩身完整性类别应结合缺陷出现的深度、测试信号衰减特 性以及设计桩型、成桩工艺、地质条件、施工情况JTG/T 5540-2018 公路隧道加固技术规范,按表F.3.4进行 综合分析判定。

表F.3.4桩身完整性判断

与持力层阻抗相匹配导致实测信号无桩底反射波时,可按本场地同条件下有桩 底反射波的其他桩实测信号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

F.3.5桩底时域反射信号为单一反射波且与锤击脉冲信号同向 时的嵌岩桩,应采取其他方法核验桩端嵌岩情况。 F.3.6桩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桩身完整性判定宜结合其他检测方 法进行:

F.3.5桩底时域反射信号为单一反射波且与锤击脉冲信号同向

1实测信号复杂、无规律,无法对其进行准确评价。 2桩身截面渐变或多变,且变化幅度较大的混凝土灌注桩。 3桩长的推算值与实际桩长明显不符,且缺乏相关资料解释 和验证。 4某一场地多数桩底反射不明显,无法对桩身完整性和桩长 做出判定。

F.4.1 低应变检测成果应给出桩身完整性检测的实测信号曲线。 F.4.2 低应变法的检测成果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实测信号曲线。 桩身应力波速及检测时桩身混凝土龄期

3桩身完整性描述,缺陷的位置及桩身完整性类别。 4时域信号时段所对应的桩身长度标尺、指数或线性放大的 范围及倍数、低通滤波频率或幅频信号曲线分析的频率范围、桩底 或桩身缺陷对应的相邻谐振峰间的频差。

G.1.1冲击弹性波法的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模/数转换器的位数不得低于16位。 2最小采样间隔不应大于2us,且应可调。 3振源应能量小、频率高、短脉冲、频带宽、信号稳定、余振 短、可控。 4接收传感器频带宽度宜为0.1kHz~25kHz。

G.1.1冲击弹性波法的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模/数转换器的位数不得低于16位。 2最小采样间隔不应大于2us,且应可调。 3振源应能量小、频率高、短脉冲、频带宽、信号稳定、余振 短、可控。 4接收传感器频带宽度宜为0.1kHz~25kHz

G.2.1:待检锚杆应将锚杆杆头打磨平整,消除锚索端头油污,擦 拭干净。 G.2.2宜采用磁性耦合连接装置,将传感器吸附到锚杆端头或 侧面。 G.2.3检测流程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设置采样间隔、通频带、记录长度等仪器观测参数。 2 激发装置在锚杆顶部激发应力波。 3 接收从杆头出发、沿着锚杆传播到末端或缺陷位置并反射 回顶部的弹性波。 .4存储、回放记录,确认记录的有效性。 5 记录相关仪器、工作布置、现场参数和其他信息。 G.2.4 锚杆检测工作的布置应遵照以下原则:

G.2.3检测流程应符合下列要

G.3.4数据处理应使用认证或经鉴定合格的软件

G.3.4数据处理应使用认证或经鉴定合格的软件。

3.5检测数据分析整理应符合下

1长度或砂浆密实度不满足要求的锚杆均属不合格。 2宜对比分析实测锚杆和试验锚杆的波形、频率等特征,判 断锚杆的锚固质量。 3应对比分析端发端收或端发侧收的波形,避免将地层 结构的反射信号与锚杆底端或不密实砂浆段的反射信号相 混淆。

G.3.6锚杆长度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锚杆底反射信号识别应采用时域反射波法、幅频域频 差法。 2若有多次杆底反射信号,时差的取值应为最先2次反射信 号时差的平均值。 3 时域杆体长度应按式(G.3.6一1)计算。

(G. 3. 61)

式中Cm 计算波速的平均值(m/s); t一纵波在锚杆内最先2次反射信号时差的平均值 (s)。 幅域杆体长度应按式(G.3.6一2).计算。 4

L = C/(2Af)

式中Af一幅频曲线上杆底相邻谐振峰间的频差(Hz)。 G.3.7现场锚杆试验应选取不少于3根锚杆进行计算波速的标 定,锚杆需按设计要求施作且与施工现场同类型、同规格及同材 质,计算波速平均值按式(G.3.7—1)~式(G.3.7—3)计算,

Cmi = 2LAf

式中Cma 试验锚杆的计算波速平均值; 第i根试验锚杆的计算波速实测值(m

G.3.8锚杆锚固密实度可根据波形判读法进行定性分析,波形 信号符合表G.3.8的要求时可评定为合格

信号符合表G.3.8的要求时可评定为合格

表G.3.8锚固密实度定性判定标准

注:L一锚杆检测长度;C.一计算波速。

G.4.1冲击弹性波法的检测成果应包含下列内容: 检测锚杆的分布位置平面图。 ? 2 检测典型波形曲线。 锚杆长度和砂浆密实度的评价分析图表。 4 锚杆检测及评价结果可按表G.4.1的形式表示

H.1.1非金属超声检测仪最小分度宜为0.1μm,传播路径在 100mm以上时,传播时间的测量误差不应超过1%。 H.1.2对路径短的测量,宜采用频率较高的换能器(50kHz~ 100kHz);对路径较长的测量,宜采用50kHz以下的换能器。 H.1.3耦合介质可用黄油、浓机油等。

H2.1无缝处平 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将发、收换能器平置于裂缝附近有代表性的、质量均匀的 混凝土表面,两换能器内边缘距离为d'。 2根据不同的d'值(如5cm、10cm、15cm、20cm、25cm、 30cm等,必要时再适当增加)分别测读出相应的传播时间to。以 距离d'为纵坐标,时间to为横坐标,将数据点绘在坐标图上。 3根据图形计算出直线的斜率(采用直线回归计算法确 定)即为超声波在该处混凝土中的传播速度。按公式d=to,计 算发、收换能器在不同to值下相应的超声波传播距离d。 H.2.2绕缝传播时间的检测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垂直裂缝:将发、收换能器平置于混凝土表面上裂缝的各 一侧,并以裂缝为轴相对称,两换能器中心的连线应垂直于裂缝走 向。沿同一直线,改变换能器边缘距离d。在不同的d'值(如5cm、 10cm、15cm、20cm、25cm、30cm等),分别读出相应的绕裂缝传 播时间t1。

2斜裂缝:将发、收换能器平置于混凝土表面裂缝对称位置, 测出传播时间t1,然后固定某一换能器,将另一换能器向远离裂缝 方向移动一定距离,测出另一传播时间t2。以上为一组测量数据, 改变不同的测量间距可得到不同的几组数据。 3裂缝倾斜方向判断方法。将一只换能器靠近裂缝,另一只 换能器位置保持不变,测量传播时间。将靠近裂缝的换能器向外 稍许移动,若传播时间减小,则裂缝向换能器移动方向倾斜;若传 播时间增加,则进行反向测试,验证裂缝倾斜方向。 H.2.3不同测距d'对应的裂缝深度可按式(H.2.3)进行计算。

式中h;——第i点计算的裂缝深度值(mm);

H.3.1裂缝深度的裂缝绝对极差、裂缝相对极差和最值平均值 应按式(H. 3. 11) ~ 式(H. 3. 1一3)进行计算。

式中hmax 最大裂缝深度计算值(mm); hmin 最小裂缝深度计算值(mm); 4h 裂缝绝对极差(mm); Sh 裂缝相对极差(mm); h 烈缝深度的最值平均值(mm

Ah = hma hmin 6h: h h max + h min h 2

(H. 3. 12)

hmin一 最小裂缝深度计算值(mm): △h一一裂缝绝对极差(mm); Sh一一裂缝相对极差(mm); h一一裂缝深度的最值平均值(mm)。 H.3.2 裂缝深度的极差满足表H.3.2的要求时,裂缝深度应按 式(H. 3. 2) 计算。

一一裂缝深度的最值平均值(mm) H.3.2裂缝深度的极差满足表H.3.2的要求时,裂缝深度应按 式(H. 3. 2) 计算。

式中h。—裂缝深度(mm); h;i测点裂缝深度计算值; m——裂缝深度的极差满足要求的测点数

表H.3.2裂缝深度的极差范围限值

H.3.3裂缝深度的极差范围不符合本规程表H.3.2的要求时

H.3.3裂缝深度的极差范围不符合本规程表H.3.2的要求时, 应剔除检测数据中偏离h。的较大值重新计算。 H.3.4剩余测点数不应少于2个,不满足时应补充测点。

H.3.3裂缝深度的极差范围不符合本规程表H.3.2的要求时, 应剔除检测数据中偏离h。的较大值重新计算。 H.3.4剩余测点数不应少于2个,不满足时应补充测点。

超声波法的检测成果应包含以下内容: 1 测线、测点布置平面图。 2 挡土墙几何尺寸及纵面图。 3 检测结果及评价。

4.1超声波法的检测成果应包含以下内容: 1 测线、测点布置平面图。 2 挡土墙几何尺寸及纵剖面图。 3 检测结果及评价。

2锚头总位移量超过设计允许值。 3土层锚杆(索)试验中后一级荷载产生的锚头位移增量, 超过上一级荷载位移增量的2倍。 J.0.4锚杆(索)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应取破坏荷载前一级的荷载 值;在最大试验荷载作用下未达到本规程附录第J.0.3条规定的 破坏标准时,锚杆(索)极限承载力应取最大荷载值为标准值

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对于要求严格程度的用词说明如下,以便 在执行中区别对待。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 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铁路路基支挡结构检测规程》

本条文说明系对重点条文的编制依据、存在问题以 及执行中应注意的事项等予以说明,不具备与规程正文 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规程的参 考。为了减少篇幅,只列条文号,未抄录原条文。

1.0.1铁路路基支挡结构的无损质量检测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 准,本规程的制定是对《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 和《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的重要补充, 特别是采用无损检测技术对隐蔽实体工程结构的尺寸、完整性、钢 筋分布、强度、裂缝等影响结构安全的重要项目进行检测,进一步 加强管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实现快速高效、更大范围的质量 检测。 1.0.2.本规程主要适用于实体工程的分部工程、单位工程或既有 运营工程的支挡结构质量检测。 2.1.12冲击弹性波也被称为“机械波”“应力波”“地震波”“声 波”等,在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提出,在国内也逐步得到认可和 接受。 3.1.1条文表3.1.1中的“检测方法”对应于检测项目可以采用 的检测方法:“推荐方法”是考虑了铁路路基支挡结构特点基础 上,推荐的适宜检测方法。由于受岩土体界面复杂性及仪器影响, 检测结果不可避免会出现偏差,若对无损检测的结果产生疑问,可 以采用同一检测方法或其他无损检测方法进行复检或对比检测, 若仍存在争议可以采用钻芯等破损方法进行验证。

3.1.1条文表3.1.1中的“检测方法”对应于检测项目可以采用 的检测方法;“推荐方法”是考虑了铁路路基支挡结构特点基础 上,推荐的适宜检测方法。由于受岩土体界面复杂性及仪器影响 检测结果不可避免会出现偏差,若对无损检测的结果产生疑问,可 以采用同一检测方法或其他无损检测方法进行复检或对比检测, 若仍存在争议可以采用钻芯等破损方法进行验证

3.3.2.检测报告除规定的基本内容外,还可根据委托单位的要求 增加检测内容。

4.1.1重力式挡土墙按材料类型分为素混凝土挡土墙和片石混

凝土挡土墙,片石混凝土材质均匀性较差。目前,无损检测手段还 难以将混凝土中的片石与缺陷加以区分,对尺寸的检测也会产生 影响。有经验时,片石混凝土可采用相关无损检测方法进行检测 对于一些无损检测难以实现的检测项目(如内部裂缝、基础埋深 反滤层厚度等),建议参考相关规范采用破损或半破损的手段进行 检测。

4.1.2结构缝一般指伸缩缝和

4.2.1混凝土的尺寸检测通常采用地质雷达法和冲击回波法,其

基本原理均根据反射信号的传播时间和在混凝土中信号的传播速 度来推算信号的传播距离,进而获取尺寸信息。决定测试精度的 关键在于两点,即反射信号的识别精度以及波速的取值精度。其 中,反射信号的强弱取决于界面相邻介质间的阻抗差异(电磁波为 介电常数、弹性波为波速与密度的乘积),而波速则取决于混凝土 材料不均匀性对信号波速的影响程度。 其中,雷达波(亦即电磁波)具有测试效率和信号一致性高的 特点,但在墙体与岩体接触较好时,反射信号较弱,受水分的影响 较大。冲击回波法为冲击弹性波法的一种,在墙体背面的反射信 号较强,通常精度较高,但需要对传感器逐点耦合,激发信号一致 性差,分析较为复杂,目前该方法检测的厚度一般在1m以内,无 法满足重力式挡土墙的尺寸检测。根据国内外实际应用情况,地 质雷达法应用时间较长,积累的经验最为丰富,因此对于重力式挡 土墙的厚度检测采用地质雷达法更为恰当。

4.2.2水平布置测线的目的是能够对挡王墙质量进行连

防止遗漏,同时在与竖向测线的交点处,水平与竖向测线的

果可相互校核。在一些地形起伏大、地质条件变化大的特殊地段, 结构缝也有大量较小间距的情况,为了保证挡墙质量,小间距挡墙 竖向测线至少按1条布设。

4.3.1混凝土挡土墙完整性的

取电磁波或者弹性波的反射特性来检测缺陷的有无、位置和规模。 但是由于缺陷的面积、厚度相对较小,位置和埋深范围不定,因而 其检测难度要大于厚度检测。·由于缺陷对入射信号的反射不仅取 决于缺陷的大小,且与厚度和信号波长的比值有关,通常短波长的 信号对缺陷更为敏感。 采用超高频(超短波长)的天线大幅提升了雷达对缺陷的识 别能力,使得雷达对缺陷有较好的检出能力,在铁路工程中有较为 广泛的应用,积累了大量的工程应用经验。近年来,建筑行业结构 缺陷检测引入了冲击回波法,从原理上,结构缺陷首先反映在结构 力学特性的不连续。因此,能够反映材料力学特性(主要是变形特 性)的弹性波对缺陷更为灵敏,特别是当缺陷中存在空气夹层时, 由于空气对弹性波的阻抗远远小于混凝土对电磁波的阻抗,弹性 波法更容易检测结构的完整性。但是,冲击弹性波法受周围边界、 传感器的固定好坏等的影响大,而且测试效率较低(仅为雷达波法 的1/3),且考虑到地质雷达法技术相对较为成熟,因此重力式挡 土墙的检测方法宜采用雷达波法进行。此外,超声波法也可用于 测试墙身完整性,但挡土墙结构属于单面测试,收、发点之间的声 波路径无法通过缺陷区域,需要钻孔才能实现测试,在挡土墙检测 中适用性较差。

4.3.3对于存在缺陷的墙体,应加密测试断面,加密程度应根

4.4.1采用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测试方法简单、快速、测试

用低,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强度检测方法,其通过回弹值R来反映混 凝土表层硬度,进而推算混凝土抗压强度,因而对混凝土内部强度 无法检测。

虽然超声回弹综合法理论上测试精度更高,但其需要专用的 测强曲线,且超声波波速需要采用对测,在支挡结构实测时,往往 缺乏对测条件。此外,后装拔出法的离散性较大,在实际使用中远 不如钻芯法普遍,所以本规程也取消了此方法。出现下列情况之 一时,应采用钻芯法对检测结果进行验证: (1)当被检测混凝土的表层质量不具有代表性时,应采用钻 芯法。 (2)当被检测混凝土的龄期或抗压强度超过回弹法等相应技 术规程限定的范围时,可采用钻芯法。

4.4.2回弹法测区的布置数量由测线布置的情况确定,根据每节

挡土墙布设2条竖向测线和一条水平测线的规定,在每个被

检测成果是对检测数据中控制检测质量的一些特征值进行统 计,其目的是为支挡结构检测的质量评估提供参考。根据中铁二 院对重力式挡墙长期检测数据,形成如下经验可供参考(针对各检 测单元): (1)墙身厚度:当低于设计厚度的累计测线长度不超过测线 总长10%时,可认为混凝土结构的几何质量较好;当低于设计厚 度累计长度超过测线总长30%时,可认为混凝土结构的几何质量 较差。 (2)墙身完整性:当无空洞且疏松区累计的测线长度小于测 线总长的10%时,可认为墙身完整性较好;当空洞最大内径大于 10cm,或疏松区的累计测线长度大于测线总长的30%时,可认为 墙身完整性较差。 (3)墙身强度:当最多存在1个测区强度低于设计强度,且该 强度不低于设计强度的90%时,可认为墙身强度质量较好;当最 低存在2个测区强度低于设计强度或存在1个测区强度低于设计 强度80%时,可认为墙身强度质量较差

5.2.1目前.墙身厚度的检测主要采用雷达波发射法和冲击回波 法。悬臂式与扶壁式挡土墙立壁板钢筋网布置较密,对电磁波有 屏蔽作用,故主要采用冲击回波法对墙身厚度进行检测。 5.3.1由于金属与混凝土的介电常数差异很大,用雷达法检测钢 筋的位置是合适的。但检测主筋时,受外层钢筋影响,使得地质雷 达法并无绝对优势,钢筋较密时不易分辨。一般来说,雷达法测试 深度较深,但易受外层钢筋影响;电磁感应法测试深度较浅,但能 够比较准确地测试出钢筋分布。 由于电磁感应法和地质雷达法均受外层钢筋影响较大,悬臂 式和扶壁式挡土墙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靠填土一侧布置的主筋应在 填筑之前进行检测,填筑之后只能采用地质雷达法对主筋进行定 性检测,如钢筋数量、分布等。 5.4.1一般来说,对较长距离的结构完整性检测采用冲击回波法 为宜,而距离较短或对微小缺陷检测时应采用超声波法。地质雷 达法由于受钢筋影响对钢筋布置较密的扶壁式和悬臂式挡土墙的 缺陷检测效果不佳。普通超声波法由于受到骨料、钢筋等散射影 响,难以用于检测墙身完整性。虽然近年来有几款进口的超声波 相阵设备能够检测墙身完整性,但其仍然受骨料、钢筋的影响较 大,目前国内还少有超声波阵列法的应用案例。因此,在现有条件 下最为合适的方法为冲击回波法。说明表5.4.1为某铁路隧道衬

屏蔽作用,故主要采用冲击回波法对墙身厚度进行检测。 5.3.1由于金属与混凝土的介电常数差异很大,用雷达法检测钢 筋的位置是合适的。但检测主筋时,受外层钢筋影响,使得地质雷 达法并无绝对优势,钢筋较密时不易分辨。一般来说,雷达法测试 深度较深,但易受外层钢筋影响;电磁感应法测试深度较浅,但能 够比较准确地测试出钢筋分布。 由于电磁感应法和地质雷达法均受外层钢筋影响较大,悬臂 式和扶壁式挡土墙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靠填土一侧布置的主筋应在 填筑之前进行检测,填筑之后只能采用地质雷达法对主筋进行定 性检测,如钢筋数量、分布等。

5.4.1一般来说,对较长距离的结构完整性检测采用冲击回波法 为宜,而距离较短或对微小缺陷检测时应采用超声波法。地质雷 达法由于受钢筋影响对钢筋布置较密的扶壁式和悬臂式挡土墙的 缺陷检测效果不佳。普通超声波法由于受到骨料、钢筋等散射影 响,难以用于检测墙身完整性。虽然近年来有几款进口的超声波 相阵设备能够检测墙身完整性,但其仍然受骨料、钢筋的影响较 大,目前国内还少有超声波阵列法的应用案例。因此,在现有条件 下最为合适的方法为冲击回波法。说明表5.4.1为某铁路隧道衬 砌内部缺陷检测结果。

CJ/T 135-2018 园林绿化球根花卉种球说明表5.4.1铁路隧道衬砌结构缺陷检测结果对比

由说明表5.4.1可知,以钻孔验证结果为标准,总体上冲击回 波法的判定结果更接近钻孔验证结果,在钢筋分布更为密集的悬 臂式和扶壁式挡土墙中,冲击回波法的技术优势将更加明显。 5.4.2钢筋混凝土类支挡结构的混凝土保护层主要用于保护钢 筋免受外界环境腐蚀,当出现表观裂缝时保护层的作用将大打折 扣,影响结构稳定。应重视对表观裂缝的检测,特别是贯通保护层 厚度的裂缝进行检测。

根据编制组对悬臂式与扶壁式挡墙检测数据分析,以下经验 可供参考(针对各检测单元): (1)墙身厚度:当满足设计要求的测点数量占总测点数90% 以上且不存在低于设计厚度95%的测点时,可认为混凝土结构的 几何质量较好:当低于设计厚度测点数占总测点数20%以上时,

可认为混凝土结构的几何质量较差。 (2)钢筋分布:当大于钢筋设计间距1.1倍或低于混凝土保护 层设计厚度的数量不超过1个时,可认为墙身钢筋分布质量较好。 (3)墙身完整性:当无空洞且疏松区累计的测线长度小于测 线总长的10%,无贯通混凝土保护层的裂缝时,可认为墙身完整性 较好;当空洞最大内径大于5cm,或存在贯通混凝土保护层的裂缝 时,可认为墙身完整性较差。 (4)墙身强度:当最多存在1个测区强度低于设计强度,且该 强度不低于设计强度的95%时,可认为墙身强度质量较好;当最 低存在2个测区强度低于设计强度或存在1个测区强度低于设计 强度85%时,可认为墙身强度质量较差。 7.1.2土钉墙以挡土墙墙面面积约100m范围为一个检测单元 这与重力式挡土墙和L形挡土墙的检测单元面积相当。 7.1.3土钉墙现场检测时考虑了无损检测方法与土钉施工工序 的先后关系,在挂网、喷混凝土等施工工序完成后,受钢筋网、锚头 连接部位的钢筋等影响,现有的无损检测技术难以进行质量检测。 7.2.1对土钉的无损检测,目前主要针对钢筋为单根的情况。土 钉的长细比较大,激发的弹性波信号的衰减也显著。另一方面,土 钉的实际长度范围较宽,选择合适的激振方式对保证测试精度十 分必要。 土钉注浆密实度检测是基于波的反射能量的衰减特性和振动 衰减特性的无损检测方法。根据杆底反射信号的强弱,可判断土 钉注浆质量的好坏,在土钉长度相同的条件下,杆底反射信号越 弱,表明注浆密实度越好。基于振动衰减特性的检测方法是在土 钉顶端激振后,在土钉上诱发振动,注浆质量越好,信号收敛越快, 日目前的技术水平还难以做到对注浆缺陷位置的检测

7.2.2土钉检测数量的规定参考了《水电水利工程锚杆无损检

7.2.3参考《铁路隧道锚杆支护技术规程》(报批稿)和《水电

利工程锚杆无损检测规程》DL/T·5424—2009的相关规定综合确 定,具体评判标准可参考说明表7.2.3。

DB11/T 343-2018 节水器具应用技术标准说明表7.2.3注浆密实度评判标准

7.3.1土钉墙内部满布钢筋网,对地质雷达法的影响较大,面层 尺寸宜采用冲击回波法进行检测,钻孔尺量一般用于验证。 8.2.1锚杆挡土墙的检测原理与土钉墙基本一致,相关条款说明 见本规程第7章。 10.2.1声波透射法与低应变法是目前桩结构检测中最为常用的 无损检测方法。声波透射法一般不受场地限制,测试精度高,在缺 陷的判断上较其他方法更为全面,检测范围可覆盖全桩长的各个 截面。低应变法检测方便、成本低,能够检测的项目较多,对小缺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