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散中心基坑围护及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集散中心基坑围护及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docx
资源大小:4.1M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集散中心基坑围护及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达到75%设计强度

DB37/T 3965-2020 矿山在用提升罐笼安全检测检验规范 可回收锚索施工工艺流程

(1)锚锁编制:可回式锚锁由厂家在工厂加工,现场下锚索前安装注浆管,注浆管采用Ф25硬塑料管,两根注浆管平行塑料波纹管用扎丝扎紧,一次注浆管管口位于锚索锚头处,二次注浆管管口位于塑料波纹管端头。

(2)锚索入孔:入孔前将塑料波纹管内注入清水检测是否漏水,确保塑料波纹管无破损后,人工将锚索抬至孔位,沿钻孔套管滑入,滑入过程应平顺,无阻滞。

3.4、灌注防漏填充剂

防漏填充剂是由羟甲基纤维素按特定的配合比制作的一种液体,将其注入到塑料波纹管内,直至管面,待其凝固后进行注浆,其作用是填充塑料波纹管,包裹钢绞线,避免钢绞线被水泥浆包裹和锈蚀。

(1)一次注浆:一次注浆管距孔底宜为100~200mm,用专用灰浆机和注浆泵注浆,浆体为M30纯水泥浆液,搅拌均匀,随拌随用,水泥浆水灰比为0.70,强度≥25MPa。浆液通过注浆管由孔底向孔外排出,边注浆边拨出钻机套管,待孔口溢出浆液后方可停止注浆,如浆面有下降,需补浆直至浆液面不再下降为止。

(2)二次注浆:二次劈裂注浆应在一次注浆形成的水泥结石体强度达到5.0MPa后进行,注浆压力应大于2.5MPa,高压注浆宜选用水灰比0.70的水泥浆。二次注浆压力和注浆时间可根据锚固段的体积确定,并分段依次由上至下进行。注浆量视情况而定,一般为从孔口缝隙中流出浆液为止。

锚索注浆后水泥浆要进行养护,待其强度达到规定值后方可张拉。养护时间应达到锚固体强度大于15MPa,并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

3.7、张拉锁定

采用高压油泵和100吨穿心千斤顶进行张拉锁定。正式张拉前先用20%锁定荷载预张拉一次,再以50%、100%的预应力分级张拉,然后超张拉至110%预应力,在超张拉荷载下保持5分钟,观测锚头无位移现象后再按锁定荷载锁定。若达不到要求,应在旁边补打锚索。

3.8、锚锁回收

待主体结构侧墙完成后即可进行锚锁回收,对钢绞线进行回收时,使用油压分离式穿心型千斤顶使回收用的钢绞线脱离固定夹具,然后把张拉用的钢绞线从固定夹具中脱离,最后对钢绞线全部回收。

锚锁在运输和仓库储存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在堆放时,层数不得超过2层,禁止塑料波纹管因日晒雨淋而老化变形和处力损坏。

锚索钻孔水平方向孔距在垂直方向误差不宜大于100mm,钻头直径不应小于设计钻孔直径3mm,偏斜度不应大于2%。

钻孔过程中要求全套管跟进,清水钻孔,不得用泥浆护壁方式成孔,以保证水泥浆与土体的摩擦力。

锚索入孔深度要达到设计要求,安装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破坏塑料波纹管,下锚时如有阻滞,不得强行挤压。

4、锚索安装控制

注浆前应用满水实验检查塑料波纹管是否有破损,在波纹管与钻机套管之间注满清水,静置30分钏,观测水面是否下降,如无下降或微少下降,则证明塑料波纹管完整,如液面下降过大,则需将锚索抽出检查。

防漏填充剂是避免水泥浆包裹钢绞线的一种阻隔剂,应满灌,并待其凝固后进行水泥浆的灌注。

张拉前安装锚垫板,垫板焊接时不得伤及锚索。张拉设备需标定,张拉时同一条钢腰梁长度范围内须采用对称张拉。

为验证可回收式锚索设计,检验其施工工艺,指导安全施工,在锚固工程施工初期,应进行可回收式锚索锚固试验。锚固试验的数量可按工作锚索的3%控制,有特殊要求时,可适当增加。锚固试验的平均拉拔力,不应小于预应力锚索的超张拉力。当平均拉拔力低于此值时,应再按3%的比例补充锚固试验的数量。

第二章 基坑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本工程地下室基坑开挖,应组织建设单位、设计、监理、施工和监测等单位共同对基坑开挖条件进行验收,未通过验收不得开挖土方。具备开挖条件为:

1.已完成设计交底和技术交底;

2.专项施工方案中应急救援预案内容已基本落实到位;

3.支护结构已完成并满足设计要求;

4.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场区地下管线及设施资料和文字说明资料,对建设单位的要求基坑周边建筑物、道路、地下管线等保护措施已落实到位;场区内坑外排水措施已完成;

6.已按经批准的检测方案对周边环境及基坑布置检测控制点,且已测取初始观测数据;

7.基坑开挖设备、支护施工机械设备和材料等以检测合格并落实到位。

(1)施工方法的确定,根据工程场地条件、土质条件,放坡系数按支护方案,土方方案经过审批后向现场工长进行方案交底,现场工长根据交底内容进行施工。

(2)图纸核实,测量员在施工之前必须将图纸中有关坐标、轴线尺寸等进行核实,并依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复测,并将所测资料上报监理及建设单位,如发现问题应及时与建设单位,监理、设计联系处理,核实无误后方可施工。

(3)工长对所有现场施工人员做技术交底,安全员对进场施工的所有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根据工期要求及施工方法选择机械如下

(1)为保证夜间施工足够的照明和基坑周边安全照明,机电部准备一台二级配电箱和电线、碘钨灯若干

(2)土方开挖和运行维护期间,应准备一些草袋或编织物装砂或土,作为应急之用。当基坑出现危险状况时,应立即用上述材料反压坡脚,必要时在坡顶削坡减载,保持坡顶稳定后根据项目处理方案妥善处理。

(3)测量仪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50m钢卷尺等要有检验检测单位提供的检测证明。

土方开挖总体路线为中心岛开挖方式,从西北边开始向西南退挖。第一区块为西北角开挖,往西南退挖至第一区块与第五区块后浇带南面,待第一区块开挖并施工完成后再进行第二区块、第三区块开挖,退至第三区块与第四区块后浇带南面,同理待第二区块、第三区块开挖并施工完成后再进行第四区块开挖。待第四区块开挖并施工完成后再进行第五区块开挖。第五区块为西南角,开挖至出土口出土。

根据竖向深度及支护形式,将土方竖向开挖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开挖冠梁区域,采用PC200挖掘机,开挖至垫层底标高,开挖深度到设计标高,本阶段只开挖冠梁及压顶范围的土方,中部土方暂时保留,留做第二阶段土方开挖回填施工便道。

第二阶段待施工冠梁,在区域外采用PC200挖掘机掏挖,挖出来的土直接装车外运,在围护范围之内,采用两台大小挖掘机进行倒运。一台PC120型挖掘机在下面清理及开挖承台,另外一台挖掘机在上面开挖和装车。这部分土方开挖采用分台阶开挖,采用两台挖掘机接力开挖,一台停在上部,一台停在台阶上。

2、土方开挖平面分区顺序

土方开挖水平顺序:区块编号(见附图)

本土方开挖速度不宜过快,土方开挖结束后立即进行破桩头、浇捣混凝土垫层等后续工作,在前块底板未浇筑完成前,尽量控制后方土方开挖速度。

支撑体系完成后,经设计、监理和建设单位验收确认后,根据“大基坑、小开挖、开槽设撑、先撑后挖、分区、分段、分块、分层、对称、限时、先浅后深、严禁超挖”的原则进行挖土。分层挖土深度控制在1.5m左右,采取“跳槽”方式进行开挖。

在土方开挖前按照设计要求,在基坑周边埋入轴力计等监测设施;做好隐蔽工程验收手续和施工记录。

第二层挖土为减缓土的应力突然集中释放,采取分层、分段并结合“接力式挖土法”进行开挖,边挖土边向上传递。为防止基坑底部土体扰动,基底留0.2~0.3m厚余土由人工挖除。

当土将挖至基底标高时,为减少对基底土的扰动,在支护桩边预留1.0m宽的三角土,先挖除内侧土至设计标高,然后,在地基验收前由人工挖除支护桩三角余土。

基底、承台和地梁挖至设计标高后,立即组织人员铺设片石、砼垫层并做砖模。基坑周边的承台,采取“隔一挖一”的方法,挖一个承台做一个承台的砖膜。地下室底板片石和砼垫层同时铺设、浇筑到支护桩边。砌筑边缘砖膜时,向外扩大10cm的距离,防止支护发生位移,推动砖模向内移动,造成地下室底板尺寸不足的情况发生。扩大的5cm宽工程量,在浇筑底板砼时同时浇捣密实。待砖模施工完毕并有一定的强度后,立即用C20素砼浇筑至支护桩边,厚度同底板,见图示。若垫层铺设速度跟不上挖土进度时,可放慢挖土进度,以减少基土的回弹和涌动。

在挖土过程中,测量标高工作应随挖掘机的进度同步推进,随挖随抄平,对坑底标高跟踪控制,防止超挖。开挖区垫层浇筑完毕后再进行相邻区段的土方开挖;坑内相邻区间临时放坡的坡度应小于1:3,高差控制在1.5m左右。

挖出的土方全部运出场外。严禁把土堆放在基坑边。

挖掘机在挖土过程中,严禁碰撞工程桩。在桩周边挖土时,开挖的土方高差控制在1.2m左右,距离桩身在1.0m外。夜间挖土时应在桩上设置红灯警示。

基坑开挖过程中须充分考虑外部环境和气候条件,每次开挖的工作面不宜过大,应逐段、逐片地分期进行完成。挖土期间,必须对基坑变形加强观测,每天必须把观测数据上报有关单位,以便于相关部门综合考虑和控制土方开挖速度及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1)坑外地表采用300mmx400mm明沟,集水井方式排水。

(2)坑外周边每隔50m设一800x800x1000集水井。排水沟因地面变形而开裂时应及时修补,以免地表水渗漏到基壁土层中对基坑稳定产生不利影响。

(3)如上部填土层中有较多水渗出,可采用48钢管或塑料管进行引水。

(4)基坑开挖至坑底后,土建施工单位可据现场情况在坑底做砖砌排水沟和集水井,亦可利用地梁与承台作为排水沟和集水井,排水沟的设置不得影响垫层对围护结构的支挡作用。注意基坑周围禁止堆放任何杂物,并准备充足的抽水设备,遇到暴雨天气,及时疏通排水通道,24小时安排专人清理基坑积水。

(5)如在开挖过程中支护桩间发生严重渗水流土现象时,可进行桩间止水挡土。

5、基坑开挖安全措施

(1)、挖土时应有专职施工人员跟班指挥,配水平仪随时施测标高,防止超挖,挖坏桩头。

(2)、人工修平时,必须打水平桩找平,个别低处只能用碎石垫层找平,不要用回填土。

(3)、土方开挖中,对定位桩、水准点等测量标志,应妥善保护,不能碰撞损坏,并应经常复测,发现问题,立即纠正。

(4)、挖土时应经常用经纬仪、水准仪、测斜仪在基坑各方面至少各设二个点观测地面沉降,围护桩水平变位与垂直变位,发现裂缝,变位达3㎝以上时立即停止,并向有关人员报警,请有关部门处理后,再行施工。

(5)、基坑开挖后,应环基坑周围一圈搭1.2米高的防护栏杆,在南北两侧中部,分别搭一座斜道和一个供工人上下和运料。

(6)、开挖至坑底立即浇筑垫层,基坑暴露面积不得大于250㎡。

(7)、基坑土方开挖中,对围护桩及其周边建筑,地下管线等沉降变位影响的观测工作,应设专人观测,在整个地下结构施工期,在基坑开挖时到回填土完成的全过程,我们都与其联系,做好配合,及时索取查阅观测资料,实现信息化施工,确保施工安全和第三方安全。

(8)基坑范围内5m严禁堆土,离坑边15米范围堆载应控制在15MPa以内;

(9)临时坡道不得距离坡边小于2米,严禁车辆在坡顶通行;

(10)土方开挖需要注意对工程桩的保护,分层开挖厚度不宜大于1m,挖机采用不大于1m³的中小型挖机,在淤泥层中挖土需要铺垫路基板作为挖土平台。严禁挖土机直接触碰工程桩,造成质量事故;

(11)施工道路需要设置在桩顶埋深大于4米区,避免行车造成桩位移: 行车可能会造成工程桩质量事故如下图:

基坑上部允许堆载10Kpa,基坑四周距离基坑上口线≥0.5m设置连续防护栏杆,沿立杆内侧砌筑300mm高挡水墙,具体见附图。

现场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由项目经理牵头负责,统一指挥。各部门及工种之间既要各负其责,又要紧密协调,对各施工环节进行细致的技术、质量交底,齐心协力同抓共管。牢固树立质量意识,真正做好全面质量管理,积极配合甲方及监理方的工作,严把施工质量关。

(1)土方施工中,应经常测量和校核其平面位置、水平标高和边坡坡度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平面控制桩和水准点应定期复测和检查。

(2)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项目,防止超挖。应施工场地应根据需要安设照明设施,在特殊地段应设置明显标志。

(3)技术人员应认真做好各类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及保管工作,保证技术资料的完整性,技术资料不得转借丢失。

(4)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

(5)所有技术洽商由商务经理部统一办理。

(6)开工前须进行完整的技术交底,签发技术交底书。

项目经理为组长: 宋毅伟

安全员为副组长: 王 辉

(1)施工人员进入现场要戴安全帽,清槽人员和放线人员距挖掘机工作半径不小于2.5m,防止机械伤害。

(2)民工进场前要进行安全教育和交底,对各分包单位及民工签订安全协书。

(3)机械操作手应持证上岗,并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4)在土方开挖施工过程中,应按照方案要求周期进行测量,测量结果及时反馈,经常检查坑壁的稳定情况,做到有问题及时解决。

(5)机械挖土应分层进行,严格按照方案放坡,防止塌方、溜坡等造成机械倾翻、掩埋等事故

(6)基坑周边必须设置1.8m高防护栏杆,并用绿色密目安全网封闭,挂警示牌和红色警示灯,以防止人员及车辆坠入;上下人处设钢管马道或爬梯。夜间施工挂红色标志灯,防护栏杆应由上、下两道横杆柱组成,上杆离地高度1.8m,下杆离地高度0.6m。

(7)开挖基坑上口6m(一倍基坑深度)内堆载不超过10Kpa,6m外允许荷载值20Kpa.

(8)人员上下基坑必须沿设置的临时楼梯上下,严禁顺坡上下;

2.3、现场用电安全防护

(1)所有的电气工作都必须由合格的有经验的电工进行。电器开关箱、柜应该锁好,以防未经许可的人员起动;

(2)操作者应经常检查所用的设备和电路,所用的电器设备都应有可靠的接地和接零保护;

(3)现场临时用电设备的设置、安装、防护、使用、操作、维修及维修人员都必须符合JGJ46-201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要求。

(4)各种配电箱、开关箱至少配置两级漏电保护器,漏电开关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大于30mA,动作时间不大于0.1秒。末端配电箱、移动开关箱实行一机一闸制,不允许一个开关带两台及两台以上的用电设备;

(5)开关箱柜应安装在靠近工作区附近。开关和保险丝对其所保护的电路应有合适的容量,严禁超负荷使用;

(1)现场运输道路平整、畅通。

(2)施工场地大门口设置车辆冲洗设备,并设排水沟;

(3)各种料具分规格码放整齐,符合要求;

(4)怕水淋、受潮材料入库保管;

(5)土方车离开施工现场时必须加盖苫布,出口道路处铺设草帘,以防车轮带土上路,场地处土方车辆行驶路段每天设专人清扫。

(1)施工人员严禁大声喧哗。

(2)增加环保意识,对在施工人员入场前进行环保教育。

(3)定时向施工场地及道路撒水,以防扬尘。

(4)采取防尘措施,避免大气污染。土方施工时,采用自带覆盖设备的拉土车进行运输,并指派专人将运土车大箱上两侧土方拍实,避免途中遗洒和运输过程中造成扬尘。

(5)降低噪音措施。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的规定,控制噪声白天不得超过75分贝,夜间不得超过55分贝。夜间施工的作业人员禁止在工地上大声喧哗、打闹。所有土方运输车进入现场后禁止鸣笛,以减少噪声。

(6)减少光污染。工地施工照明用探照灯及其它施工灯具,均要有罩光装置,防止灯光照射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保护人员安全优先,保护环境优先”的方针,贯彻“常备不懈、统一指挥、高效协调、持续改进”的原则,更好的适应法律和经济活动的要求;给企业员工的工作和施工场区周围居民提供更好更安全的环境;保证各种应急资源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指导应急行动按计划有序的进行;防止因急行动组织不力或现场救援工作的无序和混乱而延误事故的应急救援;有效的避免或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帮助实现应急行动的快速、有序、高效,充分体现应急救援的应急精神。

成立项目基坑开挖专家小组,当发生的异常情况时间,立即组织各方相关单位进行会审、协商。

根据现场基坑支护监测结果和施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若出现以下情况应暂停挖土,有专家小组商讨处理方案后再行施工。

(1)放坡面出现滑移现象;

(2)深层土体出现明显位移,基底有隆起趋势;

(3)周边道路及临边建筑变形明显;

(4)监测指标连续三天报警

在挖土施工期间由相关各方主体分派专人小组,对基坑进行24小时监测,将监测数据及施工中发现的隐患等信息及时进行反馈,基坑开挖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可通过以下两种途径进行信息反馈:

第一种途径:基坑监测单位发现监测数据异常: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设计单位→专家商讨处理意见;

第二种途径:施工单位发现现场存在安全隐患→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及建设单位→专家组商讨处理意见;

2.基坑抢险流程示意图

五、应急救援小组人员分工及职责

组长:全面负责预案启动,责成应急抢险人员、材料、机具、经费的组织和落实,并在最短最快的时间内控制住险情,并依照现场的险情大小向有关上级部门汇报。

副组长:负责与现场监理、建设、设计、监测、施工单位施工现场技术负责人共同研究抢险方案,向建设单位、街道等相关部门汇报险情,落实措施,避免人员伤亡和减少财产损失。

负责与建设、监理、设计、监测、施工现场技术负责人共同研究险情方案,监督落实项目相关人员及时到岗,组织协助排除险情:负责落实各分包专业施工单位避险抢险联动。

负责险情中后勤物质及检验经费的落实与准备;

负责落实在险情发生后的安抚工作,协助组长做好抢险必须的后勤保障工作;

基坑一旦发生险情,一方面根据险情的特点、种类,总包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变措施控制事态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应及时通知组长,由组长通知各组员,会议商讨进一步的抢险措施。

信息小组除负责监测信息传递的及时、准确、到位外,应密切观察基坑周围变化,在施工期间派专人进行周边环境的巡视,巡视范围为基坑开挖深度的三倍距离。

开挖施工前,应先落实抢险物资、抢险人员。

抢险物资安排:在施工现场的指定地点,存放一定数量的型钢及水泥,就近联系好混凝土供应单位,保证险情发生时混凝土能及时供应。

应急设备、物质一览表:

1、紧急救援的一般原则:

以确保人员的安全为第一,其次是控制材料的损失。

紧急救援关键是速度,因为大多数坍塌死亡的是窒息死亡,因此,救援时间就是生命。此外要培养施工人员正确的处险意识,凡发现险情要立刻使用事故报警系统进行通报,紧急救援响应者必须是紧急工作组成员,其他人员应该撤离至安全区域,并服从紧急工作组成员的指挥。

鉴于深基坑坍塌所造成的伤害主要是机械性窒息引起呼吸功能衰竭和颅脑损伤所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衰竭,因此紧急工作组成组员必须熟练掌握止血包扎、骨折固定、伤员搬运及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与技术等。

安全保卫小组应在事故现场周围建立警戒区域实施交通管制,围护现场治安秩序。

地面出现裂缝,应及时灌浆修补,防止地表水渗入;

当发现土体位移过大,应马上停止挖土,坑底用堆叠反压或用挖土机将原土回填进行反压;

看出现漏水情况,应马上查找水源并予以截断,同时采用双液注浆止漏;

如果维护桩间出现流土,可在桩间打设短的土钉,然后加钢筋网片,喷射砼,砼中渗入适当的速凝剂;

疏散人员工作要有秩序的服从指挥人员的疏导要求进行疏导,做到不惊慌失措,勿混乱、拥挤、减少人员伤亡。

充分辨识恢复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当安全隐患彻底清除,方可恢复正常工作状态。

基坑开挖维护是项风险工程,地下工程及其复杂,在基坑开挖整个过程中进行全过程监察,实行信息化施工,对指导开挖施工确保安全是很有必要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本工程由业主委托有资质的专业监测单位进行第三方监测,详见《第三方监测方案》。

基坑开挖过程中,各项专业监测由第三方监测单位进行,同时我项目部也将对基坑进行自测。

第一节 专业监测单位监测

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即测斜;

钢板桩、支撑的竖向位移;

混凝土内支撑杆件的轴力;

基坑周边地下管线、道路、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本工程中在基坑坡顶、道路路面、建筑物上及管线井盖等位置上设置若干个监测点。

在基坑开挖面,应做好监测的准备工作。基坑开挖后,及时进行监测。根据挖土的进展速度及基坑的变形情况;基坑开挖期间每天一次;当监测值超过报警值时,增加监测次数至每天二到三次;垫层和砖胎模形成后连续三天稳定可减少到每一天到二天一次,支撑拆除期间为每天一次。

监测单位应根据上述监测内容和现场地质条件,制定出详细的监测实施方案。在基坑开挖施工前布置好所有测点,并将测得的原始数据及周围环境的现状调查记录在案;

在基坑开挖和地下室施工期间,一般情况下每天观测一次,如遇位移的沉淀速率较大时,则应增加观测次数。

观测数据及时记入相应的表格,并当天提供给建设、监理、施工单位。当出现危险情况时,立即通知设计院及相关单位及时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

每天观测到的数据应给制成相关的曲线,一般一天提供一次;

基坑监测单位应把当天的监测结果及时上报有关单位,如发现异常情况,应进行分析并及时通知有关各方进行处理;

支撑拆除时应加强对基坑的位移监测,如位移偏大应停止拆撑。

第二节 项目部常规监测

基坑开挖和地下室施工阶段,除了专业监测单位的日常监测外。我项目部还需加强基坑底部土体情况、基坑周边地面沉降开裂情况、周边环境变化情况的监测。

1、基坑底部土体情况监测包括基坑底部土体回弹隆起情况的观察。

2、地面沉降开裂观测使用仪器是精密水准仪和合金水准尺。重点应放在靠近离基坑较近的建构筑物位置及车辆出入口的位置。

3、周围环境变化监测包括路面、周边建筑物的变形监测,开挖过程中由于围护结构变形引起的周边道路、建筑物裂缝,应及时做灰饼进行裂缝发展监测。

4、监测频率:施工常规监测的频率应高于专业监测,每天不少于2次,根据实际开挖进度还应增加次数,测量人员应根据实际数据做好监测记录。

5、基坑开挖和地下室施工阶段,除了专业监测单位的日常监测,我项目部还需加强地面沉降,支护桩顶沉降观测及水平位移、立柱沉降观测、周边环境的监测。

6、地面沉降观测、支护桩顶沉降观测、立柱沉降观测使用水准仪和铝合金水准尺,桩顶水平位移使用经纬仪。在基坑开挖施工期间,应每天测量2次以上。

7、周边环境比较复杂,主要是监测重点是西侧中兴大道,和北侧瓯海大道及高压线,开挖过程中由于支护结构变形引起的周边道路、围墙和建筑物的裂缝,应及时做灰饼进行裂缝发展监测。

8、施工监测的频率应该高于专业监测,每天不少于2次,根据实际开挖进度还应增加次数,测量人员应根据实际数据做好监测记录,对于上几个重点部位的监测,应该每天不少于3次,及时做好预警工作。

9、在施工监测过程中如发现支护结构变形较大,周边道路、临时用房出现裂缝等情况,应立即报告建设单位,启动应急措施,及时与设计单位沟通,制订加固技术措施,以保证周边安全。

10、项目部自测数据应同第三方监测数据及时进行比较SL605-2013水库降等与报废标准,综合分析,以尽量对基坑异常提早做出反应。

(1)监测时要使用相同的仪器,在相同的位置上,由同一观测者按同一方案施测,而且测量控制点要安全,其位置不要设在变形、位移区内。

(2)开工前,请建设单位组织,监理单位与项目部参加,对附近建筑物做访问了解,看原建筑是否存有旧裂缝,如发现应逐一记录,对裂缝取点用石膏饼法等封闭观测,并拍照留底。

(3)所用仪器必须经过检测机构检定合格,观测期间要做到“五固定”,即观察人员、测量器具、观测方法、观测线路和测站固定。

设置平面控制桩和水准点,作为施工测量和工程验收的依据。因本工程占地面积较大,在场区内以竖向四个轴线和水平向4个轴线作为控制轴线,各控制轴线分别引出控制桩。控制桩做法如下图:

GB 51418-2020 通用雷达站设计标准.pdf应急救援成员分工及通信号码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