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隧道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标施组)

公路隧道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标施组)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docx
资源大小:6.2M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公路隧道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标施组)

合理配置施工机械,充分发挥机械性能,主要施工机械设备在投标阶段即会同有关厂家针对施组要求的情况进行协商,做到上场不久即可投入使用,其它设备做好调配计划,并对在计划调配的设备进行维修保养,做到上场即可投入使用。

6.10 确保物资供应

各种物资在施工准备阶段即进行调查、采购,保证物资供应。

国家电网公司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2017年版) 10kV架空线路抗台抗冰分册第七章 隧道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7.1 洞口段施工技术措施

洞口开挖采用“开挖一段,防护一段”的原则进行。

为保证洞门美观,测量放线一定要精确,施工前要做好大样板并挂线,棱角要分明,墙体坡度顺直符合设计;端墙砼一次灌注,施工前严格检查、检修拌和站、砼运输车、砼输送泵等施工主要设备,避免出现灌筑中发生故障;灌注时从下向上、左右对称灌注砼。

7.2 洞身开挖施工技术措施

隧道不良地质地段施工坚持“弱爆破、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原则。开挖前,做好超前地质预报,根据预测结果采取合理的开挖方法和支护措施。

派专人负责超欠挖控制,以保证钻爆作业按设计进行。

采用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减少对周边围岩的扰动,保证开挖成型质量。

每循环用断面仪对开挖面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及时将分析的信息反馈到施工中,不断优化设计,以进一步改进光面爆破质量。

选择合理的爆破参数,周边眼采用光爆小药卷不耦合装药,选择合理周边眼间距和光面层厚度,以确保光面爆破。

施工时设备操作人员相对固定,以利于提高钻眼质量。

7.3 初期支护施工技术措施

7.3.1 湿喷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

开挖后及时初喷,喷射砼前处理危石,检查开挖断面净空尺寸,如有欠挖及时处理后再喷;在不良地质地段,设专人随时观察围岩变化情况,当受喷面有涌水、淋水、集中出水点时,进行径向注浆,按“以堵为主,限量排放”原则进行排水处理。

喷射前用用高压风吹净岩面,并设置控制喷砼厚度的标志,检查电线路、设备和管路,使施工机具处于良好的状态。

喷射混凝土采用湿喷工艺,在喷射砼达到初凝后方能喷射下一层。首次喷射砼厚度不小于50mm。喷射作业喷嘴与岩面垂直,距受喷面1.5~2.0m,并分段、分片、分层,由下而上顺序进行,有较大凹洼处,先喷射填平。速凝剂掺量准确,添加均匀。

掌握好风压,减少回弹和粉尘,喷射压力0.4MPa以上。施工中经常检查出料弯头、输料管和管路接头,处理故障时断电、停风,发现堵管时立即停风关机。

7.3.2 锚杆施工技术措施

初喷后尽快按设计位置钻孔,安设锚杆,然后复喷至设计厚度。锚杆原材料规格、长度、直径符合设计要求,锚杆杆体除油污、除锈。

锚杆孔位、孔深及布置形式符合设计要求,砂浆锚杆用的水泥砂浆,其强度不低于设计强度,水泥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砂用中砂,粒径不大于3mm。中空式注浆锚杆、自进式锚杆用的注浆材料、配比、注浆终压满足设计要求。

钻锚杆孔:测量组按设计要求画出位置,孔距控制在允许误差范围之内; 保持锚孔顺直; 钻孔深度及直径与杆体相匹配。

锚杆安装:杆体插入锚杆孔时,符合设计要求;有水地段先引出孔内的水或在附近另行钻孔再安装锚杆;锚杆垫板与孔口砼密贴。随时检查锚杆头的变形情况,紧固垫板螺帽。

7.3.3 钢筋网施工技术措施

钢筋网在初喷混凝土后铺设,钢筋网随岩面起伏铺设,与受喷面间隙不大于3cm,与锚杆连接牢固,且钢筋保护层厚度大于2cm。

软弱地层地段先加铺钢筋网,沿环向压紧后再初喷混凝土。

喷射中如有脱落的石块或混凝土块被钢筋网卡住,及时清除后再喷射混凝土,保证其背后密实。

7.4 附属设施施工技术措施

各种附属设施预埋管件位置准确,安设齐全,固定牢固,浇筑混凝土以及拆模时不得对预埋(预留)管件有所损伤、碰歪等不良情况。

7.5 隧道防排水施工技术措施

防水工程是控制工程质量的关键,隧道工程防水要求满足《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规定的一级防水标准,衬砌表面无湿渍,其抗渗等级满足设计要求。隧道防排水采用“防、排、堵、截”相结合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7.5.1 洞外防排水措施

明洞施工避开雨季,否则采取棚盖措施,避免雨水下渗造成不良影响。为避免雨水进入洞内,施工前用水泥封闭地质钻孔。粘土隔水层与边坡的搭接、防水层与边坡的搭接均良好;环向施工缝、纵向施工缝、编、变形缝等薄弱环节加强防水。

7.5.2 暗洞防排水措施

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敷设1.5mm防水板加土工布。

二次衬砌环向施工缝施工缝采用带注浆管的膨胀止水条,变形缝采用中埋式橡胶止水带。

7.5.3 初期支护防水施工技术措施

喷射混凝土施工前,视受喷面渗漏水情况,预先采用引排或封堵措施,受喷基面处理满足施工要求。

喷射混凝土配合比及外加剂掺量经试验确定,抗渗等级不小于设计要求,拌制喷射混凝土的原材料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初期支护确保施工质量,保证喷射混凝土的均匀、密实性。喷射混凝土局部表面低洼处用防水砂浆填平,外露钢筋头、钢管头切掉后用防水砂浆补平,喷射混凝土表面局部渗水严重处进行注浆堵漏处理,然后在初期支护表面全环采用2cm厚防水砂浆抹平,确保在防水层施工时无水作业和基面平整。

7.5.4 结构防水施工技术措施

① 系统盲管施工技术措施

按规定划线,以使盲管位置准确合理,划线时注意盲管尽可能走基面的低凹处和有出水点的地方。

盲管与岩面的间距不得大于5cm 、盲管与岩面脱开的最大长度不得大于10cm。

集中出水点沿水源方向钻孔,然后将单根集中引水盲管插入其中,并用速凝砂浆将周围封堵,以使地下水从管中集中引出。

盲管上有接头用无纺布等渗水材料包裹,防止喷砼料或杂物进入堵塞管道。

防水板铺设前,先割除混凝土衬砌表面外露的锚杆头,钢筋尖头等硬物,凸凹不平处需先喷平,使混凝土表面平顺;局部漏水处需先进行处理。

防水板,特别是在凸凹较大的基面上,要预留足够的松散系数,使其留有余地,并在断面变化处增加悬挂点,保证缓冲面与混凝土表面密贴。同时做好防水板与泄水孔的密闭性连接。

衬砌混凝土灌注前检查防水板质量,填写检查证。灌注衬砌混凝土时,不损坏塑料防水板。

防水板是易燃物品,一旦引燃,将造成火灾,因此工作区内禁止烟火,并设消防设施和高压水管备有。

止水带防止被刮伤、刺破,如发现及时修补。止水带安装顺直、防止扭曲。在固定止水带和灌注混凝土过程中防止止水带偏移。加强混凝土振捣,排除止水带底部气泡和空隙,使止水带和混凝土结合紧密。

7.6 衬砌施工技术措施

隧道衬砌砼为使衬砌砼抗渗等级满足设计和结构物寿命期要求,达到内实外美,不渗、不漏、不裂和砼表面无湿渍的质量标准,施工过程采取以下主要技术措施进行控制。

精心试验钢材、水泥、粗细骨料、水、外加剂等原材料,经试验后精心选用符合设计强度标准的原材料进行配合比设计并不断优化。对不同地段的出水点水质进行检验,是否对砼有侵蚀性。施工中严格按配合比准确计量,严格按配合比拌制砼,采用搅拌站拌和,保障砼搅拌时间,运输过程不出现离析;砼拌和完成后在规定的时间内用完,否则将重新进行试验检验或报废。砼浇筑全部采用泵送砼入模。经试验后确定脱模时间,脱模后及时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28d。

在施工仰拱砼前,检查隧底开挖支护净空情况,并将隧底松碴、杂物和积水清理干净。钢筋混凝土衬砌地段,钢筋骨架固定牢固,确保钢筋安装位置正确。超挖部分全部用同标号砼回填。

墙体纵向施工缝不留设在剪力与弯矩最大处或底板与侧壁的交接处,留在高出底板顶面不小于30cm的墙体上。

纵向施工缝施工前,将表面凿毛,清除浮粒和杂物,用水冲洗干净,保持湿润,涂刷混凝土界面剂后及时浇注混凝土。

变形缝嵌填材料嵌填密实,与两侧粘接牢固。

仰拱、填充超前,每环施工缝间设止水带,进行凿毛并加接茬钢筋进行连接,施工缝在浇筑砼前经充分润湿。拱墙立模前先检查断面、渗漏水情况、中线水平、排水盲管和防水板安装质量。泵送混凝土入仓自下而上,从已灌筑段接头处向未灌筑方向,分层对称浇灌,防止偏压使模板变形。

⑷拱顶混凝土密实度和空洞解决措施

泵送混凝土入仓自下而上,从已灌筑段接头处向未灌筑方向。充分利用台架上、中、下三层窗口,分层对称浇注混凝土,在出料管前端加接3~5m同径软管,使管口向下,避免水平对砼面直泵。砼浇筑时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米,当超过时,通过模板上预留的孔口加串桶或梭槽浇筑。

当混凝土浇筑面已接近顶部(以高于模板台车顶部为界限),进入封顶阶段,为了保证空气能够顺利排除,在堵头的最上端预留两个圆孔,安装排气管(采用φ50mm焊管),要避免其沉入混凝土之中。将排气管一端伸入仓内,且尽量靠上。随着浇筑继续进行,当发现有水(实为混凝土表层的离析水、稀浆)自排气管中流出时,即说明仓内已完全充满了混凝土,停止浇筑混凝土,疏通排气管和撤出泵送软管,并将挡板的圆孔堵死。

封顶混凝土时尽量从内向端模方向灌注,以排除空气。后期利用排气管对拱顶因砼收缩产生的空隙进行填实。

浇筑过程中派专人负责振捣,保证砼的密实,台车就位前准确安装拱顶排气管,确保封顶时不出现空洞,并在后期利用此管进行压浆,使衬砌背后充填密实。

严格控制混凝土从拌合出料到入模的时间,当气温20℃~30℃时,不超过1h,10℃~19℃时不超过1.5h。冬、雨季施工时,混凝土拌合运输和浇筑严格按保障措施和规范要求执行。

每循环脱模后及时对模板台车进行养护:清刷模板,对变形和麻面处进行整修和打磨,涂脱模剂。

7.7 隧道混凝土耐久性技术措施

⑵隧道耐久性施工技术措施

除以上各项施工技术措施外,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进行控制,确保隧道耐久性要求。

地下水具有侵蚀性时,复合衬砌的拱、墙、仰拱(底板)、沟槽身及喷混凝土均采用耐腐蚀混凝土(或耐腐蚀钢筋混凝土),其耐侵蚀系数不低于0.8。混凝土抗渗等级满足设计要求。

配制混凝土所用水泥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水泥,水泥强度等级采用42.5级,水泥中掺加粉煤灰、矿碴等矿物掺合料,降低拌合水量和水胶比,限制胶凝材料最高用量。水泥、砂石料、拌合用水、外加剂等符合相应的质量标准和规范要求。最大水胶比不大于0.5,胶凝材料最小用不小于300kg/m3,最大用量不大于450 kg/m3。

⑷结构构造和裂缝控制措施

采用抗渗等级不低于设计标准的防水混凝土,拱墙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铺设柔性防水板,拱墙、仰拱采用带补偿收缩功能的外加剂,隧道施工缝、变形缝采用综合防水措施,尽量隔绝环境水土侵蚀介质对隧道结构的作用。

钢筋混凝土结构主筋采用HRB335钢筋,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在不小于55mm,背水面控制不小于50mm。

裂缝宽度严格控制不得大于0.2mm,并不得贯通。

对已完成的混凝土利用地质雷达进行无损检测,检查衬砌质量和封顶效果,进行信息反馈,及时进行补强,并分析原因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⑹其它保证耐久性的技术措施

①控制混凝土耐久性的关键因素是施工质量。施工前会同建设、监理、设计等单位,针对工程特点、施工环境和现场条件研究制定施工全过程和各个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要点与质量保证措施,严格执行质量检验方法和管理办法。

②对有侵蚀性的地下水,在隧道施工支护喷射混凝土及模筑混凝土外加剂均使用抗侵蚀性掺加剂,砼用料根据地下水施工取样化验结果选用,并使砼的耐侵蚀性系数大于0.9,以保证隧道结构安全和耐久性。

③针对不同的地下水和地质类型,有关砼原材料、配合比、施工要求及有关构造要求严格执行技术规范。

④施工中采取光面爆破,严格控制超欠挖,积极保护围岩,提高围岩的自身长期承载力。

⑤加强施工管理,确保原材料质量(严格按“材料检验和试验计划”进行检查和验收)和施工质量(严格执行‘三检制’和质量问题‘一票否决权’)是确保隧道结构耐久性的关键。

7.8 预防隧道坍塌的技术措施

⑴隧道施工发生塌方的原因

隧道穿过断层、挤压破碎带、松散堆积体、节理裂隙发育地层、软弱夹层时,开挖后由于应力释放,围岩失稳而极易造成坍塌,以及软弱围岩在地下水的加速作用下极易加剧岩体的失稳和坍塌。

施工方法选择不当,或工序衔接安排不合理。各工序间距拉得较长,岩层暴露时间过长,引起围岩松动、风化而导致塌方的发生。

喷锚不及时,或喷混凝土质量、厚度不符合要求。

采用钢支撑时,支撑架设质量欠佳,支撑与围岩不密贴,两者间的空隙填塞不密实,或联结不够牢固,不能满足围岩压力所需要的强度要求。

抽换支撑操作不当,或者当支撑已出现受力过大的现象而未及时加固。

爆破作业不当,用药量过多。

处理危石措施不当,引起危石坠落,牵动岩层坍塌。

围岩的变形破坏、失稳坍方,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过程中,在围岩的工程水文地质特征及岩石力学反应出一些征兆。根据征兆预测围岩稳定性,进行地质预报,保证施工安全,防治隧道坍方。特殊和不良地质,如遇陷穴、裂缝、地下水、松散地层等稳定性差的变形破坏、失稳坍方,有以下征兆:

①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如干燥的围岩突然出水、地下水突然增多、水质由清变浊(地下水将断层泥带走)等都是即将发生坍方的前兆;

②拱顶不断掉下石块,甚至较大的石块相继掉落,预示着围岩即将发生坍方;

③围岩节理面裂缝逐步扩大;

④支护状态变形(拱架接头挤偏或压劈、喷射砼出现大量的明显裂纹或剥落等)、敲击发声清脆有力、甚至发出声响;

⑤围岩或初期支护,拱脚附近的水平收敛率大于0.2mm/d,拱顶下沉量大于0.15mm/d,并继续增大时,说明围岩仍在发生变形,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有可能出现失稳坍方。

①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尤其是施工开挖接近设计探明的富水、裂缝及破碎带时,要认真及时地分析和观察开挖工作面岩性变化,遇有探孔突水、涌泥、渗水增大和整体性变差等现象,及时改变施工方案。

②加强围岩量测工作。通过对量测数据分析处理,按照时间—位移曲线规律,及时调整和加强初期支护,同时重视砼衬砌及时施作。

③短开挖,弱爆破,严格控制开挖进尺,需爆破时少装药或改用人工开挖,尽量减小对软弱破碎围岩的扰动。

④保证施工质量,超前预报注浆固结止水,钢架制作、初期支护和砼衬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及验标要求。

⑤严格控制开挖工序,尤其是一次开挖进尺,杜绝各种违章施工。

⑥强支护,快衬砌。根据受力情况,确保支护结构有足够的刚度,衬砌紧跟开挖工作面,使衬砌尽快成环。

⑦做好排水工作。在施工前和施工中采取相应的防排水措施,尽可能将坑道外之水截于坑道之外。

⑧施工期间,洞口应常备一定数量的坍方抢险材料,如方木、型钢钢架等,以备急用。

⑨有下述现象发生时,应先撤出工作面上的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指定专人观察和进行加固处理:围岩量测所反映的围岩变形速度急剧加快;围岩面不断掉块剥落;初期支护喷砼表面龟裂、裂缝或脱皮掉块,拱架严重变形。

第八章 质量保证措施

本隧道确保达到国家及交通部现行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及设计要求,并满足设计开通速度的质量要求,工程质量合格,争创优良。

8.1 强化施工管理,严格施工纪律

⑴按照审核后的施工图和公路建设工程现行施工技术标准、规范施工,不擅自改变设计。

⑵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制度(包括质量管理制度和责任制;施工测量复核制度;施工图现场核查制度;施工技术交底制度;开工报告申报制度;材料、设备、构配件进场检查验收及储存管理制度;工程质量自查签认制度;工程质量验收制度;培训上岗制度;质量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制度、试验制度;质量技术资料管理制度;施工日志质量记录写实制度等)并加以实行,建立单位工程标志牌,责任落实到人。对于工程的重要结构部分和隐蔽工程有质量预检和复检制度。

⑶建立健全各级质量保证体系,落实质保人员,确保质量保证体系有效地运转。

8.2 加强质量管理,争创优质工程

⑴在质量管理中严字当头,在施工中精益求精,精工细琢,牢固树立“过程精品”的理念。

⑵加大质量奖罚力度,坚持奖优罚劣方针,促进质量的提高。

⑶大力开展克服质量通病活动,特别是:隧道开挖中的超挖、欠挖、衬砌厚度不够、拱顶空洞、接缝错台超限、渗水漏水等。

8.3 隧道开挖质量保证措施

⑴施工前对导线网进行复测,与设计不符时要及时提出处理措施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⑵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将其纳入施工工序,发现与设计不符时及时提出变更。

⑶隧道采用全站仪和断面检测仪进行快速和高精度的中线控制、开挖轮廓控制和开挖成形效果、隧道净空检查反馈,以科学的检测手段确保隧道开挖质量。

⑷隧道开挖采用光面爆破,根据围岩情况优选最佳循环进尺,最佳眼孔布置和用药参数,提高爆破质量(提高炮痕残留率),保证开挖断面成型圆顺,控制超欠挖在允许范围之内。

⑸开挖后及时进行量测,及时进行分析反馈以指导施工。

⑹隧道施工视围岩地质状况确定施工方法和支护措施,施工中认真进行地质描述和观察,收集信息,及时反馈指导施工。

8.4 隧道初期支护质量保证措施

⑴喷砼采用湿喷工艺,外加剂掺量及喷砼抗渗等级符合设计要求。

⑵喷锚支护做到喷料随拌随用,时间不超过规定。喷射前清理岩面。厚度较大时分层喷射。严格掌握风压和控制喷射距离,做到厚度符合设计和安全要求,表面平顺。

⑶钢架施工时做到加工正确,间距、倾斜度和垂直度符合要求。钢架的底脚落在原状地层;接头板密贴,上齐连接螺栓。

⑷锚杆的间距和深度符合设计,采用系统锚杆时做到灌浆充填饱满。

8.5 衬砌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⑴严格把好原材料进场质量关,不合格材料不准验收,保证使用的材料全部符合工程质量的要求。每项材料到工地有出厂检验单,并进行抽查,消除外来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⑵把好工序过程质量检验关,对加工的半成品,按要求认真检查验收并报监理工程师检查。

⑶隧道防排水工程质量要严格把关,保证达到不渗不漏的要求。

⑷在洞口段施工,首先处理好边坡、仰坡及洞口岩堆体,以防爆破造成洞口岩堆体产生崩塌,然后进行洞口段施工。

⑸混凝土拌合、运输、入模、捣固、养生必须按规范要求施工。模板支撑牢固,表面平整光滑,尺寸符合设计中线水平要求。混凝土捣固密实,做到内实外美,成型美观。灌混凝土时按规定频率取试块,养生后送试验室试验。

⑹严格按照试验配合比掺加外加剂,确保隧道衬砌的抗渗性能和抗腐蚀性。

⑺在灌筑边墙基础和仰拱前,将基底的浮石、杂物、泥浆和积水清理干净。

⑻隧道衬砌必须保证其中线、水平、断面尺寸、净空大小符合设计要求,每衬砌循环不论长短都要进行测量放样,复核检查。模板台车准确就位,模板面光滑平顺,不漏浆,接缝严密整齐。脱模后对模板认真整修,使每段衬砌接缝平整,内实外美。

8.6 隧道防渗漏措施

⑴隧道防水板材料,使用前检查其质量,不能有断裂、变形、孔洞等缺陷,安装防水板前,对基层表面凹凸部位找平,切除外露钢筋头,防水板铺设质量尤其是接缝必须认真检查合格后,模板台车才能就位锁定。

⑵严格按图纸间距要求设置衬背软式透水管和排水管,在富含水区段适当加密。

⑶混凝土施工接茬处严格按照设计安装止水带,由专人负责,定岗定责,确保安装质量。

⑷加强原材料的进货检验,把好进货关,所有材料存放及使用均标识、记录清楚,确保不合格材料不投入工程实体使用中,并且有可追溯性。

⑸衬砌混凝土由混凝土拌和站集中生产,输送泵泵送混凝土入模,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断时,其允许间断时间由试验确定。混凝土振捣要针对振捣部位选用合适振捣器,确保混凝土均匀密实,不存在空洞、露筋、蜂窝麻面、气泡、裂缝等缺陷。加强对混凝土的养生,保证混凝土表面湿润。

8.7 隧道不良地质地段质量保证措施

(1)隧道通过地段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施工中极有可能出现围岩失稳、岩溶发育、软岩变形、涌水涌泥等地质灾害,为此成立专门地质队进行超前地质预报、预测和监测,在开挖过程中配有经验的地质工程师,监控地质变化、指导现场施工,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防治。

(2)成立科技攻关组,设计、科研、施工三位一体,联合攻关,对不良地质地段制定出科技攻关方案和措施,聘请专家担任技术顾问,积极开展科技攻关,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顺利进行。

(3)施工前根据设计文件提供的地质资料,作好不良地质地段的爆破试验,及时修正钻爆参数,提高爆破效果。软弱围岩地段,坚持“弱爆破、短进尺、早封闭、勤量测”的施工原则,严格控制装药量,采用控制爆破,减少爆破对围岩的扰动,加强初期支护,防止隧道坍方,仰拱超前,衬砌适时紧跟,保证隧道结构强度,确保结构稳定和施工安全。

(4)精密合理地布设监控量测点,使用先进的量测方法,采用自动数据处理系统,处理分析量测结果,及时反馈,指导施工,调整支护参数。

(5)实行质量责任制,逐级落实到工班,责任到人。把工程质量和职工的奖金、评先等紧密挂钩,奖罚分明,增强工人的责任感。

第九章 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

项目部建立完整的安全保证体系:

9.1 开挖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⑴贯彻“不坍就是进度”的指导思想,“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指导方针,正确处理好进度、质量、安全三者之间关系,做好开挖面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杜绝塌方。

⑵在洞口段、断层破碎带及其它围岩地段,施工前制定详细、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和作业指导书。

⑶确保各种措施、技术交底的落实,保证标准化作业。开挖过程中,配备有经验的地质工程师,及时掌握地质变化,监控指导现场施工。

⑷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做好超前导管注浆加固围岩或起到注浆堵水的作用。

⑸不良地质段隧道施工时,严格遵循“先治水,短开挖、弱爆破、强支护、勤量测、早封闭”的施工原则施工。

⑹施钻人员到达工作面后,应首先检查工作面是否处于安全状态。支护、拱顶是否稳定,如有松动危石应清除并加以支护。

⑺操作人员必须互相配合,并保持必要的安全操作距离。

⑻司钻工钻孔前,对风钻和工具检查,不符合要求的立即修理或更换:机身、螺栓、卡套、弹簧和支架是否正常完好。管路是否良好,连接是否牢固。钻杆是否弯曲、带伤,防止作业时断钎伤人。湿式凿岩的供水装置是否良好。

⑼风钻钻孔时,将支架安置稳妥。在钻孔台架上打眼时,先检查平台架及斜撑是否稳定,平台上是否铺满板,外侧的防护栏杆是否牢固,防止高处坠落。

⑽严禁在残眼中继续钻孔,严禁在打眼的同时装药。不得在工作面折卸、修理风钻。手持风钻打眼,开孔时应用较短的钻杆,其长度不超过0.8~1m。钻头未入岩壁前,风门不宜开大。操作时做到退钎子与凿岩机一条线,司钻工要在风钻的左侧方,严禁骑着气腿操作风钻,钻眼时先开水后开风,停钻时先关风后关水。

⑾用风镐开挖时工作前检查气压及风镐的连接。工作中,要防止空打,卡钎时不可猛摇风镐,要及时更换磨钝的镐钎,发现滤风网被污物堵塞,需及时排除。

⑿凿岩台车严格按照使用保养说明书进行操作保养。台车行驶速度不超过10km/h,专人驾驶。台车司钻前,必须清除易落或松动的危石,并支起液压千斤顶,使台车稳固,轮胎免受压力。司钻中出现故障,请专业修理人员修理,严禁台车带病作业。司钻过程中严禁边打眼、边用吊篮装药。严禁在台车运转中进行调整作业。严禁拆除台车各种安全防护装置。放炮时,台车必须离开安全距离以外,并进行适当防护。认真填写设备运转记录,详细记录台车作业中的各种参数。

⒀工作面接近贯通时,按规范要求,两端加强联系,确保统一指挥、安全施工。

9.2 火工品运输及爆破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⑴爆破作业时统一指挥:根据施工条件,洞内每日放炮次数,开挖作业循环时间明确规定;警戒要统一行动。

⑵爆破时所有的人员应撤至不受有害气体、震动飞石伤害的地点,其安全距离:独立坑导内不于200米。半断面开挖不少于400米。全断面开挖不少于500米。

⑷周边眼间隔装药,用胶布包扎在竹片上固定牢实。

⑺装药时严禁火种,无关人员和机具等均应撤离到安全地点。周边眼间隔装药,用胶布包扎在竹片上固定牢实。

⑻洞内大断面开挖,雷管段数量、装药量大时,爆破指挥人员应先明确分工,自上而下分区分段装药各负其责,防止混段和漏装,禁止超量装药。

⑼遇有下列情况禁止装药:作面照明不足;工作面岩面破碎未及时支护;发现有涌砂、涌泥不查明原因妥善处理;可能有大量涌水的地段。

①洞内严禁明火点炮,洞内所有爆破、导火线长度均不少于1.2m。

②工作面掘进接近贯通时,应设专人负责,加强两头联系,并在安全距离处设立警告标志。

⑤进行爆破器材加工和爆破作业的人员,严禁穿化纤衣服。

⑥爆破器材的领取必须由有合格证的人员办理,一定要帐物相符,双方签字。每次装药完毕后未用完的爆破器材立即退回库房,并办理清库签字手续。

9.3 装碴及运输安全保证措施

⑴各种运输设备不得人货混装,装载机不准载人。

⑵机械装碴时,坑道断面尺寸应满足装载机安全运转。

⑶装碴时,运碴车辆应停稳并制动,起动前应鸣笛。

⑷洞内运输车辆限速行驶。作业地段正常时每小时不大于10公里,会车时时速不大于5公里,成洞地段行驶时速不大于20公里,会车时时速不大于10公里。

⑸在衬砌台车(或作业台架)作业地段应设置“慢行”标志,台车(台架)两端设置红色显示灯。

⑹洞内车辆行驶应遵守下列规定:严禁超车。会车时空车让重车,重车减速行驶,两车厢间距离不小于0.5m。同向行驶,前后两车间距离至少为20m,洞内能见度差时,加大间距。

⑺进洞车辆及内燃机械必须选用带净化装置或低污染的柴油机,汽油机械的车辆不得进洞作业。用时必须加强通风管理工作。

⑻洞口、交叉路口和狭窄的施工场地,应设置“缓行”标志,必要时应专人指挥交通。洞内车辆、机械停放处,应设置有足够的照明、并设置红色警戒灯。

⑼汽车及走行机械,严格执行“三不超(不超速、不超载、不超劳)、五不开(无证、无令、带病、病车、酒后不开)”、“三勤、三检”制度。

⑽在施工中运输保证道路质量,由综合班按标准养护。安排调度值班,统一指挥,保证出碴、进料运输畅通无阻,洞外既有公路或便道转弯处或陡坡处设置醒目、温馨的安全标识。在弃碴场安排推土机或装载机经常推碴,推碴时留适当的余碴,并安排卸碴指挥人员对自卸汽车进行卸碴指挥,确保自卸汽车倒车和弃碴安全。

⑾编制机械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组织专人深入现场,督促检查机械设备安全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消除隐患,使机械设备达到安全、优质、高效、低耗地运行。严禁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等行为。

⑿加强日常对驾驶人员的教育培训,加强作息时间的管理,加强各种管理制度的落实,保证装碴、运输安全。

9.4 支护、衬砌安全保证措施

⑴隧道开挖后必须及时进行支护。支护质量必须达到设计规定标准。

⑵施工期间,现场值班负责人员每天应同安全质检人员对开挖面地质以及各部支护情况进行一次检查。不良地质地段每班检查一次,当发现支护变形或损坏时立即加固处理并作出详细记录。

⑶量测人员发现量测数据有突变或异变时,应于量测后及时向技术负责人或现场负责人汇报,并立即采取应急措施或通知施工人员暂时撤离危险地段。

⑷钢拱架和格栅拱架架立时不得置于虚碴或活动石上,软弱围岩地段基底夯实加设垫板或加设木楔楔紧。锚杆支护,孔深、间距、方位必须到设计要求,注浆要饱满,钢筋网初喷混凝土必须达到设计厚度。

⑸洞内支护,坚持“随挖随支护”的原则,支护紧跟开挖面;如遇石质破碎、风化严重时,尽量缩小支护工作面。

⑹喷射支护前,清除危石及松动石块,喷射手配戴防护用品;机械各部完好正常,压力保持在0.4MPa左右,喷浆管喷嘴严禁对人放置。

⑻衬砌台车使用时遵守下列规定:台车上不得堆放料具。工作台上应铺满木板。并设安全栏杆。拆除混凝土输送软管时,必须停止混凝土泵的运转。两端挡头板应安装牢固。衬砌台车工作台架上施工用照明用电线路每天要进行一次检查,确保电线绝缘良好,防止电线破损、漏电伤人(装置漏电保护器)。

⑼模板台车设计时,必须考虑净空能保证运输车辆的顺利通行。混凝土灌筑时,必须两侧对称进行。

9.5 通风与防尘安全保证措施

⑴隧道作业环境标准:粉尘允许浓度:每立方米空气中含有1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必须在2mg以下。氧气不得低于20%(按体积计,下同)。二氧化碳不得超过0.5%。一氧化碳浓度不得超过30mg/m3。氮氧化物浓度在5mg/m3以下。二氧化硫浓度不得超过15mg/m3。硫化氢浓度不超过10mg/m3。氨的浓度不得超过30mg/m3。隧道内的气温不超过28℃。

⑵加强通风,以确保洞内氧气含量、风速、新鲜空气达到规定的卫生标准。把粉尘浓度、有害气体含量降低到允许标准以内。

⑶压入式通风进风口设在洞外,避免污染的空气进入洞内。洞内风管悬挂在侧壁上,安装平顺,接头严密,出风口距工作面不大于30m。

⑷无论通风机运转与否,严禁人员在风管的进出口附近停留。

⑸通风机停止运转时任何人员不得扛木料、钻杆等靠近通风软管行走和在软管旁边停留,不得将任何物品放在风管或管口上。

⑹隧道施工中必须采取综合防尘措施,在凿岩和装碴工作面上做好防尘工作:放炮前后进行喷雾与洒水。出碴前用水淋透碴堆和喷湿岩壁。在吹入式的出风口,放置喷雾器。

9.6 临时用电及照明安全保证措施

⑴施工用电除利用地方电源外,根据施工需要备用内燃发电机,以便当供电单位停电检修时,可供洞内抽水、照明和生活用电。

⑵洞内作业地段照明电压36V;成洞地段220V。

⑶洞内照明电力线路悬在两侧墙上,安装在同一侧时分层架设,电线悬挂高度距人行地面:400V以下不小于1m。

⑷洞内作业面应有足够的照明。开挖作业地段,每平方米不小于15W;未成洞地段每隔6m,成洞地段隔10m安装60W灯一盏。

⑸洞内外开关箱设在安全位置,并有防雨防水措施,有保护接零或接地装置,实行一机一闸。箱内无杂物,有门有锁。

⑹严禁将电线路搭靠或固定在机械、栏杆、钢筋、管子、扒钉等金属上。

⑺隧道内的照明灯光保证亮度充足、均匀及不闪烁,根据开挖断面的大小、施工工作面的位置确定高度。隧道内照明用电线路,均使用防潮绝缘导线,并按规定的高度悬挂在高处,不得放在地上。隧道内的用电线路和照明设备必须设专人负责检修管理,检修电路与照明设备时切断电源。在潮湿及漏水隧道中的电灯使用防水灯口。

第十章 安全应急救援预案

预案应有较强的针对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包括组织机构及内部责任制,预警预报机制,防范措施,救援方案和技术、设备物资、医疗后勤保障等。一旦发生险情,保证能够随时启动,立即投入抢险工作。

第十一章 冬季、雨季和高温施工措施

11.1 冬季施工

当室外平均气温连续5天低于5℃的时间起,至次年最后一阶段室外气温连续5天低于5℃的期间,按冬季施工方法施工。

⒉ 拌制混凝土时优先采用加热水的方法,水及骨料的加热温度根据热工计算确定。水泥不得直接加热,使用前运入暖棚内存放。拌和水温度不得超过80℃,骨料不得超过60℃,混凝土所用骨料清洁,不得含有冰、雪等冻结及易冻裂的矿物质。投料顺序为先投入骨料和已加热的水,然后再投入水泥。

⒊ 洞口段施工时要采取措施提高洞内湿度,确保喷射砼施工及养生质量。如火炉升温、隔墙等。

11.2 雨季施工

⒈ 雨季施工前,将根据现场具体情况编制实施性的雨季施工计划,提交监理工程师审查批准。

⒉ 雨季施工前修建临时排水设施,保持现场排水的畅通和现场作业场地不被洪水淹没,并备齐必要的防水器材。

⒊ 截水沟、边沟、急流槽等排水设施尽早安排施工。

⒋ 雨季来临前,备足施工所需材料,以免雨天路滑进料难引起停工。

⒍ 加强与气象部门的联系,做好预防工作。

11.3 高温施工

高温炎热季节搅拌混凝土时,在料场搭设遮阳棚、用低温水搅拌混凝土等措施降低混凝土拌合物的温度,或尽可能在傍晚和夜间搅拌混凝土,以保证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满足相应规定。

减少混凝土的运输时间。从搅拌机出盘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以不影响混凝土的各项性能为限。运输混凝土过程中,对运输设备采取保温隔热措施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 GB 50496-2018(带标签),防止局部混凝土温度升高。严禁在运输混凝土过程中向混凝土罐车内加水。

在炎热季节浇筑混凝土时,避免模板和新浇混凝土直接受阳光照射,保证混凝土入模前模板、钢筋及附近的局部温度均不超过35℃。尽可能安排在傍晚或夜间浇筑混凝土。拆模后及时喷水养护,防止开裂。

第十二章 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

12.1 文明施工措施

成立以项目经理为主的文明施工的组织机构,专设一名项目副经理为文明施工责任人。强化施工现场管理,严格包保责任制。施工人员挂牌上岗,施工现场设置各种标牌。创建美好环境。在工地现场和生活区设置足够的临时卫生设施,每天清扫处理。

开展文明施工DB65/T 3370-2012标准下载,现场管理有序,场地布置统一规划。施工区材料堆放整齐,场地平整,道路、排水通畅,各种物资材料标识正确醒目。施工期间,经常对施工运输道路进行维修,确保晴雨畅通,并方便沿线居民的生产、生活。采用洒水车经常洒水,减少扬尘。车辆运料过程中,对易飞扬物料用篷布盖严,且装料适中。

12.2 环境保护措施

隧道施工要重视保护生态环境,实行文明施工,提高机械化水平,尽量减少对隧道附近环境的破坏。施工中出渣应即时运往弃渣场地或填筑路基。弃渣场设置浆砌片石挡墙予以保护,同时根据地面径流及地形情况,弃渣体表面设截排水沟,挡墙需设泄水孔。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