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混凝土施工方案

防水混凝土施工方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
资源大小:1MB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防水混凝土施工方案

    (3)如地下水位高,地下防水工程施工期间要做好降水、排水工作。

    (4)钢筋、预埋件、穿墙管等细部构造已按设计要求施工完毕,验收合格后及时办理隐蔽手续。

    (5)检查模板尺寸、坚固性、有无缝隙、杂物,对欠缺处应及时纠正。

    (6)检查固定模板的铁丝、螺栓是否穿过混凝土墙,如必须穿过时,应在对拉螺栓中间加焊止水片,管道、套管等穿墙时,应加焊止水环如图1.所示,并焊满。

    (7)木模板提前浇水湿润公园华府二标段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养护混凝土使用的覆盖材料备好备足。

    (1)防水混凝土结构施工之前,应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图纸会审,了解工程特点,掌握工程主体及细部构造的防水技术质量要求,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2)按设计资料和已审批的施工方案向承担施工的作业队负责人、班组长进行技术交底,结构复杂的工程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全面、详细的技术交底,工人上岗前均要进行技术、安全知识培训。

    (3)按设计要求对所需原材料进行检查复试。试验室根据施工要求试配提出混凝土配合比,并换算出施工配合比。

    (4)书面交底资料均要签字后归档。

    (1)模板应平整,拼缝严密,并应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吸水性要小,支撑牢固,装拆方便,以钢模、木模或塑料模板为宜。

    (2)固定模板尽量避免采用螺栓或铁丝贯穿混凝土墙的方法,以避免水沿缝隙渗入。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可采用滑模施工或采取在模板外侧进行加固的方法。

    (3)固定模板时,严禁用铁丝穿过防水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内部设置的各种钢筋或绑扎铁丝不得接触模板,以防在混凝土内部形成渗水通道。固定模板用的螺栓必须穿过混凝土结构时,可采用工具式螺栓或螺栓加堵头,螺栓上应加焊止水环,止水环边缘距螺栓不小于3cm。拆模后采取加强防水措施,将留下的凹槽封堵密实,并在迎水面涂刷防水涂料,见图1。管道、套管等穿墙时,应加焊止水环(见图1),并焊满。

    (1)钢筋下料及绑扎:钢筋的规格、型号、形状、尺寸等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筋下料要准确,避免下料过长触及模板;钢筋相互间要绑扎牢固,以防浇捣混凝土时,因碰撞、振动使绑丝松扣、钢筋位移,造成露筋。绑扎时要注意使绑丝头弯向里侧。

    (2)钢筋保护层控制:

    1)钢筋保护层厚度要符合设计要求,避免出现误差。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50mm。

    2)控制钢筋保护层,可采用相同配合比的细石混凝土、水泥砂浆或塑料垫块按设计要求尺寸,将钢筋垫起,严禁以钢筋垫钢筋,或将钢筋用铁钉、铁丝直接固定在模板上。

    3)当采用铁马凳架设钢筋时,在不能取掉情况下,要在铁马凳上加焊止水环,或在铁马橙下加混凝土垫块。

    (3)浇筑混凝土时,要有专人负责看管钢筋,发现有钢筋移位或松扣的要及时将钢筋调整归位并绑扎牢固。

    4.防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用量不得小于320kg/m3;掺有活性掺和料时,水泥用量不得少于280kg/m3。

    (2)砂率宜为35﹪~40﹪,泵送时可增至45﹪,灰砂比宜为1︰1.5~1︰2.5。

    (4)普通防水混凝土坍落度不宜大于50mm。防水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时,入泵坍落度宜控制在140±20mm,入泵前坍落度每小时损失值不应大于30mm,坍落度总损失值不应大于60mm。

    (5)掺加引气剂或引气型减水剂的混凝土还应进行含气量试验,混凝土含气量应控制在3﹪~5﹪。

(6)防水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时,缓凝时间宜为6~8h。

    (1)准确计算、称量投料量:混凝土应严格按照选定的施工配合比配制,根据当天的测定骨料含水率,计算出施工配合比各材料实际用量,各种材料用量要逐一计量。水泥、水、外加剂掺和料计量允许偏差不应大于±1﹪;砂、石计量允许偏差不应大于±2﹪。外加剂的掺加方法遵从所选外加剂的使用要求,使用减水剂时,减水剂宜预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现场搅拌投料顺序为:

投料先干拌0.5~1min再加水,水分3次加入。

(2)控制搅拌时间:防水混凝土应采用机械搅拌,搅拌时间不应小于2min,掺入引气型外加剂,则搅拌时间为2~3min,掺其他外加剂时,应根据外加剂的技术要求确定搅拌时间。

    6.防水混凝土运输

    (1)混凝土运输应保持连续均衡,间隔时间不应超过1.5h,在初凝前浇筑完毕。运送距离远或气温较高时,可加入缓凝型减水剂。

    (2)防水混凝土拌和物在运输后如出现离析,必须进行二次搅拌。当坍落度损失后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应加入原水灰比的水泥浆或二次掺加减水剂进行搅拌,严禁直接加水。

    7.防水混凝土浇筑和振捣

    (1)浇筑前,应将模板内杂物清理干净,木模用水湿润模板,浇筑时,若入模自由高度超过3m,则需用串筒、溜槽辅助工具或其他有效办法将混凝土送入,以防离析和造成石子滚落堆积,影响质量。

    (2)防水混凝土必须采用高频机械振捣密实,振捣时间为10~30s,以混凝土泛浆和不冒气泡不下沉为准,应避免漏振、欠振和超振。掺加引气剂或引气型减水剂时,应采用高频插入式振捣器振捣。

    (3)铺灰和振捣宜选择对称位置开始,防止模板走动。浇筑时,要分层铺混凝土,分层振捣;混凝土分层厚度:当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时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当表面振动时不应超过200mm,浇筑到最上层表面,必须用木抹找平,使表面密实平整。

    (4)在防水混凝土结构中有密集管群穿过处,预埋件或钢筋稠密处,浇筑混凝土有困难时,可采用相同抗渗等级的细石混凝土浇筑;预埋大管径的套管或面积较大的金属板时,应在其底部开设浇筑振捣孔,以利排气、浇筑和振捣。

    (5)防水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分层浇筑时上层混凝土必须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完成,否则应留置施工缝。

    8.防水混凝土养护

    防水混凝土终凝后应立即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小于14d。浇水养护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充分湿润,并用湿草袋或薄膜覆盖混凝土的表面,避免曝晒。冬季施工应有保暧、保温措施。防水混凝土不宜采用电热法养护。

拆模时防水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周围气温之差不得超过15℃,以防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

    10.防水混凝土施工缝

    (1)施工缝留设位置:

    1)墙体水平施工缝不应留在剪力与弯矩最大处或底板与侧墙的交接处,应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300mm的墙体上。拱(板)墙结合的水平施工缝,宜留在拱(板)墙接缝线以下150~300mm。墙体有预留孔洞时,施工缝距孔洞边缘不应小于300mm。

    2)垂直施工缝应避开地下水和裂隙水较多的地段,并宜与变形缝相结合。

    (2)施工缝防水的构造形式见图2。

    (3)施工缝的施工:

    1)水平施工缝浇灌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浮浆和杂物清除,先铺净浆,再铺30~50mm厚的1︰l水泥砂浆或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并及时浇灌混凝土。

    2)垂直施工缝浇灌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清理干净,并涂刷水泥净浆或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并及时浇灌混凝土。

    3)选用的遇水膨胀止水条应具有缓胀性能,其7d的膨胀率不应大于最终膨胀率的60﹪。

    4)遇水膨胀止水条应牢固地安装在缝表面或预留槽内。

5)采用中埋式止水带时,应确保位置准确、固定牢靠。

11.大体积防水混凝土的施工

    (1)在设计许可的情况下,采用混凝土60d强度作为设计强度。

    (2)采用低热或中热水泥,掺加粉煤灰、磨细矿渣粉等掺和料。

    (3)掺入减水剂、缓凝剂、膨胀剂等外加剂。

    (4)在炎热季节施工时,采取降低原材料温度、减少混凝土运输时吸收外界热量等降温措施。

    (5)混凝土内部预埋管道,进行水冷散热。

    (6)采取保温保湿养护。混凝土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的差值不应大于25℃,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的差值不应大于25℃。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

    (7)做温度应力计算,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四、 质量标准

    (1)防水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及坍落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计量措施和现场抽样试验报告。

    (2)防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渗压力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混凝土抗压、抗渗试验报告。

    (3)防水混凝土的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穿墙管道、埋设件等设置和构造,均须符合设计要求,严禁有渗漏。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1)防水混凝土结构表面应坚实、平整,不得有露筋、蜂窝等缺陷;埋设件位置应正确。

    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

    (2)防水混凝土结构表面的裂缝宽度不应大于0.2mm,并不得贯通。

    检验方法:用刻度放大镜检查。

    检验方法:尺量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1.防水混凝土抗渗性能,应采用标准条件下养护混凝土抗渗试件的试验结果评定。试件应在浇筑地点制作。

    连续浇筑混凝土每500m3应留置一组抗渗试件(一组为6个抗渗试件),且每项工程不得少于两组。采用预拌混凝土的抗渗试件,留置组数应视结构的规模和要求而定。

    抗渗性能试验应符合现行《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GBJ 82的有关规定。

    2.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1次。

(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1次。

    (3)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1次。

    (4)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1次。

    (5)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3.见证取样要求

    (1)对用于承重结构的防水混凝土试件和混凝土中掺加剂要进行见证取样,取样和送检的比例不得低于有关技术标准中规定应取样数量的30﹪。

    (2)试块和试件要送至经过法定认可和认证的专门质量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3)取样人员应在试样或其包装上做出标识、封志,标识和封志应标明工程名称、取样部位、取样日期、样品名称和样品数量等,由见证人员和取样人员签字,并共同送至检测机构进行检测,送检过程中,不得发生样品损伤、变形、超时等影响正常检测的情况。见证人员应制作见证记录,并将见证记录归入施工技术档案。

    1.浇筑混凝土时严禁踩踢钢筋,要确保钢筋、模板、预埋件的位置准确。

    2.在拆模或吊运其他物件时,不得碰坏施工缝处企口、止水带及外露钢筋。

    3.穿墙管、电线管、门窗及预埋件等应事先预埋准确、牢固,振捣时勿挤偏或使预埋件挤入混凝土内,严禁事后打洞。

    4.混凝土强度未达到1.2N/mm2时严禁上人走动和进行其他工序施工。

    5.地下工程的结构部分拆模后,应抓紧进行下一分项工程的施工,以便及时对基坑回填,回填土应分层铺填和夯实,并控制好回填土的含水率及干密实度等指标。

    6.基坑回填后,做好建筑物周围的防排水工作,以保护基坑回填土及地基不受地面水入侵。

    7.混凝土终凝后要及时苫盖浇水养护,要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养护不少于14d。

    1.防水混凝土质量检查数量和验收标准

    防水混凝土施工质量检查数量,应按混凝土外露面积每100m2抽查1处,每处10m2,且不得少于3处;细部构造应全数检查。

    2.检验批及分项工程验收的组织和内容

    (1)防水混凝土施工应按工序或分项进行验收,构成分项工程的各检验批应符合规范相应质量标准的规定。

    (2)检验批及分项工程应由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施工单位项目专业质量(技术)负责人等进行验收。

    (3)地下防水混凝土分项工程可由一个或若干检验批组成,检验批可根据施工及质量控制和专业验收需要按施工段、变形缝等进行划分。

    (4)验收内容:

    1)检验批合格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a.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合格。

    b.具有完整的施工操作依据、质量检查记录。

    2)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

    a.分项工程所含的检验批均应符合合格质量的规定。

    b.分项工程所含的检验批的质量验收记录应完整。

    1.表面缺陷    1)现象及原因:

    ① 现象:结构构件表面上呈现无数的小凹点,而无钢筋暴露的现象。

    ② 原因分析:模板润滑不够,不严密,振捣时发生漏浆,或振捣不足,气泡未排出,以及捣固后没有很好养护而产生。

    ① 现象:露筋是钢筋暴露在混凝土外面。

    ② 原因分析:浇筑时垫块位移,钢筋紧贴模板,以致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够所造成。有时也因保护层的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或模板湿润不够,吸水过多造成掉角而露筋。

    ① 结构构件中形成有蜂窝状的窟窿,骨料间有空隙存在。

    ② 原因分析:材料配合比不准确(浆少、石多),或搅拌不匀,造成砂浆与石子分离,或浇筑方法不当,或振捣不足以及模板严重漏浆等原因产生。

    ① 现象:混凝土结构内存在着空隙,局部或全部没有混凝土。

    ② 原因分析:混凝土捣空,砂浆严重分离,石子成堆,砂子和水泥分离而产生。另外,混凝土受冻,泥块杂物掺入等等,都会形成孔洞事故。

    e.缝隙及夹层:

① 现象:缝隙和薄夹层将结构分隔成几个不相连接的部分。

② 原因分析:混凝土内部处理不当的施工缝、温度缝和收缩缝,以及混凝土内有外来杂物而造成的夹层。

    2)缺陷处理:

    a.对数量不多的小蜂窝、麻面、露筋、露石的混凝土表面,主要是保护钢筋和混凝土不受侵蚀,可用1︰2~1︰2.5水泥防水砂浆分层抹压密实。在抹砂浆前,将混凝土表面浮石剔出干净,用加压水冲去灰尘并保持湿润,抹浆后要加强养护工作。

    b.当蜂窝比较严重或露筋较深时,应除掉附近不密实的混凝土和突出的骨料颗粒,用清水洗刷干净并充分润湿后,再用比原强度等级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补并仔细振捣密实。

    c.对孔洞事故的补强,可在旧混凝土表面采用处理施工缝的方法处理,保持温润72h后,用比原强度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捣实。为了避免新旧混凝土之间出现孔隙,水灰比要适当控制,并在混凝土中加入膨胀剂,分层捣实,以免新旧混凝土接触面上出现裂缝。

    3)预防措施:

    a.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和均匀,坍落度适合。

    b.浇筑前要将模板内杂物清理干净,充分润湿模板,并要防止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杂物掉入模板内。

    c.混凝土下料高度超高时,应设串桶或溜槽,浇筑应分层下料,分层振实,排除气泡。

    d.模板拼缝应严密,必要时在拼缝处嵌腻子或粘贴胶带,防止漏浆。

    e.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筑,大型埋管两侧应同时浇筑或加工浇筑口,严防漏振。

    (1)干缩裂缝:

    1)现象:干缩裂缝为表面性的,宽度多在0.05~0.2mm,其走向没有规律性。这类裂缝一般在混凝土经过一段时间的露天养护后,在表面或侧面出现,并随温度和湿度变化而逐渐发展。

    2)原因分析:干缩裂缝产生及其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成型后养护不当,表面水分散失过快,造成混凝土内外的不均匀收缩,引起混凝土表面开裂;或由于混凝土体积收缩受到地基或垫层的约束,而出现收缩裂缝。

    (2)温度裂缝:

    1)现象:温度裂缝多发生在施工期。裂缝的宽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冬季较宽,夏季较窄。大体积混凝土由于体积大厚度高,不易散热,引起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差异超过25℃,造成温差裂缝。裂缝走向无规律性,这类裂缝一般较深,宽度在0.5mm以下,对混凝土有很大破坏。

    2)原因分析:温度裂缝是由于混凝土内部和表面温度相差较大而引起的。深进和贯穿的温度裂缝多由于结构降温过快,内外温差过大MH/T 6107-2014标准下载,受到外界的约束而出现裂缝。

    (3)不均匀沉降裂缝:

    1)现象:裂缝多属贯穿性的,其走向与沉陷情况有关,一般与地面呈45°~90°方向发展,裂缝的宽度与荷载的大小有较大的关系,而且与不均匀沉降值成比例。

    2)原因分析:产生不均匀沉降裂缝的原因,是由于结构和构件下面的地基未经夯实和必要的加固处理,或地基受到破坏,使混凝土浇筑后,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另外,由于模板、支撑没有固定牢固,以及过早地拆模,也常会引起不均匀沉降裂缝。

    (4)防治措施:

    1)严格按要求施工,注意混凝土振捣密实。

    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JCT527-2009标准下载,必须采取严格的质量保证措施;炎热季节施工时要有降温措施,注意养护湿度与养护时间。

    3)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特点,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4)裂缝发生后,要由设计单位或法定检测部门进行分析鉴定,并出具处理方案。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