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某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719.87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某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8.3开挖中应采用光面爆破,严格控制超欠挖,以达到开挖轮廓圆舜,开挖面平整。开挖中,加强开挖面的地质素描和地质预报工作。隧道爆破应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开挖后及时找顶、支护。

8.4隧道初期支护采用喷锚支护,喷射混凝土采用湿喷工艺。

8.5在铺设防水板之前,对初期支护的渗漏水情况进行检查,并采取埋管引排、局部注浆等措施进行处理。

8.6隧道施工贯彻仰拱先行的原则,采用仰拱栈桥进行施工MH/T 5011-2019标准下载,确保施工质量。仰拱填充不与仰拱混凝土同时灌注。

8.7为确保衬砌对围岩的支护效果,衬砌超挖回填符合设计要求;墙脚以上1m范围内和拱部的超挖应采用同级混凝土一次灌注,其它部位可用与衬砌同级的混凝土或M10水泥砂浆砌片石回填。

8.8隧道衬砌施工完成并达到70%强度后,进行衬砌背后回填注浆。衬砌施工过程中在隧道顶部预埋Φ20镀锌钢管,注浆钢管纵向间隔2~3m一处,注浆材料采用M10水泥砂浆,其配合比根据现场试验确定,回填注浆压力:初压0.1~0.15Mpa,终压0.2MPa。

8.9喷锚施工按《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和《铁路隧道施工规范》有关要求进行,以确保施工质量。

8.10洞内进行设备安装,接触网悬挂安装时,严格按照有关专业要求施工,并做好防水措施,确保隧道结构安全。

我部计划xx年11月30日开工,xx年5月1日xx隧道全部完工。

9.2工期管理组织机构

⑴选调具有长大隧道施工经验、技术全面、管理能力强的人员负责项目管理和技术工作。施工队伍抽调施工能力强的专业队伍,实行专业化施工。

⑵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强化计划管理。计划财务部做好设计计划和施工计划对保证工期是非常重要的,施工计划必须重视各工序之间的接口。本隧道是本段控制性工程,xx隧道的施工进度必须满足后序工程要求。

⑶精心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科学组织施工,运用网络计划技术,实行动态管理,根据现场地质条件及时调整,以满足新建铁路技术条件的要求。及时调整各分项工程的进度计划和机械设备、劳动力配置。

⑷工程正式施工前,对全体参建人员进行技术和施工工艺操作培训,学习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方法,确保施工人员熟练掌握技术标准、施工技术、检验检测方法、质量控制和保证措施、施工组织程序和主要机具设备使用性能,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不断加快施工进度。

⑸实行工期目标管理责任制,严格计划、检查、考核与奖惩制度;定期召开项目管理会议,协调现场工序接口,加强施工调度工作,及时解决问题,使各项工作得以按计划推进。

⑹加强过程控制,及时解决问题,避免搁置延误。

⑺施工中运用综合超前地质探测与预报手段,并将该项工作纳入施工工序管理,做到信息灵、决策准,将预测资料及时反馈到以施工和设计为主体的动态管理中,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地质灾害引发重大事故,达到快速施工,确保施工安全质量。

在软弱围岩段施工中,关键是以围岩无支承状态自稳时间、工序衔接时间和熟练操作人员的开挖时间来寻求最佳配置临界时间,确定循环进尺,以高素质的管理人员、熟练的施工人员,配置合理先进配套的施工机械设备,达到施工快速稳产。

加强超前探测,动态管理、动态设计,确定施工方案,严格注浆工艺,快速开挖,及时封闭。

9.4.1以施工准备的充分性保证工期

本隧道工程施工技术复杂,一要取得地方各部门的理解、支持、配合,在协调中要有超前意识;二要对施工方案、沉降控制等重大问题提前考虑,解决技术难题,确保施工顺利实施;三要及早进场,做好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四要高标准修建临时工程设施,重点抓住通路、通电、通水及生产和生活房屋建设,同时做好征地拆迁工作,缩短施工准备时间,迅速掀起施工生产高潮。

9.4.2以技术装备的先进性保证工期

超前组织技术攻关和技术咨询,对主要施工机械设备的选型配置要提前摸底、提前掌握、提前研究、提前培训、提前落实。

隧道施工配置超前地质预报系统、超前水平地质钻机、锚杆台车、混凝土喷射机、装碴机、衬砌台车等设备,形成超前预报、开挖出碴和支护衬砌全套设备机械化作业线。

适时邀请专家组到施工现场进行方案优化、技术服务和课题攻关。

9.4.3以施工组织的严密性保证工期

组织人员提前进行技术培训与现场调查,充分细致的做好上场开工前的准备工作,快速组织进场;精心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并按施工组织设计要求配齐生产要素;弄准、吃透技术标准和工程项目数量,依靠科技进步,精心安排工序,保证均衡生产,以保证每个关键环节和阶段工期目标为前提来保证总体工期。

建立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全面收集工程测量、工程地质、超前预报、光面爆破、喷锚支护、围岩量测、检测试验、施工进度、资源配置、工序质量等现场各项检测和安全施工方面的信息,综合分析、判定施工运行状态,针对存在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实现施工过程有序、可控。

9.4.4以安全质量的平稳性保证工期

抓质量、保安全、促进度,确保不出现任何安全质量事故,稳步推进,保证施工按计划进行。

在场地安全、设备安全、交通安全、技术方案的科学可靠性等方面制定严密管理措施。

9.4.5协调社会及周边关系保证工期的措施

施工前,调查附近地区乡镇、村民、企业分布状况及作息时间、生活习惯和交通情况。施工时做好安排,减少对交通、居民、机关干扰,得到他们的支持,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积极主动同当地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单位取得联系,共同协商,在开工前办理好申请、审批或签订合同、协议等手续,以免引起有关部门的强制停工,造成工期损失。

10.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10.1控制超欠挖的技术措施

光面爆破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围岩强度、整体性、节理、层理等地质因素,现场围岩地质结构千变万化,要想取得理想的光爆效果,爆破参数必须进行现场设计动态调整。同一级围岩经试爆取得的技术参数,作为初步依据,每一循环爆破作业都要由有经验的爆破工程师根据上一循环爆破效果,以及本循环围岩特征进行适当调整,选择一组最佳技术参数,以取得本循环理想的光爆效果,上一循环是下一循环的预设计和试爆破。在光面爆破前,应根据钻爆设计图准确标出炮眼位置。钻孔时应按设计要求严格控制炮眼的间距、深度和角度。掏槽眼的眼口间距和深度允许偏差为±5cm。周边眼的间距允许偏差为±5cm,外插角应符合钻爆设计要求,眼底不应超出开挖断面轮廓线15cm。

保证钻孔质量措施:光爆钻孔时,应统一指挥协调行动,认真实行定人、定位、定机、定质、定量的“五定”岗位责任制;分区按顺序钻孔,避免相互干扰、碰撞、拥挤;固定钻孔班,以便熟练技术,掌握规律,提高钻孔的速度

10.2保护隧道基底的技术措施

隧道基底开挖高程应符合设计要求,每一开挖循环应用水准仪检测基底4~6点。并用激光自动断面仪测量周边轮廓断面,绘断面图与设计断面核对。

基底承载力应符合设计要求,对土质基底采用动力触探,击数标准经试验确定或设计给定;石质基底采用现场目测鉴别方法。

基底应完整无损伤,边墙底与基底顺接应圆顺。

基底底面应无虚碴、积水及杂物。

仰拱混凝土施工完毕后,采用地质雷达对其进行检测,发现空洞及时采取基底注浆措施进行回填。

10.3保证本隧道快速施工技术措施

根据本标段隧道的特点,结合本单位在类似隧道工程组织快速施工的实践经验,快速施工组织与管理要点阐述如下:

10.3.2注重协调各工序间的矛盾和问题。隧道实行超前预报、开挖、出碴、支护、衬砌全机械化作业,缩短工序时间,多工序平行作业。从施工组织、机械设备配置和用电保障等满足隧道工程的快速掘进。

10.3.3实行专业化管理和施工作业。通风系统采用专业化队伍维护,通风机专人值守,通风管设专职人员安装和维修,保证通风及时,掌子面作业环境良好。对专业化要求程度较高的工序如防水层铺设和焊接等采用专业队伍施作。

10.3.4软弱围岩严格按“新奥法”原理组织施工。软岩施工中严格遵循“先预报、管超前、短进尺、控爆破、早支护、快封闭、勤量测”的原则,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加快施工进度。

10.3.5实施信息化动态施工管理。施工中加强地质超前预报,建立地质素描档案,采用无接触法量测技术,建立收敛变形预警机制,实施信息化动态施工管理,及时处理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施工安全,提高掘进进度。

10.3.6优化配置超前预报、开挖出碴、支护衬砌等机械化作业线,并针对不同地质情况,制订不同的机械设备配置方案,最大程度发挥机械化作业效能。

10.3.7强化机械设备的管、用、养、修。施工中认真分析和研究各种机械设备的配套模式、工作效率、维修保养方法;各种机械设备的管、用、养、修均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和保障措施,指定专人管理,明确性能指标及操作要求,杜绝违章操作;在机械设备使用空隙,加强检修和保养,时刻保证其完好状态;如设备在运转中出现故障,立即启用备用设备,并在规定时间内修复。

10.3.8优化工序组合,实行平行作业。隧道施工将最大程度地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实行多工序平行流水作业,实现各道工序均衡施工,达到缩短工序循环时间,总体进度平稳推进的目的。

10.3.9建立循环时间、循环进度的“卡死”制度。要实现快速掘进,首先要突出时间概念,制定适合本工程的奖罚机制,设立节时奖和达标奖,要求每个作业班组在合理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给定工序,在达标基础上,用时更少者,给予奖励。

10.3.10建立洞内外有效的通信系统。洞内外通讯联络采用有线通信与无线通讯相结合,实施内外监控,使每个生产环节在通讯网中自动衔接,使生产指挥中心能及时与各作业点、生活点、部门沟通,生产指挥中心能随时了解到各层面情况,及时反馈信息,指挥施工。

10.3.11做好洞内疏排水,尤其是软岩地段,防止积水浸泡拱、墙脚,造成支护失稳。

10.3.12切实解决好运输与仰拱施工干扰问题。为了保证出碴和进料运输与仰拱施工平行作业,减少施工干扰,加快掌子面的掘进速度,采用仰拱便桥,解决仰拱施工和运输之间相互干扰的矛盾,可以使仰拱超前施工,加快施工进度。

10.4大断面软岩隧道控制变形技术及防坍塌措施

地应力大,围岩级别高及岩体抗压强度低时会产生围岩的塑性特征,主要表现为变形量大、变形时间长、出现松弛、塑性范围大等特点。

10.4.1控制变形的主要技术措施

采用“加固围岩、改善变形、先柔后刚、先放后抗、变形留够、底部加强”的主动式控制原则。一是从提高围岩力学性能着手,主动加固围岩,使之承受一部分荷载;二是加长加密锚杆,使支护的荷载传入基岩深部;三是初期支护允许柔性变形消耗围岩中储存的能量;四是预留足够的变形量防止初支侵入二衬;五是遇大变形时要增加钢筋对二衬进行加强;六是加强隧道底部结构。

严格按设计要求的方法及支护参数进行施工;

根据变形情况加大预留变形量20~40cm;

采用型钢钢架,形成可缩式钢架支护;

改善洞室形状,加大边墙和底部的曲率;

洞身锚杆加长至8米以上,并加密,锚杆垫板加大到25×25cm;

加强掌子面正面的注浆处理以防外鼓;

部分地段采用6米长注浆管进行加固;

10.4.2防止围岩失稳和坍塌措施

围岩的变形破坏、失稳坍方,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量变过程中,围岩的工程水文地质特征及岩石力学特性会反应出一些征兆。根据这些征兆可预测围岩的稳定性,进行地质预报,采取相应措施,保证施工安全,防止隧道坍方。围岩的变形破坏、失稳坍方,有以下一些征兆:

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如干燥围岩突然出水、地下水突然增多、涌水量增大、水质由清变浊等都是即将发生坍方的前兆。

拱顶不断掉下小石块,甚至较大的石块相继掉落,预示着围岩即将发生坍方。

围岩节理面裂缝逐步扩大,很可能要发生坍方。

支护结构变形(钢架接头挤偏或压劈、喷射混凝土出现明显裂纹或剥落等),甚至发出声响,有坍塌的可能。

围岩或支护结构拱脚附近的水平收敛率大于0.2mm/d或拱顶下沉量大于0.1mm/d,并继续增大时,说明围岩仍在发生变形,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有可能出现失稳坍方。如出现加速收敛现象,则表明坍方已经临近。

(2)隧道坍方预防措施

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对开挖面前方地层进行探测预报,判明地层和含水情况,为超前支护和止水提供依据,及时修改或加强超前支护和支护参数。尤其是施工开挖接近设计探明的富水带时,要认真及时地分析和观察开挖工作面岩性变化,遇有探孔突水、突泥、渗水增大和整体性变差等现象,及时调整施工方法。

加强施工监控量测,实行信息化施工。对地表沉降、拱顶下沉、围岩收敛进行量测,及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及时反馈于设计和施工,及时优化设计参数和施工方法。当量测数据表明围岩收敛变形接近控制标准的警戒值时,尽快采取加强措施进行加固,抑制变形,防止因变形突变引起坍塌。

据不同地质情况和开挖方式,采用超前小导管预注浆和超前锚杆预支护加固地层的超前支护措施,注浆选材视不同岩层和地下水情况分别采用水泥浆、水泥—水玻璃双液浆,通过注浆加固周边围岩,提高其自承能力,减少围岩松弛变形。

对不同围岩,分别采取双侧壁导坑法或CRD法、CD法、三台阶临时仰拱法、台阶法、全断面法等开挖方法。开挖时,支护要及时闭合成环,拱架安装在拱脚均施作锁脚锚杆,加强支护,防止拱脚下沉和内移,引起过大变形,导致拱部岩层坍塌。

严格控制开挖工序,尤其是一次开挖进尺,杜绝各种违章施工。控制爆破装药量,减小对软弱破碎围岩的扰动。

保证施工质量。超前预注浆固结止水、钢架制作、支护和衬砌混凝土质量必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施工期间,洞口应常备一定数量的抢险材料,如方木、型钢钢架等,以备急用。

有下述现象发生时,应先撤出工作面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指定专人观察和进行加固处理后,确认险情排除后方可恢复工作面施工:

围岩量测所反映的围岩变形速度急剧加快。

支护喷混凝土表面龟裂、裂缝或脱皮掉块,钢架严重变形。

掌子面节理裂隙中渗水量或涌水量明显加大。

10.5特殊和不良地质段施工的技术措施

10.5.1断层破碎带及其影响带

断层破碎带及其影响带施工主要应减少对围岩的扰动。施工中采用手段:超前支护,分部开挖,随挖随护,密闭支撑,勤快量测。

按超前地质探测和预报方法,提前预测松散、破碎带及其影响带情况,对断层做出预测。

选择合理施工方法与工艺进行断层破碎带及其影响带施工。断层破碎带及其影响带施工时按照“超前支护、分步开挖、随挖随护、密闭支撑、勤快量测”的原则。

通过断层破碎带及其影响带时,及早施作初期支护并封闭成环,减少岩层的暴露、松动,各施工工序的距离尽量缩短。

必须采用爆破法掘进时,严格掌握炮眼数量、深度及装药量,以减少爆破震动对围岩的影响。

采用分部开挖时,其下部开挖分左右两侧相距交替作业。

断层破碎地带及其影响带的支护宁强勿弱,并经常检查,加强围岩监控量测。

10.5.2突水、突泥地段

隧道通过富水段接触带时,施工中有可能产生突然涌水、涌泥现象,施工时要特别注意预防突水、突泥。

洞内突水对隧道施工的危害很大,施工中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水、排水措施。根据涌水量的大小,提前封堵和疏排,同时做好应急准备,一旦发生涌水,迅速排出,以防大量地下水涌入洞内,造成危害。

根据本投标人在类似地质条件隧道工程施工中的成功经验,以超前钻孔探水为主,相似比拟法预测为辅。

施工中认真研究设计文件,加强地质调查,进行超前钻孔探测,采用综合物探手段预测预报,判明水源补给、涌水量和突出水压等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帷幕注浆、超前注浆或管道引排等方案。

地质预探、预报。根据设计文件,在开挖即将进入设计富水地段时,加强工作面前方的地质预探、预报工作,准确掌握前方地下水含量、压力、分布,并结合预测结果设置超前探水孔,判断是否有发生涌水的可能。

根据水源补给、涌水量和突出水压等预测预报情况,分别采取帷幕注浆、超前注浆和管道引排等方法,排除部分地下水,减少水量,降低水压。

采用双侧壁导坑法、CD法施工,加固圈预注浆,超前小导管支护,型钢拱架加强穿越突水段。按顺序分部开挖隧道断面,施作支护。支护系统锚杆由厚壁小导管代替,施作支护时,根据渗漏水的情况,在各渗漏水处钻眼引水,设置弹簧排水管。在大面积淋水或水流量仍很大的情况下,设置多层弹簧排水管,通过弹簧排水管将水引入墙脚纵向排水管,流入排水沟将水排出洞外。

铺设复合防水板,全断面模筑防水钢筋混凝土。

富水地段备足抽水设备,加强施工用水、排水管理,防止拱脚和基底浸泡。

涌水在较厚断层泥或溶洞充填物中往往导致突泥,造成坍方,而且使隧道周围岩体产生空隙以至大体积的空洞,危害更大。

施工中,首先要依靠地质超前预报作出判断,根据断层或溶洞规模及填充物的性质,提前采用超前帷幕注浆或超前小导管预注浆进行封堵,以加固地层并堵水。出现突泥时,必须尽快将口堵住。堵塞的材料以钢筋、钢管和型钢为骨架,填塞草袋,劈柴和木板。堵口后,用喷混凝土将其封闭,并将周围洞身加固;然后沿开挖面周边设超前钢管支护,采用直径φ40mm、φ50mm或φ80mm长6~8m的无缝钢管。必要时两层、三层重叠,形成“套管”以增大其抵抗松散地层压力的能力。同时在此断面附近设置监控量测点,监控量测围岩的收敛变形情况。

10.6保证隧道一级防水标准的技术措施

隧道施工中为了保证衬砌混凝土不渗不漏,达到一级防水标准,采用“防、排、截、堵”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具体措施如下:

防水层铺设利用轨行式作业平台施作。监控量测表明支护变形已基本趋于稳定且净空满足二次衬砌厚度,支护表面平整,经地质雷达检测初期支护背后密实,满足质量要求后方可铺设防水板。防水层铺设作业区不得进行爆破,防止因爆破产生的飞石损坏防水层结构。在衬砌台车就位前,对防水层进行全面检查,铺设过程中对接缝进行充气检查。防水层施工与二次衬砌混凝土灌注之间相距20m左右,不宜过长。

10.6.2质量保证技术措施

由专业的防水作业工班施作防水层,所有防水施工人员经专门培训,经考核合格后上岗。

建立防水施工质保体系,严格把好工序关,跟随施工过程经常检查防水施工质量,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各种原材料符合国家现行和行业标准的规定,并符合设计要求,使用前向监理工程师上报质量证明文件和试验资料,得到同意后再用于施工,并在施工过程中经常进行检验试验。

防水混凝土混合料的配比成份和配制方法,保证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技术标准,并通过试验确定。

防水层施工过程中,当下道工序或相邻工程同时施工时,对已完成部分加强防护,防止破坏。

现场焊接衬砌钢筋时,在钢筋接头与防水层之间用移动保护板隔开,防止焊接火花将防水层烧坏。

衬砌钢筋安装完成后,再次对防水层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混凝土灌注前防水层的施工质量。

防水工程的施工工艺严格遵守现行国家及行业规范,并符合设计及招标文件规定。

10.7保证隧道衬砌结构内实外光的措施

各种原材料符合国家现行和行业标准的规定,并符合设计要求,使用前向监理工程师上报质量证明文件和试验资料,得到同意后再用于施工,并在施工过程中经常进行检验试验。

混凝土混合料的配比成份和配制方法,保证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技术标准,并通过试验确定。

施工中严格控制混凝土坍落度,坍落度误差控制在±2cm以内,超过者立即调整;严禁在现场随意加水,以确保混凝土的密实度。

采用钢结构全断面衬砌台车,保证尺寸准确,二次衬砌混凝土用高压混凝土输送泵浇灌混凝土,确保拱顶部位压满混凝土;加强混凝土的振捣,不漏振。

10.8防止隧道衬砌开裂的措施

10.8.1合理采用双掺技术、严格控制水泥用量

在混凝土中采用双掺技术(即掺粉煤灰和减水剂)是降低水化热和防渗防裂的有效措施。粉煤灰可以填充混凝土中的空隙,降低孔隙率,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在保证设计强度、防水和施工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减小单位体积混凝土的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避免或减轻混凝土的收缩开裂,适量掺入有补偿收缩性能的外加剂。同时灌注过程中控制施工环境温度和内外温差。

10.8.2严格控制拆模时间和养护

根据不同地段混凝土衬砌的受力状况,混凝土达到8Mpa后拆模,最小拆模时间必须满足8Mpa的强度要求。拆模后及时喷水养护,养护时间不能少于14天,防止开裂。

10.9隧道测量控制的技术措施

10.9.1施工前平面控制网复测

施工前根据设计院和业主技术部门现场进行的交接测量控制桩橛点及办理的相关手续,组织测量人员对交接的导线网点和水准基点进行反复复核测量,复核导线点的坐标和水准基点高程的准确性,测量结果经过平差后与所交的控制点结果进行对比,完全无误后作为施工用控制点。隧道每掘进1km或雨季前后各进行洞内外导线控制点联测一次。

10.9.2平面控制附合导线测设

洞内布置双导线,形成闭合导线,利用全站仪、精密水准仪等测量仪器,精确控制隧道施工。

洞口导线点位使用钢筋(钢筋顶上刻十字线)埋于洞口附近坚固稳定的地面上,并用混凝土固定桩位,点与点之间通视良好。点位布置完毕后,利用设计院交接的导线网GPS点(已知)作基准点,以三维坐标法,使用全站仪引测附合导线上各点的精确坐标值(并经平差),使用精密水准仪从高等级的2个BM点测定导线上各点的准确高程(并经平差)。水平角的观测正倒镜六个测回中误差≤±2.5″,每条附合导线长度必须往返观测各三次读数,在允许值内取均值,导线全长闭合差≤±1/30000。

高程控制点的布设利用平面控制点的埋石作为高程控制点,如特殊需要时进行加密,加密的水准点精度不低于高程控制点的精度,其布置形式为附合水准线路。精密水准点的复测采用S1等级水准仪对所交精密水准点进行复测,往返测量。观测精度符合偶然误差±2mm,全中误差±4mm,往返闭合差≤±8(L为往返测段路线段长,以km计)。两次观测误差超限时重测。当重测结果与原测成果比较不超过限值时,取三次成果的平均值。

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对完工工序质量自检检测率必须达到100%。全线综合工程质量确保部优,争创国优;xx隧道保部优,争创国优。认真执行ISO9002质量管理体系标准,采用先进技术、工艺、设备,制定严格的质量管理计划和创优规划,实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大力开展“打造精品工程”的活动,精心组织、精心施工,确保目标实现。

隧道开挖爆破炮眼残留率要求硬岩达到80%以上、中硬岩达到60%以上。软弱破碎围岩地段及早封闭成环。

隧道衬砌内实外光,结构轮廓线条顺直美观,衬砌混凝土不渗不漏不裂。

径向注浆、超前帷幕注浆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洞内外排水系统配套,排水通畅,无堵塞淤积。

12.安全目标、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完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杜绝安全特别重大、重大、大事故,杜绝死亡事故,防止一般事故的发生。消灭一切责任事故,确保人民生命财产不受损害。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工地。营业线施工杜绝任何行车事故。

12.2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12.3.1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

项目经理与相关部门、施工队的负责人签订安全生产包保责任状,项目副经理与安全生产关键岗位的人员签订包保责任状,项目总工程师与主管工程师签订技术安全包保责任状。

对工程安全管理实行层层负责制,建立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建立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编制各工种安全操作规程;建立内部考核制度;确保安全保证措施得到层层落实。

12.3.2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12.4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12.4.1建立健全各项安全制度

根据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办法,结合本工程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各类机械的操作要求及安全作业制度;用电安全须知及电路架设养护作业制度;便道、便桥通行及养护作业制度;高空作业安全作业制度;施工现场保安作业制度;工区防火、防风措施;起重作业安全作业制度;各种安全标志的设置及维护措施。

12.4.2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

每道工序开工前,参加施工的所有人员由安全质量部或工程管理部对所有员工进行上岗前的安全教育,并做好记录。教育内容包括:安全技术知识、各工种操作规程、安全制度、工程特点及该工程的危险源等。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由施工技术部门组织对员工进行技术交底、说明操作程序要点、该工程的危险源及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施工注意事项等。对于从事电器、起重、高空作业、焊接、机动车辆驾驶、张拉等特殊工种的人员,经过专业培训,获得《安全操作合格证》后,方准持证上岗。除进行一般安全教育外,还进行本工种专业安全技术培训。

项目专职安全员除进行日常的一般安全教育、宣传外,还要充分利用广播、录像、板报、警示牌等各种形式进行安全知识普及宣传。

通过深化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施工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牢记“安全第一”的宗旨,安全员坚持持证上岗。

12.4.3加强现场管理,促进安全生产

加强现场安全管理是搞好施工安全的重点。现场安全管理以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工地为目标,全面落实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技术措施。管生产者必须管安全,从项目经理到工班长,各级都要把安全施工放在第一位,严格要求、严格管理、抓典型、树样板,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施工人员要认真执行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和严格按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做好自身防护和施工安全。

12.4.4安全生产检查

开工前的检查验收制度;

项目安全检查要有重点。特别要做好对“高空坠落”、“机械伤害”、“淹溺”、“触电”、“火灾”等易发事故场所的检查,边查边改。同时推行项目安全检查表,做到安全生产检查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对查出的事故隐患及事故苗头,立即发放《隐患整改通知书》,并督促其尽早消除隐患。整改单位要制订整改计划,做到定人、定措施、定完成日期,做到条条有着落、件件有交待。在隐患未消除前,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如有危及员工人身安全的,立即停止作业。

12.4.5积极推行安全质量标准工地建设

依据业主对安全管理的要求,结合承包人安全管理办法,积极推行安全质量标准工地建设。做到安全质量标准工地资料台帐齐全,填写认真规范;施工现场文明整洁,辅助设施合理布置,材料堆码整齐有序,标识规范,安全警示标志齐全醒目,工作环境舒适安全。场(厂)内机动车辆、起重设备档案齐全,定期检验。安全员、特种作业人员及主要技术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施工便道全部硬化,便道沿线安设照明灯等。施工现场布置安全标语,安全警告标示牌和指示牌,生活区设黑板报和宣传栏,并悬挂施工铭牌。认真实施标准化作业,严肃施工纪律和劳动纪律,杜绝违章指挥与违章操作,保证防护设施的投入,使安全生产建立在管理科学、技术先进、防护可靠的基础上。

12.4.6注重技术安全,抓好方案论证

安全事故的发生,主要由两个方面的原因所引起,一是因思想麻痹、有章不循,甚至违章作业而引起;二是由于对事物的客观规律认识不足或不认识而引起。对由第一个方面的原因引起的事故,主要通过提高认识、加强管理来避免;对由第二个原因引起的事故,必须通过对事物的客观规律进行探求和认识,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按照事物的客观规律来办事,才能避免发生事故。客运专线工程中,有不少客观规律需要我们来认识,需要我们加强技术研究,需要进行方案论证。如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施工等,对其施工技术安全,施工方案必须进行反复推敲,必要时请专家论证,确保万无一失。

12.4.7防洪渡汛、防台风安全生产措施

⑴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立正常的天气预报接收制度,与气象、水文部门建立业务咨询关系,由专职安全工程师负责,每日向生产部门通告。台风、洪水来临前和洪水期间,加强与气象、航务部门联系,掌握台风、洪水情况及航道运输情况,及时调整施工计划,基础安排在枯水季节昼夜施工

⑵台风前由专职安全工程师牵头,生产副经理主持,各部门负责人参加,对全工地所有电气设备、工地周围排水、房屋等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检查出的问题须立即着手改进。所有电气设备均应有安全防护装置,防雨水措施,必要时可拆走电动机等核心部件。不允许有裸露的电线头,架空电缆能放下则放到地面固定,不能放下的则采取加固措施。台风期间生产场区可采取断电措施。

⑶加强对大临设施的安全监控。台风、洪水期间,派专人认真检查便桥、水上施工设备和电力电缆等。如便桥冲刷严重,要抛填片石、袋装砂土等,水上设备撤离施工水域,转至安全地带。

⑷常用工程材料的存放地点、库房要牢固,材料、设备库房要加压,周围要利于排洪、防汛。施工场地的排水系统应顺畅,应加大排洪力度,台风期间有专人负责检查场地排水情况。施工人员居住区是否安全(有无坍塌、积水、风吹的隐患),在防台风防汛方案中有明确的人员疏散方案,事先规划好疏散地点、带队负责人、食物供应、工地值班员等办法,一旦出现人员疏散要求,能有条不紊地进入疏散程序。

⑹对于可移动设备,台风期间应停在安全地带或转移;非移动设备在台风前应检查基础锚固情况,松动部位及时加固,台风期间所有机械设备上的活动部位能取下的取下,放回仓库,不能取下的做好加固措施。起重小车、平衡重均应移到非工作状态位置,吊钩升到离臂杆顶端2~3m处,起重臂杆要放在顺风自由回转位置。

⑺要做好抢险队的动员,台风一旦来临,要禁止一切人员外出,不得随意离开职守。台风过后,项目经理部立即组织人员进场检查,修复台风中损坏的设施,尽快转入正常生产状态。

严格按照公安、消防部门的要求设置防火设施。施工现场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定期对灭火器等消防设施器材进行检查,保证消防设施的使用性能。消除一切可能造成火灾、爆炸事故的根源,严格控制火源、易燃物和助燃物的贮放。

在重要电器设施周围,设置接地或避雷装置,防止雷击起火引起火灾。对工地及生活区的照明系统经常检查、维护,防止漏电失火引起火灾。

12.4.9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按照施工方案中制定的各项技术措施,组织工程施工,不得简化施工工序、减弱防护措施,对支撑、脚手架等按要求架立,不得违章作业。

设立专职安全员,并建立值班制度,施工现场24小时进行安全值班,及时纠正和消除施工中出现的不安全苗头。

⑴爆破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①建立健全爆破物品管理组织机构,专人专职负责。

②根据设计文件,到地方公安部门办理爆破物品采购使用许可证,并接受相关部门的检查指导。

⑥做好爆破人员的安全教育,坚持持证上岗,无证人员严禁动用火工品。

⑵施工用电安全保证措施

加强场地内外的电力设施管理和规划,在临时工程施工中,与当地电力、电讯部门取得联系,了解电力、电讯线路及地下电缆的位置、走向,积极做好电缆和光缆的保护工作,确保电力、电讯设施的安全。在临时用电工程施工前,编制施工用电组织设计,报有关部门审批。

12.5安全应急救援预案

项目经理部定期、经常对可能发生的突发灾情的事故源进行检查、处理,尽可能降低其发生的可能性,不定期的召集相关人员进行讨论、研究预案并进行必要的演练,将相关物资、设备、设施,所需经费列入工程成本。

12.5.1隧道施工安全应急救援预案

根据本标段隧道地质情况,主要在于防塌方事故的发生。

12.5.2不可抗力自然灾害应急措施

所谓不可抗力自然灾害一般是指地震、飓风、暴雨和传染病爆发所造成的自然灾害。

对不可抗力自然灾害,项目经理部事先要有预案,一旦事发,有组织进行抢险救灾,并积极配合当地政府进行抢险救灾,使自然灾害降到最低限度。

13.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措施

施工中采取一切适当措施,保护(现场内外)环境,限制施工作业引起的污染、噪音和其他后果对公众和财产造成的损害和妨害。

确保施工产生的气体排放、地面排水及排污等,不超过要求规定数值,同时满足国家及工程所在地方政府主管部门颁布的法律规定的数值。

13.2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管理组织机构和保证体系

13.2.1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管理组织机构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教育与管理,使人人心中都明确环保工作的重大意义,积极主动地参与环保工作,自觉遵守环保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全员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意识,加强监督管理。主动接受地方主管部门的监督与指导。

13.2.2建立健全环境保护保证体系

13.3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严格执行招标文件规定的各项条款,积极主动同当地环保局签订联合环保协议,按照设计文件,编制实施性的环境保护措施,及时提报局指挥部及有关部门,切实按批准的方案和措施组织实施。

13.3.1废水、废碴处理措施

⑴施工营地的生活污水经生化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排入不外流的地表水体,不得在营地附近形成新的积水洼地,严禁将生活污水排入河流和渠道。施工废水按有关要求进行处理达标后排放,不污染周围水环境。

污水处理采用多级沉淀池过滤沉淀,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为:污水→收集系统→多级沉淀池→沉淀净化处理→排入河道。

在施工时,对天然形成的排水系统加以保护,不得随意改变,必要时修建临时水渠、水沟、水管等。

⑵混凝土工场砂石料存放场设沉淀池,处理清洗骨料和冲洗机械车辆产生的废水,达标后排放。

⑶废碴主要包括隧道弃碴、冲洗拌和站及沉淀池中的废碴,处理

方案为:集中弃往设计指定的弃碴场。

13.3.2防止空气污染和扬尘措施

⑴拌和站、工程材料存放场地、施工便道和生产、生活区道路硬化处理,施工过程中经常洒水,防止扬尘对施工人员造成危害和对周边农作物的影响。

⑵在运输易飞扬的散料时,装料适中并用蓬布覆盖。储料场松散易飞扬的材料用彩条布遮盖。避免运输、装卸过程中和刮风时扬尘。

⑶隧道施工中加强通风排烟,洞内有害气体和粉尘含量不超标,确保作业环境良好。在爆破作业中,采用喷水降尘,保证作业面粉尘含量不超标,作业人员配备必要的劳保防护用品。

⑷经常清洗工程车辆轮胎和车厢。

13.3.3施工噪音控制措施

⑴对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安装消声器并加强维修保养,降低噪音。

工生活营地或居住场所时应减速慢行,不鸣喇叭。适当控制机械布置密度,条件允许时拉开一定距离,避免机械过于集中形成噪音叠加。

⑵在靠近村庄和居住区较近的地方,对噪音较大的机械设备修建隔音棚或隔音墙,减少对居民的干扰。

⑶在比较固定的机械设备附近(空压机房),修建临时隔音屏障,减少噪音传播。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尽量降低夜间车辆出入频率,夜间施工尽量不安排噪音很大的机械施工。

13.3.4水土保持措施

⑴合理安排施工用地,对施工场地范围内的树木进行移植,保护施工场地和临时设施附近的植被。

⑶路基工程施工前,要规划好排水系统。施工中使排水畅通,边坡修整和防护要紧跟,严防冲刷农田和造成水系污染。

⑸加强对施工机械的管理T/CECS02-2020 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及条文说明.pdf,注重日常保养,按照要求进行操作。防止油品存放和机械在使用、维修、停放时油料泄漏、渗漏,流入江中污染水体。

⑺施工场地和道路硬化处理,周边和两侧设排水沟,防止排水引起水土流失。

⑻施工现场生产区和生活区种植树木花草进行绿化,美化施工环境。

⑼临时工程的使用与恢复

①临时工程尽量做到永临结合,少占地,用荒地。

②临时工程必须按照设计统一规划、业主要求和施工环保的要求进行实施。严格在设计核准的用地界和工程监理批准的临时用地范围内开展施工作业活动,绝不随意开挖、碾压界外土地。

③临时工程设施(如预制厂、砼拌和站、生活与生产房屋、构件加工厂等)选址在地表植被稀少、易于恢复的地方;确有困难时,需经有关部门批准后修建。临时用地使用完后必须恢复至原有的地形地貌或比原有更改善的状况。

④合理布置施工便道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 50974-2014)实施指南(2016修订版),尽量减少施工便道数量,并不得在便道两侧就近取土。施工营地合理选择在一定的距离范围内。

⑤临时工程设施修建不切割、阻挡地表径流的排泄,不允许在临时工程附近形成新的积水洼地。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