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拌合站建设施工方案

混凝土拌合站建设施工方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245.76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混凝土拌合站建设施工方案

碱含量(以当量Na2O计),mg/L

用拌和用水和蒸馏水(或符合国家标准的生活饮用水)进行水泥净浆试验所得的水泥初凝时间差及终凝时间差均不得大于30min,其初凝和终凝时间尚应符合水泥国家标准的规定。

用拌和用水配制的水泥砂浆或混凝土的28d抗压强度不得低于用蒸馏水(或符合国家标准的饮用水)拌制的对应砂浆或混凝土抗压强度的90%。

外加剂应采用减水率高、坍落度损失小、适量引气、质量稳定、能明显提高混凝土耐久性能的产品。外加剂与水泥之间应有良好的相容性。

混凝土原材料进场后水泥砂浆防水层施工工艺标准(QB-CNCEC JO10602-2004),对原材料的品种、规格、数量以及质量证明书等进行验收核查,并按有关标准的规定取样和复验。经检验合格的原材料方可进场。对于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按有关规定清除出场。

混凝土原材料进场后,及时建立“原材料管理台帐”,台帐内容包括进货日期、材料名称、品种、规格、数量、生产单位、供货单位、“质量证明书”编号、“复试检验报告”编号及检验结果等。“原材料管理台帐”填写正确、真实、项目齐全。

碱含量(Na2O+0.658K2O),%

用于配制非抗冻混凝土时

相对耐久性指标,%,200次

混凝土用水泥、矿物掺和料等采用散料仓分别存储。袋装粉状材料在运输和存放期间用专用库房存放,不得露天堆放,且应特别注意防潮。水泥储运过程中,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装运水泥的车、船应有棚盖。

贮存水泥的仓库设在地势较高处,周围设排水沟。

在装卸、搬移过程中不得抛掷袋装水泥。

按品种、强度等级分批堆垛水泥,堆垛高度不宜大于2.0m。堆垛架离地面0.2m以上,并距离四周墙壁0.2~0.3m,或预留通道。

不宜露天堆放水泥,临时露天堆放时上盖下垫。

储存散装水泥过程中,采取措施降低水泥的温度或防止水泥升温。

混凝土用粗骨料按要求分级采购、分级运输、分级堆放、分级计量。

不同混凝土原材料应有固定的堆放地点和明确的标识,标明材料名称、品种、生产厂家、生产日期和进厂(场)日期。原材料堆放时应有堆放分界标识,以免误用。骨料堆场应事先进行硬化处理,并设置必要的排水条件。

混凝土的配合比根据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混凝土耐久性设计强度等级、混凝土耐久性、原材料品质以及施工工艺对工作性的要求,通过计算、试配、调整等步骤选定。配制的混凝土拌和物应满足施工要求,配制成的混凝土应满足设计强度、耐久性等质量要求。

无配筋或配筋稀疏的混凝土结构(基础、墩台、挡土墙等)

普通配筋率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板、梁、柱等)

配筋较密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墙、梁、柱等)

配筋特密不便捣实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注:负温条件下施工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宜低于12℃

混凝土配合比按下列步骤计算(以干燥状态骨料为基准,矿物掺和料和外加剂的掺量均以胶凝材料总量百分率计)、试配和调整:

根据设计要求,初步选定混凝土的水泥、矿物掺和料、骨料、外加剂、拌和水的品种以及水胶比、胶凝材料总用量、矿物掺和料和外加剂的用量。施工单位应事先对水泥供应商提供的水泥熟料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混合材种类和数量进行核实。

最小水泥用量(kg/m3)

最低胶材用量(kg/m3)

最大胶材用量(kg/m3)

支承垫石、梁面纤维混凝土

采用施工实际使用的原材料和搅拌方法,按计算的配合比进行试拌,以检查拌和物的性能。当试拌得出的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含气量、泌水率、表观密度不合格时,在保证水胶比不变的条件下相应调整外加剂用量或砂率,直到符合要求为止。该配合比作为基准配合比。

进一步调整基准配合比中水泥、矿物掺和料、外加剂以及砂率等参数,优化基准配合比。

当混凝土中只掺加一种矿物掺和料时,至少采用3个不同的配合比进行试拌:其中一个是基准配合比,另两个分别为增加或减少水泥用量20kg,并同时减少或增加20kg矿物掺和料。所有配合比的用水量,砂石用量均保持不变。

当混凝土中掺加粉煤灰、磨细矿渣粉两种矿物掺和料时,至少采用5个不同的配合比进行试拌:其中一个是基准配合比,两个配合比增加或减少水泥用量20kg,并同时减少或增加20kg矿渣粉,另两个配合比保持水泥用量不变,在减少或增加磨细矿渣粉20kg的同时增加或减少同量的粉煤灰。所有配合比的用水量,砂石用量均保持不变。

采用工程实际使用的原材料和搅拌方法,对上述配合比进行试拌,观察不同水泥用量、不同矿物掺和料掺量情况下拌和物的工作性能与要求值的偏差,当偏差太大时,可通过增减外加剂进行适当调整。

试拌结束后,采用工程实际使用的原材料,按要求检验不同配合比混凝土的坍落度、坍落度损失、含气量、泌水率及拌和物表观密度,并以此结果作为代表相应配合比混凝土的拌和物性能。

按要求对每种混凝土制作力学性能和抗裂性能对比试件,养护至规定龄期时进行试验。其中,抗压强度试件每种配合比宜制作4组试件,标准养护至1天、3天、28天、56天时试压。

从上述配合比中优选出拌和物性能以及抗裂性优良、抗压强度适宜的一个或多个配合比各成型一组或多组耐久性试件,养护至规定龄期时进行试验。

根据上述不同配合比对应混凝土拌和物的性能、抗压强度、抗裂性以及耐久性能试验结果,按照工作性能优良、强度和耐久性满足要求、经济合理的原则,从不同配合比中选择一个最适合的配合比作为理论配合比。

采用工程实际使用的原材料拌和混凝土,测定混凝土的表观密度。根据实测拌和物表观密度,求出校正系数,对理论配合比进行校正(即以设计计算配合比中每项材料用量乘以校正系数后获得的配合比作为混凝土配合比)。校正系数按下式计算:

校正系数=实测拌和物密度值/计算拌和物密度值

当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或耐久性能试验结果不满足设计或施工的要求时,则重新选择水胶比、胶凝材料用量或矿物掺和料用量,并按照上述步骤重新试拌和调整混凝土配合比,直至满足要求为止。

由于混凝土拌和站的各个计量环节均按质量进行控制,故采用假定密度法(2350~2500kg/m3)进行配合比设计更易于施工生产控制,其主要步骤如下:

a试配强度:fc28=(fc+T)+K1σ

b确定水胶比:fc28=0.304fce[(C+F)/W+0.62]

c确定超细掺合料用量:按水泥重量百分比掺合超细掺合料以取代等量的水泥,粉煤灰掺量15~25%;硅灰掺量5~12%。

d确定绝对用水量;水胶比<0.42,最大用水量<175kg/m3。

e确定含砂率:35~42%。

f确定外加剂:性能配对,添加剂量。

通过配合比试验确定最终配合比。

批量生产前,根据试验室配比和大堆料的级配、含水量换算施工生产配比。根据拌和站计量精度允许波动值确定施工生产配比的允许波动值。

批量施工生产过程中,拌和站操作手根据在线检测的砂石料含水量和允许施工配比波动值实时调整投料数量。

采用具有自动计量的拌和站,配置5只粉料储料罐,分别储存水泥、粉煤灰等。配置4组骨料配料仓,料仓出料口由气动阀控制,并安装在线含水量检测仪器,可在线连续检测砂石实际含水量,及时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调整。

粉煤灰和硅灰均采用罐装,螺旋送料器自动计量送料。

粉体外加剂和液体外加剂均采用罐装自动计量添加,禁用人工投料。

①外加剂为粉/粒状时的搅拌投料顺序

(细骨料+水泥+超细掺和料+粉/粒状外加剂)→搅拌均匀→加入所需用水量→砂浆充分搅拌→投入粗骨料→继续搅拌至均匀。

②外加剂为液体时的搅拌投料顺序之一

(细骨料+水泥+超细掺和料)→搅拌均匀→(加入所需用水量+液体外加剂)→砂浆充分搅拌→投入粗骨料→继续搅拌至均匀。

③外加剂为液体时的搅拌投料顺序之二

(细骨料+水泥+超细掺和料)→搅拌均匀→加入所需用水量→砂浆充分搅拌→投入粗骨料→液体外加剂→继续搅拌至均匀。

混凝土原材料应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要求进行准确称量,称量最大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按重量计):胶凝材料(水泥、矿物掺和料等)±1%;外加剂±1%;粗、细骨料±2%;拌和用水±1%。

搅拌混凝土前,严格测定粗细骨料的含水率,准确测定因天气变化而引起的粗细骨料含水量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一般情况下,含水量每班抽测2次,雨天应随时抽测,并按测定结果及时调整混凝土施工配合比。

搅拌时,先向搅拌机投入细骨料、水泥、矿物掺和料和外加剂,搅拌均匀后,再加入所需用水量,待砂浆充分搅拌后再投入粗骨料,并继续搅拌至均匀为止。上述每一阶段的搅拌时间≮30s,总搅拌时间不宜少于2min,也不宜超过3min。

冬季搅拌混凝土前,先经过热工计算,并经试拌确定水和骨料需要预热的最高温度,以保证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满足要求。优先采用加热水的预热方法调整拌和物温度,但水的加热温度不宜高于80℃。当加热水还不能满足要求或骨料中含有冰、雪等杂物时,也可先将骨料均匀地进行加热,其加热温度不应高于60℃。水泥、外加剂及矿物掺和料可在使用前运入暖棚进行自然预热,但不得直接加热。

炎热季节搅拌混凝土时,控制水泥的入搅拌机温度≯40℃。采取在骨料堆场搭设遮阳棚、采用低温水搅拌混凝土等措施降低混凝土拌和物的温度,以保证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满足规定要求。

六、安全目标和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完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杜绝生产安全较大及以上事故;不发生安全生产一般事故;减少安全生产事苗或险情。杜绝工程质量重较大及以上事故;不发生工程质量大事故;减少工程质量一般事故。

⑴严格执行国家和上级部门关于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和遵守公司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

⑵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和安全交底,并定期进行安全教育。

⑶每月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积极配合上级进行专项和重点检查;施工班组每日进行自检、互检、交接班检查,并做好记录。

⑷建立安检工程师、安全员日常巡回安全检查。检查重点:用电设备、机械设备。

⑸针对施工现场的重大危险源,对施工现场的特种作业安全、现场的施工技术安全、现场大中型设备的使用、运转、维修进行检查。

⑹施工现场严禁非工作人员进入,一切工作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佩带安全帽。

⑺施工现场及临时设施内必须配备足量的消防设备。

⑻严格选用符合技术和安全规定的施工机具,并坚持安全挂牌制。

⑼对各工种及时进行安全操作规程教育,做好岗前安全培训和技术交底工作。

4.拌合站安全操作规程

⑴砼拌合站的安装,由专业人员按照出场说明书进行安装,并组织调试,在各项技术性能指标全部符合规定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产使用。

⑵与拌合站配套的空气压缩机、皮带输送机及砼搅拌机等设备,应按照国家标准执行。

⑶作业前检查以下项目:

①搅拌筒内和各配套机构的传动、运动部位及仓门、斗门轨道等是否有异物卡住。

②各润滑油箱的油面高度是否符合规定。

③打开阀门排放气路系统中气水分离器的过多积水,打开贮气筒排污螺塞放出油水混合物。

④提升斗或拉铲的钢丝绳安装、卷筒缠绕均真确,钢丝绳及滑轮符合规定,提升料斗或拉铲得制动器灵敏有效。

⑤各部螺栓已紧固,各进、排料阀门五超限磨损,各输送带的张紧度适当,不跑偏。

⑥称量装置的所有控制和显示部分工作正常,其精度符合规定。

⑦各电气装置能有效控制机械动作,各接触点和动、静触头无明显损伤。

⑷应按拌合站的技术性能准备合格的原料。

⑸机组各部分应逐步启动。

⑹在作业过程中,在贮料区内和提升斗下,严禁人员进入。

⑺搅拌筒启动前盖好仓盖。

⑻当拉铲被障碍物卡死时,不得强行拉起,不得用拉铲起吊重物,在拉料过程中,不得进行回转操作。

⑼搅拌进满载搅拌时不得停机,当发生故障或停电时,应切断电源,锁好开关箱,将搅拌筒内的砼清除干净。

⑽搅拌站各机械不得超载作业。

⑾搅拌机停机前,应先卸载,然后按顺序关闭各部开关和管路。将螺旋管内的水泥全部输送出来,管内不得残留任何物料。

⑿作业后,应清理搅拌筒、出料门及出料斗,并用水清理,同时冲洗附加剂及其供给系统。称量系统的刀座、刀口硬清洗干净,并应确保称量精度。

七、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标准

(1)施工现场内的所有临时设施均安平面图布置,场地围蔽设置施工标示牌,标明工程名称、规模及业主、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名称和施工单位负责人,总工程师以及工程开工、竣工日期及施工平面布置图等,具体按照成绵乐客专公司《现场安全文明管理标准》执行。

(2)施工现场设置临时设施,包括办公室、宿舍、食堂、厕所等均采用彩钢防火材料搭设;并建立住地文明、卫生、防火责任制,按规定布置防火设施,并落实相关责任人管理。

(3)施工现场食堂按卫生标准设置并配齐用具。现场临时住地、工地厕所设置加盖的化粪池CB/T 624-2020 船用水减压阀.pdf,施工完毕后覆盖埋置。工地范围内由保健医生专人负责定期消毒。

(4)工地的原材料和半成品不得堆放于围蔽外,严格分类堆放,并用标识清楚。

(5)施工现场内道路平整畅通,排水系统功能良好,无人作业的沟、井、坑均加盖设防和设置安全防护标志或回填整平。

(6)所有施工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必须佩带证明其身份的标识牌,施工场地出入口设专职安全保卫。

(1)严格执行有关环境保护的国家法律、法规和投标履约规定的内容;严格执行当地政府对环境影响和水土保持方案的有关要求,认真贯彻公司有关环保要求。

(2)制定详细的环境保护措施,建立严格的检查制度,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违反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及时移交相关部门处理,并无条件的接受环境监理单位的指导和监督。

(3)污水排放渠道合理、畅通,不致对当地水源和环境造成明显污染。

(4)无大面积扬尘现象DB23/T 2636-2020 基于省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制图技术规范.pdf,地面无严重积灰,车辆行走无明显扬尘现象。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