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新园“水星高科技发展中心”B号地块主体施工方案

某高新园“水星高科技发展中心”B号地块主体施工方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472.58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某高新园“水星高科技发展中心”B号地块主体施工方案

B、对模板及其支架、钢筋和预埋件必须进行检查,并作好记录,符合设计要求后方能浇筑混凝土。

C、在浇筑混凝土前,对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上的油污等应清理干净,对模板的缝隙和孔洞应予堵严;对木模板应浇水湿润,但不得有积水。

D、竖向构件过高时,应按规定留有浇灌洞口。

GB/T 40077-2021 往复式容积泵和泵装置 技术要求.pdfA、进行隐蔽工程验收。

B、保护层垫块准确、均匀放置。

C、各种预埋件配齐、牢固。

B、混凝土浇筑厚度的标志已备好。

C、主要的机具有备品。

E、作业面与搅拌站联络信号已接通。

(1)原材料检查:检查拌制混凝土所用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和用量,每一工作班至少两次。

坍落度检查:检查混凝土在浇筑地点的坍落度,每一工作班至少两次。

(3)配合比检查:在每一工作班内,当混凝土配合比由于外界影响有变动时,应及时检查。

搅拌时间检查: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应随时检查。

(1)混凝土自高处倾落的自由高度,不应超过2m。

(2)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应先在底部填以50mm厚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浇筑中不得发生离析现象;当浇筑高度超过3m时,应采用串筒、溜筒或振动溜管使混凝土下落。

(3)在降雨时不宜露天浇筑混凝土.当需浇筑时,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混凝土质量。

(4)混凝土浇筑层的厚度,插入式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

(5)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当必须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宜缩短,在前层混凝土凝结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并应符合表一4的规定。

A、在浇筑与柱和墙连成整体的梁和板时,应在柱和墙浇筑完毕后停歇1~1.5h,再继续浇筑。

(1)采用由远至近分段、分层连续浇筑的方法。

(2)为使拆管工作方便迅速,故水平输送砼时,应由远至近,使管道随着浇筑面的逐步完成而由长减短。

(3)砼浇筑的分层厚度,宜为300~500mm。

(4)布料时,不得集中在一处连续布料,应在规定厚度内水平移动布料,且宜垂直于模板布料。

⑸每段(跨)的浇筑时间不得超过砼的初凝时间,各段的交接处可按1:6~1:10的坡度分层浇筑。

A、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应使混凝土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

B、当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时,捣实普通混凝土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直径的1.5倍;振捣器与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0.5倍,并应避免碰撞钢筋、模板、芯管、吊环、预埋件等;振捣器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应不小于50mm。

(1)内部振动器又称插入式振动器,适用于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柱、梁、墙和厚度较大的板以及预制构件等的捣实,对配筋特别稠密或厚度很薄的结构和构件不宜使用。

A、根据结构情况和钢筋疏密程度,振动棒部分可选用锤式、棒式或片式。

B、振捣方法可根据情况采用垂直振捣或斜向振捣,前者与混凝土表面垂直,后者成一定角度(约40°~45°),但两者不宜混用。操作时要快插慢拔,上下略为抽动,插点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使混凝土达到均匀振实。

C、振动棒插点移动次序可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梅花型),不得混用,以免造成混乱而发生漏振。插点间距不应超过振棒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振动棒的作用半径为300~400mm)。

D、混凝土分层灌筑时,每层厚度应小于振动棒长度的1.25倍,或振动棒上盖接头处。在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一层50mm左右,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同时在振捣上层混凝土时,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进行。

E、振动器在每一插点上的振捣延续时间,以混凝土表面呈水平并出现水泥浆和不再出现气泡,不再显著沉落为度,振捣时间一般约在20~30s;使用高频振动器可酌情缩短时间,但最短不少于l0s。时间过短,混凝土不易振实,时间过长会引起混凝土离析。

F、观察: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现有变形、移位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砼应分层捣实,振动棒移动间距宜为400mm左右,振捣时间宜为15~30s,且隔20~30min后,应进行二次复振。

1、混凝土养护的目的与自然养护条件

(1)混凝土养护的目的,一是创造各种条件,使水泥充分水化,加速混凝土硬化;二是防止混凝土成型后因曝晒、风吹、寒冷等自然因素影响,出现不正常的收缩、裂缝、破坏等现象。

(2)混凝土的标准养护条件:气温保持20±3℃;相对湿度保持90%以上,时间28d。

2、混凝土自然养护的方法要点

(1)应在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和浇水。

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强度未达到1.2N/mm2以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不允许用悬挑构件作为交通运输的通道,或作工具、材料的停车场。

(2)初凝后可以覆盖,终凝后开始浇水。

(3)混凝土的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

(4)当天用喷壶洒水,翌日用胶管浇水。

(5)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润湿状态;一般情况下当气温15℃左右,每天浇水2~4次,天气炎热或气候干燥时,应适当增加。

(6)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性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

(7)蓄水养护应在24d后拆除内模后进行,以防起皮。

(8)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应根据气候条件采取控温措施,并按需要测定浇筑后的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度,将温差控制在设计要求的范围以内;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温差不宜超过25℃。

(9)混凝土在养护过程中,如发现护盖不好,浇水不足,表现出现泛白、细小于缩裂缝,应立即仔细遮盖,充分浇水加强养护,并延长浇水时间,加以补救。

(10)现场采用同条件养护试块作为拆模依据,专人管理。

(1)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盘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3)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4)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1)柱:宜留置在基础的顶面及梁底面以下20~30mm处。

(2)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的中间1/3范围内。

(3)墙: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4)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的规定:

A、已浇筑的混凝土,其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N/mm2。

B、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应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以及软弱混凝土层,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且不得积水。

C、在浇筑混凝土前,宜先在施工缝处铺一层水泥浆或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D、混凝土应细致捣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1、在先浇竖向结构时,浇至梁底应停歇2小时,待砼沉落后再浇梁板。

2、浇筑砼时,派专人护模、护筋。

3、由于泵送砼是高流动性砼,具有浆体材料较富余的特点,砼干缩较一般干硬性砼大,不加强施工处理,容易导致表面出现非结构性裂纹,所以砼的二次碾压、收光、养护极为重要,因此,现场必须指派专人密切观察砼的初凝时间,在初凝后终凝前对砼进行二次木夯(或碾压)收光,以密闭由于砼沉实及干缩产生的非结构性表面裂纹。

九)混凝土质量通病及裂缝防治措施

1、混凝土质量通痛防治措施

(1)防治蜂窝的措施:

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应设串简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捣固,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

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2)防治麻面的措施:

模板表面清理千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或泡沫等堵严;模板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

(3)防治孔洞的措施:

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于混凝土浇灌,在模板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或配人工捣固;预留孔洞,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口,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凝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

(4)防治露筋的措施:

浇灌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捡查;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浇灌高度超过2m,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离析;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刀片或振动棒进行振捣: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直修正: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

(5)防治缝隙、夹层的措施:

认真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处理施工缝及变形缝表面;按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应清理干净并洗净;混凝壬浇灌高度大于2m应设串筒或溜槽;接缝处浇灌前应先浇50~100mm厚原配合比无石子砂浆,或100~150mm厚减半石子混凝土,以利结合良好,并加强接缝处混凝土的振捣,确保密实。

缝隙夹层不深时,可将松散混凝土凿去,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强力填嵌密实;缝隙夹层较深时,应清除松散部分和内部夹杂物,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后支模,强力灌细石混凝土或将表面封闭后进行压浆处理。

(6)防治缺棱掉角的措施:

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1.2N/mm2以上强度;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吊运模板,防止撞击棱角。运输时,将成品阳角用划袋等保护好,以免碰损。

(7)混凝土裂缝防治措施

1)塑性收缩裂缝(裂缝在新浇结构、构件表面出现,形状不规则,类似干燥的泥浆面,裂缝较浅,多为中间宽两端细,且长短不一,互不连贯,大多在混凝土初凝后,当外界风速大、气温高、空气湿度很低的情况下出现)。

产生塑性收缩裂缝的原因:

A、混凝土早期养护不好,表面没有及时覆盖,受风吹日晒,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而此时混凝土强度很低,还不能抵抗这种变形应力而导致开裂。

B、使用收缩率较大的水泥;或水泥用量过多;或使用过量的粉砂或混凝土水灰比过大。

C、模板、垫层过于干燥,吸水大。

D、浇筑在斜坡上的混凝土,由于重力作用向下流动的倾向,亦会出现这类裂缝。

2)防治塑性收缩裂缝的措施:

配制混凝土时,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小空隙率和砂率;混凝土要振固密实,以减少收缩量;浇灌混凝土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混凝土浇筑后,表面及时覆盖,认真养护;在高温、干燥及刮风天气,应及早喷水养护;或设挡风设施。

当表面发现细微裂缝时,应及时抹压一次,再护盖养护;或重新振捣办法来消除,如已硬化,可向裂缝装入水泥加水湿润、嵌实,再覆盖养护。

3)沉降收缩裂缝(裂缝多沿结构上表面钢筋通长方向或箍筋上断续出现,或在埋设件的附近周围出现,裂缝呈棱形,宽度不等;深度不一,一般到钢筋上表面为止。多在混凝土灌筑后发生,混凝土硬化后即停止)。

A、产生沉降收缩裂缝的原因:

混凝土浇灌振捣后,粗骨料沉落,挤出水分、空气,表面呈现泌水,而形成竖向体积缩小沉落,这种沉落受到钢筋、预埋件、模板或大的粗骨料以及先期凝固混凝土的局部阻碍或约束,或混凝土本身各部相互沉降量相差过大而造成裂缝。

B、防治沉降收缩裂缝的措施:

加强混凝土配制和施工操作控制,使水灰比、砂率、坍落度不要过大,振捣要充分,但避免过度;对于截面相差较大的混凝土构筑物,可先浇灌较深部位,静停2~3h,待沉降稳定后,再与上部薄截面混凝土同时浇灌,以免沉降过大导致裂缝,适当增加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其治理方法同“塑性收缩裂缝”。

4)干缩裂缝(裂缝在表面出现,宽度较细,其走向纵横交错,无规律性,裂缝分布不均,梁、板类构件多沿短方向分布,整体结构多发生在结构截面处;地下大体积混凝土在平面较为多见,但侧面也常出现,预制构件多产生在箍筋位置)。

产生干缩裂缝的原因:混凝土成型后,养护不当,受到风吹日晒,表面水分散失快,体积收缩大,而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收缩小,表面收缩剧变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出现拉应力而引起开裂;或者平卧薄型构件水分蒸发过快,体积收缩受到地基垫层或台座的约束,而出现干缩裂缝。

治干缩裂缝的措施:控制混凝土水泥用量、水灰比和砂率不要过大;严格控制砂石含泥量,避免使用过量粉砂;混凝土应振捣密实,并注意对板面进行二次抹压,以提高抗拉强度、减少收缩量;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长期露天堆放的预制构件,可覆盖草帘、草袋,避免曝晒,并定期适当洒水,保持湿润;薄壁构件应在阴凉地方堆放并覆盖,避免发生过大湿度变化。

5)温度裂缝:温度裂缝有表面的、深进的和贯穿的。表面温度裂缝走向有一定规律性,梁板式或长度尺寸较大的结构,裂缝多平行于短边,大面积结构裂缝常纵横交错;深进的和贯穿的温度裂缝,一般与短边方向平行或接近于平行,裂缝沿全长分段出现,中间较密,裂缝宽度大小不一,一般在0.5mm以下,沿全长无大变化。表面裂缝多发生在施工期间;深进的或贯穿的裂缝多发生在灌宽完2~3个月或更长时间。缝宽受温度变化影响较明显,冬季较宽,夏季较细。

A、表面温度裂缝:多由于显差较大引起,如冬期施工过早拆除模板、保温层,或受到寒潮袭击,导致混凝土表面急剧的温度变化而产生较大的降温收缩,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产生较大的拉应力,而使表面出现裂缝。

B、深进的和贯穿的温度裂缝,多由于结构温差较大,受到外界约束而引起。如混凝土浇灌时温度较高,加上水泥水化热温升很大,使混凝土温度很高,当混凝土冷却收缩,受到地基、混凝土垫层或其他外部结构的约束,将使混凝土内部出现很大拉应力,产生降温收缩裂缝。裂缝为深进的,有时是贯穿性的,常破坏结构整体性。

C、框架结构的梁、墙板、基础等,由于与刚度较大的柱、基础连接,或预制构件浇筑在台座伸缩缝外,因温度收缩变形受到约束,降温时也常出现深进的或贯穿的温度裂缝。

预防表面温度裂缝,可控制构件内外不出现过大温差;浇灌混凝土后,应及时用草窜或草袋覆盖,并洒水养护;在冬期混凝土表面应有取保温措施,不过早拆除模板和保温层;对薄壁构件,适当延长拆模时间,使之缓慢降温;拆模时,块体中部和表面温差不宜大于25℃,以防急剧冷却造成表面裂缝;地下结构混凝土拆模后要及时回填。

预防深进和贯穿温度裂缝,应尽量选用矿渣水泥或粉煤灰水泥配制混凝土;或混凝土中掺适量粉煤灰、减水剂,以节省水泥,减少水化热量;

选用好级配的集料,控制砂、石子含泥量,降低水灰比(0.6以下),加强振捣,提高混凝土密实性和抗拉强度;避开炎热天气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必须时,可采用冰水拌制混凝土,或对集料进行喷水预冷却,以降低浇灌温度。

本工程地下室隔墙采用M5.Mu10页岩砖砌筑,地面以上楼层均采用烧结页岩空心砖M7.5混合砂浆砌筑围护墙及内隔墙。

二)操作要点及一般要求

1、砌体工程所用的材料应有产品的合格证书,产品性能检测报告,严禁使用国家淘汰的材料。

2、砌筑顺序:基底标高不同时,应以低处砌起,并应由高处向低处筑砌。当设计无要求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基础扩大部分的高度。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当不能同时砌筑时,应按规定留槎、接槎。

3、施工脚手眼补砌时,灰缝应填满砂浆,不得用干砖填塞。

(1)水泥进场使用前,应分批对其强度、安定性进行复验,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一个月)时,应复查试验,并按其结果使用,不同品种的水泥,不得混合使用。

(2)砂浆用砂不得含有害杂物,砂浆用砂的含泥量应满足下列要求:水泥砂浆和强度等级不小于M5的水泥混合砂浆,不应超过5%,现场务必先试验配合后再采用该砂。

(3)砂浆现场拌制时,材料应采用重量计量。

(4)砂浆应采用机械搅拌,自投料完算起搅拌时间: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不得少于2min,掺用外加剂的砂浆不得少于3min。

(5)砂浆应随拌随用,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应分别在3h和4h内使用完毕,当施工气温超过30℃时,应分别在2h和3h内使用完毕。

(6)砂浆抽检批数:每一检验批不超过250m3砌体的各种类型及强度等级的砌筑砂浆。每台搅拌机应至少抽检一次。

(7)砂浆试块强度规定:同一验收批砂浆试块抗压强度平均值必须大于或等于设计强度等级所对应的立体抗压强度,同一验收批砂浆试块抗压强度的最小一组平均值必须大于或等于设计强度等级所对应的立方体抗压强度的0.75倍。

5、填充墙墙底部应砌结页岩普通砖,其高度不宜小于200mm。

6、填充墙砌体一般尺寸允许偏差

用2m托线板或吊线尺检查

门窗洞口高宽(后塞口)

7、填充墙砌体的砂浆饱满度及检验方法:

采用百格网检查块材底面砂浆的粘结痕迹面积

墙满砂浆不得有透明缝、暗缝、假缝

8、填充墙砌体灰缝应8~12mm,砌至接近梁板底时,留一定空隙,待填充墙砌筑并应至少间隔7d后再将其补砌挤紧,不符合模数时采用斜砌60度左右砖补紧,砂浆饱满。

9、砌筑砖砌体时,砖应提前1~2d浇水湿润。

10、砖抽检数量按每一生产厂家的砖到现场后烧结砖15万块为一验收批,抽检数量为1组。

11、砖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严禁无可靠措施的内外墙分砌施工,对不能同时砌筑面又必须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搓。斜搓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

12、砖墙砌筑应上下错缝,内外搭砌、灰缝平直、砂浆饱满。

13、弹线:砌筑前应根据轴线弹出墙的中线和边线以及门洞,窗洞和墙面其它孔洞的洞口边线等。

14、找平:墙体砌筑前应设计标高用砂浆或细石砼将墙基面找平,墙体第一步架砌筑完后应在高出设计楼(地)面+50cm的墙面弹出水平线的控制墙体细部(门窗洞口、预留、预埋件等)标高。

15、立匹数杆:砖墙的匹数杆立于墙角,内外墙交接处,楼梯间及墙面变化较多的部位。

16、排砖摞底:在砌筑前均应根据图纸尺寸、门窗位置、砖的模、灰缝宽度、排砖基础要求以及选定的组砌方法编制排砖范围,进行排砖摞底,试排合格后,方能拉通线砌筑,作为以上施工的标准。

17、砌体拉结筋采用植筋方法处理,按500间距排列。

18、填充墙与钢筋砼交接面必须加挂300宽钢板网,外墙面砖位砌体满挂钢板网。

19、构造柱设置位置按西南G701以及设计施工图布置。

移动式混凝土输送泵(HBT50)

交流电焊机(BX—400A)

柴油发电机(200kw)

型材切割机(2.2kw)

电动试压泵(4.0MPa)

电动弯管器(1.5kw)

本工程的质量目标是优良工程,争创巴渝杯,结构为优质工程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拟从管理措施和施工措施加以保障:

(一)首先将目标进行分解,其主要管理人员的目标及主要职责如下(组织网络同基础方案):

●钢筋工长:严格按施工图、03G101及相应规范组织施工,对作业班组进行质量技术交底,保证钢筋加工符合规范要求,各种接头必须先进行试验达到要求后方可组织施工,钢筋安装的间距、排距、数量等符合要求,作好钢筋隐蔽资料,保证钢筋工程分项检查合格率>95%。

●模板工长:对上道工序(钢筋)有验收职能,对作业班组作好质量技术交底记录,严格按图、规范及案组织施工,支撑体系必须牢固,模板的的连接、安装方式正确,特别是细部(如:梁与板、柱与梁的接头砼墙体的阴角等)处理必须到位,控制好模板的的垂直度、平整度及断面尺寸、按1.5/1000对梁进行起拱、预留孔洞及埋件位置准确,得到项目技术负责人的拆模指令后方可拆摸,保证模板检查分项合格率>95%。

●砼工长:对上道工序(模板)有验收职能,砼浇灌许可证作为砼浇注法定的施工依据;施工时结合规范作好交底记录,严格计量工作(自拌部分)和与商混公司的衔接(商混部分),按GB50204—2002的7.4.1条作好砼强度留盘试件,并做好同条件养护的试件作为拆模时的判断依据,保证砼振捣质量,浇注方式正确,间歇时间不得超过初凝时间,砼浇注完毕12h以内,应对砼加以浇水养护,其养护时间:由于采用泵送砼,砼中加有外加剂,因此,养护时间≮14d。

●项目质检员:对项目各工序的实物质量进行监督管理,对各工种(小组)的质量经小组(专业工长)自检合格后进行确认,作为工序交接、砼浇灌许可证签发的依据,并向监理报验;每工序、每层施工完毕、如实检查并填写质量检查记录,为持续改进的提供信息源,(如果有)参与对不合格品的分析、督促处理并验证,对潜在的不合格品(通病)提出处理意见。

●项目技术负责人:作为项目的技术质量负责人,严格执行国家强制性规范,主持编写施工方案并实施,对各专业工长进行质量技术交底,签发砼浇灌许可证,严把过程检验关及原材料检验关,对检(试)验结果进行确认,确保产品质量;对不合格品及潜在的不合格品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

(二)、加强原材料的检试验工作,确保原材料的质量

用于本工程的各种原材料,必须是经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认可的准予使用的产品,且须按规定的抽检频度进行抽检,确保不合格的材料不得进入现场。具体抽检办法详见基础施工方案。

1、现场材料员在购进或收料的同时,须向供方索取产品质量证明书和产品备案登记证(转资料员保存待查),并做好入库记录台帐;

2、项目技术负责人按入库数量及材料的批次,安排向监理公司报验,试验人员在监理人员的的见证下进行送检;批次的界定:须是同规格、同产地(厂家)、同炉号;(附:各种材料的抽样办法);

3、试验质料(结果)索回后,项目技术负责人须确认,达到质量要求后方可用于工程,资料转资料员保存待查;

(三)、加强过程检试验工作,保证过程质量

1、对工程所涉及的各类焊接施工(熔槽焊、闪光对韩、窄间隙焊等),须预先作试件GB/T 51318-2019标准下载,各类焊接设备的工作参数必须符合相应的规范要求,试件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大面积施工,该工作由钢筋工长负责实施;施工过程中的焊件留置按施工过程及原材料取样办法(后附)。

2、砼浇注施工时,除了按规范作留盘试件外,还须作同条件养护试件,同条件试件经试验达到相应的强度(对于梁:跨度≤8M时,须大于设计强度的75%,跨度>8时,须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对于板:跨度≤2m时,须大于设计强度的50%,其它跨度同梁的强度要求;对于悬挑构件,须达设计强度的100%),项目技术负责人确认后方可下达拆模指令。

3、各工序转序的条件:自检必须合格,经项目质检及后续专业工长认定,(需报验的)经监理及业主和有关理部门验收合格方可转序。

(四)、技术变更的管理:对项目发生的各项技术变更及图纸更改,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确认后JTT 819-2011 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用机制砂.pdf,其复印件以书面交接的方式传递至相关工长(原件存质料员处),确保施工的准确性,以免造成返工、影响结构质量。

六、管理组织机构图(详基础方案)

七、施工平面布置图(详基础方案)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