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澜名邸项目基坑天挖专项施工方案

君澜名邸项目基坑天挖专项施工方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215.55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君澜名邸项目基坑天挖专项施工方案

3.1基坑支护方法:本工程基坑支护方案考虑有以下因素:

3.1.2埋深0.0~3.6m段地层:受人为影响,人工填土层成分不均。

3.1.3埋深3.6~8.8m段为新近沉积层:上部为粘土为主,下部为灰色淤泥质土。

3.1.4埋深8.8~20.0m段为第一海相层:整体呈典型的砂粘交互混杂土,岩性界于粉质粘土与分土之间,中部有软层淤泥土层高速公路防护排水工程施工方案,局部层底也有淤泥质土出露。

3.1.5埋深20.0m以下地层水平方向上岩性变化差异不大,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变异性较小,层厚变化不大,属于均匀地基。

本场地所揭露的一般情况,勘察提供的基坑支护所需的土性参数见下表,

备注:抗剪强度数值为标准值。括号内为经验值

3.2工程场地环境特点:

3.2.1场地周边除在建15#、16#、17#楼外,无其他建筑物。

3.416、17#楼边地库开挖时按照9月24号专家提出的方案要求采取如下措施:

3.4.216、17#楼基础底板与地库底板高差1.1米部位把土挖至5米时再用规格为380×150×10H型钢板桩进行支护,具体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决定。

4.1.1总体质量目标:达到施工质量合格标准;

4.1.2基坑土方工期目标:2011年8月20日~2011年9月20日;

4.1.3安全目标:杜绝死亡、重伤事故,轻伤事故频率控制在0.8‰以内。

4.1.4环境目标:减少噪音,现场无扬尘,运输无洒漏。

a本工程主要采用明沟与集水井配套排水方法,基坑内排水,采

取在基坑底设置集排水盲沟,在集水沟两端及拐角处挖掘集水井,具体尺寸如下:集水沟呈倒梯形,上口宽500mm,下口宽300mm,低于坑底0.5m。集水井孔径1m,低于坑底标高1m,放置潜水泵于集水井内,集水后用潜水泵抽至场地明沟内外排,车库基坑降水主要靠排水沟排水,排水沟也起到降水及雨天排水功能,雨天积水排至集水井后用潜泵抽至坑外排水沟。

b由于本工程基坑较大,施工进度要求较高,为加快降排水进度,将收水井的数量随时增加,地库排水沟除沿基坑内周边设置外,另在地库沿后浇带部位设置“田”字排水沟,便于随时排出下雨积水。

C二期工程主要排水沟设置在14#楼东南角和19#的东北角

5.1.1本工程土方开挖采用机械挖土,人工配合,垂直方向分二步同时进行,根据基础施工步骤进行。

5.1.3开挖步骤:因主楼与地下车库为连体工程,一次开挖施工材料根本无转运,故先开挖主楼19、20、14、18#主楼,待主楼施工至正负零后再开挖地库

5.2开挖技术方案确定:

5.2.1本基坑开挖设计未作明确说明要求,根据地质报告和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本施工方案:

5.2.2基坑开挖按照分区分段、分层开挖原则,人机配合的方法施挖。开挖顺序:19#——20#—14#—18#楼。

5.2.3分段流水施工,从北侧向南进行;根据进度要求和打桩实际情况,开挖做统一调整:先挖主楼基坑外侧后浇带向外3米处,,满足运输车辆来回运土要求,地库后挖。

5.3运土车路线图符后:

5.4土方开挖工艺流程:

5.4.1机械准备第一步挖土至-4.2米紧跟第二步挖土至设计要求标高基础施工。

5.5土方开挖技术交底:

5.1.1土方开挖前对施行作业班组进行全面交底,(安全交底、技术交底),根据施工图纸及有关资料核对现场平面尺寸和坑底标高,掌握设计内容及各项技术要求;

5.1.2同时要做好定位放线工作,构筑物的定位桩需经检验核准后方可施工。做好轴线定位的控制和校核,放出基坑挖土灰线、上部边线和底部边线与水准标志,根据图纸复核轴线、标高、灰线等数据无误后方可开挖。

5.6土方开挖:土方开挖分二步进行,第一道挖出作业面后跟随挖第二道至底板设计要求标高,留150mm厚人工清挖,人工跟随挖土机械进度进行清挖槽底,要求板底土质坚实、平整高差不得超过30mm,机械挖土在边角部位尤为注意,应该预留一定厚度土层由人工清除。挖土根据总体方案从18#场地西北侧开始向南退步进行,按照2个预分区域分别进行开挖处理(19#、20#楼一区,14#、18#楼为二区)。土方开挖时必须配备足够的清铲施工人员和破桩人员,随时把桩头用挖机运走。

5.7根据现场挖土方量,配备1.5方自重反铲挖土机4台,运土车12辆,每个区域计划挖土时间控制在6天以内完成,挖土期间,应注意工程支护桩的保护,挖土机械应由专职人员统一指挥配合,提前做好相关交底工作,土方开挖要按照土方施工运输路平面布置图、运输道路、坡道、组织施工,根据工作面条件情况逐一开挖,地梁、柱基有人工开挖。(二步土方同时开挖示意图)附后。

5.8土方开挖技术措施:

5.8.1目前虽正少雨季节,是基坑挖土施工的最好阶段,现场明水及时排出,确保场内无积水方可开挖土。

5.8.2土方开挖过程中,现场施工人员要及时用水平仪测控挖土深度,控制好开挖标高,防止挖土过深扰动持力层土壤结构。

基坑开挖标高控制示意图附后

5.8.4各种挖运土设备要严格按照制订的方案进行施工。

5.8.5土方施工各种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要听从工地现场管理人员、工长的指挥,在施工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与项目、工长、工地施工监理取得联系研究解决。

5.8.6为确保运输车来回顺利安全通行,坡道及道路安排专人员对坡道随时进行清理。夜间施工必须有充足的照明灯具。

六、土方开挖质量保证措施

6.1机械挖土需距桩体300mm,距坑底300mm,该范围内土体由人工跟随挖土机清除,坑底土方开挖若有超深时,必须采用粉质粘土压实,严禁采用松土回填。

6.2土方施工过程中必须随时观察基坑的降水情况,对于基坑内的浮水明水,可随时采用挖明沟排水的方法,通过集水井将水排出,确保槽底干燥。

6.3为保证基坑土方施工的顺利进行,施工过程中必须随时了解基坑监测情况。支护结构的倾斜和水平位移,垂直支护构件的内力倾斜变形,凸出,相邻建筑物的沉降和倾斜。场地周围地下设施、道路、管线的沉降以及路面裂缝的观察、得知以上检测出现问题暂时停工,问题得到解决后在继续施工。

6.4施工现场要预备好潜水泵和泥浆泵,工作水泵出现故障及时更换

6.5槽底挖土、质量标准;机械挖土标高误差不超过100mm,人工挖土不超过150mm,严禁超挖

6.6每日土方完成后通知工长、项目质量进行检验,随挖随验,防止出现甩方甩土情况发生。

6.7降水井封堵措施: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取确实有效的降水井封堵方案。

七、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7.2.1现场实行安全责任目标管理,做到无死亡、重伤、减少轻伤事故;现场安全防护做到标准化、定型化;在安全达标的基础上创建市级文明工地。

7.2.2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对施工临时用电、塔吊、施工机械设施等进行专职管理,确保做到安全检查有制度,项目安全管理组每周对施工现场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查出的问题落实整改。现场内同一类问题不得重复出现。

7.2.3施工前对全体操作人员进行作业安全技术交底、做到教育内容充实,针对性强,切实提高工人的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并对每一名工人进行登记造册,考核合格后发安全上岗证后方可上岗作业。同时加强日常和季节性安全教育,上述安全教育均有具体要求和文字记载,有检查落实措施。

7.2.4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基坑内用钢管搭设好安全爬梯,基坑周边严禁堆放超负载大型设备及建筑材料。

7.2.5施工现场坑、井、沟,变压器周围要设置围栏盖板和安全标志,夜间施工有充足照明灯光。

7.2.6现场使用的潜水泵必须带漏电保护开关,并且绝缘系数一定良好,泵不能无水空转,周围必须由防护措施,防止堵塞。

7.2.7特种作业持证上岗,机械用电设备设专人操作,

7.2.8临边防护,土方开挖时,沿基坑边缘设置1.2m高安全护栏,并设置踢脚板。

8.1在施工过程中,对基坑及周围环境的变形情况进行跟踪测量,在施工中,由于地质条件、荷载条件、材料性质、施工技术和外界其它因素的复杂影响,实际情况与理论上常常有出入。在理论分析指导下有计划地进行现场监测工作,对于保证安全、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是很重要的,监控的目的可归纳为如下几点:

8.1.1通过对基坑工程监测项目的观测,以及监测数据的分析处理与计算,进行预测和反馈,决定是否需要对支护结构、地面建筑物采取保护或加固措施,以确保支护结构的稳定及环境的安全。

8.2监测工作的内容:

8.2.1钢板桩桩顶水平位移监测;

8.2.2坑内、外水位变化监测;

8.2.3周围道路及建筑物水平位移监测;

8.2.4周边建筑物监测;

8.3监测方案的具体实施:

8.3.1使用仪器:全站仪,其标称精度为:测距2㎜+2ppm,测角2秒。高精度自动安平水准仪、经过检测的50米钢卷尺

8.4.1水平位移观测采用偏位法。在远离基坑处,不受变形影响范围,选取观测基准点。在基准点设测站。同时另选取2个固定的方向点(需通视),作为观测定向用,每次监测检查测站点与其他两点的位置关系。仪器架设测站点,定向后,测量出测站至各测点的角度和距离,并进行现场数据记录,回到内业,使用测绘平差软件进行观测数据处理,计算出各测点的坐标值,将每次测得的坐标值进行差值计算,从而求取每次的点位位移量。基坑开挖前先测出初始值。量测精度正负1㎜。

8.5基坑内、外水位变化监测

8.5.1监测目的:随时掌握基坑内的水位变化,采取有效的降水措施,确保基坑内无积水,让后道工序顺利施工;

8.6周围道路及建筑物水平位移监测

8.6.1基坑开挖、降水、有可能对基坑周围道路建筑物造成变形,甚至破坏。因此基坑施工时,应对距基坑3倍基坑深度以内的道路路面、管线、建筑物水平位移监测。特别是一期的15#、16#、17#楼是本工程监测的重点。

8.7周边建筑物沉降观测

8.7.1本工程周边建筑物为在施工15#、16#、17#楼,根据工程进度情况进行观测,为了使监测数据准确可靠和工作方便,使用独立高程系统,分别在远离拟建筑物设置3个基准点。3个基准点组成可以互相监测的基准点闭合环。首次观测要对基准点闭合环进行往返观测,保证基准数据的稳定可靠。

8.7.2点位布设:此次沉降监测原则是对距基坑3倍深度以内的周围道路、管线、建筑物进行沉降监测。采用单一层次布网。在基坑西侧15#、16#、17#楼设2个监测点,北侧市政管线处设1个监测点。

8.7.3监测方法:观测采用几何水准方法,按国家二级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每次监测时,首先要对该建筑的3个起算基准点进行检测,基准点间高差不小于0.5毫米。往返观测各水准路线。每次观测结束后,用电脑程序按严密方法进行平差计算,求出每个监测点的高程中误差。

8.7.4水平位移监测点与垂直位移监测点共用,使用仪器及观测方法同围护桩桩顶水平位移监测。

8.8.1正常情况:每次观测取得的数据经过整理和分析剔除异常值,当日以“日报表”形式上报。当监测数据达到警戒值时,立即报警,并在“日报表”上注明。

8.8.2特殊情况:遇到异常情况,首先加密观测次数,进一步观察异常部位的发展情况;其次是与施工技术部门共同制定应对措施、解决方案,并以书面的形式提交报告给监理和业主。在抢险过程中的检测数据,经过分析后在一小时内以书面形式上报监理、业主单位。

日变≥±3㎜,累计≥±20㎜

周围道路及管线水平垂直位移

日变≥±5㎜,累计≥±30㎜

水位下降控制值≤0.5m,累计≤1m

9.1为贯彻我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的企业负有“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职责”;执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四十八条的规定:“施工单位制定本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者配备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应急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结合本项目部支护工程施工的特点,制定本应急救援预案。

9.2应急预案的任务和目标: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原则与方针。为了更好地适应法律和经济活动的要求,给项目部员工的工作和施工场区周围居民提供更好更安全地环境,保证各种应急反应资源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指挥应急反应行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防止因应急反应行动组织不力或现场救援工作的无序和混乱而延误事故的应急救援,有效地避免或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帮助实现应急反应行动的快速、有序、高效,充分体现应急救援的“应急精神”。

9.3危险源种类:周边环境安全,西侧基坑边来自15#、16、#17#楼基坑内含水和施工用水管道、15#西有老水管道破裂、塌陷;二:现场西高东低,下雨积水基本全部流入大基坑,所以西边15#、16、#17#楼是观测的重要区域。土方开挖

9.4基坑安全:基坑支护变形过大、坍塌事故、基坑透水。

9.6市政供排水管道距18#基坑边7米左右,雨季暴雨和地下降水和基坑变形均有可能造成地面塌陷损坏管道。预防措施:基坑降水期间做好观察井的观测,在西北侧打一口观察井,每天定时观察水位是否有过大变化,基坑内的水质是否清晰,是否有带泥沙现象,发现问题,首先停止降水,二是在边坡外设置排水明沟,将雨水堵排在边坡5m以外。

9.7基坑边坡变形是土方开挖期间不可避免的,但有效的控制变形在设计允许的范围内,是保证安全的重要措施,土方开挖采取对称、将易积水透漏部位尽量后挖。如发生变形过大或者出现坍塌现象,立即撤出现场所有施工作业人员,减少上部荷载,阻止事故范围扩大。

9.8项目部应急救援指挥机构

9.9应急救援组:以项目执行经理朱洪生为组长,成员由各工种经过专门培训、训练的精干人员组成,其能担负起现场应急救援抢险的任务。

9.10医疗救治组:以医务室负责人朱为新为组长。本工程施工段离市区较远,但应在较短时间内能将伤员送到当地医院抢救。

9.11后勤服务组:以项目部后勤负责人姚凯为组长,后勤部门全体人员为后勤服务组成员。

9.12保卫组:以项目部保卫部门负责人张礼新为组长,全体保卫人员为组员。

此外,应急组织的分工及人数应根据事故现场需要灵活调配。

a副组长职责:当组长不在现场或与组长第一时间无法取得联系时,副组长主持工作。

c应急救援组职责:救援组成员轮流值班,值班者必须人在现场,手机24小时开通,发生紧急情况时,立即进行报告和组织救援,采取紧急措施,尽一切可能抢救伤员及被困人员,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d医疗救治组职责:发生安全事故时,要立即通知协助医院的抢救人员到位,对抢救出的伤员,视情况采取急救处置措施,尽快送医院抢救。

e后勤服务组职责:负责交通车辆的调配,紧急救援物资的征集及人员的餐饮供应。

f保卫组职责:负责在事故现场周围建立警戒区,维护现场治安秩序,保护事故现场,以及支援其他抢救组的工作。

9.14应急救援工作流程

9.14.1当发生事故时,现场施工人员立即报告工点负责人,召集周围的施工人员尽可能的将受伤人员救出,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抢救。

9.14.2工点负责人接到汇报后,立即指示现场负责人清点人数,确定伤亡人数,并拨打“110”、“120”请求支援。

9.14.3各应急救援工作组等立即赶赴现场,查明事故情况,马上决策出应急救援方案,确定抢救的正确程序,要注意避免发生新的施工安全事故。

9.14.5项目部负责人接到工点负责人的报告后,马上对应急方案给出决定,并尽一切可能赶赴现场进行指挥。

f项目部负责人接到重伤、死亡、重大死亡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或12小时内)报告公司、业主、监理及当地主管部门。

9.15应急预案实施终止后的恢复工作:

9.15.1应急预案实施终止后,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保护事故现场,需要移动现场物品时,应当做出标记和书面记录,妥善保管有关物证,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向有关部门进行事故报告。对事故过程中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物损失做收集统计、归纳、形成文件,为进一步处理事故的工作提供资料。

9.15.2对应急预案在事故发生实施的全过程,认真科学地作出总结,完善预案中的不足和缺陷,为今后的预案建立、制订提供经验和完善的依据。

9.15.3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总结,举一反三,消除安全隐患,完善安全措施。

9.16事故的调查处理:生产安全事故的处理必须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经过及原因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不清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事故发生后,保护好事故发生现场。对一般由安质部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分析,写出《事故调查报告》,并执行《纠正措施控制程序》。对重大伤亡事故,由公安处协助公安、劳动部门进行事故的调查。

10.2高程测量控制措施:

10.2.1测量准备工作

a测量仪器配备:全站仪一台,水准仪两台,50米钢尺两把。

b测量人员配备:由项目施工主管贾子柱负责,下设专业测量员李赛健、周险锋、茅海宾、刘毅峰共计4人,配合人员2名,测量前进行测量专业培训,测量人员与复核人员搭配

施工测量目标及人员一览表

10.3.1工程建筑物定位和主轴线控制坐标的设置:建筑物定位根据天津勘察院放线定位的各单体建筑外墙外角点(经过规划部门、建设单位验收认可),进行坐标、轴线导测,建立轴线控制网,轴线控制网分两级设置,首先进行全现场一级控制坐标测量。

10.3.2根据建筑物特性,一级控制轴线坐标共设置点,水准引测点1个。坐标控制图附后。

10.3.3原始点为甲方提供测绘原点X:296565.018,Y:142646.636;点是打桩队从东侧12#楼角点引测点X:296671.725,Y:148204.740;点有打桩队从楼角点和点引出的点,、、点有监理、甲方认可后方可施工。

10.4水平高程基准点:津京高速立交桥下柱上测绘原点BH017:大沽高程4.2205m。第二投测点:现场变压器电杆红色小三角为大沽高程4.220m,(此点因下雨电线杆防止下沉必须复测无误后使用)向上量取0.28m为大沽高程4.500m,即建筑标高±0.000。

10.6工程开工前,由建设单位提供规划部门的水准标高控制点,本工程指定高程点位于津京高速立交桥桥下柱上BH017点,大沽高程为4.2205m,水准点引测前选择良好无风天气,室外风力不超过3级,能见度达到500米以上,提前做好仪器检定校核准备,开始引测时计算好±0.000的大沽高程与给定点高程差值(本工程±0.000相当于大沽4.500m),直接引入现场的高程4.500m,高程测量采用往返测量方法,现场预先建立高程控制网,将控制网点高程分别进行标定,往返测量高程误差值控制在3㎜以内,高程引测标高测量尽量将仪器放置在前视与后视中间位置,有条件的应采用钢尺丈量。基坑支护土方开挖期间跟随施工进度情况,进行各个点标高测量控制,深度在5米以内采用直接导测标高(超过5米范围采用水准仪吊钢尺法向基坑内传递高程)。

十一、基坑施工进度计划及机械配备

11.119#楼:8月20日~8月24日

GB/T 38535-2020 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工业计算机层析成像(CT)检测方法11.220#楼:8月25日~8月28日

11.314#楼:9月14日~9月18日

11.418#楼:9月20日~月25日

11.5地库:主体结构14、18、19、20#楼出正负零

10月15日开始开挖到10月30日结束

11.6施工仪器:全站仪一台,水平仪2部,经纬仪一部DB22/T 5025-2019标准下载

11.7挖土机4台,运土翻斗车12辆,抽水泵8台,跟机清槽劳动力25人

附现场总平面图及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分解图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