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特大桥简支梁支架法现浇箱梁施工方案

某特大桥简支梁支架法现浇箱梁施工方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399.87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某特大桥简支梁支架法现浇箱梁施工方案

L3—张拉千斤顶支承端面到槽形槽口外端面间距离(包括工具锚高度)

L4—长度富余量(一般取100mm)

钢绞线在料场进行下料加工,采用砂轮切割机切割,严禁使用电焊机切割钢绞线,钢绞线切割后其切割端头立即用20号铁丝绑扎,防止钢绞线头松散。

下料好的钢绞线进行编束后用20号铁丝绑扎,间距1~1.5m,使编扎成束顺直不扭转。编束后的钢丝或钢绞线应顺直按编号分类存放。钢丝或钢绞线束搬运时,支点距离不得大于3m,端部悬出长度不得大于1.5m。

钢绞线采用整束安装。穿束前将钢绞线端头用胶布包好沈阳某酒店卡箍连接排水铸铁管专项施工方案_secret,在钢绞线两端编号标识,采用牵引机械进行穿束。

钢绞线安装后浇注混凝土,在浇注混凝土时采取措施避免水泥浆进入管道。

5.18.4预应力张拉

5.18.4.1张拉设备选择

张拉设备要配套标定、配套使用,配套标定期不得大于半年。标定应在国家授权的法定计量技术机构进行。

张拉千斤顶在张拉前必须经过校正,校正系数不得大于1.05。千斤顶校正有效期为一个月且不超过200次张拉作业。拆修更换配件后的张拉千斤顶必须重新校正,发现异常随时效验。与千斤顶配套使用的压力表应选择防振型产品,表面最大读数应为张拉力1.5~2.0倍,精度不应低于1.0级,校正有效期为一周。当用0.4级时,校正有效期可为一个月。压力表发生故障后必须重新校正。

5.18.4.2张拉顺序

预应力钢绞线按预张拉、初张拉和终张拉三个阶段进行。

预应力钢绞线采用两端同步张拉,并左右对称进行,两端两侧四个千斤顶同时进行张拉。张拉顺序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张拉顺序及控制应力表如下:

锚外控制应力(MPa)

预应力钢绞线采用双控措施,实际伸长量与计算伸长量差值控在±6%以内,张拉过程中应保持两端的伸长量基本一致。

梁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60%以上时,进行带模预张拉,张拉时拆除端模,内膜松开,并清理锚垫板、压浆孔。

梁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80%以上且弹性模量达到设计要求方可进行初张拉,初张拉后拆除底模及支撑。

终张拉应在梁体混凝土强度及弹性模量达到设计值后,且在确保施工工艺和质量的前提下进行。

5.18.4.3张拉工艺

张拉的一般操作流程:0→0.2σk(作伸长值标记,测工具锚夹片外露)→σk(静停持荷5分钟)→补拉至σk(测伸长值,测工具锚夹片外露量)→回油到0锚固(测总回缩量、测工作锚夹片外露量)。

钢绞线张拉完成经检查人员确认无滑丝、断丝现象,并测量梁体挠度合格后,采用砂轮机进行锚外钢绞线切割,钢绞线切割处距锚具30~35mm。

5.18.4.4张拉质量要求

钢绞线张拉质量要求见下表

钢绞线的实际张拉伸长量两端之和与理论计算伸长量之差不得超过

钢绞线回缩量之和不大于

每片梁的滑、断丝不得超过钢绞线总数量

1束内不得超过1丝,且不在同一侧

同一束钢绞线重复张拉次数不得超过

同束夹片外露量差值不超过

5.18.4.5预应力张拉注意事项

预应力施工的隐蔽性和危险性要求操作人员必须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及制度施工,专业人员操作及维护张拉设备。施工中注意以下一些事项:

A、压油管使用前应作耐压实验,不合格的不能使用;油压泵上的安全阀调至最大工作油压下能自动打开的状态;油压表安装必须紧密满扣,油泵与千斤顶之间采用的高压油管连同油路的各接头,均完整紧密,油路畅通,在最大油压下保持5min以上均不得漏油,若有损坏者及时修理更换。

B、锚具妥善保管,使用时不得有锈、水及其他污物,不得有电流通过。安装锚具前将锚固夹持段钢绞线上的浮锈及污物清除干净,以免在张拉时浮锈、污物填满夹片齿槽引起滑丝。

C、张拉前严格核实钢绞线长度与规格,钢绞线锈蚀时不能有效张拉锚固。安装锚板前确认预应力孔道无漏浆粘结钢绞线现象,如有给予排除。

D、由于腹板钢绞线较长,因此在锚板锥孔中涂少量润滑剂,以利夹片跟进,退锚和锚固,防止断丝。

E、安装锚具时,锚板与锚垫板企口对正,夹片安装后平齐,可用专用工具轻敲,但不得重敲把夹板损坏。张拉施工时根据工作锚的规格使用配套相应的工具锚。

F、张拉时做到孔道,锚板与千斤顶三对中,减少孔道摩阻损失。

G、从施加预应力到锚固后,除非采取有效的屏蔽措施,操作人员不得在锚具正前方活动,不得重力敲打钢绞线或锚具,切除多余钢绞线时,禁止用电焊切割,为保证锚具不受切割热影响,用砂轮切割。操作千斤顶和测量伸长值的人员,站在千斤顶的侧面,油泵开动过程中,不得擅自离开岗位,如需离开,必须把油阀门全部松开或切断电源。

5.18.5预应力管道压浆

预应力筋终张拉完成后,应在24小时内进行管道压浆。压浆前清除管道内杂物及积水。

压浆用水泥为强度42.5级低碱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不超过0.30,且不得泌水,流动度为30~50s;压入管道的水泥浆应饱满密实,体积收缩率应小于2%。初凝时间应大于3h,终凝时间应小于24h,压浆时浆体温度应不超过35℃。

水泥浆采用水泥浆拌合机现场拌制,现场配备计量设备并悬挂配合比标识牌,同时进行浆体流动度试验,并做好强度试块。

水泥浆搅拌至压入管道的时间间隔不应超过40min。

预应力管道压浆应采用真空辅助压浆工艺;压浆泵应采用连续式;同一管道压浆应连续进行,一次完成。灰浆经4900孔/cm2筛子过滤后,存放在储浆桶内并保持足够数量,以使每个孔道压浆能一次连续完成。水泥浆由一端压入,当另一端出浆浓度与进浆浓度一致时,关闭出浆口,继续压浆,当压力达到0.5~0.6MPa时,关闭进浆口,且持压2min,待浆体初凝不流动时方可拆卸浆阀,以确保孔道内浆体饱满密实。

压浆应连续一次完成,如中途发生故障不能连续一次压满一个孔道时,应立即用高压水将未压满的孔道冲洗干净,故障处理后再进行正常压浆。

压浆过程中和压浆48小时内,结构混凝土的温度不得低于5℃,否则应采取保温措施。当气温高于35℃时,压浆应在夜间进行。

孔道压浆应填写施工记录。

一是管道压浆时一定要注意相邻管道是否串浆,每次压浆后用通孔器对相邻管道进行孔道检查,如有串浆及时采用高压水冲洗干净。

二是压浆时要密切注意压浆泵压力表,如出现异常要及时停止压浆,以防压浆管爆裂伤人。

为保证有足够的张拉空间,封锚混凝土在相邻两孔梁预应力筋张拉作业完成后再灌注。当本桥与桥台相接时,桥台胸墙部分应在张拉完成后再浇筑。

孔道压浆完毕,经检查无不饱满情况,浆体已凝固后,及时进行梁体封锚作业。

绑扎封锚钢筋之前,先将锚垫板表面的粘浆和锚环上的封锚砂浆铲除干净,对锚圈与锚垫板之间的交接缝应用聚氨酯防水涂料进行防水处理,并对梁端进行凿毛。

设置端部钢筋网。为固定钢筋网的位置,将部分钢筋点焊在支承垫板上。

妥善固定封端模板,以免模板位移。

封锚混凝土振捣密实,无蜂窝麻面,与梁端面平齐,封端混凝土各处与梁体混凝土的错台不超过2mm。

加强养护,充分保持混凝土湿润,防止封端混凝土与梁体间产生裂纹。

封锚混凝土养护结束后,采用1.5mm厚聚氨酯防水涂料对接缝处进行防水处理。

5.19梁体沉降变形监测

5.19.1沉降变形监测的目的

通过对沉降观测数据系统综合分析评估,验证或调整设计措施,桥梁工程达到规定的变形控制要求。分析、推算出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合理确定无碴轨道开始铺设时间,确保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铺设质量。同时,观测数据还可作为竣工验交时控制工后沉降量的依据。

5.19.2沉降变形监测的原则

为确保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受控,合理确定无碴轨道的铺设时间,按照以下原则组织实施沉降变形观测:立体监控、信息施工、数据真实,成果可控。通过对桥梁的沉降观测点的精密测量,沉降观测数据全面收集,系统、综合分析沉降变形规律,验证或调整设计措施,使桥梁工程达到规定的变形控制要求。

5.19.3梁体观测标设置

移动模架施工的梁,对前6孔进行重点观测,以验证支架预设拱度的精度。验证达到设计要求后,每10孔选择1孔设置观测标,当实测弹性上拱度大于设计值的梁,前后未观测的梁应补充观测标,逐孔进行观测。梁体观测标布置见下图

5.19.4沉降变形观测方法

XX特大桥均采用支路线法。

当沉降观测点距引测水准基点较近、且高差也相近时,可一次置镜测得沉降观测点和水准基点间的高差。为避免单次测量可能产生的错误,应变换仪器高双次置镜观测,双次置镜测得的高差值≤0.7mm时,取两次测量高差值的平均值作为最终值;双次置镜测得的高差值>0.7mm时,应重测,直至满足要求。

当沉降观测点距引测水准基点较远、且高差较大,无法一次置镜测得沉降观测点和水准基点间的高差时,可最多两次置镜测量,为避免单次测量可能产生的错误,应采取往返测测量方式。当往返测的高差值≤1mm时,取两次测量高差值的平均值作为最终值;当往返测的高差值>1mm时,应重测,直至满足要求。

5.19.4.1观测精度

梁体沉降变形观测采用电子水准仪观测,观测精度为±1mm,读数取位至0.1mm。 

5.19.4.2观测频次

梁体徐变上拱变形观测频次表

5.19.5观测资料整理

观测资料应齐全、真实、详细、规范、具有可追溯性并符合设计及实施细则要求,严格执行责任人签名制度。

人工观测记录数据,必须在观测当天及时输入计算机,核对无误后在计算机内备份,建立相关观测台帐,自动采集测试数据应及时在计算机内备份。沉降观测资料及时输入沉降观测管理信息系统,以保证各相关单位在观测过程中时时监控。观测中有沉降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有关各方及时处理。

6.1冬季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准备冬期施工保温材料和混凝土、砂浆早强抗冻外加剂、取暖加热燃料等。做好作业棚及搅拌站的防寒保温、防冻保温和供热,运输设备保温处理。组织冬季施工培训,提高职工冬季施工意识,建立有效的冬季施工各项规章、责任和值班制度。

制定的冬季施工方案必须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对批准的冬季施工方案认真贯彻执行。施工现场安排专人负责与当地气象部门的联系,测试数据做到真实可靠。测温人员还要经常与供热、保温人员联系,如发现异常立即处理。外加剂的存放、配置与掺和安排专人负责,并认真做好记录。冬季施工混凝土的搅拌时间比常温时延长50%。外加剂的掺量严格按设计进行控制。

冬季混凝土施工主要采用掺加外加剂法。冬季骨料采用覆盖保温,必要时拌合水加热,保证砼入模温度不低于5℃。拌制混凝土用的骨料必须清洁,不得含有冰雪和冻块,以及易冻裂的物质。砂石在防护棚外备料时用塑料薄膜、油布盖好。当水需进行加热处理时,水的加热温度不宜高于80℃。根据上海历年冬季气温资料,对拌和用水进行加热到40~60℃,可满足混凝土拌和需要的温度。在箱梁浇筑施工完成后,在梁体表面用彩条布覆盖,并将两端孔洞包裹严实,封闭梁端,在彩条布上铺设一层棉被或草帘覆盖,再包裹一层彩条布保温,在箱内放置电热水循环加热器,于梁体内两端距梁端2m出悬挂温度计,测量箱内温度,直至养护至规定强度后拆除养护物。

冬季施工接缝混凝土时,在新混凝土浇筑前加热结合面5℃以上的温度,浇筑完成后,采取保温措施使混凝土结合面继续保持正温,直至新浇筑混凝土获得规定的强度。

浇筑混凝土构件的湿接缝时,采用热水泥砂浆,并适当降低水灰比,浇筑完成后加热或连续保温养护。

混凝土浇筑后测温时,分设几个点,养护期间昼夜测量四次,并做好记录。拆模后,做好模板的混凝土保温保养。

冬季负温下焊接钢筋,自然冷却,设防风挡雪措施。温度很低时,不进行焊接作业。

6.2雨季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雨季施工前,做好防雨防风措施,保证工程按时保质完成。

由专人收集天气预报,根据天气情况合理安排施工,及时做好防护工作。

雨后砂、石含水量增加,施工需要重新测定砂、石含水率,调整混凝土施工配合比,保证混凝土质量。

砼搅拌站、临时便道等随时做好防排水工作,防止雨水浸泡。

7.1.3强化安全教育。组织全体员工学习安全管理条例、劳动保护法,进行安全技术和安全生产的教育和培训,要求全体员工在思想上重视安全生产,在技术上懂得安全生产的基本知识,在操作上懂得安全生产的要领,新工人上岗前,进行“三级安全教育”,提高员工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

7.1.4制定详细、可行的安全操作规程。

7.2.1高空作业时使用统一规定的信号、旗语、手势、口哨等与地面联系,并设置安全网,系牢安全绳,戴好安全帽,确保结构物和人身安全。安全网保持完好,使用宽度不小于3m,长度不小于6m,网眼不大于100mm的维纶、锦纶、尼龙等材料编织的标准安全网。每块网能承受不小于1600N的冲击荷载。

7.2.3高处作业使用的料具,应用绳索捆扎牢靠,小型料具应放在工具袋内吊运,严禁抛掷,并摆放在牢靠处,以防坠落伤人。

7.2.4严禁在还没有固定牢靠的脚手架上和不稳定的结构上行走和工作,严禁在钢梁平联杆件和构架的平面杆件上行走和通过。

7.2.5安全带应挂在作业人员上方的牢靠处,流动作业时,应随摘随挂。

7.2.6施工区域的风力为六级(包括六级)以上时,应停止高处作业和起重作业。

7.2.7雨天和冬天进行高空作业时,采取可靠的防滑、防寒和防冻措施。强风暴雨后,对高空作业设施逐一进行检查,发现有松动、变形、损坏等现象,立即修理完善。

7.3.1现场采用三相五线制,三级配电两级保护。

7.3.2各种机械设备做好接地接零,保证一机一箱一闸一漏电保护器,并在配电箱内标明用电设备名称。

7.3.3架空线采用绝缘铜线或绝缘铝线,严禁随意架放,架空线路与邻近线路或设施必须保持6m的距离。

7.3.4配电箱统一采用铁制配电箱,箱中导线的进线口和出线口设在箱体的下底面。严禁箱体的上顶面、侧面、后面或箱门处有进出线路,进出线分路成束加护套并做防水,导线束不得与箱门口直接接触,并注意其防雨。配电箱要上锁,钥匙由现场电工保管,箱内不允许放置任何杂物,并应保持清洁。在每个配电箱上安装漏电保护器。现场设二级漏电保护装置,实行分级保护,形成完整的保护系统。

7.3.5安装、维修或拆除供电线路和用电设备,必须由经过培训考试,持有电工操作证的人员进行,禁止非电工人员进行上述作业。

7.3.6拆开或断裂的裸露的带电接头,必须及时按规定用绝缘物包好并放置到不易碰触到的地方。

7.3.7用电人应掌握安全用电基本知识和所用设备的性能。使用设备前必须按规定穿戴好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并检查电气装置和保护设施是否完好,禁止设备带病运转。

7.3.8电气设备发生故障时,应首先切断电源,然后请电工进行检修,电源未切断前不得进行电器设备的检修工作。电源切断后,配电箱或开关盒上应挂“有人工作,严禁合闸”的警示牌。必要时安排人员职守。严禁非电工人员修理。

7.3.9熔断器的规格应满足被保护线路和设备的要求,熔体熔断后必须查明原因并排除故障后方可更换,严禁用金属丝代替熔丝。

7.4.1起吊物件前,应确认所起吊物件的实际重量,如有不明确时,应经操作者或技术人员计算确定。

7.4.2拴挂吊具时,应按物件的重心确定拴挂吊具的位置。用两支点或多支点起吊时,吊钩处千斤绳中间的夹角不宜大于60度。

7.4.3拴挂吊具的位置、方向应正确,使用的千斤绳、卡环和起重钢丝绳等,均应符合起重作业安全规定。

7.4.4吊具拴挂应牢靠,吊钩应封钩,以防在起吊过程中千斤绳滑脱。捆扎有棱角或利口的物件时,千斤绳与物件的接触处,应垫以麻袋、橡胶等物。起吊长、大物件时,应拴溜绳。

7.4.6放置物件时,应缓慢下降,确认物件放置平稳牢靠,方可松钩,以免物件倾斜翻倒伤人。

7.4.7物件起吊时,作业人员不得在已受力索具附近停留,特别不能停留在受力索具的内侧。

7.4.8起重作业时,应有专人指挥信号。信号员应由四级以上的起重工、责任心强、生产经验丰富的人担任。起吊前应与司机约定好指挥信号,作业时必须集中精力,信号应清晰,准确。

7.4.9起重作业指挥信号,应采用音响信号,旗语信号或手势信号并用,进行指挥。

7.4.10起重作业时,司机应听从信号员指挥,禁止其他人员与司机谈话或随意指挥,如发现起吊情况不良时,必须通过信号员处理,有紧急情况除外。

7.4.11起吊物件时,起重臂回转所涉及区域内和重物的下方严禁站人,不许靠近被吊物件或将头部伸进起吊物下方观察情况,也禁止站在起吊物件上。

7.4.12起吊物件时,应保持垂直起吊,严禁用吊钩在倾斜方向拖拉或斜吊物件,禁止拔埋在地下或地面上重量不明的物件。

7.5.1夜间施工有足够的照明。

7.5.2采取措施,杜绝非作业人员进入施工现场。

7.5.3严禁酒后进入现场,更不得进行施工作业。

7.5.4张拉作业时,严禁在张拉范围内站人,防止夹片飞出伤人。

7.5.5压浆作业时,压浆管前严禁站人,防止管道破裂水泥浆喷出伤人。

7.5.6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如有必要,应暂停施工,待问题处理后再复工。

7.6安全应急救援预案

7.6.2灾情预警和报告

7.6.2.1灾情预警

二工区设综合办公室收集各灾情信息,并与业主指挥部或有关部门紧密联系及时发出预警,预测灾情的发生趋势及可能对特定区域内的群众生命财产造成的威胁或损失的程度。

7.6.2.2建议对策

二工区根据灾情预测预警及时向监理、业主指挥部或有关部门提出应急对策建议和措施,或者制定针对性应急方案。

7.6.2.3报告灾情

灾情发生后,二工区立即向监理、业主指挥部或有关部门报告初步灾情并迅速组织有关部门调查核实灾情。

发生特大灾害,可以越级向上级人民政府或主管部门报告。灾情内容主要包括:灾情种类,发生时间、地点、范围、程度、损失及趋势,采取的措施,生产、生活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等。

7.6.3应急反应机构

(1)各队伍均有二名工作小组成员值班,随时和上级部门、业主保持联络。

(2)发生险情后,立即报告现场总值班。

(3)值班负责人立即组织现场人员进行抢险。值班负责人有权调动当班上岗人员和抢险机动人员。

(5)单位负责人赶到现场,组织指挥抢险。

(1)将对讲机分发到现场主要抢险负责人;

(2)各级抢险负责人进行分工、协调工作;

(3)提取或调集防灾器材;

(4)实施抢险,组织转移安置公私财物和人员。

(1)各工地应根据本工地的实际情况,配齐配足应急抢险器材、设备。

(2)配备一定数量的汽车式起重机,随时接受总队的调遣。

(3)成立救护队及医疗抢救站,配备急救和抢救设备DB15/T 1894-2020 既有建筑消防给水系统改造技术规程,并指定专人保管,经常保持其良好状态,抢救设备不得挪作他用。

7.6.8灾情、事故搜集和报告

灾情、事故发生后,总队在监理的指导下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核查统计汇总灾害损失情况,并逐级上报。

发生建设工程重大安全险情或重大事故后,应立即将事故情况如实向事故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报告。

在公安、消防、卫生等专业抢险力量达到现场前,应立即启动本单位的应急抢险预案,全力协助开展事故抢险救援工作。同时协助有关部门保护现场,维护现场秩序,妥善保管有关物证GB∕T 51397-2019标准下载,配合有关部门收集证据。应急状态终止后,各有关单位、部门及时作出书面报告。

附表简支梁支架法现浇箱梁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