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广客运专线某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武广客运专线某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830.98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武广客运专线某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1)通过横向引水管将水引入中心排水管,中心排水管的安装在仰拱填充施工前进行,安装时,先在仰拱中心位置抹上一层砂浆作为管节的基础,管节的搭接长度为20cm。

(2)横向引水管每10米设一道,因此在中心排水管管节预制时注意预留横向引水管与中心排水管的衔接孔位。排水管在预制场集中预制,按2米一节进行预制,预制模板采用定型模板。

(3)排水管施工时注意不得有被堵塞的现象T/CAGHP 018-2016标准下载,确保盲沟排水畅通。

本隧*口2处变形缝埋设中埋式橡胶止水带。

(1)止水带安装位置采用事先加工好的与衬砌断面一致的圆环形木板进行定位。定位木板厚7.6cm,安放在端头模板内侧。定位木板外表面浸涂沥青防水层,并作为沉降缝的填缝料,永久安设在沉降缝中。

(2)首先将止水带用定位钢筋固定在设计位置,然后安设定位模板,止水带的伸缝环卡在定位木板的中央,一半在待浇筑的衬砌断面内,另一半弯起紧贴在定位模板外侧。

(3)止水带、定位模板安装完成后,开始安装加固端头模板。

(5)拆除端头模板,移走衬砌台车,在下一衬砌断面调整衬砌台车,使其就位准确。

(6)将贴在定位模板外侧的止水带整平,拉直,用定位钢筋固定。

(7)浇筑沉降缝另一侧的衬砌混凝土。

设置综合*室六个,待设计图纸到位以后安排施工方案。

(1)各种*室根据图纸布置位置与*身同时开挖。隧道边墙的*室应在浇注边墙砼前布设钢筋预埋件,一次浇注完成,*室不得在衬砌断面变化及衬砌接缝处,如有上述情况,应按监理工程师指示办理。

(2)对隧道运营期间的通信、监控、供电、照明、通风等设施在安装时所需的各种预留预埋管件,按图纸所示的位置准确设置,浇注砼以及拆模时不得对这些设施有所损伤、碰歪等现象。

六、隧道水沟、电缆沟施工

水沟、电缆槽施工在二衬施工完成后及时进行施工,采用人工立模、绑扎钢筋、人工浇筑混凝土的方法;水沟、电缆沟盖板采用集中预制的方法,砼由混凝土拌合站集中预制,人工铲入模内施工。

(1)防排水结构物的断面形状、尺寸、位置和埋设深度符合设计要求。

(2)水沟坡面整齐平顺,水沟及检查井盖板平稳无翘曲。

(3)隧道盲沟、有管渗沟及渗水滤层上方的回填,满足路基施工要求。墙背沟、管内清除杂物,防止堵塞水路。

(4)设在衬砌背后的隧底的纵横向排水设施,其纵横向坡应平顺,并配合其它作业同时施工。

隧道*内无碴轨道基础30cm,两侧向中间排水,坡度2%。中间排水设置φ160mm半圆沟槽排水。每日施工结束或浇灌混凝土过程中因故中断浇筑时,设置横向施工缝。

面层采用一次浇筑到设计厚度。混凝土采用集中拌合站搅拌,汽车运输,人工摊铺,插入式振动棒震捣,振动梁整平。*内无碴轨道基础分两幅浇筑,两幅路面之间设纵向施工缝。

施工注意事项:混凝土严格按设计配料施工,大小碎石分开堆放。混凝土浇筑24h后,要及时洒水养护。

初测、定测过程中已将大的地质构造搞清楚了,但有一些小构造在地表不易表现。在隧道开挖过程中常出现一些小断层、小褶曲、石英岩脉穿插杂乱等现象,围岩软弱破碎,会给施工带来很大困难。为了使施工顺利进行,必须加强地质超前预报工作。为此,决定成立“XXXX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攻关组”,以策安全、加快施工进度。

(一)收集并熟悉已有的资料

调查岩性、岩层产状、岩体结构、岩体节理等实际状况及地质构造的变化特征,初步预测掌子面前方的断层、不同岩层接触面出现位置及前方围岩的稳定性等。

(二)地质素描   施工前预设计是在认真研究定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的。在预设计阶段一般很难完全详细地掌握实际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常常会有一定幅度的变动,故通过施工中的地质调查和现场监控量测,确认和修正预设计是极为重要的。   在施工循环过程中,一般要在爆破后或出碴后打眼装药前对隧道开挖工作面进行地质素描。地质素描是对开挖面的地质情况如实而准确的反映,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五个:   1、岩性:是最基本的地质资料。主要描述岩石名称、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风化程度等。新建狗磨湾隧道所见到的均是石英云母片岩,呈灰色—灰黑色,层状构造,片理发育,风化轻微—颇重,含绢云母,有滑腻感。   2、断层:是地壳上主要的构造痕迹,它的形成、特性及规模决定地区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对隧道施工影响极大,是开挖时发生塌方的主要地质原因之一。主要描述断层位置、产状、断层破碎带宽度及构造类型、断层性质及其与其它断层的关系、派生节理产状、密度及充填物等。在开挖面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些断距很小的断层。   3、贯穿性节理:是造成块体塌方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描述节理产状、密度、宽度、延伸情况、节理面特征(光滑、粗糙、起伏不平)、出露位置等。在开挖面调查中,曾多次发现贯通性非常好的节理,发生过几次块体塌方,由于我们进行超前预报,提醒施工人员注意,提前采取必要的措施,因此,没有造成大塌方。   4、岩脉:岩脉侵入的位置往往是地壳的薄弱点。我们主要描述岩脉的岩性,出露位置、宽度、接触关系、破碎情况、风化程度等。在开挖面调查中,我们所见到的大多是石英岩脉,风化轻微,呈透镜状或线状穿插于围岩中,杂乱无规则,造成围岩非常破碎。   5、水:水增加了隧道施工难度。地层渗水影响喷射混凝土的质量;若在断层带内岩体破碎,或节理被次生粘土充填地段有水,则会大大降低围岩的自稳能力,增加坍塌的可能。我们主要描述出水点位置及其与断层和节理的关系、出水状态  (滴、流、涌)、水味、水色、水温、出水点附近有无沉淀物等。同时了解水对混凝土的侵蚀性。对于地下水与地表水可能存在水力联系的地方进行了地下水动态观测,提前确定施工中的排水措施,以防止造成涌水事故。 (三)超前钻孔测试   超前钻孔测试是利用超前炮眼了解前方地质情况的一种手段。在液压钻孔台车钻进时,我们在掌子面范围内布置2~4个钻孔,孔深5m,用秒表计时,记录钻进各进尺段所用时间长短来判别软弱围岩和不良地质构造的位置。 (四)地质条件预报   资料整理是资料分析和预报的基础。将上述所搜集到的资料及时整理、誊清,再利用工程类比法,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然后,对断层、岩脉破碎带在前方出露的位置和对施工的影响,对可能构成不稳定块体的大裂隙,对地下水活动情况和地应力情况等等,做出预报,并将上列预报结果及时通知施工主管部门,提出处理方法和建议,指导施工。 (五)围岩类别预报   围岩类别是制定防治隧道施工中工程地质灾害的依据。根据获得的地质资料,结合有关围岩分类标准,预报掌子面前方围岩类别是我们超前地质预报攻关组的主要任务和目的。   在XXXX隧道施工中,我们参照《铁路隧道围岩分类》标准,结合XXXX隧道的地质特征和施工方法,超前预报围岩类别。 1、围岩类别预报的依据   预报围岩类别主要根据以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1)开挖地段的工程地质特征,**稳定状态和围岩类别;    (2)掌子面地质素描和超前钻速测试资料;    (3)地下水的情况;    (4)**成形情况;   (5)岩体中裂隙间距的变化。 2、围岩分类预报方法   (1)Ⅲ类围岩凡有以下情况我们则将前方预报为Ⅳ类;   a、连续几茬炮爆破成型差,有贯穿性裂隙切割成的大的不稳定块体;    b、前方有断层出露;    c、裂隙规律较差,出现无序状裂隙或有两组以上的贯穿性大节理;    d、超前钻孔测试和钻进有异常;    e、地下水水量增加。   (2)在Ⅳ、Ⅴ类围岩地段有以下情况者,围岩类别也降级预报;   a、相邻的已施工段初期支护变形严重或收敛量测值异常;    b、超前钻孔涌水量增加,涌水浑浊;   c、已有的断层在前方延伸到严重影响围岩稳定的位置(例如断层变宽、出露部位由边墙上升到起拱线以上);    d、前方有新的断层出露;    e、前方有两组断层;    f、超前钻孔测试和钻进时有异常。    (3)将塌方前后各5m定为Ⅴ类围岩;   (4)若围岩类别介于两类之间则定为低的一类;   (5)若已开挖段的围岩实际类别高于原预报的围岩类别,长度在5m以上,且已探明前方地质条件不会向坏的方向变化,则可提高围岩类别。   最后,将所获得的各种施工信息进行集中整理,综合分析,互相印证,得出结论。当预测到掌子面前方围岩类别有变化时,我们则填写超前地质预报通知书,立即送交现场主管施工的队长或主管工程师;若掌子面前方围岩类别无变化,但当预报前方将有不利地质条件或将产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时,我们也及时通知现场主管工程师,并建议立即采取加强支护及早形成闭合环等措施,防患于未然。

现场监控量测是判断围岩和隧道的稳定状态、保证施工安全、指导施工生产、进行施工管理和提供设计信息的重要手段。

根据本标段工程的地形地质条件、支护类型和施工方法等特点,初步选择确定本隧道监控量测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见表6.9.1.1,表6.9.1.2。

施工中将按照设计文件设置量测断面并布点。本投标人结合本标段隧道具体情况,初步拟定必测项目量测断面间距与每断面测点数量见表6.9.2.1。为掌握各级围岩位移变化规律,在各级围岩起始地段增设量测断面。

表6.9.1.1监控量测必测项目

(收敛计、隧道激光断面仪、全站仪)

全站仪采用非接触观测法

水准测量的方法,水准仪、钢尺

水准测量的方法,水准仪、塔尺

浅埋隧道必测(H0≤2b)

隧道净空变化测定仪(收敛计)

沉降缝两侧底板不均匀沉降

沉降缝两侧底板(或仰拱填充层面)沉降

*口段与路基过渡段不均匀沉降观测

*口底板(或仰拱填充层面)与*口过渡段的沉降

注:H0—隧道埋深;b—隧道最大开挖宽度。

表6.9.1.2监控量测选测项目

水准测量的方法,水准仪、塔尺

水准测量的方法,水准仪、塔尺

注:H0—隧道埋深;b—隧道最大开挖宽度。

隧道每个量测断面各布置一个拱顶下沉测点和一条水平净空收敛量测基线(台阶法开挖时,在拱脚以上0.5m加测一条)。测点布置见图9.3.1。

*内观察分为开挖工作面观察和支护表面状况观察两部分。开挖工作面观察应在每次开挖后进行,地质情况基本无变化时,可每天进行一次。对支护的观察也应每天至少进行一次,观察内容包括喷射混凝土、锚杆、钢架的表面外观状况等。*外观察包括边仰坡稳定、地表水渗透等观察。

表6.9.2.1必测项目量测断面间距和每断面测点数量

注:1、*口及浅埋地段断面间距取小值。

2、各选测项目量测断面的数量,宜在每级围岩内选有代表性的1~2个。

3、软岩隧道的观测断面适当加密。

净空水平收敛量测和拱顶下沉量测采用相同的量测频率。量测频率见表6.9.4.1,实际量测频率从表中根据变形速度和距开挖工作面距离选择较高的一个量测频率。

表6.9.4.1量测频率表

量测断面距开挖工作面距离

注:B为隧道开挖宽度。

监测方法与要求见表6.9.5.1。

为确保量测精度和加快量测速度,本投标人拟在隧道拱顶下沉和水平收敛量测中采用目前比较先进的无接触围岩量测技术。它具有快速、准确、灵活方便等优点。

量测方法:无接触法围岩量测观测方案见图6.9.5.1。测量员按

表6.9.5.1监控量测方法及要求表

目测:地质观察在爆破后初喷前进行,绘制地质素描图,填写开挖工作面地质调查记录表;

检查喷射混凝土有无开裂及发展,锚杆有无松动,钢架支护状态等,并做好相应记录;

查看边仰坡有无开裂、起壳,地表有无裂纹;地表水位有无异常变化。

隧道*口进行地表沉降量测,横断面方向沿隧道中心及两侧间距2~5m处设地表下沉测点,监测范围在隧道开挖影响范围以外。

地表下沉量测在开挖工作面前方,隧道埋深与隧道开挖高度之和处开始,直到衬砌结构封闭、下沉基本停止时为止。

内轨顶面以上2.5m,左右两侧对称布置量测点,量测断面间距根据围岩级别确定

采用激光断面仪或收敛计进行量测,开挖后按要求迅速安装测点并编号,初读数应在开挖后12h内读取,测点应牢固可靠,易于识别并妥为保护

与水平收敛断面对应拱顶设量测点

喷射混凝土后迅速在拱顶设点,采用激光断面和仪精密水准仪和收敛计铟瓦尺进行量测

精密水准仪和收敛计、铟瓦尺

量测频率要求对隧道断面上布设的观测点进行全自动多测回全圆观测,得到这些点的收敛信息。

6、监测资料整理、数据分析及反馈

在取得监测数据后,及时由专业监测人员整理分析监测数据。结合围岩、支护受力及变形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将实测值与允许值进行比较,及时绘制各种变形或应力~时间关系曲线,预测变形发展趋向及围岩和隧道结构的安全状况,及时向项目总工程师及监理工程师汇报。

根据有关规范、规程、设计资料及类似工程经验,制定本工程监控量测变形管理等级见表6.9.7.1,据此指导施工。

表6.9.7.1变形管理等级

Uo/3≤U≤2Uo/3

停工,采取特殊措施后方可施工

注:U为实测位移值;Uo为最大允许位移值。

观察及量测发现异常时,应及时修改支护参数。一般正常状态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净空变化速度小于0.2mm/d时,喷射混凝土表面无裂缝或仅有少量微裂缝,围岩基本稳定;位移速度除在最初1~2天允许有加速外,应逐渐减少。当净空变化速度持续大于1.0mm/d时,应加强初期支护;二次衬砌混凝土施作时间应满足《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要求。

施工监测管理流程见图6.9.7.1。

工程施工前,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施工进度,编制详细的监测实施计划,并确定监测技术标准,报监理工程师及业主批准。

为了真实反映监测结果,本标段施工监测由工程技术管理中心组成专门监测小组,具体负责各项监测工作。

积极配合监理工程师做好对监测工作的检查、监督和指导,工程完成后,根据监测资料整理出本标段的监测分析总报告纳入竣工资料中。

净空变化、拱顶下沉量测应在每次开挖后12h内取得初读数,最迟不得大于24h,且在下循环开挖前必须完成。

测试前检查仪表设备是否完好,发现故障及时修理或更换;确认测点是否松动或人为损坏,当测点状态良好时方可进行测试工作。

测试中按各项量测操作规程安装好仪器仪表,每测点一般测读三次,取算术平均值作为观测值;每次测试都要认真做好原始数据记录,并记录开挖里程、支护施工情况以及环境温度等,保持原始记录的准确性。

测试完毕后检查仪器、仪表,做好养护、保管工作。及时进行资料整理及信息反馈。

将监测管理及监测实施计划纳入施工生产计划中,作为一个重要的施工工序来抓,并保证监测有确定的时间和空间。

制定切实可行的监测实施方案和相应的测点埋设保护措施,并将其纳入工程的施工进度控制计划。

施工监测紧密结合施工步骤,监控每一施工步骤对周围环境、围岩、支护结构、变形的影响,据此优化施工方案。

监测组与监理工程师密切配合工作,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报告情况和问题,并提供有关切实可靠的数据记录。

量测项目人员要相对固定,保证数据资料的连续性。量测仪器专人使用、专业机构保养、专业机构检校。量测设备、元器件等在使用前均经过检校,合格后方可使用。

各监测项目在监测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应的实施细则,量测数据均要经现场检查、室内两级复核后方可上报。

量测数据的存储、计算、管理均采用计算机系统进行。

测量作业程序流程见图10.1。

图10.1测量作业程序流程图

⑴施工前平面控制网复测

施工前由设计院和业主技术部门进行现场交接测量控制桩橛点,办理相关手续。开工前组织测量人员对交接的导线网点和水准基点进行复核测量,复核导线点的坐标和水准基点高程的准确性,测量结果经过平差后与所交的控制点结果进行对比,完全无误后作为施工用控制点。定期进行洞内外联测。

⑵平面控制附合导线测设(四等导线,四等水准)

洞内布置双导线形成闭合导线,利用全站仪、精密水准仪等测量仪器,精确控制隧道中线。

洞口导线点位埋设使用钢筋(钢筋顶上刻十字线)埋于洞口附近坚固稳定的地面上,并用混凝土固定桩位,点与点之间通视良好。点位布置完毕后,利用设计院交接的导线网点GPS点(已知)作基准点,以三维坐标法,使用全站仪引测附合导线上各点的精确坐标值(并经平差),使用精密水准仪从高等级的2个BM点测定导线上各点的准确高程(并经平差)。水平角的观测正倒镜六个测回中误差≤±2.5″,每条附合导线长度必须往返观测各三次读数,在允许值内取均值,导线全长闭合差≤±1/30000。

高程控制点的布设利用平面控制点的埋石作为高程控制点,如特殊需要时进行加密,加密的水准点精度不低于高程控制点的精度,其布置形式为附合水准线路。精密水准点的复测采用S1等级水准仪对所交精密水准点进行复测,往返测量。两次观测误差超限时重测。当重测结果与原测成果比较不超过限值时,取三次成果的平均值。

根据隧道洞口的设计结构和洞口地形标高,详细计算洞口边仰坡开挖边线的坐标和各桩中心坐标。利用附合导线与以上计算坐标的相对关系,使用全站仪控制点放出洞口边仰坡开挖轮廓线,线路十米桩中心坐标点位,控制洞口边仰坡的开挖。

隧道洞身施工测量根据隧道设计文件,精确计算出线路逐桩的坐标及结构的相关尺寸和标高,并每10m计算出本标段隧道标高表。测量工程师利用洞内测量控制点,及时向开挖面传递中线和高程;用断面测量仪测设隧道开挖轮廓线,支护钢架架立前后和二次衬砌立模前后,确认准确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并对混凝土净空断面应用激光隧道限界检测仪检查。

在洞内进行施工放样时随时配带气压标、温度计,随时根据实际情况对仪器进行气压、温度的修正。

随洞身衬砌作业,每20m对已衬砌段隧道净空采用激光限界检测仪进行洞身净空检查,隧道洞身开挖贯通后,与对口施工单位协调配合,及时组织测量人员进行贯通测量。

依据测量规范及测量结果,调整贯通误差,并将结果及时上报监理和业主有关部门。

依据设计图纸检查完工后的结构物尺寸,如实填写检查结果,并将检查资料作为竣工资料一部分存档。

测量桩点的交接,持交桩表逐桩核对,交接确认,遗失的坚持补桩,无桩名者视为废桩,资料与现实不符的应予以更改。

按《新建铁路测量规范》、《京沪高速铁路测量暂行规定》进行测量作业检测,保证各项测量成果的精度和可靠性。

定期组织测量人员与相邻施工单位共同进行洞内外控制点联测,保证控制点的准确性。

所有现场测量原始记录,必须将观测者、记录者、复核者记录清楚且须是各岗位操作人员自己的签名。

加强仪器的维修和保养,保持其良好状态,制定仪器维修和保养制度及周检计划,按时送检。

第七章隧道施工安全施工措施及急救方案

隧道施工存在很大的危险性,特别是在围岩地质较差的地段更是如此。为确保隧道施工人员的施工安全及施工机具免遭破坏,在隧道施工时将采取以下安全施工措施及发生紧急情况时采取的急救方案。

1、隧道施工安全员每天不间断对隧道施工的安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施工人员必须无条件听从安全员指令停止施工,无条件撤出危险地段,只至消除不安全因素,方可才能施工。

2、隧道洞内施工人员每班次进行点名制度。进去的人员和出洞的人员要详细核查。与隧道施工无关人员一律不得进洞。

3、在隧道二次衬砌与施工掌子面之间,靠边墙部位布置一道长30米,管径60cm,壁厚10mm的逃生钢管。钢管安设牢固。钢管采用节段式安装,每节长度为3米,相互嵌套,套口长10cm。钢管随二次衬砌的施工逐步向前移动。

4、工区设立安全急救小组,由工区负责人任组长,工区总工及施工队队长任副组长。各安全员、施工班组长为组员。在隧道发生紧急情况时,隧道所有施工人员必须无条件听从安全急救小组调遣。

5、隧道施工时,隧道洞外必须随时备有一台性能良好的小型车辆,一旦洞内出现事故可随时使用。

8、隧道出现紧急情况危急施工人员生命安全的,在确保施工人员生命安全的情况下,可一边及时汇报一边自行采取有效的自救措施。

第八章质量、安全保证体系

(2)制定质量目标,开展目标管理。

为保证隧道施工各项指标的实现,我部从项目到队、班组,逐步分解为工作指标、管理指标、各项保证和操作指标,层层抓落实,保证各项指标的实现(《质量管理目标分解图》附后)。

(3)建立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实行“三工三查”制度,每个单项工程都要进行工前交底、工中检查指导、工后总结评比,并做到自查互查、交接检查。

(4)积极开展QC小组活动,真正把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应用于施工生产的全过程,从原材料的采购验收到各工序的施工生产、竣工验交实行全过程管理。坚持预防为主,一切用数据说话,抓好各部门各环节的工程质量,并针对施工中的质量通病,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5)加强技术培训,推行标准化作业,把工程质量建立在科学可靠的基础上,做到工序有标准有结论。

隧道施工有很大危险性,因此安全管理必须放在首位,在施工中消灭一切责任事故,确保人身安全,消灭重伤及人身伤亡事故,把本标段工地建成“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标准化工地”。

本隧道施工具有任务重、工期紧的特点。为解决好施工与安全之间的各种矛盾,严格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针对本工程特点,制订如下措施,并以严字当头,一丝不苟,常抓不懈,认真贯彻执行,以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

①加强安全生产教育,提高安全生产意识。

②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实行安全岗位责任制,做到奖惩严明,把安全生产纳入竞争机制。逐级签订安全包保责任状,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管生产必须管安全,使安全工作真正落到实处。项目部成立安质环保科,设专职安全检查工程师,各队(公司)设专职安全员,负责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第九章环境保护及文明施工

1、施工期间始终建立良好的现场排水系统,保证水流畅通。

2、施工中严加保护原有的自然植被,洞口挖方地段地表植被在挖土前,先行挖除并选址放置,并适时洒水培植,工程完工后恢复地表植被时利用。

3、隧道洞碴统一调配,弃碴严格按业主指定的地点堆放,弃土完毕后,对其坡脚采用浆砌片石进行挡护并设排水沟;顶部平整并覆盖某内墙抹灰施工方案,或撒播、移植适于当地气候、土壤的植被。

5、对各种脱模剂、混凝土外加剂等化工产品严格控制,小心使用,防止流失入附近水源中。

6、在征得地方环保部门同意的处所设置公共厕所,严格禁止在非指定地点随地大、小便,污染环境。

7、合理规划施工便道和施工场地,固定行车、行人路线、便道宽度,尽量少扰动地表,少破坏地表植被。

8、施工中采取措施严格控制扬尘:运输便道经常洒水保持湿润;水泥、砂、外加剂、掺和料、石灰等飞扬性材料运输时用帆布、盖套及类似物遮盖;混凝土搅拌站搭设全封闭篷布棚,防止水泥粉尘飞扬;大风时路基土石方施工尽快压实封闭轻钢龙骨石膏罩面板隔墙施工工艺.doc,必要时以草袋覆盖以防止尘土扬起。

9、规定施工、生活环保限界,设立限界桩和限界线,用醒目的限界牌标明,禁止人员、设备进入环保限界以外进行各种活动。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