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动车走行线特大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南京动车走行线特大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1.26M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南京动车走行线特大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临近既有线大型机械施工必须“一机一人”防护。

2)加强对司机的教育,施工运输车辆必须严格遵守城市和公路交通规则,文明行车,注意安全。

3)施工现场应有施工机械安装、使用、检测等项措施。

4)所有施工机械必须挂牌、定人定机操作。

5)严格按起重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施工。起重工必须熟悉施工方法、起重设备的性能、起重物的特点和确切重量以及施工安全的要求DB14/T 714-2018标准下载,防止倾覆事故发生。

所有起重作业应专人指挥,统一指挥信号,哨音清晰,手势和旗语准确,不得用喊叫指挥。如遇有妨碍司机视线处,应增加传递信号人员。

严格执行“九不吊”、“七禁止”制度。

6)起重设备要装防雷装置,机电设备必须加防雨罩。雨后对设备进行检查,避免因漏水、浸水而损坏设备。

7)防止机械伤人事故发生。对千斤顶、千斤绳、链、滑车、卡环、拖绳、溜绳都要进行严格的详细检查,安全合格后方可使用。

8.3.5临近营业线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1)保证人身安全的措施

所有现场施工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认真执行保修制度,班前充分休息,严禁班前班中饮酒;严禁脱岗、串岗、私自替班或换班,不得做与工作无关的事。

未经允许施工人员严禁进入营业线围墙以内,所持料具不得侵入限界。

(2)地下管线保护措施

a.施工前与地方通讯、电力、供水等设备管理部门联系,详细调查工点地下埋设的电力,通信光缆以及水管,油管等地下管线情况。查明准确位置并双方会签。

b.地下管、线、电缆等隐蔽设施无法提供准确位置时由设计单位会通施工管理单位、设备管理单位(对行车安全影响较大的还必须有路局参加)共同探查、核实,划定防护范围并签订由双方负责人签字、加盖公章的安全协议,明确各自安全责任。如果地下光缆等设施的情况仍不够清楚,施工单位则必须采用“人工挖探”的方法,找出有光缆并按规定防护后,方可大面积开挖。

c.管线地段开挖,采取人工开挖探槽,探清管线数量及线路走向,严禁盲目开挖,挖掘机开挖。

d.现场用白灰标出既有地下管线位置,在管线两侧设警示标示杆、牌。积极与设备管理单位取得联系改移,在地下管线改移完成后方可进行对应段落的土建工程施工。

(3)防施工机械侵限措施

a.操作人员必须通过专业业务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并持有上岗作业证书,方准上岗作业、严禁将机械交给无证人员和不熟悉该机械设备性能的人员操作。

b.施工作业前,操作人员应认真听取施工技术人员现场交底和有关安全注意事项,并对机械作详细检查。作业中必须集中精力,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

c.严禁酒后操作和超劳作业,严禁机械设备带病作业。

d.施工机械进入营业线旁施工作业,必须设专职安全防护员,负责来车通知和警戒工作。施工地段有列车通过时,禁止任何机械施工作业。

e.在与营业线相邻或平行地段作业时,任何机具(械)存放或停留必须符合铁路建设接近限界(距线路中心2.44m)的要求。

f.邻近营业线一侧使用施工机械作业,必须设置标志明显的限界桩。限界桩高度为0.8至1.0米,间距为10至20米。并应选择较宽阔的地形作为机械转头或会车地点,严禁因机械转头或交会时侵入限界。

g.在场地狭窄、施工机械有可能侵入既有铁路建筑接近限界的地段作业时,禁止挖掘机、装载机等机械的臂杆,铲斗向营业线一侧作圆周形转动。向营业线外侧摆动作业时,也应注意防止机械尾部侵入限界造成事故。

h.施工机械发生意外侵入限界,影响行车安全时,应立即派人到两端各800米进行停车防护,同时向车站报告,并尽快组织抢修。在施工机械未撤出限界以外,行车安全未恢复时,不得拆除停车防护。

(4)既有线围墙改移安全技术措施

既有线围墙施工前必须与设备管理单位签订安全协议。既有线围墙施工必须严格遵照施工方案进行,拆除1.5m宽围墙设置的小门必须上锁;严禁任何无关人员进入营业线围墙(栅栏)内;严禁作业人员未经允许进入营业线围墙(栅栏)内;严禁为便于施工随便拆除既有线围墙;整个既有线围墙拆除和还建砌筑期间必须设专职防护员全程防护;严禁任何作业人员上道或跨越线路。

(5)营业线边运输车辆作业安全措施

a.车辆驾驶远必须熟悉所驾驶车辆的性能、保养及操作方法,严禁将车交给无照人员和不熟悉该车性能的驾驶员驾驶。

b.建立定期保养和检修制度,使车辆经常保持良好状态。行车前驾驶远必须对车辆进行认真的检查,确保装备齐全有效。

c.在紧靠营业线的施工便道或新建路基上行使,速度不得大于10Km/h。下坡或转弯时,应换入底速档运行,密切注意应与营业线保持的限界距离,任何时候都不得碰撞安全限界桩而侵入铁路建筑接近限界。

e.使用挖掘机、装载机等机械装料时,汽车就位后拉紧手闸,关好车门,严禁超载和偏载。紧靠营业线的便道应有专人维修并及时平整,防止偏载或在坑洼地陷车造成车辆向营业线倾斜而侵入限界,危及铁路行车安全。

f.施工运输车必须安装倒车警报器。倒车时必须了解车后道路及环境情况,确知倒车的距离和稳妥的范围后方可倒车。在场地狭窄,人员众多地段,要有专人指挥,严禁长距离倒车,防止车辆倒车时侵入铁路限界。

g.凡带升降翻斗的运输车辆在营业线旁运行时,必须将翻斗放平,待车箱完全复位后方可行使。严禁翻斗升器运行,或边走边落以及在行车中操作车箱举升装置。

8.3.6其它安全技术措施

1)施工现场设安全标志。危险作业区要悬挂“危险”或者“禁止通行”、“严禁烟火”等标志,夜间设红灯示警。

2)工地布置符合防洪、防火、防雷击等有关安全规则及环卫要求。

3)本桥20~22#门式墩跨越既有线施工时安全技术措施另行编制。

9质量保证体系、质量保证措施

(1)施工初期制定详细的创优规划,制定适合本项目的质量内控标准,严格各项工艺和操作程序。

(2)明确质量目标,开展行之有效的质量活动,严格按照公司质量体系文件操作,认真执行ISO9002质量体系标准,确保公司质量体系在本项目的有效运行,以全员的工作质量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

(3)遵循“开工必优,一次成优,全面创优”的原则,确保本项目工程达到优良标准。

(4)现场做到文明施工。各种材料或半成品有明确标识。场内“七图一牌”齐全。进场人员佩戴胸卡。内业资料齐全,签证及时、规范。

9.1.1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成立以项目队长为第一责任人,各职能部门参加的质量管理委员会。遵循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开展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活动,建立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并在体系运行过程中不断完善。详见“质量保证体系框图”。

9.1.2强化全面质量管理意识

对工程质量要高起点,严要求,把创优工作贯穿到施工生产的全过程。在施工队伍选配、机构设置、施工方案、管理制度等方面都要紧紧围绕创优目标,以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为主线,从每道工序开始,从分项工程做起,加强施工过程的控制,自始至终把好质量关,同时针对工程的重点、难点开展QC小组活动,确保整个工程质量处于受控状态,全面组织优质生产。

9.1.3建立工程质量奖励基金和质量保证金制度

建立质量创优激励机制,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每月验工计价中有2%作为奖励基金和质量保证金,由经理部掌握。其中1%奖励基金由经理部用于奖励在质量工作中做出成效的集体和个人;1%为各项目队质量保证金,本管段工程竣工验收达到质量规划指标时予以返还,达不到时扣减。

9.1.4建立质量检查制度

9.2质量控制管理措施

9.2.1严格执行质量交底制度

本分项工程开工前,实行质量交底制度,除了对该分项的工艺流程、质量要求等作详细交底外,对重点、难点部位,建立质量管理控制点。

9.2.2建立“五不施工”、“三不交接”制度

“五不施工”即:未进行技术交底不施工;图纸和技术要求不清楚不施工;测量桩和资料未经复核不施工;材料不合格不施工;工程环境污染未经检查签证不施工。“三不交接”即:无自检记录不交接;不经专业人员验收合格不交接;施工记录不全不交接。

9.2.3对工序实行严格的“三检”

“三检”即:自检、互检、交接检。施工时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准进入下道工序,确保各道工序的工程质量。

9.2.4严格隐蔽工程检查和签证

凡属隐蔽工程项目,首先由班组、项目部逐级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报业主代表或监理工程师复检,合格后,及时签证隐蔽工程验收证明。

9.2.5严格材料、成品和半成品验收

对所有入场材料,必须按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检查,质量检查记录和试验报告保存备查。对检查验收不合格的材料、成品、半成品不得用于本工程中。

9.2.6加强原始资料的积累和保存

本分部工程必须由专职质检人员作好质量检测记录、并做好预防措施,工程结束时交档案资料员负责整理装订成册归档。

9.2.7强化计量工作,完善检测手段

计量涉及到施工生产和经营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计量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质量的好坏,为此,该工程项目队部按一级实验室的标准设置工地实验室,配齐专职计量人员,按照《计量工作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加强计量法规观念,积极使用先进的检测仪器,并定期对各种计量检测器具进行鉴定、维修、保养,以保证其精度。

10.1主要工程数量表

303/10832.5

双线(40+64+40)m现浇法连续梁

DB23/T 2843-2021 政务信息资源体系总体架构.pdf附表2南京动走线特大桥钻孔桩施工主要使用机械设备表

10.3机械设备配置表

水压式混凝土含气量测定仪

10.4钻孔桩持力层统计表

附表4桩基工程数量及各墩钻孔桩持力层统计表

备注:20~22#门式墩设计暂未出图,上表中未列举。

10.5承台与既有线关系及支护方案表(附后)

11.1施工平面布置图(附后)

GB/T 51256-2017 桥梁顶升移位改造技术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11.2施工进度横道图(附后)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