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2#机组烟气脱硫工程吸收塔安装施工组织设计

电厂2#机组烟气脱硫工程吸收塔安装施工组织设计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284.16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电厂2#机组烟气脱硫工程吸收塔安装施工组织设计

6.2.3.雨天、雾天等天气,或作业点相对温度超过90%时,应停止施工。在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后,可以继续施工。

6.2.4.焊缝多数采用多层多道焊接形式,焊条要求使用Φ3.2、Φ4.0两种规格,为减小焊接变形,焊接时宜采用小焊接电流,对口间隙尽量保持均匀。

6.2.5.底板焊缝为对接V型坡口;筒壁板纵缝为对接V型坡口;筒壁环形焊缝为对接单边坡口;底层壁板与底板之间为角接形式,壁板不开坡口,在清洗孔底部为保证加强板能焊透,内部开单边坡口,现场进行。

路基挖方施工组织设计6.2.6.底板的焊接如下:

6.2.6.1.首先把底板平铺在基础上,调整底板整体尺寸,先点焊,按安装尺寸划出纵横中心线及中心点,并用洋冲在底板中心点及边缘四等分点处打出铳孔。

6.2.6.2.底板焊缝采用对接形式,焊缝底部加垫板,垫板加装时,一侧应与底板点焊牢固,垫板两侧的对接钢板与垫板应压紧,无间隙。根据设计要求,垫板与底板的0°-180°方向的对接焊缝之间距离应控制在200mm以上。

6.2.6.3.底板定位点焊后,采用型钢和钢板对焊缝部位临时加固,加固型钢和钢板的宽度不小于100mm。

6.2.6.4.采用多人对称焊接

底板焊接时,要注意留出收缩缝。待壁板与底板的内外角焊缝完成后按顺序由外向内进行收缩缝的焊接。尽量减小焊接变形、释放焊接应力,确保底板符合衬胶和使用要求。

6.2.6.5.施焊前,焊口部位应清理、打磨。焊接完毕后清除药皮、飞溅等杂物经过检查合格,再将焊缝打磨平滑。

6.2.7.塔身筒体焊接顺序

6.2.7.1.筒体纵向为V型坡口,环向焊缝为单边坡口,坡口朝向筒体外侧;焊接时,首先在筒体外侧打一层底,然后将内侧焊缝进行清根,再进行外侧焊缝施焊。施工方式:采用J427焊条Φ3.2mm的打底,Φ4.0mm的盖面,多层多道焊。

6.2.7.2.筒体纵向对接焊缝部位上下边缘及中部至少用四条圆弧板进行加固。

6.2.7.3.每条纵向焊缝在距上下边缘150mm,范围内先不要进行焊接,待吊装时,环向焊缝拼装好后,与环向焊缝一起进行焊接。

6.2.7.4.环向焊缝要采用多人同时对称焊接。

6.2.7.5.在组装场地先焊接纵向焊缝,每段中的5条纵向焊缝全部完成后,起吊到位,调整好后再焊接环向焊缝。上、下段拼接时,纵向焊缝的布置要符合图纸要求,详细情况见设备制造图。

6.2.7.6.加强劲板与筒壁焊接时采用间断跳焊,接头按图示要求开坡口,背面封底时应进行清根处理,保证焊透。

6.2.8.对每条焊缝根据焊接母材厚度确定焊接层数,在焊接过程中应立即对层间进行清理,并进行外观检查。对中断焊接的焊缝,继续焊接前应清理并检查。双面焊接时应清理并检查根部的背面。发现缺陷消除后方可进行下一层的焊接。

6.3.焊接后检查及检验试验

6.3.1.焊接作业完成后应立即去渣皮,飞溅物,清理干净焊缝表面,然后进行外观检查、渗透试验、无损探伤等试验。

6.3.2.1.无损探伤的人员持证上岗,对探伤质量的正确性负责。

6.3.2.2.无损探伤应符合JB/T4735-1997、Q230-001和SEC-IHI的图纸。探伤工程量为总焊接工程量的10%。

6.3.2.3.无损检测要求

6.3.2.3.1.射线检测的要求:每张照片至少显示150mm的焊缝长度,两侧的焊缝长度50mm以上;质量符合JB/T4730-94的RT-Ⅲ级的要求。优先检测下列区域:⑴塔体壁板的T形接头区域;⑵每条纵焊缝的底部;⑶最底圈塔体壁板的对接焊缝;⑷人孔及大开孔周围区域的对接焊缝。

6.3.2.3.2.超声检测的要求:质量符合JB/T4730-94的UT-Ⅱ级的要求。检测区域:⑴塔壁加强圈处的壁板、垫板的对接焊缝;⑵除雾器支架、喷淋层支架垫板处壁板对接焊缝;⑶螺栓座的受拉板及受压板的对接焊缝;⑷各托架筋板与垫板支架的焊缝,垫板与壁板之间的焊缝;⑸循环管支架筋板与垫板支架的焊缝,垫板与壁板之间的焊缝。

6.3.2.3.3.磁粉或渗透检测的要求:质量符合JB/T4730-94的MT-Ⅰ级或PT-Ⅰ级的要求。检测区域:⑴塔体上各加强圈的角焊缝;⑵烟道进口与塔体壁板的角焊缝;⑶烟道出口与塔体壁板、锥板的角焊缝。

6.3.3.其他试验项目

6.3.3.1.底板真空箱法试验:整个检漏过程中,焊缝表面的温度维持在5~50℃。放置真空盒前,可用刷子或其他适用的工具将调制适当浓度的肥皂水溶液均匀地涂在检漏区域。然后从真空箱抽出空气,密封的橡胶便紧贴在焊缝上,使箱内形成真空,真空度的大小可以在真空箱上的真空表显示。将真空抽至30Kpa~53Kpa范围内保持局部真空(压差)10~20秒。如发现表面有连续气泡发生,或有逐渐增大的气泡,则说明该处有泄漏,焊缝为不合格。并在该处做好标记。检验时,每个相邻区域的检验,真空盒至少有50mm长焊缝区的覆盖,以免造成漏检。检漏后,焊缝表面进行清洗。

6.3.3.2.补强圈气密性试验:接管和人孔的补强板与壳体的焊缝,应做气密性试验,从补强板上的检漏孔向壳体和补强板之间通入气体压力为大约3kg/cm2的压缩气体,同时在焊缝上涂刷肥皂液。试验后检漏孔应用塞子塞上或焊上。

6.3.3.3.盛水试验:对吸收塔进气管接管以下的塔壁进行充水试验,因为进气管很难封堵。对塔壁其他部分,用无损检测代替充水检验。用水做试验,应向罐内充水:充至最大设计淤,或采用买方与制造商协议确定的液位高度。充水试验,主要检查以下的内容:a.罐底严密性;b.罐壁强度及严密性;c.基础的沉降;充水试验前,所有罐体附件及焊接的构件已全部完工,与试验有关的焊缝均不得涂刷油漆;充水水温不应低于5℃,若发现泄漏应立即放水。充水时将吸收塔上部的人空门打开,若发现渗漏应立即防水。充水时与塔体连接的管线不得在充水试验前连接;充水期间,要经常检查;充水到最高操作液位后,在此液位保持48小时,观察塔壁无渗漏,无异常变形,充水试验即为合格;若发现渗漏,在修复时应将水位通过放水将到渗漏处300mm以下,然后进行渗漏处的修复。同时进行基础的沉降观察,沉降观测前应在观测点标记原始基准点,做好实测原始记录,测点至少4点(沿东、南、西、北),或4的倍数,罐内充水达到3m高度时,开始第二次,以后每个一定时间,随着充水量的增加,定时进行观测,并绘制时间,沉降量的曲线,当水位达到3/4高度时,应降低充水速度,使罐的沉降量缓慢变化,到罐内充满水保持48小时后即可进行最后一次观测,当沉降量无时显变化即可放水;如观测数据显示沉降量有明显的变化,则应在最高水位状况下,继续每日的定期观测,直到观测数据的不再变化稳定为止。

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吸收塔的检查与测试计划(Q230-001)等标准要求。

质量目标:焊缝检测合格率100%,分项验收合格率100%,观感得分率90%以下。

7.3.1.质量控制管理的依据

公司质量保证计划编制工作程序

宝钢电厂2#机组烟气脱硫工程吸收塔施工图纸

7.4.1.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7.4.2.量质管理体系

7.4.2.1.体系文件

7.4.2.2.质量标准

7.4.2.2.1.严格执行相关的国家技术标准,确保工程的相关设备达到相应的设计与制造要求,不任意更改或降低标准。

7.4.2.2.2.当规定的质量标准不能满足施工需要时,将提请业主组织有关单位协调制订补充规定。

7.4.2.2.3.确因具体条件的限制,在施工过程中无法达到原定的规定要求时,将向业主提出申请,经认可后,执行新的规定。

7.5.1.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7.5.1.1.保证质量的技术措施

编制施工方案,并对所有参加施工作业人员进行交底,接受交底的施工人员必须签名,技术交底要有内容、有记录;

配备合格施工人员,施工前必须进行针对本工程的实际进行工艺培训,施工前由技术人员进行现场交底,确保施工工艺。

参与工程的技术人员及施工人员应熟悉设计图纸,并对图纸进行审查,发现问题或不明之处应及时与设计人员联系。

收到设计变更的联系单,应及时登记,并在相应图纸中做好修改;

收到新版图纸,要求及时用新版图纸替换原版图纸,并将原版失效图纸收回。

7.5.1.2.施工过程质量保证措施

施工人员及施工班组内部实行自检和互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提高施工班组成员的质量意识,做到文明施工,严禁野蛮作业;

改善施工环境,保证环境干净干燥;

应严格遵守执行安装工艺操作流程。

7.5.2.质量检验和质量监督

7.5.2.1.施工记录与试验报告

7.5.2.1.1.施工记录,严格按照ISO9002质保体系要求做好安装及试验记录。如实反映环境状态,设备状态,保证记录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重复性,记录项目齐全,并有施工人员及施工负责人签字。除了特殊的设备或试验项目外,施工记录应采用标准表格格式。

7.5.2.1.2.试验报告是根据施工记录经必要的科学处理而产生的,必须具备数据真实,结论明确,能真实反映设备的技术状态及设计修改情况。试验报告是最终作为竣工资料移交的技术文件,应按项目要求的进度进行编制,一式二份。

7.5.2.1.3.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施工及验收规范标准。

现场施工质量控制要求如下表二:

塔身底部拉板以下直径允许误差

塔身底部拉板以上直径允许误差

板面平整度(6<δ≤8)

板面平整度(8<δ≤16)

板面平整度(δ>16)

锋利外边及外角边圆角打磨

有内衬或涂层的焊缝表面

若设计施工图标准高于下表参数,以设计施工图要求为准。

7.5.2.2.质量监督

严格执行质量控制点,并接受监督;

积极配合业主与监理组织的正式质量监督检查。

7.5.2.3.技术核定及隐蔽工程验收

根据工程实际编制技术核定及隐蔽工程验收计划,明确验收内容,验收时间;

验收之前提前通知相关人员,并告知验收时间、地点和内容。

7.5.3.机工具、计量器具及材料管理

7.5.3.1.机、工具计量器具

7.5.3.1.1.对所用的机、工具进行检查,并符合要求,试验用的仪器、设备及计量器具经检验合格,严禁使用未经检验的计量器具。

7.5.3.1.2.仪器设备由专人负责管理,所有设备登记、造册,公用的仪器设备统一保管,少量专用的可由班组借用,并办好手续。

7.5.3.1.3.对计量器具的准确性有怀疑或已损坏的,必须及时报修或调换。管理员做好跟踪工作,组织班组做好日常维护、保养工作,损环的仪器设备要明确责任与性质。

7.5.3.1.4.所有设备均定期检验,贴上合格标签,仪表按规定进行校验,保证在有效期内进行使用,检定的情况应明确地反应在台帐中。

7.5.3.2.材料管理

7.5.3.2.1.严格对进场材料供应商进行资质审查和质量、信誉评估,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场。

7.5.3.2.2.严格控制外加工、采购材料的质量,各类材料到现场后必须组织有关进行抽样检查,发现问题立即与供货商联系,直到退货。

7.5.3.2.3.明确材料员的职责,及时了解现场工作中的使用情况与使用要求,确保有适当数额的材料。

8.施工安全及文明施工管理

8.1.1.安全目标:无重大事故,杜绝伤亡事故,轻伤事故率低于1‰。

8.1.2.安全管理原则:以预防工作为重点,实行安全问题一票否决制。

8.2.1.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8.3.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8.3.1.1.做好新进人员、特别是临时工的安全教育,督促班组做好三级安全教育。

8.3.1.2.定期开展安全活动,安全周、安全活动日、进行安全学习与安全分析和安全总结。

8.3.1.3.根据工程特点和季节特点开展安全检查,坚持安全自查、互查和抽查制度、安全分析制度、以及班组每周安全日活动。

8.3.2.安全保证措施

8.3.2.1.安全管理制度

认真编制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措施,认真执行。

一切施工活动必须有安全施工措施,并在施工前交底。

重要临时设施、重要施工工序、特殊危险作业、多工种交叉等施工项目的安全施工措施,必须经施工技术和安全部门审查,并经批准后方可贯彻执行,特种作业持证上岗。

一般工程施工安全施工措施需经专职安全员批准、施工负责人交底后执行。

重大的起重作业、运输作业、带电作业等危险项目的安全施工措施及施工方案,应经施工和安监等部门审查,项目总工程师批准后,由主任工程师负责交底并做好记录,施工前必须填好安全施工作业票,经项目总工签发后执行。

按三级管理的原则制定风险控制计划,定期进行核查和管理评审,并持续改进。

8.3.2.2.必要的安全设施

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正确戴好安全帽,使用的安全帽必须经有关部门检验合格,不准使用破损和过期的安全帽(安全帽的有效期为三年)。

高空作业应正确系好安全带,使用的安全带必须经有关部门检验合格,安全带每使用二年后必须按规定抽样检查一次,对抽检不合格的安全带不得继续使用。

配备必要的安全器具和劳动保护用品,实行标准化的安全设施如:活动支架、安全围栏、孔洞盖板、临时防护栏杆、手扶水平安全绳、工具保险绳、滑线安全网、活动吊架、组合式柱头托架等,脚手架搭设方法见附图二,在搭设前编制专项搭设方案。

高空交叉作业严格遵守高空作业的有关规定,配备工具保险绳、活动吊架、严禁从高空抛掷工具,材料。

低压配电盘、便携式卷线拖线盘等现场施工必须带有漏电保护器,并经检验合格。

施工现场机具、材料应摆放整齐并有保护措施,还应配备足够的消防器具。

8.3.2.3.安全技术措施

8.3.2.3.1.严格遵守施工现场安全纪律,遵守电厂的规章制度。

特种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特种操作证件应在有效期内,只准进行允许操作范围内的作业。

8.3.2.3.2.杜绝习惯性违章作业。起重作业必须有专人指挥,起重工具必须经检查确认安全才可使用,起重物下禁止站人;使用角磨机、砂轮机、割炬时应戴好防护镜;氧气乙炔瓶摆放要符合安全规程,氧乙炔皮带管禁止混用;链条葫芦、千斤顶严禁超负荷使用。

8.3.2.3.3.高空作业所搭设脚手架必须牢靠,并有围栏、安全网等防坠落设施,脚手架上不允许堆放过多的工具和材料;高空作业时,小型机工具应使用工具袋,大型机工具应使用保险绳,不允许抛掷传递机工具和材料。

8.3.2.3.4.电焊机、电源盘柜、工具间、组装平台等应有可靠接地保护,电器设备、电动工具必须安装漏电保护器,照明设备严禁直接绑扎在金属支撑物上。

8.3.2.3.5.接入筒体内的电源线应加保护套管,磨光机、拖线盘等电动工具应仔细检查,确认无破皮、老化等缺陷后方能使用。

8.3.2.3.6.电源箱容量应满足连接设备总功率,且符合安规有关施工用电要求。

8.3.2.3.7.脚手架搭设时,立柱底部支撑应牢固,在泥土地面搭设时,立柱部位应夯实并垫铁板,脚手架在使用过程中定期检查。

8.3.2.3.8.吸收塔筒体吊装过程中,当筒体达到喷淋层时,筒体内部应满铺一层脚手架,便于喷淋设备安装。

8.3.2.3.9.大件设备起吊前,应进行试吊,将吊物吊离地面10cm,静止5分钟,检查各吊点受力情况,受力应均匀。吊装作业时,重物与钢丝绳接触部位应加垫木方,防块口和打滑。

8.3.2.3.10.设备倒运时,应绑扎牢固,装卸车辆时,车辆应停放在平整路面,起吊重物应找好重心,吊点应牢固,起吊时施工人员与吊物应保持一定距离,防止吊突然倾倒或滑出。

8.3.2.3.11.吊机行走道路应平实,地表耐压力不小于1.0kg/cm2。

8.3.2.3.12.严格执行吊装工作票制度。

8.3.2.3.13.做好现场防火工作,在平台、塔罐安装场地应设置防火措施,配备灭火器、灭火沙箱及消防工具,施工人员应了解消防器材的放置位置,知道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8.3.2.3.14.材料设备排放整齐,边角废料及时清理,做到工作过程随手清。

8.3.2.3.15.不随意破坏、移动、拆除安全围护设施,确保做到“三不伤害”。

引桥与高架平台总体施工组织设计8.3.2.4.冬季、夏季、雨季施工防范措施

8.3.2.4.1.遇到冬季的雪、霜、冰冻天气,每天上班前及时清扫作业场所雪、霜、冰,采取有效防滑措施。

8.3.2.4.2.施工区域与临时设置区域的排水保持通畅,防止设备、材料,临时供电装置及其他设备浸泡在水中。

8.3.2.4.3.经常检查脚手架、脚手板的使用状况万石大桥施工组织设计,如有松动,下沉,腐烂或变形,及时加固或更换。

8.3.2.4.4.道路、脚手板等处采取防滑措施。道路经常排除积水,清除泥泞。

8.3.2.4.6.雨季施工随时针对气象变化,对施工中不可受雨水冲刷的设备、电器、仪表等加以覆盖保护。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