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5397-2007 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

DL/T 5397-2007 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为pdf
资源大小:10.04M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DL/T 5397-2007 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

46.13导流底孔的体形、水流流态和消能方式应通过水工模型

试验确定。当底孔内发生高速水流时,应采取预防空蚀措施。底

孔上方设有缺口或梳齿双层泄流时,应通过水工模型试验验证。

4.6.14导流涵管轴线宜顺直JC/T 807-2013标准下载,其进口要求与导流隧洞(底孔)

进口要求相同。涵管内不宜发生明满流交替出现的流态。导流涵

管出口消能防冲设施宜通过水工模型试验确定。为避免出现不均

匀沉陷,坝内涵管宜全部或大部分坐落在基岩上。位于软基上的

涵管,应对管道结构和基础采取加固措施。为避免涵管产生不均

匀沉陷和温度应力引起裂缝,应分段设置伸缩缝。

4.6.15混凝土重力坝、拱坝等实体结构,在施工期可预留缺口

或梳齿与岸边导流设施共同泄流:支墩坝、坝内厂房等非实体结

46.9导流隧洞的进出口边坡应做好支护设计。边坡的开挖坡

4.6.15混凝土重力坝、拱坝等实体结构,在施工期可

构,在封腔前不宜泄流,如需泄流应采取措施保证坝体安全。

4.616坝体泄洪缺口或梳齿应设在主河床部位,避免下泄水流

冲刷岸坡。利用未形成溢流面的坝段泄流,可经水工模型试验确

定空蚀指数,当空蚀指数小于0.3时,应采取掺气措施降低坝面

负压值。高坝设置缺口泄洪时,应妥善解决缺口形态、水流流态

下游防冲及过流时引起的振动、过流面混凝土防裂等问题,并通

过水工模型试验验证。

堆石坝坝面施工期泄洪,应通过水工模型试验专门论证确定

现体填筑高度、过流断面型式、水力条件及相应防护措施。

4.6.17厂房施工期不宜泄流。经论证厂房需要泄流时,应通过

水工模型试验确定泄流方式、泄流能力及相应防护措施。

4.7.1截流时间应根据河流的水文气象特征、施工总进度安排以

及通航等因素,经综合分析后选定,宜安排在汛后枯水时段。在

严寒地区宜避开河道流冰及封冻期。

4.7.2截流前,导流泄水建筑物的围堰或其他障碍物应予全部清

除。截流设计应考虑水下障碍物不易彻底清除等因素对分流的影

响。截流前应落实水库初期淹没处理方案。

47.3截流设计标准可结合工程规模和水文特征,选用截流时段

内5年~10年重现期的月或旬平均流量,也可用实测系列分析方

法或预报方法分析确定。若梯级水库的调蓄作用改变了河道的水

文特性,截流设计流量应经专门论证确定。截流战提的安全超高

可取1.0m~20m。

4.7.4截流方式应在分析水力参数、施工条件和截流难度、抛投

物数量和抛投强度后,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并根据下列条件选择:

1截流落差不超过4m和流量比较小时,宜选择单饿立堵方

式。但龙口水流能量较大,流速较高,需制备重大抛投物料。

2截流落差大于4m和流量比较大时:官选择双俄或宽战立

3在特殊条件下,经技术经济论证,可选用平堵截流、定向

爆破、建闸等截流方式。

4.7.5战堤轴线应根据地形、地质、交通条件、围堰防渗轴线、

主流流向、通航要求等因素经综合分析后确定。战堤宜为围堰堰

体的组成部分,为减小截流时抛投料流失对围堰防渗工程施工的

影响,堤轴线宜位于围堰防渗轴线的下游。

4.7.6确定龙口宽度及位置应遵循下列原则:

1龙口工程量小,保证预进占段裹头不发生冲刷破坏。

2龙口位置宜置于河床水深较浅、河床覆盖层薄或基岩出露

47.7若龙口段河床覆盖层抗冲能力低,可预先在龙口抛石、抛

钢筋笼护底,以增大糙率和抗冲能力,降低截流难度。护底范围

可通过水工模型试验或参照类似工程经验拟定。立堵截流的堤

轴线下游护底长度可按龙口平均水深的2倍~4倍取值,轴线以

上可按最大水深的1倍~2倍取值。护底顶面高程在分析水力条

件及护底材料后确定。护底宽度根据最大可能冲刷宽度确定。

4.7.8截流抛投材料的选择应遵循

1预进占段填筑料宜主要利用开挖渣料和当地天然料。

2龙口段宜抛投大块石、钢筋铅丝笼或混凝土四面体等,材

料数量应考虑一定的备用,备用系数宜取1.2~1.4。

3截流备料总量应根据堆存和运输条件、可能流失量、战堤

沉陷等因素综合分析,并留有适当的备用量,备用系数可取12~

1.3。上游梯级电站有条件控泄的工程,备用系数可适当降低。

4.7.9截流流量大、水力条件复杂的重要工程应通过水工模型试

验验证,并提出截流期间相应的安全监测要求。

DL/T5397—20

件和不同防渗措施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排水方案,使总费用最小。

4.8.2初期排水总量由围堰闭气后的基坑积水量、围堰的渗水

量、围堰及基坑覆盖层内的含水量和可能的降水量四部分组成。

其中可能的降水量可采用抽水时段的多年日平均降水量计算。初

期排水时间控制应由围堰边坡稳定允许基坑降水速度与基坑水深

确定,大型基坑可控制在5d~7d,中型基坑可控制在3d~5d。

483经常性排水应分别计算围堰和基础在设计水位下的渗水

量、覆盖层中的含水量、排水时段的降水量和施工弃水量,据此

确定最大抽水强度。其中降水量可采用抽水时段的最大日降水量

在当天抽干计算,施工弃水量与降水量不应叠加。基坑渗水量可

根据围堰型式、防渗方式、堰基情况、地质资料可靠程度、渗流

水头等因素分析确定。

48.4排水设备应有备用和可靠电源。

48.4排水设备应有备用和可靠电

49施工期蓄水、通航和排冰

4.9.1水库的下闸蓄水时间应与导流泄水建筑物的封堵计划及

首台机组发电计划统一考虑,并分析下列条件:

1与蓄水有关的工程项目施工进度和导流工程的封堵计划。

2库区征地、移民和清库、环境保护要求。

3水文资料、水库库容曲线和水库蓄水历时曲线。

4蓄水后的防洪标准、泄洪与度汛措施。

5通航、灌溉及下游供水要求。

6有条件时,应考虑利用围堰挡水受益的可能性。

4.9.2水库蓄水期应综合分析下游供水要求,并采取措施满足下

游电站、城镇、农业、航运和生态用水需要。

4.9.3对于天然来流量情况下的水库蓄水,导流泄水建筑物下闸

的设计流量标准可取时段内5年~10年重现期的月或旬平均流

量,或按上游的实测流量确定;对于上游有水库控制的工程,下

闸设计流量标准可取上游水库控泄流量与区间5年~10年重现期

4.9.1水库的下闸蓄水时间应与导流泄水建筑物的封

的月或旬平均流量之和。

4.9.4下闸蓄水前应进行导流泄水建筑物门槽、门槛等水下检

查,制定修补处理和应急措施,确保下闸安全。

495水库蓄水期的来水保证率可按75%~85%计算。确定蓄水

日期时,除应按蓄水标准分月计算水库蓄水位外,还应按规定的

度汛标准计算汛期水位,复核汛前坝顶高程及混凝土坝的接缝灌

浆计划。对于高坝大库等特殊情况,可研究水库分期蓄水方案。

4.9.6通航河道上的施工期通航方案应结合施工导流方案统一

考虑,并经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施工期临时通航的最小通航水

深、最大通航流速、最小通航尺度(航宽、航深、转弯半径等)、

通航流速、流态、水面坡降等重要指标应结合模型试验确定。施

工期必须断航时,应提出断航后的客运、货运解决方案。

4.9.7有流冰的河道应分析流冰时间、冰块尺寸和流冰量,制定

4.9.8位于山间溪流上的抽水蓄能电站水库,其下闸蓄水宜安

在汛前开始,相应的蓄水过程在汛期完成。无天然径流或天然径

流不能满足初期蓄水要求的上水库,应研究初期蓄水措施。

5.1.1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的料源包括建筑物开挖料和土料

场、天然砂砾料场及石料场的开采料。

料源选择应根据水电工程建设对各种天然建筑材料的数量、

质量及供应强度要求,在地质勘察和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对料源

的分布、储量、质量及开采运输条件的综合分析和料物平衡规划,

按优质、经济、就近取材的基本原则,经技术经济比较选定料源。

5.1.2料源选择应遵循下列原则:

1储量、质量满足工程建设需要,开采运输条件较好,剥采

2避开自然、文物、重要水源等保护区,不占或少占耕地。

3优先利用建筑物开挖料。

料源点较多或各种条件较复杂时,采用系统分析法,优选

5不影响建筑物布置及安全,避免与工程施工相互于扰。

5.1.3料场选用顺序宜先近后远,先水上后水下,先库区内后库

区外,力求高料高用,低料低用,避免或减少上、下游料物交叉

5.1.4料场开采规划应遵循下列原

“1合理规划使用料场,采取措施提高料场开采率。

2满足施工强度要求,合理配置采、挖、运设备。

4位于坝址上游的料场,应考虑施工期围堰或坝体挡水对料

场开采和运输的影响。

受洪水或冰冻影响的料场应有备料、防洪等措施。

符合施工安全、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要求。

521天然建筑材料的质量应符合DL/T5144和DL/T5388的要

求,见附录C。大型工程的天然建筑材料宜进行必要的专项试验,

主要包括:混凝土人工骨料生产性试验、不同岩性骨料掺混对混

凝土性能影响试验、土石坝坝体堆石料爆破试验、坝体防渗料加

工试验、现场碾压工艺、防渗料原位或原状样载荷(包括压缩、

5.2.2各种天然建筑材料的勘察储量应满足DL/T5388的要求,

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可采储量应不小于设计需要量的1.5倍。

52.3米用建筑物开挖料料源,其地质勘察内容和深度应同时符

合GB50287和DL/T5388的要求;可采储量的计算应考虑施工

时段、施工程序及施工工艺等各种因素对料物开采及使用的影响,

5.2.4混凝土骨料料源可选择建筑物开挖料或天然砂砾料或石

料场开采料,也可选择三种料不同的组合。应优先选择建筑物开

挖料作为料源。天然砂砾料储量丰富,剥采比较小,级配和开采

运输条件较好时,也可作为优先选用料源。无合适的天然砂砾料

时,可就近选择石料场开采料料源。有条件时宜优先选用线膨胀

5.2.5混凝土骨料料源应进行贼活性检验,宜采用多种方法检验

和验证,试验应符合DL/T5151的要求。主体工程混凝土骨料选

用具有潜在碱硅酸反应的骨料料源,应经过专门论证,并采取抑

制骨料碱活性的有效措施。

5.2.6宜选用破碎后粒形良好且硬度适中的岩石作为人工砂石

521天然建筑材料的质量应符合DL/T5144和DL/T5388的要

求,见附录C。大型工程的天然建筑材料宜进行必要的专项试验

主要包括:混凝土人工骨料生产性试验、不同岩性骨料掺混对混

凝土性能影响试验、土石坝坝体堆石料爆破试验、坝体防渗料加

工试验、现场碾压工艺、防渗料原位或原状样载荷(包括压缩、

5.2.2各种天然建筑材料的勘察储量应满足DL/T5388的

合GB50287和DL/T5388的要求;可采储量的计算应考虑施

时段、施工程序及施工工艺等各种因素对料物开采及使用的影

5.2.4混凝土骨料料源可选择建筑物开挖料或天然砂研料或

料场开采料,也可选择三种料不同的组合。应优先选择建筑物开

挖料作为料源。天然砂砾料储量丰富,剥采比较小,级配和开采

运输条件较好时,也可作为优先选用料源。无合适的天然砂砾料

时,可就近选择石料场开采料料源。有条件时宜优先选用线膨胀

5.2.5混凝土骨料料源应进行碱活性检验,宜采用多种方法检验

和验证,试验应符合DL/T5151的要求。主体工程混凝土骨料选

用具有潜在碱硅酸反应的骨料料源,应经过专门论证,并采取抑

制骨料碱活性的有效措施。

5.2.6宜选用破碎后粒形良好且硬度适中的岩石作为人工砂石

料料源。采用节理裂隙发育,特别是隐节理发育的石料加工骨料,

5.27施工期受河道水流影响的天然砂砾石料场,应考虑料场储

5.2.6宜选用破碎后粒形良好且硬度适中的岩石作为人工砂

砂磁料级配和开采运输条件的变

5.28防渗土料宜选择天然含水量与填筑含水量接近,

土质较均一的料源。大型土石坝工程应分析料场土料在不同季节,

不同土层深度的天然含水量变化规律,研究含水量控制措施。

5.29堆石料料源应优先利用建筑物的开挖料。可利用的建筑物

开挖料的储量不能满足需要时,可就近选择料场开采。反滤料或

垫层料料源宜采用天然砂砾料,如工程区附近缺乏天然砂砾料,

5.29堆石料料源应优先利用建筑物的开挖料。可利用

开挖料的储量不能满足需要时,可就近选择料场开采。反滤料或

垫层料料源宜采用天然砂砾料,如工程区附近缺乏天然砂砾料,

5.2.10料物平衡规划应根据施工进度计划,统筹安排各种料源

5.2.10料物平衡规划应根据施工进度计划,统筹安排各种料源

的开米进度和开采强度,合理安排料物流向,减少料物堆存和中

转,做到总运输费用最小。必要时应采用计算机动态仿真方法进

5.3.1料场的规划开采量应考虑地质和施工因素,按设计需要量

的1.25倍~1.5倍选取

5.32土料场开采应根据土料特性、土层厚度及施工特点、地下

水分布规律和天然含水量变化规律等因素,确定分区开采规划和

开采方案。若料场土料天然含水量偏高或偏低,应研究控制土料

工艺流程-砌石工程施工工艺流程图53.3天然砂砾料场开采应根据料场的水文特性、地形条件、天

然级配分布状况、料场级配平衡要求等因素,确定料场开采时段

开采分层、开采程序和开采设备。汛期或封冻期停采时,应按停

产期砂石需用量的1.2倍备料。有航运要求的河段应考虑料场开

采对通航的影响,并应采取保证通航的相应措施。

53.4砂砾石坝填筑选用的天然砂砾料料场开采DB13(J)/T 8376-2020 老旧小区基础设施及环境综合改造技术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宜根据各种坝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