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东环线三亚陵水示范线施工组织方案

海南东环线三亚陵水示范线施工组织方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214.53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海南东环线三亚陵水示范线施工组织方案

5.3.1设备调试标定

捣固车的起道、抄平系统、拨道系统(含激光拨道)必须精确标定,各项误差要在可控范围内。

1)捣固车作业按“1X”自动作业模式作业SJG 05-2020 基坑支护技术标准.pdf,每次捣固夹持时间为0.6s。基本起道量按10mm(实际起道量)设置,实际起道量超过20mm时,按分层起道处理。遇有拨接龙口、新线高填方路基、线桥结合部、桥涵过渡段、大抬道、岩溶塌陷等薄弱地段视具体情况安排补强捣稳。

2)捣固车必须按照桩点标准的起拨道量精确法作业,当没有起拨道桩点时,捣固车根据车上的自动抄平系统进行近似法作业。直线地段必须进行激光作业。

3)作业结束时设置的顺坡应在直线上,在困难条件下可在圆曲线上顺坡,严禁在缓和曲线上顺坡结束作业;顺坡坡度小于0.5‰。

4)捣固作业时,在无障碍区段必须同步进行碴肩夯拍作业,夯拍器激振器必须打开。

5)应全过程使用捣固车的记录仪,监视作业质量,作业记录数据作为静态验收的技术资料。

6)及时更换磨耗量超过20%的镐掌。直、弯全镐镐掌的标准尺寸为:140mm(底)×70mm(高),直半镐镐掌的标准尺寸为:120mm(底)×70mm(高),弯半镐镐掌的标准尺寸为:100mm(底)×70mm(高)。客专线施工尽量采用合金镐。

7)捣固车捣镐下插深度后,镐掌上沿须达到枕木底以下15mm;捣固装置夹持压力和夹持幅度必须达到规定要求;1号位操作人员须精确对准下镐位置,保证捣镐下插夹持时不打、夹枕木。检验的标准为:下插后与枕木面平齐的位置必须在镐掌上沿248mm(轨枕端部的实际高度加15mm)以上;夹持幅度的标准为夹持油缸的伸出量必须达到50mm以上;作业后的枕木面没有插痕。

8)为保证捣固作业质量,步进式捣固车捣固频率每分钟不得超过18次,连续式捣固车捣固频率每分钟不得超过22次。

根据施工地段的起道量不同,须合理安排稳定车的位置。要把稳定车安排在大起道量的捣固车后面。捣固车作业后稳定车同步稳定线路,采用慢速重稳,垂直预加载10.0Mpa,预置下沉量10~20mm,振动频率28~35Hz,作业速度第一遍为0.6km/h,第二遍为0.8km/h,第三遍为0.8km/h,第四遍及以后为1km/h。稳定车桥上作业须要求:一是桥上道碴深度不小于150mm;二是要求振动频率不小于30Hz;三是要求不得在桥范围内起停振,桥上不得停机。

5.3.3作业模式:采用跟进式捣固作业模式,第一台车预留10mm左右的起道量给第二台捣固车,以保证第二台车拨道系统和起道性能达到最好、最稳定。

5.3.4工位控制:按测点资料进行对点起道和拨道,起拨道桩点均设2.5米一点。二号位在大机作业中是整车的关键,要加强二号位的操作,特别是坡度、变坡点、竖曲线资料需输入到ALC(若高程数据设计了竖曲线高度则直接输入高程数据);之后就是拨移数据输入到ALC进行精确拨道。由于线路长,数据资料多,要每50米和下面的3、4号位联系,进行数据复核、误差刷新,以保证拨道和起道的正确性和精确性。

6.示范线精测精捣精调实施步骤及要求

6.1有碴轨道人工精调步骤

6.1.1全面补强轨道结构和调查薄弱地段。

6.1.1.1全面补充缺少、失效零配件,全线复拧扣件扭力。

6.1.1.2全线徒步调查硬弯、不良焊缝(含厂焊、铝热焊、接触焊)、四电轨枕、临时便道、上碴点、未放散焊缝插入短轨处所状态,同时用油刷明显标记。

6.1.2人工补强薄弱地段和处理焊缝硬弯。

6.1.2.1采用冲击镐或内燃直镐对高低、空吊严重处所进行人工捣实,均衡质量。

6.1.2.2采用仿型打磨机或高性能打磨机对不良焊缝进行精细打磨,利用弯轨器对硬弯处所进行矫直。

6.1.3线路大机第四遍作业完毕且放散锁定后,进行线路轨距精调;道岔大机第三遍作业完毕且岔区焊联后,进行道岔轨距和框架精调以及工电联合整治。

6.1.4轨距精调完毕后,采用轨检小车全线复查轨距、轨距变化率、轨向,再次全线结合轨向精调轨距。

6.1.5线路大机第六遍和道岔大机第四遍结束后,采用轨检小车再次全线复查轨距、轨距变化率、轨向,结合轨向重点精调轨距。

6.1.6根据轨检小车资料,综合整治几何尺寸,重点整治轨距变化、曲率、轨向不良处所,确保轨道精调达标。曲线要求采用40m弦测量曲线正矢调整正矢。

6.2有碴线路大机精调步骤

6.2.1线路第一至四遍大机作业和道岔第一至三遍大机作业,由工程单位按照设计院提供的CPⅢ网进行精测同时按照分层起道原则进行大机作业。线路大机第四遍作业完成后标高预留80mm,中线控制在10mm以内,道岔大机第三遍作业完成后,标高预留50mm,中线控制在5mm以内。

6.2.2线路第五遍大机作业前,安排稳定车全程进行稳定。

6.2.3线路第五遍、六遍和道岔大机第四、五遍大机作业,严格采用测量组提供的CPⅢ网和5米点偏差资料进行绝对值精确法作业。线路大机作业模式全部采用双机跟进式捣固+稳定,道岔大机采用脱杆捣固,电务牵引点采用单机三捣。线路大机第五遍作业完成后标高预留70mm,中线控制在5mm以内,线路大机第六遍作业完成后标高预留60mm,中线控制在5mm以内。道岔大机第四遍作业完成后,标高预留40mm,中线控制在3mm以内,道岔大机第五遍作业完成后,标高预留30mm,中线控制在3mm以内。

6.2.4线路第七遍、第八遍和道岔第六遍大机作业时,采用普捣法作业。线路大机作业模式采用双机跟进式捣固+稳定,道岔大机作业模式为单机双捣,电务牵引点为脱杆单机三捣。线路大机第七遍作业完成后标高预留50mm,中线控制在5mm以内;大机第八遍作业完成后标高预留40mm,中线控制在5mm以内。道岔大机第六遍作业完成后,标高预留20mm,中线控制在3mm以内。

6.2.5根据轨检小车资料有计划性对薄弱区段和道岔进行大机作业。

6.3道岔、线路精调方法

6.3.1分层逐步大机捣固。采取大机捣固6遍的方法,并分层控制标高及平面

6.3.2采取主要由大机确保纵、平断面就位的方式使其线路、道岔平断面就位。尽可能采用安博格小车测量(测量仪器不足时可采用水准仪、全站仪测量),以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做为指导大机平、纵断面就位的依据。测量点间距采用每5m一测点,并每5m放桩(抬道量和拨道量)的方法指导线路大机作业。道岔地段采用每3m一测点,并每3m放桩(抬道量和拨道量)的方法指导道岔大机作业,道岔前后测量和放桩出去200m。曲线地段也同样采取每5m一个测点和放桩点。

6.3.3全面调整轨距。按轨距±1mm和轨距递减率不大于0.33‰的标准全面调整轨距,客专线调整轨距的做法是:在大机作业第四遍后,用轨道检查小车全面调查轨距,并通过检测后的资料分析某段的方向,确定选择方向好的一股为改道的方向股,首先把方向的扣件离缝(密贴)消灭(整治)好,再接着全面按零轨距(轨距零误差)的标准全面调整轨距,调整轨距时同时一并整治扣件离缝,确保做到每个扣件密贴。

6.3.4完成轨距调整到位后,下一步进行全面紧固螺栓扣件扭力,使扣件扭力达标,只有扣件扭力达标才能确保调整好的轨距不会变化。

6.3.5全面完成调整轨距改道后的扣件螺栓紧固,确定扣件扭力全面达标后,安排第五遍的大机捣固作业,进一步改善平、纵面按设计就位。多遍大机捣固后复测、重复分析设计和用不同颜色的油漆每5m点放桩指导大机作业的方式完成精调工作。

6.3.6在现场作业,采取每5m点测量、分析设计、数据放桩指导大机作业的方法,调查理论与现场实际不相符的问题,记录、提报线路、道岔折射的线路轨向不良的地点;第6遍采取利用激光对点拨正线路大方向的方法消除折射状的轨向。激光点的定位为300m以内用测量的方法找准拨道零点位置,解决线路、道岔折射的线路轨向不良的问题。

6.3.7道岔精捣方法:同样每5m测量、分析设计、数据放桩指导大机按现场资料进行精确捣固,道岔前后延长至200m,两道岔间线路小于200m的线路全面贯通。遇道岔前后曲线道岔捣固车作业至曲线内方圆曲线上收车。

6.4大机精捣作业后应达到的技术标准

6.4.1静态标准:大机作业后线路静态验收达到《铁路线路修理规则》的作业验收标准。大机作业水平偏差不超过1mm,延长18m的距离内三角坑不得大于3mm,曲线的超高顺坡率≤0.5‰;正矢差不大于2mm,正矢连续差不大于3mm,圆曲线最大最小正矢差不大于4mm;10m弦测量轨向不大于2mm,且50m范围内不得有两个及以上的连续轨向;高低用10m弦长量不大于2mm。

6.4.2拨道量按横距控制,误差在±5mm以内。

6.4.3抬道量按高程控制,误差在±10mm以内

6.5有碴轨道人工精调标准

6.5.2轨道结构标准:零配件齐全有效、扣件无离缝、胶垫无歪斜串动、套管无缺失、扣件扭力达标。

6.5.3道床整理标准:道床顶宽3.5m,肩宽450mm,边坡坡率为1:1.75,道床顶面低于轨枕面20mm,碴肩堆高不少于100mm,桥上股道与防撞墙之间、隧道股道与步行台之间碴肩堆高50mm,两线间道床填平。

7.1封锁时间及封锁条件:

根据施工主体单位(中铁三局)按照既有线施工管理办法对示范线各项施工统一安排。

7.2劳力组织及人员安排。

7.2.1施工总负责人:中铁三局指定负责人(协调、指挥大机作业配合工作,检查验收大机作业质量)

7.2.2大机作业负责人:中铁三局机械队队长或工长

7.2.3配合负责人:中铁三局施工负责人员

7.2.4施工防护(防护员经路局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2)工地防护:职工2人(大机捣固车1人/台专职防护)

(3)两端防护:职工2人

7.2.5施工监控把关:

(1)中铁三局把关:1人

(2)拨量监控、横距测量:职工3人、技术人员1人

(3)标高监控:职工2人、技术人员1人

(1)中铁三局把关:1人

(2)拨量监控、横距测量:职工3人、技术人员1人

(3)正矢监控:职工3人

(4)水平监控:职工1人

(5)标高监控:职工2人、技术人员1人

7.2.6技术资料前期标定组(14人)

(1)核实、拉链线路施工里程:职工3人,技术人员1人

(2)标定拨道量:职工2人,技术人员1人

(3)标定抬道量:职工2人,技术人员1人

(4)标定线间距、曲线要素:职工3人,技术人员1人

7.2.7施工主体单位(中铁三局)配合整理道床作业人员(1台大机定额):

(1)预拉石碴、整理道床组(17人):

①人员安排:作业前拉碴4组17人,大机作业后整理石碴(拉碴及平道床各2个组)。

②负责项目:封锁前往道心吊碴,封锁时大机作业后整道床。

7.3.1工地两端防护及工地防护的设立。

7.3.2接封锁命令前,把关、监控及人员提前进入施工地段进行大机作业配合及监控。

7.3.3检查人员及时反馈大机作业质量,指导大机作业及时调整。

7.4.1提前30分钟到达施工现场,人员工机具进入大机作业起始地点,在安全防护范围以内待命。

7.4.2接到封锁命令后,立即安排人员进行职责分工范围内大机作业各项配合作业。

7.4.3大机开始作业后,安排人员及时进行道床补充及平整工作,巩固大机作业质量,作业后外观同步达标。

7.4.4同工务段把关人员进行大机作业验收,对不达标项进行返工,直至达标。

7.5.1接封锁命令后,各作业车组联挂进入封锁区间,自运行到达施工地点。

7.5.2各作业车到达作业指定地点后,安全解挂后,确定安全作业距离范围后,认真核对曲线要素,按计划开始对作业地段进行起、拨、捣、夯、稳作业。

7.5.3捣固车、稳定车按规定作业模式进行作业。

7.5.4各车作业结束后及时收车,施工车列根据施工负责人的指令进行联挂,在规定的时间内返回指定停放地点、并做好防撞、防溜、防火措施。

1、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

1.1线路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

限速(160km/h)

三角坑(扭曲)(mm)

注:①轨向偏差和高低偏差为10m弦测量的最大矢度值;70m小方向任意弦量。

②三角坑偏差不含曲线超高顺坡造成的扭曲量,检查三角坑时基长为6.25m,但在延长18m的距离内无超过表列的三角坑。

1.2曲线正矢容许偏差管理值

实测正矢与计算正矢差(mm)

圆曲线正矢连续差(mm)

圆曲线的最大最小正矢差(mm)

注:曲线正矢用20m弦在钢轨踏面下16mm处测量。

1.3道岔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

三角坑(扭曲)(mm)

注:①支距偏差为现场支距与计算支距之差。

②三角坑偏差不含曲线超高顺坡造成的扭曲量,检查三角坑时基长为6.25m,但在延长18m的距离内无超过表列的三角坑;

2、轨道动态不平顺管理值

200km/h≤V≤250km/h

三角坑(基长2.5m)(mm)

车体垂向加速度(m/s2)

车体横向加速度(m/s2)

轨距变化率(基长2.5m)(‰)

横向加速度变化率(基长18m)(m/s3)

注:①高低和轨向偏差为计算零线到波峰的幅值;

②水平限值不包含曲线按规定设置的超高值及超高顺坡量;

③三角坑限值包含缓和曲线超高顺坡造成的扭曲量;

④车体垂向加速度采用20Hz低通滤波,车体横向加速度采用10Hz低通滤波;加速度等速检测速度应在Vmax±10%范围内。

⑤避免出现连续多波不平顺和轨向、水平逆向复合不平顺。

3、轨道检查车检查线路区段整体不平顺(均值管理)的动态质量用轨道质量指数(TQI)评定。

200km/h≤v≤250km/h

波长范围为1.5~42m

波长范围为1.5~70m

注:①波长范围为1.5~42m的单项标准差计算长度200m,波长范围为1.5~70m的单项标准差计算长度500m。

4、车载式轨道检查仪检查轨道动态质量容许偏差管理值。

注:表中垂直加速度和水平加速度的值是根据CRH2型动车组确定,其他动车组需根据现场试验另行确定修正系数。

1.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把安全工作贯穿到施工生产的全过程中。各方面都要紧紧围绕着安全生产目标,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为主线,合理组织安全生产。在施工生产中要做到“五同时”,即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工作的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

2.实行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定期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专职安检工程师和安全员负责日常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堵塞漏洞,消除隐患。

3.各单位对参与海南东环线施工作业、检查验收人员进行岗前安全教育,掌握海南东环线开通前工程线列车运行特点,增强自我安全防范意识。每日上线施工作业及检查验收前,开展安全预想和点名。

4.健全行车运输指挥调度系统,加强前后方的施工联系与配合,抓好行车运输安全。

5.凡上线检查、作业必须穿防护服普天大厦安全施工方案,夜间及隧道内须穿反光防护服。

6.严禁单人上线检查、作业。

7.严格执行下道避车制度。工程车不少于800米下道完毕。在长大隧道及避车不良地段,上线作业前,须指定避车处所。

8.上线作业必须集体沿路肩行走,走道心或分散行走时,必须指定专人防护,了望列车。需搭乘工程车、轨道车、大机等上线作业时,必须坐稳扶牢,防止坠落摔伤。

9.严格施工机械、料具管理。来车时,须随同人员一并撤下道,严禁将机械(具)、材料放在道心、枕木头、两线间及碴肩上,严禁料具侵限。

10.单轨小车、吊轨小车、自制四轮小车、探伤小车、轨道检查仪上线使用时必须设置随车及前后防护,前后防护距离不少于800米。

11.上线施工作业必须设置施工防护。

上线作业比照既有线设置施工防护标牌DB50/T 1052-2020 旅游景区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指南.pdf,指派施工防护员。

12.示范段施工作业的大机自轮运转设备在站内转线或区间运行时,应严格控制速度。多台自轮运转设备在同一区段配合作业时应事先明确作业区段,联挂方式,严格执行联挂一度停车制度。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