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速公路标志标线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某高速公路标志标线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364.06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某高速公路标志标线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15274381801

火警119;报警110;医疗急救120;气象:12121;交通事故122;水上搜救:12395

GB/T 20258.2-2019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 第2部分:1∶5000 1∶10000比例尺6.5.4触电应急预案

触电事故和其他事故比较,其特点是事故的预兆性不直观、不明显,而事故的危害性非常大。当流经人体电流小于10mA时,人体不会产生危险的病理生理效应;但当流经人体的电流大于10mA时,人体将会产生危险的病理生理效应,并随着电流的增大、时间的增长将会产生心室纤维性颤动,仍至人体窒息(“假死”状态),在瞬间或在两三分钟内就会夺去人的生命。因此,在保护设施不完备的情况下,人体触电伤害事故是极易发生的。所以,施工中必须做好预防工作,发生触电事故时要正确处理,抢救伤者。

(1)对触电者要贯彻“迅速、就地、正确、坚持”触电急救八字方针。

(2)防止触电伤害的基本安全要求

A、根据安全用电“装得安全,拆得彻底,用得正确,修得及时”的基本要求,为防止发生触电事故,在日常施工(生产)用电中要严格执行有关用电的安全要求。

B、用电应制定独立的临时用电方案,并经有关责任人批准,按施工方案进行敷设,竣工后办理验收手续。

C、非电工严禁接拆电气线路、插头、插座、电气设备、电灯等。

D、根据不同的环境,正确选用相应额定值的安全电压作为供电电压。安全电压必须由双绕组变压器降压获得。

E、带电体之间、带电体与地面之间、带电体与其他设施之间、工作人员与带电体之间必须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距离不足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隔离防护。

F、在有触电危险的处所或容易产生误判断、误操作的地方,以及存在不安全因素的现场,设置醒目的文字或图形标志,提醒人们识别、警惕危险因素。

G、采取适当的绝缘防护措施将带电导体封护或隔离起来,使电气设备及线路能正常工作,防止人身触电。

H、采用适当的保护接地措施,将电气装置中平时不带电,但可能因绝缘损坏而带上危险的对地电压的外露导电部分(设备的金属外壳或金属结构)与大地作电气连接,减轻触电的危险。

J、在同一台变压器供电的系统中,不得将一部分设备做保护接零,而将另一部设备做保护接地。

K、采用保护接零的系统,总电房配电柜两侧做重复接地,配电箱(二级)及开关箱(三级)均应做重复接地。其工作接地装置必须可靠,接地电阻值≤4Ω。

L、所有振动设备的重复接地必须有两个接地点。

M、保护接零必须有灵敏可靠的短路保护装置配合。

N、电动设备和机具实行“一机一闸一漏电一箱”保护,严禁一闸多机,闸刀开关选用合格的熔丝,严禁用铜丝或铁丝代替保险熔丝。按规定选用合格的漏电保护装置并定期进行检查。

O、电源线必须通过漏电开关,开关箱漏电开关控制电源线长度≯30m。

(3)发生触电事故的应急措施

1.及时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的方法

A、立即将控制开关、插座断开。

B、当电线触及人体,来不及断开开关、电器时,可用绝缘物等将电线移开。

C、必要时可用绝缘工具切断导线。

D、短路的方法迫使保护装置动作断开电源。(一般由电工操作)

F、如果触电者触及断落在地上的带电高压导线,且尚未确认线路无电之前,救护人员不可进入断线落地点8~10米的范围内,以防止跨步电压触电。进入该范围的救护人员应穿上绝缘靴或临时双脚并拢跳跃地接近触电者。触电者脱离带电导线后应迅速将其带至8~10米以外立即开始触电急救。只有在确证线路已经无电,才可在触电者离开触电导线后就地急救。

G、夜间发生触电事故时,应考虑切断电源后的临时照明问题,以利救护。

2.对触电者救援时应先断电后方可进行,防止施救人员触电。

3.对触电者进行简单的诊断,视不同情况进行分别处理。

A、通畅气道。首先清除口中异物。使触电者仰面躺在平硬的地方,速解开其领扣、紧身衣和裤带。若发现触电者口内有食物、假牙、血块等异物,可将其身体及头部同时侧转,迅速用手指交叉从口角处插入,从口中取出异物,操作中要注意防止将异物推到咽喉深入。第二,采用仰头抬颊法畅通气道。操作时,救护人用一只手放在触电者前额,另一只手的手指将其颌骨向上抬起,两手协同将头部推向后仰,舌根自然随之抬起、气道即可畅通。为使触电者头部后仰,可于其颈部下方垫适量厚度的物品,但严禁用枕头或其他物品垫在触电者头下。

B、对呼吸心跳尚存,但神志昏迷者,应让其仰卧,注意避免受寒。

C、心跳尚存、呼吸停止,可用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法施救。使触电者仰卧,松解衣扣和腰带,清除口腔内痰液、呕吐物、血块、泥土等,保持呼吸道畅通,救护人员一手将其下颌托起,使其头尽量后仰,另一只手捏住其鼻孔,深吸一口气,对住触电者的口用力吹气,然后立即离开其口,同时松开捏鼻孔的手。吹气力量要适中,次数以每分钟16~18次为宜。

D、心跳停止,呼吸尚存,可有心脏挤压法施救。将触电者仰卧在地上或硬板床上,救护人员跪在或站于伤者一侧,面对触电者,将右手掌置于触电者胸骨下段及剑突部,左手置于右手之上,以上身的重量用力把胸骨下段向后压向脊柱,随后将手腕放松,每分钟挤压60~80次。在进行胸外挤压时,宜将伤者头放低以静脉血回流。

E、心跳、呼吸均停止,可用人工呼吸法和心脏挤压法进行施救。一般做四次心脏挤压,做一次人工呼吸。

F、将触电者及时送往医院治疗,路途中继续施救,直至医院。

4.当触电者位于高处时,应采取措施预防触电者在脱离电源后坠地摔伤或摔死(电击二次伤害)。

6.4.5高处坠落应急预案

(1)高处坠落的预防措施

A、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要定期体检,经医生诊断,凡患高血压、心脏病、贫血、癫痫等,不适合从事高处作业;严禁穿硬底和带钉易滑的鞋从事高处作业,严禁在高处作业中嬉戏、打闹;高处作业人员按规定系扣好安全带。

B、对员工进行高处作业安全和技术的知识教育,提高安全技能。

C、对于潜在坠落事故等特定的危险作业,施工环境,在施工作业前,制定预防措施,设置安全可靠的安全防护设施。

D、各类安全警示标志,按规定张挂于现场各相应部位。

E、高处作业平台、楼梯口两侧,必须设置1.2m高的临时护拦或围密目式安全网。

F、搭设基础应做硬化处理,施工脚手架搭设应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使用过程中应经常检查。

H、进行悬空作业时,应有牢靠的立足点并正确系挂安全带。

I、夜间施工作业,必须照明亮度充足。

(2)发生高处坠落事故的应急措施

A、当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后,抢救的重点放在对休克、骨折和出血等伤害进行处理。

B、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应马上组织抢救伤者,首先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进行急救(心肺复苏法)。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尽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C、出现颅脑损伤,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有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遇有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就近有条件的医院治疗。

D、发现脊椎受伤者,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好后及时送医院。搬运时,将伤者平卧放在帆布担架或硬板上,以免受伤的脊骨移位、断裂造成截瘫,招致死亡。抢救脊椎受伤者,搬运过程中,严禁只抬伤者的两肩与腿或单肩背运。

E、发现伤者手足骨折,不要盲目搬动伤者。骨折部位应用夹板把受伤位置临时固定,防止断端再移位或刺伤肌肉、神经或血管。

F、遇有创伤性出血的伤员,应迅速包扎止血,使伤员保持在头低脚高的卧位,并注意保暖。正确的现场止血措施如下:

①一般伤口小的止血法:先用生理盐水(0.9%Nacl溶液)冲洗伤口,涂上红汞水,然后盖上消毒纱布,用绷带较紧地包扎。

②加压包扎止血法:用纱布、棉花等做成软垫,放在伤口上再加包扎来增强压力而止血。

③止血带止血法:选择弹性好的橡皮管,橡皮带或三角巾、毛巾、带状布条等,上肢出血结扎在臂上1/2处(靠近心脏位置),下肢出血结扎在大腿上1/3处(靠心脏位置)。结扎时,在止血带与皮肤之间垫上消毒纱布棉垫。每隔25~4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放松0.5~1分钟。

G、动用最快交通工具或其他措施,及时把伤者送往医院抢救。运送过程中应尽量减少颠簸,同时密切注意伤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及伤口的情况。

6.4.6物体打击伤害应急预案

(1)物体打击事故预防的基本安全要求

A、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按规定佩戴安全帽。应在规定的安全通道内出入和上下,不得在非规定通道位置行走。

B、安全通道上方应搭设防护棚,防护棚使用的材料要能防止高空坠落物穿透。

C、临时设施的盖顶不得使用石棉瓦作盖顶。

D、边长小于或等于250mm的预留洞口必须用坚实的盖板封闭。

E、作业过程一般常用工具必须放在工具袋内,物料传递不准往下或向上乱抛材料和工具等物件。所有物料应堆放平稳,不得放在临边及洞口附近,并不可妨碍通行。

F、高空安装起重设备或垂直运输机具,要注意零部件落下伤人。

G、吊运物料要绑扎牢固,散料应使用吊篮装置好后才能起吊,且下方不得有作业人员。

H、拆除或拆卸作业要在设置警戒区域、设专人监护。

(2)发生物体打击应急措施

当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后,抢救的重点放在对颅脑损伤、胸部骨折和出血上进行处理。

A、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应马上组织抢救伤者,首先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尽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B、出现颅脑损伤,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有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就近有条件的医院治疗。

6.4.7防暑降温应急预案

夏季气候炎热,施工作业人员普遍在露天和高处作业,劳动强度大,时间长,随时都有发生中暑事故的可能,因此,加强夏季的防暑降温工作是保护职工身体健康,保证完成生产任务的一项重要措施。

6.4.7.1预防中暑事故基本安全要求

采取综合的措施,切实预防中暑事故的发生,从技术、保健、组织等多方面去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6.4.7.2组织措施

B、要加强对全体职工防暑降温知识教育,增强自防中暑和工伤事故的能力。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

C、应根据本地气温情况,适当调整作息时间,利用早晨、傍晚气温较低时工作,延长休息时间等办法,减少阳光辐射热,以防中暑。还可根据施工工艺合理调整劳动组织,缩短一次性作业时间,增加施工过程中的轮换休息。

D、贯彻《劳动法》,控制加班加点;加强工人集体宿舍管理、切实做到劳逸结合,保证工人吃好、睡好、休息好。

6.4.7.3技术措施

A、进行技术革新,改革工艺和设备,尽量采用机械化、自动化,减轻施工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

B、在工人较集中的露天作业施工现场中设置休息室,室内通风良好,室温不宜超过30℃;工地露天作业较为固定时,也可采用活动布幕或凉棚,减少阳光辐射。

C、在作业班组内操作时,应尽量利用自然通风天窗排气,侧窗进气,也可采用机械通风措施,向高温作业点输送凉风,或抽走热风,降低车间气温。

6.4.7.4卫生保健措施

A、入暑前组织医务人员对从事高温和高处作业的人员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凡患持久性高血压、贫血、肺气肿、肾脏病、心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者,一般不宜从事高温和高处作业工作。

B、对露天和高温作业者,应供给足够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饮料。供给含盐浓度0.1~0.3%的清凉饮料。暑期还可供给工人绿豆汤、茶水,但切忌暴饮,每次最好不超过300毫升。

C、加强个人防护。一般宜选用浅色工作服,并根据作业需要配戴好各种防护用具,防止阳光曝晒。

6.4.7.5保健物品

常备药品:人丹、十滴水、紫药水、万花油、风油精、清凉油、藿香正气类制剂。

6.4.7.6发生中暑的表现及应急措施

A、先兆中暑——其症状为:在高温环境中劳动一段时间后,出现大量流汗、口渴、身感到无力、注意力不能集中,动作不能协调等症状,一般情况下此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但不会超过37.5度。

B、轻症中暑——其症状为:除有先兆中暑症状外,还可能出现头晕乏力、面色潮红、胸闷气短、皮肤灼热而干燥,还有可能出现呼吸循环系统衰竭的早期症状,如面色苍白、恶心、呕吐、血压下降、脉搏细弱而快、体温上升38.5度以上。此时如不及时救护,就会发生热晕厥或热虚脱。

C、重症中暑——一般是因未及时和未适当处理出现的轻症中暑(病人),导致病情继续严重恶化,随着出现昏迷、痉挛或手脚抽搐。稍作观察会发现,此时中暑病人皮肤往往干燥无汗,体温升至40度以上,若不赶紧急救,很可能危及生命安全。

A、发现轻症中暑的人员,应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停止将其手中的工作(特别是高处作业)、安排在通风、阴凉的地方休息;并给予其茶水或淡盐水。

B、中暑症状严重时采取紧急医疗救援措施,及时送伤者到医院救治。

6.4.8.1主要机械设备的划分

1)运输类设备,包括货车、砼运输搅拌车。

2)吊装起重、挖掘类设备,包括汽车吊机、挖掘机。

6)土建施工类设备,包括钢筋加工设备、卷扬机、木工机械设备等。

6.4.8.2机械设备潜在事故原因

2)操作者违规操作或操作失误导致的。

3)操作人员的不安全状态(如:患病、疲劳、精神不集中、无按规定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等)。

4)非操作人员(未经培训)违章操作设备或违章指挥。

5)受环境因素影响(如:下雨、路面湿滑、天气炎热、路面情况复杂、对环境不熟悉、有关人员的安全意识差等)。

6)设备高危部位的安全标识不完善,必要的防护设施损坏或被拆除。

7)不可抗柜的自然灾害(台风、雷暴、地震等)。

6.4.8.3预防措施

防止机械设备事故的发生,必须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杜绝违章操作、违章指挥以及无证操作特殊机械的违章行为。严格执行公司、项目部设备管理制度,加强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确保机械设备安全状态。同时,在使用机械设备时,有针对性地做好各种机械设备的预防措施。

(1)检查燃油、润滑油、冷却水及液压油是否足够,有否渗漏。

(2)检查轮胎气压应符合规定。

(3)检查转向机构、方向机、横直拉杆和转向节臂是否连接牢固可靠。

(4)检查制动系统是否灵活可靠,离合器的工作是否正常。

(5)检查轮胎半轴、主传动轴等传动机构的紧固情况。检查钢板、驾驶室、车厢、牌照等联接是否牢固可靠,车容是否整洁。

(6)检查蓄电池液、极柱及接头连接是否可靠。

(7)检查灯光、喇叭、后视镜及雨刮的工作是否正常。

(8)检查风扇、空调等的皮带紧度。

(9)发动引擎后,检查各种仪表工作正常与否。察听发动机的运行是否正常。

(10)检查拖车、挂车牵引及其刹车系统联接是否可靠有效,物资装载及人员乘坐是否符合规定。

(1)随时察听发动机及底盘各总甩有否异响、异味。

(2)随时检查仪表和指示灯工作及其显示数据是否正常。

(3)随时注意方向、刹车、离合器等的工作是否正常。

(4)利用适当的停车时间检查轮胎气压及有否嵌石,轮胎螺丝及各外部螺丝有否松动。

(5)检查轮鼓、刹车鼓、变速箱、差速器的温度是否正常。

(1)清洗车辆外部泥及清除轮胎嵌石等的同时检查各紧固件、联接件有否松动、损坏、脱落现象并给予紧固或更换。

(2)按规定补足燃料、水、电液、润滑油等,检查轮胎气压并补足。

(3)检查灯光、喇叭、仪表工作是否可靠。

(4)检查刹车、方向系统是否灵活可靠,储气筒应排除积水和油污。

(5)检查随机工具、附件是否齐全。

(6)未卸货的重载车要把车架顶起,以免加重轮胎和钢板负荷。

B、吊装起重、挖掘类设备

包括汽车吊机、挖掘机、装载机、叉车、翻斗车等设备。

(1)清洗各工作机构及部件的油污和尘土。

(2)检查燃油、冷却水量是否充足,有否泄漏。

(3)检查曲轴箱、喷油泵、调速器润滑油是否足够。

(4)检查各机构是否有漏水、漏油、漏气现象,若有应消除。

(5)检查安装螺丝有否体验动,联接器传动螺丝等是否正常。

(6)检查各指示仪表数据是否正常(一般参数:机油压力0.12~0.3mpa,温度40~90摄氏度,水温40~90摄氏度,助动液压压力3~40mpa。)。

(7)检查液压系统油量和油质,若不足应按规定添加。

(8)检查离合器、制动器、锁装置的动作是否灵活可靠。

(9)检查液压机构各种动作是否正常,有否漏油现象。

(10)检查电气设备是否完好、齐全、工作是否正常。

(11)发动以后检查工作机构是否有发热、变形、异响和异味等。各部件螺丝有否体验动和脱落。

(12)检查行走装置中履带张力是否适当,安装螺丝有否松动和脱落。

(13)检查吊臂吊钩有否变形、磨损和裂纹等。

(14)检查钢丝绳有否扭结、变形、断丝,检查各连接部位有否松动等。检查全部安全装置和警报装置,应齐全有效。

(15)如发生吊臂碰到高压电线,吊机、挖机等作业设备触电时,操作者应留在吊手室内待抢救人员切断电源后方可离开手室,以防高硬度触电。

(1)发电机放置地基必须坚实平稳,活动撑必须完好,轮胎充气应符合要求,停放和使用时必须用撑脚支承。

(2)电源输出接线桩头不得外露,必须有防护措施。

(3)外露转动部分和联轴器等转动位置必须设置防护罩。

(4)润滑油不能低于规定限度,润滑状态必须经常保持良好。怠速运转时,机油压力不低于0.1Mpa。工作运转时,机油压力应为0.2~0.4Mpa。

(5)发电机各工作装置对地绝缘电阻不应小于0.5兆欧。

(6)各种水、油路管道密封良好,主得有漏水、漏油、漏气的现象。

(7)各种附件应安装稳固,皮带的张紧力要符合规定,不能有过紧或松脱现象。

(8)蓄电池电解液要及时补充至规定水平。发电机体应保持清洁整齐。

(9)不得使用非标,不匹配保险丝或其他金属导体作电源保险丝。

(1)与焊机连接的导线必须绝缘良好,接头牢固,防止砸断,压坏和烧坏。

(2)初次级按线桩头必须设置防护罩不得外露。

(3)焊机的初级对地、初级对次级的绝缘电阻必须在0.5兆欧以上,凡达不到其中之一者不得使用。

(4)露天放置的焊机,必须采取防雨、防爆晒措施。

(5)已安装断弧保护装置的交流电弧焊机,不得无故拆除。

(6)焊机电源线开关离电焊机不得超出2米,预防触电事故出现时能及时切断电源。

(7)必须使用合格的氧气、乙炔气瓶。乙炔气瓶使用时必须立放并应防止受到碰撞和曝晒。

(8)压力表必须每年检审一次,不使用不合格或未经检审的压力表。

(1)检查保险阀、压力表等的有效性,确保各保险装置在有效期内。保险阀、压力表要每年送有关检验部门进行检核,并标有合格标志。

(2)以柴油机为动力的空压机设备应按柴油机保养的有关规定进行一级保养和二级保养。

(3)经电动机作为动力的空压机设备应做好安全用电的各项检查工作,防止触电。

(4)压力容器每三年进行一次外观检查,每六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以保证容器安全使用。

(5)压力容器的检审必须送国家认可有资质的部门进行。

包括:钢筋弯切机、卷扬机、木工机械设备等。

(1)操作各类设备时,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防止事故发生。

(2)启动各类设备时,必须确认指示仪表是否有效,数值指示正常,如混凝土输送泵的液压系统的油压批示数值在正常范围内。

(3)运行中要注意各种仪表指示的变化,如发动机的油温、水温等,是否正常。

(4)监听运行声音等方法监察设备运行状态,如发现问题应立即停机检查,预防造成机械设备事故发生。

(5)混凝土输送泵必须安放平稳、牢固,输送管道每段的连接要牢固可靠,混凝土输送过程中不得移动输送管道。

(6)混凝土搅拌机进料时严禁将头或手伸入料斗与机架之间察看或探摸进料情况,运转中不得用手或工具等伸入搅拌机内扒料出料。

(7)料斗升起时严禁在其下方工作或穿行,料坑底部要设料斗的枕垫,清理料坑时,必须将料斗用链条扣牢。

(8)向搅拌筒内加料应在运转中进行,添加新料必须将搅拌筒内原有的混凝土全部卸出后才能进行,不得中途停机或满荷载时启动搅拌机,反转出料者除外。

(9)作业中发生故障不能继续运转时,应立即切断电源,将搅拌筒内的混凝土清除干净,停机修理。

(10)搅拌机进行全面清洗时,要设专人监护或卸下熔断器,并锁好电源制箱,预防误操作造成人员伤亡事故。

(11)启动钢筋弯切设备时,首先检查切刀应无裂纹,工作夹具的螺栓是否紧固,防护罩是否牢靠,启动后先空转,检查传动部份运转是否正常,只有在一切正常时才能进行切断和弯折操作。

(12)机械未到达正常速时不得进料弯、切。

(13)不得剪切、弯曲直径或强度超过设备铭牌规定的钢筋和烧红钢筋一次性超量进行操作。

(14)设备运行严禁用手直接清除切刀附近的断头和杂物等,设备附近非作业人员不得停留。

(15)发现机械设备不正常,有异响时应立即停机进行检修。

(1)抽水机放置必须平稳,确保水泵运转的稳固可靠。

(2)外露的转动部分和联轴器等的转动位置必须设置防护罩。

(3)不得在润滑油量不足,油质不好的情况下运转。

(4)电动水泵必须装接地线,严禁带电移动和摸花篮底。潜水泵作业时,水面半径8米内严禁人员进入。

(5)各零部件要完整,连接部分必须紧固可靠。

(6)及时清除泥沙及积垢,做好日常清洁保养工作。

6.4.8.4机械设备事故分类

按照设备事故划分如下:

(1)一般事故:直接经济损失费用在5000元以内者。

(2)大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费用在5000元以上至30000元以内者。

(3)重大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费用在30000元以上至10万元以内者。事故性质恶劣,造成人身重大伤残,产生其它严重后果者。

(4)特大事故:修复费用达10万元至50万元,或造成人身重大伤残或死亡,设备事故造成局部施工处停产一周以上者。

6.4.8.5事故的处理措施

设备事故应同时按照以下要求实施:

(1)一般事故发生后,操作人员应立即停止设备运行,保护事故现场,并向机料科科长(岳铁军)和项目经理(史万军)汇报,进行处理。

(2)大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停止设备运行,保护事故现场,现场负责人马上通知项目经理(史万军),项目经理应根据《设备管理规定》对事故应急进行处理。

(3)重大事故发生后,操作人员立即停止设备运行,保护事故现场,现场负责人马上通知项目经理(史万军),由项目部组织事故应急处理小组根据《设备管理规定》对事故进行处理,并在10个工作日内上报军信公司。

(4)特大事故发生后,操作人员立即停止设备运行,保护事故现场,现场负责人马上通知项目经理(史万军),项目部马上组织事故应急抢救,同时报告通顺公司安全生产部(廖结成),并组织事故应急处理小组根据《设备管理规定》对事故进行处理,在15个工作日内填写设备事故报告书,报军信公司。

A、加强内部人员管理,严肃处罚违规行为。

B、设立保安,实行24小时值班巡逻(同8.2.3.E)。

C、建立与当地政府部门、公安机关、村社组织联防工作。

A、耐心劝说,以理说服;

C、有必要时报警,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D、组织现场保安员维护秩序,制止其违法乱纪的行为。

6.4.9.3如是外人组织群体故意破坏的,项目部必须动员一切人力物力,尽最大能力制服破坏者,并保护破坏现场或留下记录、证据等。

东明路路灯施工组织设计6.4.9.4受伤人员的救护

A、尽快使受伤人员撤离事故现场、动用备用药物进行现场救治,如:止血、包扎、简单消毒、清洗等。

B、重伤人员要用担架抬离事故现场急救、尽快转送医院急救。

C、现场救护力量不足时应及时联系应急救护机构:如救急中心、医院等瑞安市城市绿化实施办法(瑞政办[2020]35号 瑞安市政府2020年8月),求得外援、尽最大能力减少人员伤亡。

XXXX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XXXX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