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榆运河大桥悬浇梁施工方案

通榆运河大桥悬浇梁施工方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1.12M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通榆运河大桥悬浇梁施工方案

FA所受的拉力由后锚系统的6根φ25精轧螺纹钢筋承担。6根φ25精轧螺纹钢筋的容许拉力为:6×(π/4)×2.52×525×10=154625.1㎏=154.625t>54.44t,满足要求。抗倾安全系数:K=154.625÷54.44=2.84>[K]=2,满足要求。

4主桁架杆件内力计算及其检算

杆件内力计算结果见图3所示。

从图3可知DLT1501-2016 数字化继电保护试验装置技术条件,只要检算BC杆件的强度和CD杆件的刚度即可。

(1)CD压杆的刚度检算

CD压杆的截面见图4所示。CD压杆的自由长度l0=5.0m。据资料查得[28b槽钢的截面积A=45.62cm2,惯性矩Ixc=5130.45㎝4,惯性矩Iyc=242.144㎝4,z0=2.016cm。则CD压杆的截面积、惯性矩为:

Am=2×45.62=91.24cm2

Ix=2Ixc=2×5130.45㎝4=10260.9㎝4

Iy=2(Iyc+a2A)

=2[242.144+(16-2.016)2×45.62]

(2)BC压杆的强度检算

BC压杆的截面同CD压杆(见图4),则截面积和惯性矩均相同。BC压杆的自由长度l0=3.0m。

对于轴心受压构件的强度检算要考虑纵向弯曲系数ψ的影响,即要求满足:

式中ψ是根据长细比λ求得。

从(1)可知:λx>λy,则只要求出最不利的λx即可。

根据λx查表得:ψ=0.94

每根吊带受力49t,只要检算截面规格为150×32mm的吊带,且位于销轴处的最薄弱断面即可(见图5)。

检算其剪应力及承压强度。

销轴双面受剪(见图6),每面剪力为24.5t。

挂篮前端构造示意见图7所示。

前下横梁截面见图8所示。

考虑挂篮在试压时及在砼在初凝时间内灌注完毕时(砼流动状态时底板压力相同),在底板6.6m宽度范围内基本上是均布荷载。此时,前下横梁跨中为最不利状态。

荷载按最大梁段荷载的1.4倍考虑(即最大试压荷载),同时忽略翼板吊杆的分担作用,则均布荷载q=0.5G/B=0.5×196t÷6.6m=14.85t/m(见图9)。

查相关资料得2[40b槽钢的截面面积

A=2×83.05cm2;截面模量Wx=2×932.2cm3;

惯性矩Ix=2×18644.5cm4。

最大弯曲应力超出容许强度,此项是控制挂篮承载力的一项指标。利用反算法得出最大承载力,此时吊杆作为G/4的拉力列入计算式。

根据Mmax=[σ]W,得:

G=40.0846/0.3=135t

即原承载力为135t。

为达到196t的承载力,需对原挂篮前下横梁采取补强措施,即采取在原前下横梁的上、下面各通长焊接截面规格为400×10mm的Q235钢板。则增加:

惯性矩ΔIx=2(Ixc+a2A)=2(40/12+20.52×40×1)=33626.6cm4;

截面模量ΔWx=ΔIx/ymax=2(Ixc+a2A)/21=2[(Ixc+a2A)/21]=2×800.6=1601.2cm3;

截面积ΔA=2×40×1=80cm2。

即经补强后的前下横梁的惯性矩、截面模量、截面积如下:

I=2×18644.5+33626.6=70915.6cm4;

W=2×932.2+1601.2=3465.6cm3;

A=2×83.05+80=246.1cm2。

剪应力原已通过,不必再检算,只检算弯曲应力及跨中挠度即可。

悬臂端对中跨的影响弯矩:

前上横梁截面同前下横梁,见图8所示。受力分析见图10所示。

挠度不满足要求,为此采取同前下横梁一样的补强措施,即采取在原前上横梁的上、下面各通长焊接截面规格为400×10mm的Q235钢板。则增加:

惯性矩ΔIx=2(Ixc+a2A)=2(40/12+20.52×40×1)=33626.6cm4;

截面模量ΔWx=ΔIx/ymax=2(Ixc+a2A)/21=2[(Ixc+a2A)/21]=2×800.6=1601.2cm3;

截面积ΔA=2×40×1=80cm2。

即经补强后的前上横梁的惯性矩、截面模量、截面积如下:

I=2×18644.5+33626.6=70915.6cm4;

W=2×932.2+1601.2=3465.6cm3;

A=2×83.05+80=246.1cm2。

因为剪应力、弯曲应力原已检算通过,故只检算最大挠度(跨中位置)即可。

后横梁截面同前下横梁,见图8所示。根据本桥特点,后吊带间距为5.0m左右,受力分析见图11所示。

强度不满足要求,为此采取同前下横梁一样的补强措施,即采取在原后横梁的上、下面各通长焊接截面规格为400×10mm的Q235钢板。则增加:

惯性矩ΔIx=2(Ixc+a2A)=2(40/12+20.52×40×1)=33626.6cm4;

截面模量ΔWx=ΔIx/ymax=2(Ixc+a2A)/21=2[(Ixc+a2A)/21]=2×800.6=1601.2cm3;

截面积ΔA=2×40×1=80cm2。

即经补强后的后横梁的惯性矩、截面模量、截面积如下:

I=2×18644.5+33626.6=70915.6cm4;

W=2×932.2+1601.2=3465.6cm3;

A=2×83.05+80=246.1cm2。

因为剪应力原已检算通过,故只检算弯曲应力及最大挠度(跨中位置)即可。

悬臂端对中跨的影响弯矩:

纵梁由2[36b槽钢组成,采用Q235钢材,E=2.1×105MPa,[σ]=215MPa,[τ]=125MPa,截面见图12所示。

本桥纵梁检算的目的是根据强度确定其所需的根数,然后再验算其抗剪强度和挠度。

荷载按最大梁段荷载的1.4倍考虑(即最大试压荷载),同时忽略翼板吊杆的分担作用,并按图13的荷截分布模式进行检算,则均布荷载为:

q=G/b=196t/4.5m=43.556t/m

∑MA=0,FB=(a+b/2)G/L

=(0.5+2.25)196t/5=107.8t

∑MB=0,FA=(b/2)G/L

=2.25×196t/5=88.2t

校核:FA+FB=107.8t+88.2t=196t

当剪力Q=0时,此处的弯矩M最大。假定Mmax位于距B点x米,则:

Q=FB-qx=(a+b/2)qb/L-qx=0

x=(2a+b)b/(2L)

=(a+a+b)b/(2L)

=(a+L)b/(2L)

=(0.5+5)4.5/(2×5)=2.475m

Mmax=xFB-qx2/2=2.475×107.8-43.556×2.4752/2=133.4tm

查相关资料得2[36b的截面面积A=2×68.09cm2=136.18cm2;截面模量Wx=2×702.9cm3=1405.8cm3;惯性矩Ix=2×12651.8cm4=25303.6cm4。

假设所需纵梁n根,则:

挠度稍大于允许值,为此取n=6根。则:

挠度满足要求。实际上一副挂篮已配置6根纵梁,故纵梁的强度和刚度完全满足本桥的要求。

通过对原GL型三角挂篮主要构件的检算,并对前下横梁、前上横梁及后横梁等杆件进行局部补强措施(即在原构件的上、下面各通长焊接截面规格为400×10mm的Q235钢板),现GL(改)型三角形挂篮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1)适用梁段最大重量:196t(1960KN);

(2)适用梁段最大长度:4.5m;

(3)适用梁高变化范围:5.5~2.0m;

(4)适用梁体宽度范围:8.0~13.5m;

(5)挂篮自重45.5t(455KN);

(6)走行方式:挂篮滑行时,通过后支点的反扣系统使桁架沿钢滑道(钢滑道利用预埋的6φ25精轧螺纹钢筋锚固)行走,不需要设平衡重;

(7)抗倾安全系数K≥2.84。

三、挂篮的制造与拼装要求

挂篮行走系统中滑槽下设置了滑道滑道,其作用是通过不同高度的滑道,消除桥面横坡对挂篮行走时产生横向力的影响,防止挂篮行走过程中偏移纵轴线。

(1)挂篮是以型钢为主要构件制造的结构,其主要受力杆件要按设计及相关规范、标准要求进行探伤和拉力试验。

(2)对挂篮各杆件的栓接和电焊连接部位,在拼装前及拼装过程中,都必须进行仔细地检查,以保证杆件位置正确,结构连接可靠,且对主要部件不能随意进行电焊或氧气切割,其焊缝质量必须保证,螺栓连接必须牢固。

(3)安装挂篮走行系统下滑道轨道板时,因梁面混凝土高低不平,可用水泥砂浆找平,其平整度控制在5mm以内。

(4)走道板采用型钢制造,在使用过程中,必须保持其表面清洁,以利挂篮行走。

(5)挂篮拼装及使用时,应严格控制吊架悬臂部分的重量,除张拉操作平台及必须的少量工具外,不得任意增加载重量。

(6)挂篮拼装或移动走行时,应做到精确定位,还必须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对挂篮前支点中心位置的偏差;顺桥方向应在±10mm之内;横桥向应在±5mm之内。两主桁相对偏差应在±5mm之内。且每梁段的误差不得累计。以确保梁体中线顺直,并便于模板的安装、调整。

(7)根据现场条件及设计要求,精加工部件由工厂制作,部份较长构件在现场制作,所有构件运输到现场后开始安装。每只16、17、18#块上一组两只挂篮分别拼装就位。由于挂篮大部分构件是拼焊而成,因而对于焊接要求比较高。主梁及横梁构件比较大,焊接中会产生过大的焊接残余应力和残余变形,应力集中、复杂应力状态、直接动力荷载等则对受力的不利影响更加严重。因而在构造设计上和焊接工艺上将采取适当的措施,对超过要求的变形采用机械、人工或结合火焰局部加热进行校正。

5.1.挂篮安装程序及行走

5.1.1.挂篮安装流程

铺设型钢走道板→设置Φ50圆钢滚动轴→挂篮基座导梁→每只挂篮6根后锚杆(浇筑每一节段时预埋)→安装立柱→安装立柱顶横梁→安装前后斜拉杆→安装吊带前后下横梁→铺设挂篮小纵梁→铺设底模→调整浇筑块段的梁底标高→挂篮后半平撑和斜拉杆锁定(确保挂篮在前段时整体稳定就位准确)

5.1.2.挂篮压载试验

为了检验挂篮的性能和安全,并消除结构的非弹性变形,确定立模标高,事先获知挂篮的变形量,在现场模拟挂篮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受力情况,需对挂篮进行荷载试验。

荷载试验最大荷载按悬浇最大节段2#节段自重1895KN*120%计2274KN。

为了掌握加载后挂篮的变形情况,需要在预压前先布设好沉降观测点。沉降观测点布设在该梁段底板的前端左中右3个。

加载前先测出各观测点初始数据,分级加卸载,每级加卸载后静置时间不少于10分钟且要求变形稳定后才能进行下一级加(卸)载,待挂篮变形稳定后,测出荷载变化后的变形。根据加卸载前后的观测数据,计算出挂篮的弹塑性变形。

5.1.3.挂篮分体、前移

2#块砼龄期达5天且满足设计强度100%时张拉并压浆。采用钢丝绳及手拉葫芦锚固侧模于1#块上,底模利用4台10t手拉葫芦挂于侧模上。接长走行轨,牵引有反压轮一侧的挂篮主桁架前移3米,对另一侧挂篮主桁架配重,使走行时抗倾覆系数大于1.5,前移主桁架1米,接长主桁架达12米并前移到位,安装滑靴及后横联连接系。锚固后锚杆,推移侧模滑行梁到位,锚固前吊杆及后吊杆,松侧模及底模落于滑行梁,牵引侧模及底模到位并锚固,粗调模板中心线及模板标高,绑扎底、腹板钢筋及预应力筋,立内模,绑扎顶板钢筋及预应力筋,立端模,根据3#节段挠度值及挂篮预压变形值准确调整模板中心线及模板标高,检查合格后浇筑砼。

5.1.4.正常节段施工中挂篮行走

①在已完成的连续梁块段测量出箱梁的中心线并弹线明示,在已浇好的梁段顶面找平铺设轨道板。

②侧模滑移时导梁伸出。

③放松底模平台、侧模框架前后吊带,底模平台前、后横梁,每侧用5t倒链悬架在侧模架上,将底模及侧模框架落到已伸出的滑移导梁上。

④解除桁架后端锚固螺杆(每侧保留2个螺帽,不得卸掉),轨道顶面安装2个10t倒链牵引。

⑤用倒链牵引前支座,使三角挂篮向前移动,注意二只挂篮桁架左右同步及“T”构两边挂篮要对称分步前移,以免产生较大的不平衡弯矩。

⑥移动到位后,安装主梁后端锚固,前横梁用吊带临时将已伸出的滑移导梁吊牢。

⑦用5t倒链葫芦将底模及侧模架向前移动,然后再与前、后吊带联结。

⑧调正立模标高。根据挂篮测试的弹性变形值,再加上箱体结构线型控制提供的立模标高,作为施工梁段的立模标高。

①挂篮移动前及移动过程中,应检查挂篮移进过程中的障碍物是否拆除或清场。

②挂篮移动时,底模平台、外侧模跟砼表面要有5㎝以上的间隙,固定牢靠,防止碰撞砼表面。

③挂篮移动速度应均匀适宜,并注意观察挂篮各部位有否变形,每移动50㎝作一次同步观测。移动挂篮应不间断连续进行,当风力大于6级时,不宜移动。

第五节边跨与中跨合拢施工

连续梁悬臂施工完成后进行合拢段的施工,是主梁施工难度最大的关键部位,直接影响全桥的安全、质量和进度。箱梁边跨合拢,即完成由T构向单悬臂的两跨刚构体系转换;箱梁中跨合拢,即完成单悬臂梁向三跨连续梁的体系转换,他们是控制全桥受力状态和线型的关键工序,必须按设计要求的合拢顺序和工艺组织施工。

连续箱梁孔数较少时,多采用对称逐孔合拢的方案。本桥有三个合拢段,根据设计给定的要求,采用先边跨合拢→再拆除边墩临时锁定→最后中跨合拢的方案。

二、合拢施工方法与流程

施工方法:边跨合拢采用陆上搭设满堂支架施工、中跨合拢采用一个挂篮施工。

刚性支撑和张拉临时预应力共同锁定,用刚性支撑抵抗砼升温时产生的压力,用预应力抵抗降温时产生的拉力。

①在边、中跨6#节段底板与顶板上预留合拢所用的吊索孔和吊串孔。

②加工边跨、中跨临时钢结构连接,详见设计图纸。

③C50号微膨胀砼级配试验,报审,混凝土初凝时间6小时,坍落度18±2㎝。

④选择最佳合拢、临时钢结构连接时间。每跨合拢前选择较好的天气连续24小时观测梁端高程变化及大气温度、砼温度、箱内温度观测资料,每2小时1次,记录准确。

⑤同时观测最高、最低温度时合拢段长度变化和横向水平位移变化情况。

⑥边跨合拢长2m,中跨合拢段长2m,合拢段箱梁顶板厚度20~55㎝,腹板厚度40㎝,底板厚度30㎝。桥面顶板全宽12m,底板宽6m。中跨合拢段箱内设40㎝厚横梁一道。

五、边跨合拢段施工和体系转换

(1)、施工P7~8号墩至最大悬臂浇筑状态,拆除其上挂篮;

(2)、安装边跨合拢段支架,并按照实际成桥状态压重摹拟,P7、8墩“T”非合拢段最大悬臂端6#节段上各加配重40吨(含钢筋及模板重量),合拢侧最大悬臂端配重20吨,(不含钢筋及模板重量);配重采用水箱蓄水。

(3)、安装边跨合拢段劲性骨架;

(4)、张拉临时纵向预应力束,立模、绑扎钢筋、安装预应力管道,浇注合拢段混凝土;

(5)、边跨合拢段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边浇筑边卸载,减少量为浇筑砼重量。

(6)、等边跨合拢段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后,对称张拉边跨合拢段纵、横、竖向预应力束,同时将临时纵向预应力束补张拉到设计张拉力;

(7)、拆除边跨现浇段施工支架;

(8)、拆除P7、P8墩临时固结,将梁落在支座上,将活动支座临时锁定;

六、中跨合拢段施工和体系转换

(1)、安装中跨合拢段合拢吊架,并在悬臂端施加40吨的配重;

(2)、安装中跨合拢段劲性骨架;

(3)、张拉临时纵向预应力束,立模、绑扎钢筋、安装预应力管道,浇注合拢段混凝土;

(4)、合拢段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应同时对称卸载;

(5)、等中跨合拢段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后,对称张拉中跨合拢段纵、横、竖向预应力束,同时将临时纵向预应力束补张拉到设计张拉力;

(6)、拆除合拢段吊架;

(7)、全桥合拢、体系转换完毕;

(1)边跨现浇段合拢混凝土施工时,适当考虑外部环境对现浇混凝土的影响,亦即在全天温度较低的晚上浇筑混凝土,并同时对混凝土采取早强措施。

(2)预应力束的张拉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开始,按设计规定的预应力束张拉程序进行施工,张拉结束后,拆除临时锁定柱和临时支座。

(3)、合拢段混凝土的配合比要特别考虑,使用微膨胀混凝土,在保证设计强度的前提下要求早强。施工时加强管理,加强振捣,切实注意保养,防止裂缝。

(4)、因砼的强度增加引起的水化热必须和气象变化同步,砼初凝要在凌晨完成。尽量确保混凝土浇筑在一天的中最低温时进行,降低混凝土自身温度,减少砼初凝后水化热的增值,进而减少砼收缩徐变的影响;同时加强养护,合拢段混凝土浇筑完毕,立即加强养护,使之保持湿润,并覆盖,以减少日照直射的温度影响;使得混凝土内外温差控制在22℃以内,防止裂缝的产生。

(5)、中跨合拢段混凝土浇筑后,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后,进行连续梁预应力筋的张拉,钢筋束的张拉从底板正弯矩束开始,完成体系的最终的转换。

a、劲性骨架水平杆、斜撑杆安装下料尺寸应根据合拢具体情况放大样确定;

b、安装劲性骨架前应凿砼露出预埋钢板1cm厚(预埋在14#节段腹板上,每侧腹板上各两块,钢板尺寸20cm×20cm),并按要求将其表面打磨平整光洁。

C、安装劲性骨架,其一端与锚板焊接固定,另一端作为调节端。

d、施工必须保证焊缝质量,以确保劲性骨架的焊接质量。

f、对劲性骨架调节端封焊,张拉临时束,劲性骨架锁定、合拢。

(7)、合拢段施工测量观测

a、根据规范要求合拢段两端断面混凝土高差不能大于±20mm,特别是底板标高、中线误差不得大于10mm。这些指标通过全桥的线形控制达到要求。

b、合拢段混凝土浇筑时要用观测标高,以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c、在全桥T构梁段张拉完成后,即对全桥的桥面标高以及桥轴线进行联测,观测气温变化与梁体(竖向及水平)相对标高变化,观测合拢段的长度变化随温度变化情况。

连续梁桥悬浇施工在合拢阶段精度要求很高,要求两悬臂端高程误差不大于2㎝,中线误差不大于1㎝,故必须在每个块件施工过程中加强施工监测。

梁体的高程将严格按图纸尺寸并抛高一定的数值,预抛高值将根据现场的情况,以往的施工经验和施工监测(另行委托)提供的数值(其中包括:1、挂篮的自重引起的变形;2、节段的自重引起的变形;3、预应力张拉引起的变形)来确定。

为确保连续梁线型准确,项目部成立连续梁测量小组。组长由项目总工担任,主要负责与设计院、监理组的联系,对立模标高计算和测量数据复核,参与存在问题分析;副组长由测量工程师担任,副组长及组员负责日常测量工作,整理测量数据。测量小组及时建立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提供挂篮变形资料、以及每节块挂篮就位后、混凝土浇筑前后、纵向预应力张拉前后高程观测,合拢段增加拆除临时支撑后高程测量。上述测量资料及时进行整理,报给监控单位通过计算机程序模拟返回下一步施工指令。

试验人员提供新浇梁段3天、7天、14天、28天、60天及90天混凝土强度和弹性模量值,以及预应力钢绞线试验数据给监控组。

在施工中由于梁体每段混凝土的重量、龄期、几何特征都在不断变化,并受到施工荷载、温度、徐变产生的内力影响,使梁体各个截面的内力和位移都发生相应的变化。线型控制即通过实测,分析实际标高变化与理论各阶段挠度值间的差异,实时作出调整,作为各节块立模标高的依据。

(1)、计算出各施工阶段立模控制标高,作为施工测量控制的依据。各梁段最终立模标高以监控组的立模标高通知单为准。

(2)、检查各施工阶段的标高是否同设计提供的标高一致,否则要报请监控组,分析原因。

(3)、各阶段立模标高的计算:

立模标高=设计各阶段挠度值+挂篮弹性变形预拱值+吊带伸长值+实测标高调整量。

按立模通知单的模板标高立模后,分别测出挂篮就位后、混凝土灌注前、灌注后及张拉后的实际标高(挠度),若有不符,及时反馈监控单位适当调整下梁段立模标高,直至满意为止。

依据立模通知单所提供的立模标高值,正确进行每个梁段的立模放样,施工过程尽量保持与计算模式相一致,如施工方案出现较大变化,及时报请设计院和监控单位重新计算,分析其影响程度,修正立模标高。本桥模板、混凝土上的标高控制、观测点如下图:

利用全站仪、自动安平水准仪和千分表在梁上观测,测点布置在离节块前端10cm,采用16钢筋在垂直方向与顶板的上下层钢筋电焊牢固,并要求竖直。连续梁测点钢筋露出梁表面2cm,钢筋头顶面磨平并用红油漆标记。测量小组密切注视施工过程的挠度变化,观测内容如下:挂篮移动前后、混凝土浇筑前后、预应力筋张拉前后、边中跨合拢前后。对以上过程每次已完梁段的标高,将观察数据填入高程数据统计表,与计算值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各种状态下梁体的实际变化趋势及其规律来指导施工。

由于浇筑混凝土和张拉预应力筋作用对梁体变化影响较大,因此现场要严格按照施工交底控制好混凝土施工质量和预应力张拉工艺。

严格按照平衡施工的要求进行,避免由于施工荷载和桥面杂物的不平衡引起的测量数据不准确,施工观测选择在每天日出之前,不允许在高温强光和大风的天气情况下进行观测,要定人、定仪器进行观测,避免人为误差。要勤观测、勤记录并及时反馈、严格控制梁体施工原材料的性能,基本作到全桥统一性,现场测量控制不仅能保证合拢精度,而且整个梁体线形流畅,能较理想地达到设计线形的要求。

边跨岸侧现浇段长7.42m,采用C50砼,共计81.09m3。

桥梁边墩现浇段处在现有的道路上,地基承载力较好,直接整平后铺设10cm碎石垫层,辗压密实后浇筑20cmC25砼,支架用Ф48㎜钢管搭设满堂支架。

支架纵横间距为50cm×60cm,步距1.5m,钢管顶设微调螺丝用于调正底板高程及张拉后落架、拆模、调节螺丝顶设10cm×10cm×0.5cm的钢板,10cm×10cm的方木固定其上,调正高程后,18mm厚的竹胶板直接铺上即可。

扣件式脚手钢管在安装时,由于安装偏差,立杆产生初始偏心;在施工时,由于局部超载,以及错误的拆除局部拉杆及支撑,由此使立杆的设计受荷降低,并且这些因素,随支架高度增加出现的概率越大。因此在确定安全系数时,必须考虑支架高度的影响。

为了克服地基沉降,因此地基必须提前1个月回填压实,时间尽可能长一点,而现浇段与合拢段施工时间尽可能缩短。

采用堆物压重预压法,在底模及侧模外框全部完成后,用砂袋堆积。压重量为梁段砼重量的1.2倍,本现浇段的预压重量为:253T。

加载及卸载应分级进行,每级荷载试压不少于30min,最后一次满载后不少于3h,现场跟踪测量,每级支架变形情况。观测点分三层:底模顶、扣式支架顶、地基表面的左中右三点。预压前对各观测点测量初始标高数据,预压中和预压满载后,每小时观测一次标高。及时掌握观测资料,研究分析确定施工中的抛高值。

主梁模板包括底模、翼板和直腹板外模,箱梁内模板,端横梁模板、端头板和锚块模板。砼外露表面在外框木架搭设后,方木围囹板衬垫,贴1.8cm竹胶板;箱梁内模及端横梁也采用九夹板,腹板内外模板之间设对拉螺杆固定,端模及锚块用木模。

具体技术要求可参照“16、17、18#块施工工艺”。

现浇段要与“16、17、18#块”相同,可采用一次浇筑砼。

钢筋制作与安装,预应力体系施工、梁体砼浇筑等工序的施工,均可参照“16、17、18#块施工要求”。

预应力张拉:根据设计图纸GB/T 38968-2020 铜冶炼行业循环经济实践技术指南,纵向预应力束均在边跨合拢时一次张拉。横向预应力钢绞线可以提前张拉好,张拉工艺参照“16、17、18#块件施工要求”。

现浇段在施工前应与设计协商,适当抛高;砼浇筑后要注意正常观测沉降情况,确保合拢标高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第七节悬臂箱梁施工测量控制 4.1制定测量计划 在挂篮施工之前制定周密计划。具体如下: ○1成立悬浇施工测量小组 ○2使用高精度测量设备; ○3建立高精度控制网;○4影响测量精度因素分析;○5控制测量措施;○6质量创优目标。 4.2 控制网的布设 控制网的建立以测绘院提供的施工控制网为基础,分别在37号、38号、39号墩0#块箱梁中心位置加密4个控制点,联测原有G33、G34、G35 控制网起算点,构成箱梁施工控制网,平面和高程点兼用。

4.2.1测量方案的选择

悬灌施工时梁体线形变化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若测控不及时、不准数据丢失或失效,将无法通过二次施工或测量予以补救。因此,在梁工前就要对测量的方法、时间、布点、位置、次数和精度等内容的实案进行认真研究通常有两种方法可以选择: 第一种方法是将仪器置于梁上,以0号段上所设的水准点为准进行测制。从理论上讲,此法会受到两个T构墩身压缩下沉不等的影响,此下沉值一般较小,不会超过合拢允许值,并可在合拢前提前4个节段联测时进行调整消除。此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速度快、不受地形,在任何条件下都可采用。 第二种方法是:将水准点置于地面上,以地面上的水准点为准进行测此法可保证高程准确,但由于受到地形限制,距离一般较远,极可能超出规范规定的最大视线距离(150m),且前后视离无法保持基本相等,瞄准误差和测量误差都较大。另外,地面上的水准点高程不变,而墩柱高程是变化的(尽管很小),当仪器在梁上时,以不变的点为准来测量变化的建筑,是无法测得其相对变化值的。结合经验,我部拟选第一种方法用于梁体测量。 4.3 细部控制

施工控制测点布置:在梁段端部左右腹板中间、箱梁横向中部几翼缘板边缘位置分别埋设短钢筋(Φ16,顶部打磨光滑,标高比本梁段测点处的施工立模标高高出5mm~8mm)作为固定观测点。 4.3.1观测时间

根据以前施工中积累的数据分析,温度影响主要是日照影响立模放样和日常测量,因此放样与日常测量宜安排在早晨8点以前,否则必须进行修正,并且每天将已浇完的梁段控制点进行复测后进行数据汇总,观察变化,分析原因,并及时调整立模标高。为保证成型后大桥的中线、标高准确无误,减小附加应力对连续结构的不利影响,确保中跨顺利合拢,必须制定周到、合理的施工控制方案,以测量作为搜集数据的外业手段并严格执行控制方案。

线形控制是悬臂灌筑过程中对各梁段线形的动态控制过程,准确地定位施工中梁体顶面、底面标高和纵横向位置,并将其与理论进行比较,找出其偏差值后对偏差进行分析研究,然后找出修正值,指导下一梁段施工。当箱梁当前悬浇段的挂篮初步就位后,根据箱梁施工控制网,在0号块工作基点上架设全站仪,依次放样箱梁节点立模具体位置,确定箱梁里程桩号,底板就位后如偏移过大可调整挂篮角度进行调整MH/T 4003.1-2014标准下载,直至调整误差在5mm之内,这样既加快了立模速度,也保证了侧模竖直度满足要求。从而使连续梁顶底面线形平顺,各部的高程误差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4.4施工控制 由于箱梁在悬臂浇筑施工时受砼自重、日照、温度变化、墩柱压缩等因素影响而产生竖向挠度,砼自身还存在收缩、徐变等因素,也会使悬臂段发生变化,为使合拢后的桥梁成型及应力状态符合设计要求,达到合拢高程误差控制在15mm以内的要求,最大限度地使实际的状态(应力与线型)与设计的相接近,必须对各悬臂施工节段的以挠度与应力为控制的进行观测控制以便在施工及时调整有关的标高参数,为下节的模板安装提供数据预报,确定下节段合适的模板标高。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