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基础及桩基础学校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独立基础及桩基础学校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1.17M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独立基础及桩基础学校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基坑在微型桩复合土钉墙完成达到一定强度后,做好降排水措施,从经济、土方开挖的便利性考虑,本基坑设计采用坑内集水井抽水和排水沟明排方式排出坑内地下水,降水坑降地下水水位。通过观测降水坑水位达到要求后进行土方开挖。土方开挖主要采用机械开挖,人工配合清槽,其中地下室分两大区域组织开挖,从南向北分三次开挖至底。

3.2.降排水主要做法

根据基坑设计总说明及场地含水层分布情况,从经济、土方开挖的便利性考虑,沿基坑周边布置降水坑,坑顶部布置排水沟,坑底布置排水沟和集水井,最后经三级沉淀后排至市政排水管网。

本基坑开挖主要为降水配合土方两部分,各部分主要材料需用计划如下:

2×135MW煤矸石发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出水量40~60t/h

排水沟、集水井、沉淀池砌筑

①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认真熟悉施工图纸和施工方案,使全体施工人员对整个工程的施工部署、施工方法、施工要点和注意事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做好技术交底。土方开挖前应对施工现场、地下障碍物进行全面调查,并制定排障计划和处理措施。

②开工前办理好交通、环保等相关手续,以保证施工的连续。

③办理好测量控制点交接,并将测量控制点引测至现场,建立好测量控制网。

④主要施工道路铺筑完成,保证交通通畅。

⑤准备好夜间施工照明的灯具,布置机械就位并进行调试,平整场地,预留机械通道,保证土方施工机械道路畅通。

⑥与业主办理好场地移交。

3.5.土方阶段施工平面布置

根据本工程场地及土方施工情况,在基坑南侧引入道路做为土方车辆进入道路,南侧设一条混凝土路做为土方运输路线,具体详见施工平面图。

沿基坑周边每25m挖2m×2m×3m左右降水坑1个(可用挖机直接成坑),在开挖的同时放入污水泵抽水。随开挖深度的增加,逐渐加深降水坑深度。

4.2.坑内排水沟、集水井布置

坑底设置排水沟,排水沟尺寸为:400×400×400mm(顶宽×底宽×高)。坑底排水沟汇集坑内排出的水,构造设计详见大样图。

基坑底部设集水井以汇集坑底排水沟排出的地面水和地下水,尺寸为800(长)x800(宽)x800mm(深),间距约按每30m设置一个。排入市政管道前应做三级沉砂池,长×宽×深=3000×1500×1500mm,构造设计详见大样图。

4.3.坑上口排水沟布置

坑顶设置排水沟,排水沟尺寸为:400×400×400mm(顶宽×底宽×高),坑顶排水沟拦截坑顶雨水,基坑顶四周排水沟范围以内做硬地化以防地表水渗入,构造设计详见大样图。

五、基坑支护施工(具体详见基坑支护方案)

6.1.开挖的主要思路

6.2.开挖的主要步骤

场地平整后标高大部分为±0.000(绝对标高12.50),第一阶段先开挖Ⅰ区、Ⅱ区开挖深度约2.5m,开挖土方量共21192.8m3,挖土方向为从北向南倒退开挖,出土坡道1个,Ⅰ区、Ⅱ区出土坡道设在南侧施工主道路上。

该阶段计划工期11天,计划每天出土2000m3,总投入PC350型挖掘机3台,自卸汽车15辆。

该阶段计划工期13天,计划每天出土3000m3,总投入PC350型挖掘机3台,自卸汽车15辆。

该阶段计划工期6天,计划每天出土3000m3总投入PC350型挖掘机3台,PC150型1台,自卸汽车15辆。

Ⅰ、Ⅲ区独立基础土方开挖,Ⅳ区承台开挖。土方工程量约17183m3。由北向南倒退进行,出土坡道1个,出土坡道设在南侧施工主道路上。

该阶段计划工期6天,计划每天出土3000m3总投入PC350型挖掘机3台,PC150型1台,自卸汽车15辆。

平整场地→第一阶段Ⅰ、Ⅱ区土方开挖,开挖深度2.5m→第二阶段Ⅰ、Ⅱ、Ⅲ、Ⅳ区土方开挖,Ⅰ、Ⅱ区开挖深度2m,Ⅲ、Ⅳ区开挖深度2.5m→第三阶段Ⅱ区开挖承台、地梁、电梯基坑、基槽,Ⅳ区开挖至地板顶面→第四阶段Ⅰ、Ⅲ、Ⅳ区开挖承台、地梁、电梯基坑、基槽、人工清槽20cm→人工开挖和修整→土方验收。

土方开挖以机械开挖为主,人工平整修坡与小挖掘机相配合的施工方法。开挖时反铲挖掘机采用倒退渐进法,从基坑北侧向南侧倒退开挖,并将土方装自卸汽车运至弃土点。为加快施工进度土方开挖采用两班制,人员安排也分白天和夜晚两班倒班。

土方开挖前根据图纸设计对工程桩所在位置进行标识,基坑开挖至底部时对于单桩体采取离单桩体0.5米多角度土方开挖并且保证对桩体不产生侧压力;对于多桩体应离多桩体周边0.5米多角度土方开挖并且对桩体不产生侧压力,多桩体中间采用人工开挖。桩体周边土方开挖时应注意均衡开挖,同时降低土方标高,以保证桩体周边不产生土压力。

⑷土方开挖轴线、标高控制

开挖前对定位桩进行核验,对轴线、标高控制网进行全面复核。将轴线桩、水准点引到施工影响区域外的永久建筑物上加以保护。

在基坑土方开挖过程,将轴线、标高分别引测到控制桩内侧,并用红漆进行标识;当挖土距设计标高尚有50cm时,在坑底打木桩弹墨线,标示红漆控制人工清底深度。

因为深圳常下雨,为保证机械在场地上能正常进行开挖行走,在每个区中间用碎砖铺设一条宽6米、厚0.6米的临时施工道路,用于土方外运通道,局部软弱土层铺碎砖后再铺钢板,以保证出土顺利。

⑹出土坡道设置与挖掘机的退场

基坑土方开挖设置4个坡道,坡道设置在南侧,坡道宽度8m,坡道纵向放坡系数1:5,两侧向放坡1:1,随基坑土方下挖随做车道向北延伸。基坑挖至最后时挖掘机随坡道后退并将坡道土挖运场外。

土方运输可利用现有施工道路,运往指定卸土点,现场必要时敷设若干临时道路,卸土后用铲车推平。

土方开挖施工作业时,主楼基坑在南侧设置4个施工人员上下专用的通道,采用钢管搭设斜坡道。

七、基坑开挖的技术保证措施

①本基坑降水要求持续不间断降水,若因断电因素影响降水效果,可能还会造成因停止抽水使地下水位上升,造成淹泡基坑的事故。解决方法:在施工现场配制两台300KW的柴油发电机来确保电源的供应,以防断电后地下水渗入基坑。各组井点与柴油发电机备用电缆应事布置好,一旦断电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供电抽水。

②降水周期较长,水泵易损坏,影响降水效果。解决方法:备用足够水泵及其配件,一旦出现故障马上更换。

⑴基坑开挖,打水平桩标准严格控制基底的标高,标桩间的距间宜≤3m,以防基底超挖。

⑵在土方开挖后,应保持降低地下水位在基坑底50cm以下,防止地下水扰动基底土。

⑷土方开挖必须在围护桩强度达到设计要求之后,方可进行。

⑸土方开挖应严格执行降排水方案,特别是雨季和台风暴雨不得施工并保证基坑内不得积水超过20㎝。

⑹排水沟应排水流畅,满足基坑抽水要求。

⑺放坡部分应注意雨水的直接冲刷,防止土体滑波。

⑻基底挖至标高并有部分的平面后,应立即进行桩基小应变检测,组织有关人员验槽,随后浇注C15混凝土垫层。

⑼因部分工程桩在施工时桩顶高出设计标高,所以挖土时,要掏挖桩间土,挖土时防破坏工程桩。

基坑边堆置土方和材料,包括边缘移动运输工具和机械不应离基坑过近。土方挖运机械应按指定道路通行,仅限于在出入口及基坑坡道进出基坑,严禁在基坑四周行走及停留。在距基坑3m范围内严禁堆载,3m外堆载超过15kPa需经由设计单位复核。不得有超载车辆通行。

八、安全及文明施工措施

①建立安全责任制,开展三级安全教育。现场设安全监督员,对上岗的工人进行安全意识教育,上岗前和施工中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待消除隐患后再进行作业。对违章作业有权制止。

②施工人员上岗前必须戴安全帽,穿绝缘胶鞋,电焊工必须戴防护罩。

③各施工队在每道工序施工前进行班前安全技术交底,提高作业者的自我防范意识,认真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①现场电工按国家要求持证上岗,安装、维护、拆除临时用电设备(如水泵等)及线路由电工完成,其它人员不得私自安拆电线及用电设备;

②现场所有抽水水泵用施工电源按临时用电规范要求设计配电系统,配电系统应符合三级配电、两级保护、TN—S接零保护要求;

③配电箱、开关箱不得使用破损、不合格电器,并按要求配置用电保护器、隔离开关,其中总配电箱中漏电保护器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大于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大于0.1s,开关箱中漏电保护器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应大于15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不应大于0.1s。

④做好现场电缆保护,所有挖土区域电缆采用木杆架空,并随挖土施工移动,防止挖断及损坏。对于损坏电缆及时更换。

①土方施工时,基坑内搭建上下通行的坡道,材料采用φ48钢管,坡道两侧设护栏,保证人行安全。基坑外围设1.2m高的防护栏杆,夜间施工出入口处设照明警示装置并悬挂明显标志。

②施工前检查槽帮有无坍塌危险,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危险地段作出明显标志,以免人员不慎造成损伤。

③配合清槽的工人不准在机械的回转半径内工作。

④挖掘机、装载机起步前就先鸣声示意,并试运行。

⑤挖掘机在拉铲或反铲作业时,履带距工作面边缘至少应保持1.5m的安全距离。

⑥破桩头,特别是破高位桩头时注意安全,破桩头时,周围不得有人工作。

⑦土方车出场前,要将土方拍实、覆盖,工作人员必须站在可靠的支架上,与司机配合好,以免坠落。

⑧降水坑要做好临边防护,并悬挂警示牌。

⑴建立以项目负责人为首的文明生产管理组织,开展文明生产管理活动,进场前对工人进行文明施工教育。

⑵排水时,保证从基坑中抽上来的混水必须通过三级沉淀池再排入市政管道。

⑶坚持文明施工,保持现场干净整洁,做到“随干随清”。

⑷基坑周围做硬化地面,外围做排水沟,避免雨水流入基坑内。

本场地为软土地基,基坑开挖及基础施工期间的安全直接关系到本工程的安全与顺利完工。

为强化信息化施工,将基础及地下结构施工风险降低至最小,必须对基坑工程进行监测,随时反映基坑边坡及支护结构体、周边建(构)筑物的变形、受力等状态,并将其信息及时反馈给设计、监理、施工及业主等有关单位,依此判断基坑边坡及支护体、周边设施的安全情况,即时指导施工。当出现风险或异常时及时预警预报,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来确保基坑安全,实现顺利施工。

9.2.监测内容及要求

根据国家有关规范、设计及业主单位要求,并结合本基坑实际情况,拟进行以下项目的监测:

(1)基坑支护结构水平及垂直位移观测;

由于受基坑边缘土压力的作用,周边土体会向基坑方向移动,同时在边缘有可能出现滑动面,从而引起沉降,因此需在坡顶设置位移监测点。根据本基坑特点共布置23个点,采用S1精密水准仪测量各点垂直位移(沉降),采用较高精度的北光经纬仪、采用视准线法测量各点水平位移情况。正常情况下每逢观测日提交上次观测成果,遇险情况下当天提交观测成果。

(2)周边原有建筑物沉降观测。

在基坑施工期间,基坑支护的变形情况将影响附近建筑物和城市管线、道路设施的安全,关系到基坑能否顺利施工。由于本基坑周边(北侧)有建筑物,故对周边道路、地下管线进行变形监测,预计布设4个观测点,使用S1精密水准仪进行沉降观测监测点竖向位移情况。正常情况下每逢观测日提交上次观测成果,遇险情况下当天提交观测成果。

上述各监测点布点位置详见《基坑监测平面布置图》。

9.3.观测频率及变形控制值

基坑开挖过程中,相邻两次的观测时间间隔不宜超过两天或每开挖一层(开挖深度1.0m)观测一次;基坑开挖完毕且变形已趋稳定时可适当延长间隔时间;当基坑回填至一半以上时,可结束观测。具体监测频率可参考以下原则:

三级:土方开挖期间,每3天监测一次;开挖至坑底后,每5天监测一次;主体底板浇筑完成后,每10天监测一次,直至土方回填一半以上结束监测。

下大雨天或出现可能促使变形加快的情况时(如坡顶超载显著增加,超过设计允许值)应加密观测次数;如发现变形发展速率较大、支护结构开裂等情况,应增加观测密度,并及时向监理、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报告监测结果。

当变形急剧发展、出现破坏预兆时,应对变形连续监测,及时掌握变形发展趋势和准确判断基坑安全性状。

该基坑安全等级为三级,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报警值为80mm与0.6%h(h为基坑开挖深度)的较小值;支护结构顶部绝对沉降报警值为80mm与0.8%h的较小值;基坑周边道路的绝对沉降报警值为80mm。

⑴监测工作受场地条件和施工工期等因素制约,监测项目及点位布设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可能作局部调整;监测全过程有关单位(特别是施工方)应积极配合做好监测元器件的保护工作,以免损毁;

⑵监测工作具有持续性和不可逆转性。基坑及基础施工单位作业应制订切实有效的开挖施工组织方案及应急安全措施,连同本方案一起提交专家论证通过后方可实施,同时应保证现场监测设备不受破坏,并做好自身的日常观测;

⑶由于监测具一定频率,施工单位为全天候现场管理,应做好应急安全方案及措施,如施工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刻启动应急措施,采取有效的反压、回填及临时木桩等加固措施,确保安全,并及时通知业主、监理、设计等有关单位进行处理;

⑷在监测全过程中,我方将加强对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措施,注意现场安全,文明作业,全力与业主、监理及施工等各方配合好,以确保基坑施工安全、顺利地进行。

10.1.应急组织机构及人员安排

组员:曾怡宪、孙茂森、涂傲飞、蔡观上、林刚强、方统治等

组长:应急准备总策划,应急响应总指挥,确保人员到位、设施到位、资金到位。

副组长职责:协助组长进行应急准备策划并组织实施,紧急情况发生时,按方案、预案各就各位进行现场指挥。

组员职责:参加应急准备策划工作,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指挥、检查、记录等,紧急情况发生时,尽快各就各位组织相关人员进入响应程序,正确进行现场处置。

(2)在距基坑3m范围内严禁堆载,3m外堆载超过15kPa需经由设计单位复核。不得有超载车辆通行。

(3)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应立即停工并通知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

a.基坑边缘位移较大或位移速率突然加大;

b.基坑顶部地表面出现连续裂缝或较宽的非连续裂缝;

c.周围建筑或道路出现裂缝或较大的不均匀沉降;

d.基坑边坡出现局部坍塌或其他异常现象;

(4)支护结构水平位移或沉降值较大或移动速率突然加大。

(5)在土方开挖、支护桩施工过程中,注意避让地下管线。

10.3.保障措施及应急预案

若插入坑底部分微型桩向内变形,微型桩下段位移较大,造成桩背土体沉陷,主要应设法控制微型桩嵌入部分的位移,着重加固坑底部位,具体措施有:

a.回填好土、砂石或砂袋等,回填反压土高度至能保证基坑变形完全稳定为止。

b.对坑底进行加固,如采用注浆、高压喷射注浆等提高被动区抗力。

c.坡顶卸载:坡顶一定范围内的土体挖除,减少坡顶荷载。

d.对基坑挖土合理分段,每段土方挖到底后及时浇注垫层。

a.如果流砂是在上部桩间的缝隙中出现的,可在桩间嵌补防水细石混凝土。施工中应先在出现流砂的部位插入引流管,而后将该段墙幅间土清除,再将两面墙幅对应面凿毛,然后在外面支模,浇注防水细石混凝土。

b.管涌十分严重时可在微型桩前打设一排钢板桩,在钢板桩和支护桩间进行注浆,钢板桩底应与支护墙底标高相同,顶面与坑底标高相同,钢板桩的打设宽度应比管涌范围宽3~5m。

a.对渗水量较小,不影响施工也不影响周边环境的情况下,可采用坑底设排水沟的方法。

b.对渗水量较大,但没有流砂带出,造成施工困难,而对周围影响不大的情况,可采用“引流-修补”的方法:

在渗漏较严重的部位,先在支护结构水平(略向上)打入一根钢管,内径20~30mm,使其穿透支护结构内,由此将水从该管引出。

将管边支护结构的薄弱处用防水砼或砂浆修补封堵。

待修补封堵的砼或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再将钢管出水口封住。如封住管口后出现第二处渗漏时,按上述方法再进行“引流-修补”。如果引流的水为清水,周边环境较简单或出水量不大,则不作修补也可,只需将引入基坑的水排出即可。

a.如果漏水位置离地面不深处,可将支护结构背开挖至漏水位置下0.5~1.0m排水泵站施工组织设计,在支护结构背后用密实砼进行封堵。

b.如漏水位置埋深较大,则可在支护结构后采用压密注浆方法,注将封堵。注浆浆液中应掺入适量水玻璃,使其能尽早凝结,也可采用高压喷射注浆方法。采用压密注浆时,为防止施工对支护结构产生的压力造成支护结构较大的侧向位移,在施工前应对坑内局部反压回填土,待注浆达到止水效果后再重新开挖。

(5)基坑周边地面出现沉降裂缝

基坑周边出现裂缝原因一般是由于基坑开挖后,周边土体发生位移或沉降而导致的裂缝。

应急措施:迅速用水泥浆灌缝DA/T 85-2019 政务服务事项电子文件归档规范.pdf,同时用薄膜等防雨物质将裂缝修补处覆盖,避免雨水流入。

基坑开挖过程中,如果发现场地地层或地下水与勘察期间存在较大差别,施工单位应及时通知监理、业主及设计单位,以便设计单位及时复核和重新修订设计内容。

基坑支护微型桩施工过程中如果发生坍塌现象,应及时采用素土或细砂回填。重新钻孔前应制备较高浓度的泥浆护壁,以防止再次塌孔。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