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工程之隧道施工工艺与施工技术,497页ppt可下载.pptx

隧道工程之隧道施工工艺与施工技术,497页ppt可下载.pptx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pptx
资源大小:20.7 M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隧道工程之隧道施工工艺与施工技术,497页ppt可下载.pptx

在变形量小的隧道中(开挖后一个月内收敛),因变形收敛快,其量测期间可短些,在变形收敛至一定值后,再以每天测一次的频率测一周时间,观察其稳定状态;

确定量测期间的一般原则是:(P231)

在变形量大的隧道中(开挖后经两个月以上,变形仍不收敛),持续时间长,其量测期间就要长一些,直至变形量收敛至一定数值后,再以每天测一次的频率测两周时间,以确认变形是否稳定;量测的开始时间应尽量提早。在塑性流变岩体中,如变形长期(两个月以上)不收敛,量测要进行到1mm/30d为止。一般要求,初始读数的测取,应在开挖后24h(最好12h时)内完成,且应在下一循环开挖前完成。

五、量测数据分析与反馈

果园区一期护岸挡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三)信息反馈修正设计

2、净空位移分析与反馈

3、围岩内位移及松动区分析与反馈

4、锚杆轴力分析与反馈

5、围岩压力分析与反馈

6、喷层应力分析与反馈

7、地表下沉分析与反馈

8、声波速度分析与反馈

地质预报就是根据地质素描来预测预报开挖面前方围岩的地质状况,以便考虑选择适当的施工方案调整各项施工措施。包括:(1)在洞内直观评价当前已暴露围岩的稳定状态,检验和修正初步的围岩分类;(2)根据修正的围岩分类,检验初步设计的支护参数是否合理,如不恰当,则应予以修正;(3)直观检验初期支护的实际工作状态;(4)根据当前围岩的地质特征,推断前方一定范围内围岩的地质特征,进行地质预报;防范不良地质突然出现。(5)根据地质预报,并结合对已作初期支护实际工作状态的评价,预先确定下一循环的支护参数和施工措施;(6)配合量测工作,进行测试位置选取和量测成果的分析。

2、净空位移分析与反馈

3)内层衬砌的施作时间

2)对围岩稳定状态的判断

2)对围岩稳定状态的判断

按新奥法施工原则,当围岩或围岩加初期支护基本达成稳定后,就可以施作模筑混凝土内层衬砌。应当特别指出的是,在流变性和膨胀性强烈的地层中,单靠初期支护不能使围岩位移收敛时,就宜于在位移收敛以前,施作模筑混凝土二次支护,做到有效地约束围岩位移。

3)内层衬砌的施作时间

与周边位移同理,如果实测围岩的松动区超过了允许的最大松动区(该允许松动区半径与允许位移量相对应),则表明围岩已出现松动破坏,此时必须加强支护或调整施工措施以控制松动范围。如加强锚杆(加长、加密或加粗)等,一般要求锚杆长度大于松动区范围。如果与以上情形相反,甚至锚杆后段的拉应力很小或出现压应力时,则可适当缩短锚杆长度或缩小锚杆直径或减小锚杆数量等。

3、围岩内位移及松动区分析与反馈

根据量测锚杆测得的应变,即能算出锚杆的轴力。式中N——锚杆轴力;φ——锚杆直径;E——锚杆的弹性模量;ε1、ε2——测试部位对称的1组应变片量得的2个应变值。

4、锚杆轴力分析与反馈

锚杆轴应力是检验锚固效果与锚杆强度的依据,根据锚杆极限强度与锚杆应力的比值(即安全系数)就能做出判断。锚杆轴应力越大,则k值越小。一般认为锚杆局部段的k值稍小于1是允许的,因为钢材有一定的延性。根据实际调查发现锚杆轴应力在洞室断面各部位是不同的,表现为:(1)锚杆轴应力超过屈服强度时,净空变位值一般超过50mm;(2)同一断面内,锚杆轴应力最大者多数在拱部45°附近到起拱线之间;(3)拱顶锚杆,不管净空位移值大小如何,出现压应力的情况是不少的。锚杆的局部段是K值稍小于1的允许程度应该是不超过锚杆的屈服强度。若锚杆轴应力超过屈服强度时,则应优先考虑改变锚杆材料,采用高强钢材。当然,增加锚杆数量或锚杆直径也可获得降低锚杆钟应力的效果。

4、锚杆轴力分析与反馈

由围岩压力分布曲线可知围岩压力的大小及分布状况。围岩压力的大小与围岩位移量及支护刚度密切相关。围岩压力大,即作用于初期支护的压力大。这可能有3种情况:(1)围岩压力大但变形量不大,这表明支护时机,尤其是支护的封底时间可能过早或支护刚度太大,可作适当调整,让围岩释放较多的应力;(2)围岩压力大且变形量也很大,此时应加强支护,限制围岩变形,控制围岩压力的增长。(3)当测得的围岩压力很小但变形量很大时,则应考虑可能会出现围岩失稳。

5、围岩压力分析与反馈

喷层应力是指切向应力,因为喷层的径向应力总是不大的。喷层应力与围岩压力及位移有密切关系。喷层应力大的原因有2个方面:一是围岩压力和位移大;二是由于支护不足。在实际工程中,一般允许喷层有少量局部裂纹,但不能有明显的裂损,或剥落、起鼓等。如果喷层应力过大,或出现明显裂损,则应适当增加初始喷层厚度。如果喷层厚度已较厚时,则不应再增加喷层厚度,而应增强锚杆、调整施工措施、改变封底时间等。

6、喷层应力分析与反馈

对于浅埋隧道,可能由于隧道的开挖而引起上覆岩体的下沉,致使地面建筑的破坏和地面环境的改变。因此,地表下沉的量测监控对于地面有建筑物的浅埋隧道和城市地下通道尤为重要。如果量测结果表明地表下沉量不大,能满足限制性要求,则说明支护参数和施工措施是适当的;如果地表下沉量大或出现增加的趋势,则应加强支护和调整施工措施,如适当加喷棍凝土、增设锚杆、加钢筋网、加钢支撑、超前支护等,或缩短开挖循环进尺、提前封闭仰拱,甚至预注浆加固围岩等。另外,还应注意对浅埋隧道的横向地表位移观测,横向地表位移带发生在浅埋偏压隧道工程中,其处理较为复杂,应加强治理偏压的对策研究。

7、地表下沉分析与反馈

围岩的声波速度综合地反映了岩体的物理力学特征和动态变化。根据vp—L曲线可以确定围岩松动区的范围,工程中应注意将此结果与围岩内位移量测资料相对照,综合分析和判断围岩的松弛情况,以便给修正支护参数和调整施工措施提供依据和指导。信息反馈修正设计的内容:施工方法变更的建议;施工工序的更改;预留变形量的修改或确认;设计参数的修改或确认;采用辅助施工措施的建议。当施工信息给出不稳定征兆时,应检查是否是由于工序不当所造成的。改变施工工序,如暂停开挖、及时喷锚、二次喷混凝土紧跟或提前施作、仰拱及早形成闭合环等,都可能促使支护体系趋于稳定。

8、声波速度分析与反馈

1)增强初期支护设计参数的确定

2)降低初期支护设计参数的确定

遇下列情况之一,应立即采取补强措施,并改变施工方法或改变参数,增强初期支护:(1)隧道开挖后,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围岩级别比预计的要差;(2)观察发现喷混凝土层裂缝多、裂缝大或不断扩展;(3)实测位移值超过允许的隧道位移值时;(4)位移速度无明显下降,实测位移值已接近允许值。位移量可能超过预留变形量;(5)稳定性特征出现异常状态。

1)增强初期支护设计参数的确定

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改变设计参数,适当降低初期支护级别:(1)确认围岩级别、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比预计的明显要好或具有工程类比;(2)初期支护未全部完成,位移已收敛达到施做二次衬砌的指标;(3)初期支护全部施做完毕,位移值已接近规定的允许位移时,可降低其他地段初期支护设计。

2)降低初期支护设计参数的确定

四、变形缝、施工缝施工

(六)混凝土施工时防水板的保护

(1)防水混凝土施工尽量在围岩和初期支护基本稳定后进行,施工前要做好初期支护的注浆堵水和结构外防水的防水层铺设。(2)为减少水化热的产生,施工时在混凝土中掺人部分粉煤灰,借似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粉煤灰采用I级标准,掺量不大于25%。(3)防水混凝土的搅拌除可使材料均匀混合外,还能起到一定的塑化和提高和易性作用,这对防水混凝土的性能影响较大,为此混凝土搅拌要达到色泽一致后方可出料,拌和时间不应小于2min。混凝土采用混凝土拌和车运送,在运输过程中要避免出现离析、漏浆,并要求浇注时有良好的和易性,坍落度损失减至最小或者损失不至于影响混凝土的浇注质量与捣实。

⑤隧道拱顶混凝土灌注采用泵送挤压混凝土施工工艺,拱顶宜设计三个灌注孔,由后向前灌注。为便于拱顶浇注,可在衬砌台车顶部加工一方便纵向移动的浇筑平台车。由于客观原因,拱顶混凝土往往会产生不密实、灌不满等现象,根据工程经验,可在拱顶最高位置贴近防水板面预埋注浆管。其目的:一是作为排气孔,排除拱部附近空气,减小泵送压力;二是通过灌注过程观察灌浆情况,检查混凝土饱满程度;三是作为注浆管,对二次衬砌实施回填注浆,以弥补混凝土因收缩或未灌满造成的拱顶空隙。⑥混凝土灌注完毕,待终凝后应及时采用喷、洒水养护。由于模板台车和组合钢模板不能及时拆除,初期养护洒水至模板表面和挡头板进行降温,待拆模后,对结构表面及时进行洒水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养护期不短于14d,以防止在硬化期间产生干裂,形成渗水通道。

四、变形缝、施工缝施工

(三)变形缝、施工缝的质量保证措施

(四)背贴式橡胶止水带的施工

(五)中埋式橡胶止水带

(六)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的施工

四、模筑混凝土衬砌施工

一、模筑混凝土衬砌的施作时机及施工方法

三、模筑混凝土的材料与级配

按承载(后期围压)结构设计

一、模筑混凝土衬砌的施作时机及施工方法

1.内层衬砌的施作时机

2.内层衬砌的施工方法

1.内层衬砌的施作时机

在强流变性地层中,对于要求承载的二次衬砌,则应及时施作,“衬砌紧跟”。

在弱流变性地层中,对提供安全储备的二次衬砌,应在围岩或围岩加初期支护稳定后施作。

当围岩无明显的流变性质,而位移有较明显的减缓趋势,水平收敛小于0.2mm/d,拱顶下沉小于0.1mm/d,而且当时的位移值占总位移值的80%以上时,即可施作内层衬砌。

《铁路隧道施工规范》规定:

2.内层衬砌的施工方法

就地模筑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内层衬砌,应尽可能地采用“顺作法”施工,即按先仰拱、后墙拱,由下到上顺序连续灌筑,以保证内层衬砌受力状态良好。在隧道纵向,则需分段进行,分段长度一般为9—12m。上部墙拱模板均采用整体模板台车,下部底板或仰拱和填充则只需配备挡头板就可进行灌筑。“顺作法”具有施工程序简化、无逆作施工缝、衬砌整体性好、衬砌受力状态好等优点,但必须配备整体模板台车和专用的仰拱栈桥设备,以及相应拌制、运输、输送能力的混凝土机械设备。

若设计仅有底板而无仰拱,说明侧压和底压较小,则底板通常是安排在上部拱墙修筑好后再进行的,这样可以避免与拱墙衬砌和开挖作业的相互干扰。这种作法叫做“逆作法”。若设计有仰拱,说明侧压和底压较大,则应及时修筑仰拱(或临时仰拱)使衬砌环向封闭,避免边墙挤入造成开裂甚至失稳。这种作法叫做“完全顺作法”。但底板、仰拱和填充的施工占用洞内运输道路,对隧道内出渣运输、进料运输等作业造成一定程度的干扰。因此,应对底板、仰拱和填充的施作时间、分段(或分块)施工顺序进行合理安排,以减少与运输的相互干扰。

2.内层衬砌的施工方法

我国《高速铁路隧道施工指南》也明确规定:模筑混凝土内层衬砌必须采用“完全顺作法”施工,且要求底板或仰拱均不得“左右分带”施作,而应采用“仰拱栈桥作业技术”,“纵向分段’施作,仰拱和隧底填充应分开施作,不得一次灌筑。

我国《隧道施工规范》明确规定:在强流变性地层中,应尽量安排先施作仰拱(或临时仰拱),再施作墙拱部分,即要求尽可能采用“完全顺作法”。

1.整体移动式模板台车

2.穿越式分体移动模板台车

1.整体移动式模板台车

整体移动式模板台车主要适用于全断面一次开挖成形或大断面开挖成形的隧道衬砌施工中。

1.整体移动式模板台车

整体移动式模板台车的生产能力大,可配合混凝土输送泵联合作业,是较先进的模板设备,但其尺寸大小比较固定,可调范围较小,影响其适用性,且一次性设备投资较大。我国有些施工单位自制较为简单的模板台车,效果也很好。

1.整体移动式模板台车

2.穿越式分体移动模板台车

拼装式拱架模板就是采用型钢或钢筋加工成模板架,然后在上铺设模板,形成模板仓。拼装式拱架模版既适用于顺作,也适用于逆作,但拼装、拆模较费时费工。目前在隧道工程中已很少使用。拼装式拱架模板的拱架可采用型钢制作或现场用钢筋加工成桁架式拱架。为便于安装和运输,常将整榀拱架分解为2—4节,进行现场组装,其组装连接方式有夹板连接和端板连接两种形式。为减少安装和拆卸工作量,可以作成简易移动式拱架,即将几榀拱架连成整体,并安设简易滑移轨道。拼装式模板多采用厂制定型组合钢模板,其厚度均为5.5cm,宽度有10cm、15cm、20cm,25cm,30cm,长度有90cm、120cm、150cm等。局部异形及挡头板可采用木板加工。

拼装式拱架模板的一次模筑长度,应与围岩地质条件、施工进度要求、混凝土生产能力以及开挖后围岩的动态等情况相适应。一般分段长度为2—9m,松软地段最长不超过6m。拱架间距应视未凝混凝土荷载大小及隧道断面大小而定,一般可采用90cm,120cm及150cm。拼装式拱架可设置锚杆作为拱架的稳定措施,避免设置过河撑,以免影响洞内通行。拼装式拱架模板的灵活性大,适应性强,尤其适用于曲线地段。但因其拼装、拆模较费工费时,故生产能力较模板台车低。现在大型隧道使用很少,在中小型隧道及分部开挖时,使用较多。在传统的施工方法中,因受开挖方法及支护条件的限制,其衬砌施作多采用拼装式拱架模板。

三、模筑混凝土的材料与级配

模筑混凝土的材料与级配,应符合隧道衬砌的强度和耐久性要求,同时必须重视其抗冻、抗渗和抗浸蚀性。

三、模筑混凝土的材料与级配

1)水泥拌制混凝土的水泥,可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快硬硅酸盐水泥等,必要时也可采用其他特种水泥。水泥品种应根据混凝土结构所处的环境条件和工程需要来选择,水泥标号应根据所配制的混凝土标号选定,一般对C30以下的混凝土,水泥标号与混凝土标号之比,可为1.2—2.2。所以,隧道衬砌以选用不小于325号的普通硅酸盐水泥较合宜。2)砂子拌制混凝土的细骨料应采用坚硬耐久、粒径在5mm以下的天然砂或机制砂。砂中不应有粘土团块、炭煤、石灰、杂草等有害物质混入。3)石子拌制混凝土用的粗骨料,应为坚硬耐久的碎石、卵石或两者的混合物,颗粒级配为连续级配。当通过试验,具有充分技术、经济依据时,也可采用其他的颗粒级配。石料的强度,以岩石试件在充水饱和状态下的抗压极限强度与混凝土设计强度之比来表示。对于大于或等于C30的混凝土,不应小于200%;对于小于C30的混凝土,不应小于150%,并不小于30MPa。石子中不得混有风化石块、粘土团块或有机杂质,颗粒表面不得粘附有粘土包裹层,并严禁混入受过缎烧的白云石块或石灰石块。

三、模筑混凝土的材料与级配

4)外加剂和混合料为了改善和提高混凝土的各种技术性能,以满足施工工艺和工程质量要求,可在拌制混凝土时适当掺入各种类型的化学外加剂。按作用的不同,外加剂可分为早强剂、减水剂、加气剂、防冻剂、密实剂(防水剂)和缓凝剂等。使用前必须经过试验,确定其性质、有效物质含量、溶液配制方法和最佳掺量。根据施工实际情况,也可在拌制混凝土时掺入具有胶凝性和填充性的混合材料,以改善混凝土的技术性能,满足施工工艺要求和节省水泥。混合材可采用经专门单位适当加工,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天然或人工的矿物质原料,如硅藻土、硅藻石、火山灰、凝灰岩、页岩灰、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等。混合材在使用前应进行材质鉴定和掺入量试验,测定不同掺加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佳掺入量。5)水普通混凝土用水的要求与喷射混凝土相同,其要点已如前述。凡能供饮用的水,均可拌制混凝土。

四、模筑混凝土衬砌施工

衬砌施工顺序,一般有先墙后拱,或先拱后墙两种方式;在全断面开挖时,则应尽量使用金属模板台车灌注混凝土整体衬砌。

(一)衬砌施工准备工作

(二)混凝土的灌筑、养护与拆模

(五)模筑混凝土衬砌的综合机械化施工及其机具

模筑拱墙衬砌混凝土,要进行隧道中线和水平控制测量;再根据中线和水平检查开挖断面,并放线定位;然后台车就位(立模)及混凝土制备和运输;最后进行混凝土灌注、振捣,以及拆模和养护等项工作。

(一)衬砌施工准备工作

4.台车就位或拱架模板立模

根据隧道中线和水平测量,检查开挖断面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欠挖部分按规范要求进行修凿。并作好断面检查记录。隧道底部及墙脚地基应挖至设计高程,并找平支承面。有仰拱时,应保证仰拱弧度符合设计要求。在灌筑前,应清除虚渣,排除积水

根据隧道中线和标高及断面设计尺寸,测量确定衬砌立模位置,并放线定位。

先墙后拱法施工,应按线路中线确定边墙模板的设计位置;然后搭设工作平台灌注边墙混凝土。对于先墙后拱法施工,拱架是架设在墙架的立柱上。

先拱后墙法施工时,拱架的架设是在复核检查中线及拱部净空无误后,在拱脚放线定位,直接支承在地层上,现场广泛采用38kg/m的旧钢轨弯制成的钢拱架。为了运输和拆装方便,每根钢拱架分成左右两片。架立时在拱顶处用钢夹板和螺栓连接起来,采用不同长度的夹板,就能得出不同加宽值W的衬砌断面。采用整体移动式模板台车时,实际是确定轨道的铺设位置。轨道铺设应稳固,其位移和沉降量均应符合施工误差要求。轨道铺设和台车就位后,都应进行位置、尺寸检查。

放线定位时,为了保证衬砌不侵入建筑限界,须预留误差量和预留沉落量。并注意曲线加宽。预留误差量是考虑到放线测量误差和拱架模板就位误差,为保证衬砌净空尺寸,一般采用整体移动式模板台车将衬砌内轮廓尺寸扩大5cm,拱架的拱脚每侧应加宽5—l0cm,拱矢加高5cm。预留沉落量是考虑到未凝混凝土的荷载作用会使拱架模板变形和下沉;后期围岩压力作用和衬砌自重作用(尤其是先拱后墙法施工时的拱部衬砌)会使衬砌变形和下沉。故须预留沉落量。这部分预留沉落量根据实测数据确定或参照经验确定。先墙后拱法不大于5cm,先拱后墙法Ⅰ、Ⅱ、Ⅲ级围岩不大于5cm,Ⅳ级围岩5—10cm、Ⅴ、Ⅵ级围岩10—15cm、15—20cm,并应在施工过程中按实际情况加以校正。预留误差量和预留沉落量应在拱架模板定位放线时一并考虑确定,并按此架设拱架模板和确定模板架的加工尺寸。

使用拼装式拱架模板时,立模前应在洞外样台上将拱架和模板进行试拼,检查其尺寸、形状,注意在使用中尺寸型号要配套,不符合要求的应予修整,以保证衬砌尺寸准确、表面平顺光滑。配齐配件,模板表面要涂抹防锈剂。洞内重复使用时亦应注意检查修整。拱架模板尺寸应按计算的施工尺寸放样到放样台上,并注意曲线加宽后的衬砌及模板尺寸。使用整体移动式模板台车时,应在洞外组装并调试好各机构的工作状态,检查好各部尺寸,保证进洞后投入正常使用。每次脱模后应予检修。

根据放线位置,模板台车就位或拱架模板架设。就位或架设后,应做好各项检查。台车就位检查较为简单,拱架模板就位检查较为复杂。这些检查包括:位置、尺寸、方向、高程、坡度、稳定性等,并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①采用模板台车时,应注意检查其起止里程、起止高程和坡度、中线位置,以及检查振捣系统、脱模机构、定位机构、走行机构等是否运行正常,走行轨道是否铺设稳定、轨枕间距是否适当、道床是否振捣密实,挡头板是否安装牢固等。在软土隧道中,应先施作隧道底板或仰拱,防止模板台车下沉。②采用拱架模板时,则应注意:每排拱架应架设在垂直于隧道中线的竖直平面内,不得倾斜;对于曲线隧道,因曲线外弧长、里弧短,则应分段调整拱架方向和模板长度。

4.台车就位或拱架模板立模

③拱架应立于稳固的地基上。拱架下端一般应焊接端头板,以增大支承面,减少下沉;当地基较软弱时,应先用碎石垫平,再用短枕木支垫,此垫木不得伸入衬砌混凝土中。当采用整体移动式模板台车时,其走行轨道应铺设稳定,轨枕间距要适当,道床要振捣密实,必要时可先施作隧道底板,防止过量下沉。④拱架的架设要牢固稳定,保证其不产生过量位移。拱架和边墙模板支架的间距,应根据衬砌地段的围岩情况、拱圈跨度和衬砌厚度,并结合模板长度来确定,一般采用lm,最大不超过1.5m。拱架立好后还应对其稳定性进行检查。固定的方法:横向有过河撑(断面较小时采用)、斜撑(断面较大时采用)、锚杆(锚固于围岩,穿过衬砌、模板、墙架、带木,用螺栓垫板固定,拉住墙架);纵向有带木,.拱架间撑木,拉杆及斜撑;拱架与围岩之间的顶撑等。其中锚杆应先行安设,并作抗拔力的施工检算。

4.台车就位或拱架模板立模

⑤拱架模板的架设和加强,均应考虑其腹部的通行空间,以保证洞内运输的畅通。⑥挡头模板应同样安装稳固,挡头板常用木板加工,现场拼铺,以便于与岩壁之间的缝隙嵌堵严密;也可以采用气囊式堵头。⑦设有各种防水卷材、止水带时,应先行安装好,并注意挡头板不得损伤防水材料,以免影响防水效果。

4.台车就位或拱架模板立模

由于洞内空间狭小,混凝土多在洞外拌制好后,用运输工具运送到工作面再灌筑。其实际待用时间中主要是运输时间,尤其是长大隧道和运距较长时。因此运输工具的选择应注意装卸方便,运输快速,保证拌好的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不发生漏浆、离析泌水、坍落度损失和初凝等现象。可结合工程情况,选用各种斗车、罐式混凝土运输车或输送泵等机械。

①配料。在混凝土制备中应严格按照选定的原材料重量配合比配料,特别要严格控制加水量,保证水灰比的正确性。使混凝土硬化后能获得设计所要求的强度和耐久性,又使拌和物具有施工要求的和易性。新拌和好的混凝土的塌落度,在边墙处为1—4cm,拱圈及其他施工不便之处为2—5cm。②搅拌。混凝土的拌和,一般应采用机械搅拌。搅拌机有自落式和强制式两类,前者适于拌和低流动性和塑性混凝土,后者适用于拌和干硬性混凝土。隧道工程中大多采用自落式鼓筒搅拌机、其容量有400L、800L、1200L、2400L等规格。混凝土拌和要保证足够的搅拌时间,应搅拌至各种组成材料混合均匀,颜色一致;石子表面应被砂浆包裹。如出料情况不符合上述要求,可适当延长搅拌时间。

③混凝土的运输混凝土可在设于隧道洞口外的中心搅拌站制备,当隧道较长时,也可在洞内设临时搅拌站进行拌和工作。把混凝土输送到灌注地点的运输工具,可结合工地情况选用,常用的有斗车、手推车、自卸汽车、搅拌车、吊筒、吊斗、带式输送机,输送泵等。为了确保混凝土质量,在选用运输工具时,都应考虑其是否能满足混凝土运输过程中的如下几点要求:a.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不得发生分层离析、漏浆、严重泌水等现象,以免破坏混凝土的均匀性。b.运至浇筑地点时,混凝土的塌落度损失值不得超过原规定的30%,使其仍有较好的流动性。c.从搅拌机出料到捣固完毕,不得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一般为45min)。如运至浇筑地点的混凝土有离析现象时,必须在灌注前进行二次搅拌;但混凝土从搅拌机中卸出后,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再次加水。

(二)混凝土的灌筑、养护与拆模

1、灌注混凝土前的清理工作

2、灌注混凝土的技术要求与顺序

4、混凝土养护与拆模工作

混凝土灌注前应按规范规定和设计要求对灌注混凝土地段的地基、基岩、旧混凝土面进行清理和准备工作。必须清除基底虚渣和污物,排除基坑积水。对于先拱后墙法施工的拱圈,灌注前应将拱脚支承面找平。模板和钢筋上的杂物应清除干净。模板接合如有缝隙应嵌塞严密,防止模板走动和漏浆。

1、灌注混凝土前的清理工作

1)衬砌的混凝土灌注应划分环节进行,在松软地层一般每个环节长度不超过6m。衬砌的分段施工缝应与设计沉降缝、伸缩缝及设备洞位置统一考虑,合理确定位置。2)混凝土灌注时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m,3)混凝土应分层灌注,每层厚度根据拌和能力、运输条件、灌注速度、捣固能力等决定,一般不超过表10.7的规定。

2、灌注混凝土的技术要求与顺序

4)混凝土灌注必须保证其连续性。灌注层之间的时间间隔,应能使混凝土在前一层初凝前灌注完毕。否则,如必须中断灌注时,应按照施工接缝进行处理,才能继续灌注。衬砌接茬应为半径方向,务使衬砌具有较好的整体性。5)整体模筑时,应注意对称灌筑,两侧同时或交替进行,以防止未凝混凝土对拱架模板产生偏压而使衬砌尺寸不合要求。灌注边墙混凝土时,要求两侧混凝土保持分层对称地均匀上升,以免两侧边墙模板受力不均匀而倾斜或移位。灌注拱圈混凝土时,应从两侧拱脚开始,同时向拱顶分层对称地进行,层面应保持辐射状。

2、灌注混凝土的技术要求与顺序

2、灌注混凝土的技术要求与顺序

7)先拱后墙法施工时,要注意墙顶与拱脚间的接口封填。如边墙用塑性混凝土灌注时,应在接近拱脚处留7—l0cm缺口,待24h后,使先灌的边墙充分收缩,经过施工间歇处理,再以较干的混凝土紧密填实。如边墙用干硬性混凝土灌注时浮顶式油罐内壁防腐施工方案,墙顶封口可连续完成。8)边墙基底以上1m范围内的超挖,宜用同级混凝土同时灌筑。其余部分的超、欠挖应按设计要求及有关规定处理。

2、灌注混凝土的技术要求与顺序

混凝土的捣固工作,应使用振动器进行。在无条件使用振动器时,允许人工捣固。振动器捣固可产生强烈的机械振动,克服混凝土拌和物颗粒间的摩擦力和粘聚力,增强了砂浆的流动性,使骨料滑动下沉,使砂浆填满骨料间的空隙,气泡上浮;同时也使拌和物填满模板的各个角落。振动器按工作方式分有插入式内部振动器、表面(平板)振动器、附着式振动器等。隧道衬砌混凝土施工中应用最多的是插入式振动器。振动延续时间,应保证混凝土获得足够的密实度,但也要防止振动过量。应保证捣固密实,使衬砌具有良好的抗渗防水性能,尤其应处理好施工缝。

多数情况下隧道施工过程中,洞内的湿度能够满足混凝土的养护条件。但在干燥无水的地下条件下,则应注意进行洒水养护。并做好受冻害范围的防寒保温工作。洒水养护时间,应根据养护地段的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和使用的水泥品种来确定。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其养护时间一般不少于7d;掺有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一般不少于14d。养护用水的温度应与环境温度基本相同。二次衬砌的拆模时间,应根据围岩压力、衬砌部位、环境温度、所用水泥品种和标号等因素确定。一般应在混凝土达到施工规范要求强度(如2.5MPa)时方可拆模。围岩变形速度快,压力增长快时,则对衬砌有承载要求,此时应根据具体受力条件来确定拆模时间。必要时应加强模板强度和刚度,以保证混凝土在低龄不至于遭到破坏。

4、混凝土养护与拆模工作

灌注衬砌时,支撑应逐步拆除,不得将支撑木料留在衬砌断面内。在围岩压力较大的地段,应使用预制混凝土短柱,先顶后拆,取出木料,如图10.6.5所示。衬砌断面以外的支撑及背材,除坍方地段不易拆除者外,亦均应拆除。衬砌背后未能取出的木料,应记明附于竣工文件。

4、混凝土养护与拆模工作

隧道拱圈和边墙背后的空隙必须回填密实,并应与混凝土灌注工作同时进行。用先拱后墙法施工时,拱脚以上lm范围内,应用与拱圈同级的混凝土一起灌注。边墙基底以上lm范围内,宜用与边墙同级的混凝土一起灌注。其余部位的回填,应根据围岩稳定情况、空隙大小确定。在灌筑衬砌混凝土时农村小型公益设施农村桥梁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虽然要求将超挖部分回填,但由于操作方法方面的原因,其中有些部位并不可能回填得很密实。这种情况在拱顶背后一定范围内较为明显。因此,可视具体情况进行压浆加固。向衬砌背后压浆能使衬砌与围岩密贴(全面紧密接触),达到限制围岩后期变形,改善衬砌受力工作状态的目的。压浆工作应在衬砌达到设计强度后或拱架拆除前及时进行,每段长度为20—30m,在衬砌两侧同时自下而上压注。压浆浆液材料多采用单液水泥浆。空洞较大时,可先压注水泥砂浆,再压注水泥净浆。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