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50412-2007 厅堂音质模型试验规范

GBT50412-2007 厅堂音质模型试验规范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509.9K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12978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50412-2007 厅堂音质模型试验规范

生*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2 0 0 7 年 9 月1 日

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7年4月17日

本规范是根据原国家计划委员会计综L19862630号文件 和建设部建标标便[2004]4号文的要求,由清华大学会同中国 建筑科学研究院共同*制完成。 绳制组在深人调查研究,长期大量实验工作的基础上,认真 总结实践经验,并广泛征求意见,进行了反复修改GTCC-016-2018 铁路混凝土桥梁梁端防水装置-铁路专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验实施细则,最后经审查 定稿。 本规范共分七章和一个附录。其主要内容是:1.总则;2、 术语;3.厅堂音质模型的制备;4测量系统;5.测量方法;6. 空气吸收修正与结果表达;7.模型内表面材料吸声系数测量。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由清华大学负费具体技术内容的 解释。在执行本规范过程中,希望各单位在工作实践中注意积累 资料,总结经验,请将有关意见和资料寄交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中央主楼104;****: 100084),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单位、参*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主*单位:清华大学 参*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主要起草人:王炳麟燕翔徐学军‧林‧杰‧谭华

总则 术语 厅堂音质模型的制备 测量系统 4.1 声源设备 4.2 接收设备 测量方法 5.1 动态范围 +. 5.2 测量频率 5.3测量条件与测点选择 空气吸收修正与结果表达 模型内表面材料吸声系数测量 10 附录A空气吸收系数4m的计算和常用数值表 11 本规范用词说明 14 附:条文说明 15

5.3测量条件与测点选择

1.0.1为规范厅堂音质模型试验方法和测量条件,提高音质模 型在厅堂设计中预测音质参数的推确度,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在厅堂音质设计用的缩尺模型中,预测厅 堂的短延时反射声序列分布(脉冲声响应)、混响时间和声场不 均匀度。 1..3丘党质模型试验,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要求以外,还应

1.0.3厅堂音质模型试验,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要求以外,

本规范所指厅堂音质模型是厅堂音质设计价段,为预测所设 计的厅堂建成后的音质状况而制作的三维缩尺模型。模型的内部 形状及内表面材料的吸声系数与所设计的实际厅堂应一一对应 模型内声传播介质为空气。

所设计的实际厅堂线性长度与厅堂模型的线性长度之比,以 整数表示。

2.0.3短延时反射声序及

即脉冲声响应,是厅堂在单位脉冲声信号激励下,厅堂内某 测点声压随时间变化的函数。

3.0.1厅堂音质模型可采用达到声学界面模拟要求的材料制作, 司采用木龙骨架、密度板、大芯板、九合板等材料做底层。厅堂 中以反射为主的石材、玻璃、水泥面等界面(平均吸声系数小于 0.05),可在木面板上官接刷漆作为模拟。纸面石膏板、本板和 金属板可采用三合板刷漆作为模拟。灯光口、喇叭口等强吸声开 口可采用10mm厚的海绵或棉毡作为模拟。厅堂音质模型的表 面吸声系数应满足本规范第3.0.3条的要求。厅堂音质模型,当 用于预测本规范第1.0.2条规定的全部音质参数时,缩尺比n不 宜大于10;·当仅用作预测反射声序列分布时,缩尺比n可适当 增大。 3.0.2厅堂音质模型的内表面形状,可在实际厅堂设计的基础 上作适当简化,但应保留在实际厅堂中大于等于17cm的起伏。 3.0.3厅堂音质模型的内表面各个部分(包括观众席)的吸声 系数,在试验中测量中心频率上应与实际厅堂表面相对应的中心 率上的吸声系数相一致,可有主10%的误差。 3.0.4厅堂音质模型的外壳应有足够的隔声量,测试频带范围 内,隔声量应不小于30dB。应保证模型试验的房间具有足够安 静的环境,背景噪声不应大于30dB(A)。 3.0.5有与观众厅通过台口相连通的单独舞台空间的厅堂,模 型应包括舞台部分

4.1.1使用脉冲声法测量短延时反射声序列分布和使用脉冲响 应反向积分法测量混响时间时,所用的声源信号应为高压放电脉 冲声。使用声源切断法测量混响时间和使用声压级对比法测量声 场分布时,所用的声源信号应为球形无指向扬声器。 4.1.2试验用高压放电脉冲声的脉冲宽度应不大于200uSGTCC-003-2018 钢轨焊接接头-铁路专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验实施细则,自 由场中1m处峰值声压级在测量频段内宜不小于100dB。试验用 球形无指向扬声器可采用12只特性一致的单体扬声器组合而成! 灵敏度应大于80dB,无指问性。高压放电脉冲声源、扬声器声 源的线性尺寸不应超过厅堂模型长、宽、高中最小尺寸的1/20 声源位置应与实际厅堂测试时的位置相对应。 4.1.3厅堂音质模型试验进行混响时间测量时,可采用声源切 断法或脉冲响应反向积分法。若测试设备条件许可,宜采用脉冲 响应反向积分法,

4.1.1使用脉冲声法测量短延时反射声序列分布和使用

4.1. 2 试验用高压放电脉冲声的脉冲宽度应不大于 200

4.2.1厅堂音质模型试验的接收设备应包括传声器、信号放大 器和示波器。示波器可采用计算机及其图形记录设备。 4.2.2厅堂音质模型试验中,作为接收设备所用的传声器和电 缆系统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声级计的电声性能及测试方法》 GB/T3785规定的1型声级计的要求。倍频程或1/3倍频程滤波 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倍频程及分数倍频滤波器》GB/T3241 的规定。

4.2.3传声器在测试频段上应具有无指向性,传声

4 4.2.4每次测量前后,应采用准确度高于土0.3dB的声级校准 器对整个测量系统进行校推。声级校准器和测量系统宜每年送法 定计量部门检定,

记录设备,采样频率不应小于100kHz。

4.2.6传声器在模型中摆放高度应为1.2m/n,主轴

5.1.1在厅堂音质模型试验的短延时反射声序列分布测量中, 测量的时间范围(延时)应在直达声之后不小于200ms/n。 5.1.2混响时间测量时DB35/T 1816-2019 基层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能力分级测评,各测量频率的衰减曲线的减范围不 应小于35dB。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