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ECS G:D41-01-2020 公路路面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技术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T/CECS G:D41-01-2020 公路路面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技术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T/CECS G:D41-01-2020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1.9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230531
下载资源

T/CECS G:D41-01-2020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CECS G:D41-01-2020 公路路面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技术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5.4.3水灰(胶)比应满足水泥混凝土强度、耐久性要求

5.5单位用水量的确定

5.5.1单位用水量应根据水灰( 和单位胶凝材料用量计算。

5.5.2最大单位用水量应满足表5.5.2的要求。

GB/T 38518-2020 柔性薄膜基体上涂层厚度的测量方法5.5.2最大单位用水量应满足表5.5.2的要求

路面滑模施工法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表5.5.2最大单位用水量参考值

5.5.3当水泥混凝土中掺入外加剂时,单位用水量应根据减水率进行调整

5.5.3当水泥混凝土中掺入外加剂时,单位用水量应根据减水率进行调整 5.5.4单位用水体积Vw应按式(5.5.4)计算:

.4单位用水体积Vw应按式(5.5.4)

式中:mw 单位用水量(kg); 水的密度(kg/m")

5.6单位胶凝材料用量

5.6.1最小水泥用量应根据表5.6.1耳

5.6.1最小水泥用量应根据表5.6.1取值

1最小水泥用量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对

客路面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技术规程(T/CECSG.D

5.6.2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可结合当地材料,选用合适的粉煤灰等掺合料,不同 类型掺合料掺量应满足表5.6.2的要求。对于有抗冻性和抗盐冻性要求的混合料,不宜 单掺粉煤灰

表5.6.2掺合料的掺量

式中:mc 单位水泥质量(kg); mo 其他胶凝材料质量(kg); Pc 水泥密度(kg/m²); Po 其他胶凝材料密度(kg/m²)

5.7粗集料单位体积用量的确定

7.1粗集料单位体积用量以粗集料绝对体积Vc表示,应根据表5.7.1取值

表5.7.1粗集料绝对体积(m²)

主:细集料细度模数越小,对应的粗集料绝对体积取值应越大;反之,应越小。

细集料绝对体积可由式(5.8.1)计算

式中:Vs—细集料绝对体积(m²);

路面滑模施工法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5.9水泥混凝土含气量的确定

5.9.1路面水泥混凝土含气量以V.表示,应满足表5.9.1的要求

表5.9.1含气量均值及允许偏差范围

注:水泥混凝土含气量包括集料的含气量!

5.10理论配合比与水泥混凝土性能检验

5.10.1经上述步骤计算得到的水泥混凝土各原材料单位用量,即为水泥混凝土的理 论配合比,可按下列方法检验理论配合比。 1以理论配合比选取的粗集料绝对体积Vc为基准,在表5.7.1给定的范围内再选 取两个体积.3个体积依次浮动不大于0.01。 2计算另两个体积对应的配合比,并分别试拌3个配合比的水泥混凝土,得出立模 特性、出浆量与粗集料绝对体积Vc的对应关系,检验立模特性、出浆量等指标是否满足设 计要求,选择满足要求的配合比对应的粗集料单位体积为推荐值。

5.10.2当试拌水泥混凝土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可根据下列情况进行调整

1出浆量不满足设计要求: 1)出浆量超过上限时,采用降低水泥砂浆用量的措施,在保证水灰(胶)比的

路路面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技术规程(T/CECSG

降低单位胶凝材料用量,调整单位水用量和单位细集料用量。 2)出浆量超过下限时,首先采用提高水泥砂浆用量的措施,保持水灰(胶)比不变,提 高胶凝材料用量;其次采用掺人液化剂或其他外加剂的方法。 2落度不满足设计要求: 1)落度过大时,水灰比不变,降低单位胶凝材料用量。 2)落度过小时,水灰比不变,提高单位胶凝材料用量;引入外加剂,提高外加剂 掺量。 3含气量不满足设计要求: 1)适当的提高落度。 2)掺人引气剂

调整的具体方法:保持粗集料绝对体积、水灰(胶)比不变的情况下,调整单 wVw±5kg、Vw±10kg,计算5个配合比各原材料单位用量,从而得出5个配合

1当体积校验在±1.2%范围内时,应视为容许误差。 2当超过1.2%的容许范围后,应重新进行原材料物理性能试验,检验拌合物的含 气量。 3拌和站生产过程中,因微调配合比导致实际生产量和理论计算工程量产生偏差 时,应从保证原材料稳定性方面进行控制

5.11试验室配合比的确定

1.1在工作性满足设计的前提下,应成型至少3组不同水灰(胶)比试件,并 香拉强度

余又说明 具体步骤:保持粗集料绝对体积、单位用水量不变,以水灰(胶)比±0.02、±0.04进 行调整,得出至少3个水泥混凝土配合比,成型弯拉强度试件。选取符合设计的配合比, 如不满足则重新计算理论配合比

5.11.2应选择强度符合设计要求且兼顾经济性的配合比.作为试验室

5.12施工配合比的确定

2.1施工配合比应根据施工环境、运距等因素的变化,进行合理调整

施工配合比应根据施工环境、运距等因素的变化,进行合理调整

5.12.1施工配合比应根据施工环境、运距等因素的变化.进行合

路面滑模施工法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5.12.2施工配合比应根据现场集料实际情况,按下列方法进行调整: 1细集料中大于4.75mm的颗粒,应视为粗集料,并计人粗集料的单位用量。 2粗集料中小于4.75mm的颗粒,应视为细集料,并计人细集料的单位用量。 3非干燥状态的集料,应考虑集料实际含水率,计算确定施工配合比。 4对于细集料细度模数变化超过±0.4,或粗集料各粒级变化超过±5%等情况,视 为集料改变,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试验

间断级配高弯拉强度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客路面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技术规程(T/CECSG.I

6.2.1水泥混凝土配合比使用的级配为间断级配,宜去除4.75~9.5mm的粗集料。 6.2.2合成级配范围应满足本规程表4.4.3的要求

6.3.1应根据设计弯拉强度,按下列方法计算水泥混凝土配制弯拉强度,拟定水灰 胶)比、单位水泥用量及单位用水量。 1配制弯拉强度按本规程式(5.2.1)进行计算。 2以《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F30一2014)中规定的最小 单位水泥用量为基数,根据原材料情况和配制弯拉强度,水泥用量可按表6.3.1推荐范围 适当增加,作为拟定的单位水泥用量

表6.3.1单位水泥用量增加量推荐表

3根据《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F30一2014)规定的最大 水灰比,计算单位用水量,并满足最大单位用水量的要求

经多年试验验证,以《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F30一2014) 中规定的最小单位水泥用量作为单位水泥用量,基本满足弯拉强度要求。 与普通水泥混凝土相比,间断级配高弯拉强度混凝土由于克服了泌水现象,水灰比对 弯拉强度的影响敏感性降低,水灰比可取偏大值,更利于砂浆在粗集料空隙内部流动,便 干振捣密实

6.3.2应按下列方法确定粗集料配比例

1宜选用9.5~19mm、19~37.5mm两档或9.5~19mm、19~31.5mm两档粗集料, 拉径较小的一档粗集料与粒径较大的一档粗集料比例宜为20:80~50:50。 2应至少选取3组比例进行混合试配,按本规程附录B测得每组混合粗集料的振实 空隙率。 3应选取其中最小振实空隙率Pm对应的试配比例为粗集料的最佳掺配比例,且其 合成级配宜满足本规程表4.4.3的要求

间断级配高弯拉强度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式中.V.—单位体积水泥混凝土中砂浆体积(m²)

Vis = Vis + Ves

杀文说明 单位体积内工作性砂浆实际用量要考虑表面磨耗层厚度、细集料对粗集料的轻微干 涉及砂浆充满富余用量3个因素,单位体积内工作性砂浆实际用量与单位体积内填充性 砂浆实际用量比例一般为30%~50%,需根据粗集料规格稳定性以及施工单位管理水平 等因素确定。对于粗集料规格稳定、施工单位管理水平较高的,一般取小值;对于粗集料 规格不稳定,施工单位管理水平较差的,一般取大值

6.3.4应按下列方法计算单位体积混凝土中粗、细集料用量。

式中:Va——单位体积水泥混凝土中细集料体积(m²);

路面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技术规程(T/CECSG.D

积水泥混凝土中水的体积(m"),按式(6

6.4试验室配合比的确定

6.4.1经上述计算得到的单位体积内的各原材料用量,即为水泥混凝 合比。

6.4.2应在理论配合比单位水泥用量基础上,保持水灰比不变,以10~15kg为一档 增加水泥用量,并相应调整其他材料的单位用量,至少得出3个配合比,确定为试配配 合比。 6.4.3应分别对试配配合比进行拌和成型试验,按相关标准检验其工作性及弯拉强度 指标。

6.4.2应在理论配合比单位水泥用量基础上,保持水灰比不变,以10~15 曾加水泥用量,并相应调整其他材料的单位用量,至少得出3个配合比,确定 合比。

6.4.3应分别对试配配合比进行拌和成型试验,按相关标准检验其工作性 指标。

6.4.4应确定弯拉强度最高的试配配合比为试验室配合比。

6.5.1应结合施工现场原材米 对试验室配合比进行优化调整,各项指标

水泥混凝土拌合物振动出浆量试验方法

A.4.1振动出浆量应按式(A.4.1)计算,结果计算精确至1g。应重复两次试验,以平 均值作为试验结果。若两次试验结果之间误差超过15%试验结果应无效。

式中:m2 一混凝土液化出浆量(kg); 一振动结束后用抹布抹去出浆量筒外壁浆体后的质量(kg)。

路面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技术规程(T/CECSC.D4

附录B路面水泥混凝土粗集料振实空隙率试验方法

附录B路面水泥混凝土粗集料振实空隙率

B.1目的、适用范围、引用标准

B.1.2引用标准为现行《混凝土试验用振动台》(JG/T245)、《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 昆凝土试验规程》(JTGE30)。

B.2.1仪器设备应包括: 1 标准筛。 搅拌机:强制式。 3 振动台。 磅秤:量程100kg,感量50g。 5 天平:量程5kg,感量0.1g。 6 烘箱:105~110℃,精度±1℃。 / 金属容量筒:容积不小于20L。 8 其他:铁板,铁铲,馒刀.直径16mm、长约600mm的捣棒等

B.2.1仪器设备应包括:

B.3.1根据两种规格的粗集料筛分结果,至少选取三组比例进行混合,然后每组加人 占粗集料总质量25%~27%的细集料,再加入占集料总质量13%的水泥,最后加人按最 大水灰比计算得到的水,

B.3.2所有原材料均应满足相关要求,拌和前材料应处于风干状态并放置在温度为 20℃±5℃的室内

路面水泥混凝土粗集料振实空隙率试验方法

B.4.1拌和时保持室温为20℃±5℃。 B.4.2拌合物的总量至少应比所需量多20%以上。拌和水泥混凝土的原材料用量以 质量计,称量的精确度:集料为±1%,水、水泥为±0.5%。 B.4.3拌和所用工具,应预先用水湿润,使用后必须清洗干净。 B.4.41 使用拌和机前,应先用少量砂浆进行涮膛,涮膛砂浆水灰比与正式拌合物水灰 比相同。 B.4.5按规定称取原材料,往搅拌机内顺序加入粗集料、细集料、水泥。开动搅拌机,将 原材料拌和均匀;拌和过程中徐徐加入水;水全部加人后拌和2min,将拌合物倾倒至铁 板上。

B.5.1将第一组拌合物分三层装人金属容量筒,每层用揭棒插捣30次。装满 抹平。

B.5.2将金属容量筒放置在振动台上进行振动,边振边用馒刀将浮在表面的 水泥混凝土中,并尽可能多地压人一些粗集料。振动至振捣密实体积无变化后 振动时间宜为3~4min

B.5.3将振动后的筒内拌合物全部放置在浅盘内,用水清洗至无水泥浆为止 物放人烘箱内烘干,烘干时间不少于6h。在室内冷却至室温后过9.5mm标准 上质量m.精确至50g

T/CMSA 0012-2019标准下载B.5.5重复上述步骤.依次测得其他几组比例下的粗集料质

按式(B.6.1)计算粗集料振实空隙率P;,计算结果精确到0.1%,试样不得

路面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技术规程(T/CECSG.D

式中:P;——粗集料振实空隙率(%); P——粗集料表观密度(kg/m²); V—金属容量筒的体积(m²)

1本规程执行严格程度的用词,采用下列写法: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 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 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 2引用标准的用语采用下列写法: 1)在标准总则中表述与相关标准的关系时,采用“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 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在标准条文及其他规定中,当引用的标准为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时,表述为“应符 合《××××××》(×××)的有关规定”。 3)当引用本标准中的其他规定时,表述为“应符合本规程第×章的有关规定”、“应符 合本规程第×.×节的有关规定”、“应符合本规程第×.×.×条的有关规定”或“应按本 规程第×.×.×条的有关规定执行”

T/CECS 10093-2020 建筑光伏组件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公路分会)团体标准一览表

(2020年11月)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