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流站典型施工工艺标准化手册(80页).doc

换流站典型施工工艺标准化手册(80页).doc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doc
资源大小:4.3 M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换流站典型施工工艺标准化手册(80页).doc

3工艺流程说明及主要质量控制要点

降噪设施基础完工后应及时进行成品保护,减少基础外露时间,降低基础及螺栓成品损坏几率。降噪设施安装前,准备好有关土建资料,并对基础地脚螺栓进行验收。尤其是基础标高和地脚螺栓偏差进行复测,并办理中间移交手续。

钢结构制造商要按规范设计要求提供相应的技术质量资料。钢结构、吸声板运输及装卸车过程中,要采取措施防止构件变形、和油漆表面受损。应针对吸声板内吸声棉填充物采取有效的防潮措施。现场构件堆放场地应夯实平整,上铺竹笆,构件堆放应垫枕木,堆放层数应控制在三层,吊装前应清除构件表面杂物。吸声板堆放、转运应优先选用人工进行,避免机械运输破坏。

3.2防火墙吸声板安装

防火墙上吸声板安装前应采用CAD软件对吸声板及挂槽进行电脑辅助定位,然后再根据定位尺寸在防火墙表面弹挂安装线。再依据安装线自下往上安装吸声板挂槽,挂槽应紧贴防火墙,安装必须牢固。最后将吸声板自上往下安装在挂槽上。吸声板安装应采取先初装后终紧的方式,一排初步安装完毕应对单个吸声板间距进行微调,然后以板的上边线为基准进行水平校准DB/T29-273-2019 天津市高架胶轮有轨电车交通系统施工及验收标准,全部校准完毕后终紧定位。

在地脚螺栓锚固板上标出中心线位置,此线也在柱底板标出,架设仪器对锚固板面标高进行调整,通过其下的螺帽调整至设计标高。钢柱起吊时必须使用软质吊带,并挂好绳梯和缆风绳,就位时控制好垂直度及标高,穿好地脚螺栓后,观察柱底板上的标记是否重合,完毕后用链条葫芦收紧缆风绳,并做好偏差记录,上述工作完成后方可松钩。

钢柱、支撑采用热镀锌螺栓连接,组成刚性跨后逐跨进行校正。一根钢柱用两台经纬仪在两个方向上进行,根据钢柱上的1米标高复测钢柱标高,用钢柱中心线标记校正钢柱垂直度,完毕后及时拧紧螺栓,做好偏差记录,整体验收合格后柱杯口及时灌浆。

隔音屏障墙板在框架安装完成后拼装。墙板应向一个方向自下往上进行,应一档一档流水作业。安装一排后应及时校正表面平整度、缝宽及拼缝平直度。安装过程中不得野蛮作业,严禁猛撬猛敲,防止墙板变形。

隔音屏吸声板接地采用软铜线螺栓连接,隔音屏钢框架应与站区接地主网可靠连接。

按照相应验收规范对隔音屏障安装情况进行实体及资料验收,应做到资料齐全规范,工艺美观,外观清洁,实体质量满足相应规范要求。

图6.2 隔音屏障钢柱安装 图6.3 换流变压器隔音屏障

图6.4 交流滤波器场隔音屏障

具体工艺流程如下:

图6.5 BOX-IN降噪设施安装流程图

3工艺流程说明及主要质量控制要点

3.1.1.1熟悉图纸,编写施工方案(或措施)并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3.1.2机具准备:吊车等。

材料清点验收,材料供应商要按规范和设计要求提供相应的技术质量资料。钢结构、维护结构夹心彩钢板、吸声板运输及装卸车过程中,要采取措施防止构件变形、和油漆及镀锌表面受损。应针对吸声板内吸声棉填充物和维护夹心板内填充物采取有效的防潮措施。现场构件堆放场地应夯实平整,上铺竹笆,构件堆放应垫枕木,堆放层数应控制在三层,吊装前应清除构件表面杂物。吸声板堆放、转运应优先选用人工进行,避免机械运输破坏。维护结构夹心彩钢板装卸及安装过程中要加工模具或采取措施,防止起吊后板材变形。

按照图纸及防火墙上的弹线吊装钢结构,钢结构吊装过程中指挥人员应在防火墙顶或换流变顶指挥且钢结构两头应各栓一根缆风绳控制钢结构在空中的方向,防止钢结构碰到换流变套管,安装校正完毕的钢结构要及时固定。

3.4吸音板固定架、接地、通风设备安装

防火墙上吸音板固定架,接地材料,风管、风机按照设计图纸可同时安装。

3.5顶部维护彩钢板安装

按设计图纸及现场测量尺寸在地面加工裁剪顶板(或材料供应商已加工好),并将吸音体安装板底(少量吸音体需在顶板安装后再装),加工好的顶板要采取加强措施进行吊装,防止起吊过程中板材变形,起吊中指挥人员的位置及缆风绳的设置同钢结构吊装,防止板材碰到换流变套管。

3.6屋面细部及防水施工

屋面施工主要包括边角包彩钢板、人孔盖安装、屋面防水等工作,施工时要对顶板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将顶板踩坏。

内部吸音体安装主要分为四周和少量顶部吸音体的安装,四周吸音体要考虑与喷淋管道相碰的问题,与管道相碰个别部位要在现场加工吸音体;少量顶部吸音体需在顶板安装后在施工,由于换流变与顶板间的空间狭小,人员操作不便,因此顶板安装时,要充分考虑后续施工的操作便利。

按照设计图纸吊装正立面夹心彩钢板,安装时要注意板与喷淋管道间的关系,正立面板吊装完成后,再安装该立面内的吸音体、门、屋面天沟及落水管、

第七章 接地极安装工艺

第一节 铜棒焊接施工工艺

本工艺手册适用于直流工程接地极钢棒焊接施工。

图7.1 铜棒焊接施工工艺流程图

3、工艺流程说明及控制要点

控制要点:焊接工艺、检测。

3.1.1技术准备:按要求编写作业指导书,并进行施工前交底。

3.1.2机具准备:挖掘机、直流焊机、超声波检测仪。

3.1.3材料准备:钢棒、焊条。

3.1.4 焊接前,焊工必须经过考试合格。

3.2.1根据设计图纸对铜棒敷设接地位置进行实际放线。 3.2.2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的敷设深度进行接地沟开挖,深度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的最高标准为准,且留有一定的角度。

3.2.3接地沟宜按场地或分区域进行开挖,以便于分段记录,同时确保现场的文明、环保要求。

3.2.4开挖时,应充分考虑地下水位的影响,可考虑钢板护坡、井点降水等施工方法。

3.3.1接地体埋设深度应符合设计及有关规范规定。 3.3.2主接地体的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采用焊接(铜排、铜棒采用热熔焊),焊接必须牢固、无虚焊。对于接地材料为有色金属可以采用螺栓搭接,螺栓搭接处的接触面必须符合GBJ 149—9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中的要求。

3.4接地铜棒焊接部位处理

3.4.1铜棒对接头表面光滑、无明显变形或伤痕,应用钢丝刷清除氧化层。

3.4.2铜棒两头氧化层清除后,采用丙酮或无水酒精擦拭干净。

3.4.3铜棒接头施焊处必须按照规范要求加工成双向坡口。

3.4.4铜棒对接头两端应用气焊加温预热,以确保焊接能焊透。

3.4.5铜棒施焊前,必须先焊接测试件,按规范进行表面及断口检验、焊缝X光探伤、抗拉强度和直流电阻试验。

3.5.1铜棒与铜棒对接

3.5.1.1铜棒与铜棒对接焊宜采用手工氩弧焊多层施焊或放热熔接焊,部件的制弯应采用热预弯,并不得出现裂缝,预弯角度、弧度和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拼装间隙应符合焊接头设计规范要求,接头表面应清洁。

3.5.1.3手工氩弧焊焊接宜使用直流焊机和E4301焊条,焊接电流应按焊条产品说明书的规定并参照表7.1选用。

表7.1 焊条与电流匹配参数

注:立、仰、横焊电流应比平焊小10%

3.5.1.4坡口底层焊道宜采用不大于φ3.2mm的焊条打底,并与底层根部焊道的最小尺寸相适宜,以防止产生裂纹,随着焊层增加焊条直径和焊接电流相应调整;

3.5.1.5焊缝的位置,坡口的形式和尺寸应符合设计施工图和焊接工艺的要求,焊缝位置的允许偏差沿接地极轴线方向不得超过测量距离的5‰,横向允许偏差不得超过50mm,对接焊缝轴线错位允许偏差不得大于2.0mm,焊缝余高允许偏差2.0±1.5mm,焊缝的焊波应均匀,不得有裂纹、未熔合、夹渣、焊瘤、咬边、烧穿、弧坑和针状气孔等缺陷,焊接区无飞溅残留物;

3.5.1.6焊接头电阻值不得大于母材电阻值的5%。

图7.2 接头热熔焊

3.5.2 铜棒与铜棒搭接

3.5.2.1铜棒与铜棒搭接宜采用手工氩弧焊双面多层施焊。部件的制弯应采用热预弯,并不得出现裂痕,预弯的尺寸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组装的搭接部位间隙应不大于1.5mm;

3.5.2.2铜棒与铜棒搭接的长度应不小于其较大直径的6倍,搭接长度允许偏差≤5.0mm,焊缝应按设计焊缝有效厚度焊满,并表面光滑、无毛刺。

3.5.2.3手工氩弧焊宜使用直流焊机,焊接电流应按所用焊条材质及产品说明书的规定,进行调节。

3.5.2.4底层焊缝的打底焊条直径应按底层根部焊缝的最小尺寸选择,随着焊层增加焊条直径和焊接电流相应调整;

3.5.2.5 焊缝的位置和尺寸必须符合设计施工图和焊接工艺要求,焊缝位置允许偏差沿电极轴向不得超过测控段的5‰,横向允许偏差不得超过50mm。

3.5.3 铜缆与铜棒搭接

3.5.3.1铜缆与铜棒搭接宜采用手工电弧焊双面多层铜焊,部件的预弯宜采用热制弯,并不得出现裂痕,预弯的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组装的搭接部位间隙应不大于1.5mm;

3.5.3.2铜缆应先散股清除表层绝缘漆,后穿铜管压接成密实铜头,压接长度不小于铜电缆与铜棒中较大直径的6倍,压接管的内径与铜电缆芯部直径匹配,模具应与压接管外径匹配,铜管壁厚不小于5.0mm,压接按有关电缆头压接规定进行。圆钢表面应清除氧化层及油污、水渍等。

3.5.3.3焊接宜使用直流焊机,铜焊条使用前应按规定烘焙,底层焊道打底焊条直径应依据底层根部焊缝的最小尺寸选择,随着焊层增加焊条直径和使用电流相应调整;

3.5.3.4铜缆与铜棒搭接长度应不小于其较大直径的4倍,焊缝应按设计焊缝的有效厚度焊满,且表面光滑,允许偏差0.2+0.2t,且≤1.0m(t:金属厚度mm)。 图7.3 放热焊成品

3.5.3.5施焊前应将热缩绝缘材料和接头封包管先套入需搭接的接头中,并做好防热损坏的保护措施。焊区预热温度应符合焊接工艺要求,预热后的焊件应按施工图迅速组装并用夹具固定,施焊宜采用平焊或立焊,焊缝的焊波应均匀,不得有裂纹、未熔合、夹渣、焊瘤、弧坑和针状气孔等缺陷,焊接区无飞溅残留物。

3.5.3.6焊后待焊缝温度自然冷却至环境温度后,清除焊渣,用平锤锤打焊缝相邻的未施焊区,消除应力影响,检查焊缝质量,修补热损坏部分的绝缘层,检查合格后按热缩封工艺要求进行热缩封和完成其它封包。封包应严实可靠,不得将水渗入。

3.5.3.7当采用热熔焊方法时:首先对应焊接点的模具规格必须正确并完好,焊接点导体和焊接模具必须清洁,尤其是重复使用的模具焊渣必须清理干净并保证模具完好;在对大接头焊接应预热模具,模具内热熔剂填充密实,点火过程安全防护可靠;热熔过程中接头内导体应熔透,保证有足够的导电截面;最后进行铜焊接头表面光滑、无气泡,应用钢丝刷清除焊渣并涂刷防腐清漆。

3.5.3.8焊接完成后应即使进行防腐处理。处理前应去除焊接部位残留的焊药并进行表面除锈。镀锌钢材的锌层破坏处也应进行防腐处理。钢材的切断面应进行防腐处理。

3.6.1 焊缝外观检查

3.6.1.1接地极母材应在焊后冷却到工作环境温度后,才可进行外观检查,检查由专业质检员或专业技术人员进行;

3.6.1.2铜焊接头表面光滑、无气泡,应用钢丝刷清除焊渣并涂刷防腐清漆。

3.6.1.3焊缝外观检查一般用肉眼或读数放大镜和量具检查焊缝和母材的裂纹及缺陷。外观检查质量标准符合表7.2要求。

表7.2 焊缝外观检验质量标准

3.6.2.1接地极焊缝的超声波检查应根据施工图和焊接工艺的要求选配探头,按确定的检验等级制作缺陷样本,校准检测设备,并按有关标准规定进行检查。

3.6.2.2超声波检验不合格的焊缝,应按本规范规定的方法返修,返修后必须再进行超声波检查;

3.6.2.3超声波检验人员必须经专业培训,考试合格取得资格证书者担任;

3.6.2.4超声波检验记录和检验报告应整理存档。

3.7.1施工图纸和设计变更、安装及试验记录、隐蔽工程签证、材料的质保资料等需整理归档。

3.7.2验收时,连接方式符合设计要求,接地连接可靠,材料规格符合设计要求,防腐措施完好,标识齐全明显,焊接试品试验合格。

第二节 炭床敷设施工工艺

本工艺手册适用于直流工程接地极炭床敷设施工。

图7.4 炭床敷设施工工艺流程图

3、工艺流程说明及控制要点

3.1.2机具准备:碾压机、模板。

3.1.3材料准备:焦炭、洁净水。

3.2.1 检查粉状焦碳与适量洁净水的准备是否充足。接地极碳床由粉状焦碳洒上适量洁净水填充至电极槽中。

3.2.2 检查电极槽

3.2.2.1 电极槽已按设计要求开挖,修整完毕。

3.2.2.2碳床模板已安装、校正完毕,槽内杂物已清除,槽底平整干燥。

3.2.2.3 电极槽两侧已采取支护措施,防止泥土塌落。

3.2.3 接地极碳床铺设在电极槽开挖、修正或制模后与电极焊接配合进行铺设,铺设碳床应分段分层进行,铺设碳床的厚度控制在保证电极处于碳床截面中心位置。电极以下部分应待电极焊接校正安装后,再进行焦炭铺设。

3.2.4 每段碳床的长度应与相应电极段长度一致,碳床轴向曲率应与电极曲率及控制轴线一致,碳床截面尺寸应符合施工图所注的尺寸要求,碳床中心线与控制轴线(定位轴线)允许偏差不大于10mm,碳床截面尺寸与设计值允许偏差+20mm,0mm,电极中心与碳床截面中心允许偏差不大于20mm。

图7.5 焦碳敷设 图7.6 电极槽两侧支护

碳床铺设经检验合格后,应按设计要求回填。分段、分层夯实形成,分层夯实宜控制在100~150mm为一层,碳床的密实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按照相应验收规范对炭床安装情况进行实体及资料验收,应做到资料齐全规范,工艺美观,实体质量满足相应规范要求。

第八章 接地安装工艺

第一节 阀厅接地施工工艺

本工艺手册适用于直流工程阀厅接地施工。

图8.1 阀厅接地施工工艺流程图

3、工艺流程说明及控制要点

控制要点:水平接地体安装。

3.1.1技术准备:按要求编写作业指导书,并进行施工前交底。

3.1.2机具准备:铜排立弯机、铜排折弯机、切割机。

3.1.3材料准备:铜排、接线螺栓、接地铜线、铜接线端子。

3.2 垂直接地体处理

3.2.1根据设计图纸核实垂直接地体的位置,如不适合即处理,包括弯折或重新安装。 3.2.2清洁垂直接地体,并进行表面处理。

3.2.3切除高于水平接地体顶面的水平接地体。

3.2.4清除表面和切割面的毛刺。

3.3水平接地体测量裁切制作

3.3.1测量水平接地体(铜排)的需要尺寸。 3.3.2裁切铜排。

3.3.3按照走向将铜排弯折,注意弯折半径,不能出现结构破坏。

3.4.1将铜排试安装至位置,标记所有螺栓孔洞。

3.4.2钻孔并进行打磨。

3.4.3清洁所有接触面。

3.4.4安装水平接地铜排。

3.5接地引线测量裁切制作

3.5.1按照路径测量接地引线的长度。 3.5.2按照需要尺寸裁切铜线。

3.5.3安装并压接铜接线端子。

3.6.1安装接地引线。

3.6.2墙面接地引线应用打孔金属预制件固定。

3.6.3紧固所有螺栓,力矩应符合规范要求。

3.6.4阀厅内下述物体均应接地:

开关设备的端子箱、机构箱、动触头均压罩、万向节及开关本体;

所有设备的安装底板(金属件);

门、窗(包括排烟窗、卷帘门、密封门、观察窗)的金属部件;

3.7.1施工图纸和设计变更、安装记录、隐蔽工程签证、材料的质保资料等需整理归档。

3.7.2验收时,接地方式符合设计要求,接地连接可靠,材料规格符合设计要求,防腐措施完好,标识齐全明显,焊接试品试验合格。

第二节 GIS室内接地施工工艺

本工艺手册适用于直流工程GIS室内接地施工。

图8.8 GIS室内接地施工工艺流程图

3、工艺流程说明及控制要点

控制要点:水平接地体安装。

3.1.1技术准备:按要求编写作业指导书,并进行施工前交底。

3.1.2机具准备:铜排立弯机、铜排折弯机、切割机、焊接设备。

3.1.3材料准备:铜排、接线螺栓、接地铜线、铜接线端子。

3.2 垂直接地体处理

3.2.1根据设计图纸核实垂直接地体的位置,如不适合即处理,包括弯折或重新安装。 3.2.2清洁垂直接地体,并进行表面处理。

3.2.3切除超出水平接地体外边缘的部分。

3.2.4清除表面和切割面的毛刺。

3.3水平接地体测量裁切制作

3.3.1测量水平接地体(铜排)的需要尺寸。 3.3.2裁切铜排。

3.3.3按照走向将铜排弯折,注意弯折半径,不能出现结构破坏。GIS室内地面应采取立弯方式。

3.4.1将铜排试安装至位置。

3.4.3清洁所有接触面。

3.4.3焊接铜排。铜排焊接前应先制作成“Z”形前口,弯折厚度应等于铜排厚度,保证铜排焊接安装后紧贴地面。铜排焊接应使用四边焊接,或使用接触面直接焊接的方式。

3.4.4铜排固定。焊接完成后,应用带绝缘材料护圈的平头螺钉将其固定到地面,螺钉顶面不应高出铜排。

3.4.5铜排不应从外部直接穿越GIS室内的主电缆沟。穿越支沟时,应紧贴电缆沟盖板表面。

3.4.6不同间隔间的铜排连接应从电缆沟连接,避免出现长距离横跨通道的情况。

3.5接地引线测量裁切制作

3.5.1按照路径测量接地引线的长度。 3.5.2按照需要尺寸裁切铜线。

3.5.3安装并压接铜接线端子。

3.6.1安装接地引线。

3.6.2紧固所有螺栓,力矩应符合规范要求。

3.6.3 GIS室内下述物体均应接地:

开关设备的端子箱、机构箱、设备本体;

金属立柱、设备本体上的走道和楼梯踏步。

3.7.1施工图纸和设计变更、安装记录、隐蔽工程签证、材料的质保资料等需整理归档。

3.7.2验收时,接地方式符合设计要求,接地连接可靠,材料规格符合设计要求,防腐措施完好,标识齐全明显,焊接试品试验合格。

第三节 室外设备、二次设备接地施工工艺

本工艺手册适用于直流工程室外设备、二次设备接地施工。

图8.13 室外设备接地施工工艺流程图

3、工艺流程说明及控制要点

控制要点:水平接地体安装。

3.1.1技术准备:按要求编写作业指导书,并进行施工前交底。

3.1.2机具准备:立弯机、折弯机、切割机、焊接设备。

3.1.3材料准备:铜排、接线螺栓、接地铜线、铜接线端子。

3.2 垂直接地体处理

3.2.1根据设计图纸核实垂直接地体的位置,如不适合即处理,包括弯折或重新安装。 3.2.2清洁垂直接地体,并进行表面处理。

3.2.3切除多余部分。

3.2.4清除表面和切割面的毛刺。

3.3接地线测量裁切制作

3.3.1测量接地体(铜排)的需要尺寸。 3.3.2裁切铜排。

3.3.3按照走向将铜排弯折,注意弯折半径,不能出现结构破坏。接地线与设备支架及底座间距应均匀GTCC-054-2018标准下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立弯和平弯。

3.4.1将铜排试安装至位置。

3.4.3清洁所有接触面。

3.4.4按照路径测量接地引线的长度。 3.4.5按照需要尺寸裁切铜线。

3.4.6安装并压接铜接线端子。

3.4.7安装接地引线。

3.4.8紧固所有螺栓,力矩应符合规范要求。

3.7.1施工图纸和设计变更、安装记录、隐蔽工程签证、材料的质保资料等需整理归档。

3.7.2验收时,接地方式符合设计要求,设备外壳的金属部分接地连接可靠,材料规格符合设计要求DB61/T 913-2014 水泥稳定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基层施工技术规范,防腐措施完好,标识齐全明显,焊接试品试验合格。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