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驳岸施工组织设计

河道驳岸施工组织设计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560.13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河道驳岸施工组织设计

2、围堰施工完后,围堰二侧的挡墙结构分段施工。

3、当开挖至设计标高前应预留30㎝土层。按设计要求打入预制方桩,再用人工开挖并立即验槽,按设计要求立即进行垫层浇筑。

4、本工程护岸挡墙的底板、砼压顶均采用自行搅拌混凝土。

5、待挡墙墙身达到设计要求后,即可进行墙后土方回填,回填土方均为外购土,回填土施工时,采用1.25m³反铲挖掘机进行,堆土点较近处直接采用1.25立方反铲挖掘机翻运,平整,采用小型振动机碾压密实或人工分层夯实,靠近结构处以小型工具由人工进行夯实。

针对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山西某铁路特大桥工程(实施)施工组织设计,按六个部分进行重点阐述:

一、测量放样;二、围堰工程;三、施工区域排水方案;四、土方工程;五、护岸工程;六、工程竣工验收。

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准备——测量放样——施工围堰—土方开挖、护岸结构工程——验收

本工程施工测量主要内容:平面控制测量、水准测量、断面测量、跟踪测量、结构沉降观测、施工监测和竣工测量。

一、施工测量、放样人员的组织

测量、放样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环节。因此由具有理论和实践施工经验的测量专业工程师担任测量,并配备1名有一定经验的测量技术人员组成测量小组,负责本工程的测量、放样工作。

“JZ—2”经纬仪:2台;“DS3”水准仪:钢卷尺:50M、100M各2把;其它测量设备:花杆、塔尺

进场后由技术负责人组织,测量组长负责会同建设、设计、监理方工程师认真做好城建坐标系、水准点移交的实地交桩工作及前期测量资料交底工作。

交桩时若发现问题应及时提出、及时解决。对埋设浅、容易变动的桩位(里程桩)应进行复测,交桩完备后应办理交桩手续。

根据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提供的城建坐标系放出河口边线,并用钢尺量出护岸结构开挖边线,确定弧线或变截面段的拐点,根据设计圆弧半径尺寸放出弧形曲线及变截面形尺寸,复核无误后即打桩定位。护岸结构和河道轴线走向初步确定后,须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有关人员经现场确定后方可正式施工。

根据监理工程师提供的水准点,使用水准仪,将水准点引至施工现场不受施工影响处,并沿线设置临时水准点若干个,临时水准点必须与控制点复测闭合。

临时水准点每隔50米设立一个,应设在稳固地段和方便观测的位置。

高程垂直引测:在施工时,根据临时水准点将高程引入施工区段,做好标记,作为本区段高程的垂直引测基准点,并应定时对此基准点进行复核校正,此基准点不因构筑物的沉降影响而更改。

本工程断面测量主要内容为原断面复测、测放、验收。

3.1原断面复测:施工前根据设计桩号与设计断面图复测施工范围内的原土地标高,提供原始数据做工程土方计算、平衡及制定针对性施工方案用,复测数据应标于施工剖面图上。

3.2断面测放:要对结构施工的土方开挖要进行平面与高程的测量、放线,使工程施工断面符合设计要求。

3.3断面验收:对已经完成的工程结构应进行断面复测、验收,是否符合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规范及设计标准。

在土方开挖、结构施工整个施工过程中应及时对平面尺寸,高程控制进行施工跟踪测量,使工程测量的质量管理贯彻于施工全过程。

5.1沉降观测点的设置按本工程实际要求一律采用不锈钢材料加工成标准件,然后按设计规定数量与要求分别预埋于底板面层、结构顶面。

5.2沉降观测点应埋设后及时测放,在工程竣工验收前后应分别观察一次,按《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进行观察频率,且做好观察记录和资料。

在施工时,需要加强对临近建筑物、基坑的监测。

在工程竣工时,应对工程结构的平面尺寸、水准高程、断面尺寸、沉降标点等进行全面复测、验收。

确保工程主体结构无水施工,在河道中间须构筑施工围堰。

根据河道现场的具体情况,采用粘土分段围堰,确保积水不流入基坑内,分段长度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而定。

围堰高度为2.0米(以高出外河最高水位0.5m控制)。

围堰土可就近取土,对于缺土则需外购,在围堰合拢后进行堰内排水,在堰内水抽干后在基底顺水流方向开设1条排水沟,并每隔50米设置一个集水井,用4寸泥浆泵抽排,确保基坑内无积水,以利施工正常作业。

为保证围堰安全,施工期间派专人每天检查围堰完好情况(尤其是在异常天气和高潮位时期),测量记录水位,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隐患如渗漏、沉降、滑移等,并配备一定数量的人员、材料和设备以便随时消除隐患,保证围堰安全。

在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后,需要进行围堰的拆除,围堰土采用1.25m³反铲挖机挖出,抓出的土方堆放在离岸不小与5米远处,围堰的土体清理到原河床标高,余土外运。

第三节施工区域排水方案

为排除基槽内积水与雨水,需要设置排水沟,以确保施工期间基槽不积水。根据工程布置及相近已有的排水体系,临时排水主要排入附近河道。

1.1雨水截流采用分层截流集中抽排,即在基坑顶部和底部两侧均设置排水沟。

1.2施工废水,主要是冲仓养护水,利用在基坑坡脚工作面上布置排水沟,分段设置集水井抽排。

以开沟截流为主,集中抽排为辅。基坑开挖线上口设置对外坡度,并在上口坡顶设截水沟,将地面泾流雨水挡住,保护开挖边坡,对于坡体及基坑本身雨水,结合基坑明排水。

基坑两边设排水沟,每50m设一个直径80㎝的集水井,排水沟和集水井应布置在基础轮廓线以外,集水井采用Ф800涵管,四周凿洞外裹滤网。渗入基坑内的地下水经排水沟汇集于集水井内,用水泵排出坑外。

基坑开挖的土方因场内基本无土方堆场,故土方均采用外运处理,当开挖至设计标高前应预留30㎝土层。,对于淤泥质土等不适于回填的土采取一次性外运处理的原则。测量放样结束后,即应组织土方机械施工力量进场施工。挖机挖土时由上而下循序进行,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控制基坑的宽度、坡度及深度。为保证河道开挖后不产生滑坡现象,在边坡上适当设置几处台阶。当挖机接近设计标高0.5m时,适当放慢速度,严禁超挖或欠挖,坡面及河底修整采用人工。

堆土区堆土高度不超过2m,临时堆土区也要与施工区和周围构筑物离开一定距离,并用护栏设施圈围起来。

根据土方施工的土方平衡、施工道路布置、土方运距等现场具体情况及设备性能,同时避免交叉干扰,提高施工效率为原则,选择施工设备如下:

1、土方开挖以1.25m³反铲挖掘机配合若干辆15T自卸汽车施工为主,保护层及局部沟漕开挖以人工开挖,以挖掘机、自卸车配合装运。拟配备2台挖机。两岸基坑开挖各配备两台挖机,具体安排根据施工强度进行调度挖机。

2、土方填筑采用蛙式打夯机夯实,靠近结构处以小型工具由人工进行夯实。

施工准备工作→临时围堰施工→排水→清淤→土方开挖→保护层开挖→验基

2.1按照设计图纸,用白灰洒出基础开挖的轮廓线,并报请监理工程师复核。

2.2对基础区域地表的树、草、乱石及其他杂物进行清除。

2.3清除含有树根、草根等有机物的表土层。

2.4将被清除的表土集中运至指定场地堆放。

2.5修好通往场外的道路。

土方采用明挖分段从上至下分层依次进行,分层厚度控制在0.3米左右,开挖边坡为1:1,开挖过程中保证边坡稳定。为了能及时将地表雨水及时排出,土方开挖时在基坑底部设置排水沟和集中井。基础开挖过程中机械开挖接近设计标深时,预留30厘米保护土层,在基础施工前,由人工分块突击挖除。

边坡开挖过程中,需及时观测原挡墙稳定情况,并做好记录,避免原挡墙异常变位、裂缝现象的出现。开挖过程中随时校核基坑的轴线和开挖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确保开挖质量。基坑开挖中严禁超挖,对于超挖部分按监理工程师指示用同类材料填筑。

填土→平土→晾晒或洒水(含水量控制)→土料压实→质检及修整边坡

2.1填筑前应完成填筑部位的基础清理和排水工作。

2.3土方填筑采用接近最优含水量的土料,根据土料开挖方式装、运、卸流程以及气象等条件对土料含水量进行调整,采用加水或翻晒措施,使其含水量满足要求后再进行填筑。

2.4为保证土层之间结合良好,铺土前必须将夯实结合面刨毛。

2.5填筑中应严格控制铺土厚度及土块粒径,每层夯实后经监理人验收合格后方可铺筑上层土料。

2.6分段夯实时,相邻作业面的搭接夯实宽度,平行基槽纵轴线方向、垂直基槽纵轴线方向不小于3米。

2.7粘性土的铺料与夯实工序应连续进行。如需短时间停工,其表面风干土层应经常洒水润湿,保持含水量在控制范围以内。如需时间停工,则根据气候条件铺设保护层,复工时予以清除,并检查填筑面。

2.8如填土出现“弹簧”、层间光面、层面中空、松土层或剪力破坏等现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认真处理,并经检验合格后,始准铺填新土。

2.9填筑面进料运输线路上散落的松土、杂物、人工践踏形成的干硬光面,于铺土前清除或彻底处理。

2.10为保证填土在设计断面内的夯实干容重和压实度达到设计要求,填土至设计边线外超填30厘米余量。

本工程新建挡墙总长440米,挡墙采用M10浆砌块石,挡墙压顶采用55×30cm厚C30钢筋混凝土。

测量放线→围堰构筑→基坑开挖→桩基础→垫层铺筑→底板施工→墙身砌筑→钢砼压顶→回填土→修坡

桩基础施工在后面单独编制。

待基础层施工准备工作就绪后,以人工突击挖土,随即测水平坑,铺筑10cm厚素砼垫层,垫层面须平整,可保证挡墙立模的精确性。

挡墙模板采用小钢模拼装,部分增加木模,使用前要求模板面平整,拼装时要求拼缝按一致形式位于水平或垂直平面上,接缝应严密、平整、不漏浆。立模完毕后须经过挡墙各控制点及顶面高程的再次测量复核,做到有误必纠01.××工程保温节能施工方案,直至准确为上。

模板的支撑牢固稳定,不支撑在浮土上,必要时打支撑桩,以防模板变形走样。砼浇筑时,即时注意模板是否变形和漏浆,以便及时纠正。

砼选用自搅拌混凝土。振捣紧跟砼入模,保持行列间距,不漏振、不过振,视砼表面呈水平状态,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灰浆为准。

振动棒振动时不碰撞钢筋,并与侧模保持10cm左右间距。挡墙顶面抹面平整,使之达到规范的平整度要求,完毕后及时养护,可考虑双层草包覆盖,保湿保温。

为增强块石体与底板的连接,在底板浇筑砼时,应预埋石笋,石笋凸出底板面10~20㎝,前后排呈梅花型布置,间距0.5米。

底板砼浇筑3天后,清理底板上的泥浆、砼薄层,以保证底板和墙身紧密结合,防止两者之间形成渗透通道,然后在底板上弹出墙身位置,树立砌筑样架,每5米左右设一个。

浆砌块石采用铺浆法砌筑。块石应无风化、无裂缝,质量符合要求,上灰浆之前应洒水湿润,冲洗干净,分层砌筑,分层座浆,随铺浆随砌筑。铺上浆后,依次砌筑角石、腹石,然后在中间铺砂浆,嵌以块石,空隙处用砂浆捣实GB/T 50527-2019标准下载,防止产生空洞。上下层块石要错缝,错缝大于8厘米,缝宽小于3厘米,同一层块砌筑时每隔1.0米左右横向砌筑一块石作为拉结石,增强砌石的整体性。为紧密连接墙体与压顶,需要预埋拉筋。

用木板作侧模。预先将方木条埋设在浆砌块石墙身的顶部用来托住压顶底模,两侧用方木条作斜撑,上口用方木条间隔固定。

验收无误后,将砼运至现场,用铁锹入仓,振实抹平,保证光洁、线条顺直。砼其他操作要领和要求同“4、基础砼施工”。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