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林店跨107国道特大桥施工组织设计

其林店跨107国道特大桥施工组织设计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1.14M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其林店跨107国道特大桥施工组织设计

不使用弯曲严重的钻杆,要求各节钻杆的连接和钻杆与钻头的连接丝扣完好,以螺丝套连接的钻杆接头要有防止反转松脱的固锁设施。钻进过程中应控制进尺速度。遇到坚硬、复杂的地质,应认真仔细操作。钻进过程中要经常检查钻具各部分的磨损情况和接头强度是否足够。不合要求者,及时更换。在钻进中若遇异物,须以处理后再钻进。如已发生钻杆折断事故,可按前述打捞方法将掉落钻杆打捞上来。并检查原因,换用新或大钻杆继续钻进。

11.4.1.9钻孔漏浆

在透水性强的砂砾或流砂中,特别是在有地下水流动的地层中钻进时,稀泥浆向孔壁外漏失。护筒埋置太浅,回填土夯实不够,致使刃脚漏浆。护筒制作不良,接缝不严密,造成漏浆。水头过高,水柱压力过大,使孔壁渗浆。

凡属于第一种情况的回转钻机应使用较粘稠或高质量的泥浆钻孔。冲击钻机可加稠泥浆或回填粘土掺片石、卵石反复冲击增强护壁。属于护筒漏浆的,应按前述有关护筒制作与埋设的规范规定办理。如接缝处漏浆不严重,可由潜水工用棉、絮堵塞,封闭接缝。如漏水严重,应挖出护筒,修理完善后重新埋设。

DB23/T 2813-2021 智慧城 管信息系统建设规范.pdf11.4.1.10钻孔桩断桩常见事故及处理

(1)首批混凝土封底失败

1)事故原因和预防措施

导管底距离孔底大高或太低。

原因:由于计算错误,使导管下口距离孔底太高或太低。太高了使首批砼数量不够,埋不了导管下口(1米以上)。太低了使首批砼下落困难,造成泥浆与混凝土混合。

准确测量每节导管的长度,并编号记录,复核孔深及导管总长度。

也可将拼装好的导管直接下到孔底,相互校核长度。首批砼数量不够。

原因:由于计算错误,造成首批砼数量不够,埋管失败。

预防措施:根据孔径、导管直径认真计算和复核首批砼数量。首批混凝土品质太差。

原因:首批砼和易性太差,翻浆困难。或坍落度太大,造成离析。

预防措施:搞好配合比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和易性。

导管密封性差,在首批砼灌注后,由于外部泥浆压力太大,渗入导管内,造成砼与泥浆混和。

首批混凝土封底失败后,应拨出导管,提起钢筋笼,立即清孔。

11.4.1.11供料和设备故障使灌注停工

(1)事故原因和预防措施

原因:由于设备故障,混凝土材料供应问题造成停工较长时间,使混凝土凝结而断桩。

预防措施:施工前应做好过程能力鉴定,对于部分设备考虑备用;对于发生的事故应有应急预案。

如断桩距离地面较深,考虑提起钢筋笼后重新成孔。

如断桩距离地面较浅,可采用接桩。

如原孔无法利用,则回填后采取补桩的办法。

11.4.1.12灌注过种中坍孔

(1)事故原因和预防措施

原因:由于清孔不当、泥浆过稀、下钢筋笼时碰撞孔壁、致使在灌注过程中发生坍孔。

预防措施:详见第10.4.1.1节。

如坍孔并不严重,可继续灌注,并适当加快进度。

如无法继续灌注,应及时回填重新成孔。

11.4.1.13导管拨空、掉管。

原因:由于测量和计算错误,致使灌注砼时导管拨空,对管内充满泥浆;或导管埋深过少,泥浆涌入导管。

预防措施:应认真测量和复核孔深、导管长度;应对导管埋深适当取保守数值。

原因:导管接头连接不符合要求;导管挂住钢筋笼,强拉拉脱等。

预防措施:每次拆管后应仔细重新连接导管接头;导管埋深较大时应及时拆管。

混凝土面距离地面较深时应重新成孔。

混凝土面距离地面较浅可采取接桩办法。

11.4.1.14灌注过程中混凝土上升困难、不翻浆。

混凝土供料间隔时间太长,灌注停顿,混凝土流动性变小。

在灌注将近结束时,由于导管内混凝土柱高减小,超压力降低。

导管外的泥浆及所含渣土稠度增加,相对密度增大。

提起导管,减少导管埋深。

接长导管,提高导管内混凝土柱高。

可在孔内加水稀释泥浆,并掏出部分沉淀土。

11.4.1.15灌注高度不够

原因:测量不准确;桩头预留量太少。

预防措施:可采用多种方法测量,确保准确;桩头超灌预留量可适当加大。

挖开桩头,重新接桩处理。

11.4.1.16钢筋笼制作、安装

钻孔桩的钢筋笼在加工间分段制作,运输到各工点安装。

⑴钢筋笼所用钢材有产品合格证和现场抽检复查资料,满足有关规范要求。

⑵制作安装时主筋接头按规定错开,钢筋笼加工确保主筋位置准确。

⑶钢筋保护层可在钢筋笼外侧设置垫块。钢筋笼安装时用专用的起吊工具卡起吊,避免钢筋笼起吊变形过大。

⑷两节笼对接时,上下节中心线保持一致,不将偏斜、弯扭的钢筋笼安放入钻孔桩内。

⑸安装到位后及时固定,防止脱落,另外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钢筋笼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上浮。

11.4.1.17灌注桩砼灌注

混凝土灌注是保证钻孔桩质量最重要、最关键的工序,我们将认真负责地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灌注导管采用φ250mm的带丝扣的钢导管。导管使用前组装编号,并进行拉力和水密试验,确保导管的良好状态。下放导管时小心操作,避免挂碰钢筋笼。导管安装的长度建立复核和检验制度,避免因误装造成断桩。

混凝土拌制生产做好以下工作

①选定适当的砼配合比,掺加适量的缓凝剂,延长砼的初凝时间。

②砂、石料、水泥,外加剂储备充足,质量抽检合格。

③拌制机械状态良好,计量设备准确,生产能力可满足整桩在混凝土初凝期内完成,且留有富余量。准备自发电,确保供电正常。

④正式拌制混凝土前按施工配合比进行试拌,检验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及其在一定时间内的坍落度损失。

砼采用集中拌和方案施工,用砼运输车运输,泵送入模,机械振捣,确保砼质量。为保证混凝土灌注顺利进行,施工中作好下列工作:

①砍球前准备足够的混凝土储备量,保证砍球后导管的埋置深度大于1m。

②砍球前,导管距孔底的高度要适当,一般取25~30cm。

③灌注过程中,注意观察管内混凝土面下降和孔内水位升降情况,及时测量孔内混凝土面高度。

④导管埋置深度适当,埋置深度不大于6m,且不小于2m。导管提升缓慢,不挂笼。

⑤混凝土灌注到达钢筋笼底部时,适当放慢灌注速度,减少导管埋深,防止钢筋笼上浮。

⑥灌注作业连续进行,不随意中途停顿,保证整桩在混凝土初凝期内灌注完成。

⑦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原因,果断采取措施,避免发生断桩事故。

①基坑开挖前,依据设计图提供的勘探资料,先估算渗水量,选择施工方法和排水设备,采用集水坑排水方法施工时按集水坑底应比基坑底面标高低50一100cm,以降低地下水位保持基底无水,抽水设备可采用电动或内燃的离心式水泵或潜水泵,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

③开挖作业方式以机械作业为主,采用反铲挖掘机配自卸汽车运输作业辅以人工清槽。单斗挖掘机(反铲)斗容量根据上方量和运输车辆的配置可选择0.4~0.1立方米,控制深度4一6m。挖基土应外运或远离基坑边缘卸土,以免塌方和影响施工。

④基础必须垂直开挖,不允许开挖面放坡,严格控制基础开挖的垂直度。

⑤基坑开挖应连续施工,避免晾糟,一次开挖距基坑底面以上要预留20一30cm,待验槽前人工一次清除至标高,以保证基坑顶面坚实。

围堰:在有地表水的地段,开挖基坑应设置围堰,根据施工的不同环境,水文情况,围堰可以采用上围堰、草(麻)袋围堰、木板或钢板桩围堰等多种型式,施工时应注重充分利用当地材料和现有设备,尽可能缩短工期,提高工效,保证安全。要求堰顶面至少高出施工期最高水位0.5一1.0m,围堰应尽量减少压缩河床断面,要满足强度和稳定的要求。

11.4.3承台、墩台质量保证措施

根据地质情况及基础深度,确定承台开挖支护方式、开挖方法及弃土位置,制定作业指导书,对有水基坑开挖,必须有排水措施。基础开挖后,应认真核对地质资料,并做好原始记录。隐蔽工程必须经监理工程师检查、签证后方可隐蔽;钢筋绑扎应符合设计要求,经监理工程师检查签证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模板必须经过结构设计,保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并要装拆方便。保证模板间接缝的严密,安装时按编号顺序进行。模板要严格除锈,以免锈斑影响混凝土的外观质量.

承台大体积混凝土应采取温控防裂措施,防止承台混凝土因水化热过大而出现裂纹,影响质量。

基础、墩台身混凝土未达到终凝前,不得泡水。桥台圬工未达到设计强度前,台后两侧不得填土。

墩台顶帽施工前后严格进行复测,确认跨度及支承垫石标高并采取措施,确保支承垫石钢筋网及锚栓孔位准确。施工完毕后,对全桥进行中线、水平及跨度贯通测量,并用墨线划出各墩台的中心线、支座十字线及梁端线位置。

11.4.4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

为确保混凝土质量,从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配合比设计、双掺技术及温控等诸方面进行控制;采用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

⑴原材料选择:选用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使用的骨料要求级配良好,各项指标满足规范要求,采取连续级配的碎石,减少收缩变形,对原材料进行清洗,可以增加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并减少收缩变形。并特别控制砂的含泥量≤2%,石子的含泥量≤1.5%。

⑵双掺技术:施工时在混凝土中加入适量的粉煤灰和减水剂,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粉煤灰替代了部分水泥,使得混凝土的水化热降低,可有效的防止温度裂缝。

⑶温控措施:分次进行施工,采用分层浇筑方法,严格控制分层厚度不大于30cm;同时根据季节气温控制混凝土的浇注温度,若超过温控要求,则采取夜间浇注。混凝土上下各次灌注间歇待强、降温时间控制在5~8天,在底层混凝土温度峰值过后再浇注上层混凝土,同时在混凝土表面洒水覆盖养护。

⑷合理布置冷却管与测温元件,通过循环冷却水散热,降低内部温升。控制混凝土表面收缩裂纹。混凝土初凝后,加强保温保湿养护。根据混凝土水化热的规律,采取先蓄热后降温的养护措施,确保混凝土里外温差小于25度;混凝土表面铺设两层薄膜、两层草袋,有效地减少内外温度差。

11.4.5工程试验保证措施

选择材料供应商。材料入库前,材料人员与质检人员应根据出厂证明认真核对材料的数量、规格及批号,并对进库材料的外观质量进行详细的检查,经检查不合格的材料坚决退回。经外观检查合格后,进行抽样试验,试验不合格的材料坚决不用。

测量人员应严格按照设计技术交底及测量要求,认真进行测量,并严格执行测量复核制度,所有测量放线及复测均应建立专用测量记录本,每次作业后参加测量和复测的技术负责人均要签字,保证测量工作的准确性。

每道工序施工都要认真执行“三检制”,质检人员及技术人员都要及时深入施工现场,进行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工序完工后,质检及技术人员按照设计文件和施工规范要求,认真进行自检,关键工序和隐蔽工程自检合格后,上报监理工程师检查,检查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设置工地试验室,配齐各种试验设备和计量器具及专职计量检测人员,试验人员及时深入工地进行计量检测,以保证计量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安全文化的规范性、系统性及其具有的社会力量对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安全文化建设是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根据工程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如:各类机械的安全操作制度;用电安全制度;施工现场保安作业制度;防洪、放火、防风等措施;起重作业安全制度;各种安全标志设置及维护措施等。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详见《安全生产责任制框图》。

确保施工过程的施工安全,防止安全事故和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杜绝四级及以上安全责任事故和人身重伤的发生。

⑴在沟渠内进行桩基施工时,合理安排工程进度,尽量避开汛期施工。

⑵临时设施要充分考虑防雨要求,施工便道排水系统要专人维护,降雨后定期巡查排险,并设明显的指示标志。

⑶高空作业要戴安全帽,系安全带。大风、大雨等不良气候条件下不得进行高空作业。

⑷夜间施工要有良好的照明设备,危险地段设危险标牌和缓行标志。配备足够的交通值勤人员,组织好过往行人及车辆,确保人员、车辆的安全。

⑸施工时应注意安全用电,严格按有关规定安装电路及设备,用电设备都要安装地线,不合格的电工器材严禁使用。库房、油库严禁烟火,安装避雷针。

⑹钻孔桩施工中加强观测,防止坍孔,确保施工安全。

⑺机械设备的安全生产要求专职人员持证上岗和按规程操作,机械设备的限位装置必须安全可靠。对现场所有的机械进行使用检测,每月定期检查两次,以保证安全可靠。

每天对工地进行一次详细的安全检查,查安全隐患,检查的重点为现场安全措施的执行、生产设备安全情况和安全设施的到位、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控制和工序交接安全检查以及强化施工人员的作业行为。

在接到设计资料后,立即组织有关专业人员进行图纸会审,积极与设计单位沟通,认真领会设计意图,抓紧时间进行技术交底,力争早日开工。

提前进行施工调查,组织复测验收,技术资料复核。在原设计与现场不符合的情况下及时与建设、设计、监理单位联系,坚持先批准、后变更,先变更、后施工。

建立完善的质保体系,通过严格的技术质量管理制度和行之有效的质量保证措施,确保各项工程施工一次合格,避免返工。

组织技术攻关,改进工艺流程。根据现行施工作业规程、工艺标准,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组织技术人员攻关,分析原因,找出关键,制定改进方案,编写新的工艺流程,加快施工进度。

13.3.1借鉴质量管理的方式,开展全面工期管理活动

开展PDCA全面工期管理循环活动,施工中使PDCA循环成为一个螺旋形循环的过程。每个循环都有新的目标和内容。

13.3.2加强横向联系,积极排除施工干扰

一是主动与建设、设计、监理单位建立良好的关系,通力合作;二是与当地政府及沿线群众建立融洽的关系,取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减少干扰,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13.3.3实行工程项目进度报告体制

在施工中,自觉接受和配合业主、设计代表、监理工程师的指导。主动与他们搞好合作以促进施工正常进行,并主动向监理工程师汇报工程质量和进度,以便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人员、设备和物资,保证工程顺利实施。

13.3.4实现风险评估,动态监测

严格施工风险评估制度,做到对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前预想,提前制定措施,将施工风险降到最低点。

做好工程施工进度记录,随时注意施工进度计划的关键控制点,了解进度实施的动态情况,及时分析各种进度统计分析资料和进度控制报表,随时进行进度调整,保证进度计划实现。

13.3.5加强施工进度检查,及时弥补管理上的不足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项目部进度控制负责人要每日跟踪检查收集现场实际施工进度的有关数据,与计划进度要求进行比较,并以报表的形式汇总。项目部每周召开生产会议,分析进度控制资料,查找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制定有效的措施,调整资源配置,调整作业程序,及时修正存在的进度偏差,保证实现各阶段进度目标。

13.3.6落实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提高施工质量,以质量保工期。工程施工中,杜绝技术失误、施工作业不规范、质量保证措施不落实从而避免工程出现质量问题,甚至工程返工。

13.4.1物资保证措施

加强物资的选配,并严格确保所选物资的质量。提前进行材料计划的提报,并严格按施工计划落实,适当储备。把握好建筑材料的旺淡季特点,超前调查和预测市场供应情况。在工程施工准备阶段,进行详细调查,选择足够的供料场,结合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分阶段材料需求量,通过自采、购买等多种途径,保证及时供应。

13.4.2设备保证措施

根据工程进展,超前调配或购置适合本工程特点和工期要求的先进设备。加强设备的维修与保管,确保完好率和出勤率。

13.4.3资金保证措施

加强财务管理,保证专款专用。

13.4.4人员保证措施

选派有丰富施工管理、技术管理、设备管理经验的高素质专业人员,全面负责本工程实施;选派具有丰富的类似工程施工经验、业绩突出的专业施工队伍上场,根据施工组织进度动态安排。

13.5.1我队每星期将对施工进度进行考评,将工期进度指标纳入工班考核范围,根据工期达标情况和项目部评价实施奖罚。

12.5.2根据工程进展需要合理安排和使用资金,保证工程建设正常进行。

12.5.3区部预留工程造价1%的工期保证金,对按期完成的工班返还其保证金;工期提前的工班在返还工期保证金的基础上根据提前天数与计划工期之比乘以2倍保证金予以奖励;对拖延工期的工班扣除全部保证金外,同样根据拖延天数与计划工期之比乘以2倍保证金予以经济处罚。

14、冬季、雨季、高温、大风等不利气候条件施工保证措施

14.1冬季施工保证措施

在施工中要严格观测当地的气温,若气温满足14.1.1条的规定时,就要采用冬季施工措施。

14.1.2低温施工期间,当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混凝土,且其抗压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30%前;当其抗压强度未达到5MPa前,也不得受冻。

14.1.3水及骨料应按热工计算和实际试拌,确定满足混凝土浇筑需要的加热温度。

首先应将水加热,其加热温度不宜高于80℃;当骨料不加热时,水可加热至80℃以上,但应先投入骨料和已加热的水,拌匀后再投入水泥。

当加热水尚不能满足要求时,可将骨料均匀加热,其加热温度不应高于60℃。

水泥不得直接加热,宜在使用前运入暖棚内预热;当拌制的混凝土出现坍落度减小或发生速凝现象时,应重新调整拌和料的加热温度;混凝土搅拌时间宜较常温施工延长50%。

14.1.4骨料不得混有冰雪、冻块及易被冻裂的矿物质。

14.1.5拌制设备采取冬季保温措施。拌制混凝土前及停止拌制后,应用热水冲洗搅拌机。

14.1.6混凝土的运输容器应有保温设施。运输时间应缩短,并减少中间倒运。

14.1.8混凝土应采用机械振捣并分层连续浇筑,分层厚度不得小于20cm。

⑴所采用的保温措施,应使混凝土的温度下降到0℃以前,获得规定强度。

⑵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应立即防寒保温。保温材料应按设计方案设置,并保持干燥。结构的边棱隅角,应加强覆盖保温,迎风面应采取防风措施。

⑶位于基坑中的混凝土,当地下水位较高时,可待顶面混凝土初凝后,采用放水淹没的方法养护;但当基坑地下水位超出混凝土顶面的高度小于冰层厚度时,不得放水养护。

14.2雨季施工保证措施

经常同气象部门取得联系,及时掌握天气变化情况,做好防范工作,并准备好防洪所需的材料、设备。

雨季施工季节,修建施工便道并保持雨天畅通。库房、材料、车辆机具停放场地,生产施工都应设在最高洪水位以上地点或高地上,修建临时排水设施,保证雨季作业的场地不被洪水淹没,并能及时排除地面水。

14.3高温、大风季节施工措施

在施工前,加强与气象部门的联系,以预防为主,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高温季节时主要以预防为主,采用防暑措施,确保夏季正常地进行生产,不受高温气候的影响。砼施工尽量安排在早晨和晚上进行。

高空作业大风季节施工时,除按要求配备安全生产防护用品外,仍需设置防风绳、防风棚、防风墙等必须的防风设施。

大风季节,桥梁必须避免在大风天气高空作业。

经常检查施工现场,及时排险,对重要设施进行加固防护。

15、文明施工及环保、水保保证措施

15.1.1文明施工措施

在施工中贯彻文明施工的要求,推行现代化管理方法,科学组织施工,做好施工现场的各项管理工作。

对作业工班签订文明施工协议,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把文明施工责任落到实处,提高全体施工人员文明施工的自觉性与责任感。

施工现场的用电线路、用电设施的安装和使用符合安装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并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架设。

开展文明施工现场竞赛活动,建立奖惩制度,规范现场管理;自觉执行当地政府有关部门规定,接受村民的监督。合同段起始点和固定工点设工程公告;施工便道干线和引入线,设置明显规范的交通引导标志;爆破作业等特殊作业区,设安全防护;和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做好电缆、光缆和各种管道的保护和处理工作,力争达到各方满意,文明施工。

15.1.2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施工现场设置“五牌一图”,施工现场材料码放整齐有序,不占用施工用地道路,不得占压消防安全设施,并远离变压器、高压线杆等。在施工现场建立和执行防火管理制度,设置符合消防要求的消防设施,并保持完好的备用状态。

车辆在运料过程中,对易飞扬的物料用篷布覆盖严密,且装料适中,不得超限,车辆轮胎及车外用水冲洗干净,保持道路的清洁。经常对道路进行维修、维护,确保道路晴雨畅通,并方便沿线村民的生活与生产。

15.2环保、水保保证措施

我施工方对施工人员经常进行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环保水保认识,建设绿色铁路,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对自然生态的破坏,积极维护当地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是全体施工人员应尽的职责。

15.2.1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组织机构

15.2.2环境保护的方案和措施

15.2.2.1自然环境保护的方案和措施

严格按照项目部的管理办法和设计文件的要求,结合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实施性的环境保护措施,及时上报审批,组织实施。定期进行环保检查,及时处理违章事宜。

施工中,根据设计文件要求合理弃土,减少和避免影响生态环境。精心保护地表植被,对施工限界内的植物、草皮、树木等做到尽力维护,对施工界外的植物、草皮、树木等严禁破坏。路基填方地段采取必要的坡面防护,如种树、种草或采取拱形骨架防护等措施,尽可能将铲除的草皮养护好用于地表或坡面防护。

根据项目及环境特点,合理安排施工季节,保证环境的相对稳定,并随施工进度按设计进行防护和绿化,减少水土流失,美化环境。

15.2.2.2水环境保护

认真调查施工区域内的水源、河流、地表水径流及地下水分布情况,认真研究由于施工驻地设置、施工临时道路、施工场地及工程主体对地表水、地下水活动的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保护水环境。

做好施工驻地及施工场地的布置和管道排水系统的设施,污水采用隔油沉淀处理后收集储存,再经车载式气浮设备处理。处理后的污水用于周边草场灌溉,以减轻施工期间生活污水对地表水体的影响。

在施工中不改变水系结构,不堵塞河道填埋水域及向河道水域倾倒有害废弃物。

15.2.2.3固体废弃物的处理

工程施工完成后,占用场地按原样恢复或种草,取土场、开挖面和废弃砂石存放地的裸露土地按设计或地方政府要求种草或防护,防止水土流失。

15.2.2.4大气环境污染、粉尘污染和噪音污染防治措施

加强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和达标活动,减少机械废气、排烟对空气环境的污染。加强施工生活、生产保暖设备管理维修和使用,减少烟尘排放,净化空气环境。

为防止粉尘污染,物料运输施工便道尽量利用既有便道铁路(高铁)桥梁防水工程施工方案,新辟施工便道路面铺设碎石加强,施工车辆不能离道任意行驶。此外,根据施工季节及时采取洒水抑制扬尘措施,渣、土等散装货物装载拍平压实,覆盖苫布,以减少遗撒,防止运输扬尘影响周围植被和农作物。

在干燥大风的情况下,采取防护措施,防止尘土、水泥、沙料飞扬,及时撒水,用隔离或屏避方法控制外逸。

15.2.3水土保持的方案和措施

严格在设计核准的用地界和临时用地范围内开展施工作业活动,绝不随意开挖、碾压界外土地。合理规划施工便道及施工设施,尽量减少占地数量;永久用地范围内的裸露地表和临时用地使用完工后,按设计要求采取工程措施,防止水土流失。

施工完成后,及时清理施工现场钢结构制作施工方案(3),保护沟谷自然畅通,防止积淤或冲刷。施工弃土不堵塞或压缩河道,不将弃土任意堆放。在施工中及时处理挖基余土,施工完毕立即恢复天然地面,进行河道清障工作,以利行洪排涝。

施工废水进行沉淀处理、生活污水经生化处理达标后排放,严禁将施工废水与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流和渠道。含油施工废水采用隔油池过滤等有效措施加以处理,不超标排放,防止污染周围水环境。

在施工时,对天然形成的排水系统加以保护,不得随意改变,必要时修建临时水渠、水沟、水管等。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