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线丁家河隧道施工方案

直通线丁家河隧道施工方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1.23M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直通线丁家河隧道施工方案

当防水板铺设专用台车移动时,用直尺量取需测定点至轮廓刚架的最小距离,并考虑喷射混凝土的厚度,以确定超欠挖值。

6.3.2.5衬砌台车变形、跑模预防措施

台车就位前检查液压系统、结点螺栓等是否良好,有问题先检修。模筑砼时两侧对称进行,按0.6~1.0米交替灌筑,绝不能一灌到底。组织人员每循环全面检查一次台车状况。

DB5323/T 95-2019标准下载6.2.2.6仰拱及仰拱填充几何尺寸的控制措施

每次仰拱混凝土施工前都进行端头放样定线。混凝土施工至表面时放样控制尺寸。混凝土施工完用测量仪器检测几何尺寸,为下一循环提供参照。

6.3.2.7防止拱顶混凝土空洞的控制措施

在灌注拱顶混凝土时预埋注浆管,待拱顶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及时进行压浆。

以确保人身重伤以上、机械大事故等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畅通和人民的生命财产不受损害。

大力推进安全标准工地建设,根据工地情况制定涵盖所有施工内容的安全标准工地标准,以贯彻实施ISO9001标准为载体,以施工现场控制为重点,严格按规范、程序、标准、工艺、时间施工,消灭违章操作、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现象,不断提高职工素质,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的发生。

认真搞好安全检查,在搞好日常安全自查的基础上,项目经理部每月对各工点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检查,主要查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查事故苗头,查安全隐患,查现场纪律,查监控与管理。对发现的问题,按“三不放过”的原则,找出原因,查明责任,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并跟踪验证;重大问题立即停止作业,防止问题延伸,杜绝事故的发生;在各种检查评比活动中,严格执行“安全一票否决权”制度。

对全体职工实施不间断的安全教育,彻底清除个别职工在顺利情况下出现的麻痹、侥幸心理。此外,还将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非正常情况下的安全知识和技能进行培训,以及既有线上无小事教育活动,不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加强上线民工岗前培训和教育。

主动与运营部门联系,纳入其联防联控范围,把施工安全置于运营安全监督体系之中,请运营部门经常到现场巡查,重点部位请专业安全检查人员跟班监督,接受运营单位安全检查人员的监督检查。

7.2.1爆破器材的运输及爆破施工安全措施

爆破器材库的设备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规定,并向当地公安部门备案。

爆破物品的运输有爆破物品押运员押运。

爆破器材严格管理,库房二十四小时设爆破看守员看守,避免爆破物品流失。库房周围严禁烟火,并设置避雷设施。

建立健全验收、入(退)库登记、领取等管理制度,当班剩余爆破物品及时退库保管,特别要加强爆破器材在使用过程中的控制,严防丢失。

洞内爆破作业统一指挥。进行爆破时,所有人员撤离至不受有害气体、振动及飞石伤害的地点,其安全距离按《铁路隧道施工技术安全规则》的要求执行。

爆破后经过通风排烟,经检查人员确认无瞎炮或其他不安全因素后,其他施工人员进入工作面进行下道工序作业。

发现瞎炮时,由原爆破人员按规定处理。不在残眼中继续钻眼;不在照明不足、工作面岩石破碎尚未及时支护的情况下装药爆破;装药时不带火种;不明火点炮;不穿着化纤衣物进行爆破器材加工和爆破作业。

爆破器材的加工,在远离洞口50米以外的加工房中进行。

加强对爆破物品管、运、用各环节的监督。每周进行库房存量的核实和检查,使用爆破物品的全过程安全员进行监督,发现隐患及时消除。

7.2.2运输安全保证措施

车辆驾驶员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对驾驶员、定期进行《安规》教育。

严禁酒后驾驶车辆和操作机械,车辆严禁“三超”,禁止使用带“病”的车辆、机械超负荷运转,并坚持“三查一检”制。

在洞口、平交道口、狭窄的施工场地,应设置缓行标志,必要时设专人指挥交通。

洞外卸碴处的路面做成4%的上坡段,距碴堆边缘处设置挡木。

车辆行驶过程中遵循轻车避让,重车优先的原则;

无轨运输洞内车辆限制速度(km/h)按下列规定执行:

7.2.3用电安全保证措施

施工现场用电采用三相五线制供电系统,且工作接地电阻值不大于4Ω。

供电线路始端、末端重复接地。

线路较长时,线路中间增设重复接地,其电阻不大于10Ω。

施工用电进行施工用电设计,并采用三级配电二级保护方式。

用电设备实行“一机、一闸、一锁、一漏电保护器”设保护装置。漏电保护装置与设备相匹配。不用一个开关直接控制二台及以上的用电设备。

配电室及其设备满足下列要求:

配电室设在靠近电源、无尘、无蒸汽、无腐蚀介质及无震动的地方,并采取防止雨雪和动物侵入的措施;

配电室内配置砂箱和绝缘灭火器;

室内的配电屏(盘)和控制台两端应重复接地及保护接零做电气连接;

配电屏(盘)装设短路及过负荷保护装置、漏电保护器;

配电屏(盘)上的各配电线路编号,并标明用途;

配电室设专人值班,停送电专人负责。

电缆线路敷设符合下列规定:

电缆线根据环境条件,采取埋地或架空敷设,严禁沿地面敷设;

电缆类型根据负荷大小、允许电压损失计算确定;

电缆线路与热力管道的平行间距不小于2m,交叉间距不小于1m;

配电箱及开关箱满足下列要求:

固定式配电箱及开关箱的底面与地面垂直距离不小于1.3m,移动式配电箱及开关箱的底面与地面垂直距离大于0.6m;

配电箱及开关箱安装在干燥、通风及常温场所,严禁设在有瓦斯、烟气、蒸汽及其他介质中;

配电箱及开关箱内分设工作接零和保护接零端子汇流排;

配电箱采取防晒、防尘措施,并配锁。

施工照明和行灯的安全电压符合下列规定:

在金属容器内作业或特别潮湿的环境中使用12V安全电压;

在隧道开挖工作面,组合钢模板作业等易发生电击危险场所使用36V安全电压。

生活照明用电,不擅自拉线、装插座。职工不私自使用电炉及其他大功率的电器。

电器设备的检查、维修、保养及电力线路的架设由专职电工负责。并定期进行检查。

7.2.4交通安全措施

在施工地段的两端竖立显示正在施工的警告标志牌和施工标志牌。

对既有道路、临时便道经常检查,加强日常养护,保证施工期间的正常使用,做到路面平整、无坑槽,路拱适度、无积水,边沟排水畅通。干燥路段经常洒水养护,泥泞路段及时换填材料整修,确保施工期间交通安全,道路畅通。

施工便道夜间设置照明设备,确保行人、行车安全。

在单车道维持通车地段,在适当地点设置会让处,如交通量大时,实行交通管制,配置专人和通讯设备,指挥交通,疏导车辆。

下雨天加强对施工地段既有道路的巡回检查,发现险情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抢修,并上报有关部门。

成立义务消防队,经常组织消防人员学习消防知识和进行灭火训练,消防设备经常保养,使其处于良好状态。并配备专职防火巡视员,昼夜负责施工区段范围内的火患巡查与纠正工作。

冬季不在野外生明火取暖。对于出现的明火灰烬,及时熄灭,消灭火灾隐患。

定期进行防火安全检查,重点检查用火用电设备、易燃易爆品、仓库、职工宿舍等,对检查处的火灾隐患,限期按照“三定”(定整改措施、定整改时间、定整改负责人)的方法进行整改。节假日对重点防火部位派专人值班。

制定防火安全措施。严守安全操作规程,注意生产生活用电、用气的安全,避免责任事故的发生,在节假日提高警惕,严防犯罪分子纵火破坏。

施工现场的临时库房、易燃料堆放场,配备足够的干粉灭火器、沙箱等灭火器具。施工区周围易引起火灾的杂草等易燃物品,事先清理。组织人力,消除“三库”库内外的杂草以及易燃物。不在库内外生火,不使用不合格的电器设备,生活区不使用电炉。

施工用的室内外电动机械、照明、电力线路、开关等,接线、布线正确、牢靠,符合有关规范要求规定,绝缘性能可靠,负荷适度。各电器设备配有专用开关,室外开关装有防水箱。露天安装的动力开关,使用自动空气开关。电动机械有接地保护。对用电设备定期检查,按期保养,对故障排除及时、彻底。对电器电路维修停电作业。

所有电力网络在日常检查的基础上,重点防范线路因大风造成的短路而引起的大火,或其他伤害事故的发生。

7.2.6防洪、防汛安全保证措施

本工点均有河流穿过,且施工点大部分位于山谷内,沟谷内常年有水,所以防洪、防汛工作十分必要,针对本工程的实际情况,采取如下措施:

进入工地后,与当地水利、气象部门建立联系,详细调查并取得当地的气象、水文、水利资料,有针对性的制定防洪、防汛的实施性措施。

服从当地政府的防洪统一管理和指挥,积极准备好人力、物力,做好防洪抢险的准备,汛期要密切注意防汛通报,落实汛期值班制度,加强对各级防汛值班情况的抽查和防汛信息的传递。

制定并落实以防洪包保责任制为主的各项措施,合理布置生产、生活设施,以防施工机械、材料等受洪涝灾害侵害。

做好施工的防洪、防汛工作,对低洼地域的基础施工,做到随开挖、随封闭、随回填,保证施工地段河道、沟谷排水畅通无阻,施工期间不能保证汛期安全的暂停施工。

生活驻地、生产场地的位置尽量设置在高处,避开河岸、陡壁和低凹地段,并在其周围修建排水或泄洪设施。

7.3隧道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所有进入隧道工地的施工人员,按规定配带安全防护用品,遵章守纪,听从指挥。

洞口边、仰坡以上山坡松动危石在开工前清除干净。

隧道开挖随时检查工作环境的安全状态,待工作面清除浮石以及瞎炮处理完毕后进行钻眼作业。

爆破器材的采购、运输、存放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规定,并向当地公安部门备案。

严格管理爆破器材,建立验收、入(退)库登记、领取等管理制度,当班剩余爆破物品及时退库。加强爆破器材在使用过程中的控制,严防丢失。

洞内爆破作业,统一指挥。进行爆破时,所有人员撤离至不受有害气体、振动及飞石伤害的地点,其安全距离应按《铁路隧道施工技术安全规则》要求执行。

爆破后经过通风排烟,经检查人员确认无瞎炮或其他不安全因素后,其他施工人员进入工作面进行下道工序作业。

若发现瞎炮时,由原爆破人员按规定处理。不在残眼中继续钻眼;不在照明不足、工作面岩石破碎尚未及时支护的情况下装药爆破;严禁装药时带有火种、明火点炮;严禁穿着化纤衣物进行爆破器材加工和爆破作业。

根据围岩情况采取及时有效的支护方法,随时对支护的工作状态进行检查,是否有支护变形或损坏。

施工供电采用三相五线制。

电器设备的检查、维修、保养及电力线路的架设由考试合格的专职电工负责,机电设备按“一机一闸一漏电保护”设保护装置。

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工作,防止坍方、涌水突泥等事情的发生。

7.3.2断层带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本隧道断层破碎带较多,施工中可能出现围岩失稳、坍方、突然涌水、瓦斯等地质灾害,在施工中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施工中加强地质预报工作。采用TSP202地质预报以查明施工前方地质情况,必要时采取超前钻探措施,指导施工生产顺利进行。

隧道开挖过程中,成立专职地质组,配备专职地质工程师,做好地质描述和超前地质预报,提出对策和措施,每个开挖工班配一名工程师跟班,确保各种措施、技术交底的落实,保证标准化作业。开挖过程中,地质工程师24小时轮流值班,及时发现地质变化情况,制订特殊地段的施工方法和可靠的措施并严格实施,监控指导现场施工,科学组织、合理安排,严格管理,确保安全。

不良地质段隧道施工,隧道开挖采用浅孔控制爆破方法施工,按《爆破安全规程》操作施工。加强监测,根据监测和地质情况及时调整爆破参数,保证爆破安全。施工原则:早预报、先治水、管超前、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紧封闭、勤量测,步步为营,稳步前进。

防坍:通过超前地质预报、施工中地质描述、炮眼钻进速度变化、炮孔出水异常现象等对前方地质情况作出判断,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法和合理的支护参数,围岩变形增大时加强支护。地质不良地段按照早预报、深钻探、先治水、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原则施工。

加强施工监控量测信息反馈,为施工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及时对指导施工的技术方案进行调整,保证施工安全进行。

7.3.3隧道安全应急工程措施

预防隧道发生坍塌的工程措施主要有:

1)加强超前支护,对预防一般较小坍塌起关键作用。

2)当存在涌水时,应采取注浆措施,见涌水处理预案。

3)对地质条件差的地段,应加强监控量测,以便能及时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防止塌方。

4)施工中调整施工方法,采取“短开挖、管超前、强支护、勤量测、及时封闭”的施工程序。

①超前小导管支护及预注浆加固

拱部120°范围内设置Φ42的小导管,导管长3.5m,环向间距0.4m,纵向间距2.4m。在需要对围岩进行加固时,通过小导管管身设置的注浆孔对围岩压注水泥浆或水泥-水玻璃浆液,超前小导管配合钢架使用。

在拱部设一环φ108大管棚,管棚长30m,环向间距为40cm,纵向搭接长度3m,;拱墙设φ42mm的小导管,导管长3.5m,预注水泥单液浆进行加固,小导管拱部环向间距为40cm,管棚与小导管间隔设置。

为防止初期支护变形失稳,加强初期支护,在超前支护等其它手段不能完全确保施工安全时,在拱部设置模筑混凝土护拱或模喷混凝土临时护拱,护拱的设置厚度及角度视现场具体情况确定。

(2)岩溶涌水处理预案

岩溶处理措施首先应保证施工中人员、机械设备的安全以及隧道建成后长期运营安全可靠。一般岩溶地段处理应遵循“以疏为主、堵排结合”的原则。对于隧道穿过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断层破碎带等地段,预计地下水较大,根据超前地质综合评判和超前探水的情况,采用“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原则,达到施工安全、堵水有效、防水可靠、经济合理的目的。

(3)滑坡段安全应急措施

对于进行处理的滑坡,隧道施工应在滑坡处理工程完成且具有一定抗滑能力之后进行。对于隧道洞身浅埋于滑坡体滑动面以下,滑坡本身不进行处理的段落,还应加强对滑坡体的变形观测,洞内开挖爆破应采用控制爆破技术,并对振动波速进行监测,其值应符合国家现行《爆破安全规程》(GB6722)的有关规定。

如果施工过程中一旦因隧道开挖出现塌方或扰动过大而诱发滑坡滑动,应立即启动安全应急预案,组织现场救援,采取的工程措施主要为:

1)做好滑坡体尤其是滑坡后缘的截排水工作,防止地表水进入滑面,避免引发二次滑动。

2)待滑动稳定后方可进行滑坡处理工作。

3)清理滑坡应自上而下分层进行,并设置变形监测点,加强观测,如有滑动迹象,应立即撤离。

4)采用超前管棚加小导管注浆、初期支护采用型钢钢架加锚网喷联合的强支护形式、环向开挖预留核心土、掌子面封闭、加设临时仰拱等措施进行后续通过塌方段和滑坡体的隧道施工,避免二次塌方。

7.3.4人员撤离预案

隧道施工中不可避免的会发生各种险情,在这种状态下,首先应保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及早逃离危险地段。

为确保隧道施工在出现紧急情况下救援工作的顺利实施,要求在隧道内均设置应急救援通道。

(2)管道纵向设置范围:管口距掌子面距离不大于12m,另一端延伸至已施作衬砌段外1~2倍洞径。。

(4)掌子面应设应急救包:内存放10人左右一天应急食物及饮用水;箱内包扎纱布、消毒药水、常见外伤用药等。

(5)救生通道需跟随掌子的前移而移动。应急管道结合施工工法妥善设置,确保在紧急状况下畅通。

(6)对“应急管包”由安全员专职负责。

7.4隧道施工风险源辨识、评估及消减措施

丁家河隧道施工中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及风险消减措施、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及演练,制定专项方案另行报审,在10日内完成。

8.1环境保护组织机构

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为了确保环境不被污染,确保环境保护措施的顺利实施,我公司成立环境保护小组,由项目副经理任组长,项目部综合办公室设专人负责环境保护工作。

8.2环境保护总体要求

强化环保管理。建立健全企业的环保管理机制,定期进行环保检查,加强对环保知识、环保政策的宣传教育,及时处理违章事宜,并与地方环保部门建立工作联系,接受社会及有关部门的监督。

加强施工生产中的环境保护工作,根据地区特点,采取针对性的保护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施工环境的破坏,对施工环境绿化生态体系实现最大程度的保护,对已被破坏的植被要尽可能予以恢复,临时用地尽量少占用人行道、绿化场地和耕地农田等,重点在施工粉尘、有毒气体扩散、废弃油污及污水排放、施工噪声等方面控制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8.3针对性环境保护措施

8.3.1粉尘污染防治措施

运输水泥、石灰等粉状材料时,装料适中,用彩条布或蓬布覆盖严实,在材料厂采取室内存放,运至工点后用棚布遮盖,卸运时采取遮蔽措施,减少扬尘。

居民区附近的施工现场设置搅拌站时,安设除尘装置,搅拌站设在居民区主要风向的下风侧,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和降低对居民区环境的影响。

现场临时道路其面层采用泥结碎石结构,并注意及时洒水,防止道路扬尘。

施工现场使用的锅炉、茶炉、灶具其烟尘排放要满足环保要求,烟尘排放黑度达到规定标准以下。

8.3.2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石方爆破作业后会产生大量的SO2和NH3等有害气体,隧道内爆破作业还可能产生瓦斯等有害气体,现场采用化学制剂吸附或中和这些有害气体,使其浓度达到环保要求规定的排放标准。

不在施工现场随意焚烧废弃物。

8.3.3水污染防治措施

本工程施工地点临近汉江,需对汉江水进行保护,针对现场情况,对施工区域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铺设密封的污水排放管线,配备必要的污水净化或沉淀设施同时控制施工油污、废水的排放,从源头控制施工对汉江水源的污染。

凡需进行砼、砂浆等搅拌作业的现场,设置沉淀池,使清洗机械和运输车的废水经过沉淀后排放,或回收用于洒水降尘。

进行施工作业产生的污水,控制污水流向,防止其直接流入汉江,在合理的位置设置沉淀池,经沉淀后排放。

现场存放沥青、油料、漆料等化学品的库房,不设于汉江、鱼塘、及饮用水井附近,备有遮盖的帆布进行防渗处理,储存和使用要采取措施,防止跑、冒、滴、漏,污染水源。

施工现场临时食堂,用餐人数超过100人时,设置简易有效的隔油池,定期淘油,防止污染。

施工过程中不将含有污染的物质或可见悬浮物的水排入河渠、水道。所有机械废油回收利用或妥善处理,不随意泼倒。

8.3.4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合理分布动力机械的工作场所,避免一个地方运行较多的动力机械而造成噪音污染。

对空压机、发电机等噪音超标的机械设备采取安装消音器、隔音材料等措施来降低噪音。

施工点远离居民集中区或其他环境敏感点至少150米的距离。

村庄、居民区附近注意避开午休、夜间施工,避开学校、医院的敏感时段,施工期间密切监测学校、医院的噪声情况,如超标自觉在该学校、医院路段设置临时声屏障,减少扰民。

施工选择性能优良、噪音小的施工机械,白天噪声不超过70dB,当施工点距居民区的距离小于150米时,夜间噪声不得超过55dB,必要时设棚布及其它声源屏障进行消声处理,降低噪音污染。

合理安排施工,居民区附近夜间不进行爆破作业及高噪音工序的施工。

靠近居民区爆破工艺采用松动控制爆破,降低爆破噪音。

8.3.5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措施

对有害物质的固体废弃物要首先进行分类,通过集中设置处理站的方法进行处理,以防造成环境区域生态受到影响。

对于施工中废弃的零碎物品、边角料、水泥袋、包装箱等不乱弃乱放,要及时进行收集清理,码放整齐,切实搞好施工现场的卫生。

针对本工程的具体施工环境,因地制宜地制定切实有效的水土及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在施工中采取积极的方案和措施,做好施工全过程中的水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

隧道弃渣要按指定的地点取弃,不随意倾倒,避免损坏农田、堵塞河流或污染环境,施工完毕对取弃土场进行必要的绿化。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爱护沿线的树林绿地,不随意破坏绿地,乱伐树木,尽量保持工程施工地点的水土和生态环境,创建美好文明的施工环境。

合理布置施工场地,生产、生活设施尽量布置在征地界以内,少占或不占耕地,尽量不破坏或少破坏既有植被,对自然植被生态体系实行最大限度的保护。

生活区和施工地点要做好防洪准备,要保证雨季期间的排水顺畅,确保附近的排灌系统畅通,防止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防止施工土石冲入农田或水渠中。

10文明施工和创建文明工地规划、措施

11.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措施

11.1.1重视劳动保护工作

劳动保护是为了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而采取的各种保护措施,在施工中,加强行政管理,搞好劳动保护工作。

利用工地板报、宣传栏、班前点名等形式加强劳动卫生防护知识教育,提高个人防护意识。施工管理者加强监督,有毒有害作业人员坚持佩带个人劳动防护用品上岗作业,并建立奖惩制度。

建立工作时间的限制和休息时间,规定休假制度,从时间角度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

采取各项劳动安全与卫生措施,从作业场所、环境条件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

施工前与施工技术人员密切联系,使施工组织措施符合劳动卫生保障要求。合理组织劳动力,严格按照劳动定额组织施工。在实际施工中,由劳动卫生保障中心负责劳动卫生保障工作的监督与落实,必须强化管理,保证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保障施工顺利完成。

11.1.2劳动保护用品配备

视施工需要、施工场所中危害因素和劳动安全与卫生要求,合理配备足够、齐全的劳保防护用品。

选择齐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安全带、雨衣、雨靴、手套、防护口罩、面罩等,既要使用方便,又要对危害和危险具有较好的防护效果。

选购防护用品符合国家标准,并且保证质量,选购时应审核其产品的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安全鉴定证。在使用前用简易方法进行质量检察,发现不合格,及时更换。

劳保用品必须提前采购,配置充足,统一发放。

11.1.3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

建立劳动保护用品正确使用管理规定,所有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接受检查,检查内容主要是:是否穿戴劳动保护用品、穿戴是否正确,是否穿戴足够防护用品。

能否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对防护效果、对劳动者保护效果影响很大,即使质量好的防护用品,如果使用不当,也不能起到防护作用。因此使用者一定要按规定正确使用,熟悉、掌握防护用品使用方法,上岗前按规定穿戴,不能图省事、怕麻烦,只有正确发挥防护用品的作用,才能避免或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

11.1.4完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

施工现场由于机械震动多,噪声大,露天作业时间长,在水泥装卸、搅拌及电焊中,工人常接触、吸入大量粉尘,易引起矽肺、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耳聋、震动病等。在施工中主要采取完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等预防措施。

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在有毒或粉尘多地方,作业人员要戴防毒、防尘口罩。

改变施工工艺,减少生产性粉尘。采用无噪声或低噪声的工艺和设备替代高噪声的工艺和设备,解决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污染问题。

改善作业环境,对产生有毒气体和粉尘的场所,设置除尘设备及消毒设施,增加通风换气装置和采光照明设施。

取消和减少手持震动机械,操作时使用防震垫、防震手套,以防止震动病的发生。电、气焊作业尽量实行隔离作业,电焊工必须戴专用防护面罩、眼镜和手套。

在施工、生活区域内设置标志、信号和防护装置,在坑、洞、沟等设置防护装置。在经常过往的地点,为安全设置通道、便桥,安装防护设施和照明设施。

在机电设备安装防护装置和漏电保护装置,在运转机械上设置安全启动和迅速停车装置,在高空作业时,为防止落物伤人、坠落摔伤设置工具箱和防护网等。

合理安排工作和作息时间。夏季露天作业,延长中午休息时间,避开高温、高辐射环境下作业,作业人员戴手套、草帽、穿工作服,及时向作业人员提供含盐的清凉饮料。

11.2医疗卫生保障措施

成立专职的保障机构,配备具有事业心和责任心的专业工作人员。同时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药品配置必须保证医疗用药。加强药品管理,所用药品必须为正规厂家生产,注意使用期限。积极与地方及上级医疗机构协调,做好伤病员后送工作。

在大批施工人员进场前,提前对施工地段进行卫生学勘察,对该地区传染病、地方病的流行分布,传播途径,病媒生物,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并提供可行的保障措施。

进行健康教育。让广大职工了解传染病和地方病的危害性、传播途径、临床症状及预防方法。并在施工工地和生活区范围内,统一部署灭螺、灭鼠、跳蚤、蚊虫等宿主生物措施。

11.5职业病防治措施

11.5.1加强职业健康体检

上岗前对从事粉尘、噪声、二氧化硫作业的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体检。体检项目:

粉尘作业:内科常规检查,心电图,肝功能,血、尿常规,胸部X射线摄片,肺功能。

噪声作业:内科常规检查,耳鼻检查,血、尿常规,心电图,纯音听力测试。

二氧化硫作业:内科常规检查,眼科、耳鼻喉科检查,胸部X线摄片,肺功能。

在岗期间每年对上述有毒有害作业人员进行一次职业健康体检,体检中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受检者本人并安排进一步诊治,对有毒有害作业人员建立职业健康档案并妥善保存。发现职业禁忌者及时调离工作岗位。

11.5.2加强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

粉尘、二氧化硫、噪声每3~6月监测一次湖南某粮库施工组织设计,或根据情况适时监测。对有害因素超标作业点提出整改措施并监督落实。建立有害作业点劳动卫生档案并妥善保存。

11.5.3严格执行《职业病防治法》,规范劳动施工组织

制定科学合理的劳动制度合理安排作业强度,严禁不具备职业病防护条件下的作业行为。明显扬尘应及时洒水减少对当地居民和施工人员危害。加强监督检查,将劳动卫生保护工作纳入工地安全检查日程,定期考核。

进行森林防火教育。学习有关森林防火的法律法规,对施工人员进行防火安全教育,杜绝职工乱扔烟头、私自焚火等不良习惯。每一个施工人员通过森林安全考核后方可上岗作业。保证每一个施工人员了解各自岗位的防火知识,不仅可以杜绝火灾隐患,还会对森林火灾采取及时处理,

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项目经理为森林防火第一负责人,项目副经理主抓森林防火工作,安质部负责森林防火日常工作,各部门配合森林防火工作。每个部门、班组负责人为本部门、班组防火工作责任人。

建立森林防火检查制度。工班长每日开始施工前负责检查森林防火措施的落实,工班每周进行一次防火检查,项目部按质部负责日常巡检和突击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于违章人员进行处罚,严重者移交司法机关。项目部每月组织一次全面防火自检,每季度进行一次森林防火措施评比,对于防火措施工作进行奖惩。

控制森林火灾隐患。在林区施工设置防火隔离带,对火种、火源明确专人管理。严禁在施工场地及周边吸烟,以免引起森林火灾,在生活区设置专供吸烟的场所,严格控制火灾隐患。严禁在野外置灶生火,做好施工人员个人保暖工作,杜绝在野外私自点火取暖。

采取森林防火措施。在生活区及工地重要电器设施周围,要设置接地或避雷装置,防止雷击起火,造成安全事故。对工地及生活区的照明系统要派人随时检查维修养护GTCC-007-2014 机车前照灯-铁路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验实施细则,防止漏电失火引起火灾。生活区及施工现场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并同当地消防部门联系,加强安全防范工作。

制定森林火灾应急预案。项目经理负责组织项目部有关部门及人员编写森林防火应急预案,并告知每一个施工人员。施工中发现火灾隐患,现场施工人员应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同时在第一时间告知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在接到火灾报告后,积极组织项目部人员进行处理,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